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 MB
  • 2022-04-29 14:31:50 发布

最新小学生写字课(第一课)《握笔姿势和书法知识》PPT课件PPT课件.ppt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小学生写字课(第一课)《握笔姿势和书法知识》PPT课件 写字的坐姿: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两脚张开与肩宽,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大约30厘米)远,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大约3厘米)。制作人:杨莉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制作人:杨莉 隶书制作人:杨莉 行书:制作人:杨莉 楷书:制作人:杨莉 作品欣赏(楷书):制作人:杨莉 制作人:杨莉 草书:制作人:杨莉 制作人:杨莉 制作人:杨莉 制作人:杨莉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制作人:杨莉 制作人:杨莉 制作人:杨莉 暑湿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陈银环 一、概述定义:暑湿是感受暑湿病邪引起,初起以暑湿阻遏肺卫为主要证候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初起证候表现:寒热、头胀、胸闷、身体痛楚为主要表现。发病季节:多发于夏季或夏秋之交。 前人对本病的认识前人多将暑湿放在暑病或暑温中论述。《内经》“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金匮要略》:“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中暍,身热疼痛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散主之”宋代陈无择《三因方》“暑湿者,恶寒反热,自汗,关节尽痛,头目昏眩,手足倦怠,不自胜持,此并伤暑湿所致也” 前人对本病的认识明王纶《明医杂著》:“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实暑湿而设。喻嘉言“凡治中暑病,不兼治其湿者,医之过也”清叶天士:“暑必兼湿”王孟英:“暑多兼湿” 与现代医学的关系发于夏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夏季热可参考暑湿辨证论治登革热肠伤寒某些流行性乙型脑炎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内因:正气虚弱,脾胃先伤,元气不足。外因:外感暑湿病邪。此外:贪凉饮冷易发暑湿兼寒。 (二)病机特点1、发病急骤,初起以寒热、身痛等暑湿郁遏卫气或暑湿兼寒束表证候为主。2、继之进入气分,蒸腾上、中、下三焦。3、既有暑热之性易耗津伤气、化燥化火、伤络动血、郁结发黄等病机变化——暑热见症突出又有湿邪重浊粘滞易困阻中焦——湿邪郁阻。4、暑湿化热后,进入营血分,病变与暑温邪在营血阶段相似。 (三)病变过程示意图暑湿病邪初起——暑湿在卫暑伤肺络邪干胃肠气分困阻中焦弥漫三焦暑湿伤气营血分与暑温相似 三、诊断要点1、发病季节:夏令酷暑湿盛季节。2、起病急骤,初起以暑湿郁阻肺卫证候为主,表寒内郁暑湿者亦多见。3、临床:发热、心烦、尿赤——暑热内盛兼有湿邪内阻的表现。4、病程中可有出血、发黄之变证。 本病应与暑温、湿温和伏暑等作鉴别。四、鉴别诊断伏暑、暑温、湿温,正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 五、辨治原则基本治法:清暑热、化湿浊调气机、和脾胃结合病变部位和兼变症对证治疗暑湿化燥化火——则可参考暑温证治 六、辨证论治暑湿伤卫邪干胃肠暑湿困阻中焦暑湿弥漫三焦暑伤肺络暑湿伤气暑湿余邪未尽 1、暑湿伤卫病机:暑湿郁遏卫气分证候:阳暑—身热,汗出,微恶寒,头痛胀重,身重肢节酸楚,脘痞,口不渴,舌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数或濡数。