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50 KB
  • 2023-01-02 07:32:35 发布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手抄报

  • 1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手抄报唐宋元明清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手抄报唐宋元明清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手抄报唐宋元明清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手抄报唐宋元明清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手抄报唐宋元明清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手抄报唐宋元明清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 2013年月日成绩评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表指导教师意见答辩小组评议意见摘 要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网作为高校师生的信息平台,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学习等综合信息服务,对师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校园网网络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而且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能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各个系统。本文针对校园网的组建分析和改善校园网弊端可能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实施方案为设计方向,为校园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关键词:校园网网络教育资源管理目录中文摘要……………………………………………………………………………………引言……………………………………………………………………………………第一章绪论…………………………………………………………………………......1.1校园网的现状………………………………………………………………………...1.2研究的意义及目的…………………………………………………………………...1.3校园网规划的主要任务……………………………………………………………...第二章校园网络系统需求分析及目标………………………………………………...1.1设计背景及现状……………………………………………………………………...1.2 统需求分析…………………………………………………………………………...1.3校园网系统建设目标………………………………………………………………...第三章校园网总体结构设计………………………………………………………......1.1网络设计……………………………………………………………………………...1.2网络组网技术的选择………………………………………………………………...1.3网络设计方案描述…………………………………………………………………...1.3.1网络总体规划设计……………………………………………………………...1.3.2网络拓扑结构……………………………………………………………......1.3.3网络设备的选择原则……………………………………………………………第三章应用系统1.1办公信息管理系统软件……………………………………………………………...1.2 教学管理系统软件…………………………………………………………….........1.3图书管理系统……………………………………………………………...............1.4远程教育系统……………………………………………………………............1.5校园网通讯服务系统……………………………………………………………...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1设计依据……………………………………………………………...............1.2设计范围及要求…………………………………………………………….........1.3设备部署……………………………………………………………...............1.4核心交换机的选择……………………………………………………………......总结 …………………………………………………………………………………...谢辞…………………………………………………………………………………...附录…………………………………………………………………………………...参考文献………………………………………………………………………………….引言第一章绪论1.1 校园信息网的现状校园网是高校实现数字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校园网的逐步成熟和完善,高校的工作模式、师生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工作上,我们可以通过校园网上传和下载课件、教学资料,发布新闻、通知公告,管理学生信息,安排教学等;在生活上,我们通过校园网访问万维网,浏览新闻、观看影视作品、进行音视频聊天等;在学习上,学生可以在网上做作业、考试、选课等。近年来国家加快改革教育体系,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建设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体系。为提高我国教育的现在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学校很有必要建设一个校园网络管理应用系统,这样可以达到校园资源共享、建立完备的数据交换体系、快速的传递信息等目的。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校园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早期的网络设计经常无法满足后期发展的需要,由于受到前期工程的制约,后期工程也不能彻底改造。如果全部更新,投入太大,也会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在校园网的建设之初就应该合理规划,把握未来发展,认真处理、完善校园网的管理机细节问题,并为近几年的发展留出空间。在建设校园网时,要达到以下目的:(1)在校园内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2)支持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技术的现在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为学校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演示提供网络环境;(3)通过互联网、录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各种渠道获得多媒体资料,实现素材收集、电子备课功能。(4)及时、准确、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学校的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的有机整合。 1.3校园网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1)要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明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主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2)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建设的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的目标。(3)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的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4)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5)规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u校园网总体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应该体现在能否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方面。u整体规划安排。u先进性、开放性和标准化相结合。.u结构合理,便于维护。第二章校园网络系统需求分析及目标2.1 设计背景及现状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自从1993年美国政府公布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之后,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提出了本国或本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可以说,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加快改革教育体系,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建设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教育体系。为提高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先进高效的教育体系。提供更为先进的教育手段,学校很有必要建设一个校园网络管理应用系统,这样可以达到校园资源共享、建立完备的数据交换体系、快速的传递信息等目的。以顺应无纸教学,无纸办公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公效率,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提供一个优良的硬件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改变了整个信息管理的面貌,使信息管理从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发展到以网络为中心,并为计算机技术在工业、商业、教学、科研、管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通信环境,也从根本上加强并促进了群体工作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技术合作及有效管理等,进而推动了生产、管理、科研及教学事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必须以现代化的集成生产管理系统和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孤岛”的简单叠加[4]。2.2系统需求分析实用性:如何使有限的经费获得较高的效益,始终是教育发展中重要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不盲目追求高层次、高档次,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用、好用,满足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需求”的设计原则。可靠性:对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主要相关设备在厂家、品牌、服务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论证、选择,确保硬件设备的基本品质。采用WINDOWS2000及Linux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并以“数据库” 的方式建立各种教学和管理应用系统,保证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先进性:考虑到计算机在软硬件上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在资金允许的前提下,保持适当的先进性,同时使系统有一定的扩展性和兼容性,满足未来需求。2.3校园网系统建设目标校园网系统高可靠性在考虑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整个业务网网络结构的拓扑结构尽量采用稳定可靠的结构形式,以保证整个网络的高可靠性。网络设备和整个网络系统必须具备高可靠性特征。主要网络设备必须具有热插拔功能,可带电修复故障而不影响网络系统的总体工作,并支持电信级的网络设备可靠性。校园网系统高稳定性其中核心交换机采用高性能,为整个校园网提供真正的高速无阻塞的传输,保证全线速交换;不仅硬件实现三层路由和交换、关键功能比如ACL、NAT、QOS、策略路由等复杂功能均通过硬件实现,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而管理交换引擎、电源等关键部件的冗余,实现了系统高稳定性和可靠性[5]。 校园网系统可扩展性系统应以网络应以开放性为基础,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扩充性,尤其作为一个骨干网的核心,下面的一些新的应用将不断增加,系统的容量也将随之扩展,因此方案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适应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如从主干网络设备的选型及模块、插槽个数和网络的整体构架多种方面来考虑)校园网系统可维护性整个业务网必须具备良好的可管理性,网管系统应具有监测、故障诊断、故障隔离、过滤设置等功能,以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应尽可能选取集成度高、模块化、可通用的产品,以便于管理和维护。第三章校园网总体结构设计1.1 网络设计计算机网络平台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建立一套安全可靠、先进稳定的网络系统,可以保证各种应用系统的正常进行以及黑龙江科技学院内部各种科研、教学的运作。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计思想,运用先进的集成技术路线,以先进、实用、开放、安全、使用方便和易于操作为原则,突出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尽快投入使用,发挥较好的效能。本系统在软件配置和硬件设备,整个系统设计上依照以下原则确定(1)先进性:世界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2)实用性:系统的设计既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其先进性,还应本着实用的原则,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先进性,使系统便于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 可靠性与稳定性:西安XX学院校园网系统既追求极高的可靠性又不能投入过大的资金,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主要表现在局域网主干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及系统主服务器)应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以及主干设备的备份,即将所有计算机节点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局域网主干设备上,主干设备之间采用高速连接,这样即可以提高网络的处理能力又可起到备份作用。(4)安全性:在系统方案设计需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要求。(5)可管理性:网络管理员能够在不改变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调整,不管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在何处,网络都应该是可以控制的。(6)网络的扩展性:目前,网络向多平台、多协议、异种机、异构型网络共存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将不同机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的网络类型连成一个可协同工作的一个整体。所以所选网络的通迅协议要符合国际标准,为将来系统的升级、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7)灵活性: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形式,满足系统及用户各种不同的应用要求,适应业务调整变化。(8)系统性:项目开发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有计划做实施。(9) 综合性:满足系统目标与功能目标,总体方案设计合理,满足用户的应用要求。(10)遵从Internet的技术要求。1.2网络组网技术的选择目前,可用于校园LAN(局域网)的技术有Ethernet(以太网)、FastEthernet(快速以太网)、Gigabit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Token-Ring(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ATM(异步传输模式)。Internet作为几年前主干网组网的主要技术,现在主要被用于工作组级组网,使网络交换到桌面工作站。Fast Ethernet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组网技术,造价很低,性能价格比很高,可作为资金不很充裕的中小型单位组建Intranet网的首选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现在被广泛用于大型企业网的二级、三级网络组网或直接连至桌面工作站。FDDI也是一种成熟的组网技术,但技术复杂、造价高,FDDI网络难以向更先进的网络技术升级,现在用FDDI组建主干网的情况已非常少见。GigabitEthernet技术已成为大型FastEthernet的升级目标。虽然FastEthernet和GigabitEthernet因采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而广泛地存在着“广播风暴”的问题,但可以更好的传输介质和交换设备予于克服,其实出的优点是兼容先前的设备投资,师生的网络应用及培训更易进行,网络的可管理性和扩展性也很好。ATM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在WAN(广域网)上体现的强大功能和在LAN上的成功应用,是多媒体应用系统的理想网络平台,均以事实说明了它的技术的先进性。在ATM中,不同速率的各种数据,如:语音、图像、视频都被分成标准的53字节的信元,以光纤作为传输通道,避免了以太网中的“广播风暴”,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但是ATM不兼容以往的以太网投资,其管理和操作有异于传统的以太网平台,故不适用于以太网的升级改造。从网络应用、维护、安全和扩展方面而言,GigabitEthernet和ATM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在本方案中选择使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主干为千兆网,10M/100M自适应或10M交换到桌面。其理由是:(1) 以低廉的价格提供高带宽:千兆位以太网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性能而价格远远低于其10倍,与ATM相比,其价格则远远低于622MbpsATM。(2)良好的兼容性和管理的简单性:ATM必须使用局域网仿真才能与现有的网络设施兼容。在网络系统管理的技术要求上,千兆以太网比ATM要简单得多。(3)能保证服务质量:目前普遍认为:合理组织的千兆位以太网永远不需要考虑QoS管理,这也是千兆位以太网的宗旨;带宽本身比带宽管理更便宜。此外,千兆位以太网也可通过802.1P服务分级及预留带宽等技术来保证关键应用的服务质量。所有这些技术正促使校园网逐渐转向千兆位以太网。