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2022-04-29 14:32:56 发布

贫困县登记表调查填报规范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贫困县登记表》调查填报规范1、填报范围全省98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2、填报内容《贫困县登记表》共5个模块。其中,十项重点工作、专项扶贫、帮扶情况4项内容每县必填。选填模块中片区监测评估指标,属于国定、省定片区县填写内容,其余县不填写。社会扶贫指标每县必填。3、填报时间2013年数据于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录入,此后每年数据于次年2月20日前完成更新。4、数据来源数据来源首先是统计部门,其次是行业部门,专项扶贫数据由扶贫部门提供。5、填报审核登记表填表人为县区扶贫办(局)主要领导,审核人为区县政府分管领导,联系电话为主要信息采集人员移动或固定电话。26 《贫困县登记表》指标解释1.基本情况C1县属性(可复选):①国家重点县②片区规划县③省级重点县。国家重点县是指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规划县是指纳入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县,包括43个国家片区县和17个省级片区县以及汉中市汉台区;省级重点县是指各省根据实际确定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国家重点县、片区规划县和省级重点县名单已经确定,系统将自动默认,无需录入。C2乡(镇)个数: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乡镇一级行政区划个数。C3国有林场数:是指国家建立的专门从事植树、造林、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林业事业单位的个数。C3a国有贫困林场数:是指亏损或微利,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差,以培育和保护生态公益林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场的个数。C4行政村个数:是指经上级政府批准,农村中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个数。含农村社区。(以2013年底统计部门提供数据为准)C4a贫困村个数:是指按照贫困村建档立卡流程识别出的行政村个数。C5自然村个数:是指村民相对集中居住自然形成的村落个数。村民居住户非常分散的山区、牧区按村民小组划分。无自然村按村民小组统计。C5a已通电自然村个数:是指截止调查年度年底20户以上的26 已通电自然村个数,小于20户的自然村不在统计范围内,因规模不够。无自然村按村民小组统计。C6年末总户数:是指户口在当地的常住户数,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6a乡村户数: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数,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含农村社区)范围内的农村住户,包括户口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农户;不包括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农户和乡村地区内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6b低保户数:是指在县(市)范围内,享受国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农户数,以民政部门数据为准。C6c五保户数:是指在县(市)范围内,享受五保供养对象的农户数,以民政部门数据为准。C7年末总人口数:是指在县(市)范围内,按年末时点统计的所有人口总和。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7a乡村人口数:是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中的常住人口,即经常在家或在家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该农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包括外出就业超过6个月,但收入主要带回家的人员;包括在家居住、生活和该农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不包括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生以及常年在外且已有稳定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7b少数民族人口数:是指本县(市)范围内,该人口的户籍属性为少数民族的人口。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或者公安、民族宗教部门。C7c低保人口数:是指在县(市)范围内,享受国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农村人口数,以民政部门数据为准。26 C7d五保人口数:是指在县(市)范围内,享受五保供养对象的农村人口数,以民政部门数据为准。C7e妇女人口数:是指本县15周岁以上的女性人口数量。数据来源于计生部门。C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是指在县(市)范围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人口数,以人社部门数据为准。C9贫困户数:是指本次建档立卡识别的贫困户数,此项不必填,由贫困户登记表汇总后生成。C10贫困人口数:是指本次建档立卡识别的贫困人口数,此项不必填,由贫困户登记表汇总后生成。C11行政区域土地面积:是指辖区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包括耕地、荒山、山林、草原、滩涂、道路和建筑物占地等陆地面积,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不能超过7365平方公里。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12耕地面积: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面积。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数据来源统计部门。C12a基本农田面积: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国土部门、农业部门。C13有效灌溉面积: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有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26 C14林地面积:是指包括郁闭度0.2以上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面积。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14a退耕还林面积:是指依据《退耕还林条例》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从生态、社会、经济条件实际出发,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转为林地的面积。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14b林果面积:是指包含水果、林果、木本粮油、茶、竹、中药材、用材林、食用菌以及花卉、种苗等特色经济林面积。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15牧草地面积:是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面积。包括人工牧草地和天然牧草地。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16水域面积:是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不包括泄洪区和垦植3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17荒漠化面积:是指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土地面积。包括沙漠化、石漠化、土壤盐渍化等。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17a石漠化面积:是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面积。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18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26 C19退耕还草面积:是指依据《退耕还林条例》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从生态、社会、经济条件实际出发,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转为草地的面积。