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 MB
  • 2022-04-29 14:39:19 发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 9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特种油藏井下大功率人工谐振波辅助化学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完成时间2009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55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11成果简介该技术主要应用在油气田开发领域,是针对低渗、特低渗、稠油、超稠油以及致密深层高压、边底水等特种油气藏实施的储层改造技术。该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是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水井近井储层伤害预测、诊断、评价和储层改造优化决策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油气井产能下降和注水井压力上升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深度酸化、化学解堵、重复压裂等储层改造措施进行优化决策。提高了储层改造措施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国内老油田增产增注措施效果不稳定、有效周期短和整体效益较差的难题。该技术已在中石油青海、长庆等低渗油田、中石化孤东稠油油田及四川油气分公司致密深层高压气田等特种油气藏进行先导试验30余井次,近井储层伤害诊断符合率88%,措施油井平均单井增产50%以上,低渗水井平均降压3Mpa以上,增油控水及整体增效效果显著,且投资规模小,目前已在上述企业中进行逐步推广应用。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特种油气藏多级燃爆诱导网络深度酸化技术完成时间2007年03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井下压裂弹燃爆产生毒气的吸收装置CN201010116563.9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时间2012年成果简介多级燃爆诱导网络深度酸化技术是在近井储层形成多条随机燃爆压裂裂缝后复合深度酸化,通过在复杂裂缝体系下的酸化工艺决策、酸液体系优化及措施效果预测等,实现储层的深度网络酸化,以实现油水井的强化改造。该技术适用于低渗特低渗、低压、致密超深层高破压油气藏增产增注、注采剖面调整与提高采收率;稠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蒸汽驱增产增注、注采剖面调整与提高采收率;边底水油藏综合治理增油控水与整体增效等。技术优势在于可实现网络酸化裂缝形态控制并能有效增加酸化深度,可用于普通酸化难以增效的复杂油水井。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四川、长庆、延长、青海等油田20余井次,单井次投资15-30万元,油气井平均单井增产30%以上,水井降压3Mpa以上,措施有效率≥90%。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特种油藏多级深穿透燃爆压裂安全控制与配套技术完成时间2007年05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06成果简介该技术是在近井储层形成多条随机燃爆压裂裂缝后复合水力压裂,通过初始燃爆裂缝控制、后续水力压裂工艺优化决策、低残渣压裂液体系优化、强制返排增效技术和配套措施效果预测与技术经济评价,实现特种油藏储层多条裂缝参数可控的储层强化改造。该技术适用于低渗特低渗、低压、致密超深层高破压油气藏增产增注、注采剖面调整与提高采收率;稠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蒸汽驱增产增注、注采剖面调整与提高采收率;边底水油藏综合治理增油控水与整体增效等。技术优势在于可实现单井多条水力压裂裂缝参数可控,用于单一措施难以实现或难以奏效的复杂油气水井改造。已成功应用于四川、长庆、延长等油田近40余井次,平均单井增产50%以上,措施有效率≥90%。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特种油藏井下大功率超声波增产增注技术完成时间2009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 一种超声波辅助储层化学解堵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ZL201010295887.3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该技术是利用大功率超声波物理场激励作用于油气藏,在波动场、渗流场、固体介质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靠机械振动作用、空化等作用改变储层岩石与流体性质,起到增产增注的作用,该技术主要应用在低渗、稠油等特种油气藏。目前实验室拥有自主研发的波场采油多功能动态模拟系统实验装置,能系统研究波动对储层岩石与流体的主控因素及影响规律等;通过企业合作成功研制出井下超大功率超声波现场施工装置,目前已在长庆油田、大庆油田等实施过油水井增产增注作业,措施油井平均单井增产15%以上,低渗特低渗油藏水井平均降压3Mpa以上,增注40%以上,增油控水及整体增效效果显著,单井作业费用6-10万元。随着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发展,老油田逐步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时期,且新增储量中低渗、稠油等难动用低品位油气藏居多,开采难度逐渐加大,开采成本较高;该类物理法采油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环保对环境储层无污染等特点,为此类特殊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思路,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特种油藏注采井井下大功率水力脉冲波辅助深度酸化-化学解堵技术完成时间2009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水力脉冲辅助储层化学解堵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ZL201010295883.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该技术是利用井下大功率可控频率水力脉冲波辅助酸化和化学解堵,在大功率水力脉冲波、酸化和化学剂的协同作用下,大大提高了酸化和化学解堵的效果,延长了酸化和化学解堵距离及措施有效期,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注效果。该技术主要应用在低渗特低渗、稠油超稠油等特种油气藏。实验室拥有自主研发的波场采油多功能动态模拟系统实验装置,能系统研究水力脉冲波动对储层岩石与流体的主控因素及影响规律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井下超大功率水力脉冲现场施工装置。目前已在长庆油田、青海油田等实施过油水井增产增注作业,措施油井平均单井增产30%以上,水井平均降压3Mpa以上,增注50%以上,且能完全达到地质配注要求,增油控水及整体增效效果显著,投资规模较小,单井次费用15-20万元。随着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发展,老油田逐步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时期,且新增储量中低渗、稠油等难动用低品位油气藏居多,开采难度逐渐加大,开采成本较高;该类物理法辅助增效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环保对环境储层无污染等特点,为此类特殊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思路,应用前景较为广阔。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稠油超稠油注蒸汽层内化学辅助催化裂解降粘开采技术完成时间2008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10成果简介在注蒸汽温度条件下,通过向油层注入催化裂解剂体系降低反应活化能,使稠油在油层内发生水热裂解反应,进而达到降粘增产目的的一种新型稠油降粘开采技术。本技术适用于各类稠油油藏,特别是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蒸汽驱增产增注、注采剖面调整与提高采收率等。所研发的催化裂解剂在200℃、5MPa条件下,可使特、超稠油降粘达到90%,单井周期增油1000t以上,投入产出比1︰3以上。本技术优势在于可改变稠油的分子结构,不可逆地降低稠油粘度,在油层内提高稠油的品质。本技术目前已在胜利油田孤东、滨南等采油厂进行成功矿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产降粘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采出污水物理-化学(水质改性)软化技术完成时间2005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 一种油田污水旋流辅助化学处理方法200710018532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06成果简介该技术拥有针对不同类型储层和流体性质的特配水质软化改性复合药剂体系、脉冲旋流快速固液分离系统和复合新型水质处理地面工艺流程,并配有波动辅助装置及整套工艺系统的工作参数优化系统,以实现注水前去除成垢离子,彻底解决结垢/腐蚀和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粘度不稳定的技术难题。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采油污水回注,可满足设备管线阻垢缓蚀、地层防垢堵塞和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保粘的需求。该技术已成功地在胜利油田进行了3000m3/d规模的矿场试验,采油污水中的碳酸氢根含量降低到45mg/L,碳酸钙结垢率减低80%,可将水中的成垢离子降低到成垢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内,以满足现有工艺的要求。同时,处理后的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粘度保持率大于90%,完全满足矿场聚合物驱工艺技术的需要。该技术将以往的防垢工艺更新为现在的物理-化学复合作用,在前期去除水中的成垢离子,彻底解决结垢问题,在采油污水回注量逐年增大的情况下,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单泵同心双管分层注聚技术完成时间2009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采油管柱CN200620175018.6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单泵同心双管分层注聚技术是利用管柱环空与内管的摩阻,通过调整管柱组合来减少两层之间的注入压差,实现管柱控压为主,地面节流阀调节为辅的分层注聚。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双层注聚措施,尤其是地层疏松、出砂严重、层间压差大、聚合物粘度保留率低的难注聚井;具有工艺简单、不易阻塞、易检测、高粘度保留率的优点;该技术配备完善的工艺技术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参数优化决策软件,可实现工艺参数优化决策和工作过程的动态模拟。a正注b反注单泵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工艺原理示意图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排量范围0m3/d~144m3/d,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保留率大于85%,分层误差控制在10%以内,层间压差控制达5MPa以上。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稠油井双管采油举升工艺技术完成时间2008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采油管柱200620175018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该技术为一种双泵筒、双柱塞、双流道用于稠油开采的稠油泵,通过使用该稠油泵能达到掺水开采稠油,达到代替电加热开采稠油的目的,从而降低采油耗电量。该技术主要适用于10000mPa.s以内的稠油井筒举升,可有效解决常规泵上掺水工艺掺水温度和掺水压力限制、电热杆耗能大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工艺系统运行稳定,平均单井年节约耗电约44万千瓦时,约合电费20余万元/年,投入产出比达到1:3以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低压低渗油藏负压强化采油技术完成时间2008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陕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03成果简介该技术为利用特种井下工具及配套工艺流程,使油井井底流压处于负压状态,以实现强化开采及机械采油不能胜任的开采问题。该技术包含负压状态下油井渗流及流入动态分析、负压采油管柱组合、配套工艺参数优化设计及开发效果预测等技术。适用于低渗低压油井、边缘低产井、稠油井的强化采油,及部分高渗透颗粒堵塞井的冲刷解堵。随着油田开发步入中后期,低压低产井、边缘井等机械采油难以实现高效举升的油井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技术为此类油井提供了强化开发途径,可利用真空负压原理提取低渗透地层石油,有利于低压低产油井井底原油的聚集和采出,迅速提高原油日常产量,使低渗透性油层得到充分的开采和利用,增加采油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低渗透油气藏储层改造及深度挖潜综合决策技术完成时间2008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09成果简介该技术利用对已进行大量储层改造及挖潜措施的开发区块进行系统调研分析,提取可收集的一手现场资料,再借助灰色关联、模糊评判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各措施参数对其作用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而建立各项措施的参数优化决策技术及其措施效果的定量预测技术。该技术包含储层压裂改造、酸化改造等常规储层改造措施优化决策、油井合理开发流压设计技术、区块调剖综合决策技术等,适用于已投入开发的低渗低压老油区的综合治理及深度挖潜措施调整。该技术基于大量一手现场资料,具有强针对性和高适应性,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水窜水淹自适应深部调控技术完成时间2012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11成果简介近年来,国内外调剖堵水技术有了较快发展,但在该类微裂缝发育的超低渗透油藏中应用时,就呈现出要么注不进,要么堵不住的技术难题,有效周期短,整体效果差。基于此,在系统分析当前调驱技术发展现状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了一系列多功能自适应深部调驱剂体系。该调驱体系入井初期流体粘度低、流动性强,可自动追随窜流通道快速窜入油藏深部,在设定的时间后迅速交联起粘,在窜流通道深部封堵调控,实现逐级液流转向,大范围提高低渗层的波及体积。现场应用平均单井增产率83%,平均综合含水下降12%,有效周期12—18个月,投入产出比1:3以上。堵得准●良好的封堵选择性;能够实现对裂缝封堵;成胶反应环境适应性;用得起●堵剂经济、投入产出比高¡ª¡ª堵剂单价低;¡ª¡ª堵剂用量少;注得进●良好注入性:基本思路:地下成胶体系;性能要求:注入体系粘度低成胶时间足够长;技术关键:成胶反应时间的控制。堵得住●对水窜通道具有足够的封堵强度;具有较高抗压强度;堵剂成胶后稳定性强;具有较高的封堵率。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低渗低压透油气藏深度酸化解堵技术完成时间2008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水力脉冲辅助储层化学解堵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201010295883.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低渗低压油气井储层酸化解堵工艺主要问题为酸液注入困难、酸化半径小、排液困难等,该技术通过优化主酸液配方、设计新型酸化添加剂及建立新型的注入系统工艺,以达到降低注入压力、实现深度酸化解堵的目的。该工艺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渗低压油气藏储层深度解堵,目前已成功应用于长庆、延长、四川等低渗透油气藏,取得了较好效果。