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2-04-29 14:26:53 发布

最新模电课件-第八章信号的发生和转换课件PPT.ppt

  • 7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模电课件-第八章信号的发生和转换 (1)正反馈足够强,输入信号为0时仍有信号输出,这就是产生了自激振荡。(2)正弦波振荡电路就是一个没有输入信号、依靠电路的自激振荡产生正弦波输出信号的放大电路。(3)要获得正弦自激振荡,反馈回路中必须有选频电路。所以将放大倍数和反馈系数写成:§8.1正弦波振荡电路 自激振荡的条件:(1)振幅条件:(2)相位条件:n是整数相位条件意味着振荡电路必须是正反馈;振幅条件可以通过调整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达到。与负反馈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有何不同? 二、判别电路是否会产生振荡的方法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否存在;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即Q点是否合适,信号是否可能正常传递;相位条件是否满足。即是否存在f0,使电路为正反馈;幅值条件是否满足。即电路是否可起振。 相位条件的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首先断开反馈,然后在断开处给放大电路加f=f0的信号Ui,且规定其极性,由Ui的极性→Uo的极性→Uf的极性若Uf与Ui极性相同,则电路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否则电路不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常依据选频网络所用元件分类。RC正弦波振荡电路:f0<1MHz。最经济,仅用于要求不高场合;LC正弦波振荡电路:f0>1MHz,常为10MHz~几百MHz。体积大;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的稳定度非常高。三、正弦波振荡电路分类 8.1.2RC正弦波振荡电路用RC电路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即为RC振荡电路。常见的有:RC串并联、RC移相式、双T式等,在此仅介绍RC串并联又称文氏桥振荡电路。一、选频电路 纯阻性F最大 二、电路组成∵f=f0时,Fmax=1/3,F=0,∴要求放大电路Au>3,为使放大电路参数不影响f0,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三、稳幅措施因同相比例运算电路有非常好的线性度,故需加稳幅环节:改变电容以粗调,改变电位器滑动端以微调。四、频率调节1.R1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T↑→R1↑→A↓;2.反馈回路可串二极管,I↑→rD↓→A↓。 用分立元件组成的RC振荡器RCRC+UCCR1C2C3R3R2RE2C1RC2T1RE1CET2RC1RF+++ube––+++++RC网络构成正反馈RF、RE1构成负反馈 8.1.3L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的选频电路由电感和电容构成,可以产生高频振荡。由于高频运放价格较高,所以一般用分离元件组成放大电路,必要时还采用共基电路。本节只对LC振荡电路做一简单介绍,重点掌握相位条件的判别。首先介绍一下LC谐振网络。 谐振时回路电流比总电流大的多,外界对谐振回路的影响可以忽略!CLR电路呈纯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P397频率特性 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的正弦波发生电路通常分为变压器耦合式和LC三端点式两大类。把并联LC回路中的C或L分成两个,则LC回路就有三个端点(电容三点式或电感三点式)把三个端点分别与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相连,组成LC正弦波振荡电路。中间点接至发射极重点掌握LC振荡电路产生的可能性判断即相位条件的判断——采用瞬时极性法。 +UCCCC1L1L2+––++例1.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正反馈中间抽头接地振荡频率 例2.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正反馈 例3.采用共基放大电路的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正反馈作业:P4648.12 例8.1.3:改正下电路之错误,使其可产生正弦波振荡,且保留原放大电路的基本接法。P405例8.1.3共射接法,但静态工作点不合适 小结输入输出输出共射电路、共集电路输入输出共基电路电感电容R1C1R2C2RC选频网络 确定运放工作区的方法:判断电路中有无负反馈。若有负反馈,则运放工作在线性区;若无负反馈,或有正反馈,则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处于非线性状态运放的特点:1.虚短路不成立。2.输入电阻仍可以认为很大(即虚断仍存在)。3.输出电阻仍可以认为是0。§8.2电压比较器(用于A/D转换、波形变换)此时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开环或正反馈) _+++_+_+_uouiuRR1R2电路电压比较器定义:比较两个电压的大小,输出用高、低电平表示比较结果。 电压比较器分类1.单限比较器:一个阈值电压UT2.滞回比较器:两个阈值电压,uI单调变化时,输出仅跳变一次3.窗口比较器:两个阈值电压,uI单调变化时,输出跳变两次 _+++_+_+_uouiuRR1R2输出电压uo由输入电压ui和参考电压uR大小关系决定。uT称为阈值电压。电压传输特性(输入与输出的关系):uiuo+Uom-UomuR此为反相比较器单限比较器 _+++_+_+_uouiuRR1R2电压传输特性:uiuo-Uom+UomuR同相比较器:uR=0时,称为过零比较器 ++uouitui例:利用过零电压比较器将正弦波变为方波。uot+Uom-Uom 输入级的保护电路输出限幅电路稳压管接在反馈通路中1.DZ导通时引入负反馈。有虚地,可保护输入极。2.运放工作于线性区,可提高输出电压变化速度。电路改进: 一般单限比较器及其电压传输特性如何求阈值电压UT? 例题:P413例8.2.1 单限比较器的特点1、电路简单。2、当A0不够大时,输出边沿不陡。3、输入在阈值电压附近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输出的跃变,容易引入干扰。tuiuot过零附近仍处于放大区 滞回比较器一、反相的滞回比较器分析:1.因为有正反馈,所以输出很快达到饱和。2.当uo正饱和时:UR3.当uo负饱和时:-++uoRR2R1ui参考电压由输出电压决定 tuiUom-UomU+H-U+L称为回差电压传输特性跳转时,正反馈加速跳转小于回差的干扰不会引起跳转下限上限uoui0Uom-UomU+HU+LtuiU+HU+L输入正弦波的情况: -++uoRR2R1uiUR电路改进:——加上参考电压0uouiU+HU+L传输曲线加上参考电压后的上下限: uoui0Uom-Uom传输特性曲线u+=0时翻转,可以求出上下限。二、同相滞回比较器-++uoRR2R1uiU+HU+L 电路改进: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可以在输出端加上双向稳压管。思考题:如何计算上下限?答:计算方法同前!uoUZ-++RR2R1ui 电压传输特性的三要素分析方法总结1.输出电压UO:由限幅电路确定UOL和UOH3.输出UO在uI过UT时的跳变方向:uI接同相端:uI↑过UT→低跳至高uI↓过UT→高跳至低uI接反相端:uI↑过UT→高跳至低uI↓过UT→低跳至高2.阈值电压UT:由UN=UP→UT=uI。 例8.2.2:试画出输出电压波形。小于回差的干扰不会引起跳变反相 例8.2.3:设计一符合下电压传输特性的比较器,要求电阻阻值在20~100kΩ间。