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 MB
  • 2022-04-29 14:25:45 发布

国有资产管理教学课件PPT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1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三章国有资产管理 第三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涵第二节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准则第三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 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涵一、国有资产管理的定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与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二、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950年-1977年)过高的国有经济比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两权不分离,资产国家所有及国家直接经营的模式,弊病日益凸显;国有资产无偿划拨制度,排斥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如下的特征:1,虽然采取分权的办法试图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但都是受命行为而非自主行为,只有贯彻的权力,而无自主选择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反应链条越长,决策和执行效率越低。2,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趋于低下。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没有区分按社会公共品还是私人品的界限,存在政企不分 4,没有分清国有的公共资产和地方拥有的公共资产的界限。地方性公共资产,不应由全国居民来买单,为其出资。但当时并不做区分,起不到很好的激励效果。5,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不明。在当时,存在着只讲产值不讲效益的问题。对于非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错误认为属于消费性和应受抑制的。除了国防等几个领域外,对许多公共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没有涉及,更没有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2)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放权让利,利改税,探索中的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始终围绕一个问题:在放权让利的同时,如何对分散了的国有资产管理的利益主体进行良好的监督,避免寻租收益。缺乏对放权让利的规范约束界限的理论指导(这个问题直到公共财政理论的提出,才得到一定的解决) 1978-1984,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企业拥有较多的资产使用权。包括8项内容,p431985-1987,增强企业活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8-1991,对国有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上缴利润递增包干、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992年企业享有生产经营决策权。企业享有产品、劳务定价权。企业享有产品销售权。企业享有物资采购权。企业享有进出口权。企业享有投资决策权。企业享有留用资金支配权。 企业享有资产处置权。企业享有联营、兼并权。企业享有劳动用工权。企业享有人事管理权。企业享有工资、奖金分配权。企业享有内部机构设置权。企业享有拒绝摊派权。 1992-2002,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九五规划(1996-2000):按照国家所有、政府分级监督、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建立和完善产权登记、统计报告和资产评估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除了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外,还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纲要》指出,“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小企业改革步伐。”中小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非国有化,无疑是正确的。 十五规划(2001-2005):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地区进行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建立产权交易中心、组建地方国资管理委员会、债转股、对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等重要探索。 债转股尽管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但无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提高,所增加的利润来自于减少的财务费用;债转股,增加了国有资本在竞争性领域中的涉入程度,与国有资产结构改革的战略性方向是背离的。 股权激励不合适:内部人控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企业没有动力改善经营管理状况,同股不同权。在抓大放小的改革中,“放小”的结果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上述四个时期的总特征:1,放权(决策选择权、一定的投资权)让利(国企利润),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2,分权的同时,如何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一对矛盾。如对国有企业的管理,第一步利改税,用利改税实行政企分开,但又试图通过55%的高额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所得调节税,控制企业所得的利益。在承包制中,一边通过承包放权,另一边通过奖金税等办法,控制企业承包者所得。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向部分特大和大型国企派出特派员、财务总监或监事会主席等,强化监督。乱收费体现的也是对国有企业的干预、与监督。 3,没有明确的公共财政指导思想,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管理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如经营性与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管理制度、管理机构都应不同。针对非营利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没有明确。 4,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国有资产采取市场方法进行评判,净利润、资产负债率等都被列入考核范围。对于非营利性的国有资产,也变相执行着盈利性目标:乱收费、保值增值5,仍没有将地方性公共资产与国有资产的管理区分。地方公共品的提供,由中央来解决财力问题。 6,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上,一方面已经采取不少措施将营利性国有企业的管理机构与有关行业的行政分列,以避免运动员和裁判员角色兼于一身。我国垄断行业真正的分界点,是2001年开始的大规模旨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垄断行业改革。尽管在此之前,一些垄断行业也进行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此次是高层首次正式提出垄断行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并正式启动垄断行业大规模改革。改革的对象直指电信、电力、铁路和民航四大垄断行业。但到目前为止,铁路还没进行实质性改革 从国资机构设置看营利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及地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设立和撤销(1988-1998);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探索(1998-200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 2003,组建国资委(2003.4.6,挂牌成立)。解决了”五龙治水”的局面---资料 资料:中国近11万亿国有资产告别“五龙治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新成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它被定性为“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特设机构”。国资委及后续将成立的省、市两级国资管理机构,将成为近11万亿国有资产的“老板”。机构改革方案披露,国资委的职能统一了分散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以及财政部等部门的国资管理职能。