(4)支持千兆以太网的第3/4层交换机的出现:这大大地增强了千兆以太网在园区的地位,原来认为的以太网的一些不足,如对多媒体应用的支持、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多链路负载均衡、基于标准的虚拟网等,已被新的技术和标准所解决。1.3网络设计方案描述1.3.1 网络总体规划设计网络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建立和优化的过程,建设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进行资源共享与通信。要充分发挥投资网络的效益,需求设计成了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提供了网络设计应到达的目标,并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性能;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管理需求和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学校的配套设施(如:机房、配线房、电源系统等)也应确定,确立一个性能较高的网络计算平台。网络平台中主要有针对学校建筑群而设计出拓朴图,有联网软件(包括网络安全上的软件及应用软件),还有互联设备(包括主交干换机、路由器、二级交换机、服务器等)。应用系统中包括硬件需求和系统需求。硬件需求主要是对多媒体教学提供,为了更好取得教学效果;系统需求主要是对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目前优先选用Windows2000Server、Linux、Unix等系列的主流操作系统产品。还要配备能提供基于浏览器模式操作的应用软件[9]。1.3.2 网络拓扑结构校园网络由多种完成不同功能的网络设备组成,包括路由器、交换机、Internet接入设备、防火墙等以及各种服务器,如:远程教育服务器、网管服务器(包括网管软件)、主服务器(包括WWW、E-mail、DNS等)。校园内部网络采用共享或交换式以太网,通过DDN、ASDL、ISDN/PSTN等方式,选择中国科研教育网接入到Internet,校际之间通过国际互联网的方式互相联接。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通讯数据的安全、保密。系统运行要安全、可靠、故障小。u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的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u要适应未来网络的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u要能为特定的师生用户或用户组提供访问路径。u要保证网络能不间断地运行。u当网络扩大和应用增加时,变化的网络结构要能应付相应的带宽要求。u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能够支持网上大多数的师生用户。 u能合理地分配用户对网内、网外的信息流量。u能支持较多的网络协议,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u支持IP的单点传送和多点广播数据流。所以,要达到以上这些设计要求,分层的设计功能及星型、树型和交叉型的拓扑结构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应地而异。设备位置选择及网络拓扑校园网建设时,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哪些建筑物需要联网、每个楼层用户数量、用户类型、对网络的要求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比 如,学生宿舍和计算中心对网速要求比较高,中心机房对稳定性要求很高,某些部门都安全性要求很高等。其次是网络拓扑的设计,主要指校园网骨干网络是架构设计。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校园网能稳定运行,在设计校园网骨干网的时候,采用双核心交换机成环,双链路接入各汇聚层交换机的星型拓扑结构。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DNS服务器等通过防火墙与核心交换机形成双链路直联。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保证了骨干链路的稳定,同时保证了各种网络应用服务不受内网故障的影响,可以长期稳定的运行。如图1所示。第四章应用系统1.1办公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办公管理信息系统是在WINDOWSNT操作系统上,以SQLServer为平台运行的。由于使用了最先进操作系统和开发技术,本系统对资料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全面有效的保护;强大的功能设置,使烦琐而枯燥的日常管理工作变得简单快捷。1.2 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是专为校园网用户开发的针对课件及课件素材进行开发、管理、应用的系统软件,它提供对课件资源、课件素材资源方便、有力的管理维护。它可以作为校园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亦可以作为独立的系统为用户服务。它通过将课件文件、课件素材文件存放在校园网服务器的共享目录上,并由管理软件统一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全学校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使课件及课件素材更好地为教员服务,为教学服务。1.3图书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INTERNET和INTRANET开发的二十一世纪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该系统除提供了图书编目、图书流通、图书检索、图书总帐等功能外,还提供了电子图书、网上阅览等特有功能,为各类图书馆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1.4远程教育系统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架构在Internet或Intranet网络上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开发出来的远程多媒体教育系统。该系统分为五个独立的模块:教学及管理模块、考试及管理模块、讨论组模块、聊天室模块和电子白板模块。在课程设计方面,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为网上课程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性。若是纯粹的资料传递,靠”函授”就能实现,而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如同”面对面” 效果的针对性辅助和启发,只有在学习中实现交流、讨论、资料收集等才是网上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了一整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标准,并配备简易的教学开发工具,让更多的网上教学者轻易在短时间内按统一的模式、标准和统一的界面开发所有学生都能认可的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以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也提供了为教学或学习而设计的网上学习工具如讨论区、聊天区、家庭作业系统、成绩评分系统等。1.5校园网通讯服务系统校园网通讯服务系统是基于INTERNET和INTRANET开发的通讯服务系统。该系统包括学校主页、电子邮件、电子公告和FTP服务等几部分,为学校提供全面的通讯服务。第5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1.1设计依据1.1.1 系统设计标准在校园实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选择LucentTechnologiesSYSTIMAXSCS的布线系统,它符合如下标准[17]:◆EIA/TIA568国际布线标准。◆YD/T926–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1.1.2安装与设计规范此方案是以开放式结构的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依据国家标准CECS72:9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作设计及市内电话线工程施工及实验收技术规范。1.2 设计范围及要求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求:(1)布线系统设计要为数据通信提供实用的、可重新组合、可扩展的模块化通道,网络布线要内、外网实行物理隔离,配置放火墙。(2)要求对每一楼层信息点分布情况详细列出,内、外网便于切换。(3)数据点线材依据水平、垂直采用不同的类型。水平子系统全部采用超五类非屏蔽系统可靠地提供100MHZ传输带宽,垂直子系统、楼群子系统的数据可采用不同类非屏蔽双绞线、光纤等符合传输速率,满足语音、数据、图象的通信要求。(4)要从学校广域网的接入方式出发,对内部与之对应的综合布线方法整体考虑。(5)依据设计惯例,网络容量要有一定的冗余。2.网络系统性能要求:(1)能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2)除了固定于建筑物内线缆外,所有的接插件都应是模块化的标准件,以方便系统管理和使用;(3)系统要有可扩充性,以便将来系统增加时,很容易将设备扩展进去;能实现数据通信,话音通信和图像传递;(4)为计算机网络与高速电信网络之间提供接口,以方便校园计算机系统扩展时对城域网的高速通信需求。3. 布线系统管线要求:(1)信息插座在墙面上安装;(2)垂直、水平面线缆的铺设方法;(3)整个布线系统中的金属线管、桥架、底盒的安装方法;(4)布线系统管线与其它系统管线的配合:(5)其它有关的管线铺设按说明书安装。1.3设备部署设备部署也是校园网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指重要网络设备放置地点的选择。校园网的中心机房是校园网的核心所在,在选址时要求离校内各功能楼群的距离要适中,减少核心交换机到汇聚交换机光缆的用量。除此之外,中心机房还要主要防潮、防雷、防强电磁干扰。每个功能楼群还需配置一个汇聚层交换机,汇聚位置的选择原则与中心机房选址原则相同。工作组交换机每个楼层配置一台或多台,根据用户数量而定。在同一栋楼中,各楼层的交换机位置尽可能相同,以方便管理。在网络布线时,尽量沿着校园道路布放,外设管道以保护线缆,在路过竖井时适当冗余部分线缆,在布线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打死结。布线完成后要绘制详细的路由图,方便后期改造使用。网络设备价格昂贵,业务繁忙,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长期不断.基于VLAN技术在高校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这就要求配置UPS,而且对设备所处环境有很高的要求,灰尘要少,通风要好,有助于设备散热,防潮,防电磁干扰。1.4 核心交换机设备选择核心交换机的选择:核心交换机是整个校园网的心脏,即要能满足当前以及今后若干年发展的需要,又不能造成资源浪费,而且核心交换机对稳定性要求极高,所以选购时要极为慎重。核心交换机采用模块化结构,以适应复杂的网络带宽和网络应用。超大容量的背板带宽和线速的转发速率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无阻塞传输。核心交换机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可以实现VLAN间的通信、优先级队列服务和网络安全控制。同时,核心交换机的硬件冗选择核心交换机应余和软件的可伸缩性,也保证了网络的可靠运行。遵循如下原则:①模块化的结构,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②必须选用第三层交换机;③根据需求选择,略大于未来几年网络应用和扩展的要求;④可靠性;⑤最佳性价比。 总结本文对学院的校园网建设给出了总体的设计方案,从而进一步完善学院的校园网,使其更加优秀,使网络更完善的应用于教学与科学研究。 本文也从多个角度对校园网的硬、软件设施进行考虑,特别是以学院的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经济性为原则、以未来的发展为导向、切合实际的对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与布局进行了详细的分系设计。在软件方面,尽量采用主流操作系统,选择稳定性比较高的Windows操作系统,以求达到资源的全放位,合理的应用;在硬件设备方面,尽量选择思科的设备,为以后校园网络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些设备的选取不仅在满足学院的基本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完全能够胜任而且在科研,前沿学科的研究、探索上都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在设计思路上,我曾多次上网查阅各个方面的资料、也曾多次向指导老师征求宝贵的意见,以便制作出完备的、先进的、方案新颖的校园网规划系统。但就整体而言,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和科研应用并且所需资金在学院承受范围之内。本设计在整体结构上留出了为满足以后需求的升级空间,对各个设备均能进行扩展,升级。在未来,研究的方向将是详细设计出综合布线的具体方案,结合实例详细描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的特点。然后仔细考虑升级方向与具体方案,对校园网将来的应用做出一个更为明确的需求分析。从而进一步完善学院校园网。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学生毕业论文谢辞论文能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作者的指导老师廖芸芝老师。廖芸芝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逊的待人态度让我由衷敬佩,是我学习的榜样。廖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论文的每个细节,都离不开老师的细心指导。最后,也要感谢同学们,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表示诚挚的谢意!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4[2]唐宝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张伊,李明敏.局域网组建于维护实例教程(地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郭绍青,田富鹏.局域网构建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赵海峰.局域网组网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6]高等院校校园网建设的思考耿建德州学院学报[7]西电大校园网建设的实践探索杜骏震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8]基于VLAN技术在高校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冯栋柱杨微微计算机信息Information,2010年06期 1浅谈唐宋元明清政治得失浅谈唐宋元明清政治得失唐朝采用的中央和地方官制是三省六部制,使各官员的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其作用是中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对统治者皇帝来说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统一的政治环境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科举选士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其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和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选拔人才、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但有利也有弊,科举制度也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消极影响:第一,科举制度是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长于其他国家;第二,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加强思想控制,特别到明清时期更是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第三,考试内容不合理,在社会上形成重文重艺而轻技轻工的风气,忽视实用性学问;第四,使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于做官,而荒于探究自然,限制了科学发明和创见,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使中国的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第五,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实行的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垦田数增加,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使国家富强起来,也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其有更多时间投入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在一系列强国富民以及开放的的政策推动下,唐朝的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在中央,由宰相掌管政事,另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管财政,在地方,推行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将领的兵权,把地方精兵编入禁军,禁军由中央直接控制,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又创禁军“更戍法” ,使兵将互不熟悉,将不专兵,便于朝廷控制;地方的财政权划规朝廷设置的转运使管辖;在各路设提点刑狱掌司法,凡死刑必须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权收归中央。通过一系列政策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一系列重文轻武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施政方针,造成军事上积弱的现象,造成了宋边境问题一直不断,岁币一直是朝廷一项经常性支出。庞大的军队和官僚系统也需要国家有足够的收入才能负担。在国土面积较汉唐减少的情况下,支出却大幅增加,增加国家的财源显得十分重要。发展贸易,是朝廷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贸易的发展带动商业繁荣,商业繁荣又拉动手工业与规模工业的发展。宋朝时期,我国的治金、采矿、陶瓷工业已经十分发达。北宋时期就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工工厂。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宋朝农业,手工业,制瓷业,造船业的繁荣与先进。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仿效阿拉伯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设立行省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元朝为有效控制地方和边疆而实行的一项开创性的制度,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行政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并延续到今天。