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2022-12-31 07:30:5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3___-2014__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工作计划姓名王艳波学科语文所教班级及学生数三年五班周授课时数735一、教师本人现状及存在问题本人33岁,小学高级职称,是一名党员,从教十三年,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对语文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在知识传授上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还需加强。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5人,男生25人,女生10人。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有了识字、写字和朗读的基本能力,能写通顺的句子,会写简单的看图写话或小段落,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没有自觉性,缺乏自主探究的精神,不爱动脑筋,所以存在着学习上的差距。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还不够,有待强化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也不太好,方法掌握的不够灵活,效果不佳。由于初学写钢笔字,更要打好基础,今后在书写上加大力度。三、教材分析1.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并适当提出略读的要求。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2.教材的内容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本册分别在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一个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综合性学习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有反映中外、城乡儿童生活故事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有反映领袖、科学家优秀品质的《我不能失信》《奇怪的大石头》;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的《掌声》《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中华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有表现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如《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选文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在文字上做了认真的加工。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故事、诗歌、寓言、神话、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思想上也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 、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且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 (4)、丰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增设“趣味语文”“成语故事”两个栏目。(五)注意体现弹性,增加适用性在阅读方面,教科书在最后编排了八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3.教材的重难点:(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4)、逐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四、教育教学目标1、师德师风目标: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教师十不准原则,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2、教学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激活想象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常用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开始练习用圆珠笔、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乐于与别人交流读后的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约18篇(段)。练习复述课文。估算了一下,全册书中,包括课文及语文园地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大约就有18篇(段)。 (10)、初步培养读书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本书。 (11)、开始练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12)、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3)、留心周围的事物,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运用的语言材料。 (14)、学习修改习作当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15)、能用普通话讲述故事,做到具体生动,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想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6)、听别人讲话能抓住主要点,并能简要地转述。 (17)、乐于与别人交流,在交谈中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3.成绩分析与展望:在上学期的期末检测中,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及格率100%,优秀率80%,没有劣率。本学期,我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预习指导,自行解决生字词,课堂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稍加点拨,攻破重难点。会加紧对后进生的关注,一对一进行帮教,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落后,力争使优秀率达到82%。4.教法研究:继续坚持学校争创“高效课堂”的教育方针,并以它为指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为主,教给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5.科研目标:本学期我会积极参加语文学科的课题研究,认真听讲座、做好记录、写好心得。认真参加集体备课。6.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识字方法,通过听写、应用等形式抓好基础。(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观察学习生活,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4)加强语文基本功的练习,如写字、朗读、口语交际等,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6)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7)严抓字的书写规范,并进行竞赛。五、明确目标:争取在本学期的联考或调研考试中进入全局前十二,力争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