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1 KB
  • 2022-04-29 14:31:02 发布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答辩PPT模版7.ppt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 目录摘要1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2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3制约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4促进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5总结谢辞参考文献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本文以湖北省建始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本人在该县人事局两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利用本人所掌握的数据资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了该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障碍和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关键词: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1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建始县2008年有劳动力人2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4.49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为1.16亩。据全县农村劳动力调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人员达9.43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38.51%,还有2万人需要转移就业,加上每年有近2000新成长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2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2.1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2.2“打工经济”弊病显现2.3县域经济吸纳人员有限2.4乡镇企业及民营经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2.5劳动力素质偏低 2.1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人多耕地少,加上退耕还林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建始县2008年统计人均耕地面积为1.16亩,目前全县还有2万多人处于闲置状态。 2.2“打工经济”弊病显现建始县委、县政府于93年提出了将“打工经济”作为一个产业来抓,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县外出打工的人员近10万人,年寄回带回现金4亿余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比较单一的“打工经济”弊病也日益显现。如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留守老人赡养的责任人缺位、长年分居夫妻离婚率的迅速提升,以及田地无人耕种等等,情况越来越严重。 2.3县域经济吸纳人员有限建始县国有企业除水电、烟草行业外,全部进行了改制,国有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不复存在。国有企业民营化后,虽然安置了大量的原企业职工和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整体安置力量变小,减弱。 2.4乡镇企业及民营经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乡镇企业由于先天发育不足,目前已经消失殆尽,大量农村劳动力原就地就业的渠道荡然无存。民营经济虽发展势头良好,已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60%以上,但吸纳就业的整体能力仍然不大,特别是就业的稳定性较脆弱。 2.5劳动力素质偏低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3.4%,高中程度的为11.6%,中专程度的为2.6%,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制约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3.1农业本身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3.2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正在减弱3.3第三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3.4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3.5农村信息资源的滞后或不对称,导致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比较大。 3.1农业本身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就业份额一直在下降。新农业政策的实施,使许多劳动力开始脱离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与此同时资本要素则加速向农业流入以替代劳动。农业科学科技的发展以及管理活动的创新使农业对活劳动的需求减少。 3.2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正在减弱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以寻求短期经济效益来选择投资领域和组织生产活动的,故先天的资本积累能力弱,使它难以持续进行高新技术引进,更无力作相应的环保投入。 3.3第三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第三产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要求有最低的“入门人口”,也就是人口集中到一定规模,第三产业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也才能有供给。据建设部的报告,乡镇企业80%设在村落,12%设在集镇,7%设在建制镇,1%设在县城,没能有效促进每个“点”(村或乡镇)的人口集中,目前绝大多数的“点”达不到多数第三产业的行业“入门人口”,因此即使农村人口对第三产业有需求,也难有供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受到制约。我县现有人口50.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2万人,城镇人口5.15万人,人口集中度不高。如果要第三产业继续吸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必须采取措施促进人口与生产要素向小城镇进一步集中。 3.4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受阻。专家认为,每年城市化率多提高1%,即意味着可多吸纳100万农村劳动力。但从目前来看,农村城市化的前景不容乐观,进程缓慢。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3.5农村信息资源的滞后或不对称,导致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比较大。信息的闭塞或不对称使农民无法得到完整准确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而自身的信息又无法向外输出,这样不能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就业信息,致使转移的困难加剧。 4促进湖北省建始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4.1积极引导农民实施新的土地流转制度4.2进行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在农业内部吸收和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4.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乡镇企业4.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4.5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小城镇容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4.6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4.7加强劳动力培训力度4.8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1积极引导农民实施新的土地流转制度农民可以根据国务院最新的土地流转制度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联合服务等办法,允许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偿转让,允许自愿放弃土地经营权而完全交回集体,由集体再发包。也可以把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同种田能手合作,并取得合理补偿。 4.2进行农业深度和广度开发,在农业内部吸收和容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对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很大的潜力。大规模开发生产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加工的农产品进行销售,开发农业中的多条产业链,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立体农业等都是增加农民就业的有效方法。 4.3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要在保持现有政策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健全完善有关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发展,逐步提高乡镇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水平。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要进行分类指导和扶持。 4.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第三产业有三个显著特点:劳动密集程度高,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弹性较大,既可容纳高素质动力,又可吸收低素质劳动力;资本有机构成低,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按等量投资计算,有更大的就业容纳能力。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旺盛。因此,我县应把握体制转轨、结构转型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5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小城镇容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要调整乡镇企业布局,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促进农村工业小区建设,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中。吸引农民进城,以扩大农民量。 4.6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必须投入市场,通过市场,调整劳动力的增量与存量,实现劳动力流动与稳定的相对平衡。随着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扩大就业额。 4.7加强劳动力培训力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相对不高,加上企业用工的多样性,各工种的技能要求不同,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劳动力技能培训可以全方位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使之迅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4.8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打破城乡隔离的就业制度,统一考虑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劳动就业计划,加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速度、流向的宏观指导。健全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 结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农民,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劳动力大量剩余。湖北省建始县农村情况也是如此,截止2009年初,全县现有人口50.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2万人,城镇人口5.15万人,大约有2万多劳动力没有实现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已成为改革与发展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农业、城乡改革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建始县现状出发通过调查指出该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相应提出了应对策略。我相信建始县就是我国农村特别是较贫困地区农村的缩影。建始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就业困境。有助于早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谢辞论文设计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指导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指导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同时我还要感谢建始县人事局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同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资料。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