元朝在经济上奉行开放的政策,积极鼓励并参与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无疑是元朝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元朝继承与发扬两宋开放沿海与沿江的政策,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在口岸城市设立专门管理商业船运及贸易的行政机构。当时的刺桐港(今福建泉州)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是世界两大港口之一。在元朝开放的经济政策鼓舞之下,阿拉伯、波斯与印度等地的香料、药材等物质大批舶至中国,而中国著名的丝绸、瓷器亦大批漂洋渡海,甚至远赴欧洲。明朝通过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权完全由皇帝控制。创立的卫所制度使皇帝拥有最高的军权,消灭了将领拥兵自雄的可能性,这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明代军屯规模巨大,成效之显著。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军队素质日下,兵将不相习,屯政废弛,这些都削弱了明代的军师力量,军费成了财政的一大负担。明朝全国各地遍设学校,科举制也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科举取士比较能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吸收庶民地主阶级和其他阶层中才智之士入仕,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但后来学校课程与科举均集中于八股,束缚了士人的思想,学术未得到繁荣,所取之士亦多数惟知空谈理性,缺乏办实事的能力,以致官僚政治日更泛滥。明代都察院、锦衣卫、东厂、西厂监察机构的设立,使国家司法权集中在皇帝手里,使中外机构、大小官僚时时处在受监察的地位,这对于稳定封建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过细过密的监察又使官员处处受掣肘,积极性、主动性无从发挥,监察后来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门户斗争的工具,其腐败与行政上的腐败相互助长,造成了明朝后期极度政治腐败的局面。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这些政策前期维护了国家统一,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又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弊端,专制形成腐败现象,阻碍历史发展,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隋唐,宋元,明清文化隋唐文化1.韩愈和李翱的作品突出体现唯心主义思想,而柳宗元和刘禹锡更是唐代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韩愈在他著作《原道》和《原性》中复古崇儒、驳斥佛道,认为僧道不顾及生产,浪费社会财富,僧尼道士应当回乡还俗,焚烧佛经咒文,将寺庙观宇改为民居。他推崇孔子在《论语》中道述的道德观念,以其作为日常伦理的标准。他认为天生人性,并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品。李翱在《复性书》发展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之性皆善,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喜怒哀乐之情的干扰,使得性无法发挥,要求恢复人的善性克制人的情欲,所谓“复性”。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2.唐朝的学校以官办为主。中央设国子监,下辖六学,为国子学、太学。科场内外、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些学校主要招收贵族官僚子弟,也招收少量平民子弟。3. 唐朝音乐舞蹈发达。唐太宗平高昌得高昌乐,并入原有的九部乐成为十部乐: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唐高宗以后,十部乐开始衰落,音乐家开始研究新的乐舞,各部乐间的区别逐渐消失,至玄宗朝撤销。玄宗本人就是音乐家,爱好亲自演奏琵琶、羯鼓等多种乐器,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百余首乐曲;他非常重视雅乐事业,将十部乐分为坐部伎(坐在堂上演奏)和立部伎(立在堂下演奏),曾经亲选坐部伎三百人,号为“皇帝梨园弟子”,李龟年和永新娘子都是名噪一时的歌唱家。宋元文化1.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3.影响且促进了欧亚等世界文明的发展明清文化1.制度建设空前完备。明朝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全面整合前朝制度并开创新制的特点。仅以政治制度为例,如经朱元璋大刀阔斧的改革,废除了丞相制和行省制,形成了皇权之下中央以“五府”、“大九卿”为主体,地方以各省“三司” 为主体的官制结构;永乐后,又形成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内阁、司礼监体制;还逐渐形成了旨在统一事权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督抚制度。相比元朝,其官制体系既大大简化,又体现出明显的相互制衡的特点,皇权及统治效能皆空前加强。2.商品经济空前发展。总体说来,明代经济仍以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相比前代有了巨大发展,主要表现在随着粮食品种的增多特别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以及植桑、种棉等经济作物的普及推广,农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3.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流动加快。宋代以后,世族地主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非贵族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而至明代,非贵族地主的数量及其在地主阶级中所占比重都空前提高;除作为主体的缙绅地主外,在经济发达地区还出现了少量的经营地主。唐宋元明清及国民党政府----衰败的原因唐宋元明清---- 衰败的原因唐朝衰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宫?权势?1主因是安史之乱後无法完全消灭节度使势力,灭唐之人正是节度使朱温2然後是宦官乱政。宦官操持皇帝废立,於政治上为祸极大。最後朱温应宰相之召入京消灭宦官势力,乘机灭唐。牛李党政也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朝政3最後是民变,黄巢之乱破坏了唐朝在南边的经济根基,让之无法与节度使对抗相持宋朝衰落之我见宋王朝在中国历史有所谓“弱宋”的绰号,因历尽沧桑和坎坷,宋人也被称为“宋鼻涕”。但是我个人认为宋不仅不是一个衰败的帝国,而且是中国古代史中最后一个经济,文化的高峰。不要说宋朝以远远小于唐朝的疆域养活了数量远远大于唐朝的公务员,不要说她永远赔不完的银两、绢帛。我们仅仅能从《清明上河图》上面窥见一点点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东京汴梁昔日的繁华,宋帝国的经济实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赵匡胤固然是以后周殿前都点检的武将之身份篡了柴氏的孤儿寡母,但事实上他所领导的“统一” 在武力上是很不充分的,宋实际控制的疆域与唐朝是不能相比的,可以说宋朝在建立根基的时候在武功方面就是先天不足。唐朝的辉煌毁于藩镇割据,经历了五代的战乱,复兴文化,传承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再创造的任务便落在了宋朝的肩上。中国文化的鼎盛走到唐朝是以恢宏壮阔的气势表现出来的,就如生命力达到顶峰的年轻人的知性在激烈的跳动。而经历了这种形式的辉煌,中国文化走到宋朝表现为对文化鼎盛的再次思考和沉淀,就如阅历丰富的中年人的理性在含蓄的沉思。文化的持续发展,且失去了唐朝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式的对各民族、各种思想的兼容并蓄,必然造成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学高度的纯粹。这种纯粹到达一定的高度,在政治上,在治国方略上“文治”会自然而然的跃居“武功”之上。不光上层建筑,整个社会对文治的尊重和关怀远远也超过了武功,这种社会形态即使在今天也不能不说是超前的。宋甚至接受了与周围所有的少数民族政权平等共处的现实。当然,流弊如治民术高度发达,内部勾心斗角高度发达……这一类的也是遗害千古。两宋并无衰落一说,都是在壮年时被外敌生吞活剥的.否则哪会灭亡!某天在另外一个历史论坛上一位前辈就这个问题指导了我一下,我个人认为他的见解很有参考价值,在这里我把他的帖子转载在这里希望给各位一点启发“且失去了唐朝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式的对各民族、各种思想的兼容并蓄,必然造成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学高度的纯粹。” 这话怎么讲?什么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宋朝在武力上并未征服少数民族,如何来海纳百川,万邦来朝。宋朝对各种思想才是真正的兼容并受,没有看到有谁因为思想认识而杀头的,宋朝也没有像唐朝一样会昌灭佛的事情。儒教的正统地位是当时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宋朝的文官政治是应当肯定的。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看看现在的世界各国有几个不是文官执政的?如果有武官执政的,这个国家必定是个动荡的国家。唐宋交替,中间还隔着一个五代,其实宋朝从唐朝手里接过来的东西真的很有限,倒是五代重视地方建设的方法学习了不少,宋朝对地方财政的管理办法非常先进,发挥了当时条件下最大的财政力量,但是与周围的政权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相比,尤其是辽朝相比,明显只是一个地方政权。反而辽朝更有唐朝的气度,即使是辽朝灭亡之后,西辽仍能称霸西域,这和辽朝对各方面政权的政治影响是分不开的。应该说宋朝的弱小只是相对的,其灭亡也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只是偶然而已,如果宋朝的制度用在1、2百年之后的明朝身上,明朝绝对不会灭亡。 元朝衰败原因回答1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说来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皇室的内争和大臣的擅权。在成吉思汗时代,诸王与大汗为争夺土地人口的斗争就已开始。元太宗死后,术赤之子拔都,不董事会凶定宗贵由即位,逐渐形成自成一方的势力,成为后来趄廷与北方诸王斗争的先声。元统治中心南迁汉地后,一些分封在北方草原的诸王一再发动叛乱。再加之朝廷权臣对皇位的操纵,使皇帝更换相当频繁。公元1308年至公元1333年的二十余年间,换了八年皇帝,其中仅从1328年至1333年,其间不过五年竟换了五个皇帝。每换一个皇帝,都要爆发一场皇室内部的相互残杀,结果造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和政权的动摇,同时也带给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和人民的灾难。其中以海都、昔里吉与东道诸王之乱最为严重。由于皇室内部剧烈的内讧和一部分皇帝或幼小或无能,政权之柄往往落入一两位权臣之手。如文宗时的燕铁木儿,因扶持文宗有功,破例封为太平王并授予“独为丞相”,总裁中书省政务。所有王公大臣、公主、附马都不得直接上奏皇帝而必须通过他转奏。独揽朝政,肆无忌惮。以致他的儿子唐其势扬言说:“天下本我家之天下。” 再如元顺帝时的伯颜,权倾一时,一身兼有三十八职。官衔长达二百四十六字,创下中国历史之最。他出城时的护卫,塞满大街小巷,而皇帝反倒没有几个侍兵。当时是“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二、整个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堕落。从元朝的第三个皇帝武宗开始,皇帝们一个比一个混蛋。他们只知穷奢极欲,根本不懂治国理财。武宗随意将官职作礼物赠人,公元1307年,他不经总理政务中的中书省而直接授予八百八十个官职。到了顺帝时,腐败愈益严重。蒙古贵族和喇嘛僧的飞扬跋扈、官吏的狂贪、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以顺帝为首的蒙古皇室,当时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虽市井之人,亦恶闻之”。燕铁木儿生活极其荒淫,占有女子难以数计。其中娶宗皇之女达四十人,并娶泰定帝后为夫人。“后房充斥,至不能尽识”。“一宴或宰十三马”。荒淫至极以致体亏溺血而死。只知荒淫腐朽,不会治理国家的皇帝们,花起钱来却惊人得很。他们最大的二项开支是赏赐和做佛事。元代皇帝们个个奉佛祈福,大兴土木,建造寺院,挥霍国库。光是奉佛方面的开支,有时高达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再就是赏赐皇室和官员的钱,更是惊人。武宗即位不到一年,赏赐的钱就花去八百二十八万锭,而当时一年的国库收入仅二百八十万锭。武宗比起仁宗的挥霍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仁宗一年的花费高达二千万锭。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大臣们如此腐败,下头官吏们群起效仿。官吏贪赃枉法历代都有,但在元代尤为突出。《吴文正公文集》中说:“ 数十年来,风俗大坏,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已不以为耻,人亦不以为怪。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官吏要钱的名目无奇不有: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辰祝寿要“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要收“公事钱”等等不一而足。到顺帝时,因监察官职是肥缺,因而估价而给。当时不但官场腐败严重,而且职官设置也滥。所以当时民谣这样唱:“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军队也日益腐化堕落。到元末,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当初追随开国皇帝们南征北战、锐不可挡的怯薛军,后来竟白天在宫门宿卫,夜晚到效外去抢劫,形同盗匪。镇戍地方的军队也不习武事,以至将官不知战阵,士兵不知挽弓射箭。 三、人民处于民族上层与统治阶级的双层压迫之下,为寻求活路而被迫举行起义。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我们先谈民族矛盾,元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采取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想藉此来延续他们的统治。他们把各族人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制造民族矛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蒙古人为第一等,他们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拥有各种政治、经济、法律上的特权;第二等为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西域人和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其政治地位仅次蒙古人。第三类为汉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和原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其政治地位比南人要高。比色目人要低。第四类是南人。主要包括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各民族的人。政治地位最低。各级统治机构的长官和掌实权的人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其次才是汉人,南人极少有入仕的机会。在刑法上,蒙古人、色目人、邓小平人分属不同的机关审理,量刑也极不平等。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打死不要抵命,只要充军,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抵命。此外还规定汉、南人不得私藏兵器和围猎等。在阶级压迫上,首先表现在统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并因之而造成人民的流离失所。元朝自武宗以后,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可以说到了疯狂的地步。泰定帝为晋王时,曾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七千顷土地不是小数目,这些土地哪来的,还不是疯狂兼并而来的。顺帝时的伯颜,他先后得到皇帝的赐田就达二万余顷。王公大臣们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寺院僧侣也广占良田。义宗、顺宗时的大承天护圣寺前后二次就得赐田三十二万五千余顷。民间豪强地主的土地占有量也很惊人。如淞江大地主曹梦炎就有湖田数万亩,粮二百万石。福建崇安县土地的六分之五集中在地主手里。这样一来,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部分成了流民,更多的成为地主、官僚的佃户,有的甚至沦为了驱口。佃户除向地主、官僚交租外,还要承受其它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地位最低的是驱口,相当于古代的奴隶,法律规定他们“与财物同”,可以在人市上公开买卖。 其次表现在人民所受的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上。元中叶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挥霍和夺位战争的耗费,政府经济一直入不敷出。于是加紧对人民的搜括与压榨。但宗时,包银总数比元初时增加了十倍,一般课税(包括商税)竟比元初增加了五十倍。不仅中原地区的人民深受其苦,就是名义上享有特权的塞北蒙古族人也普遍陷入了贫困。和林附近的贫民,甚至卖儿卖女给色目人、汉人当奴婢。元政府还滥发纸币,用“至正宝钞”取代原来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结果使物价暴涨,民不聊生。和疯狂的贪污、搜括,残酷的压榨并行而至的是严重的天灾。公元1333年京城大雨,饥民达四十八万人。公元1337年左右,光江浙二次受灾,饥民就达百余万公元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以至饥民遍地。在天灾人祸的双重逼迫之下,成千上万的饥民只有铤而走险,举行起义。公元1351年,元政府调集十五万民夫修治黄河。民夫受到元朝官兵的严密监视,又经常被官吏克扣工钱粮食,民夫怨恨情绪十分强烈。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利用这一时机,预先埋了一个独眼石人在工地上,以使一直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应验。果然,石人被挖出,民夫群情激奋,起义随即爆发。紧接着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也相继爆发了起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徐寿辉的南方红巾军,朱元璋、郭子兴的红巾军等。不到十六年的农民起义战争,腐朽的元朝政府就被推翻了。感言之一: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本是辽国皇族,辽灭入元。是元朝最早期最有见识的一位大臣。当时蒙古军队南侵时,对汉人实行屠城政策,正是他向窝阔台上谏,使汉人成千上万免遭丧命之虞。窝阔台死后,皇后乃马真氏摄政,奥都刺合蛮把持朝政,朝臣纷纷依附于他。