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0地区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0a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等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0b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0C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等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指调查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与上一年度地区生产总值之差占上一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不含基金收入。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是指地方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地方行政管理和各项事业费、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农业支出、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城市维护费、政策性补贴支出等财政预算支出。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4地方公共财政扶贫预算支出:是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中用于扶贫工作的支出。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C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费用后的收入总和除以家庭人口数。26 数据来源统计局。C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指调查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差占上一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百分比。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2.10项重点工作(1)村级道路畅通,数据来源于交通部门C27县城是否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单选):①是②否。“已通”选①,“未通”选②。C28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数:是指县域内实际达到《公路工程[WTBZ]技术标准JTJ01-88》规定的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并经公路主管部门正式验收交付使用的公路里程数。C29高速公路里程:是指县域内双向2条车道以上、双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两旁封闭和立体交叉桥梁与匝道,时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较高的行驶道路里程数。C30通(沥青/水泥)公路行政村数:是指到行政村中心(如学校、村部、主要人口居住地)的公路已铺筑沥青或水泥路面的行政村个数。C31通客运班车行政村数:是指有固定的客运班车站点和相对固定的客运班车到达时间的行政村个数。C32交通部门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交通部门投入到本县用于交通改善的资金总额。C32a中央资金投入:是指中央财政投入到本县用于交通改善的资金。C32b省级资金投入:是指省级财政投入到本县用于交通改善的资金。C32C市县资金投入:26 是指市县财政投入到本县用于交通改善的资金。(2)饮水安全,数据来源于水利部门C33已实现安全饮水人数:是指已喝上符合安全饮水标准的人数。C34已解决安全饮水农村学校个数:是指已喝上符合安全饮水标准的农村学校个数。C35已解决安全饮水农村学校率:是指已解决安全饮水农村学校占全县农村学校的百分比。C36饮用自来水户数:是指已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数。C37(石砌/水泥砌)水渠长度:是指采用石材或水泥材料修建的水渠长度。C38水利部门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水利部门投入本县用于饮水安全、水利设施改善等方面的资金总额。C38a中央资金投入:是指中央财政投入本县用于饮水安全、水利设施改善等方面的资金。C38b省级资金投入:是指省级财政投入本县用于饮水安全、水利设施改善等方面的资金。C38c市县资金投入:是指市县财政投入本县用于饮水安全、水利设施改善等方面的资金。(3)农村电力保障,数据来源于电力能源部门C39通电行政村个数:是指能够使用电力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的行政村个数。C39a通生产用电行政村个数:是指能够使用380V电力开展生产的行政村个数。C40通电户数:是指能够使用电力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农户数。C41无电人口:是指未能使用电力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人口数。C42能源部门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26 能源部门投入本县用于农村电力改善的资金总额。C42a中央资金投入:是指中央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农村电力改善的资金。C42b省级资金投入:是指省级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农村电力改善的资金。C42C市县资金投入:是指市县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农村电力改善的资金。(4)危房改造,数据来源于住建部门C43危房户数:是指按照城乡住建部门危房标准确定的危房户数。C44住建部门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住建部门投入本县用于危房改造的资金总额。C44a中央资金投入:是指中央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危房改造的资金。C44b省级资金投入:是指省级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危房改造的资金。C44c市县资金投入:是指市县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危房改造的资金。(5)特色产业增收C4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是指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个数,数据来源于民政或工商部门,优先填写大数据。C46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行政村数:是指调查年度有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行政村个数。C47有互助资金组织的行政村数:是指调查年度有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的行政村个数,互助资金组织26 是指贫困村建立的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互助资金,实行“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模式的组织。C48参加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户数:是指调查年度参加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的户数。C49互助资金借款户数:是指调查年度参加互助资金组织的农户借款的户数。C49a贫困户借款户数:是指调查年度互助资金组织的借款农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数。C50互助资金累计借款人次:是指调查年度参加互助资金组织的农户累计借款人次。C51互助资金累计发放借款:是指调查年度互助资金组织累计发放借款总额。C51a贫困户借款金额:是指调查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互助资金组织借款的金额。C52互助资金累计还款:是指调查年度参加互助资金组织的农户累计还款总额。C52a贫困户还款金额:是指调查年度参加互助资金组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款金额。C53农业、林业部门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农业、林业部门投入本县用于农业、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总额。