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3 MB
  • 2022-04-29 14:32:38 发布

土木工程测量地形图测绘教学课件PPT

  • 10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十章地形图测绘《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建筑学院道路工程系孙晓 §10-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地形图分为:白纸测图(模拟测图)(analogmap)与数字测图(digitalmap)一.图纸准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大小一般为40×40cm、40×50cm和50×50cm。主要有:1.磅纸(机械制图用的图纸)2.聚脂薄膜——透明、不变形、可洗。坐标格网一般已绘制。 二.坐标格网的绘制方里网的大小:40cm50cm50cm50cm方格的大小:10cm10cm1.对角线法oabcd 3.软件绘制方法——如AutoCAD或CASS软件。4.格网的检查要求:方格的边长应准确,误差不超过0.2mm;纵横格网线应互相垂直,要求方格对角线长度误差不超过0.3mm。2.坐标格网尺法 三.控制点的展绘例:展绘控制点A(647.43,634.52,4.50);B(913.46,748.63,6.45)。1、确定格网线的坐标、注记。2、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按比例尺展出。3、检查:在图上量取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其与理论值之差图上0.3mm。1:10000.5-0.510009008007006005005006007008009001000 §10—2视距测量视距测量(Stadiatacheometry)方法——应用于地形图测绘中视距测量是应用几何光学原理,在观测中既测定距离又测定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形高低起伏限制等优点,虽然精度较低,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因此特别适用于测绘地形的工作。视距测量——利用经纬仪或水准仪望远镜中的十字丝分划板的上下丝配合视距尺进行距离测量。 1、视线水平时K—取100,l—上-下丝读数之差,i—仪器高,v—中丝读数。一、视距测量(stadiameasurement)原理 图中可以看出仪器中心到视距尺的距离为:令而此时A、B两点高差的计算公式为: 2.视线倾斜时为水准尺与视线垂直时的尺间隔 §10-3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定方法1.极坐标法 2.直角坐标法′AB3′12354′52′1′4 3.角度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10-4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地形测绘就是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测量各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并绘制成地形图,也称之为碎部测量。地形测绘方法有:经纬仪测绘法、大平板仪法、经纬仪和小平板联合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的基本工作,是以平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所有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这一工作以采用视距法最为适宜。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可用极坐标法测定,即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因此,对于每一个碎部点,用经纬仪观测视距读数、竖直角和水平角,即可同时测定它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首先在测站A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盘左瞄准另一控制点B(后视点),以AB为起始方向,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并将此记入手薄。