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 MB
- 2022-04-29 14:35:5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名称:屯昌县长尾水库干渠水毁修复管护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屯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制日期:2016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填表说明一、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应当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报批。二、本表系建设项目具体实施的依据。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还应填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经环保审批部门验收合格,该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否则,按照有关环保规定严肃处理。三、除审批意见栏外,建设单位应根据本表要求,如实、认真填写。四、表中表格不够使用时,可附页说明。五、本表一式四份:环保部门二份、建设单位二份。-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屯昌县长尾水库干渠水毁修复管护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屯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屯昌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系电话13907519903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屯昌县屯城镇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N7620水资源管理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36环保投资(万元)34.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5.5%评价经费(万元)预见期投产日期一、项目由来“十二五”期间,海南省将以提高基本农田质量为主线,统筹规划,实施土地连片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全面提升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屯昌县长尾水库干渠基础设施差,排水不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且农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下,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0元。要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基本农田整理,理顺农田的排灌系统,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农田的抗灾防灾能力,发挥农田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南坤镇的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项目概况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屯昌县屯城镇。项目区地块已全部确权,土地权属性质为集体土地(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及项目周边环境现状相片见附图1、附图2)。-31-
2、建设内容与规模屯昌县长尾水库干渠水毁修复管护工程根据其毁坏现状,经综合考虑,进行对应的渠道修复与配套建筑的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如下:新建机耕桥2座;新建过水涵1座;新建放水涵1座;新建渠下排水涵5座;新建护田挡土墙及过水路面1处;改建过水路面1座;2+560~5+200段渠道由原先的D40U型槽改建为D60U型槽,长2640m;全线渠道提面清淤、除杂,长6132m。3、公共工程施工用电:可与附近农村电网联接项目用水:项目附近水源有长尾水库,满足施工用水和灌溉用水。4、主要原材料及设备本工程主要材料为水泥、碎石、浆砌砖及黄土等。水泥、碎石和浆砌砖可在屯昌县或者附近经销商购买,通过汽车运输。5、劳动制度项目建设期劳动定员为30人,实行单班制,每班8小时。项目建设期约为4个月。6、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查阅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二、水利16、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属于鼓励发展项目。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3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形、地貌、地质:项目区地处丘陵地形,海拔为130.0-160.0米,地形自南北向中心,自东西向中心,逐渐降低。场地整体地形较为平缓,场地地貌单元为花岗岩台地。项目区地处琼北台地,土壤呈半丘陵的红壤土质为主,大部分土地属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砖红壤上,其次是浅坡积层和河流冲积发育而成的砂质土,土层深厚,含有机质多,土壤肥力好,非常适宜于热带高效农业发展。2.气候、气象:屯昌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不大,长夏无冬,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年日照1900-2100小时;雨水充分,年降水量1960—2400毫米;气温分布:年平均气温23.1℃一23.6℃,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7℃一29℃,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6℃一18℃。一年四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灾害少。3.水文:屯昌县水能资源较丰富,流经全县大小河流14条,总天然落差1255米,主要河流有:龙州河、青梯河、卜南溪、坡心溪、及南定河共5条。其中,龙州河发源於屯昌县枫木镇的黄竹岭,集雨面积为全县土地面积一半以上。南渡江干流在西部边界上流经,流长约35公里。电能理论蕴藏为13712千瓦,可开发量9246千瓦,已开发5481千瓦,占可开发量59%,特别是葫芦岛水能资源丰富,集雨面积600平方公里,蓄水量2.3亿立方米,可发电量1.2万千瓦。流经屯昌县的主要河流有:南渡江、龙州河、南坤河、西昌河、青梯河、卜南溪、南淀河等。屯昌县水资源总储量为15.9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12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8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为2.64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为1.16亿立方米;可开发地下水量为1.86亿立方米。5、植被、生物等资源多样性区内主要种植水稻、橡胶、甘蔗、蔬菜等农作物适宜发展热带作物、水果、蔗糖生产。-31-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人口屯昌县辖8个镇:屯城镇、新兴镇、枫木镇、乌坡镇、南吕镇、南坤镇、坡心镇、西昌镇。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海垦中建农场、海垦中坤农场、海垦黄岭农场、海垦南吕农场、海垦广青农场、海垦晨星农场)。2.社会经济概况2012年,屯昌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8246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24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完成11001万元。