C53a中央资金投入:是指中央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农业、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C53b省级资金投入:是指省级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农业、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C53c市县资金投入:是指市县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农业、林业发展方面的资金。C54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6 是指与各级团组织合作的农村信用社向农村青年(年龄在40岁以下)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等创业活动所需的小额贷款。数据来源于人社局、团委等。C55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是指与各级妇联组织合作的农业银行社向农村妇女发放的用于创业发展、增收致富所需的小额贷款。数据来源于妇联。C56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是指国家为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而安排的专项信贷资金,只能用于扶持农村残疾人贫困户从事有助于脱贫致富的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数据来源于残联。(6)乡村旅游,数据来源于旅游局,扶贫部门核准C57开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数:是指调查年度已开展乡村旅游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个数,乡村旅游是指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包含农家乐。C58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是指调查年度乡村旅游项目接待游客的数量。C59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数:是指调查年度农村住户依托本村乡村旅游资源,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人口数。C60乡村旅游总收入: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域内乡村旅游收入扣除相应各项费用性支出后的总收入(7)教育,数据来源于教育部门C6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占3-5岁(或4-6岁)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C6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占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C6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是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C64教育部门资金投入:26 是指调查年度教育部门投入本县用于发展教育的资金总额。C64a中央资金投入:是指中央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发展教育的资金。C64b省级资金投入:是指省级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发展教育的资金。C64c市县资金投入:是指市县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发展教育的资金。(8)卫生和计划生育,数据来源于卫生和计生部门C65有卫生院的乡镇数:是指调查年度有乡镇卫生院的乡镇个数。乡镇卫生院是设立的一种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其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内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并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会诊工作。C66有卫生室行政村数:是指有经县级卫生部门批准建立、达到规范标准并验收合格卫生室的行政村个数。C67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与该时期平均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C68妇女总和生育率:是指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个数。C69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C70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是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C71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是指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C72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26 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出生人口中符合生育政策的人口比率。C73县域外转诊率:县域外转诊率=转诊县域外医院的病人数/本年度县医院就医病人总数×100。转诊是指医疗预防机构根据病情需要,将本单位诊疗的病人转到另一个医疗预防机构诊疗或处理的一种制度。C74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口数×1000,人口数系年末常住人口。C75每千人口卫生计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卫生计生技术人员数=卫生计生技术人员数/人口数×1000,人口数系年末常住人口,卫生计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师等卫生计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计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C76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执业医师数+执业(助理)医师)/人口数×1000,人口数系年末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是指《医师执业证》“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C77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注册护士数/人口数×1000,人口数系年末常住人口。C78卫计部门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卫生计生部门投入本县用于卫生、计生发展的资金总额。C78a中央资金投入:是指中央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卫生、计生发展的资金。C78b省级资金投入:是指省级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卫生、计生发展的资金。C78c市县资金投入:26 是指市县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卫生、计生发展的资金。(9)文化建设,数据来源于文化广电部门C79县级公共图书馆数:是指调查年度本县拥有的由县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图书馆个数。C80县级文化馆数:是指调查年度本县拥有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的文化馆个数。C81有综合文化站乡镇数:是指调查年度本县有综合文化站的乡镇个数。综合文化站是国家设立,政府举办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和协助管理辖区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当地群众的综合性文化机构。C82有文化/图书室行政村数:是指有经过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文化/图书室的行政村个数。C83通广播电视行政村数:是指信号覆盖到的行政村数。C84通广播电视自然村数:是指信号覆盖到的自然村数。C85文化部门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文化部门投入本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总额。C85a中央资金投入:是指中央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C85b省级资金投入:是指省级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C85c市县资金投入:是指市县财政投入本县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10)贫困村信息化,数据来源移动、联通、电信、广电。