为了防止用错后视点,检查测站点到后视点的距离和高差。一、测站上的准备工作 二、跑尺在地形特征点上立尺的工作通称为跑尺。立尺点的位置、密度、远近直接影响着成图的质量和功效。立尺员在跑尺之前,应弄清施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的路线,依次将视距尺立于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三、测站上的观测工作 四、记录和计算 五、绘图 在展绘出足够数量的碎部点后,即可根据实际的地形勾绘出地物和地貌。勾绘地物时,应对照外轮廓随测随绘。测绘地貌时,应对照地性线和特殊地貌外缘点勾绘等高线和描绘特征地貌符号。在一个测站上测完所有的碎部点后,应将主要地物、地貌勾绘完毕后再搬站。采用测记法在室内绘图时,应按照草图来勾绘,绘制完毕后还应到实地进行核对. §10-5地形图的测绘一、测绘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地形图的精度要求地形图的精度,是以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等高线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的。2.碎部点的最大视距3.碎部点的密度4.在测站上的检查(1)随时检查仪器的对中,对中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05mm;(2)随时检查仪器的定向,经纬仪测绘时后视方向的归零差不超过4′,平板仪测图时偏差不大于图上0.3mm;(3)检查另一测站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等高距。 要求——碎部点的间距和最大视距 二、测绘地物的要求和方法1.测绘地物的一般原则分类:①自然地物,如河流、湖泊、森林、独立岩石等。②经过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改造了的地物,如房屋、铁路、桥梁、高压线等。所有这些地物都要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原则:①凡是能依比例尺表示在图上的地物,则必须测绘出能表现它轮廓的转折点,又称地物特征点。对于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在地形图上是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的中心位置上。②地面上具有固定位置的所有地物,原则上都应测绘。按照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在图上。 2.地物的测绘方法测绘地物主要是测定地物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地物的特征点包括地物的轮廓线和边界线的转折或交叉点等。(1)居民地的测绘BA345612复杂的建筑物,原则上只需测绘建筑物与地面相交所组成的图形,不管上部的结构,其轮廓凹凸部分在图上小于0.4mm的,可忽略不计,用直线连接。 (2)独立地物的测绘①凡其轮廓按比例在图上大于符号尺寸的,按比例测绘其轮廓并配置符号。②依非比例符号测绘,只测定其中心位置,并按图式中规定的符号定位点,在图上画出地物符号。(3)道路的测绘道路包其附属建筑桥梁、隧道、路堑、路堤等均需测绘。选择道路特征点,应选在直线和曲线的连接点及曲线上的变换点。铁路按非比例符号表示,应立尺于轨道中心,按比例符号表示时,则应在轨顶、路肩、坡脚、路堑边等处分别立尺。公路一般立尺于路的两侧,按实际路宽描绘,公路上应注明路面材料。大车路一般路宽不一,可立尺于路中心,按平均路宽绘制。小路则测绘路的中心线。 (4)管线、垣栅的测绘(5)水系的测绘(6)植被的测绘检查:现象:图上绘出的地物与地面情况不符方法:①在外业要检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属于观测错误,则必须立即纠正。②若不是观测错误,则可能是由于各种误差的累积所引起的,或是在两个测站上观测了同一个地物的不同部位所引起,当这些不符的现象在图上小于规范规定的地物误差时,可以采用分配的办法予以消除,使地物的形状与地面相似。 地物碎部点测量与描绘砖5府河5015501450195038 三、测绘地貌的要求和方法1.测绘地貌的基本方法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自然形态。