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能,承担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的职责。 国资委的浮出水面,表明中国已奉行20多年的“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旧国资管理体制正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国家所有,分级产权”的新体制。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将告别“五龙治水”的尴尬局面,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国有资产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国有资产。据财政部资料,截至2001年底,国有资产总量为109316.4亿元,高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占三分之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占三分之一。这些国有资产分布在17万户国有企业中。 在中国旧的国资管理体制下,国务院是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唯一代表,实际上却是多个部门分割行使出资人职能:计委负责立项,经贸委管理日常运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劳动与工资,财政部管理资产登记和处置,组织人事部门和大型企业工委负责经营者任免,这种模式被戏称为“五龙治水”。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卓元指出,这种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分割的“五龙治水”体制,很容易造成多个部门都以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一旦出现问题,又相互推诿。“五龙治水”的结果,是所有者实际上的缺位。 这种体制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运营效率的低下和严重流失。中国的国有企业占用了整个社会资源的70%和其它资源的大部分,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只有30%左右。另据记者调查,在国有企业集中的东北地区,近年有数千亿元的国有资产在慢慢消失。在原有体制下,政府没有专门机构管理国有资产,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因而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利于从总体上搞好国有经济,这是一个“重大的体制缺陷”。中国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抓大放小”、“从竞争性行业退出”是重要举措,但估计仍要管理大约1200家大型企业,它们主要是石油、电力等关系国家命脉和安全的企业,如何成功地管理如此众多的国有企业资产,是一个巨大挑战。 事实上,吉林、上海、深圳等地早已开始了建立国资管理新体制的探索,并取得不少新鲜经验。中共十六大报告一锤定音,宣布要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并提出了基本框架。国资委的设立,意味着下届中国政府将实现国资管理体制的突破。但建立国资管理新体制也面临挑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在向人代会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时就强调指出:“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但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要变成‘婆婆加老板’,不能把企业管死。”“无论如何,国资委的成立是迈出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第一步,它的重要意义将逐步显现。”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 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前国有资产管理局,主要从事的是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清产核资、登记、评估等基础性工作,或称为静态的国有资产管理。其特点是摸清国有资产的家底,并且登记造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资委监管范围法规建设考核评价产权管理规划发展改革重组企业分配党群工作纪检监察 十一五规划:“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节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制定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法律及配套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十二五规划:“第四十五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节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机制。探索实行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健全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地方国资委),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完善国有金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现状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一)近年来有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体形式的探索1、建立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方式。2、建立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3、建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负责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4、向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行使所有者的监督职责。 国资授权经营---国资经营公司将带来什么如果说,新加坡“淡马锡”成为描述主导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的热门词,那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关于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表述,又令这个词升温了几度。   李荣融表示,将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兼并重组等资产运营方式,管理一部分资产规模和员工数量较小的中央企业,以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效率。至于规模较大的中央企业,将由规范的董事会来负责。 在实践中,这方面的尝试已经开始。目前,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和诚通控股公司是国资委确定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将接收一些需要调整产业结构的央企。对此,有专家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路调整,中央国资管理体制由此逐渐从两层次向三层次转变。 在过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讨论中,学者们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由于政府不可能直接管理众多企业,有必要形成由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和企业三个层次组成的体系。对于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也可以直接持股,行使所有权管理,即实行“两层次”体系。国资委自成立以来,一直直接管理100多家央企,采取的即是“两层次”模式。由一个编制为500人左右的政府机构管理100多家资产庞大的央企,管理难度和效率可想而知。因此,国资委希望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种在地方国资管理体制中被广泛运用的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资产经营公司作为企业的出资人,与国资委的职能有很大区别。国资委作为政府出资人,更多的是对企业进行监管;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虽然也是出资人,但它是企业法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可以融资、担保、借贷等等。显然,国资委作为特殊法人,无法做这些事情。学界呼吁国资委能从管理企业的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真正作为出资人来运作国有资本。但国资委目前的监督国有资产职能甚于管理国有资本职能,在国有资本预算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缺乏调动国有资本进退的手段。