由于屯昌县工业经济总量较小,仅占GDP的4.22%,因此它的较快增长也未能对屯昌县全县经济增长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没有工业经济的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后劲将明显不足,财政收入将缺少稳定税源。3.教育文化屯昌县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980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3840人;初中15所,在校生1.03万人;小学84所,在校生2.27万人;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996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小学升学率96.6%。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学校5所;实施奖教奖学、教育助学政策,奖励优秀校长、教师和学生1564人,资助贫困学生5320人;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设施建设。屯昌县有县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1个,乡镇文化站8个。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9%。有线电视用户1.81万户。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沉香造香技艺”和“军坡节”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4.医疗卫生有医疗卫生机构162个,其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89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病床852张;卫生技术人员810人,其中执业医师159人,执业助理医师287人,注册护士307人。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受益42.07万人次。5.文物保护项目所在区内,没有文物保护单位,也未发现须保护的名胜古迹。-31-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根据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2015年12月份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月报,12月份,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各监测城市(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为100%。保亭、陵水等2个县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均为100%,琼中、文昌、定安、屯昌、昌江、白沙、临高等7个市县空气质量优级天数比例范围为82.1%~96.6%,其余监测天数空气质量为良级,主要受可吸入颗粒物(PM10)影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二)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为农田村庄地区,声环境质量较好,声环境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三)生态环境项目区内主要种植水稻、橡胶、甘蔗、蔬菜等农作物,生态环境良好。(四)地表水环境项目区有长尾水库干渠等灌溉水源,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本项目周围环境状况以及工程特点,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3-1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名称环境特征标准长尾水库干渠等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农田生态环境基本农田-31-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本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一级标准,mg/m3(标准状态)SO2日平均0.051小时平均0.15TSP年平均0.02日平均0.12PM10年平均0.04日平均0.05NO2年平均0.04日平均0.081小时平均0.12CO日平均41小时平均10表4-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取值时间浓度限值(μg/m3)标准SO2年平均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205015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NO2年平均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4080200PM10年平均24小时平均4050PM2.5年平均24小时平均1535CO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4102、声环境项目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具体标准值如表4-3。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31-
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3、地表水本项目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表4-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mg/l)项目pH氨氮CODcrBOD5总磷限值6~91.0640.2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期噪声项目施工期间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标准值见下表4-5。表4-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2)运营期噪声项目营运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标准值见表4-6。表4-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总量控制指标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故不建议下达总量控制指标。-31-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本项目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施工期包括地面障碍物清理、临时道路修建、土方填挖工程、渠道修筑等工程,将对建设区域的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生产工艺流程图:水土流失施工准备基坑土方工程验槽断面欠方回填土砂垫层铺垫混凝土层铺垫砖砌渠道侧墙批荡清理淤泥交工验收噪声、固废、废水固废、废水图5-1生产工艺流程图施工期工程分析1、施工废气(1)施工期扬尘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工程将造成局部环境空气污染,并对周围农田作物及村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开挖的弃土临时堆放在施工场地周围,遇大风或汽车行驶时将造成尘土飞扬,带来局部环境空气污染。扬尘的主要来源有:基础施工、土石方挖掘及弃土运输时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钢材及少量的沙、石、水泥等)运输进场装、卸及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据经验数据,在风速为1.2m/s或2.4m/s情况下土方和灰土的装卸、运输、施工或现场施工以及石料运输时距离50~150m处下风方向粉尘浓度为11.7~5.0mg/m3。-31-
