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2-04-29 14:30:26 发布

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征文评选活动作品登记表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作品登记表姓名闫正红性别女女出生年11984籍贯汉E-mail290884164@qq.com 研究方向音乐教学活动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13886589170通讯地址石首市绣林中心幼儿园邮编434400征文类别论文网上注册号 职称小学一级出版意向专著□电子杂志□学术刊物□增刊□不同意□√参赛调查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手段、新方法。其中像是VCD、DVD、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及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走进了音乐教学课堂,这些辅助音乐教学模式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知识信息容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宰课堂、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音乐教学方式,提高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 整合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手段、新方法。其中像是VCD、DVD、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及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走进了音乐教学课堂,这些辅助音乐教学模式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知识信息容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宰课堂、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音乐教学方式,提高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 整合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教学内容结构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同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也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听视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来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是以通信、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也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把它用在音乐教学中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一、拓展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丰富课程资源音乐课程资源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等,决不仅仅限于教材、教参。其中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是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的整合音乐课程资源。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改变了过去光靠嘴、钢琴、录音机、和黑板,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具备了多元化、多样性,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音乐所描述的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上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音乐教学资料都可以从音乐网站上查找,下载,许多网站都有mp3音乐,而且音效音质都不错,文件容量不大,适合教师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可实现网络共享。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使得学生在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涵上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更要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资源,根据需要,从网络上查找、获取资料,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和学生一起共享学生采来的课程资源。现代学生见多识广,有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还相当高,有时教师还需向他们请教。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补充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拓展师生的视野。同时也下降了教师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创造了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地流露,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创造了条件。二、优化音乐课堂,突破音乐重难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流动的画面,可以听到却无法看到。这一特点,使得音乐知识比较抽象,如果仅仅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而信息技术的处理、展示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使音乐知识教学更加形象化,易于理解和掌握了。在这里,就要更多的运用到Flash制作。在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音乐知识中,最艰涩难懂的莫过于节奏、调式和结构曲式。在现有的网络资源中,还有可以购买到的课件中有这样的课件、动画可以使用。主要是通过画面与时值结合,形象的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值长短变为可见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认识音符。全音符的4拍与十六分音符的1/4拍,音符之间的换算关系等等都可以制作成动画,配以声音在课上运用;再例如复杂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跳跃式反复、弱起小节、三连音、倚音、波音等等制作成动态的画面。这样播放动画的时候,老师会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监控学生状态、指导学生学习。 在处理重难点时,运用动画加以突出,或者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引导学生标画旋律曲线的时候运用动画手段能够非常有效形象的展示音乐旋律的行进方向,是学生感受、理解音乐变化的好助手。在学习曲式结构时,信息技术更能有效的统揽全局,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直观的音乐结构。如果不能制作动画,那么用PPT也一样能制作出完整的曲式结构,再插入相应的音乐段落,帮助学生反复聆听,效果更好。省却了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换以形象直观的曲式结构图,对于学生来讲最不爱上的音乐欣赏也将会变得轻松有趣。三、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记忆主题音乐中起到了轻松、便捷的作用。主题音乐是乐曲中具有特征的,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它表现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为乐曲的核心,是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多次聆听主题音乐,演唱主题音乐,表现主题音乐,记忆主题音乐等尤为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主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与听唱结合起来,有助与学生的记忆。例如:学生记忆《骞马》主题音乐时,教师可让学生一边随着音乐演唱,一边欣赏紧张激烈的赛马场面,这样将视、听、唱结合起来,学生如临其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主题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加深了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聆听音乐主要是通过磁带,这样的实际教学中,重点乐句,片段的聆听,教师很难在磁带上马上准确找到所需要的地方,破坏了音乐效果,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这些问题轻松得到较好的解决,给欣赏教学中主题音乐的学习带来极大便捷,提高了课堂效率。四、信息技术给学生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思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另外,借助电脑进行歌曲创作,也可以说是方便之极,例如从一个配好节奏的歌词中选句创编曲调,首先引导学生细心领会歌词的内容、意境、情感、感受词的旋律。让学生自由创编,然后将学生创编的旋律输入电脑,在电脑中播放出来,当学生听到自己的旋律变成音乐时,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即使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此刻也兴致勃勃。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作兴趣,形象思维及创新能力。 在诸多的学科中,音乐教育有着其鲜明的特点。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心灵的陶冶,是情感的源泉。音乐是人性化的,是要依靠心灵去感受的。然而,音乐更是穿越了时空,从古至今,在各个文化领域中都可以找到音乐的身影,人类的发展史就是音乐的发展史,涵盖了人文、历史、地理等等更加广泛的知识范畴。因此,音乐教育不能只单单理解为会唱歌、能掌握一件乐器、认识几个音乐家这么简单的事情。音乐学科体系庞大纷繁,往往要穷极一生都不能将其全部涵盖,那么在面临如此庞博的知识体系,依靠信息技术来获取、处理知识的优越性就彰显出来。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不是全能的,只有根据课堂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在实践活动中,让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样才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一句话:“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这个发展迅猛的时代,音乐教师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结合到音乐教学实践中去。我们音乐课堂乘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将会引导学生更快乐地体验音乐美,感悟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3、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