同相设:UZ=±6V→R2=2R1,设:R1=25kΩ→R2=50kΩ同相端 窗口比较器输出限幅设:URH>URL>0uIURH→uO1=+UOM,uO2=-UOM→uO=+UZ 第十一讲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一)自己人效应——自己人嘛,什么都好说1.含义所谓“自己人”,是指把与自己有相似特点的人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这些相似的特点可以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职业、地缘、经历等内容。“自己人效应”则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的心理现象。 2.自己人效应的作用自己人效应表明,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于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拒绝起来也是那么困难。 3.让学生认可教师为“自己人”的呢?首先,可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学生认为教师是“自己人”。其次,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量制订规则。再次,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最后,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 (二)反馈效应——埋头拉车,抬头看路反馈效应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过程发生强化作用、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讲究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反馈效应的启示——一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及时地进行自我反馈。二是在学生作业上写评语时,应特别慎重。三是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 (三)犯错误效应——白璧微瑕更可爱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白璧微瑕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有才能的人因为小小的错误而进一步提高吸引力的心理现象,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犯错误效应”。 然而,并不是倡导教师以无知为荣,因为学生有一种要使自己正确认知的需要,“犯错误效应”的前提是教师本人是有能力的人。 二、引发主体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一)首因和近因效应——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1.首因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首因效应表明,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容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然而,由于第一印象主要受对方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影响,因此很多情况下容易导致认知偏差。 2.近因效应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刺激的心理现象,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熟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的评价。因此,近因效应也是容易发生偏差的,特别是在对方最近表现糟糕的情况下,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更为严重。 3.如何正确认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一,在人际交往当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很常见。其中首因效应在陌生人首次见面当中易于发生,而近因效应易于在熟人当中发生。第二,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产生,均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第三,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这两种效应,也可以避免其带来的认知偏差。第四,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二)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借一斑而窥全豹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以至于将某一特性扩散到整体的心理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盖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并向周围弥漫、扩散的心理效应。 2.恶魔效应恶魔效应是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恶魔效应的特征是抓住一点短处,推及其余。它是由于某一点或某一些不好印象而扩大到全部印象的知觉现象,是一种恨屋及燕的强烈知觉并将厌恶、鄙视衍生到一切方面的心理效应。 ◆内隐人格理论我们常常认为一定的特质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联,因此在我们的头脑中储存着一种由各种特质之间联系所组成的认知结构,即“内隐人格理论”。人们在根据内隐人格理论对他人进行判断和评价时,常仅仅基于一个好的已知特质就期待一个人具有许多正面的特质,反之也是如此。内隐人格理论与人们的某种一致性倾向有关,这种一致性的倾向是造成晕轮效应的主要原因。 (三)刻板印象——四川人爱吃辣椒1.含义在自己头脑中刻印关于某人、某一类人固定印象、并且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称为刻板印象,又称定势效应。或者说,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对某些社会群体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2.原因刻板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暂时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对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只能够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有接触,因而只能够“由部分推知整体”。 3.作用刻板效应使得人际知觉中耗费心理能量最少,省事。也就是说,刻板印象本身包含了一定的社会真实,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这类人群的实际情况。所以,利用刻板印象可以简化我们的认识过程,使我们能迅速地适应某种环境。但是,刻板印象由于其固定化,阻碍人们看到新的现实,接受新的观点,结果导致人们对某类群体的成见,特别是在消极地看待某个群体时。 (四)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应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之一,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认为别人也是如此的心理现象。