控制措施:加强对施工工地的扬尘管理,运输道路路面硬化,及时清扫路面及车辆泥土,晴天洒水抑尘;禁止在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对堆渣土场采取相应措施,如晴天洒水,或用土工布覆盖等;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落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避免于公路交通繁忙时段行驶;运输车辆及时冲洗,对产生尘量多的物资应加湿或密闭后运输,对液体物资运输采用密闭专用车辆,严禁封装破损时运输;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扬尘;并严格按国家及有关扬尘防治的要求加以控制。施工过程中要运输建筑材料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难免影响道路沿线的居民点,但此扬尘的排放量很小,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微。在项目施工期,对扬尘严格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后,其浓度可得到有效控制。(2)尾气燃料废气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NOX、CO和HC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量很少,且影响是具有时效性,是暂时的,项目周围是山林、农田,环境良好,能尽快把废气净化,对环境影响较小。(3)燃料废气据工程设计,施工期设备使用的油料较多,产生的污染物有SO2、CO、NO2、TSP、总烃等,工期为12个月。因施工过程中包括土石方的开挖回填、运输及砂石料取运等众多工序,难以进行定量预测分析。建议施工单位选优质设备和燃油,加强设备和车辆的检修和维护,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2、施工噪声道路施工期间,作业机械品种较多,主要机械配置有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摊铺机及载重车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噪声强度为84~90dB(A)。道路施工中上述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都较大。根据对同类项目的类比分析,道路施工过程中,设备运行噪声值如下表:表5-1道路施工机械设备声级测试值及范围单位:dB(A)序号强制式砼搅拌机型号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LAleq(dB(A))1小型铲车拖拉机ZL40型590ZL50型5902铲车PY160A型5863汽车5864强制式砼搅拌机ZL16型584-31-
3、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作业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因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较小,主要为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施工作业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合及养护废水、场地冲刷废水和机械设备冲洗废水。这些废水排入附近水体将对水质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建设相应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对施工期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1)施工作业废水施工作业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合及养护废水、场地冲刷废水和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前两种废水以SS为主;而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主要以SS和石油类为主。根据工程施工量估算,施工作业废水产生量约为1000t/施工期,SS浓度约为560mg/L,石油类浓度约为10mg/L。出于节水考虑,要求施工单位在场区内设沉砂池,处理后废水回用于施工场区,即可节约用水,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粪便污水,根据估算,施工期约365天,施工现场日平均施工人数为30人/天,用水定额按0.2m3/人·d计算,排水系数取0.8。则项目施工期间生活用水量为6m3/d,污水产生量为4.8m3/d,共产生生活污水1752m3/施工期,随意排放将会对周围水体水质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在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场区修建简易防渗旱厕,生活污水经集中收集并处理后,用于附近林地和农田灌溉,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4、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期间产生的工程弃土弃渣、清淤土、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施工固废如无序清倒可能造成固体废物影响,进而会影响水体水质和产生水土流失。本项目对水渠进行改造会带来部分淤土,施工期间还会有建筑垃圾、弃土弃渣产生,包括各类建筑碎片、碎砖头、废水泥、石子等,其产生量较难确定。根据项目工程估算,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固废约150t-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规定,在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建筑废物堆放场,集中堆放施工固废,其中弃土弃渣、淤土可用于回填,建筑垃圾部分可回收利用外,剩余的土石方统一处理回用于筑路、填坑。建设单位要注意管理,将施工过程产生的余泥、建筑垃圾回用于项目道路建设。在施工期间,特别是雨季,临时材料堆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本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对临时材料堆场采取遮盖、围挡及临时截洪沟等有效措施,以防止临时堆土点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挖方用于田间道路的铺路建设,有一部分挖方为泥浆,不能用于田间道路建设,需要做单独处理,可用作田间分界线的加固并压实。项目区有较丰富表土资源,根据项目绿化工程覆表土需要,对表层土进行剥离用于绿化工程覆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施工期中应采用必要的遮盖、围护等方式,做到施工区“先围挡、后施工”,并设置临时截洪沟,防止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5、生态影响分析项目工程施工活动范围较小,各种施工活动对周围动植物影响不大,不会减少区域内野生动植物种类。施工期主要有以下危害:(1)造成水土流失。由于堆放的土石方、砂料等施工材料易受雨水冲刷流失,且开挖土方等施工中,会造成施工区域及边坡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2)新的水土流失。由于施工开挖、土石填筑和弃渣堆放,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地形地貌,破坏植被,扰动原有土体,使土壤松散、搬移、堆填和裸露,容易产生新的水土流失。(3)降低土壤肥力。由于工程开挖,引起表面植被破坏,使裸地在雨水的冲刷下引起水土流失,从而带走土壤表层的营养元素,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当地农业生产。(4)破坏景观,影响水质。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如不加以治理,会使当地的自然条件遭到破坏。运营期工程分析本项目属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田间道路完善后,能合理地配水,有效地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确保农田旱涝保收,有效地提高粮食产量,并且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项目工程建成投入正常运营期间,其功能在于引水灌溉,不需新增加人员,-31-