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自然可以成为调度国有资本进退的一个载体。 中交股份A股上市与吸并路桥建设获国资委批准路桥建设晚间公布,公司接到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交股份”)通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则同意中交股份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暨换股吸收合并本公司的方案。 国资委分三级政府设立国资机构,每一级国资委只对本级政府所管辖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行使出资人职责。国资委管辖的企业将分三类:第一类是独资独股的企业,这类企业是完全由中央投资建成的,国家级国资委拥有这类企业的所有股权;第二类是独资多股企业,这类企业资本金的性质是国有的,但它有多个股东;第三类是多资多股的企业。 每一类企业都会有不同的管理模式。独资独股的企业只有一个股东,不设股东会,但要设董事会和经营班子。董事会的成员由国家国资委选聘,包括外部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内部执行董事。经营班子由董事会决定。独资多股企业和多资多股企业,将设立股东会和董事会,按照公司正规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模式进行运作。国家国资委只能按照自己所代表的那部分国家股份来行使相应的权力。 新的国资管理体制与过去的国资管理体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国资委只是股东,它履行的是股东职责。过去,大型企业工委对国有企业的老总采取的任命制,是行政管理的方式。新的体制不是行政管理,只是股东依据自己的股权行使自己的出资人权利。在法律意义上有了根本的变化:过去是行政管理,现在是产权管理。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国资委资产经营公司2005.8,对于中国诚通控股公司(下称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来说尤其忙碌:先是接受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下称普天集团)下属8家公司的划转移交,然后是托管中国寰岛(集团)公司(下称寰岛集团)。2005.6,诚通集团获得了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试点资格。 “通过诚通集团来做这件事是对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一种探索。”国资委改革局企业体制处一位官员表示,“通过内部调整和外部重组将有助于优化国有经济在央企之间的分布。”短短半个月时间,先后接手普天集团8家公司和寰岛集团,受托总资产约为35亿元;即便和2005年年初托管中国包装总公司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称“国开投”)相比,诚通集团也丝毫不逊色,因为如今它也拥有了和国开投一样特殊的身份。 国资委下发《关于选择中国诚通控股公司进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厅改革2005年第116号)的文件。文件中明确表示,“根据中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搭建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平台,探索中央企业非主业资产及不良资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处置的路子,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提高中央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选择诚通集团作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 尽管此次划转的直接目的是支持普天集团的结构性调整,但邵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似乎更愿意强调其作为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探索意义,毕竟这种支持的手段和方式将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的宝贵经验。国资委不断推进央企重组和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央企已经从当初的196家调整到117家。   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从我们现有的情况来说,最急切的是要有一个平台,帮助一些企业退出。资产经营公司的功能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用它来进行资源中心配置和组合。”李荣融说。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央企都是“混合体”,既拥有很好的资产,同时又拥有不好的资产、辅业的资产等。对于这些不好的资产、辅业的资产,传统的办法就是自己处置,谁家的孩子谁抱。然而,中央企业主要都是产业集团,做本产业是内行,但发现做资产处置时“不专业,而且做完以后有可能不经济”,从而导致了很多产业集团做这件事时,“做得很慢,而且非常吃力”。 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在重组会议上说,“资产经营工作的内容方式,是将中央企业的非主业资产、不良资产,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托管、无偿划转、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剥离移交资产经营公司,由资产经营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整合处置。” “在我看来,作为试点的国家资产经营公司一般是在国资委授权下,管理两类企业,一是一些对于发展积极性不够、小富即安的小型央企;二是代为管理一些对于国计民生有一定影响但是规模又不足够大的企业。”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兼有了托管功能,主要是帮助一些大型央企进行主辅分离,对分离的辅业进行整合、整理和改造,之后重新合并同类项;同时还会接受托管一些资产质量比较差的大型国企,比如中包总公司。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主要具备三大功能:推进企业改制重组和整合,引进战略投资者;受国资委委托,托管困难企业、集中处理央企的不良资产;接收央企剥离出的非主业资产或拟整体上市企业的非上市部分资产,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突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十二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对应:管人、管事、管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第十三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委派的股东代表参加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召开的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应当按照委派机构的指示提出提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告委派机构。 第十四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第十五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情况,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监督和考核,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有关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的情况。 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含义(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国有产权主体或代表“缺位”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金融性国有资产等的出资人缺位问题依然存在。新成立的国资委仅管理非金融类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没能解决金融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资源性资产的出资人缺位问题,特别是多龙治水的局面仍存在于金融领域,无人对金融业经营的盈亏负责。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达历史新高105.71万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截至2010年11月末,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超过2.24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4.9万亿元;再加上基金、信托、邮储等金融资产,国有以及国有控股的金融资产已经超过150万亿元人民币。 以国有银行为例,汇金公司、财政部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派驻董事行使股东权利;财政部负责有关会计、税务、绩效考核方面工作;央行作为国有银行股改的牵头单位,还承担部分监管职责,如反洗钱、外汇头寸等;银监会作为银行监管机构,主要负责业务监管。