- 66.50 KB
- 2022-12-31 07:30:5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金川公司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生物组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长:李志扬备课组长:韦仲刚备课组成员:王兴礼周次教学进度(起止章节)针对教学要求围绕中心工作力图解决的主要问题主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备忘记录假补1绪论、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化学元素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我们必须通过比较研究,才能从本质上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学习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几个生物新技术发展事例的讨论,认识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通过讨论,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的社会意义以及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学生对一个典型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会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学认识生物科学的发展史、认识生物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假补2第一章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二节化合物实验一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以及蛋白质的化学结构特点及空间结构特点等,是有机化学的知识,由于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有机化学,因此是学习上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化学知识进行讲解,讲清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通过氨基酸的缩合反应引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并直观演示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的相互关系。假补3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从病毒引入新课。可以起到在梳理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入新情境的目的。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从分析前人实验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身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基本的生物学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本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能力培养点。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细胞质部分重点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由于植物的新陈代谢部分还会继续学习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因此功能方面不用涉及得太深。细胞核部分重点讲清细胞核的结构;讲清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其他内容将在细胞分裂以及遗传和变异部分再做深入探究分析。4
假补4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实验二、三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人与斐林(Fehling)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血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脉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1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增殖实验四细胞都是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基础。在细胞的生命周期中,一个新形成的细胞要经历生长、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其中也有些细胞始终保持分裂增生能力,不发生细胞的分化过程。在细胞增殖这一部分中,有丝分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2第二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有关细胞分化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粗浅地知道了组织和器官的形成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在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细胞分化的原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细胞的生活有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也为学习生物的生殖发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以及了解最新生物学技术如克隆、细胞工程的原理奠定基础,这部分知识讲解要适度,不能过度展开更不能无限加深。3第四章细胞与细胞工程一、二单元测试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其中前三大技术为本节教材的主体内容,而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以小字科普读物的形式出现,意在使学生在有所侧重的前提下对动物细胞工程发展概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4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第1、2节实验五使学生理解酶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在本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完成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并实施有效的讨论是本节的难点。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可结合一起在让学生讨论,这样可让学生充分体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酶的特性这部分内容,可先组织学生依次完成实验,然后再由学生来讨论和总结。ATP的分子简式、ATP的生理功能是重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变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使学生的讨论顺利进行,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以下提示:其一,细胞内ATP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其二,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极少的,其三,细胞内的糖类、脂类等能源物质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ATP的水解后释放的能量才是细胞内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5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第3节光合作用实验八光合作用过程的的教学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教学时可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入手可采用老师讲授,或学生讨论,或学生根据总反应式提出光合作用氧来源假设,即水中的氧是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还是共同来源于二者。4
6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第4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实验九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以及合理灌溉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使学生意识到:渗透系统的两个条件在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都是存在的,从而得出结论,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假设或自己的实验设计,之后与书上的实验九进行比较。7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第5、6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以及无土栽培的基础知识。可把学生讨论的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某种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计方案,以便渗透研究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有重要作用。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化学基础,加之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了较深的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节的知识内容适于讲授为主。但本节内容又学生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预防疾病联系紧密,因此本节的突破口可放在学生感兴趣的自身健康话题上引入本节课题。8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第7、8、9节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设计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并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比较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由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葡萄糖)的过程中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上的相同之处。 之后,比较硝化细菌合成有机物与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理过程,比较两者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之间的异同。9期中复习复习归纳上半学期所学知识迎接期末考试。10期中考试依据大纲命题,从实战出发,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努力体现高考试题的精神。题目设计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能力目标出发,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思想。重视实验考查。11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于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可以采用动画媒体呈现的方式,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一个实验的结论。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4
12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介绍可以围绕“调节是如何实现的?”这一问题展开。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人体如何调节?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人体如何调节?生长发育如何调节?等等。结合实例、围绕着问题展开学习,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13第五章:生殖和发育1.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2.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3.有性生殖的概念及其意义41.被子植物种子的形成5.种子的萌发过程6.植株生长和发育的过程7.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8.陆生脊椎动物羊膜出现的意义9.高等动物胚后发育的特点,以及变态发育的概念14四、五单元测试与复习依据大纲命题,从实战出发,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努力体现高考试题的精神。题目设计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能力目标出发,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思想。重视实验考查15至18遗传与进化本专题考点章、节、册综合分为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第二条主线,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第三条主线是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复习本专题时,以“基因”为核心,抓住上述三条主线,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初、高中生物学相关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突出以下中心:1、基因的概念及在分子遗传和细胞遗传中的作用2、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为基础3、四种遗传学育种的联系与区别及应用。4、明确生物变异的范围及意义。5、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关系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出基因频率的计算19考前复习复习归纳本学期所学知识迎接期末考试。20期末考试立足高考,体现双基能力考查,注重与新课程标准衔接,体现新课标精神。教研组长:韦仲刚年级部主任:教务主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