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2-04-29 14:38:5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对几个物理教学片断的思考A【案例1】(一节习题讲评课中的片段)题目:如图,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A图1A图2A图3(在学生自己独立思考3分钟之后)师(随机提问8名同学):你认为物体A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生:两个力,重力和支持力(图1)。师:有不同意见的吗?请自由表达。生1:老师,我认为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图2);生2:老师,我认为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图3);生3:我的观点与生2一样。师:第一次统计,同意受到两个力的举手(41人)只有三人认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师:(学生中出现摩擦力是事先就预想到的)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请你们讨论,统一意见。(学生讨论之后)师统计,结果大出意料,认为受到摩擦力的有41人,只有三人坚持只受到两个力。师(指名提问):你能说说原因吗?生1:因为物体向右匀速运动,所以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生2:我认为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具体原因说不清;生(3、4、5):沉默,说不出原因。4
在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之后,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一、因为物体A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而且没有滑动,也没有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二、假设这个摩擦力存在,而在水平方向上只有这一个力,物体不可能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与题意向悖,故而摩擦力不存在;三、假定摩擦力存在,而物体又做匀速运动,那么在水平方向上势必有一个力与摩擦力平衡,否则物体不能做匀速运动,而这一个力有不存在,所以摩擦力也不存在。【反思】上课的班级共有44名学生,是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临时组成的一个兴趣辅导班,学生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很好的思维习惯,为什么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之后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力和运动知识的不理解,对知识理解的浅层化、表象化,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不够,致使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比如,学生回答是说“因为物体向右匀速运动,所以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不够、自信心不足,致使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归根结底是思维的有效性不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思维的缺失?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仅用一些案例说明其中的一点。【案例2】(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八年级物理《力和运动》教学片段,一节校级评优课)师:通过复习,请你说说你还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解决。生1:我不知道如何去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师:哪位同学能先说说你的理解?生2:(一段时间后,教师指定)磕磕巴巴地背诵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而且没有背诵完;师:看来你还没有会背,坐下,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沉默)师:复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内容,讲解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生3:我对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有困惑,我觉得还与速度的大小有关。师(直接):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记住,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然后列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反思】4
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大胆的、开放性的,有一定的创意,但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并没有解决,或者说是答非所问。老师的回答只是“是什么”并没有回答“为什么”。学生会背诵内容不等于理解内容,不是简单地告诉、简单地记住就可以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一定能背诵出、记住具体的内容,但是不理解。怎么办?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要告诉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过程,一句话,就是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向学生阐明思维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有多种,有不同的途径,有时老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地笨拙一些,也是不错的途径。【案例3】(一节习题讲评课中经历的真实场景)题目(2006年重庆市中考试题):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一次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求:(1)研究发现,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大小与球的半径和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编号为2、3的小球在达到收尾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小球编号1234小球质量(×10-2kg)254540小球半径(×10-3m)0.50.51.52小球的收尾速度(m/s)16404020(2)由(1)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收尾速度v的关系;(3)由(1)问表格中的数据,求出球形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f与球的半径r的关系。【教学过程】在我的习题讲评课中,基本上都是遵循着“学生能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之后能解决的问题不讲”的原则,集中解决学生在充分讨论之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才是学生真正的问题、才是讲解的关键。第一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很快得以解决,然而在解决第二问中,自己的头脑中一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该怎么处理,一时间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时空突然静止了,所有的的学生都看着我,等待着我的解释。迅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实话实说:“对不起,4
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咱们一起来思考、共同解决如何?”于是与学生一起读题,一起分析实验数据,一起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一起思考为什么要选择1、2号小球、为什么选择2、3号小球,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什么样的处理方法、为什;如何处理最后的数据得到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分析,非常的投入,在探讨的过程中,思路慢慢地变的清晰,慢慢地形成了解题的整个过程,最后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反思】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我们可能采取各种手段、多种方法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训练,在整个的过程中,老师又总是想表现地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生怕自己出错,总是在追求完美表现,这样学生的思维是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但对于老师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这样思考、思维的误区、缺陷在什么地方,如何地去甄别、修正等得不到启示。老师有时在学生面前表现的笨拙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把整个的思维过程彰显给学生,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体会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误区及修订的过程,不但更有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解决了问题,更是让学生历练了思维的过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