地貌的形状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不同的地性线组成的多面体。地性线是构成地貌的骨架,地性线主要有:山脊线、山谷线、山腰线、山脚线等。只要把地性线测绘出来,地貌的形态也就可以显示出来了。测绘地性线必须把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测绘出来,这些点就是地貌特征点。 测绘地貌的步骤和方法(1)测定地貌特征点地貌特征点是指山顶点、鞍部最低点、山脊线和山谷线的坡度变化点,山坡上的坡度变换点,山脚与平地相交点等等。对于地物特征点,用碎部测量的方法测定其在图纸上的平面位置,用小点表示,并在右侧注记高程。(2)绘出地性线通常以实线连成山脊线,以虚线连成山谷线。地性线应该随着碎部点的陆续测定而随时连接,以免发生连错点,使等高线不能如实反映实地地貌的形态。 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a)(b)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c)A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d) (3)求等高线的通过点①内插法A、B两点的高程分别为84.5m和88.9m,设等高距为1m,则A、B两点间应有高程为85m、86m、87m和88m的四条等高线通过。现将A、B两点间的斜坡绘成图10-15中的形式,、为其水平投影,C、D、E、F是等高线通过点,则AC两点间的平距计算如下:B84.588.984.588.988878685dcaefbACDEF88878685 ②图解法图解法是用一张透明描图纸,上面绘出若干条等间隔的平行线。把透明纸蒙在图纸上,使a、b两点间能通过四条平行线,并使a、b两点分别位于平行线间0.5和0.9处,则ab直线和四条平行线的交点就是高程为85m、86m、87m和88m的等高线通过点。a84.58586878888.9b ③目估法用目估法确定等高线通过点与图解法是根据同一原理。A、B高差为4.4m,则在A端按比例目估出高差为1m的平距,然后再估出0.5m的平距,即可得出高程为85m的C。用同样的方法得出高程为88m的F点,再在这两点间作三等分,即可得出高程为86m、87m的点。注意:在进行等高线内插时,只有在同一条地性线的相邻两特征点间(即均匀坡度)才能进行,不允许越线越点内插。 (4)勾绘等高线计曲线——首曲线,确定其正确位置——对照实际的地貌来描绘——与实地核对,检查有无遗漏和错误。等高线绘制完成后,要将地性线全部擦去。81.587.282.384.084.584.788.983.786.080.981.8(d) 2.各种地貌的测绘(1)山顶山顶是山的最高部分,必须立尺。尖形:尖形山顶的山顶附近倾斜比较一致,尖形山顶的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大小相等。山顶立尺,其周围地区适当立一些就够了。圆形:顶部坡度比较平缓或平坦,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变陡,等高线之间的平距在离山顶较远的山坡部分较小,愈至山顶,平距逐渐增大,在顶部最大。测绘时山顶最高点应立尺,在山顶附近坡度逐渐变化的地方也需要立尺。 (2)山脊山脊是山体延伸的最高棱线,山脊的等高线均向下坡方向凸出,两侧基本对称,山脊的变化反映了山脊纵断面的起伏状况,山脊等高线的尖圆程度反映了山脊横断面的形状。测绘山脊要真实的表现其坡度和走向,特别是大的分水线、倾斜变换点和山脊、山谷转折点,应形象的表现出来。尖山脊:山脊线比较明显,山脊线上立尺外,两侧山坡也应有适当的立尺。圆形山脊:脊部有一定的宽度,测绘时需特别注意正确确定山脊线的实地位置,在山脊两侧山坡也必须注意它的坡度的逐渐变化,恰如其分的选择立尺点。 (3)山谷山谷等高线表示的特点与山脊等高线所表示的相反。山谷的形状也可分为尖底形和圆底形。尖形谷底线较明显,测绘时应立尺于等高线的转变处;圆形谷底的山谷线不十分明显,测绘时,应找出谷底线立尺,并在两侧山坡坡度开始变化处立尺。(4)鞍部鞍部属于山脊上的一个特殊部位,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地方,有重要的方位作用。测绘时,在鞍部的最低点、沿山脊线和两侧山谷线上立尺,鞍部的最低点应注记高程。 (5)用符号表示的地貌在测绘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时,要测绘出这些地貌的轮廓位置,用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陡崖应在它的上边缘及两端立尺,并在下面岩脚处立尺;冲沟应测绘其上边缘及沟底高程;陡坎和梯田可以适当取舍,一般在主要田坎的上边缘转折点立尺,并注记高程或比高。 