由于投射效应的影响,师生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三、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一)超限效应——到底有完没完1.含义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即超限效应。超限效应的结果都使学生或听众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2.超限效应表现时间上的超限效应、内容上的超限效应、教育技巧上的超限效应等。时间上的超限效应,主要表现为教师拖堂。内容过量、同一重复也易于导致超限效应,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批评和表扬当中。超出预期的主观容量也会导致超限效应。 3.启发——教师在任何方而都应注意“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既定目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火候”、“分寸”、“尺度”,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才能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 (二)霍布森选择效应——想象与创新的杀手1.含义及影响提供选择机会时附加苛刻条件以至于没有选择余地的心理现象,被称为“霍布森选择效应”。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因为,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的选择和判断中产生的。 2.霍布森选择效应在教育中的表现及消除霍布森选择效应也存在于教育当中,特别是体现在“标准答案式”的教育和僵化、简单化的教育当中。教育教学中僵化的形式主义也容易让学生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引起的思维分歧或争论往往会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避免简单化的问题处理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背景和能力等个体差异。 (三)搭便车效应——无功也受禄1.含义即危害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的心理现象。“搭便车效应”的危害明显,它极有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特别是当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就时有发生。 2.表现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合作学习中产生“搭便车效应”的原因首先,是异质分组客观上使学生的动机、态度和个性有差异。其次,许多学生没有完成合作技巧的培训。再次,更多地强调“合作规则”而忽视小组成员的个人需求或者忽视了教师的巡回督促,这可能会使每个人都希望由别人承担风险,自己不劳而获,从而抑制了成员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的动力。最后,对合作学习评价的“平均主义”,即只看集体成绩不考虑个人成绩的做法。 4.在合作学习时避免“搭便车效应”的方法一是在合作学习中建议4-6人为一小组,不要把大班简单地分成几个小组,这样一是使个人的努力与奖励的不对称性相对较小,二是使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二是要营造一种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三是要要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四是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活动过程,指导合作的技巧,调控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任务。五是奖励机制分配上破除“平均主义”。 ◆社会惰化社会惰化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出现社会惰化的原因是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下降。总的来说,社会惰化是由社会比较造成的。在以下几种情境,社会惰化出现的可能较少: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象自己一样努力 (四)习得性无助效应——我只有听天由命了1.含义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之后,即使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效应。 2.习得性无助效应产生的原因第一,学习的结果。动物和人类习得了他们避免厌恶事件的无能为力,其结果他们不能认识到以后的情景实际上是在他们控制之下。第二,归因偏差。人类习得性无助现象与对不能控制的结果所做的归因有密切关系。如果个体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足以应付环境的能力的话,那就没有理由在第二次再作尝试。 3.启示首先,教师不能够持续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失败;其次,当学生遭受失败而沮丧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四、提高劝说力的心理效应(一)登门槛效应——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1.含义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效应)是指当对方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性,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理的要求。 2.启示第一,对在思想意识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需要教师善于“搭梯子”,贯彻“小步子、低台阶、勤帮助、多照应”的原则。第二,当教师所宣传的观点与学生原有态度差异程度较大时,要调整师生间观点上的差异。 (二)门面效应——拒绝大要求接受小要求门面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大要求后,会转而接受小要求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门面效应(进尺得寸效应)指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而别人不易接受的要求,然后再提出一个小的要求,那么人们接受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 一般认为,当小要求与大要求相继出现并无明显联系时,“登门槛现象”的效应大;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并紧跟着大要求之后出现时,“门面效应”的效果更为明显。注意登门槛效应与低球技术的区别,即低球技术不像登门槛效应那样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一段时间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是在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被满足后,随即提出较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