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低渗低压油气藏(煤层气藏)水力压裂增效技术完成时间2006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06成果简介根据低渗低压油气藏压力低、渗流能力差的基本特点,水力压裂改造需要长而窄的裂缝几何参数。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均匀铺砂、裂缝表面的聚合物残渣滤饼堵塞、压裂液返排率低造成对储层孔隙的水锁堵塞以及油水同层造成压裂后含水率高压制出油等问题是严重影响低渗低压油气藏水力压裂改造措施整体效果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技术难题。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建立了低渗低压油气藏窄长裂缝压裂柔性网络均匀铺砂技术、裂缝表面的聚合物残渣滤饼后置降解技术、纳米膜润湿反转自生气助排强化排液技术和窄长压裂裂缝表面超强选择性堵塞控水増油技术。形成了低渗低压油气藏(煤层气藏)水力压裂增效剂体系和配套工艺技术。本项技术应用过程中只需在常规水力压裂过程中,按设计要求添加相应的一种或几种一定量增效剂。操作施工简便,成本低,单井次添加剂成本3-12万元。该技术已在四川、长庆等特低渗低压油气田成功应用20余井次,有效率100%,反排率85%以上与常规水力压裂同比增油20%以上,含水降低5%以上。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低渗油藏造纸黑液改性木质素磺酸盐驱油剂技术完成时间2006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造纸黑液改性驱油剂CN200510096452.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造纸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收益的行业,所产造纸废液腐蚀性强,对环境危害极大。造纸废液是高浓度碱性有机废水,其中含有碱、碱木素、表面活性剂等多种化学物质。因此,开展对造纸废液的资源化利用研究,尤其在油藏三次采油作业中引入造纸废液及其改性产品,可以变废为宝,对控制环境污染和提高油藏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技术研究了一种造纸废液高效分离技术,这种技术相对来说将造纸废液各种有效组分分离更彻底、效果更好;研制了一种来源于造纸废液、应用于陕甘宁盆地低渗油田的环保型高效低成本化学驱油剂体系。研制出的化学驱油剂体系耐高温、抗高盐。室内评价能使低渗油田岩心注水采收率提高8%~12%。该技术已在陕北地区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进行了成功的矿场实验,试验井区平均含水降低5%,平均増油15%,综合递减降低2%,投入产出比1:3以上。显示出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技术完成时间2006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用煤矸石生产水处理混凝剂的方法CN200710018532.8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根据低渗低压油气藏压力低、渗流能力差的基本特点,水力压裂改造需要长而窄的裂缝几何参数。支撑剂在裂缝中的均匀铺砂、裂缝表面的聚合物残渣滤饼堵塞、压裂液返排率低造成对储层孔隙的水锁堵塞以及油水同层造成压裂后含水率高压制出油等问题是严重影响低渗低压油气藏水力压裂改造措施整体效果的几个至关重要的技术难题。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建立了低渗低压油气藏窄长裂缝压裂柔性网络均匀铺砂技术、裂缝表面的聚合物残渣滤饼后置降解技术、纳米膜润湿反转自生气助排强化排液技术和窄长压裂裂缝表面超强选择性堵塞控水増油技术。形成了低渗低压油气藏(煤层气藏)水力压裂增效剂体系和配套工艺技术。本项技术应用过程中只需在常规水力压裂过程中,按设计要求添加相应的一种或几种一定量增效剂。操作施工简便,成本低,单井次添加剂成本3-12万元。该技术已在四川、长庆等特低渗低压油气田成功应用20余井次,有效率100%,反排率85%以上与常规水力压裂同比增油20%以上,含水降低5%以上。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一种脉冲电磁水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装置完成时间2006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蒲春生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2/18660200189E-mailchshpu@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脉冲电磁水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装置CN200510066577.3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本项技术发明了一种脉冲电磁水处理方法和技术装备。振荡对水介质产生“磁冲击作用”,不仅可使“水合分子团”破碎为单个水分子,还因其电磁极化强度超越水分子的“极化能障”,使水分子转变为强极性分子。由于水中游离的矿化离子被强极性水分子有序包围,失去了界面结垢能力,达到水系统的防垢目的;又由于强极性水分子具有较强的矿化溶解能力,对界面已经形成的老水垢产生渗透、侵蚀作用,使其逐渐软化、剥离、脱落,从而又实现水系统的除垢作用;另外,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水中溶解氧获取负电荷形成活性氧负离子,活性氧负离子可使微生物的细胞膜过氧化,并且破坏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歧化酶,起到杀菌灭藻作用;活性氧负离子还能与界面氧化铁反应生成磁性氧化铁保护膜,从而阻断界面氧腐蚀及原电池反应,起到抑制氧化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作用。该技术主要适合于工业锅炉循环水系统、城市供暖系统和其他工业循环水系统中。已成功在电厂和小区供暖系统试用中取得了良好的防垢除垢效果。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稠油大斜度井机械采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完成时间2009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海文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46-8392271/13963367707E-mailwhw@upc.edu.cn网址http://pe.upc.edu.cn/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支撑式螺杆泵采油井抽油杆扶正器ZL200620084360.5螺杆泵采油井光杆铅垂度测试尺ZL200620084361X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等奖获奖时间2009年10月成果简介研究油田开发中稠油开采的油井机械采油技术,涉及大斜度油井井身轨迹、稠油降粘、采油机械和采油工艺方案参数优化、防偏磨技术机理及措施等技术。相关技术属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针对稠油大斜度井的特点,优选出有杆泵和电潜泵两种适应性好的采油方式,建立了稠油大斜度井三维井身轨迹的抽油杆受力分析理论和计算软件,使用橡胶支撑体式抽油杆抗磨副、液力反馈抽稠泵、HDPE内衬油管、空心抽油杆抗磨副传输泵上掺降粘剂等工艺技术,攻克了杆管偏磨、抽油杆断脱、缓下等关键技术问题,在大斜度稠油油井上应用该成果的技术,检泵周期延长到450天,成果还攻克了电潜泵采油在稠油大斜度井上的配套工艺技术。开发完成了适应于稠油大斜度井机械采油优化设计软件,项目相关技术申请获得两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技术对提高稠油大斜度井开采水平具有重大作用。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稠油大斜度井机械采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完成时间2009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海文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46-8392271/13963367707E-mailwhw@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支撑式螺杆泵采油井抽油杆扶正器ZL200620084360.5螺杆泵采油井光杆铅垂度测试尺ZL200620084361X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等奖获奖时间 成果简介研究油田开发中稠油开采的油井机械采油技术,涉及大斜度油井井身轨迹、稠油降粘、采油机械和采油工艺方案参数优化、防偏磨技术机理及措施等技术。相关技术属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针对稠油大斜度井的特点,优选出有杆泵和电潜泵两种适应性好的采油方式,建立了稠油大斜度井三维井身轨迹的抽油杆受力分析理论和计算软件,使用橡胶支撑体式抽油杆抗磨副、液力反馈抽稠泵、HDPE内衬油管、空心抽油杆抗磨副传输泵上掺降粘剂等工艺技术,攻克了杆管偏磨、抽油杆断脱、缓下等关键技术问题,在大斜度稠油油井上应用该成果的技术,检泵周期延长到450天,成果还攻克了电潜泵采油在稠油大斜度井上的配套工艺技术。开发完成了适应于稠油大斜度井机械采油优化设计软件,项目相关技术申请获得两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这些技术对提高稠油大斜度井开采水平具有重大作用。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地面驱动螺杆泵井诊断技术研究完成时间2005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海文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46-8392271/13963367707E-mailwhw@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等奖获奖时间 成果简介建立了以旋转抽油杆运动学和动力学为基础的螺杆泵井工艺方案设计理论、工况定量测试技术与诊断理论,对螺杆泵采油系统工艺方案设计、生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技术属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根据螺杆泵采油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三维井眼轨迹下旋转抽油杆承受载荷、扭矩和弯矩的计算模型,建立了螺杆泵抽油杆受弯矩和振动影响承受交变应力的计算模型,按照金属疲劳理论建立了抽油杆承受交变应力的强度校核模型。研制了载荷、扭矩和转速三参数传感器,对螺杆泵井光杆受力进行测试,设计出专用分离装置,实现了载荷、扭矩分离与同步测试。采用数字无线信号传输技术,解决了旋转杆受力测试数据向计算机传输问题。通过测取螺杆泵井在静止、启动过程、运行过程和停机过程的载荷、扭矩和转速,依据抽油杆柱受力分析理论,进行油井工况诊断。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深井作业管柱及井下工具受力分析技术研究完成时间2005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海文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46-8392271/13963367707E-mailwhw@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中国机械联合会科技进步获奖时间 3等奖成果简介成果主要应用于油田深井和超深井生产中测试、采油、压裂以及射孔等作业时油套管柱受力和变形力学分析,相关技术属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根据油田深井和超深井作业时遇到的地质状况和生产特点,研究相关作业管柱和井下工具工作状态和受力,建立了管柱受力和变形计算模型,并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验证,分析多种作业情况下的油套管的变形情况和强度,对活塞效应、螺旋弯曲效应、膨胀效应和温度效应进行分析,将井下作业工具局部受力分析按部件形状进行分类计算,就射孔后套管剩余强度、套管磨损后剩余强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作业过程中实时温度场计算模型,并且建立了二氧化碳酸压实时温度场和压力场计算模型。编制开发了“深井油套管柱及井下测试工具力学分析系统”软件包,包括:井下工具力学分析软件、井下油套管柱力学分析软件、套管磨损后剩余强度分析软件、套管射孔后剩余强度分析软件。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注空气/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完成时间2002年09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杰祥职务/职称副所长/教授电话13505460839E-mailjiexiangwang@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 获奖获奖级别局级获奖时间成果简介目前油田开发中出现许多问题,如含水率高、低渗油田开采难度大、投入产出比高、剩余可采储量大等。而强注水的增产或稳产方法,给注水工艺、采油和处理等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高效开发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油田稳步发展的关键。注空气驱提高采收率,由于其来源广、不需要加工、注入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空气驱采油技术从低温氧化机理研究到以空气为应用基础的提高采收率室内研究,从油藏地质、油藏开发分析到空气注入能力、工程技术、安全研究和应用研究,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研究与应用证明:空气驱技术以及复合空气驱技术(水气交替、空气泡沫驱),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油藏,如低渗油藏、高含水油藏等,能大幅度提高油藏采收率,是目前最有效、产出投入比最好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技术。以实际油田为研究对象,在加强理论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区块的大小不同其投资规模不同,实际应用设备投入主要为空气压缩机等,现场应用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产出投入比可达3倍以上。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成果名称水下井口系统稳定性研究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腾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1/15165283065E-mailWteng73@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水下井口系统加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201210053614.7水下井口系统加载试验装置201220076408.3井口结构套管时效性设计软件V1.02010SR040340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 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该技术主要对水下井口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该技术可以对深水钻井的井口力学稳定性及导管承载能力进行模型试验,可以模拟隔水管顶部张紧力、钻井船漂移量、隔水管摆动位移、偏移角度及地基反力等对水下井口、导管系统的力学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深水泥线土参数对海洋钻井导管横向响应影响,揭示各种因素对水下井口稳定性及导管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和敏感性,确定深水导管下入深度,为海洋钻井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海洋平台导管桩基可打性分析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腾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701/15165283065E-mailWteng73@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海洋平台打入式钢管桩土塞深度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201210053533.7 加肋桩基结构计算分析软件V1.02012SR01145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该技术主要对海洋平台导管桩基的可打性进行分析,采用波动方程法,使用改进的桩模型和土模型(带有阻尼的动阻力和弹塑性静阻力),进行实时的应力波计算。