可耶律楚材不加苟合。奥都刺合蛮怕先朝重臣耶律楚材阻碍自己专权,派人假手送给他五万两白银,以此来收买他。但耶坚决不受。奥便假手下诏说:“凡奥都刺合蛮奏准的事,谁不奉旨,就砍断谁的手。”耶凛然表示:事情与国家有利,自然遵行;若不合理,我死且不避,何况断手呼!——曾读古书,有“千金不移楚材志”之句,不知语出何典。现在读了《元史·耶律楚材传》,方知楚材者,耶律楚材是也。耶的大义拒千金,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形象。笔者在此把“千金不移楚材志”作上联,胡诌下联,拼成一对:“后为官宦当细想!”公元1244年,耶律楚材死后,有人诬谄他说:“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结果把他的家一抄后,仅得阮琴10余张,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并无其他财物。事实证明耶律楚材清正廉明,使时人无不惊讶和钦佩。——是浊是清、是贪是廉,一抄就知道了。耶律楚材是一位真正的清官廉官,生不怕权臣,死不怕抄家!我们现在的一些自擂为清官、廉官者。可否怕查?可否怕抄?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顺帝针对各地官员贪污腐败等现象,派遣中央官员充当“奉使宣抚”,对地方进行全面大检查。诏旨一下,奉使宣抚奔赵四方,各地人们“若大旱之望云霓,赤子之仰慈母”。迅速形成一场轰轰烈烈的考核地方官吏和整顿社会秩序的运动。哪知这些“奉使宣抚” 多次龌龊不法之徒,他们到各地检查,并不是为了匡救时弊,而是想借机大捞一把。他们有的专门带着记帐收银的随从,争多论少与作买卖一样;有的随便封官许愿,包庇贪官污吏,从中大发横财;有的大吃大喝,过酒色瘾。而对老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老百姓用顺口溜来表达他们的失望和愤慨:“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又:“官吏黑漆皮灯笼,奉使来时添一重。”“九重丹诏颁恩至,万两黄金奉使回”。从表面看,元朝顺帝的整顿失败是所用非人。这些“奉使宣抚”皆龌龊不法之徒。他们捧着圣旨从京城奔赵和地,犹如群群饿鬼扑向了面包。但从深层意义上看,是顺帝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贪污腐败,首先是从上面开始的,是从上面烂到下面去的。没有皇帝的腐败,就没有朝臣的腐败,没有朝臣的腐败,也就没有地方官的腐败。我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根子在上面、在中央。整顿首先要从上面开始,从中央开始。中央整顿好了,包括奉使他们整顿好了,这些奉使们派下去才能够身正影正,才能够清正廉明,才能够雷厉风行,痛肃腐败。可顺帝不是这样,他的肃腐是从地方开始,并且是派一群贪墨之徒去整肃另一群贪墨之徒,这样焉有不败的道理!?之三:几则民谣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了解地方社情,调查重点事件、考察地方官业绩和惩处地方贪官墨吏等,都要委派人员去访问、巡视、调查和处理。虽然各朝各代所委派人员的名称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由元顺帝委派“奉使宣抚” 到各地的胡作非为、从而引发民众的抱怨,笔者不禁想起当代的有关这方面的民谣:其一:检查团未到/惊天动地/检查团来时/铺天盖地/检查团来后/花天酒地/检查团走后/搜括一地/如此检查团/威信扫地。其二:组长下田头/耕牛在前头/村长下田头/手上有烟头/乡长下田头/秘书跟后头/县长下田头/记者抢镜头。其三:领导下乡搞调查/忽忽悠悠派头大/山山水水尽游赏/“搬砖”通宵把班加/海味山珍饱口福/“三步”“四步”任潇洒/若问调查怎么样/隔着车窗去观花/转瞬不觉日子到/马上回城要出发/基层同志真热情/临行还要塞点啥/山里长的土特产/沟沟生的鱼和虾/来时早把家什带/满载而归全白拿/问君工作咋汇报/车到山前自有法/只因情况太复杂/还须经常去调查。之四:小议“东窗事发多偶然元武宗朝,茶陵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大案。这个案子牵连800多人,受贿金额达11.5万余缗。而这件案子的起因却是由一件小小的民事纠纷引起。茶陵财主覃乙死后无子,其小妾招婿进门后,却又诬告入赘的女婿拜尸成婚及隐藏玉杯、夜明珠等珍宝。有关官吏在处理此案中广收贿赂,使之数年不决,以至事态逐渐扩大。后由执法神明的王都中才将此案告破。没收赃款11.5万缗、惩处脏官800余人。由一件偶发的小事引发一桩大案的告破这合了中国的一句古语:东窗事发多偶然。可以说没有重庆綦江县彩虹桥的突然断裂,也就不会有綦江县一窝耗子的爆光与绳之以法。“奔驰”、“宝马”开路,疯狂诈骗三亿元的河南“1.31” 特大金融诈骗案,如果没有商丘农行营业部张某对一张定期存单的细心观察、真伪核查,也许这个团伙还在狂骗。从某个角度来说,贪贿诈骗等案的偶然事发,从一个侧面助长了今天的贪风如炽,腐化成灾。为什么呢?因为偶而事发,是很多很多案件中一件或几件的事发,这是一个很少很少的概率。贪官们在想,只要把手脚再做得干净点,也许连偶然的事情也不可能发生。所以他们放心地去贪、放心地骗。这里给我们的党和政府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怎么样把“东窗事发多偶然”变成“东窗事发乃必然”。要完成这一谭题,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既要加强党内监督机制,更要加强党外监督机制;既要加强舆论监督机制,也要加强群众监督机制;既要加强业绩、政绩考察考核,更要加强财务离任审计监督等等。其二加大和加强反腐力度,变被动出击为主动出击。不要见了缝才去插针,还应该挖眼寻蛇打。不要等偶然的事件出现,还是要用各种努力使之必然暴露出来。这样一来,使未贪者不敢贪、已贪者早暴露。从而达到反贪反腐、整肃社会的目的。回答2元朝衰亡的原因元朝的衰败与灭亡,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特别的。它一方面亡于统治阶级频繁的内讧和极端的腐朽,另一方面也亡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具体说来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皇室的内争和大臣的擅权。在成吉思汗时代,诸王与大汗为争夺土地人口的斗争就已开始。元太宗死后,术赤之子拔都,不董事会凶定宗贵由即位,逐渐形成自成一方的势力,成为后来趄廷与北方诸王斗争的先声。元统治中心南迁汉地后,一些分封在北方草原的诸王一再发动叛乱。再加之朝廷权臣对皇位的操纵,使皇帝更换相当频繁。公元1308年至公元1333年的二十余年间,换了八年皇帝,其中仅从1328年至1333年,其间不过五年竟换了五个皇帝。每换一个皇帝,都要爆发一场皇室内部的相互残杀,结果造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和政权的动摇,同时也带给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破坏和人民的灾难。其中以海都、昔里吉与东道诸王之乱最为严重。由于皇室内部剧烈的内讧和一部分皇帝或幼小或无能,政权之柄往往落入一两位权臣之手。如文宗时的燕铁木儿,因扶持文宗有功,破例封为太平王并授予“独为丞相”,总裁中书省政务。所有王公大臣、公主、附马都不得直接上奏皇帝而必须通过他转奏。独揽朝政,肆无忌惮。以致他的儿子唐其势扬言说:“天下本我家之天下。”再如元顺帝时的伯颜,权倾一时,一身兼有三十八职。官衔长达二百四十六字,创下中国历史之最。他出城时的护卫,塞满大街小巷,而皇帝反倒没有几个侍兵。当时是“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 二、整个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堕落。从元朝的第三个皇帝武宗开始,皇帝们一个比一个混蛋。他们只知穷奢极欲,根本不懂治国理财。武宗随意将官职作礼物赠人,公元1307年,他不经总理政务中的中书省而直接授予八百八十个官职。到了顺帝时,腐败愈益严重。蒙古贵族和喇嘛僧的飞扬跋扈、官吏的狂贪、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以顺帝为首的蒙古皇室,当时是“丑声秽行,著闻于外,虽市井之人,亦恶闻之”。燕铁木儿生活极其荒淫,占有女子难以数计。其中娶宗皇之女达四十人,并娶泰定帝后为夫人。“后房充斥,至不能尽识”。“一宴或宰十三马”。荒淫至极以致体亏溺血而死。只知荒淫腐朽,不会治理国家的皇帝们,花起钱来却惊人得很。他们最大的二项开支是赏赐和做佛事。元代皇帝们个个奉佛祈福,大兴土木,建造寺院,挥霍国库。光是奉佛方面的开支,有时高达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再就是赏赐皇室和官员的钱,更是惊人。武宗即位不到一年,赏赐的钱就花去八百二十八万锭,而当时一年的国库收入仅二百八十万锭。武宗比起仁宗的挥霍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仁宗一年的花费高达二千万锭。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大臣们如此腐败,下头官吏们群起效仿。官吏贪赃枉法历代都有,但在元代尤为突出。《吴文正公文集》中说:”数十年来,风俗大坏,居官者习于贪,无异盗贼,已不以为耻,人亦不以为怪。其间颇能自守者,千百不一二焉。”官吏要钱的名目无奇不有:部属参见要“拜见钱”,逢年过节要“追节钱”,生辰祝寿要“生日钱”,迎来送往要“人情钱”,无事白耍称“撒花钱”,例行公事要“常例钱”,论诉官司要收“公事钱”等等不一而足。到顺帝时,因监察官职是肥缺,因而估价而给。当时不但官场腐败严重,而且职官设置也滥。所以当时民谣这样唱:“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军队也日益腐化堕落。到元末,军队几乎丧失了战斗力。当初追随开国皇帝们南征北战、锐不可挡的怯薛军,后来竟白天在宫门宿卫,夜晚到效外去抢劫,形同盗匪。镇戍地方的军队也不习武事,以至将官不知战阵,士兵不知挽弓射箭。 三、人民处于民族上层与统治阶级的双层压迫之下,为寻求活路而被迫举行起义。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我们先谈民族矛盾,元统治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采取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想藉此来延续他们的统治。他们把各族人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制造民族矛盾,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蒙古人为第一等,他们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拥有各种政治、经济、法律上的特权;第二等为色目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西域人和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其政治地位仅次蒙古人。第三类为汉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和原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其政治地位比南人要高。比色目人要低。第四类是南人。主要包括南方的汉人和其他各民族的人。政治地位最低。各级统治机构的长官和掌实权的人都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其次才是汉人,南人极少有入仕的机会。在刑法上,蒙古人、色目人、邓小平人分属不同的机关审理,量刑也极不平等。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打死不要抵命,只要充军,而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抵命。此外还规定汉、南人不得私藏兵器和围猎等。在阶级压迫上,首先表现在统治阶级对土地的兼并,并因之而造成人民的流离失所。元朝自武宗以后,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可以说到了疯狂的地步。泰定帝为晋王时,曾一次就捐给朝廷土地七千顷。七千顷土地不是小数目,这些土地哪来的,还不是疯狂兼并而来的。顺帝时的伯颜,他先后得到皇帝的赐田就达二万余顷。王公大臣们在兼并土地的同时,寺院僧侣也广占良田。义宗、顺宗时的大承天护圣寺前后二次就得赐田三十二万五千余顷。民间豪强地主的土地占有量也很惊人。如淞江大地主曹梦炎就有湖田数万亩,粮二百万石。福建崇安县土地的六分之五集中在地主手里。这样一来,失去土地的农民一部分成了流民,更多的成为地主、官僚的佃户,有的甚至沦为了驱口。佃户除向地主、官僚交租外,还要承受其它严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地位最低的是驱口,相当于古代的奴隶,法律规定他们“与财物同”,可以在人市上公开买卖。其次表现在人民所受的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上。元中叶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挥霍和夺位战争的耗费,政府经济一直入不敷出。于是加紧对人民的搜括与压榨。但宗时,包银总数比元初时增加了十倍,一般课税(包括商税)竟比元初增加了五十倍。不仅中原地区的人民深受其苦,就是名义上享有特权的塞北蒙古族人也普遍陷入了贫困。和林附近的贫民,甚至卖儿卖女给色目人、汉人当奴婢。元政府还滥发纸币,用“至正宝钞”取代原来通行的“中统宝钞”和“至元宝钞”。结果使物价暴涨,民不聊生。 和疯狂的贪污、搜括,残酷的压榨并行而至的是严重的天灾。公元1333年京城大雨,饥民达四十八万人。公元1337年左右,光江浙二次受灾,饥民就达百余万公元1344年,黄河连决三次,以至饥民遍地。在天灾人祸的双重逼迫之下,成千上万的饥民只有铤而走险,举行起义。公元1351年,元政府调集十五万民夫修治黄河。民夫受到元朝官兵的严密监视,又经常被官吏克扣工钱粮食,民夫怨恨情绪十分强烈。白莲教首领刘福通利用这一时机,预先埋了一个独眼石人在工地上,以使一直流传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的民谣应验。果然,石人被挖出,民夫群情激奋,起义随即爆发。紧接着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民也相继爆发了起义。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徐寿辉的南方红巾军,朱元璋、郭子兴的红巾军等。不到十六年的农民起义战争,腐朽的元朝政府就被推翻了。明朝衰败的真正原因在许多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明朝末年,国库空虚,财政紧张,以至于拖欠军饷,使军队随意抢夺百姓,官逼民反,最后明朝被闯王所灭。这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可以看出明朝某年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根源何在?我认为是与明朝的抗击倭寇有直接关系。很多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明朝的金融危机与抗倭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吗?答案是有的。在明朝的整个金融体系中白银是占据主导体系的货币,但是明朝并不是产白银的大国,只有甘肃和陕西产点白银,但是那些白银不足以支持整个帝国的运转。而日本确是世界白银储备的大国,白银储备约为世界的15%,正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倭寇海盗的存在对明朝沿海具有不利的因素,但是同样它带动了中日之间的贸易(虽然是违法的),明朝当时有大量的手工艺产品(如瓷器、丝绸)和优秀的书籍通过倭寇涌入了当时的日本战国,对日本战国历史有着深渊的影响;同样,日本为了得到明朝的商品,必须以大量的白银进行交易,这样大量的白银从倭寇手中流入明朝,从而带动了明朝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每天都有近白艘从明朝来的船只来往。然而,随着戚继光抗倭成功和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战国,中日两国都采取了相关措施禁海,这使得中日的贸易锐减,从而使从日本流向明朝的白银锐减,从而使明朝的小商品经济衰弱,白银的流通量减少,导致明末的金融危机。明朝衰败的根本原因明代衰落的根本就是其政策跟不上地方民间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明代在维持封建小农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但这是以抵制商品经济发展为巨大代价的.典型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维持了帝国百余年的稳定,但结果就是明代的整体架构都建立在四个字基础上,即”维持现状.首先首先明朝对商业的控制是历代最森严的.洪武朝规定天下民分四户,商人最初在四户中没有任何归属,到永乐朝才被归为”杂户”,其社会地位可见一般.古语云:士农工商,商居最末,是儒家思想重农抑商使然.洪武朝还有个让人不可理解的规定,即全国禁止使用贵金属货币(包括白银,铜钱)进行交易.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绝无仅有的,永乐朝规定私下交易白银1两,罚宝钞万贯.这种荒唐的制度的终结也是相当荒唐,一个吴姓地方官上书恳请在该地允许贵金属货币交易,在经过一阵反复后这个提案被批准,最后在没有任何宣布的情况下全国都恢复了贵金属货币交易.毫无疑问这对商业活动是有极大的影响的.明朝的税赋并不是很重,根据黄仁宇先生根据顺德县志的分析每年的税收大约占粮食产量的3%-6%左右.这是相当低的标准.但明代的财政经济危机却是历朝历代最重的.明朝经济危机的根本性原因不是重税,是自己没有一个统一的预算体制.有明一代从未将皇室收入和国家岁入分开过,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国库来保管税银.这种体制的缺陷就造成了频繁向民间下达”坐办” 任务,工部要修水利,向民间”坐办”;礼部要办祭奠,向民间”坐办”;皇帝要信佛,向民间”坐办”;甚至连科举需要的笔墨,每年紫禁城额外需要的碳都要向民间”坐办”.地方更是惨不忍睹,各地行政机关的一切开支都要从民间临时抽取;地方的船厂甚至连造船的木料都要船厂负责人自己征集.这正是低税额造成的预算不足,反而加大人民负担的典型例子.而这种例子的根本,就是儒家对低赋税的一种迷信.经济政策上的失败还体现在宝钞这一官方货币上.洪武,永乐两朝大肆通过恩赏的方式额外增发这种法定货币,结果就是宝钞大幅度贬值.永乐末年宝钞已经贬值到面值的1/7甚至更低,这也是为什么明朝屡屡有禁止使用金银铜钱进行交易的政策的原因,目的都是为了挽救崩溃边缘的宝钞.但最终宝钞还是失去了货币的价值,甚至连零钱的作用都无法体现.宪宗实录中记载有官员说宝钞”甚至积于市肆而过者不顾” .宝钞的失败让明代本就不完善的经济体制更加雪上加霜.总以为某场战争就能决定帝国的兴衰.实际上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鲁登道夫的就是介绍了战争是经济,政治,科技等等综合国力的体现.土木堡之变,包括清军入关都有他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建立的基础就是明代种种制度上难以弥补的硬伤.追问你所说的是行政系统的失效,而这系统的失效的根源是什么????回答明朝衰退的原因是吏治的腐败。其根源是高度集中的皇权。皇权高度集中只适合于高素质的皇帝。明朝中后期皇帝大都无能,致使宠宦宠臣弄权,但朝臣是无法对他们有效节制的,故使明朝吏治非常腐败。东林党人想拯救晚明,但其实党派之争也加速了明朝的覆灭。明朝的灭亡不是因为东林党,东林党虽是书生,也并非百无是处,何况他们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着想,认死理,但是却无非分叛逆之心,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做的太完美了,自己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所以就想给后辈把道路全部铺好,所以为了后辈能够稳坐江山、树立威信,不被强人(就是这些功臣)所压迫,他不惜杀死所有的,甚至满门超斩,为了分散大臣的权利,他还废除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古丞相制“,但是玩玩没想到,后期有出现了更为庞大内阁制群体(就你说的东林派),废除了丞相,活总得有人干吧?自己又以“劳模”的身份,看奏折,处理国家大大小小的事,一切都很完美,盛世一片,,但是,有个漏洞加快了明灭亡,就是 后期的子孙,经过演变,都是犬子,(朱棣猛人除外),除了名不硬的(朱高炽,仁厚,但是命短,在为一年),就是贪玩无厘头的(朱厚照),要不是善于做木匠手艺的(朱由校),没有一个能站出来勤于治国的,而且又没有朱元璋的“劳模”精力,所以,子孙们(具体什么时候建立的我忘记了)就建立了“内阁群体”,但是又怕内阁专权,破坏到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就在内阁的上边又安插了自己的宠爱群体,来检查内阁体(东厂、西厂、锦衣卫.