项目区域车辆主要为农用车辆,生活垃圾、污水、粉尘、机械噪声等污染产生很小。项目建设期间由于临时场地的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带来植被的破坏,运营期间必须要对这部分植被进行继续修复。本项目运营期用水量按《海南省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分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4-3)计,本项目区位于全省8个灌溉定额分区的屯昌区,灌溉保证率为90%时,,经计算一年三熟(菜稻菜)年毛灌溉定额为499.6m³/亩,甘蔗年毛灌溉定额为482.2m³/亩。表5-3P=90%水平年作物灌溉定额表单位:m3/(亩)月份旬P=90%水平年三熟(菜稻菜)P=90%水平年(甘蔗)灌溉定额灌溉定额2月上旬16.527.500中旬110下旬003月上旬23.963.38.117.1中旬21.49下旬1804月上旬11.624.813.656.3中旬2.119.7下旬11.1235月上旬12.1321145.4中旬7.66.7下旬12.327.76月上旬6.921.3039.9中旬7.839.9下旬6.607月上旬031.238.583.1中旬00下旬31.244.68月上旬52.852.838.538.5中旬00下旬009月上旬07813.450.3中旬326.5下旬4630.410月上旬045.3050.4中旬23.922.2下旬21.428.211月上旬1830.523.742.4-31-
中旬10.614.3下旬1.94.412月上旬10.138.49.227.8中旬17.413.6下旬10.951月上旬17.654.51131中旬17.49.9下旬19.510.1瓜菜141.4 晚稻162 瓜菜196.2 总计499.6482.2482.2项目区主要用水对象为作物用水,其次是人畜生活用水。根据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和灌溉定额,计算确定灌溉保证率为90%的作物需水量。项目区的水源为长尾水库来水,其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85,田间灌溉水的水利用系数取0.90。计算:水田毛灌水率=0.0009/0.85/0.9=0.0012m3/s/hm2。旱田毛灌水率=0.0008/0.85/0.9=0.0010m3/s/hm2。灌溉保证率P为90%水平年的项目区作物需水量约为69.697/0.85/0.90=91.107万m3。表5-4P=90%水平年项目区农作物需水量统计表月份旬P=90%水平年三熟(菜稻菜)(845亩)P=90%水平年(甘蔗)(570亩)灌区灌溉定额(m3/亩)旬用水量(万m3)灌溉定额(m3/亩)旬用水量(万m3)合计(万m3)2月上旬16.51.39400.000.97中旬110.92900.000.65下旬00.0000.000.003月上旬23.92.0198.10.4612.79中旬21.41.80890.5132.79下旬181.52100.001.064月上旬11.60.9813.60.7752.99中旬2.10.17719.71.1223.47下旬11.10.937231.3112.248-31-
5月上旬12.11.022110.6271.649中旬7.60.6426.70.3811.023下旬12.31.03927.71.5782.6176月上旬6.90.58300.000.583中旬7.80.65939.92.2742.933下旬6.60.55700.000.5577月上旬00.0038.52.1942.194中旬00.0000.000.00下旬31.22.63644.62.5425.1788月上旬52.84.46138.52.1946.655中旬00.0000.000.00下旬00.0000.000.009月上旬00.0013.40.7630.763中旬322.7036.50.373.073下旬463.88630.41.7325.61810月上旬00.0000.000.00中旬23.92.01922.21.2653.284下旬21.41.80828.21.6073.41511月上旬181.5223.71.352.87中旬10.60.89514.30.8151.71下旬1.90.164.40.250.4112月上旬10.10.8539.20.5241.377中旬17.41.4713.60.7752.245下旬10.90.9250.2851.2051月上旬17.61.487110.6272.114中旬17.41.479.90.5642.034下旬19.51.64710.10.5752.222瓜菜 141.411.947 11.947晚稻 16213.688 13.688瓜菜 196.216.577 16.577总计 499.642.212482.227.48569.697-31-
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类型内容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开挖、运输过程扬尘少量少量施工设备SO2、CO、NO2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作业废水(1000t)SS560mg/L;0.252t/施工期60mg/L;0.027/施工期石油类10mg/L;0.0045t/施工期5mg/L;0.0023t/施工期生活污水(1752t)COD250mg/L;0.38t/施工期45mg/L;0.138t/施工期NH3-N25mg/L;0.032t/施工期10mg/L;0.015t/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固废弃渣、建筑垃圾等150t/施工期回填或回收利用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其源强声级在75~100dB(A)之间其他本表所填内容为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生态影响:项目施工期间由于临时场地的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带来植被的破坏,运营期间必须要对这部分植被进行修复。本项目属于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农用地的一部分,无新增建设用地,不改变区域用地性质,对区域地域的连续性、生境的多样性、物质和物种的流通、地表水文改变不大,不会导致区域耕地面积的减少。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生态破坏的防止和恢复措施,强化施工管理及施工期生态保护和恢复,可使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完整性影响很小。-31-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一、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作业废水施工作业废水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合及养护废水、场地冲刷废水和机械设备冲洗废水。其中混凝土拌合及养护废水、场地冲刷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不能直接排入水体中,应根据其废水量设置相应的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利用。本评价建议应尽可能将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抽取上清液回用于施工现场,作为抑尘洒水、场地冲洗或混凝土养护等生产用水,不外排入周边水环境。施工过程中为保持车辆和场地清洁,需对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和场地进行冲洗,产生的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主要含有SS、石油类,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污染。建设单位应在场地内建设废水隔油沉淀池,对清洗废水进行隔油沉淀处理,该部分废水产生量较少,可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对地表水影响不大。在河道内施工,采取围堰施工。土袋沉入水中的初期,可能会产生部分土壤颗粒被水流冲进水域内,使局部水环境混浊度提高。但随着层层土袋的互相错缝与压实,土袋内的土壤颗粒被水流冲进水域的可能性会减少。围堰工序完成后,这种影响亦不复存在。工程作业产生的钻渣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规定,将钻渣运出河区存放并采取一定防护措施。运送存放过程中必须有监理人员监督,不允许随意丢弃钻渣,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泥渣对水质的影响。施工中主要应加强管理,减少混凝土拌合过程、养护中多余废水的产生,修建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地面抑尘或农田灌溉。施工期废(污)水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粪便污水,产生量约1752m3/施工期。生活污水水质简单,在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场区修建简易防渗旱厕,生活污水经集中收集并处理后,用于附近林地和农田灌溉,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对当地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3、施工期对农作物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1-