在多头管理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交叉管理,也难免会出现监管不到的灰色地带。而通过设立金融国资委可以使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明确,改变扯皮或者重复监管的现象。中国的金融控股集团越来越多,平安、中信等机构已经开始横跨保险、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而“一行三会”还是各司其职,即央行管货币政策,证监会管证券、上市公司,保监会管保险,银监会管银行、信托。 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出资人代表的国资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任命董事,然后再由董事会选举董事长、总经理等具体管理公司事务,这显然与我国目前主要以行政任命方式任命企业领导的做法是有差异的。 中组部宣布中石化中海油新掌门人任命中新网2011年4月8日电近日,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高层变动,中石化、中海油新掌门人获任命。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组部有关负责人4月8日前往两大公司,宣布了新的任命。 2、国有资产监管不力,资产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对国资委缺乏有效监督。按照十六大精神设立的国资委集管资产、管人、管事于一身,如果缺乏有力监督,国资委的权力就无限大,由少数人专权和操纵,极易形成内部人控制,各种规章制度等都可能成为牟利的工具。政企分开仍未彻底解决。目前,我国国资改革一些先行地区在国资管理体制上采取“三个层次”构架模式,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于保证社会稳定的考虑,或多或少超越出资人职责范围,干预国资管理机构及其下属营运机构的经营活动,干涉国有企业的人权、事权和资产处置权。 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单纯以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目标来衡量所有资产,没有针对不同类型国有资产进行差异化管理和建立不同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从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国资管理与其目标职能发生扭曲和错位,在制度的基本层面上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低效率现象提供了容留的空间。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情况各单位、各部门资产管理分散,资产未得到充分使用,导致单位间存在“苦乐不均”的现象,有的单位房屋出现闲置,有的单位却要靠租用办公用房,还可能导致重复建设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建筑物等资产产权分散在各个单位,且大部分土地及房屋建筑物产权手续不完整,不能办理土地及房屋产权证。长期以来各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重配置、重使用、轻管理、轻处置的思想严重建筑物已完工使用,但手续不完整未验收,未及时上报基建决算和财务决算,以及其他原因不能办理土地、房屋产权证,未能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出现资产长期挂帐或帐外循环。 3、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受到侵蚀国有股份和其他股份同股不同权国有企业承包者:包盈不包亏部分国有企业:工资侵蚀利润 ---存续企业指集团公司中未上市的资产。2001年,中铝将闲置人员和非主营资产、不创造价值的业务剥离,将“优质资产”上市融资。那个时候大批央企都选择的是这种存续分立的改制方案,改革的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也因此被浓缩到存续企业之中。对于这些被定位于“死亡”的资产,改制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的去留,以“七厂一院”为代表的中铝存续企业有48316名在岗职工、13302内退职工、42458离退休职工。“大股份、小母体,强股份、弱母体”的发展思路下,这些员工心态悲观,工资、保险被拖欠,地方法院“动辄查封存续企业账户打官司”。2001-2004年中铝扭亏为盈、逐步挺进世界500强之际,存续企业的系统性改制工作几乎未曾展开。2003年,“七厂一院”全部亏损,总金额达到8亿元。存续企业亏损下的生存模式是靠与上市公司(中铝股份)的关联交易和财政补贴,这又引发了上市公司与存续公司间的矛盾。“上市公司认为你托我后腿,存续企业认为你拿走我的生产资料。从负责人到班子到职工群体,矛盾面一直在扩大。”4、国有资产战略布局不合理,资产经营效益不高。 关于国企薪酬:央企高管行政任命与薪酬激励存在矛盾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有关负责人说,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激励与行政任命制存在较大的矛盾。行政任命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不宜过高,但央企也参与市场竞争,如何通过薪酬激励留住人才是一个两难问题。国资委经过五年的管理调控,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逐步建立,薪酬体系趋于完善,激励不足及薪酬与业绩不匹配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薪酬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改变了以往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无章可循、企业自定负责人薪酬的做法。 与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相比,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国资委直接决定薪酬的做法难以保证薪酬激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亟需向董事会决定薪酬过渡;经理人的市场定价机制还没有形成,薪酬激励与企业负责人的行政任命制存在较大的矛盾;薪酬结构不尽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等。 目前,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普遍实行了以业绩为导向的年度薪酬制度。按照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暂行办法》,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由基薪和绩效薪金组成。基薪根据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结合企业经济规模和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绩效薪金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最低为零,最高3倍封顶。年度绩效薪金的60%在年度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40%根据任期考核结果延期到连任或离任的下一年兑现。这种制度,合理否?大家可思考!业绩是短期,还是长期? 《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二十二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任免或者建议任免国家出资企业的下列人员:(一)任免国有独资企业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二)任免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和监事;     (三)向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提出董事、监事人选。国家出资企业中应当由职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监事,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第二十三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良好的品行;     (二)有符合职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三)有能够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不符合前款规定情形或者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法予以免职或者提出免职建议。 第二十四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拟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人选,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考察。考察合格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任命或者建议任命。第二十五条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企业兼职。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在经营同类业务的其他企业兼职。     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长不得兼任经理。