太监、宦官.),无恶不作,上到祸害忠臣名将,下到祸害贪污黎民百姓,这个群体就是宦官群体,他们着实加速了明朝的衰败,试想一下王振差点把大明就给灭了,5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齐镇也被当了俘虏,后勤的刘瑾更是贪得无厌,祸害不轻,到最后的九千岁魏忠贤的时候,明朝已经走向晚期,气数已尽,崇祯皇帝刚一上任,就杀掉魏忠贤,而且又一腔热血想把大明王朝回复往日的辉煌,但是无力回天,北有皇太极,南有李自成,中原有蝗、旱灾,国库也被前期的腐败分子挥霍空空,,,,,只能悲叹了,!追问 高度集中的皇权???你是看教科书看多了???明世宗嘉靖时还有大礼仪之争,皇权如何是高度集中呢??回答在政治上,自从洪武帝废了胡惟墉的宰相,从此再也没有设立这个职务,从而导致了皇权的绝对化。因为皇权的专权,导致了法律如同虚设,全以皇帝为主导,今天是这么个说法,明天又变了个样。这使得上上下下全部都乱了套,也使得官吏徇私枉法无人可管,造成为什么明朝反贪最严,却越反越贪的后果。而且因为皇权的绝对化,导致了宦官专权的出现,只要宦官能得皇帝欢心,那么他就是一人之下而万人之上了。而且从洪武帝开始,基本上所有的明朝皇帝都是好杀成性,可能是血统遗传的问题。因为多疑,又残忍好杀,也就给了宦官的滥杀无辜留下了伏笔。只要他们看不顺眼,以及和他们作对的大臣基本上都没好下场。几百年的对大臣的滥杀,把臣子的节气都杀没了,只剩那奸佞弄臣,虽说一个皇帝身边也需要弄臣,这是帝王权术的范畴,但是这是要在有贤臣的前提下的。而明朝的皇帝身边基本上没几个贤臣,只剩下奸佞弄臣,皇帝勤政的时候还好些,而当皇帝殆政的时候,诺大的皇权就出现了真空现象。权力的空白总是要人去填补的,要么是权臣,要么是巨阉。这样的政权怎么能对国家负责,对国民负责,对子子孙孙负责呢?这就导致了明末大范围的农民起义,因为大家都已经过不下去了,那些个奸佞弄臣们只知道满足自己的私欲,根本不关心民间疾苦,而有缺少贤臣,这样的国家怎么会长久呢?在文化上,唐代的科举有进士,有明经,有特科。特别是特科,成就了不少千古名相,如贤良方正,如能言直谏,使天下才俊尽入毂中矣!而明朝却只有进士科,形式只限于以后遗臭天下“八股文” 。其目的就是使天下士子无法自由发挥,不能妄议朝政。选拔出来的士大夫,只能成为皇帝本人的奴隶,沦为皇权的执行者,而不是社稷的建设者。这样选出来的国家栋梁,可以说基本上都是朽木,没有什么可塑性,不懂得通变,就更加不懂得治国了。所以,纵观整个明朝,高居庙堂之上的没几个是贤能德才之辈,懂得治国的更是寥寥无几,而真正有才能的却不是在野就是不得重用,真是可悲可叹呀。偌大的国家就是找不到几个经纬治国之才,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治理好,怎么能不走向灭亡呢?清朝衰败的原因1.固步自封,1500年以后,世界进入地理大发现时期,清朝却实行海禁,切断与外国的联系,造成其落后。2.整个封建体制到达了他的总结时期,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冲击下,风雨飘摇。3.多次对外战争的失利,造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重人民的负担,摧毁了小农经济,破坏的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加速了清朝的衰落。4.盲目自大,排外思想严重!清朝衰败的原因1清朝从乾隆中后期开始就有衰落的现象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政治日渐腐败,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二、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三、军队里, 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曾经的八旗铁骑早已堕落。四、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和天理教起义以及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给满清的统治带来严重影响。五、清朝统治阶层早已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对外闭关锁国,对内恐怖统治、愚民政策。所以在面临外国侵略和内部起义的打击下,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被辛亥革命推翻了。2闭关锁国不重视火器发展(早期完全抛弃)渐渐抛弃马匹,军力减退汉人的反抗与夺权运动,太平天国,反清复明腐败朽化后期鸦片大量流入中国,全民身体素质下降,军队几近崩溃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都免不了要衰败,因为中央集权制造就了无敌的腐败制度。3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爱国忠臣的反抗遭到了清政府的陷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次的割地赔款最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瓦解最后的希望也消失了 最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败亡的原因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四方面原因:第一,政治孤立,失去民心。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特征是独裁、内战、卖国。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回忆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的种种倒行逆施:假和平真备战,挑起全面内战,召开伪国民大会,镇压国统区民主运动,迫害民主党派等,由此说明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决定它必然自绝于人民。国统区民主运动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紧密地配合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两条战线陷国民党统治于全国人民包围的灭顶之灾中。第二,军队厌战,士气低落。国民党敢于发动反革命内战,凭借的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但是,短短三年,国民党就输掉了这场战争,根本的一条是它发动的内战不得人心。战争性质决定人心向背,人心向背促成了国民党军事优势迅速向劣势转化。所以,在战争胜负中经常起主导作用的是战争的性质和士兵的政治素质。第三,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国民党政治上的反动必然带来统治上的腐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小官吏把对沦陷区的接收变为“劫收”,“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糟殃” ,就是这一变化的真实写照。腐败的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崩溃,物价飞涨,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腐败现象蔓延的直接后果是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第四,美援断绝,蒋桂分裂。扶蒋反共,通过国民党控制中国,是二战后美国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蒋介石集团政治上丧尽民心,军事上一败涂地,使美国产生换马意图,欲以李宗仁的桂系取代蒋系,以支撑残局。美国的动向鼓舞了桂系。白崇禧发难。蒋介石众叛亲离,被迫下野。蒋桂矛盾表面化。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要点(唐宋元明清)唐代文学复习知识要点1、2、3、4、5、句6、7、唐代传奇创作达到极盛阶段是中唐王昌龄的诗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祭十二郎文》的作者韩愈享有“孤篇盖全唐之作”称谓的是《春江花月夜》初唐时期的代表作品《从军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诗人王翰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8、9、继屈原之后的另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黄鹤楼》的作者是崔颢10、初唐吴中四士张若虚、包融、张旭、贺知章1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12、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冰王13、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14、唐代的诗歌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15、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代表人物白居易元稹16、通常以八句为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__首联___,第二联为__颔联___,第三联为__颈联___,第四联为__尾联___。16、“大李杜”指的是__李白___和__杜甫___;17、 《长恨歌》的作者是__白居易___《月下独酌》的作者是_李白____。18、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美誉的诗人是__王维___。19“温李”指的是_温庭筠____和李商隐 。20古诗是指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21、古文运动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22、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通常每首八句,律诗发源于南宋齐永明时,至初唐时期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23、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2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2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8简述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方面,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在散文方面,由于古文运动的胜利,唐代独创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在小说方面,打破了六朝志怪小说格局.29请分析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1、2、3、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变革的结果.隋唐大一统。南北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开明政策使得经济空前繁荣、实行以才取士的科举制度等.30、杜甫律诗的成就?(1)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较少叙述而较多抒情议论。(2)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七律是杜甫成就最高的作品。(3)杜甫把律诗写的纵横变化,对仗工整,浑然一体。(4)作品中精于练字炼句,刻画细微。31、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并列举各阶段代表作家及作品?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时期的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中唐时期的白居易,元稹晚唐时期李商隐,杜牧 宋元文学复习重点1、宋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词2、开创了爱国词先河的词人是辛弃疾3、对宋词的题材、语言、形式进行全面开拓的第一人周邦彦4、苏轼的词在风格上以豪放壮美为基调,语言上极为本色。5、被称为北宋集婉约派之大成者的巨匠是周邦彦6、宋代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诗派是江西诗派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宋代以欧阳修为核心提倡“明道”、“致用”的古文运动极力抨击的是西昆体9、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的主人公是崔莺莺10、宋词按照风格划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11、“苏辛”指的是苏轼、辛弃疾12、宋代出现了辛派词的作家群,包括陆游陈亮辛弃疾13、唐宋八大家中“三苏”是指苏东坡、苏辙、苏洵14、婉约词派的代表有秦观李清照15、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是《西厢记》《拜月亭》《倩女离魂》《墙头马上》16、“宋初三体”有白体、晚唐体 、西昆体17、元代的戏曲形式包括杂剧、散曲 、南戏18、婉约派,中国宋词流派。内容侧重儿女风情,意境清丽婉曲。19、词,是诗歌的一种变体。产生于初盛唐,流行于中唐,宋代达到高峰。20、话本,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21、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2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2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6、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宋代文学以诗词文为主,又有新产生的戏剧与话本小说以及文学批评等,词是宋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成就最大的文学体裁。27、辛弃疾对词的贡献:(1)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2)艺术手法多样。(3)创新并丰富了词的语言。(4)刚柔相济,瑰奇多姿的艺术风格。28、试论述苏轼词的艺术特色:(1)以诗入词,以才学入词,内容丰富多样。(2)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3)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4)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29、试论述《西厢记》的主人公崔莺莺的人物形象。(1)崔莺莺相国千金,出身高贵,温柔端庄,多才多艺,深受封建礼教熏陶,自小家教严谨,是典型的贵族小姐。(2)在温驯的外表下急于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愿望。(3)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勇于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女子。30、请假条明清文学复习知识点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作品是《聊斋志异》。2、有着“东方莎士比亚”称号的剧作家是汤显祖。3、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出自于《牡丹亭》。4、吴敬梓的代表作《儒林外史》。5、《水浒传》中的“智多星”是指吴用。6、《水浒传》中的“豹子头”是指林冲。7、“桃园三结义”故事情节出自于《三国演义》。8、清代“诗界革命”的开路人黄遵宪。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的作者是龚自珍。10、“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句诗描写的是《红楼梦》中林黛玉说的话。11、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代表作《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12、明中期三大传奇:《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13、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14、“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15、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16、《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一般认为,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40回的作者是高鹗。17、清代中期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18、《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巨著把我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到了高峰。19、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20、《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4、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25、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26、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每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27、三言二拍:“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则《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28、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29、《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有哪些?(1)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4)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30、简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杜丽娘,受限于身分与教养,却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人们对情感认知、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为实现理想的坚定奋斗,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31、《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以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另一条线索则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3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有哪些?(1)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2)长于描述战争。(3)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33、邀请函《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隆重发行《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隆重发行《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和《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中来自中国的展品均片集自国内机构和著名收藏家,而且每一件作品后均注明是何人所藏,对注重流传有绪的收藏界来说这是不可忽略的信息。