地貌点测量与等高线描绘 实习实习任务: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形图(广场或一条道路转角)1.野外全站仪进行采点选择测站点与立尺点进行仪器设置:测站点坐标、后视定向本次实验:无定向测量立尺点的选择:地物特征点2测量各点的三维坐标3、AutoCAD室内成图 210根据模型勾绘等高线200 离散点数据(共157个点) 1:1000等高距=0.5米 1:1000等高距=1米 立尺——地貌特征点选择 四、设置临时测站点1.视距支导线限差:边长:边长应不大于最大视距的2/3,个数:最多只允许连续设置两个支点。观测:水平角及竖直角:一个测回;边长和高差:视距法往返测,每条导线边往返测的较差相对于该边长的水平距离不大于1/200,高差较差在平地不大于1/5等高距,在山地不大于1/3等高距。注意:由于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因此要对观测和展绘工作加强检查,防止错误。 测站点(控制点)的增补当测站点不够使用时,常需要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增补临时性的测站点,如采用视距支导线法。设置视距支导线的边长应不大于最大视距的2/3(见上表),竖直角不宜过大,最多只允许连续设置2个支点。支导线的水平角用经纬仪测量一个测回,用视距法往返测定支导线的边长和高差。每条导线边往返测相对误差不大于1/200,高差较差不大于该边长水平距离的1/500。边长和高差的往返测较差在允许范围内取往返测的平均值,然后用图解法展绘出支导线点。由于支导线缺乏检核条件,因此要对观测和展绘工作加强检查,防止错误。 2.视距导线若用支导线方法增设测站点还不能满足测图的要求,可采用视距导线方法。视距导线应布设成附合或闭合导线形式,增设的临时测站一般不超过5个。导线边和角的测量方法与视距支导线相同。按照导线边和角展绘导线点,当平面点位的闭合差不大于1/200,用图解法调整。 3.内外分点法条件:当需要增设的测站离控制点较近且相邻的控制点通视。分类:,内分点,外分点作法:内分点法:在需要增设测站位置较近的控制点B上置镜,瞄准控制点A,在AB方向上量取距离BM,定出测站M点;外分点法:若瞄准A点后倒镜,在AB的延长线方向上量取距离BN,定出测站N点。 五、地形图的拼接、整饰与检查在大区域内测图,地形图是分幅测绘的。为了保证相邻图幅的互相拼接,每一幅图的四边,要测出图廓外5mm。测完图后,还需要对图幅进行拼接,检查与整饰,方能获得符合要求的地形图。目前,大多采用聚酯薄膜测图,拼接时可把相邻图幅根据坐标格网叠合起来,检查接边处地物、地貌吻合情况,同时可检查有无遗漏。如果是白纸测图,续借助于描图纸。 绘图——地物、地貌描绘地物描绘,按图式符号表示地物。依比例描绘的房屋,轮廓要用直线连接,道路、河流的弯曲部分要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不依比例描绘的地物,需按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地貌描绘——等高线勾绘由于等高线表示的地面高程均为等高距h的整倍数,需要在碎部点间内插以h为间隔的等高点。内插是在同坡段上进行。 五、地形图的拼接、整饰与检查1.地形图的拼接地形图接边误差不应大于表10-2规范规定的平面、高程中误差的倍。拼接时可取其平均位置接合,直线地物则应从相邻图幅上直线的转点或端点以直线相连。为了便于拼接,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对跨图幅的地物应将其轮廓完全测出,对线形地物应测至图幅外转折点处。聚脂薄膜:白纸测图,则用5cm宽的透明纸蒙在其中一图幅的接图边上。 地形图接边差示例 地形图接边误差允许值 地形图的拼接方法修正时,通常用宽5~6cm的透明纸蒙在左图幅的接图边上,用铅笔把坐标格网线、地物、地貌描绘在透明纸上;然后再把透明纸按坐标格网线位置蒙在右图幅衔接边上,同样用铅笔描绘地物、地貌;若接边差在限差内,则在透明纸上用彩色笔平均配赋,并将纠正后的地物地貌分别刺在相邻图边上,以此修正图内的地物、地貌。 2.地形图的整饰当地形图原图经过检查和拼接后,还要进行清绘和整饰,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顺序: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要求:(1)所有地物应按照准确的位置,以规定的符号、清晰的线条用铅笔描绘清楚;(2)等高线应描绘光滑圆顺,按规定精细的线条描绘计曲线和首曲线;(3)选择高程注记点点位要清晰,字体要工整,字头朝北,同时检查高程数据与等高线是否符合;(4)各项文字注记位置要适当,计曲线的高程注记应在图中适当位置排成一列或几列;(5)重新描绘坐标格网并注记坐标值;(6)按规定图式整饰图廓外各项注记。 