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PPT分析 32页

  • 528.55 KB
  • 2022-04-29 14:28:39 发布

毕业论文答辩PPT分析

  • 3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PYE********环工****2014年5月科技进步对污染物减排贡献的研究ContributionResearchofTechnologyProgressonPollutantEmissionReduction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指导教师:** 论文框架2详细介绍IPAT公式背景和意义科技进步对污染减排影响的量化方法研究方法经济和科技对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结论章节细节碳排放重点强调IPAT公式可以量化不同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猜想:科技进步(T)会对污染物减排产生贡献作用全国层面经济和人口因素对污染减排的影响科技进步对污染物减排的贡献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和科技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科技进步对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改善的贡献量经济发展对污染物减排施加的压力对于碳排放,科技进步减排贡献不稳定性更加明显中国要有紧迫感,抓紧发展节能减排科技正文附件结合全文总结出六点结论根据结论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科技进步对环境改善贡献很大,但也有波动中国碳排放数据的统计和公布利用IPAT分析中国碳排放量中国和印度科技和经济因素对碳减排影响的对比 方法介绍3行为消费其他参变量科技进步人口因素经济因素PATB,C产业结构调整监督管理工程技术(包括末端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2000年到2012年每年年末中国全国和分区域人口数量国外人口数量全国人均GDP分区域人均GDP国外人均GDP(PPP)II=PAT是用以描述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公式,它可以帮助理解一些作用于人类影响环境的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I)是Population(P)、Affluence(A)、Technology(T)这三者的产出。 公式推算PAT4 目标分解53:分析并得出结论2:利用IPAT模型计算1:数据的收集中国统计年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中国环境统计年鉴CDIACIPATP:P1A0T0-P0A0T0A:P1A1T0-P1A0T0T:P1A1T1-P1A1T0Population中国人口的增长对污染物减排影响如何Affluence我国近十多年经济的稳健高速发展对改善环境质量带来怎样的效益Technology以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进步是否可以为污染物减排带来贡献作用,是否可以大力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哪个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有关的数据计算表格和图6结果与讨论 1.我国四种重点污染物排放情况7年份人均GDP/元人口/万人CODNH3-NNOXSO2200310541.971292271333.6129.7N/A2158.7200412335.581299881339.2133.0N/A2254.9200514185.361307561414.2149.8N/A2549.3200616499.701314481428.2141.3N/A2588.8200720169.461321291381.8132.41643.42468.1200823707.711328021320.7127.01624.52321.2200925607.531334501277.5122.61692.72214.4201030015.051340911238.1120.31852.42185.1201135197.791347351293.6175.82404.32217.9201238459.471354041251.3171.02337.42117.6我国2003-2012年人均GDP、人口总数及重点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其中排放量单位为万吨) 1.我国四种重点污染物排放情况82003-2012年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变化 2.污染减排影响的分析-A&P年份COD排放量(A)NH3-N排放量(A)NOX排放量(A)SO2排放量(A)COD排放量(P)NH3-N排放量(P)NOX排放量(P)SO2排放量(P)2003228.322.2N/A369.67.90.8N/A12.72004202.020.1N/A340.17.90.8N/A13.32005232.524.6N/A419.07.50.8N/A13.52006319.431.6N/A578.97.40.7N/A13.42007243.723.4367.5435.37.00.78.412.62008106.510.2286.5187.26.40.67.911.32009221.021.2136.5383.16.10.68.110.62010214.820.9320.4379.15.90.68.910.52011120.416.4417.1206.46.40.911.911.02012N/AN/AN/AN/AN/AN/AN/AN/A92003-2011年间经济和人口因素对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量单位:万吨 2.污染减排影响分析-A102003-2011年间经济因素对污染物减排影响量变化趋势 3.减排贡献的影响分析-T年份CODNH3-NNOXSO22003-230.488-19.6609N/A-285.9562004-134.918-4.04762N/A-59.05342005-225.432-33.8620N/A-392.1112006-373.096-41.2219N/A-712.8802007-311.777-29.4191-317.034-594.6462008-155.995-15.2465-70.5414-305.0432009-266.473-24.0919-141.174-422.9062010-165.25734.0501221.611-356.8112011-169.193-22.0447-302.744-317.8602012N/AN/AN/AN/A11科技进步对污染物减排的贡献量单位:万吨 3.减排贡献的分析-T12全国2003-2011年科技进步对污染物减排贡献量变化趋势图 3.污染物减排影响对比-A、T132003-2011年科技和经济因素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对比图 4.各省减排影响量的研究-A142010年全国各省级区域经济发展对化学需氧量总量排放量减排的影响量分布图 4.各省减排影响量的研究-T152010年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科技进步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排贡献量分布图 5.各省污染减排影响的对比-A、T地区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华东-31.55-28.46-23.78-38.83-48.93-16.80-33.86-166.94东北-26.99-4.46-24.66-33.38-40.46-18.04-33.19-162.09华东-74.36-47.03-68.08-87.58-90.76-50.04-81.35-395.29中南-81.89-48.18-66.73-113.20-109.01-59.92-100.69-465.81西南-36.11-35.87-21.25-38.51-43.03-18.66-31.01-182.50西北-14.980.58-16.73-21.93-29.73-10.01-23.84-119.85162003-2010年全国各区域科技进步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减排量 5.各省污染减排影响的对比-A、T地区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华东19.5123.2518.4024.9717.959.8127.7320.35东北51.5746.9945.5451.9649.2222.5345.5843.74华东79.4769.7865.8578.9681.1138.1172.9771.62中南39.8834.3234.9846.1857.6820.2339.1541.07西南18.1015.1915.9119.4723.036.4520.5619.74西北4.113.163.945.186.081.915.515.51172003-2010年全国各大区经济发展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排的影响量 5.