而对中国读者来说,流失异邦的民族瑰宝恨不能职,即使在今天的出版物上亦不多见,《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和《宋元明清名画大观》的再次出版,相信对读者领略和回味中国古美术的辉煌有所裨益。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原画为《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及《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各两册,此次影印出版,将书名合并为《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内含《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上下、册及《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上、下册,于顺序页码并不作任何变更。《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系参照明代的“浙派”巨匠蓝瑛所绘16幅仿古山水册页编绘而成,包括自唐王维至元“四家”的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的16位不同流派山水画家的技法。书中对每位画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作了简介,对每一幅作品的勾、皴擦点、染墨、设色分步骤作了具体的技法分析。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历来缺乏此类技法书的空白。参考消息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参考消息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虽然在政治上元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頫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者才强调有意之意。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 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頫,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己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征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古代唐宋元明清皇帝的列表唐朝618--9O7李姓建都:长安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一、高祖渊9年。二、太宗世民23年。三、高宗治34年。四、中宗显1年。五、武则天21年。六、中宗(复辟)5年。七、睿宗旦 3年。八、玄宗隆基43年。九、肃宗亭7年。十、代宗豫17年。十一、德宗适Kuò26年。十二、顺宗诵1年。十三、宪宗纯l5年。十四、穆宗恒4年。十五、敬宗湛2年。十六、文宗昂14年。十七、武宗炎6年。十八、宣宗忱13年。十九、懿宗漼14年。二十、僖宗儇15年。二十一、昭宗晔16年。二十二、哀帝祝3年。北宋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三、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四、仁宗祯,天圣,在位41年。五、英宗曙,治平,在位 4年。六、神宗顼xū,熙宁,在位18年。七、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八、徵宗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九、钦宗桓,靖康,在位2年。南宋:1127--1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二、孝宗昚shèn,隆兴,在位27年。三、光宗敦,绍熙,在位5年。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七、恭帝显,德佑,在位2年。八、瑞宗昰,景炎,在位3年。九、帝昺,祥兴,在位3年。元朝l279--l368,共90年。十一帝.奇渥温氏一、世祖忽必烈,年号至元,在位15年。二、成宗铁木耳,年号元贞,在位13年。三、武宗海山,年号至大,在位4年。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年号皇庆,在位9年。五、英宗硕德八刺,年号至治,在位 3年。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5年。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1年。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2年。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5年。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1年。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元史》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1206--1368),通称元朝。明朝1368--1644,共277年,十六帝,一、太祖元璋,(年号)洪武,在位31年。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4年。三、成祖棣,永乐,在位22年。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1年。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10年。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7年。英宗祁镇,天顺,在位8年。(复辟)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16年。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16年。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 6年。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1年。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7年。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清朝1644--1911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一、世祖福临,年号为顺治,在位18年。二、圣祖玄烨,年号为康熙,在位61年。三、世宗胤禛zhen,年号为雍正,在位13年。四、高宗弘历,年号为乾隆,在位6O年。五、仁宗颙yóng琰,年号为嘉庆,在位25年。六、宣宗旻mín宁,年号为道光,在位30年。七、文宗奕詝,年号为咸丰,在位11年。八、穆宗载淳,年号为同治,在位13年。九、德宗载湉,年号为光绪,在位34年。十、溥仪,年号为宣统,在位3年。【考试必备】古代文学史· 唐宋元明清部分一、填空题:15空,每空1分。(15%)作家作品现象风格二、选择题:不定项,8小题,每题2分。(16%)三、名词解释:3小题,每题5分。(15%)流派、风格四、简答题:3小题,每题8分。(24%)艺术特点、风格五、论述题(含作品分析):2小题,每题15分。(30%)背诵篇目不给出原文比如:陈子昂的地位、文学思想元白的新月玲珑主流派的名词解释一、唐五代文学1、唐诗的分期:初、盛、中、晚;初唐:唐开国至玄宗先天元年(618-71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天宝十四载(713-755)中唐:肃宗至德元年至敬宗宝历二年(756-826)晚唐:文宗大和元年至唐亡(827-907) 2、初唐四杰及陈子昂的代表作品。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3、作品分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一)景物美: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二)哲理美: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三)情感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1、构思精巧2、诗情优美,哀而不伤。3、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4、语言风格,既有民歌的清新明朗;又有文人的婉丽华美,语言优美,韵律和谐。4、唐诗的主要流派:题材上的两大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风格上的两大派: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山水田园诗】起源社会条件:盛唐社会环境为行旅山水提供了条件。富庶的社会经济与通达的人生观思想基础:佛道思想流行为其提供文化及审美心理基础。隐逸风尚与“终南捷径”历史渊源:前代田园、山水诗创作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先秦时期——建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唐代诗歌流派之一,以描写秀丽山水和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自已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疏淡,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细传神,语言质朴淡雅,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代表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代表作有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等。【边塞诗派】繁荣原因1、边境战争十分频繁,给诗人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2、边塞诗歌的表现内容与盛世的时代精神之吻合,因此尤为适合表达时代的主流情绪。3、盛唐边塞诗是对我国古代边塞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特点盛唐时期兴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歌行和律绝,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风格慷慨悲壮、奇丽豪放。 代表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代表作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韩孟诗派】原因:中唐诗歌尚怪风尚特点: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诗歌流派,在创作态度上,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在思想内容上,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代表: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等。他们自创新格,另辟蹊径。代表作品:《贞女峡》、《题李凝幽居》。【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元和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在内的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这一派诗人的创作,继承了杜甫以及中唐早期元结、顾况等人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特点:在诗歌内容上,他们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弊端,表现人民生活的疾苦,力求用诗歌干预社会现实,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他们力求平易、通俗、浅显,形成了重写实、尚通俗的美学特征。 5、李白、杜甫生平、诗歌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三吏三别)【李白】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为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清廉乡(后改名青莲乡)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一、25岁前——蜀中读书、任侠、求仙访道时期“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二、25岁到42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三、42到44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天宝元年(742)秋,因吴筠、玉真公主推荐,被诏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四、44到55岁——十载漫游时期受北海高天师道箓到路与杜甫相识——与杜甫、高适畅游梁宋一带——齐鲁,金陵、幽蓟等地。(2)洛阳:与杜甫相遇五、55到62岁——报国蒙冤时期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因从永王璘系浔阳狱,后流放夜郎。上元二年(761),准备参加李光弼平叛,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病死当涂族叔李阳冰家。 诗歌艺术特点1、李白诗歌的气象1)气奇。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2)气逸。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3)气壮。即一种强烈的自信心。2、李白诗歌的意象类型1)自由、高洁的意象类型。如大鹏、凤凰,山水诗中的大江、大河、群山等;2)仙与酒。借求仙学道、纵酒狂歌来排遣内心苦闷,寄托对现实的不满,表示对权贵的轻蔑;3)侠与剑。在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和剑的意象互相映衬,表现了不甘流俗、积极奋发的情怀;4)明月3、善于创造理想的艺术形象和神奇瑰丽的境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主观色彩。4、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清新俊逸5、众体皆备,尤擅七言。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是七言歌行、七绝乐府:149首。《蜀道难》、《将进酒》、《乌栖曲》、《长干行》;律诗:118首,多为五律。《塞下曲》、《渡荆门送别》;绝句:五绝48首,七绝45首。《玉阶怨》、《秋浦歌》、《望天门山》、《下江陵》等。代表作品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壮游时期(712—745)(35岁前)困守长安(746—755)(35岁—44岁)陷贼与为官(756—759)(45—48岁)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59岁)诗歌艺术特点1.“沉郁顿挫”《进雕赋表》:“倘使执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2、“善陈时事”与“诗史”特征写实、实录,高度概括现实生活,揭示深刻主题。3、“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诗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4、以议论为诗,众体皆备,七律尤高扩大题材和表现力、格律谨严和境界浑融。代表作品分析《登高》、三吏三别二1、中唐诗歌“怪奇” 风尚的原因。政治方面: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政1、坎坷经历;2、贬谪文化思想文化方面:道教的渗透道教:1、崇尚鬼神2、“以丑为美”与道家道教思维方式3、道教语言诗歌内部(直接动因):1、矫正“大历诗风”2、盛唐诗国高潮3、“联句”习气2、柳、刘诗歌特点,作品分析:《西塞山怀古》。柳宗元诗风:冷峭1、凄冷、峭厉的意象如“残月”、“寒松”、“幽谷”、“阴草”等。2、暗淡的冷色调:如“青碧”、“凝碧”、“翠羽”等。3、尖利峭硬的形容词:如“荆棘”、“利如刀”、“海畔尖山似剑芒”等内容1、抒发个人离乡去国的悲愤抑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2、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田家三首》3、写景诗意境深隽明彻,创作了一些山水诗《江雪》 刘禹锡诗风诗作:《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民歌体l充溢豪猛之气。l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l简洁明快、风情俊爽。作品分析《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3、元稹、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代表作品。元稹诗1、“新题乐府”:用新题目写时事的乐府诗歌。它始创于杜甫,完全摆脱了旧题的束缚,因事立题,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题。代表作品:“《连昌宫词》:“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谟休用兵”。2、艳诗:表现xxxx代表作品:《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3、悼亡诗:表现xxxx代表作品:《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一个杂律诗(一道残阳铺水中、离离原上草两首代表作)(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4、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1、文以明道,文道统一。“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商书》)“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2、文体文风和语言创新。“自树立,不因循”,“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惟陈言务去”(《答李诩书》)3、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因事陈词”(《进撰平淮西碑文表》)4、重视作家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感情力量。“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吉之高下皆宜。”(《答李翊书》)。”5、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长吉体)。(一)人界:1、表露建功立业的豪情宣泄怀才不遇的悲愤例如:《雁门太守行》2、反映民生疾苦、讽刺当权者。 A.反映民生疾苦:《老夫采玉歌》(二)鬼界:鬼诗与“鬼才”鬼诗:现实生活遭遇和现世感情的折射。绿章封事为吴道士夜醮作苏小小墓》(三)仙界神仙诗(包括游仙诗):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例子:《梦天》艺术特色虚幻荒诞、幽峭冷艳1、作品构思:以想象思维为建构线索,起伏跌宕、变幻莫测。《梦天》、《天上谣》等。2、修辞撰语:新颖诡异的语言。苦心为诗,语不惊人死不休。“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思牵今夜肠应直”(《秋来》)3、诗歌意境:以瑰丽色彩描绘出奇诡迷离的艺术境界。