根据地质资料,合理设计桩管的贯入深度及承载力;根据桩管尺寸、锤入深度选择合适的桩锤、合适的能量;给出贯入深度与桩锤能量、桩锤锤击数的关系,进行可打性分析。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完成时间2009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水平井压裂是高效开采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措施,在开发低渗透油气田过程中有着很好的效果和广阔的前景。通过优化水平段长度和方位,实现在垂直水平井筒的多个平面形成多条平行裂缝,这些裂缝构成一个立体缝网系统,把油气资源分成多个部分,每一部分油气资源在一条或两条裂缝作用下开发,扩大了水平井的扫油面积。这些理论和技术极大的提高压裂后水平井的产能,提高了油气藏的最终采收率。该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在水平井井筒应力分布的基础上,根据张应力破毁准则,建立的水平井压裂起裂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起裂压力和裂缝起裂方位角。在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三个不同的应力状态下,最小水平主应力、垂向应力对裂缝起裂压力的影响有各自不同的规律;水平井井筒方位角也是影响起裂压力和起裂角的主要因素,射孔可以有效地降低裂缝的起裂压力。(2)针对水平井压裂可形成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交裂缝等情况,建立了水平井压裂多裂缝物理模型和理论模型,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水平井形成多平面裂缝的产能变化规律,形成了系统的井筒和裂缝参数(包括条数、裂缝长度、裂缝间距、裂缝分布、裂缝导流能力等)优化方法,并开发了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软件。应用推广情况: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进行了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压裂效果,平均投入产出比1:3。该技术可应用于低渗、中高渗油藏水平井的压裂改造。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重复压裂裂缝转向预测及优化设计技术完成时间2009年0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油气井经过水力压裂后,由于受地层因素、施工因素等综合影响,会导致水力裂缝导流能力大幅降低而逐渐失去作用,对这类油气井,为了获得更好的开采效益需要进行重复压裂。另外,对于老裂缝控制的原油已接近全部采出,必须实施压开新缝的改向重复压裂,才能有效开采出老裂缝控制区以外的油气,提高油气产量和油气田最终采收率。(1)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理论及技术。(2)系统研究油气井井重复压裂前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各种因素对地应力场影响的数学模型:初次人工裂缝的诱导应力模型;油井生产过程中孔隙压力变化引起的应力变化理论模型;邻井对重复压裂井应力分布影响的计算模型。(3)从应力场分布的角度,建立重复压裂的最佳时机、重复压裂造新缝的条件以及重复压裂新裂缝缝长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型。(4)开发了重复压裂应力场计算与施工设计程序,可计算应力场的变化,并对重复压裂施工进行优化设计。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水平井直井组合布井整体压裂技术完成时间2009年07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时间2012.10成果简介近年来,水平井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及广泛的应用,使其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成为开发油气田的前沿技术之一,水平井压裂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在低渗透油藏中,水平井压裂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的水平井压裂只是针对单井,没有考虑裂缝和井网的匹配,没有考虑水平井周围其它井的影响,不利于充分发挥各油水井的潜能,不利于提高整个区块的采收率。因此,水平井直井混合布井整体压裂技术,以区块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地应力场,通过水平井、直井交叉、混合布井,形成适合于水平井压裂的井网,并优化井网排距和间距,在此基础上,以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为目标,对水平井、直井数量及位置进行设计,并优化水平井裂缝的条数、间距、缝长、导流能力、水平井段长度,优化直井压裂裂缝长度和导流能力。通过理论研究,开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井、直井混合布井整体压裂软件,首次在国内形成了完善的水平井直井混合布井整体压裂技术体系。是一次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煤层气井压裂裂缝优化设计技术完成时间2009年03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 成果简介煤层气井压裂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也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对煤层气井压裂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如下成果。(一)煤岩力学参数反演包括对煤岩压裂特殊性及裂缝形态判别,煤岩力学参数反演,通过施工参数反演岩煤岩学参数。(二)煤层气井压裂产能预测通过建立煤基质微孔隙模型,煤层气的裂隙系统和煤层气输运模型的数值模型,形成了系统的煤层气压裂产能预测理论模型。(三)煤层气压裂施工参数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压裂参数对煤层气产能的影响,并对导流能力、裂缝长度进行优化。已形成了完善的煤层气压裂优化软件。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可降解纤维辅助滑溜水携砂技术完成时间2012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 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可降解纤维辅助滑溜水携砂性能研究是分析可降解纤维的特性从而能够辅助滑溜水携砂最终达到提高压裂效果的目的。压裂作为页岩储层的有效开发手段,多采用滑溜水压裂,但其具有悬砂能力差的缺点。纤维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可降解纤维的降解速度快和效率高可以解决地层堵塞、污染的问题,这使得可降解纤维在压裂方面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通过加纤维胍胶悬砂实验类比出最优的纤维长度、浓度、砂浓度。可视平板加纤维滑溜水携砂动态实验,在接近施工条件下证明纤维可以减慢支撑剂的沉降速度形成形态更佳的砂堤。可降解纤维能够辅助滑溜水提高其携砂能力,形成形态更良好的裂缝,同时减轻对地层的污染、堵塞,是十分理想的压裂液添加剂。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页岩储层裂缝网络导流能力实验评价完成时间2012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 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页岩储层裂缝网络导流能力理论是用来评价页岩储层压裂后形成复杂裂缝的非常规导流能力的方法。页岩储层的复杂性决定了压裂施工后形成的是三维的立体的复杂缝网,该理论对于其施工效果的评价以及这种复杂裂缝的评价具有很好的效果。该理论包括以下方面:(1)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方向上的裂缝对导流能力的影响,最终得到不同参数对裂缝网格导流能力的敏感性分析。得到了施工参数的调整参考标准以能得到更好导流能力,最终实现提高产能的目标。(2)设计了适合裂缝网络导流能力评价的导流室,可对裂缝网络导流能力进行测量,形成了一套评价页岩气藏裂缝网络导流能力的量化分析方法,可为页岩气藏压裂施工提供指导。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实施条件研究完成时间2012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 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实施条件理论主要是分析研究了适合体积压裂的页岩气储层的地层参数和施工条件。针对页岩储层开采寿命和生产周期长,渗透率极低,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的特点,体积压裂能在储层中形成缝网,对于提高其渗透率,增加产能有着很好的效果,体积压裂实施条件十分复杂,要想形成预定的缝网对于各方面的参数有着严格的要求,该理论通过不同参数形成的缝网的研究得到一套实施体积压裂的参考标准。该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诱导应力模型,利用该模型获得缝网产生位置,实现缝网位置敏感性分析(2)编制了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力学条件分析软件,实现缝网位置的计算,缝网位置影响因素敏感性曲线绘制,以及不同排量下裂缝参数计算三项功能。(3)分析不同储层的特性,得到体积压裂施工相关参数的参考标准。(4)建立了缝网压裂实施条件判断模型,来判断体积压裂能否实施,对缝网压裂具有指导意义。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页岩气藏复杂裂缝对产能影响研究完成时间2012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专利名称专利号 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页岩气产能分析理论是利用建立的页岩气模型来分析已知的页岩气储层各参数以及施工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该理论主要分析原始地层条件下储层的开采价值以及压裂施工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这对于高投入的低渗页岩气储层的开发有着很好的效果和广阔的前景。该理论将页岩气的开发影响因素分为地层因素和施工因素,通过该理论改变施工参数来减小地层对储层产量的不利影响以改善开发效果,增加经济效益。该技术包括以下方面:(1)通过对页岩气储层渗流模型,力学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综合分析得到了页岩气储层的产能模型,并结合国内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引入修正参数,使其能更好的适用于国内的页岩气储层。(2)针对地层参数和压裂施工参数的不同,分别分析了两者对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不同参数下产能的计算,得到了页岩气储层的商业开采价值和施工参数的参考标准。为了方便使用开发编制了“页岩气压裂井产能预测计算程序”。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工艺优化设计技术完成时间2013年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 成果基本情况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国内各油田在页岩储层开发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技术理论不够成熟,很难实现经济有效地开采;二是不能准确计算改造体积大小,施工增产效果不够明确,因此现场施工参数不易优化控制;三是施工投资成本高,油气的采收率却很低。该技术针对压裂液注入地层引起储层应力重新分布,主应力重新定向直接影响裂缝的延伸方向的问题,通过建立同步压裂水平井筒周围水平主应力方位变化模型,研究了时间、距离、初始应力差、渗透率非均质性和井间干扰、泵速对压裂改造体积的影响,应用应力转向轨迹推断裂缝延伸方向和缝网改造体积,对相关参数:排量、时间、总液量和砂比进行优化。该理论通过优化施工参数,可有效地降低压裂成本,提高页岩储层采收率,同时研究结果能够很好地预测压裂改造的缝网体积,对同步压裂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技术改变了以往凭经验设定施工参数的做法,形成了系统的优化理论,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优化设计软件,可以方便的把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水平井同步压裂施工设计。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体积压裂缝网形成机理及储层改造体积计算模型完成时间20013年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温庆志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963368795E-mailwenqingzhi@163.com网址www.fracid.net 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国内页岩气开发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储层具有低孔极低渗特点,不压裂基本无自然产能;第二,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体积压裂改造,体积压裂的目的是大规模改造低渗储层,形成高渗透缝网带,从而提高页岩气的流通能力;第三,并不是所有页岩气储层都适合体积压裂,研究适合体积压裂的条件和缝网形成机理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但国内对体积压裂缝网形成机理研究较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体积压裂可行性:该理论建立了岩石脆性判断准则,得出脆性指数大于40,储层适合体积压裂;分析了天然裂缝、地应力和裂缝诱导应力对缝网的影响,建立了天然裂缝扩展准则和缝网形成的判别模型,得出形成缝网的基本力学条件。根据可行性研究得出,脆性指数越大,地应力差越小,天然裂缝越发育,诱导应力越大,储层越适合体积压裂;并得出相应的临界值。该理论为体积压裂选井选层提供依据,能提高体积压裂成功率。储层改造体积计算模型:在缝网形成机理研究基础上,假设储层改造体积为椭球体,利用诱导应力与水平主应力差的关系来确定裂缝转向半径,修正KGD模型来计算椭球体长半轴,根据储层厚度和缝网高度关系,从而建立了计算储层改造体积(SRV)的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应力差、施工排量、液量等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规律。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页岩储层体积压裂SRV预测和施工参数优化设计软件,从而为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判断缝网形成、施工参数优选和改造体积预测提供了参考借鉴作用,对提高我国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成果名称海洋平台导管桩基可打性分析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近海摆式波浪发电装置完成时间2012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陈建民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386396190E-mailjmchen1956@126.com 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摆板式波浪发电装置ZL201210002008.2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近海摆式波浪发电装置的摆板在海浪力的作用下作绕轴往复摆动运动,装置中的智能调速系统将摆板的往复摆动运动转换成发电机的单向旋转运动,从而使发电机发电。本装置不需液压系统作为波能转换为电能的中间环节,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本装置商品化后的应用方式类似于现在广泛使用的风力发电机,在年均海浪能密度达到开发价值的海域就可安装使用,安装的台数视海域的具体情况确定,不需要大型工程施工。与现有的其他海浪发电装置相比,具有工程施工简单和便于推广应用的独特优点。