地形图的整饰当原图经过拼接和检查后,要进行清绘和整饰,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整饰应遵循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的原则进行。工作顺序为:内图廓、坐标格网,控制点、地形点符号及高程注记,独立物体及各种名称、数字的绘注,居民地等建筑物,各种线路、水系等,植被与地类界,等高线及各种地貌符号等。图外的整饰包括外图廓线、坐标网、经纬度、接图表、图名、图号、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施测单位、测绘者及施测日期等。图上地物以及等高线的线条粗细、注记字体大小均按规定的图式进行绘制。 地形图的检查方法室内检查手簿记载是否齐全、清楚和正确各项限差是否符合规定图上地物、地貌的真实性、清晰性和易读性各种符号的运用、名称注记等是否正确等高线与地貌特征点的高程是否符合,有无矛盾或可疑的地方相邻图幅的接边有无问题等如发现错误或疑点,应到野外进行实地检查修改 地形图的检查方法(续)外业检查巡视检查,根据室内检查重点,按预定巡视路线,实地对照查看主要查看原图的地物、地貌有无遗漏,勾绘的等高线是否逼真合理符号、注记是否正确等然后进行仪器设站检查,除对在室内检查和巡视捡查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错误和遗漏进行补测和更正外,对一些怀疑点,地物、地貌复杂地区,图幅的四角或中心地区,也需抽样设站检查,一般为10%左右。 3.地形图的检查(1)图面检查主要检查控制点的分布、展绘是否符合规范;地物、地貌的位置和形状绘制的是否正确;图式符号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等高线与地形点的高程是否相符,有无矛盾可疑之处;名称注记是否有遗漏或错误。一量发现问题,先检查记录、计算和展绘有无错误,如果不是由于记录、计算和展绘所造成的错误,不得随意更改,应到野外进行实地检查修改。(2)野外巡查将地形图带到现场与实际地形对照,核对地物和地貌的表示是否清晰合理,检查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对图面检查发现的疑问必须重点检查。如果等高线表示的与实际地貌略有差异,可立即修改,重大错误必须用仪器检查后再修改。(3)设站检查检查在图面和野外检查时发现的重大疑问,找出问题后再进行修改。对漏测、漏绘的,补测后填入图中。另外,为评判测图的质量,还应重新设站,挑选一定数量的点进行观测,其精度应符合表10-2的规定,仪器检查量不应小于测图总量的10﹪。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全站仪结合电子平板模式该模式是以便携式电脑作为电子平板,通过通讯线直接与全站仪通讯、记录数据,实时成图。因此,它具有图形直观、准确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即使在地形复杂地区,也可现场测绘成图,避免野外绘制草图。目前这种模式的开发与研究相对比较完善,由于便携式电脑性能和测绘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它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续)直接利用全站仪内存模式该模式使用全站仪内存或自带记忆卡,把野外测得的数据,通过一定的编码方式,直接记录,同时野外现场绘制复杂地形草图,供室内成图时参考对照。因此,它操作过程简单,无需附带其他电子设备;对野外观测数据直接存储,纠错能力强,可进行内业纠错处理。随着全站仪存储能力的不断增强,此方法进行小面积地形测量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续)全站仪加电子手薄或高性能掌上电脑模式该模式通过通讯线将全站仪与电子手薄或掌上电脑相联,把测量数据记录在电子手薄或便携式电脑上,同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属性操作,并绘制现场草图。内业时把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成图处理。