如“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小白长红越女腮”(《南园十三首》其一)。长吉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首次提出“李长吉体” 。李贺熔铸辞采,驰骋想象,善于运用神话传说,造语新奇瑰丽而形成的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诗风。6、李商隐的生平简介及其诗歌的艺术特征、代表作品(《锦瑟》、无题诗)杜牧代表作品《过华清宫》。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46年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一、青少年时期(24岁前)。10岁,父逝。曾“佣书贩舂”(《祭裴氏姊文》),从堂叔学古文,并开始诗歌创作。现存古诗《无题》:“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从16岁—24岁,应举时期。行卷:16岁作《才论》、《圣论》两古文,得到令狐楚赏识。20岁和22岁两次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玉阳山学道。24岁在令狐楚的帮助下进士及第。二、25-33岁:踏上仕途,陷入党争时期。娶妻,陷入牛李党争。25岁赴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 ,失利。26岁再次赴吏部试判,被录取,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几个月后被调离。29岁又一次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考试合格,二进秘书省。32岁,母病逝,守丧。三、34-46岁:三入幕府、天涯漂泊时期。桂州、徐州、梓州幕府中当幕僚。39岁,妻王氏病故。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后返归长安。一度游江南,郑州闲居,病逝。诗歌的艺术特征凄艳浑融的风格1、与齐梁诗比较:爱情和绮丽题材。齐梁诗重声色乏性情,李诗则侧重感情表达,刻骨铭心而执著忠贞。2、与阮籍诗比较:晦涩难解。李商隐诗主情;阮籍诗主理。3、与李贺诗比较:幽奥隐微。李商隐诗沉郁温润、精美妥帖。李贺诗瑰丽怪奇、词诡调激。4、与杜甫诗比较:情思沉郁、境界浑融。杜甫向外,诗思在社会朝市,诗境自然清新。李商隐向内,诗思在心灵世界,诗境朦胧迷离。代表作品(《锦瑟》、无题诗)杜牧代表作品《过华清宫》《过华清宫》咏史怀古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唐传奇的代表作品及题材分类。爱情题材:陈玄祐《离魂记》、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沈既济《任氏传》、蒋防《霍小玉传》等。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陈鸿祖《东城父老传》现实题材: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记》豪侠题材:裴硎《聂隐娘》与《昆仑奴》、李公佐《谢小娥传》、袁郊《红线传》、杜光庭《虬髯客传》等鬼怪题材: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杜光庭《谢自然》与《九天玄女》。8、花间词派、李煜后期词特点(含具体作品)。花间词派特点他们遵奉温庭筠为正宗,风格香软浓艳。以罗绮香泽为描写对象,树立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标志着文人词的成熟,对后来文人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体作品温《菩萨蛮》望江南韦庄《江南好》“花间别调”:疏淡秀美、清丽自然。李煜后期词特点词作以过去和现在、欢乐和痛苦对比映出二重组合词境具体作品:《乌夜啼(相见欢)》之一《虞美人》 《浪淘沙》二、宋辽金文学1、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白体白居易体简称白体。白体的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白体诗人提倡诗赋酬唱,主张师法白居易,用诗反映现实,关心民瘼,艺术上则要求浅近平易,通俗易懂。其中,王禹偁成就比较突出。诗歌主张:“本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蔡宽夫诗话》)“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日长简仲咸》)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平易流畅、简雅古淡诗歌史地位:主盟宋初诗坛:“士大夫皆学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蔡宽夫诗话》)两宋学杜第一人:“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赠朱严》)开宋诗风气之先:“元之独开有宋风气”(《宋诗钞》)晚唐体因师法晚唐诗人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而得名。诗歌内容狭小,多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五律。这派诗人多为山林隐士和僧人,主要作家有林逋、潘阆、魏野及“九僧”。代表作:山园小梅林逋 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宗法李商隐,善于掇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以求意旨幽深。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辞采华丽,但因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一,取材于翰林文士的日常生活和个人雅趣,多为唱和、赠答之作,往往数人同咏一题。所谓“更迭唱和,互相切劘。”二,全写近体,讲究音节铿锵,词采妍丽,对仗工整,组织精致,时有新警之处。三,取材博赡,典实密丽,但诗意晦涩,有饾饤堆垛之嫌,乏清虚爽畅之韵。四,效仿李商隐,刻玉雕金,以细腻风流为贵。西昆体的缺点缺乏李商隐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少内在的气韵。西昆诗人专门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西昆体衰微的原因一,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2、欧阳修的生平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祖籍吉安永丰(今属江西),自称庐陵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诗、词、文均为一时之冠。有《欧阳文忠公集》。经学、金石学、史学亦成就斐然。 图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清丽的风格,和晏殊比较接近。3、王荆公体(半山体)“半山体”或“半山绝句”,主要指王安石后期诗歌中的那些写景抒情的绝句。这些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同时,其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而体现出的生硬奇绝风格,又为江西诗派之先驱。4、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及代表作品分析。以柳永为代表,将自己的生活和情思带入词中,丰富了词的内容题材,多用慢词长调。其词从内容到表现手法都渗透着市民情趣,大大推动词向市井化、通俗化方向发展。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宋人编词集,词分两类,长为“慢”,短为“令” 。柳永213首词,共用了133个词调,其中大部分是首创的。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一方面扩充了词调,丰富了词的体制;另一方面从艺术上开辟了新的写作范式,为北宋词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主要途径有二:一,变旧声作新声。借旧为新:唐五代旧曲中虽有曲名而无歌词者,柳永选作慢词长调,如《安公子》、《夜半乐》、《雨霖铃》、《曲玉管》等。衍短为长:将令词改制为慢词,从短章铺衍为长篇。如《定风波》、《婆罗门》、《长相思》、《木兰花慢》等。二,自制新调。自创新腔:《黄莺儿》咏春天,《望海潮》咏钱塘,皆咏本事。2、铺叙展衍,以赋为词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在创作中多表现为“前半写景、后半抒情”,以场景的描写铺排为渲染,逐步展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且多在特定部位穿插表现动态的词汇,或突出强调抒情自我立场的语词,使铺叙生动而不呆板。3、改变词的审美趣味,以“俗”为词(1)“俗”之题材内容。首先,表现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菊花新》其次,被遗弃或失恋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慢卷绸》再次,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遭遇和她们从良的愿望。(2)“俗”之语言: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将民间词和文人词二个系统结合起来,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一方面追求语言的透彻明白,另一方面大量采用市井口语,多用口语如“恁”、“怎”、“伊”、“阿谁”等,因而雅俗共赏。因其通俗,故能流行于天下,因其协律,故能雅致。 代表作品分析望海潮雨霖铃蝶恋花八声甘州5、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及代表作品分析。苏轼对词体的贡献:(一)开拓词境:扩大题材内容和表现力。(二)转变词风:于婉约派外别创豪放派。【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三)革新词言:清新朴素、平易自然。代表作品分析定风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西江月梅花水龙吟6、晏几道《临江仙》、秦观《踏莎行》、《鹊桥仙》、贺铸《青玉案》等代表作品分析。7、周邦彦词艺术“集大成” 之表现。1、章法结构:善于铺叙、繁复多变。曲叙(顺叙、倒叙、插叙)层层深入、回环往复。2、语言技巧: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点化前人(尤其唐人)诗句而创造新意境,浑然天成。3、词调音律:调美、律严、字工,善用拗句。新创自度曲调,声腔圆美,音律和谐精严,声情顿挫。三1、山谷体与江西诗派。山谷体又称“黄庭坚体”或“黄鲁直体”。苏轼《送杨孟容》最早提出“黄鲁直体”,杨万里《诚斋诗话》和严羽《沧浪诗话》又提出“山谷体”特点:章法上回旋曲折;修辞上出奇制胜,重视炼字造句;声律上多用拗句,以生新瘦硬为总体风格的诗歌。代表诗人: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被称为“山谷体”,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并尊黄庭坚为首,下列25人。特点:这派诗人学习杜甫,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法,讲究篇章字句的安排、锤炼,主张无一字无来处,多用典,多用拗句,诗风奇峭瘦硬。代表诗人:方回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即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2、李清照前、后期词及《词论》。前期词主要写她少女、少妇时期的优游闲适生活和闺情相思,风韵优美;《如梦令》二首、《一剪梅》、《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萧》。后期词这一时期的李清照经历了国家灭亡、丈夫去世双重痛苦,后期词主要写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国破家亡的悲苦之情,风格变为低回婉转,凄苦深沉,词作中充满了愁苦之情。代表作品《声声慢》、《武陵春》、《永遇乐》。词论你到底要说什么3、陆游诗歌的艺术特点、《关山月》作品分析。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豪放飘逸与杜甫沉郁顿挫为一炉,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2、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3、丰富多变的艺术形式。陆游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 《关山月》作品分析爱国诗篇1、抒发杀敌复国的雄心壮志。2、揭露谴责投降派的妥协退让政策。3、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4、辛弃疾《水龙吟》、《破阵子》、《永遇乐》、《菩萨蛮》中名句、王国维“人生三重境界”说及辛派词人。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怜白发生。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也称“辛派爱国词人”或“稼轩词派”。主要成员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其词作具有共同的爱国主义倾向,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形成了豪迈奔放、恣肆粗狂的创作风格。1、忧心如焚,狂放自任2、“以文为词”,议论纵横 5、周邦彦、李清照、晏几道、辛弃疾、姜夔等词集名称。周邦彦《清真词》,一名《片玉集》晏几道《小山词》辛弃疾《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柳永《乐章集》6、姜夔、吴文英词的艺术特征。姜夔1、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2、空灵蕴藉,寄托遥深。3、阴冷的意象群和清幽悲凉的词境。4、别出心裁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5、谐婉的自度曲音节和隽永的词序。7、江湖诗派及刘克庄《军中乐》作品分析。吴文英1、思维方式: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想象奇特,如梦如幻。2、章法结构:时空跳跃,结构突变,词境模糊多义。3、语言风格:生新奇异,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8、元好问生平及作品集。元好问(1190— 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属山西)人;兴定五年(1221)进士。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诗文自警》、《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续夷坚志》、《遗山乐府》,编金诗总集《中州集》(附《中州乐府》)。9、南宋散文的总体特征。第一,题材:表现爱国激情,呼吁奋起抗战,批评苟且偷安,揭露媚敌求和。第二,文体:议论文最发达,表章、书信、盟誓秉笔直书、义正辞严;抒情文、祭文、赠文、书序充满强烈的丧乱之痛、破败之悲;记叙文、山水游记、笔记文等也值得关注。第三,风格:趋向平正质直、通俗浅易,缺乏北宋散文文采和情韵及纵横跌宕的姿态,这与南宋理学家重道轻文有关。总结并分述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秦、汉、唐、宋、元、明、清。论文二:总结并分述中国古代服饰的特点,秦、汉、唐、宋、元、明、清。总结中国古代服饰:1.协调性表现在人与环境相统一的衣着观上,这个观点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反映;也表现在服装必须与穿着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相符合;还表现在服装自身的配套穿戴上,讲究服装整体效果和服饰齐全配套,要求各种冠冕、衣裳、鞋履以及配件的式样、色彩、质地、纹饰及发式、妆式相一致。2.政治性 随着阶级分化,服饰艺术愈来愈深地透进了统治阶级地财富占有观念,权利观念和阶级等级观念。统治者将服装作为规范人们地衣着行为,达到维护其统治利益的目的。夏商两代已经出现了冕服和“十二章”服饰纹样,各代诸侯天子皆以法令垄断服饰资料、色彩、图纹以及其他元素,“十二章纹”等级制自隋唐成为定式,后来历代君王或有增减,却一直流行沿用到清代。此外,民间百姓用服装要素(色彩、图形、纹样等)表达感情,寄托美好的愿望,如“虎头鞋”、“丹凤朝阳图”等,也是其政治性的表现。3.多民族性中国服装式几千年来各民族部落相互学习,模仿,相互取长补短的智慧结晶。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汉代的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期间民族迁移,隋唐的胡服之风,辽金元清时期各色民族服式,近代的改良旗袍,都影响了中华民族传统服饰。4.稳固性 中国服饰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在服装文化的发展模式上,被称为传承性。着对外族服饰文化的吸收,同化具有强大的排斥力,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穿着上一定程度上地保守与封闭。秦汉: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汉四百年中,一直以袍为礼服,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之为袂,因而宽大衣袖常夸张为“张袂成荫”。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开得很低,领口露出内衣,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并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曲裾袍:承战国深衣式,西汉早期多见,而东汉时渐少。直裾袍:西汉时出现,东汉时盛行,另一个名字为“襜褕”。裤:为袍服之内下身所服,早期无裆,类似今日套裤。禅衣:为仕宦平日燕居之服,与袍式略同,禅为上下连属,但无衬里,可理解为穿在袍服里面或夏日居家时穿的衬衣,《礼记.玉藻》记“禅为絅” ,又解释为罩在外面的单衣。冠:作为朝服的首服,有严格规定。分为:冕冠、长冠、武冠、法冠、梁冠,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帻,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区别。巾:秦汉时男子头上戴巾,主要有两种:葛巾、缣巾。履:汉时主要为高头或歧头丝履,上绣各种花纹,或是葛麻制成的方口方头单底布履。深衣: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帔:是始于晋代,而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履:分丝、锦、皮、麻等质料,面上绣花、嵌珠、描色。唐: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有了更形象的理解。圆领袍衫:亦称团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当为常服。幞头:是这一时期男于最为普遍的首服。初期以一幅罗帕裹在头上,较为低矮乌皮靴:皮靴为这一期间普遍所着履式,居家之时才穿丝履等。宋元:襴衫: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襴衫为尚。帽衫: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裘衣:是由羊、兔、狐、獭、貂等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衣。幞头:作为宋人首服,应用广泛。不过唐人常用的首服幞头至宋已发展为各式硬脚,其中直脚为某些官职朝服,其脚长度时有所变。幅巾:此期重新流行。在官员幞头逐渐演变为帽子时,庶人已不多戴,一般文人、儒生以裹巾为雅,因可随意裹成各式,于是形成了以人物、景物等命名的各种幅巾。朝服:宋代官员朝服式样基本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曲领。这种方心曲领上圆下方,形似缨络锁片,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在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有图示,后面应为长长的丝绦。