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 MB
  • 2022-04-29 14:40:15 发布

最新《将心比心》ppt课件PPT.ppt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将心比心》ppt 商店沉重道谢输液尊重关爱血管注视不禁紧张理解扎针面对宽容鼓励温暖读准下面词语 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1、理解“将心比心、抱怨、理解”的意思2、课文主要写了那两件事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抱怨:心里不满意,责备别人不对。 宽容:宽解包容。 (齐读)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在第一件事情中,那位阿姨为什么要帮奶奶推开沉重的门呢?因为那位阿姨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希望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关爱,使社会更加文明。同时也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底善良。 (齐读)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齐读)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2、在第二件事中,在护士连扎两针不成的情况下,“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母亲又是怎样表现得呢?①用“—”画出母亲的表现,用“﹏”画出“我”的表现。②经历了这两件事,“我”的心里又什么感受呢?温暖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第三针果然成功了。“不要紧,再来一次!”从对母亲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母亲对护士的体贴和关怀。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齐读)“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怎么理解阿姨的话? 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这就说明,人人都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境界。 (齐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话? 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文中的那位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最后一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呢?答:前两段是叙事的,最后一段的是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的议论。在结构上,它是对前两段的总结;在内容上,它是前两段的深化,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所在。 4、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母亲,你会怎么做呢?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骂,将会有什么后果呢?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宽容、理解关爱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点此播放视频 练习二、比一比,再组词。 龄(  ) 扎(  ) 励(  ) 铃(  ) 礼(  ) 历(  )龄(年龄) 扎(扎针) 励(鼓励) 铃(门铃) 礼(礼貌) 历(历史)zhā()扎zhá()zā()zhā(扎针、扎实)扎zhá(挣扎)zā(扎裤脚) 庄周买水刘征 庄子简介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书影《庄子》简介《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周买水海神若 (一元一吨)河伯女秘书 (十元一吨)吴主任 (五十元一吨)提货单文章结构 庄周为什么要“弃文从商”?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海神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从办事员到长发披肩的女秘书,再到吴主任,他们对庄周的态度有无变化,为什么?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文章结尾深刻犀利,并套用了典故,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思考,讨论: “涸辙之鲋”的典故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语言描写具有形象性,既写出了人物的语言,还写出了人物的神态,具有很好的艺术张力。本文的语言特点1.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2.曲中见奇,尺水兴波3.人物形象生动本文艺术特点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