C86通宽带网络行政村数:是指能够通过有线宽带连接互联网的行政村个数。26 C87通宽带网络自然村(20户以上)数:是指调查年度本县20户以上的通宽带网络自然村个数。C88未通宽带的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数:是指不能通过有线宽带连接互联网的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个数。C89手机能上网行政村数:是指能够通过手机登陆互联网的行政村个数。3.专项扶贫(1)雨露计划,按实际填报,注意人和人次的区别C90雨露计划培训: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接受雨露计划培训的人数。雨露计划是国务院扶贫办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专项扶贫项目,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C90a新成长劳动力(“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是指初、高中毕业后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一、二、三年级)教育且已注册学籍的或在人社部门登记注册的参加一年以上的新生劳动力培训的人数。C90a1中高等职业教育:是指初、高中毕业后接受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二年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人数。C90a2劳动预备制培训:是指初、高中生就业前接受1-3年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得到相应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人数。C90b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是对有转移培训愿望的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在推荐优质培训机构中,由其自主选择,进行中、短期转移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人数。C90c农村适用技能培训:26 是指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使劳动力至少掌握1至2门种植、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其科学致富能力的人数。可采取委托专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技术协会、专家现场、农家乐培训的人数。C90d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是指根据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扶贫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产业扶贫带头人等,采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办班或委托培训等方式,对有创业基础和创业意愿的群众进行创业技能培训的人数。C91雨露计划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本县雨露计划专项扶贫项目投入资金总额。C91a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中央财政投入到本县的雨露计划专项扶贫项目资金。C91b省级以下专项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省级及以下财政投入到本县的雨露计划专项扶贫项目资金。(2)扶贫小额信贷C92扶贫小额信贷覆盖贫困村数:是指调查年度有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个数。扶贫小额信贷是指由扶贫、财政部门每年安排贷款额度和贴息资金,用于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银行机构根据提供的扶贫贷款对象名单发放的小额贷款。C93扶贫小额信贷贷款户数:是指调查年度本县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贷款的贫困户数。C94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总额:是指调查年度本县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发放总额。C94a发展种植业、林果业: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中,农户用于发展种植业、林果业的资金额度。C94b发展养殖业: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中,农户用于发展养殖业的资金额度。26 C94c发展加工业: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中,农户用于发展加工业的资金额度。C94d发展服务业、运输业: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中,农户用于发展服务业、运输业的资金额度。C94e其他: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中,除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外,农户用作其他用途资金额度。C95支付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是指调查年度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所支付的贴息资金总额。C95a地方支付贴息资金:是指调查年度省级及以下财政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所支付的贴息资金。C96扶贫小额信贷当年到期贷款额: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总额中,当年到期需还款的贷款额。C97扶贫小额信贷当年到期贷款回收额:是指本县调查年度扶贫小额信贷当年到期的贷款中,贷款农户已还贷的资金总额。C98扶贫小额信贷年末贷款余额:是指到调查年度12月31日为止,本县扶贫小额信贷贷款农户尚未归还贷的贷款总额。(3)易地扶贫搬迁(仅包含贫困户)C99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户数:是指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生存发展条件的贫困地区,并已列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的农户数。(按照2011年的规划数)C100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人数:是指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农户的家庭人口总数。(按照2011年的规划数)C101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户数: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农户数。按实际入住数填报。C102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人数。按实际入住数填报。26 C103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本县投入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总额。C103a中央预算内补助投资:是指调查年度中央对本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C103b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是指调查年度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本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投资额度。C103c省级专项资金投入(万元):是指调查年度省级专项资金对本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投资额度。C103d市县专项资金投入(万元):是指调查年度市县专项资金对本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投资额度。C103e其他资金投入(万元):是指除C103a-C103d外,本县调查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入的其他资金,农户自筹。4.帮扶情况C104帮扶单位名称:填写各级帮扶单位的全称。一县可填写多个帮扶单位,根据国家、省级确定的对贫困县结对帮扶关系填写。C105单位隶属关系(单选):①中央②省③市④县⑤乡镇⑥部队⑦其他,根据帮扶单位性质选填。C106帮扶责任人:填写帮扶单位负责该县帮扶工作的人员姓名。