宋代妇女服装,一般有襦、袄、衫、背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等,其中以背子最具特色,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之中的一种服式。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襦:短襦之式最迟在战国时即已出现,多系在裙腰之内。袄:为日常服用衣式,大多内加棉絮或衬以里子,比襦长,且腰袖宽松。衫:衫为单层,以夏季着之为主,袖口敞式,长度不一致,一般质以纱罗。半臂:原为武士服,因袖短而称之为半臂。裙:是妇女常服下裳,在保持晚唐五代遗风的基础上,时兴“千褶”、“百迭”裙,形成宋代特点。元朝男女均以长袍为主,样式较辽为大。虽入主中原,但服饰制度始终混乱。男子平日燕居喜着窄袖袍,圆领,宽大下摆,腰部缝以辫线,制成宽围腰,或钉成成排钮扣,下摆部折成密裥,俗称“辫线袄子”、“腰线袄子” 等。这种服式在金代时就有,焦作金墓中有形象资料,元代时普遍穿用。首服为冬帽夏笠。各种样式的瓦楞帽为各阶层男子所用。重要场合在保持原有形制外,也采用汉族的朝祭诸服饰。元代天子原有冬服十一,夏装十五等规定,后又参酌汉、唐、宋之制,采用冕服、朝服、公服等。当时元人尚金线衣料,加金织物“纳石失”最为高级。女子袍服仍以左衽窄袖大袍为主,里面穿套裤,无腰无裆,上钉一条带子,系在腰带上。颈前围一云肩,沿袭金俗。袍子多用鸡冠紫、泥金、茶或胭脂红等色。女子首服中最有特色的是“顾姑冠”,也叫“姑姑冠”。明清:朝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明代官服上还缝缀补子,以区分等级,似源于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之始。民服:明代各阶层男子便服主要为袍、裙、短衣、罩甲等。大凡举人等士者服斜领大襟宽袖衫,宽边直身。衙门皂隶杂役,着漆布冠,青布长衣,下截折有密裥,腰间束红布织带。捕快类头戴小帽,青衣外罩红色布料背甲,腰束青丝织带。富民衣绫罗绸缎,不敢着官服色,但于领上用白绫布绢衬之,以别于仆隶。首服:其中有“四方平定巾”,为职官儒士便帽。有网巾,用以束发,表示男子成年。靴。履:明人足服有多种质料与样式,如革靴、布底缎面便鞋等。江南人多穿蒲草鞋,北方人多穿牛皮直筒。满族女子服饰中有相当部分与男服相同,在乾嘉以后,开始效仿汉服,虽然屡遭禁止,但其趋势仍在不断扩大。 汉族女子清初的服饰基本上与明代末年相同,后来在与满族女子的长期接触之中,不断演变,终于形成清代女子服饰特色。旗女皇族命妇朝服与男子朝服基本相同,不再赘述,唯霞帔为女子专用。汉女平时穿袄裙、披风等。裤子:只着裤而不套裙者,多为侍婢或乡村劳动女子。云肩:这是当时普遍佩用的装饰,云肩形似如意,披在肩上。姓名:金红学号:200927140116班级:服装09-01指导老师:邱白玉关于中秋节手抄报:宋元明清中秋习俗关于中秋节手抄报:宋元明清中秋习俗摘自:互联网中秋节即将来临,要选择什么内容放在中秋节手抄报上面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最新的中秋节手抄报的精彩内容。根据《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市人争饮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枨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於天明。吴自牧(约一二七○ 前後在世)的《梦梁录》卷四也记载,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困,来欢度中秋。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大半沿袭汉人旧制。到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田汝成(约一五四○前後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於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刘侗、于奕正合着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於其中。祭月後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至于明朝的中秋,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清朝的规矩则是:“男不拜月,女不窜”。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着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祭月用的“兔儿爷”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茶汤的,不一而足。唐宋元石刻中的赋作者:程章灿文献 2000年02期  从秦汉以降,石刻就成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文献载体,同时也是各类文学作品包括赋赖以保存与流传的一种媒介。但迄今为止,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汉代石刻中,却未发现赋作。辞赋作品出现于石刻中,就目前所知,最早始于隋朝,具体年代是在隋大业年间,刻的是曹植的名作《鹞雀赋》。此后,唐宋元三代石刻中赋作屡见不鲜,迄明清二代,此风亦未消歇。由于对明清二代石刻的搜集调查还不够完备,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中也未收录元以后石刻的题跋,因此,本文所论,仅限于唐宋元三代石刻中的赋,对于明清二代石刻暂不涉及。  早在宋代,石刻中的赋就引起了欧阳修、赵明诚等金石学者的注意。欧阳修曾为收藏到的李德裕《大孤山赋》、令狐楚《登白楼赋》等拓本写过题跋。(注:《大孤山赋》题跋见《集古录跋尾》卷九叶四上;《登白楼赋》题跋见同书卷九叶十二上,写于治平元年(1064)八月八日。)《金石录》目录中著录的唐代石刻赋有:  唐《丛台赋》,严浚撰,蔡有邻八分书。开元二十七年(第一千一百五十七)。  唐李德裕《大孤山赋》,篆书,无姓名。会昌五年。(第一千八百七十一)  唐萧颖士《庭莎赋》,正书,无姓名。大中七年十月。(第一千八百八十八)。  唐令狐楚《登白楼赋》,令狐澄书。咸通二年三月。(第一千九百十八)  上列诸赋,李德裕《大孤山赋》、萧颖士《庭莎赋》今存(注:李德裕《大孤山赋》见《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七,萧颖士《庭莎赋》见《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二。)。严浚《丛台赋》和令狐楚《登白楼赋》已佚。(注:关于《白楼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九(叶十二上)云:“白楼在河中,至楚子绹为河中节度使,乃刻于石。绹父子为唐显人,仍世宰相,而楚尤以文章见称。世传绹为文,喜以语简为工,常饭僧,僧判斋,绹于佛前跪炉谛听,而僧倡言曰:令狐绹设斋,佛知。盖以此讥其好简。楚之此赋,文无他意,而至千有六百余言,何其繁也。其父子之性相反如此,信乎尧朱之善恶异也。”)严浚字挺之,以字行,《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严挺之卷收录其所撰疏、碑、志各一篇,无赋。《丛台赋》出自当时著名书法家蔡有邻之手,今佚不可见,是令人遗憾的。  晚清著名石刻学者叶昌炽最早把石刻赋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提出来。《语石》卷四“诗文一则” 云:  余所见石刻赋,惟楼异《嵩山三十六峰赋》,僧层潜书(建中靖国元年),笔意逼肖长公。易祓《真仙岩赋》,在融县。梁安世《乳床赋》,在临桂之龙隐岩,并皆佳妙。此三人皆无集行世,赋选亦不收,赖石刻以传耳。  近代学者柯昌泗在《语石异同评》中,又对叶氏之说作了一些补充:  赋之见于石刻者,今存之石以东坡书《黄楼赋》、《超然台赋》为最早。…… 岐山之《周公庙赋》,王球撰者,词气充沛,亦宋赋之可存者。  虽然他们所涉及的还只是石刻赋中的一部分,但他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角度对我们讨论唐宋元石刻赋仍是富有启发的。  唐宋元石刻赋大抵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当代赋家的作品,第二类则是前代赋家的作品。就后者来说,其刊刻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前代的赋作名篇,但有的取其文辞优美,脍炙人口,如褚遂良书《枯树赋》,赵孟頫书《前赤壁赋》;有的取其寓意深刻,具有鉴戒意义,如周敦颐撰《拙赋》。在唐宋元石刻赋中,周敦颐的《拙赋》无论就其形式还是就其题旨来说,都是相当别致的。其辞曰:  或谓予曰:人谓子拙。予曰:巧,窃所耻也。且患在多巧也。喜而赋之。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乌乎!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此赋以三言为主,四言辅之,短小精悍,而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类似一段格言或座右铭。事实上,这首赋的文体也颇类于铭文。周敦颐的文章,如《周子太极图说》、《爱莲说》等,当时皆曾刻石(注:参见陆增详《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百一十六。),可见其思想的影响与文章的魅力。这篇赋在南宋多次被刻上石,分布于道州、南康、衡阳等地。淳熙十五年(1185),朱熹曾“辟江东道院之西室,榜以拙斋”,并刻《拙赋》置于其间,“既以自警,且以告后之君子,俾无蹈先生之所耻者以病其民云。”在朱熹看来,这篇赋是可以起到道德箴言的作用的。杜牧撰《阿房宫赋》被镌刻上石,其目的与周敦熙《拙赋》有类似之处。但《阿房宫赋》自晚唐以来,传诵人口已久,其文辞本身对读者自具不同寻常的吸引力。宋人游师雄爱其文,并认为此赋在当时乃至后代仍有警示意义,故请长安进士安宜之书之,刻石于渭城馆,以昭示行人。  当代赋家的作品,无论是作者手书,还是由他人书写,大多含有某种更明确的现实目的,或登临纪游,如李德裕《大孤山赋》、令狐楚《登白楼赋》;或纪事,如苏辙《黄楼赋》;或写景,如宋楼异《三十六峰赋》;或抒情,如张曙《击瓯赋》。各篇作品的实用功能当然各有不同,但单从将这些赋作刻石立碑这一事实来看,其都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方面,纪事类赋最为突出。作于元丰元年(1078)的苏辙《黄楼赋》就是为庆祝并纪念前一年徐州防河大捷而作的。《山河堰赋》是晏袤为纪其筑堰成功而作的,赋序很长,《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百一十六所录赋之正文,已残缺甚多。这两篇赋的意义,主要在于纪事,刻石立碑,旨在作为地方历史文献来保存。而写于金承安三年(1198)、碑石在潞安府学的《兴学赋》,则是考察金代文教事业发展的历史文献。此赋作者是东山逸翁申良佐,字时卿。赋序曰:“ 仆固嘉乔侯兴学之勤意,又且乐遇明时之为幸,故敢作《兴学》之赋以献焉。”(《山右石刻丛编》卷二十二)申良佐有感于乔仲章兴学有功,所以作赋以纪一时之盛。至于《粤西金石略》卷十一载录易祓《真仙岩亭赋》,则是纪事而兼抒情的。此赋作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融川太守鲍粹然作亭于真仙岩之前,易祓为题榜额,继而又作了一篇赋,以述作亭经过,并纪亭上风光之胜。  在上述这两类赋作中,都有不少是由书法名家书写的,除上举褚遂良、赵孟頫书外,还有黄庭坚《墨竹赋》、米芾《天马赋》等。名家书刻,首先在视觉上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其次,书赋相互映发,令人目不暇接,正如《墨林快事》所说的,黄庭坚所书《墨竹赋》“磊落淋漓,与赋中语相发,如月影上窗,流风入袂,一种活泼泼恬旷之妙,不可名状”。《墨林快事》甚至认为,黄庭坚是受了赋中文字的感发,“神与俱摇”,才写出这样好的书法作品。王世贞干脆称其为“以画竹法作书”(《弇州山人稿》)。另一方面,名家墨迹的魅力,往往在客观上扩大了赋作的流传。褚书《枯树赋》后来便屡经翻刻,又有人“益之以图”,更有人“继之以临”(李光暎《观妙斋藏金石文考略》卷八),流传甚广。一篇从文学的角度看来水准平平的石刻赋作,也常能因它的书法而引人注目。例如,作为一篇山水题材的赋,北宋登封县令四明楼异所作《三十六峰赋》并不是一篇突出的作品,但却颇受学者注目。赵崡《石墨镌华》卷五云:“赋不足道,而书者为武林僧参寥,极得坡公卧笔法,遒劲古雅,即令坡公见之,亦当首肯。” 事实上,这代表了相当一批学者的观点。(注:如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卷十四,叶二十二下、武亿《授堂金石续跋》卷十一,叶六下。)  从赋中研究的角度来看,石刻赋也有着多方面的价值。首先是辑佚。石刻赋中有很多作品都无集本,甚至其作者亦无文集传世,如上引叶昌炽书所列举的《三十六峰赋》、《乳床赋》、《仙岩赋》等篇以及柯昌泗所补充的《周公庙赋》。最值得一提的张曙《击瓯赋》。宋史绳祖《学斋佔毕》卷二“唐遗文”条:  唐末张曙,中和间举进士,避难到巴州,宴于郡楼,坐中作《击瓯赋》,极精工,郡楼由赋显名,后人遂命之曰击瓯楼。而此赋亦不传,如姚铉编《唐文粹》及蜀本《唐三百家文粹》、《唐七十家大全集》,及国初馆阁所编《文苑英华》,唐人花木音乐赋各有十余卷,而此两赋(按另一赋指宋璟《梅花赋》)俱不在,惟《击瓯》则巴州郡楼尚有碑刻。曾祖作巴倅时,曾有墨本藏之家,今兵火后,碑亦坏矣,恐其岁久,则其赋亦泯没无考,故全录之,尚几有传。  张曙是唐末一个文学才士,他“于尊俎顷刻之间,作此等大篇文章”,借物抒情,文彩斐然,使人有祢衡再世之叹。但张曙既无别集传世,其作品至今亦仅存一篇,即刻石立于巴州郡楼之下的这篇《击瓯赋》。《唐文粹》、《文苑英华》等重要总集都未选录。此赋得以存留至今,正赖石刻及其拓本。史绳祖据拓本全录赋文,成书于清初的《全唐文》在卷八百二十九收录《击瓯赋》,可能也是根据拓本过录的。清初,叶奕苞还得见此石拓本,并作了题跋,不久,就得知“楼已倒塌,碑亦残泐不可拓矣。” (叶奕苞《金石录补》卷二十一)此外,刻石于山西永济县的《首阳山赋》也是辑佚学者所当重视的。此赋作者蒋堂,《宋史》有传,其“《吴门集》二十卷已佚,今存《春卿遗稿》一卷,为明天启元年其二十世孙锽所辑,无此赋,当补入。”(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十三)今人所编《全宋文》第八册卷三百二十五据《春卿遗稿》收录蒋堂文二篇,又新辑得佚文九篇,其中即包括从《山右石刻丛编》辑出的《首阳山赋》。显然,这也是重编《历代赋汇》时所应补入的。  石刻赋第二方面的价值是校勘。将《全唐文》与《金石录补》卷二十一作一对勘,发现两书所录《击瓯赋》有若干处文字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处是在赋序开头。《全唐文》云:“宋玉《九辩》曰:‘悼余生之不时也。’甲辰窜身巴南,……”而石本此处作:“宋玉《九辩》曰:‘悼余生之不时。’今余不时也,甲辰窜身巴南,……”文气远较集本为顺畅,应可信从。《全唐文》盖缘文字相似而误脱一句。不过,在很多时候,石本和集本虽多有歧异,但一时却无法断定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则不妨并存。王昶曾将石本《黄楼赋》与仿宋刻本《宋文鉴》互校,发现了十八处异文,并认为:“碑无书人,不知何人所立,或不能无误;而《文鉴》亦或有传刻之讹,宜两存之,不能定其孰是也。”(《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七)只有一处例外,王昶也同时指出,即赋序记河决澶渊在熙宁元年七月乙丑,与《东坡先生年谱》所记“七月十七日”正合,可以证明《宋史·神宗纪》作“七月丙子朔” 是不够准确的。  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十四据《诸道石刻录》记云:“唐《枯树赋》,唐褚遂良撰并书,贞观四年十月八日为燕国公书,凡四百六十七字。”其实此赋为庾信所作,此题“褚遂良撰并书”,非是。据《金石录补》卷十,“凡四百六十七字”云云,根据的是石刻上原有的旁注。这一笔容易为人忽略的旁注,却为本赋校勘提供了有益的提示。严可均《全后周文》据《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文苑英华》(卷一百四十三)、《古文苑》等书所辑的《枯树赋》计有四百七十字,清人倪璠《庾子山集注》所录赋文则为四百六十九字,其间显然是有不同的。石本亦可作校勘之资。  需要注意的是,在以石刻校勘本集时,也不可盲信石本。一些金石学者过于迷信石刻,或者着意好奇,所作推论有时未免不够客观。以杜牧《阿房宫赋》为例,石本与集本至少有三处不同。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十六叶二十二下:  校以石刻,有足正俗本相沿之谬者。俗本未云何龙,石刻云作雩;俗本不知西东,石刻西东作东西,与上冥迷,与下凄凄叶韵,并为远胜;惟工女作女工,乃安书误笔也。  单纯从文义上来看,“雩”训祭祀求雨,似乎“未云”、“未雩”皆无不可。但“云从龙风从虎”本是古人的常识和通用词语,赋作“未云何龙”于理更惬当,于意则更显豁,应可视为首选。从叶韵上看,“不知西东”与上“不霁何虹”、下“春光融融”相叶,若作“不知东西”,则虽与“冥迷”、“凄凄”相叶,却跳过了“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一句,显然有悖常情。要之,陆氏所举三条,除了第一条有可能源于宋代的某种集本,其他两条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安宜之误书,是不能据以改正集本的。  此外,石刻中提供的其他一些线索,在赋学研究方面也有各自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否善于利用。作品的传与不传,别集的存毁,固然有偶然的因素,也常常受时势和政局的影响。石刻赋也不例外。由于《黄楼赋》与苏轼的关系(注: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三十七认为《黄楼赋》不知何人所书,但据《江苏金石志》卷九引徐度《却扫编》、又援《徐州府志》引《匏翁家藏集》,则可以确定此赋为苏轼所书。),在北宋末年天下禁苏氏学的党争余波里,此赋石屡遭毁坏,终致失传,而拓本的身价却正因此而扶摇直上。而另一些赋,则因为在石刻中留下一些线索,使后人得以推测其言外之意、象外之旨。时代最早的石刻赋——《鹞雀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张仲炘《湖北金石志》卷三(叶四十二下)著录《鹞雀赋》“在枝江县杨内翰宅,系草书。前有隋大业皇帝序云:陈思王,魏宗室子也。后题云:黄初二年二月记。(《舆地碑记目》)。”“黄初二年二月记”当是曹集或赋作原文所有,或即此赋之作年。《三国志·魏志》卷十九《陈思王传》:“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 如果《鹞雀赋》确实作于黄初二年,那么,赋中所写的鹞雀相争就不仅仅是赋家的假设寓言,而也可能是现实中残酷的政治斗争的映现。显然,史传所提供的这一背景是很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这篇作品的。  从石刻中,有时也可以考知赋家的某些生平史实。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其生平略见《宋史》本传。按赋序,此赋作于庆历六年冬十一月,此时蒋堂知河中府,翌年,再知杭州。此有助于考察其生平仕履也。又如晏袤,其名不见于《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续编》。而据《山河堰赋序》可知,晏袤为临淄人,作赋时(绍熙五年,1194)任南郑县令,并具体负责筑堰工程。晏袤工八分书,此赋为其所撰,当亦为其所书。(注:参看《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百十六叶三十下《山河堰赋》陆增祥题跋。)  梁安世《乳床赋》曰:“吴中以水为乡,岭南以石为州,厥惟桂林,岩穹穴幽,玲珑嵯峨,磊落雕锼。”桂林崭绝清奇的地貌特征给来自浙江括苍的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淳熙辛丑(1181),他与“清江徐梦莘、刘昌诗、柯山李秩,严陵邵端程、金华徐之茂、宜春孟浩”等人来游临桂弹子岩,“因论泉乳凝结,书此刻之。” 这是一篇与普通的纪游赋题材迥异的作品。作者选择了桂林一带典型的泉乳地貌进行详细的描绘和生动的形容,富有新创。而从赋序中,我们还得知,梁安世与撰《三朝北盟会编》的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等人是有交游的。可以说,这篇石刻赋不仅从文献上、而且从文学上丰富了我们关于宋代赋史的知识。  以上只是就个人浅见所及,以唐宋元石刻中的赋为例,说明石学与赋学之间的关系之一端。显然,石刻之中,与赋学研究相关并且有待挖掘的史料自不限止于区区此文所论。实际上,除了石刻,史传、笔记、赋话以外的其他诗文评著作(特别是诗话)之中,也正蕴藏有大量宝贵的赋学资料,略加淘洗,可能就会放出耀眼的光辉。回顾既往,放眼未来,如果我们还想进一步深化和拓宽赋学研究,更新研究思路、开阔文献史料的视野,已是当务之急。这篇小文如果能引起赋学界同行在这一方面的一点共鸣,就算达到目的了。作者介绍:程章灿南京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