阴暑—发热无汗,恶寒甚则寒战,身形拘急,身重疼痛,脘痞,心烦,时有呕恶,苔腻,脉浮弦或浮紧。辨证要点:发热恶寒,身重肢痛,脘痞苔腻 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方药:卫分宣湿饮或新加香薷饮香薷—疏表散湿青蒿—清解暑邪、透解湿邪鲜荷叶—清暑利湿滑石、茯苓、通草、淡竹叶、冬瓜皮—淡渗湿热杏仁—宣通肺气香薷—疏表散湿银花、连翘—清热涤暑厚朴—行气化湿扁豆花—消暑化湿 临床运用如寒郁或湿邪不甚—香薷可减量;寒郁甚而无汗者—选加荆芥、防风等;湿郁较甚者—选加苏叶、藿香、佩兰、生姜皮汗出明显者—应弃用香薷;可用苏叶、藿香代替香薷; 暑热较甚而躁烦者—选加黄连、栀子、莲子心口干明显者—加芦根、花粉咽喉肿痛者—加牛蒡子、连翘、射干、马勃、桔梗、甘草,或配银翘马勃散头痛甚者—加蔓荆子、柴胡、野菊花肢体重痛明显者—加薏苡仁、忍冬藤、茯苓皮兼咳嗽者—选加枇杷叶、桑叶、贝母、桔梗有呕恶者—选加竹茹、苏叶、姜半夏 【病例】谢男,20岁。因发热、咳嗽5天于7月29日就诊5天前外出受暑,晚间露宿纳凉时感恶寒、头痛,随后出现发热、咳嗽;服止咳退热药未效,仍咳嗽频作、发热(38.6℃)、咽痒、痰白、胸闷脘痞、口渴、纳呆、尿赤、大便两日未解、舌苔薄腻微黄、脉濡数。血象:WBC6.4×109/L,N56%,L44%;胸透无异常。中医诊断:暑湿辨证:暑湿伤卫,寒邪外束,肺气失宣 治法:疏表化湿,清暑宣肺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处方:香薷10厚朴5鲜扁豆花20银花15连翘15桑叶10杏仁10川贝10牛蒡子10效果:4剂后咳嗽显著减少,寒热解,口干转润原方去厚朴继进3剂而愈 【案例】患者,男性,44岁,初诊日期:1986年8月14日。主诉:高热,头痛、身痛3天。病史:患者于8月12日“感冒”起病,初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咽喉不适,胸闷脘痞,心烦尿黄,全身疲乏等。因插秧繁忙,末予就诊,自服解热止痛散,银翘解毒丸治疗。第二天,病情加重。恶寒消失,发热升高,体温达39℃,持续不退,午后尤甚,汗出较多,心烦口渴,脘痞腹胀。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经用复方安基比林,四环素等,仍无改善。并见咳痰带血,大便溏烂,小便短赤,面赤,胸闷,舌红苔黄滑,脉滑数。胸部X线透视报告:右下肺片状阴影。血分析:WBC:10.0×109/LMO+GR%:69% 2、暑湿弥漫三焦证候上焦:身热,面赤,头晕、耳聋,咳痰带血,中焦:不甚渴饮,胸闷脘痞,恶心呕吐,下焦:大便溏臭,小便短、舌红赤舌脉: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暑祛湿,宣通三焦方药三石汤《温病条辨》杏仁—宣开上焦肺气石膏、竹茹—清泄中焦邪热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下焦湿热银花、金汁—涤暑解毒 临床运用若热闭上焦心包为主者—可配合加味清宫汤和紫雪丹若湿热蒙蔽上焦心包为主者—可配合菖蒲郁金汤和安宫牛黄丸暑温弥漫三焦,舌滑微黄,邪在气分者,三石汤主之。邪气久留,舌绛苔少,热搏血分者,加味清宫汤主之;神识不清,热闭内窍者,先与紫雪丹,再与清宫汤。 临床运用若以上焦暑湿蕴肺为主者—配合杏仁汤加减若伤及肺络而见痰中带血者—加用白茅根、仙鹤草、竹沥、藕节、丝瓜络等若以暑湿困阻中焦为主者—配合杏仁石膏汤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尿赤,病属三焦里证,杏仁石膏汤主之 临床运用若暑湿下注大肠而致暑泻明显者—配合桂苓甘露饮或连朴饮加减若暑湿积滞肠道明显者—配合枳实导滞汤或宣清导浊汤加减若暑湿流注小肠膀胱致小便不畅明显者—配合导赤散或茯苓皮汤加减若气分暑湿未解,暑热又入血分而出斑疹者—配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案例】患者,男性,44岁,初诊日期:1986年8月14日。