项目施工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不能直接排水农田水体当中,应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循环利用,抽取上清液回用于施工拌料、抑尘洒水、场地冲洗或混凝土养护等生产用水,不外排入周边水环境,产生的泥浆用于周边道路的建设,不会破坏农作物和基本农田,对环境影响较小。为了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建议施工单位:临时弃渣放于平坦地面上,防止造成土体表面的冲刷乃至塌滑,使用后恢复草皮等生态环境;挖方处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边坡破坏作用,填方段形成的松散堆积地貌区易发生局部沉陷、小规模滑坡、坍塌及冲刷。为防止挖方和填方时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施工后应该在挖填方处及时加固和恢复周边植被。二、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时使用机械和运输工具,将对施工区的声环境造成污染。1、施工设备噪声值见下表。表7-1工程施工机械噪声序号施工设备测点距施工设备的距离/m最大噪声级/dB1强制式砼搅拌机5902小型铲车5903拖拉机5864铲车5865汽车584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声传播衰减按下述模式计算,结果列于表10。式中——受声点在处的声级;——受声点在处的声级;——声源至的距离,m;——声源至的距离,m。-31-
表7-2施工设备噪声随距离的衰减情况dB距离/m51030508090100150200强制式砼搅拌机908474.47065.964.96460.558小型铲车908474.47065.964.96460.558拖拉机848070.46661.960.96056.554铲车847868.46459.958.95854.552搅拌机848171.46762.961.96157.555汽车837767.45348.647.64743.541由表可知,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施工机械在50m以外即可达标,夜间则要200m外才能达标。由于项目施工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环评要求:①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②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将高噪声的污染源尽量放置在远离居民集中的地方,以有效利用施工场区的距离衰减少对项目周边的影响。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搅拌、铲卸物料等高噪声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避免在休息时间的施工作业,施工期间的场界噪声必须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④施工时间应避让农作物收作时间,不能影响农户劳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选在荒作时间,减少对农作物的影响。经以上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噪声可实现达标排放。三、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是扬尘,其主要来自灰土的拌和及施工现场运输车辆、机械作业过程中扬起的灰尘。据经验数据,在风速为1.2m/s或2.4m/s情况下土方和灰土的装卸、运输、施工或现场施工以及石料运输时,距离50~150m处下风方向粉尘浓度为11.7~5.0mg/m3-31-
。项目附近有荒地可堆放施工材料,材料运输及堆放方便,所经路线的周围村民均为分散居住,所以运输过程中对运输路线周围的环境影响不大。因此,本工程的施工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将施工扬尘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1~2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施工场地洒水与否对扬尘的影响较大,场地洒水后,扬尘量将减低28%~75%,大大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2)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不得装载过满,防止沿途洒落,造成二次扬尘。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3)使用商品混凝土,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4)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5)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总之,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这些措施,施工场地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2、燃料废气对空气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料废气量较小,排放点分散,且影响是具有时效性,影响是暂时的,项目周围是山林、农田,环境良好,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等因素综合分析,本工程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在总体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小。建议施工单位选用优质设备和燃油,加强设备和车辆的检修和维护,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四、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期间产生的工程弃土弃渣、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施工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包括各类建筑材料碎片、碎石块、废水泥等。施工固废的堆放不仅影响田园风景,而且还容易引起扬尘等环境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必须及时处理。本项目对水渠进行改造和土地整理工程会带来部分淤土,施工期间还会有建筑垃圾、弃土弃渣产生,包括各类建筑碎片、碎砖头、废水泥、石子等,其产生量较难确定。根据项目工程估算,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固废约150t-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规定,在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建筑废物堆放场,集中堆放施工固废,其中弃土弃渣、淤土可用于回填,建筑垃圾部分可回收利用外,剩余的土石方统一处理回用于筑路、填坑。