各省污染减排影响的对比-A、T182003~2010年全国各大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COD总量排放量减排的影响量的对比 附件1.利用IPAT计算和分析中国碳排放量附件2.经济和科技因素对中国与印度碳排放影响的对比19附件 1.利用IPAT分析中国碳排放年份人均GDP/元年末总人口/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化石燃料碳排放/万吨20007857.6761267439.96E+0892860.1020018621.7061276271.10E+0995106.8020029398.0541284531.21E+09100742.9200310541.971292271.36E+09123402.7200412335.581299881.60E+09144209.6200514185.361307561.85E+09157895.2200616499.701314482.17E+09174924.0200720169.461321292.66E+09185214.2200823707.711328023.15E+09191858.3200925607.531334503.42E+09209768.5201030015.051340914.02E+09225985.6202000-2010年我国碳排放原始数据(CDIAC) 1.利用IPAT分析中国碳排放年份TAP2000-7493.19092.1647.72001-3598.88619.4615.520029716.612336.1607.02003-1039.221119.4726.72004-8919.121752.7852.02005-9703.725896.9835.62006-29723.139107.1906.22007-26956.232656.9943.420081524.415449.6936.22009-21068.936278.41007.6212000-2009年三种环境影响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减排的影响量单位:万吨 1.利用IPAT分析中国碳排放222000~2010年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的作用对比 2.中印两国的对比中国印度年份人口/万人均GDPGDP/万总碳排放/万吨人口/万人均GDPGDP/万总碳排放/万吨200212843057004.4E+0810074210458425402.7E+0833454200312869764495.0E+0812340210497029003.0E+0834958200412988472625.6E+0814420910650731003.3E+0836774200513063188836.8E+0815789510802634003.7E+08384812006131397101707.7E+0817492410953538004.2E+0841024200713218570995.4E+0818521411298626003.0E+0843943200813300479736.0E+0819185811479929003.3E+0849394200913386188186.7E+0820976811660732003.7E+085405623中印两国的环境影响因素及碳排放量相关数据注:GDP单位为美元(PPP) 2.中印两国的对比年份中国-A中国-T印度-A印度-T200213528.158922.134567.92-3188.03200313669.875998.582784.51-1479.91200430073.12-17216.463320.19-2137.57200519972.02-3869.094606.03-2600.902006-53298.7962540.23-13039.3014665.64200719431.38-13935.264198.88546.90200821147.54-4473.274959.90-1075.45200929505.47-11960.765256.10-4857.6524经济和科技因素对中印两国碳排放减排影响量单位:万吨 2.中印两国的对比252002-2009年经济和科技因素分别对中印两国环境影响程度的对比 2.中印两国的对比26相同点不同点中国发展中国家身处亚洲人口总数非常大经济和科技对碳排放量影响变化趋势相同科技进步碳减排有贡献作用,但都不稳定社会经济水平和环境负荷变化不符合EKC所描述的倒“U”型人均GDP大科技和经济对碳减排的影响量大印度2007到2009年科技减排贡献不断增长 结论通过IPAT的计算,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为代表的经济发展,对污染物减排影响量基本上都是正值,而且数量巨大。所以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加重污染物减排负担的最主要因素。人口总量的增长对污染物减排影响量远小于经济发展因素对污染物减排的影响量,所以人口增长并不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观察中国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负荷,其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符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所总结的倒“U”型曲线,而是近似于“N”型的波动变化利用IPAT对全国四种重点监测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说明,科技进步是人口、经济和科技进步这三大因素中最主要的减排推动因素,并在与经济发展因素的对比中,进一步说明了科技进步是削减环境压力的主要方式27 结论对于我国分区域研究可以发现,虽然以化学需氧量总量排放量为代表的环境负荷来说,基本绝大多数的省市自治区都保持连年科技进步主导污染物减排,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但是科技进步减排的能力中南和华东地区明显好于其他区域等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是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对于碳排放量的研究可以发现,虽然在计算我国科技进步对碳排放量减排的结果中也说明了科技进步对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但在和印度科技进步对碳排放量减排贡献的对比中并没有展现出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那样明显的优势,而是呈现了其改善环境质量的波动性28 意见和建议希望我国能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科学技术的投资、开发和应用。让科技进步切切实实融入到百姓生活和社会建设中,令其发挥更强力的作用希望有关部门能更加重视西北和东南科技进步对环境质量影响不均衡的问题。虽然我国东西发展不均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西部经济发展已经被东部拉开距离,但是这也为能在经济发展初期就抓住发展环境生态技术这个大好时机,为今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打下坚实基础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增加重点监测污染物的统计项,细化监测统计标准,让环境统计年报更加详实具体,并且加快汇总统计近年碳排量数据。我相信一定有我国相关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会更加准确,更具有说服力。相信学者们也更希望能拿到这些数据作分析,进而可以为环境政策的出台提供更正确的建议29 总结30结论建议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人口的环境负效应远小于经济EKC曲线的“N”型我国各区域科技减排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性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西北、东北区域要在追赶GDP的同时,注重“绿色GDP”收益的提高丰富环境相关统计项目;汇总并公布碳排放数据 致谢首先非常感谢**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指点,正是因为她的悉心教导,我才可以鼓足勇气超越自我,是她让我在毕业设计环节获得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也要感谢***师姐不辞辛苦地对我给予细致入微的辅导,也给予我很多宝贵的意见;最后我想感谢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O&IBU市场总监***女士对我毕业设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再次感谢你们!31 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32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