它携带方便,掌上电脑采用图形界面交互系统,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简单的编辑,减少了内业工作量。随着掌上电脑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人员正进行针对于全站仪的掌上电脑二次开发工作,此方法会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全站仪数字测图过程在准备工作阶段,包括资料准备、控制测量、测图准备等,与传统地形测图一样。随后的工作主要分为数据获取、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四个阶段。准备工作数据获取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 航空射影测量(Photogrammetry)应用于地形图测绘 航空相片的航向与旁向重叠航片中心投影 综合法测图过程框图全能法测图过程框图 LeicaHelavaDPW770 andDSW300 黑白(全色)像片对 数字高程模型 (DigitalElevationModel,DEM) (4)求积仪法求积仪是一种专门供图上量算面积的仪器,其优点是操作简便、速度快,适用于任意曲线图形的面积量算,并能保证一定的精度。求积仪有机械求积仪(mechanicalplanimeter)和电子求积仪(electronicalplanimeter)两种。1)机械求积仪机械求积仪是一种利用积分原理在图纸上测定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完全机械装置,它结构简单,售价低廉,便于使用。机械求积仪由极臂、描迹臂和计数器三部分组成。 极臂1是控制求积仪运行方向的拉杆,它使求积仪整体只能以极点的短针3为中心作弧形运动。在极臂的一端有一重锤2,短针3位于重锤的下面,使用时短针借助重锤的重量刺入图纸固定不动,短针端点称为求积议的极点。极臂的另一端有一圆球状短柄4,短柄可以插在结合套5的圆洞内,结合套又套在描迹臂6上,将极臂和描迹臂铰连成一体。在描迹臂一端有一描迹针7,描迹针连有一支撑描迹针的小圆柱8和用于移动描迹针的手柄9(有的求积仪用描迹放大镜代替描迹针和小圆柱)。由描迹针尖端至短柄旋转轴的距离称为描迹臂的臂长,它是可以调节的。极臂长是指极点至短柄旋转轴的距离,它是固定的。 计数器是求积仪上重要的部件,它由计数盘10、计数轮11和游标12组成。当描迹臂移动时,计数轮随着转动,计数轮转动一周时,计数盘转动一格。计数盘共分为十格,由0至9注有数字。计数轮分为10等分,每一等分又分成10个小格。在计数轮旁有游标,可以读出计数轮一格的1/10。通过计数器可以读出4位数,首先从计数盘上读得千位数,然后在计数轮上读取百位数和十位数,最后根据游标读取个位数,图10-16所示的读数为1227。使用求积仪量算面积时,如果图形面积不大,可将极点放在图形外,定好描迹臂长度和极点位置。把描迹针放在轮廓的某点P上,作一记号,在计数器上读出起始读数;,然后描迹针严格绕轮廓线顺时针方向描摹一周,回到起点,在计数器上读出终止读数,则所量图形面积为 2)电子求积仪图10-18所示为日本KOIZUMI(小泉)公司生产的KP-90N电子求积仪,仪器是在机械装置动极、动极轴、跟踪臂(相当于机械求积仪的描迹臂)等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脉冲记数设备和微处理器,能自动显示测量的面积,具有面积分块测定后相加、相减和多次测定取平均值,面积单位换算,比例尺设定等功能。面积测量的相对误差为2/1000。 ①电源仪器内藏有镍隔可充电电池,充满电后,可以连续使用30个小时;仪器停止使用5分钟后,将自动短电,以节约电源;电池将耗尽时,显示窗口将显示“Batt-E”。仪器配有输出电压为5V、电流为1.6A的专用充电器,可以使用电压为100V~240V的交流电为电池充电。②键盘功能及操作方法仪器面板上设有22个键和一个显示窗,其中显示窗上部为状态区,用来显示电池、存储器、比例尺、暂停及面积单位,下部为数据区,用来显示量算结果和输入值。 ON:打开电源。OFF:关闭电源。SCALE:设定图纸的纵、横向比例尺。仪器允许所测图形的纵、横向比例尺不相同,这对测量纵断面图的面积非常有用。操作方法是如果已经测量了面积,则完成比例尺的设置后,显示窗中的面积值将自动转换为新设比例尺下的面积值。自动断电或关闭电源,设置的比例尺仍被记忆。UNIT1:面积单位键1。UNIT2:面积单位键2。仪器有米制(km2、m2、cm2)、英制(acre、ft2、in2)和日制(町、反、坪)三种面积单位制,它们在状态区按列排列。每按一次UNIT1键,将按米制→英制→日制的顺序循环选择。决定了单位制后,每按一次UNIT2键,则在已选定的某个单位制内循环,如选择的是米制,则在km2→m2→cm2内循环。 