建设单位要注意管理,将施工过程产生的余泥、建筑垃圾回用于项目道路建设。利用冲击锤的重量冲击破碎孔底岩土,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冲击成孔桩,通过泥浆循环,钻渣会携带出孔外。因本项目主要为基本农田,土质结构较为疏松,不需要使用冲击锤,故不会产生钻渣。施工期项目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减小,通过积极有效的施工管理,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大。五、水土流失分析本工程施工期间土地平整工程土排沟与水塘土方填平开挖等将使原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使表层土壤松散裸露,原有的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功能,从而在风力、水力作用下容易出现冲刷、跨塌的现象,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工程填筑活动在施工场地形成填筑边坡,改变原有的坡面的汇流条件,易造成水蚀,使水土流失由原来的面蚀改变为沟蚀,形成新增水土流失。①本工程临时弃渣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有:临时弃渣为松散堆积体,若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容易造成土体表面的冲刷乃至塌滑,引发新增水土流失,影响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②本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原地貌的“再塑”和对植被的损害。在施工过程中,因开挖和填筑形成了挖方和填方地貌,在改变原地面土地利用方式的同时,水土流失的形式、数量和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挖方段形成了开挖边坡,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边坡破坏作用;填方段形成的松散堆积地貌区易发生局部沉陷、小规模滑坡、坍塌及冲刷等水土流失。③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将破坏部分表土结构,减弱局部地区土层的稳定性,并使地表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故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局部加重区域水土流失。尤其是在暴雨较集中的时段施工,容易形成小范围的水土流失。因此施工中应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同时,应避免使用用水流入河流,造成水质污染。六、生态环境影响-31-
1、工程挖土及填土量虽然不算很大。填方所需要的土石方由挖方提供,弃土与项目区内场地平整一起考虑,不另设弃土场。但填挖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裸露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在路肩和边坡设置护坡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施工完毕后对裸露地表进行及时复绿,即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工程河段施工过程中,清淤引起底泥深翻,从而造成底栖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工程施工结束后,随着河道底泥的平衡与稳定,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会逐步得到恢复。另外,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河道底泥搅动而使河流泥沙含量迅速增高,影响鱼类的生存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3、项目建设占用的土地类型主要为农田和耕地,多为种植基本农作物。其中受影响的植物中,没有一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多数是一般植物和本地区常见植物,都是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措施进行人工重建和恢复的,工程不会造成珍稀濒危物种的损失。项目所涉及的水生生物均为常见种、游泳动物,可主动逃逸。野生动物品种、数量均不太多,主要是适应这种环境的常见种类,无珍稀保护动物。因此,本项目对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基本上不会有影响。所以施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和可迅速恢复的,因此本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明显。4、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取弃土、运输等将造成植被破坏、农田污染等,会对自然风景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植被绿化和恢复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建议施工期尽量少破坏植被,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垃圾,保护好自然风景。评价建议建设方采取下列措施,以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时尽量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尽量减少开挖面;平整场地时尽量做到挖填方平衡。(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对工程涉及区域内的施工人员应加强宣传、教育,控制工程涉及区的环境污染。(3)制定科学的施工取土原则与方案,在土地开发中,就加强植被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4-31-
)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平整与复原工作。对无用的施工临时建筑应予以拆除;然后根据区域情况,综合考虑四周的地形进行场地平整,使四周的地形起伏差值较小,避免出现挖坑填坑的现象;及时播洒草种进行绿化,利用乡土植被种群实现人工绿化覆盖或让其自然恢复。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属于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提高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和土地的经济效益,该项目的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和保持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地为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项目工程建成投入正常运营期间,灌溉系统功能在于截水灌溉,不需新增驻守人员,故无生活垃圾、污水、机械噪声等污染产生。同时,负责项目产权的村委应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和维护,并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镇政府督促村委会组织渠道定期疏浚清淤和保养维护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发挥长期效益。一、灌溉给水可行性分析项目区所在的长尾水库,水库集雨面积2.75km2,校核洪水位库容287万m3,设计洪水位库容280万m3,正常蓄水位库容203万m3,设计灌溉面积0.236万亩,现达灌溉面积0.165万亩。多年平均年来水量345.95万m3。项目区为长尾水库北渠控制灌溉,有少部分耕地是利用岭肚溪自然河沟径流水灌溉,因此可见,项目区年可利用水量为345.95万m3以上,项目区总作物需水量为69.697万m3,水源有保证。项目区有长尾水库灌区北渠灌溉,其中渠首处的设计流量为0.26m3/s,满足项目区农田的灌溉要求。可见项目区总可利用水量满足项目区的灌溉需求。二、生态效益分析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区的水利排灌系统网络,既达到增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又可扩大高产稳产农田面积,确保耕地旱涝保收;二是项目工程完成后,土壤得到改良,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稻田通过犁冬晒白、种植绿肥、蔬菜等,优化了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建设硬化和整理道路路面,减少水土流失;四是改善项目区域生态环境。三、经济效益分析-31-
