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0 KB
- 2022-04-29 14:36:3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工程领域:软件工程学号:2010211043006姓名:于凯峰导师姓名:周耀林导师职称:教授2012年5月8日
武汉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和《武汉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精神,为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特作如下规定:第一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在修完学位课程,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作开题报告。第二条开题报告主要检验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独立驾驭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来源生产(工作)实践或是属应用开发性研究,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第三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中应用研究部分或研究生所在单位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名。第四条研究生在进行开题报告前,必须提交“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内容包括:(1)论文选题的理由和实际意义;(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3)本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实验方案或写作计划等;(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不得少于3000字。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博士生在博士生指导小组范围内作开题报告,硕士生在导师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小组作开题报告。参加开题报告的教师,包括导师在内,一般不得少于3人。第六条参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二种。评议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评语”栏中填写评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方可进行论文撰写工作。第七条开题报告结束后,研究生应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和开题报告一起装订成册后交所在培养单位存档,研究生院将不定期抽查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材料。第八条本规定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姓名于凯峰院、系、所信息管理学院专业学位类别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工程领域软件工程电子政务方向攻读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指导教师周耀林拟定学位论文题目:高校电子政务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参加开题报告教师人数5参加旁听学生人数8开题报告组成人员姓名职称所在工作单位王新才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周耀林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张晓娟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肖秋会副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颜海副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开题报告评语评议结果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注:评议结果分“合格”或“不合格”。请将开题报告附后。
一、论文名称、选题依据 1、论文名称:高校电子政务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选题依据: 目前,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成为选择的必然。高校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前沿作用,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就成为了我们研究高校电子政务发展课题的意义所在。为了尽可能的发掘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对目前多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出了下一阶段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采取资源整合信息平台建设,运用多种手段来进一步加强高校电子政务的整体应用水平、信息安全水平,以此来提高高校教育行政管理的能力及教育服务能力的层次。当前我国高校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体现的重要因素,高校的电子政务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改善的地方。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电子政务发展还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例如缺乏规划系统建设的统一性。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关于高校电子政务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比较少,但近几年发表的一些研究生论文和期刊开始涉及这个题目,并且有了一定的进步。笔者以“高校电子政务”为检索词通过互联网搜索到相关论文20多篇,如《高校电子政务公文流转系统的建模与设计》、《高校电子政务中电子文件管理的思考》、《高校电子政务非网络环境教学与网络环境教学比较分析》等,这些论文和期刊多是结合高校电子政务向读者展示高校电子政务在某一个方面的运用。笔者还全面地查阅了期刊论文资料,以“高校电子政务”为题名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得到70条检索结果。如王光达根据几年来自己亲身感受教育工作的经验,研究了信息化技术在开发教育过程中应用,他认为“高校变革和提升必须要有电子政务的支撑,高校目前处于网络信息化时代,无论是行政、业务、管理等,电子政务都上水平上效率的最好选择”王根健论述了“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措施,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已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王宏禹;梁俊山论述了“高校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的产生有其普遍的原因,同时也有自身的特殊原因,在解决高校"信息孤岛"的问题要结合我国当前高校的特点来处理。”张俊贵论述了“目前,作为我国信息化工程建设重点之一的电子政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已经做出了总体部署。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构建方案和技术平台支持,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总体规划下分步实施,施行讲究策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妥展开,科学规划,加强领导与管理,强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陈伟斌述了“随着高校OA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电子文件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奥海炜论述了“将XML技术应用到系统设计中,实现了电子公文生成、显示和传输的自动化,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同时,运用基于XML数据集成方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张国林论述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电子政务的规划时十分注重建设,而对数据中心建设以及运营环节的维护等宏观层面的思考,确存在忽视的现象疏于管理,前期的建设资金、人力等因素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后期的系统运营以及维护确缺乏对各个环节的需求规划。”李广前论述了“重复建设现象还比较严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规划,这是一个大学的电子政务实现"低成本效率、增强集约化程度”的重中之重,更重要的是高校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至始至终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协调和规划,要做"一流的顶层设计",确定“完成路径”,以“怎么建”、“建什么”、“为什么建”以及建成后“管什么”、“用什么”为思路,落实好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理清层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等关键问题。”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现状调查”为题目进行二次检索,得到15篇相近文献。戴旸“总结了当前存在于技术、管理和人员三方面的诸多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以保障电子文件的信息安全。”贾超“从高校电子政务的内涵、功能、特点以及应用的必要性、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及推行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几个方面,就当前我国高校电子政务问题的研究作简要综述。”以“发展对策”为题目进行二次检索,得到9篇相近文献。