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 MB
- 2022-04-29 14:29:4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化学反应与能量》辽师大附中2010.3.30
说课提纲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分析四.教法分析五.学法分析六.媒体分析七.教学环节设计八.我的教学特色
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⑴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⑵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⑶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教材分析焓变、反应热的概念、符号、单位、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1.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形式为热能。2.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3.知道化学能与热能可以实现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4.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定性理解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定义;2.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定量分析计算的方法;3.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通过阅读、自主探究,对比分析等方式,明确概念,课上强化理解,攻克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法分析依据:李秉德教授《教学论》;建构主义理论主要涉及的方法:1.预习法2.探究发现法3.对比法4.讨论法5.练习法6.讲授法
五.学法分析1.预习探究2.归纳小结3.教师示范4.任务驱动的巩固练习
六、媒体分析教学直观引入:影像、实验过程直观展示:图片、范例、知识归纳
七.教学环节设计演示实验:1、铝热反应2、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设计目的:抓住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
教学环节一:焓变反应热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通过以上的影像和实验,关于能量,我们应该知道一些什么?
一、焓变、反应热1、焓和焓变⑴焓(H):。⑵焓变(△H):ΔH=H生成物-H反应物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教学策略二介绍讲授,明确概念
2、反应热⑴定义:①特征定义:、。②本质定义:。⑵符号:。⑶单位:△H的单位常用或()。⑷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得,以后介绍)也可以计算得到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恒压条件下的焓变△HkJ/molkJ·mol-1
例如:H2+Cl2==2HClE断键=436KJ/mol+243kJ/mol=679KJ/molE成键=2×431KJ/mol=862KJ/molE反应放出=862KJ/mol-679kJ/mol=183KJ/mol这一反应对外放出了183KJ/mol热量HClHClHHHHClClClCl++436kJ/mol243kJ/mol431kJ/mol教学策略三实例分析攻克重点
若反应体系的能量增加(吸热反应)则△H为“+”值,即△H>0若反应体系的能量减少(放热反应)则△H为“-”值,即△H<0本节教学难点能量能量反应物反应物生成物生成物反应过程(I)反应过程(II)
放热反应:△H为“—”或△H<0吸热反应:△H为“+”或△H>0口诀记忆:“反应‘放热’能‘—’少,反应‘吸热’能增‘+’”。教学策略四归纳整理口诀记忆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CO(g)和1mol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kJ/mol。2、拆开lmolH—H键、lmolN-H键、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mol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31.5-92KJ/mol-30.6KJ/mol教学策略五明确概念巩固练习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E(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从焓变的角度看:从能量的角度看:ΔH=H(生成物)-H(反应物)从键能的角度看:教学策略六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那么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的变化?又应该怎样把反应和能量合理的表现出来呢?教学环节二:热化学方程式教学策略一预习反馈概念呈现
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聚集状态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和质量比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H2(g)+I2(g)======2HI(g)△H=-14.9kJ/mol200℃101kPa物质变化能量变化教学环节二:热化学方程式教学策略二总结反馈难点突破反应条件例1
【例2】2H2(g)+O2(g)=2H2O(g)△H=—483.6KJ/mol2H2(g)+O2(g)=2H2O(l)△H=—571.6KJ/mol【例3】H2(g)+Cl2(g)=2HCl(g)△H=—184.6KJ/mol1/2H2(g)+1/2Cl2(g)=HCl(g)△H=—92.3KJ/mol
3、书写步骤及注意事项:(1)写出化学方程式;(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常温常压下,可以省略;(3)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s,液体—l,气体—g;(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5)在方程式右端要注明△H为多少“+”或“-”kJ/mol。固态s液态l吸热气态g吸热吸热
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C(固态)与适量H2O(气态)反应,生成CO(气态)和H2(气态),吸收131.3kJ的热量2、0.5molCu(固态)与适量O2(气态)反应,生成CuO(固态),放出78.5kJ的热量教学环节二:热化学方程式教学策略三理解应用反馈评价
1、已知C(s)+O2(g)=CO2(g)△H=-393.5KJ/molH2(g)+1/2O2(g)=H2O(g)△H=-241.5KJ/mol欲得到相同热量,需充分燃烧C和H2的质量比约为。A、12:3.25B、3.25:12C、1:1D、6:1教学环节三:综合巩固A
2.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2CH4(g)+4O2(g)=2CO2(g)+4H2O(l)ΔH=+890kJ/molB.CH4+2O2=CO2+H2OΔH=-890kJ/molC.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molD.1/2CH4(g)+O2(g)=1/2CO2(g)+H2O(l)ΔH=-890kJ/molC教学环节三:综合巩固
3、已知(1)H2(g)+1/2O2(g)=H2O(g)ΔH1=-akJ/mol(2)2H2(g)+O2(g)=2H2O(g)ΔH2=-bkJ/mol(3)H2(g)+1/2O2(g)=H2O(l)ΔH3=-ckJ/mol(4)2H2(g)+O2(g)=2H2O(l)ΔH4=-dkJ/mol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A.a>cB.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课件PPT模板下载.pptx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教学课件PPT模板下载.pptx
- 化学实验复习(课件PPT).ppt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人教版(课件PPT).ppt
- 化学反应速率5(课件PPT).ppt
- 化学反应速率0(课件PPT).ppt
-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课件PPT).ppt
-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2(课件PPT).ppt
- 化学反应与能量9(课件PPT).ppt
- 初三家长会课件PPT班.ppt
- 创业项目管理课件PPT课件 .ppt
- 创业团队概述课件PPT课件 .ppt
- 分销渠道策略讲义课件PPT课件 .ppt
- 冲压成型与模具技术培训课件PPT课件 .ppt
-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讲义课件PPT课件 .ppt
- 会计组织系统的设计概述课件PPT课件 .ppt
- 会计组织系统设计概述课件PPT课件 .ppt
- 会展管理之展览项目策划课件PPT课件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