0~9:数字键。.:小数点键。START:测量启动键。HOLD:测量暂停键。按HOLD键,显示窗中的“HOLD”字符被显示,当前的面积量算值被固定,并暂时停止面积测量,此时移动跟踪放大镜,显示的面积值不变;当要继续量算面积时,再按HOLD键,面积量算再次开始。该键主要用于分块量算面积。MEMO:测量结束和记忆键(存储)。面积量算结束后,按MEMO键,则将显示窗中显示的面积量算值存储在仪器的存储器中,此时显示窗中的“MEMO”字符被显示。仪器有10个存储器,最多可存储10个面积量算值。AVER:计算平均值键。按AVER键,可以对存储器中的面积量算值取平均。C/AC:清除键,清除存储器中记忆的全部面积量算值。 §10.4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应用(1)按指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在进行道路、隧道、管线等工程设计时,需要了解两点之间的地面起伏情况,这时,可根据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来绘制断面图。如图10-21(a)所示,在地形图上作A,B两点的连线,与各等高线相交,各交点的高程即为交点所在等高线的高程,而各交点的平距可在图上用比例尺量得。在毫米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以横轴AB表示平距,以垂直于横轴的纵轴表示高程,在地形图上量取A点至各交点及地形特征点的平距,并把它们分别转绘在横轴上,以相应的高程作为纵坐标,得到各交点在断面上的位置。连接这些点,即得到AB方向的断面图。为了更明显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断面图上的高程比例尺一般比平距比例尺大5~20倍。 (2)确定汇水面积修筑道路时,有时要跨越河流或山谷,这时就必须建设桥梁或涵洞,兴修水库必须筑坝拦水。桥梁、涵洞孔径的大小,水坝的设计位置与坝高,水库的蓄水量等,需要根据汇集于这个地区的水流量来确定。汇集水流量的面积称为汇水面积(catchmentarea)。由于雨水是沿山脊线(分水线)向两侧山坡分流,所以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连接而成的。如图10-22所示,一条公路经过山谷,拟在P处架桥或修涵洞, 其孔径大小应根据流经该处的流水量决定,而流水量又与山谷的汇水面积有关。由山脊线和公路上的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区域A-B-C-D-E-F-G-H-I的面积,就是这个山谷的汇水面积。量出该面积的值,再结合当地的气象水文资料,便可进一步确定流经公路P处的水量,为桥梁或涵洞的孔径设计提供依据。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边界线(除公路AB段外)应与山脊线一致,且与等高级垂直;2)边界线是经过一系列的山脊线、山头和鞍部的曲线,并在河谷的指定断面(公路或水坝的中心线)闭合。 (3)场地平整时的填挖边界确定和土方量计算场地平整有两种情形,其一是平整为水平场地,其二是整理为倾斜面。1)平整为水平场地图10-23所示为某场地的地形图,假设要求将原地貌按照挖填平衡的原则改造成水平面,土方量的计算步骤如下:①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格网方格网大小取决于地形的复杂程度、地形图比例尺的大小和土方计算的精度要求,一般地,方格边长为图上2cm。各方格顶点的高程用线性内插法求出,并注记在相应顶点的右上方,如图10-23所示。 2)整理为倾斜面将原地形整理成某一坡度的倾斜面,一般可根据挖、填平衡的原则,绘制出设计倾斜面的等高线。有时要求所设计的倾斜面必须包含某些不能改动的高程点(称设计倾斜面的控制高程点),例如已有道路的中线高程点,永久性或大型建筑物的外墙地坪高程等。如图10-25所示,设A、B、C三点为控制高程点,其地面高程分别为54.6m、51.3m和53.7m。要求将原地形整理成通过A、B、C三点的倾斜面,其土方量的计算步骤如下: ①确定设计等高线的平距过A、B二点作直线,用比例内插法在AB直线上求出高程为54、53、52m各点的位置,也就是设计等高线应经过AB直线上的相应位置,如d、e、f、g……等点。②确定设计等高线的方向在AB直线上比例内插出一点k,使其高程等于C点的高程53.7m。过kC连一直线,则kC方向就是设计等高线的方向。③插绘设计倾斜面的等高线过d、e、f、g……各点作的平行线(图中的虚线),即为设计倾斜面的等高线。