如王志远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技术只有与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只有考虑到社会条件,技术才能找到最佳发展途径”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作为一门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在国内已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如何扩大电子政务的影响,提高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利用水平,是电子政务研究发展的重点。信息化建设为高校的政务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是处于信息时代高校政务研究必须面对和关注的一个课题。在各项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中,高校电子政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的好坏,对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言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客观存在的高校电子政务内容广泛等因素,高校电子政务发展并不顺利。目前许多方面的相关专家人员仍在进行摸索探寻,其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高校电子政务理论和应用前景。(2)基于调查结果中数据的研究,有利于推动高校电子政务对策的理论发展。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对高校电子政务整体规划整合资源的研究。(2)提升办公与业务应用系统水平的实现。(3)实际加强高校电子政务发展的信息安全建设及保障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研究和探讨高校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成绩和不足,并且通过对高校电子政务应用的实际调查和分析提出理论和发展对策的分析。 研究内容: (1)第一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进一步分析国内高校电子政务发展的水平,明确研究内容与方法。(2)第二章,综述本课题研究的高校电子政务,分析高校电子政务的构建,明确下一步调查的方向。(3)第三章,高校电子政务现状调查做了详细的说明,公布了调查数据,看到了高校的了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4)第四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高校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解决方案。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1)调查法通过对调查对象抽样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对不同组织类型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将各类数据准备充分用于研究。(2)排序、比较法摘要文献进行分类,根据对不同阶段的研究分类、比较、查找这其中的联系和区别,一方面概述了目前高校使用的电子政务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对高校电子政务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更准确地定位电子政务建设。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由于论文内容涉及的是电子政务的应用研究,并对高校电子政务现状分析对比,提出发展对策,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较少,所以资料相对较少,对论文撰写带来的一定的难度。 拟采取以下途经来解决: 1)进行校外调研同时查阅大量国外文献,了解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并借鉴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方法; 2)对采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多次分析和研究,找出成绩和不足,进而总结,找到发展对策。 由于论文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在导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很多难题,完全能够如期完成论文。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12.07-2012.11:完成论文开题。 2012.11-2012.12:高校电子政务研究综述及概述 2013.01-2013.02: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2013.03-2013.04:高校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2013.04-2013.05: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八、文章章节安排中文摘要1引言1.1背景分析1.2高校电子政务研究综述1.3高校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的重要意义1.4研究内容1.5研究方式2高校电子政务概述2.1高校电子政务的定义及范围2.2高校电子政务的构建2.3高校电子政务的功能3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3.1调查对象3.2调究方式及调查项目3.3.调查的研究结果3.3.1高校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绩3.3.2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现在的不足4高校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4.1注重整体规划,充分整合资源4.2提升办公与业务应用系统水平4.3加强高校电子政务发展的信息安全建设及保障4.4推动高校电子政务建设评估体系建设,完善目标管理机制5结论参考文献:九、主要参考文献:[1]冯英健,《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www.marketingman.net2002年5月15日[2]程艺,《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能,加快安徽省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在全省教育电子政务应用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ahedu.gov.cn/special/show,2006年7月7日[3]勒海亮、高井祥,《加快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3期[4]舒晓东,谢跃文.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J].中国建设信息.2011(12)[5]程慧,余冲,曾翠翠,陶华梅,戴亭亭.论高校电子政务建设——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企业导报.2011(15)[6]张俊贵.关于地方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8)[7]杨洋;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8]刘玉琴.基于FEA模型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管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12.6[9]汪玉凯.电子政务需要政务云——2012年中国电子政务展望.信息化建设.2012年01期[10]杨雅芬.政府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研究.中国信息界.2012年04期
[11]纪雪梅;王芳;王颖;电子还是政务?——《电子政务》期刊计量分析.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年05期[12]张文刚;基于数字化校园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的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13]陈晓鹏.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发展.2009(1)[14]王谦;陈放;;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J];安防科技;2006年03期[15]张红飞;张丹丹;;谈加快推进高校教育电子政务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16]张炜.浅议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条件和成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9)[17]丁洁;;信息安全与社会和谐发展[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18]刘丹丹;栾吉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高校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19]丁海萍.浅谈高校电子校务发展趋势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0]张丽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21]朱本浩.基于B/S结构的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8)[22]汪向东,姜奇平,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1[23]许志娟;我国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2)[24]毕春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J];档案学研究;2007年03期[25]刘依强,刘业成,“数字化校园”特征、内容及建设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6期[26]刘晓辉.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7]杨耿;基于WebServices的校园数字化建设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28]惠宏伟;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29]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www.moe.gov.cn/stat/2003-03-28[30]杨洋,李欣.高校电子政务发展的架构与技术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0(S8)[31]王立新;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32]靳海亮,高井祥.