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豪华客轮实时自动调平座椅完成时间2010年04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陈建民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386396190E-mailjmchen1956@126.com 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实时自动调平桌椅ZL201010150231.2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远洋客轮在海上遇到恶劣海况时,很多旅客会因船舶的颠簸而晕船。快艇在海上高速航行时,海浪对船舶的砰击常常使乘坐人员的颈椎和脊椎受伤。自动调平座椅安装在船舶的甲板上,当船舶在风浪作用下发生摇摆时,座椅保持水平,即该座椅能对船舶的摇摆、升降和纵荡运动进行实时补偿。本成果的创新点在于对船舶的摇摆、升降和纵荡运动同时进行实时补偿,能达到要求的精度。该技术还可用于医用手术台、火炮底座、海上透平发电机底座、钻井井架底座等要求调平的场合。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产品,培育出一个新的市场。本成果技术上较成熟,应用前景广阔,投资规模由生产规模确定,可大可小。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欠平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及设计软件完成时间2008年08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志远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927/18661691769E-mail469486744@qq.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欠平衡钻井水力参数计算及设计软件系统是经过多年积累开发研制的多功能钻井水力计算系统,本系统包括直井和定向井两个部分。每部分又包括纯泥浆钻进、立管充气钻进、环空充气钻进、泡沫钻进、气体钻进等五个个专用设计和计算软件。为了方便于设计,本软件增加了充气钻井最佳注气量计算功能,可以告知在给定液相排量的情形下,不同注气量时的井底压力,并告知是否实现欠压。气体钻井可以根据携岩要求计算最小注气量。所采用的理论模型是气液漂移模型和90年代发展完善的统计平均多相流动模型,模型考虑了油层产出油、气、水、注入泥浆、气体、钻屑、产出油的相变等七相介质的流动,它克服了目前国外欠平衡水力计算软件所用计算模型老化、输入参数烦琐以及单位制等问题带来的误差,同时根据用户的要求增加了多种其他软件不具备的功能,各种输入参数均按国内石油行业的习惯来设计,使用非常方便,计算结果经过多家专业公司验证非常准确。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井涌动态模拟及压井参数优化设计软件完成时间2010年08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志远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927/18661691769E-mail469486744@qq.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 成果简介油气井筒压力控制是钻井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在国家863重大项目课题支持下,应用七组分多相流动模型,考虑天然气水合物相变、考虑深水钻井节流管线摩阻效应、考虑深水钻井窄安全密度窗口,考虑浅层气动力压井技术、考虑钻井液的低温效应,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深水及陆地的钻井井控参数优化设计系统。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井涌及压井过程中环空井筒任意一点任意时刻的温度、压力、环空摩阻、各相体积分数分布、流动速度等参数计算;不同钻井工况下(钻进、停钻/接单根、起钻等),井涌过程中井底压力、立压、套压、地层流体涌入量等参数计算;不同深水压井方式下的压井参数优化及计算,如压井液密度、压井液排量、压井各关键点的时间、立压套压的变化情况、井筒内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等;井控过程中其它水力参数计算,如井口套压的最大值(判断井口设备安全情况)、压井过程中套管鞋以下井筒的安全情况、环空及节流管内摩阻、安全余量、泥线井口处的回压等;不同气体组分、不同抑制剂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生成相态预测;不同钻井工况,不同气体组分、不同抑制剂条件,井筒内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预测;井涌及压井过程的动态模拟;井涌及压井过程中各种参数的数据动态回放;起下钻速度范围确定;钻井液排量范围确定等。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深水钻井液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04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徐加放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190/18678986873E-mailxjiafang@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深水钻井液ZL200910250323.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 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钻井液,是一种深水钻井液。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膨润土,0~8%;井壁稳定剂,0.05~5%;钻井液用降粘降滤失剂,1~6%;钻井液用羧甲基磺化酚醛树脂,1~6%;氯化钠NaCl,5%~饱和;乙二醇,5~50%;其余为淡水或海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于(海洋)深水钻井的钻井液配方,解决了深水钻过程中钻井液流变性差、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等问题,该配方可适用于3000m以内水深、0~150℃的深水钻井,长期稳定性可达7天。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控制压力钻井回压(流量)控制完成时间2010年09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刚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365425805E-mailLg87323@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 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石油石化协会三等奖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该技术可以用于欠平衡钻井、控压钻井的关键参数监测及节流压力控制或出口流量控制技术。控制精度可达到0.3MPA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调整井防碰监测技术完成时间2013年0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刚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365425805E-mailLg87323@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防碰监测技术 一种井间距离计算一种井下震源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分)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该技术可以丛式井、调整井防碰监测。防止钻穿生产井套管,保证油井安全,避免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油气井出砂监测技术完成时间2013年0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刚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365425805E-mailLg87323@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专利名称专利号 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一种出砂监测技术一种植入式出砂监测技术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该技术可以用于适度出砂油气井的出砂量检测。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径向水平井技术完成时间2006年08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邮编257061联系人杨永印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46-8391672/13963369719E-mailyangyy@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专利名称专利号 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磨料射流井下深穿透射孔装置ZL02270099.4水力自旋式可控磨料射流切割装置ZL200520026072X带有转向支杆的径向水平井造斜装置ZL93204133.7径向水平钻井造斜装置ZL92207568.9带有导向叶轮的旋转射流发生装置ZL92200698.9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径向水平井技术是指在主井眼内沿井眼半径方向钻出超短半径辐射状分布水平井网的技术。利用转向器完成钻杆由垂直到水平的转向,曲率半径0.3米;通过旋转射流实现大直径井眼的破岩钻进;借助于钻杆的送进控制钻进速度。该技术可增大泄油面积与通道,促使产能增加;同一平面可钻出多个辐射状井眼,或同一井中钻出多层辐射状井眼,在直井周围形成畅通的导流井网;已经完成10个水平井眼的钻进,结果表明,钻速最高大12m/h,改造后单井产量可提高10倍。目前,该技术正在向不扩孔条件下的应用方向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径向水平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特别适合于低渗透、稠油、薄层以及裂缝型油气藏的高效开发,也是老油田改造挖潜的有效手段。对于我国提高单井产量、提高油田采收率,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负压脉冲射流提高钻速技术完成时间2005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邮编257061联系人杨永印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46-8391672/13963369719E-mailyangyy@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专利名称专利号 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国际先进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负压脉冲射流是以负压脉动为特征的非连续射流。通过在钻头上部使用负压脉冲射流调制器,使井底压力产生负压脉动,能够瞬间减小井底岩石上的压持效应,降低岩石的抗破碎强度,从而达到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实验表明,排量25l/s,可产生5MPa左右的负压脉冲。该技术可实现井底局部欠平衡或近平衡钻井,有利于提高钻速;地层压力得到自动控制,避免了地层流体大范围进入井眼;克服了常规欠平衡钻井的井壁不稳定问题;工作由钻井流体液压驱动,可与常规牙轮钻头、PDC钻头及金刚石钻头匹配。初步现场实验表明,同比可提高钻速40%以上。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螺杆增压提速钻井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05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一路739号邮编257061联系人徐依吉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46-8391787/13356611787E-mailxuyj@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专利名称专利号 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井下螺杆动力增压系统是从一种全新的原理出发,利用现有成熟技术,研制出一套将螺杆钻具作为动力的井下增压装置。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驱动井下螺杆马达,旋转动力由换向机构转换成柱塞的轴向往复运动。柱塞上下往复运动一次就可以完成对缸内钻井液一次增压过程,在喷嘴处产生高压射流,实现超高压射流辅助破岩目的。螺杆泵输出扭矩(10000Nm);螺杆泵输出转速(90~160rpm);增压器出口排量(0.8~1L/s);增压比例(10:1)。井下螺杆动力增压装置主要应用在深井、超深井等硬岩层钻井中,可以克服目前钻进硬岩层机械钻速较慢、钻井效率低的现状,有效地缩短建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井下斜盘式增压器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优势通道识别与描述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03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冯其红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915/15192055586E-mailfengqihong@126.com网址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 成果基本情况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针对目前老油田内注入水利用率低、优势通道发育严重、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开发了优势通道的识别与描述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中高含水期油田,可对区块内优势通道发育状况进行定性识别,并定量解释出优势通道的渗透率和厚度等参数,为进一步实施优势通道调控奠定基础。该技术主要有如下创新点:(1)考虑优势通道形成前后储层渗透率的变化情况,利用无因次PI值方法进行优势通道的定性识别;(2)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的影响,利用多因素综合评判定性识别储层中优势通道的发育状况;(3)建立了干扰试井解释模型,利用半对数分析法定量描述优势通道,可解释出优势通道的渗透率及厚度等参数;(4)建立了示踪剂的井组组合解释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拟合产出曲线,从而解释出优势通道的渗透率、厚度等参数,实现了优势通道三维分布的定量描述。该技术目前已经较为成熟,并在胜利油田得到成功应用。而且由于该课题为目前国内研究的热门课题,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投资规模:50万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单井调剖优化设计及软件系统完成时间2010年04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冯其红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915/15192055586E-mailfengqihong@126.com网址 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单井调剖优化设计系统是一套集调剖必要性评价、调剖层选择、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效果预测、效果评价于一体的系统优化技术。(1)通过建立调剖必要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单井调剖必要性决策模型。(2)筛选出影响调剖层选择的评价指标,采用基于熵权的改进型TOPSIS方法建立调剖层选择最优化模型。(3)建立了选择性注入压力、注入量和注入速度的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实现调剖过程对中低渗透层零污染的控制。(4)通过评价调剖前后的地层参数变化,建立了层间调剖和层内调剖解析模型。(5)建立了一套包含注水井、对应生产井及注采井组三个层面的效果评价方法。(6)开发了一套具有较强集成性、开放性、界面友好性的单井调剖优化设计软件。