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 MB
  • 2022-04-29 14:20:01 发布

红旗中学崔晶《生物》说课PPT课件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二课时生物说课课件红旗中学崔晶 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板书设计六、说教学反思说课流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说教材 (二)教学重难点一、说教材教学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一、说教材 2、能力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一、说教材 (一)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二)突破重点与难点: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二、说教法 (一)分组探究法。(二)归纳总结法。(三)游戏法。三、说学法 (一)课前准备:学生:1)直尺、水彩笔、课本。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光盘。2)《血液循环》学案3)心脏模型四、说教学程序 (二)导 入 新 课四、说教学程序 (三)突破重点: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分别来研究体循环和肺循环。观察视频,小组讨论以下内容:(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体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四、说教学程序 小结:教师提问,小组汇报展示。(将大的知识点小化,逐一突破。)看图学生讲解,总结体循环。四、说教学程序 利用同样的方式学习肺循环。观察视频,讨论以下内容:(1)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或肺循环是由心脏的哪一腔开始?血液流经何处?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腔?)(2)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四、说教学程序 小结:教师提问,小组汇报展示。(将大的知识点小化,逐一突破。)看图学生讲解,总结肺循环。四、说教学程序 (四)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反复强化理解。四、说教学程序 1.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部分血液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2.体循环的过程: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也就从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3.肺循环的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五)课堂知识反馈补充练习:利用模型,强化新知。四、说教学程序 (六)课堂拓展延伸讨论内容:一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四、说教学程序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动脉-组织处的毛细血管(伤口处) 第二课时人体的血液循环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3、动脉血: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4、静脉血:含氧气少,颜色暗红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评比,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六、说教学反思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