本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得到提高,排灌系统完善,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的修建便利了农民的耕作,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从而增加产值,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耕地利用等级评价根据耕地利用等级评价因素权重、指标值,结合屯昌县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以及项目区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系数,分别计算项目实施前后耕地利用等级见下表7-3。通过项目实施,极大改善项目灌溉与排水系统,优化了项目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表7-3项目实施前后耕地利用等级评价表-31-
五、环保投资及验收清单项目总投资13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4.8万元,占总投资的25.5%。环境保护投资包括施工期时的废气治理、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表7-4环保投资估算序号名称防治措施投资额(万元)占投资总额的比例(%)1废气处理选用优质设备,检修和维护车辆0.525.52污水处理建设临时沉淀池、化粪池等0.83固废处理临时固废贮存点0.54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临时水土保持措施(临时排水沟、等)10临时抑尘覆盖物(草包、帆布等)3种植草皮10护坡106合计34.8表7-5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项目验收设施规模验收标准污水三级化粪池1座是否建设满足施工期使用固废临时固废贮存点2垃圾实行袋装化,不乱堆放,及时清运生态绿化/种植完全护坡/不得裸露,达到防止水土流失要求-31-
建设项目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开挖、运输等过程扬尘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施工设备SO2、CO、NO2选用优质设备和燃油,加强设备和车辆的检修和维护水污染物施工作业废水SS石油类修建临时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或农田灌溉回用废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建筑施工、绿化用水水质标准生活污水COD、氨氮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和绿化固体废弃物施工固废残砖、废弃混凝土等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或用于筑路、填坑不成为危害该区域的新的污染源噪声施工噪声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本项目工程为渠道扩建加固工程,工程建设场地主要位于渠道沿线范围,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生态影响表现在对施工场地现有植物的破坏以及施工期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通过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如工程施工尽量避开集中降雨时段,植被修复应安排在林草种植适宜时段,临时堆土前必须完成临时堆土场的拦挡围护措施等)后会降至最低,项目建成后,通过对施工场地的地表恢复和绿化建设(如工程施工完毕后进行植被恢复,应把原来剥离出来的表层土用来覆盖裸露表层,待雨季开始土地湿润后采取植物补种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总的来说,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31-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概括屯昌县长尾水库干渠水毁修复管护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屯城镇境内,总投资为136万元。屯昌县长尾水库干渠水毁修复管护工程根据其毁坏现状,经综合考虑,进行对应的渠道修复与配套建筑的建设。具体建设内容如下:新建机耕桥2座;新建过水涵1座;新建放水涵1座;新建渠下排水涵5座;新建护田挡土墙及过水路面1处;改建过水路面1座;2+560~5+200段渠道由原先的D40U型槽改建为D60U型槽,长2640m;全线渠道提面清淤、除杂,长6132m。2、环境质量现状(一)环境空气质量根据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2015年12月份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月报,12月份,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各监测城市(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为10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二)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为农田村庄地区,声环境质量较好,声环境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三)生态环境项目区内主要种植水稻、橡胶、甘蔗、蔬菜等农作物,生态环境良好。(四)地表水环境项目区有长尾水库干渠等灌溉水源,符合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查阅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二、水利16、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属于鼓励发展项目。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灌区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4、施工期环境影响结论(一)水环境影响分析-31-
使用废水在施工中应加强管理,减少混凝土拌合过程、养护中多余废水的产生,修建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地面抑尘和或农田灌溉。在施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场区修建简易防渗旱厕,生活污水经集中收集并处理后,用于附近林地和农田灌溉,不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施工期废水对环境影响不大。(二)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扬尘和燃料废气,其主要来自灰土的拌和及施工现场运输车辆、机械作业过程中扬起的灰尘。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1~2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施工场地洒水与否对扬尘的影响较大,场地洒水后,扬尘量将减低28%~75%,大大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2)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不得装载过满,防止沿途洒落,造成二次扬尘。