该技术可为油田现场调剖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从而能够更好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预计投资规模为30万。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深部调驱理论及配套技术研究完成时间2007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冯其红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915/15192055586E-mailfengqihong@126.com 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针对目前中高含水期油田注入水突进块、波及体积小,采收率低等问题,在深部调驱机理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深部调驱配套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在油气田开发领域,为油田深部调驱提供理论依据。该技术的创新点体现在:(1)筛选出了优选调驱井的8项主要评价指标和4项辅助指标,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优选调驱井;(2)建立了一套示踪剂的井组组合解释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实现产出曲线的自动;(3)进一步完善了深部调驱相关的物化机理,建立了深部调驱的流线模型;(4)利用相应的油藏工程方法评价深部调驱的潜力,建立了深部调驱开发指标预测的数学模型,形成了深部调驱效果预测方法;(5)分别从注入井、生产井及区块(井组)三个层面,建立了一套深部调驱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目前,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在胜利、华北、玉门等油田应用,应用前景广阔。投资规模:50万元。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油藏生产动态实时优化理论研究完成时间2009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张凯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705/15865579293 E-mailreservoirs@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厅局级获奖时间2010.10.15成果简介研究课题属于智能油田科学体系,主要涵盖油藏水驱动态开发、油藏数值模拟、优化控制和约束优化等多个领域。油藏模拟的功用就是在再现油田开发动态的基础上,对不同开发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和对比,辅助现场决策。但是在方案对比、预测和选择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大,所以课题将油藏模拟与优化控制理论相结合,预测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的最优开发方案。同时结合水驱动态开发的特性,考虑单井生产界限、区块注入量及含水率等约束条件,实现约束优化。可以看出,本研究课题涉及多个科学领域,将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油藏开发相结合,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优化成本控制,增大油田的经济效益。油藏生产动态实时优化理论研究是有前瞻性并能多方面扩展的研究课题,它不仅仅可以填补我国在油藏生产优化理论方面的空白,还可以多方位地用于分层注采、井位井网优化、智能井调控和智能油田等多个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低渗透油藏驱替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技术完成时间2012年07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郝永卯职务/副教授电话0532-86983115/ 职称18660277660E-mailhaoyongmao@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考虑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水驱油、CO2驱油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关计算软件,计算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水、注气开发的驱替机理和渗流规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矿场应用实践,形成了以注水、注气为基础的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技术,包括人工裂缝与井网加密技术、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确定方法、低渗低压油藏超前注水技术、低渗高压油藏开发技术、底水油藏与未饱和油藏IPR模型及抽汲参数匹配技术、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技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低渗透油藏仿水平井压裂开发技术和低渗透油藏体积压裂开发技术。本成果可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模式分析、技术政策确定、开发方案设计及矿场施工。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综合解释完成时间2009年04月联系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方式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李淑霞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167/13808971966E-maillishuxia@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分析的目的:1.判断油藏的非均质性,2.确定调剖剂性质及用量。研制的井间示踪剂综合解释软件,可定量求出地下高渗透条带的厚度、渗透率及孔道半径等地层参数,并可求出反应地层非均质程度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洛伦兹系数,绘制井间连通玫瑰图。判断井间连通性和非均质性,确定堵剂类型和堵剂用量,从而为油田后期的调剖堵水及开发生产提供指导。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注水开发油田井间示踪剂(包括各种示踪剂类型)产生曲线的分析解释。目前已在胜利、大港、中原、辽河、大庆、江苏、新疆、冀东等油田进行了应用,软件也在应用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基础研究完成时间2012年05月联系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方式通讯地址山东省邮编266580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联系人李淑霞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167/13808971966E-maillishuxia@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天然气水合物是近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优质能源,分布广,资源量大,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直接关系到我国后续能源的供给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自制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实验系统,能够进行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及降压、注热、注化学剂、二氧化碳置换等多种开采方式物理模拟实验。同时结合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数值模拟研究,为今后实际水合物藏开采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智能油田理论与方法完成时间2013年05月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张凯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705/15865579293E-mailreservoirs@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新的规则自适应井网优化方法2012103841546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省部级二等奖获奖时间成果简介(1)油藏模拟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利用降维优化方法结合商业模拟器实现了大规模油藏自动历史拟合。能够对有效网格达到上百万的油藏实现快速拟合,已在多个油田进行应用。(2)油藏开发实时注采优化方法基于油藏数值模拟与最优化理论方法,优化油田实时注采量,实现间歇注水、调向注水的功用,在控制含水的前提下最大化原油采收率。(3)自适应井网、井位优化针对油藏中已钻的油水井位、断层及不规则边界,生成与之相适应的最优井网形式,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及不规则井网等。(4)智能油田物理模拟实验首次根据智能油田理念建立物理模拟实验装置,能够基于上述理论模拟智能油田开发调控过程,监控油藏产出状况,调整开发方案。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水驱油藏高含水期动态分析与开发技术优化系统完成时间2012年07月 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崔传智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705469592E-mailCcz2008@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1)建立了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系统,集数据处理、开发现状分析、开发效果评价、地层能量分析、潜力分析、层系细分重组、井网井距优化、注采调配优化、开发指标预测等九大模块于一体;(2)建立了从单井、井组、小层、砂层组、单元等不同层次上的精细化动态分析、效果评价和开发决策优化方法,实现了油藏的精细开发管理;(3)完成了面向井位图的可视化分析评价和动态指标历史再现功能,提高了对油藏的认识程度;(4)实现了任意所选区域的压力分布和剩余油分布快速预测功能,为开发决策的优化提供手段;(5)建立了针对高含水期层系重组、井网优化、注采调整优化系统,为实现高含水期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支持和帮助。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理论与技术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冯其红职务/职称处长/教授电话0532-86981229/15192055586E-mailfengqihong@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水驱油田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及装置201110240837.X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针对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问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项目,在特高含水期油田井网及注采矢量调整优化方法、提液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及对策、优势通道的形成机理及识别、深部调驱(调剖)的一体化决策评价及数值模拟以及剩余油挖潜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形成了高含水期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特色系列理论与技术,其中优势通道识别与定量描述技术以及区块整体调剖优化决策技术,提高了优势通道调控措施成功率10~30%,可实现区块整体调剖的一体化,成果在我国12个油田推广应用,创直接经济效益22.52亿元,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另获厅局级以上奖励45项次,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等收录20篇),出版专著1部。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煤层气藏储层数值模拟应用技术完成时间2012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张先敏职务/职称讲师电话0532-86981165/15105324493E-mailspemin@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煤页岩等温吸附/解吸实验装置201310032638.9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针对我国煤层气储层的“三低”特性以及强烈的非均质性,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专题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项目,自主研制了煤页岩真三轴吸附变形-渗流综合模拟实验装置,对煤层气吸附/解吸、渗流与煤岩介质变形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自主开发了煤层气藏储层数值模拟实用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进行煤层气藏开发选区、产能预测、井网井位优选及提高采收率方法评价,并在晋城、韩城、保德以及延川南等区块的煤层气开发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依托该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文章20余篇(SCI等收录13篇)。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低渗透油藏产能及试井分析软件完成时间2013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姜瑞忠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706368368E-mailjrzhong@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地位日趋重要,针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提出新模型,并用新模型,编制了相应试井与产能的软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1、理论研究结合实验数据拟合,建立了新的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模型:(1)准确研究低渗透非线性渗流规律,经过严格推导,得到新的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模型:。(2)新模型物理意义,综合考虑了流体屈服应力和边界层的影响,精确表征启动压力梯度。2、编制了相应试井软件:(1)克服了商用软件难以准确解释存在非线性流动的低渗油藏测试结果的困难;充分考虑了致密油藏的渗流规律(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等)(2)解法采用有限元法和差分法,算法适应性强,速度较快;(3)自研软件有效解释低渗储层测试结果,精确解释低渗透油藏中得非线性渗流等参数解释结果更符合油田实际数据3、编制了相应产能软件:(1)充分考虑了致密油藏的渗流机理(启动压力梯度、非线性等);(2)根据多年现场经验,建立了多种井型(直井、压裂井、水平井、多级压裂水平井等)的产能预测技术。(3)解法适应性强,解法涵盖解析法、半解析法和数值方法(有限差分、有限元)。