C107联系电话:填写能够联系到帮扶单位联系人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C108选派驻村工作队数:是指各省根据驻村帮扶、维稳等工作需要,调查年度当年派驻到本县行政村的驻村工作队个数。C109选派驻村干部人数:是指调查年度当年本县驻村工作队干部总人数。C109a省属部门干部人数:是指调查年度当年本县驻村工作队中省属部门干部的人数。26 C109b市属部门干部人数:是指调查年度当年本县驻村工作队中市属部门干部的人数。C109C县属部门干部人数:是指调查年度当年本县驻村工作队中县属部门干部的人数。C109d乡镇干部人数:是指调查年度当年本县驻村工作队中乡镇干部的人数。C109e其他人员人数:除C109a-C109d外,调查年度当年本县驻村工作队中其他人员人数。C110脱贫村数:是指通过帮扶达到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个数。C111脱贫户数:是指通过帮扶达到国定、省定或市定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C112脱贫人口:是指通过帮扶达到国定、省定或市定脱贫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C113返贫户数:是指在脱贫之后又重新陷入贫困和新增的贫困户,确定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程序进行。C114返贫人口:是指在脱贫之后又重新陷入贫困和新增的贫困户家庭成员总数。C115投入到县扶贫资金总额:是指调查年度投入到县的各级专项扶贫资金总额。C116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县总额:是指调查年度投入到县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包括发展资金、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三西”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C116a发展资金和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是指调查年度投入到县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发展资金和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额度。C116b以工代赈资金:26 是指调查年度投入到县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以工代赈资金额度。C116c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是指调查年度投入到县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额度。C117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是指调查年度投入到县的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C118市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是指调查年度投入到县的市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C119行业扶贫资金:是指调查年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安排投入到本县的行业财政专项资金总额。C120社会帮扶资金:是指各级党政机关、较发达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结对帮扶单位,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帮扶对象的需求,用本单位自有资金或筹集资金向结对帮扶的县(市、区)提供的扶持资金及引导社会无偿捐助物资折算的资金总额。5.选填模块(1)片区监测评估C121片区实施规划投资概算:是指调查年度本县片区实施规划中项目计划投入的资金总额。C121a基础设施:是指调查年度本县片区实施规划投资概算中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资金。C121b产业发展:是指调查年度本县片区实施规划投资概算中用于产业发展项目的投入资金。C121c民生改善:是指调查年度本县片区实施规划投资概算中用于民生改善项目的投入资金。C121d公共服务:是指调查年度本县片区实施规划投资概算中用于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资金。26 C121e能力建设:是指调查年度本县片区实施规划投资概算中用于能力建设的投入资金。C121f生态建设:是指调查年度本县片区实施规划投资概算中用于生态建设项目的投入资金。C122片区实施规划完成投资:是指调查年度本县片区实施规划项目完成投入资金总额。C123城镇化率:通常用城市人口和镇驻地聚集区人口占全部人口(人口数据均用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C12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是指总能耗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即每产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计算公式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万元)=总能耗(吨标煤)/地区生产总值(万元)。C125万元地区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指用水量与地区工业增加值之比,即每产生万元国内工业增加值所用水量。计算公式是:万元地区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量(立方米)/地区工业增加值(万元)。(2)社会扶贫C126社会帮扶资金:是指各级党政机关、较发达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结对帮扶单位,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帮扶对象的需求,用本单位自有资金或筹集资金向结对帮扶的县(市、区)提供的扶持资金及引导社会无偿捐助物资折算的资金。C126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投入帮扶资金: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投入到本县的扶持资金。C126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投入帮扶资金: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定点扶贫单位投入到本县的扶持资金。26 C126c东部帮扶区(县)投入帮扶资金:是指调查年度东部帮扶区(县)投入到本县的扶持资金。C126d省内帮扶区(县)投入帮扶资金: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帮扶区(县)投入到本县的扶持资金。C126e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引导社会无偿捐助: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引导社会无偿捐助给本县的资金。C126f省内定点扶贫单位引导社会无偿捐助: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定点扶贫单位引导社会无偿捐助给本县的资金。C126g东部帮扶区(县)引导社会无偿捐助:是指调查年度东部帮扶区(县)引导社会无偿捐助给本县的资金。C126h省内帮扶区(县)引导社会无偿捐助: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帮扶区(县)引导社会无偿捐助给本县的资金。C127选派挂职干部:是指帮扶单位与被帮扶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互派且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C127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选派挂职干部:是指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选派到本县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C127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选派挂职干部:是指省内定点扶贫单位选派到本县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C127b1驻村挂职干部:是指省级定点扶贫单位选派到本县担任村级职务的干部人数。C127c东部帮扶区(县)选派挂职干部:是指东部帮扶区(县)选派到本县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C127d省内帮扶区(县)选派挂职干部:是指省内帮扶区(县)选派到本县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C128选派教师、医生、农技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26 是指帮扶单位与被帮扶单位根据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需要,有计划地互派从事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到对方指导、交流学习的人数。