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00 KB
- 2022-04-29 14:42:4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7.现代文阅读1课件分解
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步骤科技文阅读解题步骤顺口溜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
科技文阅读第一轮复习之二科技文阅读推敲语言准确性的方法
说法绝对全国高考选项: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物种越来越少。原文: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推敲语言准确性的四大角度(二)概念间的关系:1.同一关系2.并列关系3.交叉关系4.总分(属种)关系5.相反(相对)关系常见错误:混淆概念间关系,张冠李戴,故意弄错对象。
1.同一关系:中国的首都=北京中国的首都北京
2.并列关系学生家长老师学生家长老师
3.交叉关系男生团员男生团员
4.总分(属种)关系三中三中高三13班三中三中高三13班
5.相反关系生死生死
张冠李戴,故意弄错对象湖南卷第9题B项:选项:中医学使用青藏高原特有的药物治疗,有西药所不及的功效。原文:原文叙述的是“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而B项中把“中医学”的帽子戴在“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头上。
张冠李戴,故意弄错对象2004年浙江卷:选项:过敏反应是指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原文: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超敏反应,典型的如哮喘病,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超敏反应又分很多类型,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是超敏反应的表现。把“过敏反应”的帽子戴在“超敏反应”的头上。
推敲语言准确性的四大角度(三)判断的性质:1.已然判断(已经发生,既成事实)必然判断(一定)2.未然判断(未发生的推想)或然判断(不一定)常见错误:搞错判断性质。
判断的性质例释毛泽东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曾经庄严地说到: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议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鲁迅《祝福》“(一个人死了之后)也许有(魂灵)吧。”“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说不清”是一句极有用的话。
未然变已然福建高考选项:运用精细加工理论,采用自我组织化技术,人们制造出了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原文:高教授指出:“现在虽然尚未实现利用自我组织化技术制造出钨丝上的光子结晶,其技术实用化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
或然变必然江西高考选项:强劲的太阳风一旦引发磁层亚暴,将导致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失灵甚至殒灭。原文:太阳风也会引发磁层亚暴。在磁层亚暴期间,距离地球表面36000公里的高空处可能会产生强烈的真空放电和高压电弧,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陨灭。
推敲语言准确性的四大角度(四)句间关系:1.因果关系2.主体客体关系3.必要条件关系4.充分条件关系常见错误:混淆句间关系(强说因果、因果倒置、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混淆、条件和结果倒置、主体客体颠倒)。
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全国卷第10题的B项选项: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原文:原文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后,“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但不能反过来说,因为气候变暖与“滑雪运动”“台风袭击”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在“比”中把握语言的准确性温馨提示
一般情况下,通过“巧比”,有理有据地先排除两个选项是比较容易的,于是就只剩下两个选项。这时千万别跟着感觉走,不加以慎重思考就轻意地做出选择,这样做是很可惜的,很可能功亏一篑。在这时我们只要细心比较,认真推敲,选择正确的概率就会高得多。(其实做其它题时这一步也非常关键。)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阅读能力的真正形成,是建立在日常的有效训练中的。解题技巧的把握能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能沉醉于对答题技巧的孜孜探求上,否则便是舍本逐末。
课堂训练下面我们以2005年全国卷Ⅱ的科技文阅读为例来作一个具体的说明。
植物睡眠之谜(1)①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②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此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植物运动的两种形式:1.睡眠(以含羞草、合欢等植物为代表),2.捕食(以捕蝇草为代表)。第二句讲的是“睡眠运动”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第一句话是本段的重要信息,很显然“植物睡眠”或者“睡眠运动”所指对象是指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看这段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出题者很可能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
(2)①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②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③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④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⑤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此段第①、②句讲的是德梅兰通过实验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也就是说植物的睡眠与外界的光线无关。第③句说的是达尔文认为植物的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第④句讲的是希尔德奈希特认为植物的睡眠是由“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第⑤句讲的是上田实等人分离出能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和能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总的说来这段内容是陈说“植物睡眠”的各种原因,联系下文看,重点句是第五句。