目前该技术成熟,已在胜利、新疆、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等油田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低渗透油藏产能及试井分析软件完成时间2011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姜瑞忠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706368368E-mailjrzhong@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地位日趋重要,针对低渗透油藏在开发理论方面存在不足,其产能评价方法、开发指标方法、提高采收率方法需要完善,提出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并编制低渗透油气藏数值模拟软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1、理论研究结合实验数据拟合,建立了新的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模型:(1)准确研究低渗透非线性渗流规律,经过严格推导,得到新的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模型:。(2)新模型物理意义,综合考虑了流体屈服应力和边界层的影响,精确表征启动压力梯度。2、编制了能够模拟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软件:(1)解决了商业化等传统软件难以模拟非线性流的问题,并克服了收敛性问题,自动判断流态进行计算;(2)内置地质建模功能,支持第三方建模软件,支持eclipse数据体及后处理,具有完善的前、后处理功能;(3)运算速度较快,整体优于或接近商业化软件。目前该技术非常成熟,已在胜利、新疆、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等油田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三次采油数值模拟软件完成时间2010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姜瑞忠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706368368E-mailjrzhong@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三次采油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开发地位日趋重要,针对三次采油技术,结合油田现场实际情况,编制低三次采油数值模拟软件,模块包括聚合物驱、聚表二元驱、凝胶驱、复合调驱等。主要创新点及便利性体现在:1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不仅能够模拟当今商业化软件表征的机理,还可根据矿场实际需要(比如化学驱出现的新机理),增加相应模块,做到与油藏开发实际及时对接;3、开发强大数模前后处理器,支持商业化软件Eclipse数据体及后处理功能;4、可接油田动态数据库;5、任意区域油藏参数的统计、分析,比商业化软件更加方便快捷;目前该技术非常成熟,已在胜利、华北、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等油田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优势流场理论与应用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03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姜瑞忠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706368368E-mailjrzhong@126.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在中高渗油田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受储层非均质性、时变性等影响,油藏的储层参数、流体性质和流体分布都发生了变化。常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无法突出主要因素的影响作用。优势流场理论是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整个油藏流场进行深入研究,突出考虑了对流场作用较大的因素展开研究,筛选出的面通量、渗流速度、含水率、孔道半径指标体系,建立表征流场强弱的流场强度场变量,通过对流场强度进行分级评价,在流场层面上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流场重整方案实施的研究,为进一步挖潜指明方向。该方法就有以下优势:(1)选取流线数值模拟技术作为流场研究的工具,模拟计算的油水井分配系数可定量描述油水井间相互影响程度,形象地显示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流动耦合关系,指导油水井动态调配。(2)根据流场强度大小,对流场进行分级,确定出优势流场晚期发育区域、优势流场中期发育区域、优势流场早期发育区域和优势流场未发育区。(3)通过优势流场分级精确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4)根据目前油藏流场强度分级分布情况,提出油藏重整措施,提高剩余油的动用程度,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目前该技术非常成熟,已在中海油湛江分公司、胜利等油田应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技术完成时间2012年03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德新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380/15165267700E-mailliudexin@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学体系在油田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开发出智能驱油剂、粘弹性压裂液体系和高温高盐下长稳定时间的泡沫体系。耐温耐盐智能驱油流体是一种具有低界面张力和合适黏度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常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相比,具有较高的粘度,又可提高波及系数。因此该智能体系既可提高波及系数,又可提高洗油效率。另外,该体系遇到油后粘度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因此在驱油过程中自动进入高含油的储层。粘弹性压裂液体系由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与纳米材料等组成,可实现清洁压裂,获得高效压裂效果。耐温耐盐泡沫体系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一种独特结构的大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形成的泡沫在高温高盐下稳定时间可达8小时以上,性能明显优于其它表面活性剂。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新型钻井液处理剂完成时间2011年05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吕开河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8654688686E-mailLkh54321@126.com网址http://pe.upc.edu.cn/expert.asp?ID=264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钻井液用润滑防塌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0810015141.5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防塌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0910017000.1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增粘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2012104339277.5一种多功能钻井液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201210438285.8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201210428867.8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抗盐抗钙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201210429020.1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针对复杂钻井条件下的钻井液技术难题,开展了钻井液处理剂的系统研究,开发出6种新型的钻井液处理剂,可用于调节钻井液的防塌性能、流变性能、降滤失性能、封堵性能、润滑性能等等,可适用于深井、超深井、水平井、大斜度井等复杂井,较好地解决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性能不能满足钻井要求的问题。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 成果名称钻井过程中防漏堵漏技术完成时间2011年05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吕开河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8654688686E-mailLkh54321@126.com网址http://pe.upc.edu.cn/expert.asp?ID=264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钻井用高强度预交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ZL200910017101.9一种钻井用自胶结化学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0710015281.8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本发明的高强度预交联凝胶具有吸水膨胀速率较慢,0.5h膨胀倍数3-5倍,最终膨胀倍数10-15倍,此特性有利于堵漏浆的配制与泵送,同时保证堵漏剂进入漏层后自身体积还能持续膨胀,以便很好的封堵漏层;抗挤压强度大,,有利于预交联凝胶颗粒在近井壁地带对漏层产生有效封堵,防止其易进入深部地层或剪切破碎而导致堵漏作业失败;耐温耐矿化度能力强,在常温~150℃温度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其性能不受矿化度影响,可用于高矿化度堵漏液和不同井深的漏层。自胶结化学堵漏剂堵漏速度快、使用温度范围大、成本低、能有效对付对裂缝性或溶洞性严重漏失,产品为颗粒状,可通过架桥充填及自身的重力作用,在孔隙、裂缝和溶洞中滞留,然后各组分之间不同程度地发生化学反应,在漏失通道中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渗透性胶结体,封堵地层孔隙、裂缝和溶洞,达到堵漏的目的,但不会堵死油气层,适合于储层堵漏。非增粘性超低渗透堵漏剂主要成分为胶束聚合物、可变形的弹性粒子和填充加固剂。胶束聚合物可在井壁表面浓集形成胶束,依靠胶束界面吸力及其可变形性,在井壁岩石表面形成致密无渗透封堵薄层,有效封堵不同渗透性地层和微裂缝地层;可变形的弹性粒子有利于扩大聚合物胶束的自适应封堵范围;填充加固剂的引入有利于形成渗透率更低及封堵强度更大的封堵层。因此,非增粘性超低渗透堵漏剂具有较显著的保护油气层效果及防塌作用,也可用于解决渗透性井漏问题。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生物柴油钻井液体系完成时间2012年08月 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孙明波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963987246E-mailmbsun@126.com网址 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生物柴油钻井液及其制备方法  201110301489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 获奖时间 成果简介 油基钻井液体系具有润滑性能优良、抑制性强、井壁稳定性好和抗温性能好等优点外,也存在污染环境、容易着火,配制成本较高等缺点。生物柴油是以可再生动植物油脂为原料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醇类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的长链脂肪酯。以生物柴油代替原油、柴油,研制生物柴油钻井液体系,除能满足常规油基钻井液的性能要求外,更具有以下优点:1)环保性: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生物柴油中不含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的芳香族烷烃,易于生物降解。2)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生物柴油闪点高(不低于130℃),不容易挥发,不易燃,所以生物柴油不属于危险品,降低了运输和使用的危险性。3)具有可再生性能,符合国家提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4)成本低。生物柴油本身价格较柴油约低2000元/吨,较白油约低4000元/吨生物柴油钻井液配方较柴油钻井液、白油钻井液简单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HPAM双基团多次交联冻胶深部调驱体系完成时间2012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增宝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172/18669885033E-mailzhaoxt@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深部调剖堵水用堵剂及其制备方法201210341575.0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聚合物冻胶是目前最常用的调剖堵水剂体系,针对常用聚合物单基团交联冻胶成胶强度较弱、稳定性较差、聚合物浓度较高、成胶时间较短、注入性较差等特点及问题,研制开发出了HPAM双基团多次交联冻胶体系,优选出了交联剂体系及其交联条件,通过双基团多次交联,减少了形成冻胶所需聚合物用量,使用浓度较低;成胶时间长且可控,更利于深部调驱;抗盐性能增强,稳定性提高;初始粘度较低注入性好,更利于低渗地层深部调驱。双基团交联体系具有“多次”与“延迟”交联特性,以及“同步交联”与“异步交联”特性,使得双基团交联体系对低渗透率地层深部调驱的适应性增强,双基团交联冻胶体系结构较致密、均匀,结构中的孔隙较少,因此,抗剪切性和耐冲刷性更好,特别适应于中低渗透油藏的深部调驱。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缝洞油藏堵水技术完成时间2011年04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周洪涛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901/15953276901E-mailzhouht@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 成果简介塔河堵水油藏特征可以用8个字描述,“高温”“高盐”“缝洞”“底水”。对于塔河油藏的堵水,难度有两个,一是如何做到只堵水不堵油,二是堵后如何产油。利用堵剂在裂缝地层中的渗流特点,我们设计了可酸解的颗粒固化堵水剂THF,该堵剂在裂缝介质中会沉降到底部,封住底水上升通道;同时能够保留上部的导流能力,产生对油水通道选择性封堵的作用。同时为了在将油层全部堵住的意外情况发生,THF配方中添加了大量的酸溶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盐酸解除。THF堵剂在塔河已经施工了10口井以上,在塔河堵水中经历了各种考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复杂深层高温钻井液体系及防塌防漏技术完成时间2011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邱正松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3576/13705466428E-mailqiuzs@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聚合物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0910020693.X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聚合物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0910020693.X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 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依托国家“863”、国家重大专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相关课题,主要研究成果:(1)基于复杂深层水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机理认识,研制出抗温达240℃以上的耐盐降滤失剂和降粘剂两种新产品,构建了抗温达250℃的超高温水基钻井液体系,现场应用创造了国内井下超高温新纪录(241℃)。