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央企负责人年15万基薪保持不变国务院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表示,经过几年调整,当前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是适当和规范的,国资委以年均增长4600万元的薪酬支出,换来了央企年均增长1500亿元的利润。从2004年到2006年,央企负责人人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和47.8万元,央企利润总额分别为4879.7亿元、6377亿元和7685亿元。这三年中,央企负责人人均年薪年均增长14.9%,央企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6.7%,央企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5.3%。 2004年央企负责人35万元的年薪中,15万是基薪,20万是跟业绩挂钩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年末付60%,其余40%任期完成后再付。国资委已经明确,从2007年到2009年,央企负责人基薪保持不变。李荣融指出,中央企业薪酬制定以讲效率为主,企业负责人薪酬一定要跟市场相适应。对于困难职工,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帮扶基金。同时,上市公司负责人薪酬由董事会决定,国资委尊重董事会的决定。另外,银行、保险公司等国有金融企业不在国资委监管范围之内,所公布的数据不包括这部分企业的负责人薪酬。国资委成立之前,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主要由企业自己确定,企业间差距很大。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如何? 金融高管年薪从薪酬类数据的平均值可以看到,仍然呈现“董事长-总经理-第一副总-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薪酬从高到低的排序。以上各类高管平均薪酬较2008年均有上涨,而且幅度在11%左右。历年来,“独立董事津贴”项目均比较真实,今年延续了近些年来的增长趋势,但增幅从两位数变为一位数,为6.27%,独立董事津贴平均值非常接近6万元。根据“最有价值独立董事排行”数据,独立董事年度最高津贴已达130万元,甚至超过大多数上市公司最高年薪值。排名靠前的独董无一例外都在银行、保险、证券金融类上市公司任职,其中银行占绝大多数。 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高管的薪酬则呈现稳步上涨状态。在2009年唯一未分红的银行—深发展,其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以1740万元的高薪,再度蝉联上市行“打工皇帝”之冠,将排在第二位的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甩开一大截,后者2009年将651.2万元真金白银纳入囊中。 深发展再拔头筹   深发展大多数高管都获得了8-40%幅度不等的加薪,是已发年报的9家上市银行中高管薪酬水平最高的银行。   法兰克·纽曼2009年薪酬比上年增加143万元,增幅为8.9%;行长肖遂宁薪酬则增长16%,为486万元;两位副行长胡跃飞、刘宝瑞分别收获351万元和327万元的薪酬;首席财务官王博民的薪酬为331万元。 深发展还是已发年报银行中利润增幅最大却未分红的银行—其2009年录得净利润50.3亿元,增幅高达719%。资料显示,从2005年至今,只在2008年6月30日分红一次,10送3派0.34。 从薪酬表中多少可以看出,外籍高管、或外聘高管的薪酬水平普遍较高。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以及城商行宁波银行副行长邱少众等均属此列。   而且外籍高管的薪酬均较其同事翻上好几番。如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的薪酬是深发展行长肖遂宁的3.6倍;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已公布的收入,比该行董事长肖钢的已公布薪酬75.9万元高7.5倍;同样,宁波银行副行长邱少众的年薪,是宁波银行行长陆华裕年薪176.1万元的3.5倍。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邱少众是从海外引进的新加坡籍高管,具有长期金融市场业务管理经验,其薪酬与国外同行相比属于中等水平。他指出,海外金融业高管薪酬水平普遍比国内高,而国内银行为了招募和留住外籍高管,通常根据国际市场银行同业的薪酬水平为所引进的外籍高管支付薪酬,因此出现外籍高管薪酬明显拉高的状况。 2009年2月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类国企年薪以280万元封顶。   从目前看来,在已发年报的银行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以及已归入国有控股银行监管的交通银行四大上市行高管的年薪与上年相比均呈现“腰斩”状况,都没有超出280万元的上限。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为91.1万元,比上年的161万元缩水43%;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为90.6万元,同比缩水43%;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75.9万元,同比缩水50%;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88.68万元。 较为突出的是南京银行,2009年利润增幅仅为6%,但其董事长林复薪酬增长40%,为178.21万元;其余高管薪酬增幅也在30%附近。华夏银行、宁波银行高管薪酬增长水平与其利润增幅基本持平,前者的董事长吴健年薪240万元,增幅14%,低于该行利润增幅22.44%;后者高管的薪酬增幅在10%左右,与利润增幅基本一致。而兴业银行虽然获得16.66%的利润增幅,但高管薪酬基本未变,其董事长高建平2009年年薪为278.5万元,仅增长1%。   按照银监局的规定,银行高管部分薪酬要延后支付,但部分银行自身薪酬体系已经含有这一部分,比如南京银行年报中称:“2009年度在公司专职服务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上报酬总额已包括年度风险基金,其中:林复董事长为人民币45.57万元,该笔基金延后3年发放。” 上市行均给所聘请的独董开出了可观的津贴,不过各行独董津贴的差距不小,最高独董津贴达到130万元,最低的只有2.5万元。除了深发展与南京银行外,其余银行的独董津贴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或略有下滑。   “不分红”银行深发展又一次站上最高榜—其为独董米高·奥汉伦开出了130万元的年度津贴,同比上涨22.6%,这一津贴标准甚至比其他银行个别高管的年薪还要高。深发展所聘请的5位独董中,有4位独董的年度津贴在80万元以上,如陈武朝98万元;罗伯特·巴内姆93万元;而谢国忠则拿到了8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0%。   南京银行独董的津贴也随着高管年薪的猛涨而水涨船高,虽绝对值不大,只有18万元,但增幅却是9个银行中最高的。其中,独董颜延的年度津贴从上一年的4万元飙升到18万元,增幅350%;还有3位独董的津贴则从8万元增长到18万元,增幅125%。 从国际经验上看,高管与基层员工薪酬差距在20-30倍是比较合理的。这个差距也是目前在全球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的地区,如欧洲市场,较为普遍适用的标准。若以当前银行基层员工年薪为10万计,则高管年薪将在200万-300万。 国企银行高管也非经过市场竞聘上岗,而是行政任命,属于政府官员,尽管目前国有大行也在积极进行市场化,但仍摆脱不了原来行政任命的定位和角色,因此无法用西方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标准去衡量其薪酬。金融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即其经营措施面临后滞性危机的可能,因此应当建立缓冲式的薪酬支付机制,以便延长对业绩的考察时效。这正是《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实施的重要原因。该《指引》规定,银行高管50%以上的绩效薪酬,将采取延期支付的方法,延期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且在规定期限内出现风险事件的高管,银行有权将已发放的绩效薪酬追回。行政任命与市场聘任,会有何不同? 2007年金融业年薪过千万高管排名代码    简称  高管姓名       年薪(万元)601318中国平安 梁家驹4813.0601318中国平安 张子欣4770.4601318中国平安 马明哲4616.1601318中国平安 孙建一2543.7000001深发展  法兰克纽曼2285601318中国平安RichardJACKSON1992.7601318中国平安 顾敏慎1558.1601318中国平安JohnPEARCE1163601318中国平安 罗世礼1091.3600016民生银行 高级管理人员8人1000万至2000万之间2人 事实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高管年薪“高耸入云”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据统计,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中,2007年度年薪超过300万的高管人数超过20人,仅民生银行就有9位高管税前年薪超过500万。一些网民强烈质疑高管天价薪酬的合理性。国泰君安百万薪酬事件出来后,在网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网民纷纷表示,中国券商的佣金收入,其暴利程度已超过开赌场。强烈要求降低佣金。 从目前来看,这些金融高管的薪酬水平显然是超出了正常的范围。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深圳的市长年薪也不过20多万元,金融高管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的年薪明显脱离了国情。 