主诉:高热,头痛、身痛3天。病史:患者于8月12日“感冒”起病,初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咽喉不适,胸闷脘痞,心烦尿黄,全身疲乏等。因插秧繁忙,末予就诊,自服解热止痛散,银翘解毒丸治疗。第二天,病情加重。恶寒消失,发热升高,体温达39℃,持续不退,午后尤甚,汗出较多,心烦口渴,脘痞腹胀。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经用复方安基比林,四环素等,仍无改善。并见咳痰带血,大便溏烂,小便短赤,面赤,胸闷,舌红苔黄滑,脉滑数。胸部X线透视报告:右下肺片状阴影。血分析:WBC:10.0×109/LMO+GR%:69% 案例分析中医诊断:暑湿初证:暑湿阻遏肺卫现证:暑湿弥漫三焦治法:清暑化湿,宣通三焦处方:飞滑石15g,生石膏(先煎)40g,寒水石(先煎)30g,杏仁10g,竹茹10g,金银花10g,白通草10g,黄连6g,黄芩12g,橘红9g,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疗效:治疗5天退热,再用清涤余邪,宣肺止咳之法善后 3、暑湿伤气证候身热(多为低热,或发热不甚),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溏薄,舌苔腻,脉大无力或濡滑带数。治法清暑化湿,益气和中 方药—东垣:清暑益气汤党参、黄芪、甘草—益气固表当归—养血和阴苍术、白术—健脾燥湿泽泻—利水渗湿麦冬、五味子—养肺生津黄柏—泻火存阴青皮、陈皮—理气和中六曲—和胃消食升麻、葛根—发散表热,升举清气 【病例】青年男性,5月底因脑血管畸形出血行介入治疗,随后出现发热,经治疗好转出院。7月份开始再次发热,低热为主,当地医院用青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转我院治疗。入院:低热,精神倦怠,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纳差,便溏,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沉细。心脏可闻及明显杂音,血沉、CRP升高,PPD试验阴性,心脏彩超示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例】卢儿,3岁,8月7日初诊患儿感冒发热时适逢服食小儿麻痹糖丸,以后发热持续不退,伴肌肉疼痛,双下肢瘫痪,不能坐立,在某医院治疗一直不能退热,体温39~40℃,每于下午或夜间为甚,无汗出,晨起热退,胃纳可,口渴,尿多色黄,消瘦,极度疲倦,舌红而干苔少,脉细数无力。 临床运用东垣清暑益气汤证:以气虚为主,阴伤为次,湿邪较甚王氏清暑益气汤证:以阴津损伤为主,有气随液伤的表现,病邪以暑热为主,湿邪甚少若暑湿尚较盛,可去当归、苍术之温燥,人参以太子参或西洋参代。本方温燥药物较多,应辨证确当方可予之,正如吴鞠通所言:“虚者得宜,实者禁用,汗不出而但热者禁用”,尤拙吾也认为“若体实脉盛,或虽虚而不甚,及津涸烦渴多火者,则不可混投也”。 4、暑湿余邪未净【证候】暑湿悉减,低热未除口渴不甚,头目不清,昏眩微胀,舌淡红,苔薄白。【治法】清化暑湿余邪【方药】清络饮加减西瓜翠衣、鲜银花、丝瓜皮——清解暑热,利湿扁豆花、鲜荷叶——清暑化湿竹叶心——清心利水 临床运用若病变过程中湿邪较盛,后期表现余湿留扰,脾胃不醒,脘闷知饥不食者—用五叶芦根汤加减。若暑湿未尽,气阴耗伤—配合薛氏参脉汤,或以竹叶石膏汤加减若邪气已尽,但肺胃阴伤未复—可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辨证论治治法方药暑湿伤卫透邪达表,涤暑化湿卫分宣湿饮或新加香薷饮暑湿弥漫三焦清暑祛湿,宣通三焦三石汤暑湿伤气清暑化湿,益气和中东垣清暑益气汤暑湿余邪未尽清化暑湿余邪清络饮加减 暑湿暑湿、湿温、伏暑,正本一源,前后互参,不可偏执暑多兼湿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