(2)为解决复杂深层井塌、井漏等井下复杂问题,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泥岩井壁稳定性水化-力学耦合模拟实验装置及压力传递实验新方法,提出“多元协同”防塌新原理及技术对策;研制出高温高压堵漏模拟实验装置及评价方法,开发出自适应堵漏剂及防漏钻井液体系配方,也建立了测井资料综合分析漏层的新方法等。(3)开发出高温油基钻井液用有机土、降滤失剂、提切剂以及体系;针对深层高温裂缝油气层保护技术需求,新研制成功了无/低粘土相钻井完井液用高温增粘剂及体系(180-230)℃,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高温增粘性能。主要成果已推广应用于国内外多个油田,推广应用创造出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相继为我国井下温度最高的胜科1井(235℃/7026米)、泌深1井(241℃/6005米)的成功钻探,提供了超高温钻井液技术支撑及物质保障,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了复杂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进步。该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海洋深水钻井液关键技术完成时间2013年04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邱正松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3576/13705466428E-mailqiuzs@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深水钻井液(已授权)ZL200910250323.5一种高效水合物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已公开)CN201110383558.9深水钻井液循环携岩与井壁稳定模拟实验装置(已公开)CN200910250325.4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依托国家“863”专题、国家重大专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相关课题,针对深水钻井液面临的低温流变性调控、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抑制、深水浅部地层井壁失稳等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天然气水合物抑制性评价装置及深水钻井液循环模拟装置等,开发出适用于深水钻井的新型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研制出海洋深水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以及“恒流变”油基钻井液体系。l研制的海洋深水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的低温流变性优良,且也可抗150℃高温;l在模拟超过1500-3000m水深条件下,深水钻井液中无水合物生成;页岩抑制性与油基钻井液相当,封堵防塌能力强,抗污染能力强。针对海洋深水厚盐膏泥复杂地层,新研制出了深水/盐膏层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非常规(页岩气、煤层气)钻井完井液技术完成时间2013年04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邱正松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3576/13705466428E-mailqiuzs@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保护煤层气储层的钻井液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依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中石油、中石化等相关课题,针对非常规(页岩气、煤层气)储层的井壁失稳、储层损害及单井产量低等突出问题,研究成果:l基于微纳米封堵、强抑制泥页岩防塌机理及页岩储层保护机理认识,借助微乳液制备理论及方法,研制成功微乳液ME,其合适加量在0.2%~1.0%范围,页岩气储层保护与防塌作用效果明显;l新研制的微纳乳液ME能有效降低体系表面张力,增大与页岩的接触角,减弱页岩孔喉水化膨胀缩径效应,最终降低外来工作流体侵入页岩储层的毛管力;其可变形挤入页岩微缝隙,有效阻缓页岩压力传递及滤液侵入,有助于井壁稳定;也可降低页岩自吸水量,便于恢复超低渗页岩储层的渗透率。以新研制的微乳液ME作为页岩气储层保护剂,构建了页岩气储层高性能水基钻井完井液体系。l基于煤层气储层保护及防塌机理认识,研制出高效煤层气钻井完井液体系,其主要由页岩抑制剂、防水锁剂、pH值调节剂及淡水等组成;其膨胀率降低率≥60%,接触角降低率≥50%,岩心渗透率湿态下恢复率≥85%、干态下恢复率≥95%。针对非常规(页岩气、煤层气)储层特点,研发出生物酶可降解的无粘土相聚合物钻井完井液体系。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关键技术及应用完成时间2012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邱正松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3576/13705466428E-mailqiuzs@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钻井液用聚胺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依托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中石油、中石化等相关课题,针对复杂条件钻井液完井液性能的更全面、更高要求,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主要研究成果:l研发出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用聚胺强抑制剂及铝基固壁防塌剂,其配伍性良好,适用于淡水、海水、盐水不同钻井液完井液;l借助现代实验分析手段,揭示了聚胺强抑制剂防塌及储层保护机理;l建立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特性评价试验新方法(岩样屈曲硬度测试、清洁防泥包实验、页岩压力传递实验等);l构建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防塌性能突出,先后在胜利、塔里木、大港、冀东、吐哈等油田成功地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复杂条件下水平井化学控水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应用完成时间2012年04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戴彩丽职务/职称教授电话0532-86981183/15054815366E-maildaicl306@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控制底水锥进的无机固化体系及其注入方法ZL201110067872.6薄层油藏控制底水锥进的隔板及其注入方法ZL200910256525.0酚醛树脂预缩聚体缓交联剂的制备方法ZL200910231586.1一种适用于高温油藏的有机/无机交联体系堵剂201110359829.7高含水低产油井微线团堵水剂及注入方法201110067881.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本成果属油气田开发工程中控水增油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研究了复杂条件下水平井的出水规律及出水类型,研发了满足不同复杂条件下水平井化学控水的系列堵剂,探索了水平井化学控水的作用机理,形成了水平井化学控水增油配套技术,解决了复杂条件下水平井高含水的问题,从而达到水平井化学控水增油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解决油田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针对高温高盐、薄层底水、稠油油藏、完井方式、海上油田、特高含水等复杂条件特点,通过对水平井的出水规律及出水类型、化学控水堵剂、控水作用机理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复杂条件下水平井化学控水增油技术,实现水平井化学控水增油提高采收率的目标。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抗温耐盐多功能改性褐煤钻井液降滤失剂完成时间2012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樊泽霞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5166391358E-mail15166391358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褐煤树脂类钻井液降滤失剂制备方法ZL200710114554.4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褐煤改性产品是我国油田钻井液用重要降滤失剂之一,具有原料来源广、在淡水钻井液中使用降滤失性好的优势,但这类产品在盐水钻井液中使用滤失造壁性差、易起泡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钻井液的稳定性,加之在生产方面存在工艺繁锁、易产生环境污染等都阻碍和制约着该类产品的广泛应用。针对这些国际性技术难题,研发出了新一代抗温耐盐改性褐煤钻井液降滤失剂产品。与传统褐煤改性产品比较,新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新产品生产工艺简单,反应在釜内一步完成,生产过程不用沉淀分离、不用排渣,省时省力,彻底解决了目前生产同类产品存在的原料利用率低、成本高、排渣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等问题。(2)新产品抗温230℃、耐盐5×104mg·L-1以上,同时具有在钻井液中使用不起泡的特点,兼有降粘、润滑和防塌等特性。适用于配制淡水、盐水钻井液体系,广泛用于深井和中深井钻探。(3)新产品成本低廉,比国内外同类产品成本降低35%以上。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微乳凝胶复配压裂液体系完成时间2009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德新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380/15165267700E-mailliudexin@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微乳凝胶复配压裂液ZL200910230810.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基于低成本、低伤害与高性能的理念,利用单相微乳与凝胶压裂液体系之间的协同效应,研制开发出一种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具有高黏度、低滤失量、低摩阻、良好的破胶性能和较强的悬浮残渣能力等独特性能,使得其在压裂后返排能力强、残渣滞留量少、对储层伤害低、岩心和裂缝导流段的渗透率恢复值高。技术特点:(1)配制简单,仅需要简易搅拌罐;(2)70℃和170s-1下,体系粘度可达400mPa.s;(3)滤失量为常规凝胶压裂液体系的50%;(4)摩阻比常规凝胶压裂液体系要低8%~10%;(5)60-80分钟后发生破胶;(6)破胶后,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呈微乳特性,表面张力约为常规凝胶压裂液的一半,且悬浮残渣能力强,返排压力低;(7)经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要高30%;(8)经单相微乳凝胶压裂液体系处理后的裂缝导流段渗透率恢复率要高30%~40%。适应条件:所有油藏,尤其适应于低压油藏。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低温疏松油藏固砂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09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德新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380/15165267700E-mailliudexin@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适用于低温油藏防砂的覆膜砂固化体系ZL201010004611.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低温覆膜砂固化体系克服了常用树脂覆膜砂固化体系在低温或有水环境下所形成固结体固结强度很低或不固化等缺点。该体系以复合酚醛-环氧树脂为胶结剂的低温覆膜砂与水溶性固化剂混合构成的、在有水环境和低温条件下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固化体系。其中复合酚醛-环氧树脂为液态酚醛树脂、液态环氧树脂与固态环氧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以复合酚醛-环氧树脂为胶结剂、以石英砂、偶联剂和增强剂等为原料涂覆制备低温覆膜砂。水溶性固化剂由三乙烯四胺、乙二胺、苯酚、甲醛和丙酮等混合组成。在水溶性固化剂的作用下,低温覆膜砂可在30~50℃的温度范围内固化,所形成固结体的抗压强度和渗透率高,并具有强的抗温、抗老化和抗冲刷能力。该体系也可以作为一种固砂处理的低温化学胶结剂。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耐温耐盐型表面活性剂完成时间2012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德新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380/15165267700E-mailliudexin@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耐盐型高活性苯烷基磺酸盐的制备CN201210002690.5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高温高盐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其关键问题是化学试剂或体系的耐温与耐盐性能。本研究成果提供苯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简易合成方法,即在α-烯烃磺酸盐中引入苯系化合物,增加α-烯烃磺酸盐亲油基的长度或增加环状支链,可提高表面活性剂的耐盐、耐温性能;改善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与亲油性能,进一步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苯烷基磺酸盐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要低于烯烃磺酸盐。在各自的临界胶束浓度下,苯烷基磺酸盐的表面张力为34.0mN.L-1,烯烃磺酸盐的表面张力为34.9mN.L-1。苯烷基磺酸盐发泡能力要优于烯烃磺酸盐,且具有比烯烃磺酸盐更强的耐盐性能。研发的耐温耐盐高活性的苯烷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可适用于高温高盐的油藏条件,可以作为一种驱油剂或稠油乳化剂。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酸液自转向体系及其应用完成时间2012年08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德新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380/15165267700E-mailliudexin@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酸敏性变粘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及其应用CN201210002862.9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在对非均质地层进行酸化过程中,需要对注入的酸液进行转向处理,以便获得均匀的酸化效果。本成果采用酸敏性变粘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提供独特的酸液自转向技术。酸敏性变粘混合表面活性剂作为酸化时酸液的自转向剂,主要是基于酸敏性变粘流体的特点,即在高浓度酸液中,该酸敏性变粘流体粘度较低;低浓度酸液中,该酸敏性变粘流体粘度较高。