过设计等高线和原同高程的等高线交点的连线,如图中连接1、2、3、4、5等点,就可得到挖、填边界线。图中绘有短线的一侧为填土区,另一侧为挖土区。 ④计算挖、填土方量与前面的方法相同,首先在图上绘制方格网,并确定各方格顶点的挖深和填高量。不同之处是各方格顶点的设计高程是根据设计等高线内插求得的,并注记在方格顶点的右下方。其填高和挖深量仍注记在各顶点的左上方。挖方量和填方量的计算和前面的方法相同。§10.5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建筑设计要求考虑现场的地形特点,不剧烈改变地形的自然形态,使设计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环境比较自然地融为一体,可以避免开挖大量的土方,节约建设资金,和不破坏周围的环境状态,如地下水、土层、植物生态和地区的景观环境。地形对建筑物布置的间接影响主要是自然通风和日照效果两方面。由地形和温差形成的地形风,往往对建筑通风起主要作用,常见的有山阴风、顺坡风、山谷风、越山风和山垭风等,在布置建筑物时,需结合地形并参照当地气象资料加以研究。为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在迎风坡,高建筑物应置于坡上;在背风坡,高建筑物应置于坡下。把建筑物斜列布置在鞍部两侧迎风坡面,可充分利用垭口风,以取得较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建筑物布列在山堡背风坡面两侧和正下坡,可利用绕流和涡流获得较好的通风效果。在平地,日照效果与地理位置、建筑物朝向和高度、建筑物间隔有关; 而在山区,日照效果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周围地形、建筑物处于向阳坡或背阳坡、地面坡度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日照效果问题就比平地复杂得多,必须对每个建筑物进行个别的具体分来决定。在建筑设计中,既要珍惜良田好土,尽量利用薄地、荒地和空地,又要满足投资省、工程量少和使用合理等要求。如建筑物应适当集中布置,以节省农田,节约管线和道路;建筑物应结合地形灵活布置,以达到省地、省工、通风和日照效果均好的目的;公共建筑应布置在小区的中心;对不宜建筑的区域,要因地制宜地利用起来,如在陡坡、冲沟、空隙地和边缘山坡上建设公园和绿化地;自然形成或由采石、取土形成的大片洼地或被地,因其高差较大,可用来布置运动场和露天剧场;高地可设置气象台和电视转播站等等。建筑设计中所需要的上述地形信息,大部分都可以在地形图中找到。§10.6给排水设计中的地形图应用选择自来水厂的厂址时,要根据地形图确定位置。如厂址设在河流附近,则要考虑到厂址在洪水期内不会被水淹没,在枯水期内又能有足够的水量。水源离供水区不应太远,供水区的高差不应太大。 在0.5%~l%地面坡度的地段,比较容易排除雨水。在地面坡度较大的地区内,要根据地形分区排水。由于雨水和污水的排除是靠重力在沟管内自流的,因此,沟管应有适当的坡度,在布设排水管网时,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如雨水干沟应尽量设在地形低处或山谷线处,这样,既能使雨水和污水畅通自流,又能使施工的土方量最小。在防洪、排涝、涵洞和涵管等工程设计中,经常需要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作为设计的依据。§10.7城市规划用地分析的地形图应用城市用地在规划设计以前,首先应按建筑、交通、给水和排水等对地形的要求,分析用地的地形,在地形图上标明不同坡度的地区的地面水流方向、分水线和集水线等,以便合理地利用地形和改造原有地形。下面以图10-26为例进行讨论。图示地形有下列特点:(1)惠家村以西有一座不太高的小山;(2)惠家村东南有一条河流(青水河),河南岸有一沼泽地;(3)在青南公路以北有一个高出地面约30m的小丘,小丘东西向地势较南北向平缓;(4)惠家村以西的地形,从75m等高线以上较陡,55~75m等高线一段渐趋平缓,从55m等高线以下更为平坦。总的来说,这块地形除了小山和小丘外还是比较平缓的。 了解了上述地形特点以后,再作如下进一步的分析:(l)根据地形起伏情况,从小山山顶向东北到小丘可找出分水线Ⅰ,从小山向东到青南公路找出分水线Ⅱ,分水线Ⅱ的一段与青南公路东段相吻合。在分水线Ⅰ和Ⅱ之间可找到集水线。根据地势情况,定出地面水流方向(最大坡度方向)。在分水线Ⅰ以北的地面水排向小丘和小丘以北,在分水线Ⅱ以南的地面水则向青水河汇集;(2)青水河南面的沼泽地区,需做工程地质和水灾地质等的分析以后,才能确定其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