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2022-12-31 07:30:51 发布

大西渠镇中心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表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西渠镇中心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表2012-2013学年度第_2_学期教师姓名冶明任教科目数学班级一(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2)的数学课。这个班的学生有42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生该科知识掌握现状分析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教学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参照课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习等。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该科教学质量的主要设想和措施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措施(指生本)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3、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完善合作小组的组建,培养和引导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开口,做课堂的小主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的学习方法,使他们乐于学习。教研组督导建议:年月日教研室点评:年月日 __冶明_年级第_二_学期_数学__教学进度表单元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一、认识图形(二)1.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重点: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难点: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三、分类与整理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数的顺序,会比较100数的大小。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五、认识人民币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3.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七、找规律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八、总复习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3.通过复习使生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4.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通过复习,使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6.使生进一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7.使生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8.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9.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教研组督导建议:年月日教研室点评:年月日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课时安排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教学安排59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1.图形的拼组(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3.分类与整理(3课时)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数数 数的组成…………………………………………………1课时左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2课时左右解决问题……………………………………1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5.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简单的换算…………………………………………………………2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左右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课时左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课时左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9课时左右例1、例2 ………………………………………………………4课时左右例3 ………………………………………………………2课时左右例4、例5 ………………………………………………………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