在酸化过程中,先注入的新鲜酸液粘度低,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带,在高渗透层带内随着酸岩反应的进行,酸液浓度降低导致酸敏性变粘流体粘度增大,流动阻力随之升高,迫使后续酸液进入阻力相对较低的低渗透率层带,随着酸岩反应的进行,酸液浓度降低、流体粘度增大、流动阻力升高,这时后续酸液继续寻找阻力相对应的渗透率层带,这样周而复始可实现酸液自动转向,获得渗透率均匀的渗透面,达到均匀酸化油井的目的。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高模数硅酸盐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完成时间2012年11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刘德新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0532-86981380/15165267700E-mailliudexin@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硅酸盐作为一种绿色化学剂在油田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成果提供一种制备高模数硅酸盐的方法,并可将其应用于低渗透油藏深部调剖、稠油乳化降粘、有机无机复合凝胶耐温堵水和套管外封窜等油田开发中。高模数硅酸盐深部调剖体系具有凝胶时间可调、交联强度高、注入性能好、成本低等优势,可实现低渗透油藏深部调剖。高模数硅酸盐可将高粘稠油乳化,形成不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高模数硅酸盐可改变岩石表面对稠油的粘附力,提高稠油的流动性能。有机无机复合凝胶耐温堵剂是基于互穿网络技术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剂的堵剂体系,具有交联时间可调、强度高、耐温、成本低等特点。套管外封窜技术是基于硅酸盐与聚合物的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弹性,克服了单一硅酸盐体系的脆性,可用于套管外封窜与堵水。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压力衰竭气田高温低压井钻完井技术完成时间2012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张锐职务/职称系书记/副教授电话13954620341E-mailzhangrui@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 成果简介针对目前衰竭气藏的调整开发需要,通过对压力衰竭气藏开展钻完井系列理论、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不同衰竭程度和地质条件的气藏安全钻完井技术理论和调整井实施评估体系,为压力衰竭气藏的调整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做出贡献。基于大量室内实验和系统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套压力衰竭气藏钻完井理论体系:①压力衰竭气藏储层变化规律及其对产能的影响;②压力衰竭对储层伤害的影响机理;③压力衰竭对井壁稳定的影响规律;④压力衰竭储层近井压力分布及完井返排理论。现场应用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形成相应的关键技术:①压力衰竭储层物性评价及产能预测技术;②压力衰竭储层井壁稳定性分析技术;③压力衰竭储层保护与钻井液技术;④压力衰竭储层钻井安全控制技术;⑤压力衰竭储层完井返排设计技术。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深探井井身结构及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及软件完成时间2012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张锐职务/职称系书记/副教授电话13954620341E-mailzhangrui@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 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针对深探井压力不确定及多种工程矛盾共存的问题,开展了地层必封点定量化确定、井身结构设计系数优化以及套管柱强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形成了深探井井身结构及套管柱强度设计新方法,研制了深探井井身结构及套管柱强度设计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能定量描述确定深探井必封点,设计合理井身结构;优化计算井身结构设计系数;计算套管磨损厚度、内壁磨损套管抗外挤和抗内压强度和套管单元和整体失效概率。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油层预置防垢技术及应用完成时间2009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张锐职务/职称系书记/副教授电话13954620341/13954618831E-mailzhangrui@upc.edu.cn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新型油田预置防垢剂20130060496.7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 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本成果根据配伍性、静态防垢率、动态最低有效防垢浓度(MIC)、吸附-解吸及对管柱腐蚀影响等性能,系统评价了国内外现行防垢剂性能;研制出三种药剂FGJ-1、FGJ-2和FGJ-3新型防垢剂,室内评价及成本核算优选复配出最佳FH-1新防垢配方;根据地层特性及防垢配方性能,设计油层预置防垢技术工艺方案。经胜利、江苏等油田设计并施工完成了10多口结垢井的油层预置防垢试验,监测12个月,无大修,防垢效果较好,均达到长期防垢的目的。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一种双分散反相悬浮聚合制备微球方法及制备装置完成时间2012年10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柳华杰职务/职称在读博士电话15265200293E-mailliuhuajieupc@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双分散反相悬浮聚合制备微球方法及制备装置201310073224.0 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一种双分散反相悬浮聚合制备微球方法及制备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将一定体积反应体系(水相)滴加到一定体积的分散介质(油相)中,边滴加边搅拌,使反应体系分散(第一次分散),水相与油相体积比及搅拌速率确定微球粒径。打开釜盖,将上述分散体系注入到装有分散介质的反应釜体中,依靠重力沉降进行第二次分散,防止微球粘连,反应结束后打开阀门滤出微球。该微球制备方法,能有效避免反应中期由于搅拌造成的微球粘连,且不需要分散剂,微球表面易清洗,分散介质不会被污染,可以反复使用。制备装置主要部分及功能如下:温控系统可以快速改变反应温度及维持反应温度;反应釜体系统提供沉降空间,使微球充分分散,并采用有机材质,解决微球粘釜问题;支撑系统主要起支撑反应釜体的作用,并可以使釜体旋转0-180°,便于釜体的清洗。该制备装置,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效率高,可大规模应用。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高温大温差缓凝剂完成时间2013年03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步玉环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884951607E-mailbuyuhuan@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一种防倒挂宽温带油井水泥缓凝剂201310021650.X 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目前现场固井所使用的缓凝剂,均存在大温差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和“倒挂”的问题,缓凝剂大温差适应能力差会大大延长现场候凝时间增加钻井成本,并容易造成增加固井的不安全,加有缓凝剂的水泥浆凝结时间的“倒挂”现象容易使得水泥浆候凝期间上部水泥先凝固而下部水泥后凝固,有时会有相当长的时间差,这就造成其候凝过程中的水泥浆失重,容易发生“气窜”,不利于封固油气层。本课题组通过研究得到的无倒挂大温差缓凝剂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研究开发的无倒挂大温差缓凝剂,不存在“倒挂”现象,且可以适用于75℃到180℃的温度段,115℃的大温差固井。该缓凝剂的开发有望提高深井长封固段井眼的施工效率和固井质量。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油气井固井用耐二氧化碳腐蚀水泥浆体系完成时间2012年03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步玉环职务/职称教授电话13884951607E-mailbuyuhuan@163.com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专利名称专利号 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油气井固井用耐二氧化碳腐蚀水泥体系201110422027.6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油气井固井用耐CO2腐蚀水泥浆体系是本课题组研制的一种耐CO2腐蚀性能优良的水泥浆体系,能够满足高含CO2油气藏开发、CO2驱油和CO2埋存等过程中油气井长期封固的要求。该水泥浆体系以磷铝酸盐特种水泥为基础胶凝材料,以特定磷酸盐为外掺料,配套了特殊的缓凝剂和失水剂等外加剂体系。磷铝酸盐水泥浆体系的流变性能较好,初始稠度在20Bc以下;稠化时间可调,在90℃、30MPa条件下仍可达6h以上;API失水量可控制在60ml以下;水泥石抗压强度可达16MPa以上,渗透率在0.005mD左右;耐CO2腐蚀性能优于目前应用的硅酸盐水泥基耐CO2腐蚀水泥浆体系。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大型丛式井组整体优化设计技术完成时间2012年04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史玉才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8753200695E-mailshiyucai2008@163.com网址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 成果基本情况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井眼碰撞风险、降低钻井施工难度及钻井总成本,需要整体优化大型丛式井组井眼轨道设计方案。理论研究成果和配套应用软件功能主要包括:(1)大型丛式井组钻井平台布局优化。在钻前阶段,考虑钻井风险与钻井成本,整体优化钻井平台的位置和数量,以及各待钻井与钻井平台的隶属关系。(2)大型丛式井组整体防碰轨道优化。在整个井组施工之前,整体优化丛式井组的防碰轨道设计方案,包括井口分配优化、井眼轨道设计优化、施工顺序优化等。本成果的特色是通过建立大型丛式井组钻井平台布局优化数学规划模型、整体防碰轨道优化数学规划模型及配套求解方法(遗传算法、匈牙利算法),提高了钻井工程设计质量和效率。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油气井设计与安全分析软件平台完成时间2013年06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宋洵成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3563361591E-mailsongxuncheng@upc.edu.cn网址 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油气井设计与安全分析软件平台是课题组集1999年以来开展的油气井设计与安全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大集成,开发的软件平台以综合和灵活的油气井数据管理为基础,具有大位移井水力设计与分析、大位移井井眼清洁评价、波动压力分析、当量密度分析、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分析、钻柱强度分析、套管柱强度分析、海洋和陆地井筒循环及静止温度场分析、采油井筒温度场分析、注水温度场分析、气体钻井温度场分析等功能。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深水固井技术完成时间2008年12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成文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5264259168E-maildeepwater06@126.com 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深水固井水泥浆体系200710113045.X(授权)深水低温固井水泥体系200710014781.X(授权)一种可生物降解油井水泥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200710013813.4(授权)一种可生物降解油井水泥降失水剂及其制备方法200710113760.X(授权)延缓油气井工作液外加剂释放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200710113759.0(授权)低温低水化热固井水泥体系200810138684.6(授权)深水固井低温早强防窜剂200810138589.6一种深水固井水泥环封隔性能测试装置201310103015.6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油气井设计与安全分析软件平台是课题组集1999年以来开展的油气井设计与安全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大集成,开发的软件平台以综合和灵活的油气井数据管理为基础,具有大位移井水力设计与分析、大位移井井眼清洁评价、波动压力分析、当量密度分析、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分析、钻柱强度分析、套管柱强度分析、海洋和陆地井筒循环及静止温度场分析、采油井筒温度场分析、注水温度场分析、气体钻井温度场分析等功能。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水力旋转自进式井下油管清洗工具完成时间2012年05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王明波职务/职称副教授电话15966832918E-mailwmbyjy@126.com 网址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获奖时间成果简介油田开发中后期油管结垢、生锈、结蜡等复杂情况增加,油管清洗难度增大。传统的化学处理、机械刷洗已很难符合要求,且效果不佳。本清洗工具采用高压水射流作为清洗介质,具有清洗效果好,清洗效率高,成本低、节省工时等优点。技术优势和效果:(1)后喷嘴在水力作用下自动旋转并提供下行推进的动力;(2)冲洗液经后喷嘴清洗油管内壁后上返,不与返回流掺混;(3)结垢严重时可添加前喷嘴以提高清洗效果喷嘴可加长适合不同尺寸的油管;旋转轴降速机构自动降低转速;高压水射流高效清洗油管。适用条件:地面泵压20-40MPa;流量为50-100L/min;转速30-100r/min。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可转化成果登记表成果名称磨料射流切割海洋弃井及弃置平台技术完成时间2010年09月联系方式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联系人周卫东职务/职称副主任/副教授电话13954602182E-mailzhouwd1591@163.com 网址http://www.upc.edu.cn成果基本情况知识产权形式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已受理、授权专利情况专利名称专利号磨料射流切割多层管技术ZL200510013701.X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生物新品种()矿产新品种()其他应用技术()所属领域勘探开发()化工()石油装备()油气集输()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技术(√)其他()获奖获奖级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时间2010.10成果简介利用磨料射流技术对海洋干探井、废弃井口以及弃置海洋平台桩腿进行切割,适用于7-30吋套管和隔水管,水深500米以内,磨料浓度10%左右,水流量30-120L/min,泵压100-300MPa,可以大幅度的缩短海洋结构的拆除周期,降低拆除成本,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磨料射流切割装置及地面切割效果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合作(√)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