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3)使用商品混凝土,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4)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5)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燃料废气量较小,排放点分散,且影响是具有时效性,影响是暂时的,项目周围是山林、农田,环境良好,有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等因素综合分析,本工程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在总体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小。建议施工单位选用优质设备和燃油,加强设备和车辆的检修和维护,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上措施后,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三)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时使用机械和运输工具,将对施工区的声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本环评要求:①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②-31-
合理进行施工布置。将高噪声的污染源尽量放置在远离居民集中的地方,以有效利用施工场区的距离衰减少对项目周边的影响。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将搅拌、铲卸物料等高噪声作业安排在白天进行,避免在休息时间的施工作业,施工期间的场界噪声必须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经以上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噪声可实现达标排放。(四)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期间产生的工程弃土弃渣、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产生的建筑垃圾包括各类建筑材料碎片、碎石块、废水泥等。在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建筑废物堆放场,集中堆放施工固废,其中弃土弃渣、淤土可用于回填,建筑垃圾部分可回收利用外,剩余的土石方统一处理回用于本项目道路铺设。施工期项目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减小,通过积极有效的施工管理,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不大。5、运营期环境影响结论项目工程建成投入正常运营期间,其功能在于截水灌溉,不需新增驻守人员,故无生活垃圾、污水、机械噪声等污染产生。同时,负责项目产权的村委应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和维护,并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镇政府督促村委会组织渠道定期疏浚清淤和保养维护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保证项目的正常运作,对环境影响较小。二、建议项目建设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甚微。以下提出的环保措施分析与建议主要针对项目施工期而言。1、在施工期内,要严格按规范文明施工,事先制定出施工期的相关环保措施,纳入施工调度检查内,切实把环境污染影响减到最小。2、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加强固废的资源化利用。3、切实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中的各项环保措施,并要经环保管理部门验收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时必须符合环保规定,整地等土建工程场址、施工道路定期洒水,以降低粉尘与扬尘。靠近村庄的施工区夜间应停止施工,运输车辆应限速行驶。-31-
5、材料堆放应有蓬布遮盖。车辆运输禁止超载,车装高不得超出车厢板,并应加覆盖物,避免抛撒。6、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植被、随地丢垃圾。7、应结合项目区域内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及生物资源特点和产业与建设规划,注意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地域连通性的营造,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与抗性,如灌溉沟渠尽可能多的采用生态型坡面,将产业化生产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8、施工单位在组织和计划安排中,需列入施工期间各项环保措施要求,切实做到组织计划严谨,文明施工;环保措施逐项落实到位,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环保工程费用专款专用,不偷工减料,延误工期。三、总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工程建成后能完善排灌设施,改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旱涝保收的能力。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只要切实落实本环评报告各项措施,保证各种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本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将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31-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31-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31-
注释一、本登记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立项文件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项目周边环境现状相片二、如果本登记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本项目选址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项目周边环境现状相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家电投海南分公司应聘信息登记表
- 毕业生登记表草表
- 化学化工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
- 广州分公司注册登记表“一照一码”分公司登记申请书
- 浙江省汽车货运站(场)登记表
- 2018河北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登记表
- 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登记表填写规范
-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及登记表
- 健康状况登记表格
- 中山创业培训学员登记表
- 2018年池州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项目登记表
- 上海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质量终身责任人登记表(4)
- 2017社会单位消防行政处罚登记表
- 应聘人员登记表应届
- 印刷企业换证审核登记表
- 创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技术标准病历登记表
- 阜南县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决策实施登记表(记录本)
- 健康状况登记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