一种观点认为:金融高管能够拿到高薪,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驾驭市场的才能,坚持创新,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因而获得比较高的报酬也无可厚非。对此,吴奕新认为,金融业与其它市场化经营的行业存在本质差别。它超额利润的一部分来自监管者设置牌照造成的垄断利润,在中国,大量的金融服务价格都由行政管制,是超额利润主要来源。因此金融高管的才能与国家资源、政策之间是树苗与土壤的关系,不能脱离国情来大谈金融高管的薪酬。 关于国企人力资源:国资委全球招聘七年渐进尽管7年来全球海选出的央企高管大多属于体制内人士,但他们还是带来了力所能及的改变。面对一些难以改变的因素,体制与人仍走在漫长的路途上。2010:8月30日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的招聘公告:为了给央企提供人才支持,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中组部与国资委将“组织12户中央企业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12名高级经营管理者”。 国资委在央企高管选任制度上取得突破始自2003年。当年的大背景是中国已经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退出中小企业等方式完成第一轮国企改革,新的号角吹向中央国企。改革方向是要在央企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改变政企不分、对上而非对企业负责的官本位现象,市场化选聘央企高管是其中重要的突破环节。2003年3月国资委成立,半年后就发布招聘公告,为央企全球海选7名高管。 过去7年,国资委总共向市场投放了127个高管职位,超过9000人报考,最终112人入选。长期担任国资委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局长姜志刚曾归纳过这些海选高管的特点:年轻,平均年龄40岁;知识层次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总数的3/4强;视野开阔,有或长或短的海外经历;市场意识强,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工作思路。 以“公开赛马”而非以往“伯乐相马”的形式相继进入央企,曾被卸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称为堪比“神五上天”的重大突破。事实上,几乎每年国资委的全球招聘都会或多或少有所进步,2010年渲染的亮点是前所未有的抛出5家央企总经理职位招徕人才。 逐年进步即意味着国资委坚持央企高管市场化选聘的方向。不过,突破至今,人们不太清楚“优秀人才”们这些年干了些什么,他们的实践对于央企未来的高管选择会有怎样的影响?2003年,国资委首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7位央企高管;2004年招聘数骤增至23人;2005年,央企开始试水正职招聘;2006年海选央企总法律顾问;2007年对驻港央企高管职位公开招聘;2008年首度招聘53家骨干央企总经理。 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市场化方式选聘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从2004年的33.4万人增加到了52.1万人,增长了56%。国资委全球招聘央企高管却经常被外界质疑为作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国资委多次全球海选,体制外人士入选者留任率不足30%。事实上,2003年至今由此获聘的112名央企高管,大多曾为本系统内官员或者曾任职本系统内企业高层。不过多位受访高管表示,考试过程相当严苛,既无法认识考官也不认识考生。蒋达华对《商务周刊》开玩笑说,如果国资委要作弊的话,“也太费心力了”。 32家董事会试点央企的决策权与执行权已初步分离,但董事会并无选聘经营层的权力,副总以上级别的人事任免还是归于组织部门。因此,央企的高管必然继续看重向上的“忠诚”,追求的还是“GDP”导向的企业规模——这已经是一个超越国资委能力的命题。东风汽车党委副书记范仲出席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时就东风汽车总经理全球招聘的说法:“总经理是由董事会来聘的,他对董事会负责任,你干不好,董事会就让你下岗,这是李荣融董事会试点设计的一个核心。但是目前总经理都不是董事会批准,仍然是中组部来任命的。” 央企薪资激励滞后于企业业绩1~6月,全国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18.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除了以往滚动投资和利率高企导致财务费用涨幅高达43.1%外,人工成本的上升也让每一个央企都倍感压力。虽然央企以职工工资总额预算的方式管控企业人力成本,但全国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社保水平提升、农民工使用日趋规范等外部因素让企业人力成本一直难以实现有效控制。除去看得见的工资,企业的人工成本还同差旅费用、接待费用等职务消费密切相连,易涨不易跌。有别于民营企业的“利润导向”,激励滞后于企业经营状况的传统央企文化依然时有表现。一名接近航运央企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尽管去年业绩巨亏,但企业内部,中层管理干部的薪酬没有受到明显触动。对于一些央企经营业绩下滑背景下总部费用却出现上升的情况,国资委高层也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出不满。 央企人事改革难题中央企业也曾提出,在集团总部的人员要“有进有出”,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总部人员编制往往一直扩张,人员的“出口”没有被有效放开。人事改革往往是央企众多改革中最难攻克的部分。 地方国资委状况《企业国有资产法》颁布后,地方国资委已经探索在授权下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甚至已经在践行包括金融、文化在内的多种国资统一监管。国资委前主任李荣融表示,希望地方国资委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合理界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准确把握国资委的机构性质和职能定位,依法规范国资委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国资委履职的形式和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模式。 尽管已经出台的《企业国有资产法》统一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框架,但从中央到地方,企业国有资产仍处于多部门分头管辖的态势。上述《意见》首次在新的法律框架下探索了国有资产统一监管的概念,而且为地方国资委如何监管地方金融国有资产提供了正常框架。在地方层面,已经不少省市尝试将统一监管职能移交给原来只管辖企业国有资产的地方国资委。 在国资委2012年的工作部署中,加强国资立法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国资监管的基础性管理法规《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已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各地国资委正在进行起草工作。此外,王勇还要求地方国资委要把具备条件的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加强地方国资监管,除了政策法规之后,重要的就是思想观念上的认识与地方政府高层领导认识是不是一样的,从这一角度出发,王勇也特别强调地方国资委向地方政府和地方人大汇报工作。” 例如,上海市国资委按照上海市政府的授权,已经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对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国有资产采取委托监管;天津基本实现了监管范围全覆盖,完成了14个政府组成部门直属企业的交接工作,河西区率先实现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 李荣融之前要求地方国资委,充分尊重所出资企业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充分尊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国资委这样的特设机构如何处理安全生产的公共管理职能,李荣融解释说,安全生产管理是公共管理职能,各级国资委对安全生产的监管,不能代替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行权履职。 一面是地方国有资产的井喷式增长,一面是地方国资监管工作定位亟待明确。不过,这种局面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加强对地方国资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2009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提出地方国资委可根据本级人民政府授权,逐步将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事业单位投资形成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一并纳入监管范围。 近期国资委更是开始频频发力,2010年5月27日国资委召开了全国县级国资会议,鼓励地方国资通过完善监管体制,在资源性产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要保持控制力。目前各地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例如北京国资委监管范围已经超过本地国有资产的95%,而有的地方这一数字却还不到30%。