C128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选派:是指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选派到定点扶贫县开展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服务等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数。C128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选派:是指省内定点扶贫单位选派到定点扶贫县开展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服务等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数。C128c东部帮扶区(县)选派:是指东部帮扶区(县)选派到定点扶贫县开展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服务等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数。C128d省内帮扶区(县)选派:是指省内帮扶区(县)选派到定点扶贫县开展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服务等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数。C128e企业选派:是指开展扶贫工作的民营企业选派到本县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数。C128f基金会、协会等组织选派:是指开展扶贫活动的基金会、协会等社会组织选派到本县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数。C128g派出志愿者:是指通过帮扶单位、较发达市县到本县开展支教支医等活动的个人志愿者人数。C129帮扶单位援建农村道路:是指调查年度帮扶单位援助本县修建的农村道路里程。C129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援建: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援助本县修建的农村道路里程。C129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援建: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定点扶贫单位援助本县修建的农村道路里程。C129c东部帮扶区(县)援建: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东部帮扶区(县)援助本县修建的农村道路里程。C129d省内帮扶区(县)援建: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帮扶区(县)援助本县修建的农村道路里程。C130帮扶单位援建学校:是指调查年度帮扶单位援助本县修建的学校数量。26 C130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援建: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援助本县修建的学校数量。C130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援建: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定点扶贫单位援助本县修建的学校数量。C130c东部帮扶区(县)援建:是指调查年度东部帮扶区(县)、援助本县修建的学校数量。C130d省内帮扶区(县)援建: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帮扶区(县)援助本县修建的学校数量。C131资助贫困学生:是指年度各级各部门、企业、基金会、协会、个人等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含学龄前在校儿童)人数。C131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资助: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含学龄前在校儿童)人数。C131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资助: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定点扶贫单位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含学龄前在校儿童)人数。C131c东部帮扶区(县)资助:是指调查年度东部帮扶区(县)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含学龄前在校儿童)人数。C131d省内帮扶区(县)资助: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帮扶区(县)资助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含学龄前在校儿童)人数。C132举办培训班(期):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各级各部门针对农村居民需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以及定点帮扶单位、帮扶市(县、区)为提高教育、医疗、农业技术服务、劳动力转移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的期数总和。C132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举办: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帮助本县组织举办的培训班期数。C132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举办: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定点扶贫单位帮助本县组织举办的培训班期数。C132c东部帮扶区(县)举办:26 是指调查年度东部帮扶区(县)帮助本县组织举办的培训班期数。C132d省内帮扶区(县)举办: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帮扶区(县)帮助本县组织举办的培训班期数。C133培训人数:是指调查年度参加各类培训的人数。C133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培训人数: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帮助本县组织培训的人数。C133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培训人数: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定点扶贫单位帮助本县组织培训的人数。C133c东部帮扶区(县)培训人数:是指调查年度东部帮扶区(县)帮助本县组织培训的人数。C133d省内帮扶区(县)培训人数: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帮扶区(县)帮助本县组织培训的人数。C134组织劳务输出人数(人数):是指调查年度本县劳务输出总人数。C134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组织输出人数:是指调查年度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帮助本县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C134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组织输出人数:指调查年度省内定点扶贫单位帮助本县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C134c东部帮扶区(县)组织输出人数:指调查年度东部帮扶区(县)帮助本县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C134d省内帮扶区(县)组织输出人数:是指调查年度省内帮扶区(县)帮助本县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C135引进企业实际投资(万元):是指调查年度内各级各部门引进企业实际投入到本县资金总额。C135a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帮助引进投资:是指中央级定点扶贫单位帮助引进的企业实际投入到本县资金总额。C135b省内定点扶贫单位帮助引进投资:26 是指省内定点扶贫单位帮助引进的企业实际投入到本县资金总额。C135c东部帮扶区(县)帮助引进投资:是指东部帮扶区(县)帮助引进的企业实际投入到本县资金总额。C135d省内帮扶区(县)帮助引进投资:是指省内帮扶区(县)帮助引进的企业实际投入到本县资金总额。C135e东部帮扶区(县)帮助共建产业园区个数:是指东部帮扶区(市、县)与本县(市、区)共同建设产业园区个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