加快高校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33]朱利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刍议[J];中国人才;2006年13期[34]严志刚.浅谈高校电子政务建设[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2)[35]雷学锋.论我国高校电子政务系统[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6]王红霞;数字化校园中统一身份认证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5年[37]夏聘;校园一卡通系统设计与网络安全体系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38]张琛;;对高校教育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年36期[39]周汉华.中国的高校信息化及其面临的实践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2)[40]包兴荣.关于信息公开与推进高校信息化的探讨[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6)[41]陈厚峰;;教育电子政务之我见[J];计算机教育;2004年10期[42]郑树山;;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加速推进教育电子政务建设[J];数码世界;2006年07期[43]简文祥.电子商务与当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44]高敏凤.电子政务的有效应用不足及对策初探[D].复旦大学,2009[45]李志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探讨[J].黑河学刊.2012(02)[46]李蕾;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管理方式创新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47]]芦苇.电子政务中的高校管理模式变革研究[D].西北大学,2006[48]罗华.增强电子政务有效性的制度安排[D].东南大学,2006[49]李燕.基于电子政务的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D].重庆大学,2008[50]韩大冬;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及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51]周斌;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52]侯康超;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政治学透视[D];苏州大学;2005年[53]孙宝文;王天梅;涂艳;面向公共服务的国外电子政务研究述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
[54]宁家骏;推进云服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电子政务建设转型升级;电子政务;2012年[55]王磊;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方式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56]李广乾;论电子政务的法治职能——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的逻辑结构与构建;电子政务;2012年[57]DemetriosSarantis.ACriticalAssessmentofProjectManagementMethodswithRespecttoElectronicGovernmentImplementationChallenges.SystPractActionRes.2010[58]PhuocTranVinh,TuyenLeMinh.ToAssignandControltheRightAccessingGeo-DatabasebyAccessControlCube[A].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andElectronicsEngineering(ICIEE2011)[C].2011[59]KurtJunsheanP.Espinosa,JaimeD.L.Caro.AReal-TimeWeb-BasedDelphiStudyonICTIntegrationFrameworkinBasicEducation[A].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CommunicationandManagement(ICCCM2011)[C].2011[60]AjayKumarBharti,SanjayK.Dwivedi.E-GovernanceinPublicTransportation:U.P.S.R.T.C.——ACaseStudy[A].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andComputerApplications(ICSCA2011)[C].2011[61]ACitizenTrustModelforE-government[A].Proceedings2010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andServiceSciences[C].2010[62]Gil-Garcia,J.R,T.APardo.E-governmentsuccessfac-tors:Mappingpracticaltoolstotheoreticalfoundations.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2005[63]ReddickCG.CitizensInteractionwithe-Government:fromtheStreetstoServers?.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2005[64]JaegerPT.AssessingSection508ComplianceonFederale-GovernmentWebSites:AMulti-method,User-centeredEvaluationoftheAccessibilityofE-government.JournalofGovernmentInformation.2006[65]Andersen,K.V,H.ZHenriksen.E-governmentmaturitymodels:ExtensionoftheLayneandLeemodel.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2006[66]Reddick,C.G,MTurner.Channelchoiceandpublicservicede-liveryinCanada:Comparinge-governmenttotraditionalservicedelivery.JournalofGovernmentInformation.2011[67]FieldJ.M,HeimG.R,SinhaK.K.ManagingQualityintheE-serviceSystem: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aProcessModel.ProductionandOperationsManagement.2004[68]J.RamonGil-Garcia,IgnacioJ.Martinez-Moyano.UnderstandingtheEvolutionofE-government:TheinfluenceofSystemsofRulesonPublicSectorDynamics.JournalofGovernmentInformation.2007[69]ChristopherG.Reddick,HowardA.Frank.ThePerceivedImpactsofE-governmentonU.S.Cities:ASurveyofFloridaandTexasCityManagers.JournalofGovernmentInformation.2007[70]MPGupta,DebashishJana.E-governmentevaluation:Aframeworkandcasestudy.JournalofGovernmentInformation.2003[71]AlfredTat-KeiHo.Reinventinglocalgovernmentsandthee-governmentinitiative.PublicAdministration.2002[72]JSiefert,MReylea.Doyouknowwhereyourinformationisinthehomelandsecurityera?.JournalofGovernmentInformation.2004[73]Seifert,JeffreyW,Relyea,HaroldC.Doyouknowwhereyourinformationisinthehomelandsecurityera.JournalofGovernmentInformation.2004[74]Halchin,ElaineL.Electronicgovernment:Governmentcapabilityandterroristresource.JournalofGovernmentInformation.2004[75]StibbeM.Egovernmentsecurity.InofsecurityToday.2005[76]Seifert,JeffreyW,Relyea,HaroldC.E-governmentsecurity.InfosecurityToday.2005
[77]PeterSCohan.e-Profit..2000[78]OddNilsen.ProtectionofInformationAssets..20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门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定点机构登记表
- 税务登记表(适用单位纳税人)
- 班级自制教玩具登记表
- 左家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登记表
- 《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参考模板)
- 评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 东门街道办事处行政检查事项登记表及流程图共4项
- 桥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门职责登记表
- 初中自我鉴定毕业生登记表(整理)
- 容城县司法局部门职责登记表
- [所有分类]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
- 广州幼儿园托儿所审批注册登记表
- 征地拆迁专项矛盾纠纷排查登记表
- 供应商管理表格-供应商考核表-供应商基本信息登记表
- 岗位廉政风险点登记表
- 伊金霍洛旗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情况登记表
-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
- 香海分公司车辆信息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