而让国务院国资委更加担忧的是,近几年在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部分地市将“国资委”更名为“国资局”,由直属特设机构改为职能部门,被业内看成是一种倒退。 目前也有不少地方国资委至今尚未明确指导监督工作的综合归口部门。同时,有的地方国资委直接干预或越权监管,还有个别地方国资委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监管企业。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将国资管理部门重新撤并回政府的做法。 不少地方也反映,2008年《企业国有资产法》(下称《国资法》)的出台更是让这种现象变本加厉。《国资法》(第十一条)里面虽然提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不过,该条款同时还补充说,“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江西省国资委副巡视员王金林表示:“正因为有了后面这条补充条款,《国资法》出台后,国资委面临的难度更大,首先是国资监管范围进一步减小,从去年开始,有几个市的金融资产都已经被从国资委的监管职能中划出去,例如九江银行就已经被划出去。” 《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此外,加强地方国资监管工作还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近几年地方国有资产的快速增长,2009年1-11月,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监管和托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收入5.9万亿元,几乎赶上当年国家财政收入。仅北京一地,今年上半年国有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0.1%。“相对于中央级别的经营性资产,地方的体量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就更加应该集中监管,搞得七零八落对一个地区的资产调整、重组不利。”上述国资专家表示。 北京等地国资委,将部分地方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纳入了地方国资委监管范围。 第二节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准则一、政企分开二、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四、分级所有、分级管理五、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权利关系六、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 第三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一、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的划分1、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分级财政的思路 案例:地方国企改革的动向地方国资分布的领域,很难像央企一样,属自然垄断领域,该在哪些领域进哪些领域退,许多省市并没有明确的思路。从2003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层面,国资都得以壮大。初步形成了国资“地方队”和国资“国家队”两个阵营。 与李荣融时代强调的央企内部整合不同,王勇主政国资委一年之后,“大国资时代”已渐渐起航。国资监管大格局是王勇回到国资委后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是强调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对接,构建国有经济合作共赢的格局。 与国资监管大格局相呼应的“大国资”概念也被提上日程,“大国资”是指国资委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扩大至整个国资领域,不仅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也包括一直被视为国资监管难点的金融类国有资产和文化类国有资产。与“国资监管大格局”概念相契合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背景是地方国有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正日益提升,甚至在一些指标上超越了中央企业。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8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上缴税金2.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国资委正着力推动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目前已有十几个省市与中央国资委签署了战略合作的备忘录,包括天津、山东、广东、新疆、河北、四川、浙江等,同时还有其他省市也在筹备。 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一般说来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股份化或民营化,但是这样做的阻力非常大,风险也较大;第二条则是维持现状,但由于地方国企面临着企业竞争力、规模、资金、人才等各方面条件不足的问题,在与民企、外企竞争中,并不处于优势;第三条就是对接央企,政治上得当,经济上也有保障,而且操作起来较为简单。 2011年,湖南国资委以湖南有色股权换取五矿股份股权,成为第一家持有中央企业股权的地方国资委。安徽、云南、贵州等十省市181家农电企业上划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河北、吉林、辽宁等18省区96户粮库上划中储粮总公司,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国资专家认为,央地企业有携手的需求,地方企业看重中央企业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希望通过与中央企业的强强联合,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对中央企业来说,投资到地方,可以减少走出去所面临的政治、人文、法律风险。 以2003年国资委成立为标志,中国国资分为两大阵营:中央国资和地方国资。这轮央企“国家队”到地方跑马圈地。地方积极对接央企,对地方政府来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国资哪些该进哪些该退的争论,解决了2003年这轮国资改革给地方国资留下的未指明之方向。解决了地方国资出路之大问题。地方积极对接央企的目的,相对于产业升级而言,“更多的是扩大经济规模”,“当然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升级。”除了觊觎央企的庞大的资金实力之外,地方政府则期待,央企的一些大型项目能够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们重点抓住央企,抓住具有控制力的企业,比如央企在南通这几年也投入了300多个亿,涉及钢铁、船舶、电力、新能源领域。”南通市市长丁大卫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其认为央企项目普遍较大,而且产业较为先进。国资研究专家张文魁看来颇为认同。他认为,很多央企都是这个行业的龙头老大,受到政策扶持,包括钢铁、汽车、水泥、有色等,“而地方这些类型的小企业可能面临着被重组、关闭,所以地方也希望合作。”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能有更多的央企加盟武进,将使武进站上“巨人的肩膀”,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产业导向,学习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掌握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必然会有效加快武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地方积极对接央企的目的,相对于产业升级而言,“更多的是扩大经济规模”,“当然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升级。”这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心态较为一致。在地方政府官员的眼里,国企也好,民企也罢,带来投资的都是“投资者”,只不过,央企的投资更大而已,“我看重的是税收。”一位安徽省某市委书记说。吸引央企积极的还有一个较为关键的原因是“央企风险小”,比如,国家拟重点淘汰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焦炭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央企显然在上述领域具有较高优势。这些行业在地方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地方希望把地方的工业项目纳入国家的“大盘子”,防止在此后的调控中被砍掉的想法也溢于言表。 “央企大项目的落户也能为明年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保证。”安徽省某市市委书记这样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中央企业为136家,到2010年,中央企业的数量减少到80家至100家,因此央企亦有较强动力去对外扩张,而“4万亿投资”和金融危机则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天时地利的好机会。“中央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强中央企业与地方合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国有经济的整体优势。”