(3)①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②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③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④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这段第①句讲的是“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发现对解开叶子开合之谜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的植物叶子的开合是因为“安眠物质”的作用,有的植物叶子的开合是因为“兴奋物质”的作用。第②句讲的是豆科植物安眠物质配糖体的合成与分解导致其叶子的开合,而安眠物质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第③句讲的是使铁扫帚叶子的开合的物质刚好与豆科植物相反。这里要注意原文中的“相反”一词,要弄明白到底指的什么相反。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是指它们叶子的开合时间相反,它们叶子的开合时间是一样的,即晚上闭合,白天张开,而是指使它们叶子开合的物质刚好相反,一个是安眠物质,一个是兴奋物质。第④句说到了铁扫帚如果长期不能睡眠,最终会缺水枯萎而死,此段是全文的重心,主要信息集中于此,内容理解相对说来要困难一点,阅读时要细心一些。
(4)①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②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③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④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这段内容较为清楚,第①、②句主要讲了目前除草剂的弊端,将来的除草剂的优点。这里要注意原文中的“将”“目前”两个词,这两个词告诉我们:不损害豆科植物的绿色农药除草剂,目前还没有诞生。第③④句讲的是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这里要注意“实验”这个词,同时结合这段的“将”“目前”等词语,我们就会明白这种睡眠阻断剂还仅仅是一个科研成果,而这种农药并没有问世。
题目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简析此题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很容易锁定“植物睡眠”的范围在第(1)段。我们把上面的四个选项做一个比较,不难发现,这种闭合现象所指的对象存在着分歧:究竟是指像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还是指所有的豆科植物?或者是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或者是指所有植物?通过与原文信息比较,我们就容易排除A、C、D三个错误选项。当然这里在看到C选项时,里面的“所有”一词在我们的脑子里就要打上问号,凭我们前文提到的“陷阱”,就应该怀疑这里是否正确。此题是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A、C、D三个选项都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2.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提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题目√
此题的信息区间在第(2)(3)段。其实只要稍微看一下第(3)段,就很容易明白“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发现对解开叶子开合之谜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里便可较容易地选D作答案。当然这题的前面三个选项单纯地看,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它们却不能回答题干“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实际上就犯了问牛答马、答非所问的错误。这也就提醒我们的考生在做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简析
3.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题目√
简析此题的信息区间在第(3)(4)自然段。我们看到D项答案里的“已经”一词就应该在脑子里打一个问号。通过与原文信息比较,它属于将未然判断说成已然判断。B项与原句“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比较,明显是偷换概念。铁扫帚叶子的开合是因为兴奋物质。A项扩大范围,从原句“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我们就可以得出判断: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并没有控制兴奋物质,兴奋物质只是相对降低。C项通过原文推断,确实没有什么错误,所以通过选项之间的比较,便会选择C项作答案。
作业:推敲语言准确性的强化训练:见精选练习。
得体改错练习题
1.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4分)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
1.“寄奉”改为“惠赐”“寄来”;2.“过目”改为“拜读”;3.“些许”改为“莫大”“极大”;4.“惠存”改为“珍存”“珍藏”;5.“光临”改为“前往”“定到”。
2.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
1.“光临”改为“回到”;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3.“高足”改为“学生”;4.“欣慰”改为“高兴”。
3.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
(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2)“他”改为“杨先生”。(3)“拜读”改为“看”。(4)“大作”改为“作品”。
4.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系专业201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
(1)“惠顾”改为“浏览”;(2)“你”改为“贵”;(3)“可”改为“请”;(4)“洽谈”改为“联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2019年员工执行力培训课件-图文课件PPT.ppt
- 最新2019年第四章储存课件PPT.ppt
- 最新2019年第4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MATLAB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教学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2019芜湖南湖别墅项目年营销推广策略报告课件PPT.ppt
- 最新20学会看病PPT课件3分析课件PPT.ppt
- 最新21《我最好的老师》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21GPS系统组成与信号结构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27土的抗剪强度试验与指标课件PPT.ppt
- 最新27.《金色的鱼钩》PPT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250联想能力体系模型和应用ppt课件PPT.ppt
- 最新24.麦哨ppt课件PPT.ppt
- 最新23卡罗纳详解课件PPT.ppt
- 最新23个工作方法课件PPT.ppt
- 最新23g-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课件PPT.ppt
- 最新22《吃水不忘挖井人》资料课件PPT.ppt
- 最新223耳和听觉1-17版课件PPT.ppt
- 最新28、《民族英雄戚继光》3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2、一个不能忘的人课件PPT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