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安徽2009、8月份对接央企座谈会上说。 “是钱太多,到地方投资也是因为资金太多。”赵晓直白地分析了央企如此活跃的原因。不完全统计,总体来看,2009年各地举办的央企对接会,央企进入的领域大多涉及到竞争性领域的产业,央企进军的领域主要侧重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航空航天业、化工、物流、基础设施行业、能源业,尤其以基础设施和能源业为主导。 合肥、蚌埠的招商结果显示央企的投资“全领域”特点,“合肥的工业项目占比在全省是最高的,其他一些市很多项目都不是工业项目。”一位了解情况的安徽方面核心官员如是说,“工业项目是实实在在的项目。”    除了工业项目外,房地产项目占比颇高,以合肥为例,旧城改造项目40个,总投资1069.2亿元,占42.6%,基本都属于竞争性领域。    而且央企在安徽进军的领域基本涵盖了安徽省八大产业:汽车、装备制造、优质金属材料、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能源和煤化工、生物技术。 2009年各地举办的央企对接会,央企进入的领域大多涉及到竞争性领域的产业,央企进军的领域主要侧重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航空航天业、化工、物流、基础设施行业、能源业,尤其以基础设施和能源业为主导。 从地方政府角度,央企的介入,好的角度讲,有助于地方政府的产业布局搭上国家产业大格局的班车,从坏的方面来讲,国资地方队将可能进一步弱化。或者说,中国的国资布局经过这轮洗牌后,地方国资特别是产业国资,基本上出局。央企与地方国企、地方政府合作在2009年达到高潮,这一年有近九个省份举行了对接央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央企与地方的联姻方式,由原先的单兵作战,逐渐演变成国务院国资委有组织地推进,地方政府“组团”参加。 地方似乎对于央企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因为这轮国家队到地方跑马圈地,对地方政府来说,或许解决了2003年这轮国资改革,给地方国资留下的未指明之方向。一些企业反映,很多央企并不一定会将该省作为重点,说不定只是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并且绑架了“地方的优势产业。”  “一个企业被重组、被兼并,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尤其是企业上级单位的话语权,将几十个厅级干部的任命权交了出去,地方政府对此要有相当大的决心和魄力。”宁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段庆林曾这样表示。不过,一位国资委系统的官员表示这种担忧存在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该太过于担心,“央企不仅仅属于国资委,而且还有一些部门也有央企,目前一些部门之间也在努力重新划分央企主管权,央企并不是铁板一块。” “大国资”或许是“王勇时代”国资委的大手笔,但是以国资委的身份,作为国务院或地方政府特设部门来看,要想稳步推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义务。 第三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监管的内容(一)企业负责人管理(二)企业重大事项管理(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五)法律责任 三大石油公司高层大挪移中央决定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调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在苏树林调任福建后,业界关于谁将接替苏树林有多个版本,除了傅成玉外,中石油集团的副总经理王宜林也曾被传为接替人选。此次公布的调任人选也在此前预期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傅成玉仅担任中石化集团的党组书记、兼任董事长,并不像苏树林一样同时担任中石化集团总经理。中石化集团官方网站董事长一栏为傅成玉,并称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分设。 三大石油公司高层大挪移“此次石油公司高管大换血的一个亮点体现在党组与经营层分离,以前央企的一把手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和党组书记,现在则分别由两个人担任。这也是国资委一直在推动的央企管理方式的改革,也透露出国资委在大型央企推动改革的端倪。”中石油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第三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四、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一)企业组织形式1、国有独资企业2、国有控股企业3、国家参股企业 第三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四、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二)企业组织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1、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度、法律和法规,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2、拥有“法人财产权”,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承担民事法律责任。3、在财务会计管理中,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核算工作,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向国有资产经营部门及时保送会计资料,保持国有资产物质上的完整性、价值上的足额补偿。4、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及时上缴国有资产收益。5、根据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和资产经营机构的要求,做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统计、清产核资等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五、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路1、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维护所有者权益和所出资企业各项合法权益。2、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研究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3、继续探索按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途径和做法,加大企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建立职业化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参加国有企业管理。 4、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5、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机制。探索实行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健全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益。完善国有金融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 横向上,要区分国有资产的不同类型,确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分别确定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角色之后,需要进一步落实专门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政府应研究出台相应政策,对业已成立的国资委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其权力过大。按照上述原则,应逐步完善金融性、行政事业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在进行金融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时,不应将其归入国资委管理,因为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国有企业的债权人,如果都由国资委行使所有者权益,就会存在利益冲突,国资委甚至有可能安排金融机构为国有企业发放定向贷款,最终延误企业改革。 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何变化?3、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由哪些?4、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什么?5、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内容有哪些?6、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路是什么? 讨论题1、如何处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关系。2、在现行体制下如何处理国有资产主管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