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 MB
  • 2022-04-29 14:41:05 发布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件PPT.ppt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激情导入欣赏“马”的图片,说说有关“马”字的成语。 马说韩愈湖南省永州市剑桥学校周进宇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3、了解“说”的体裁特点。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作品简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谈马、论马。我们学习过的的说体文章有:周敦颐的《爱莲说》。文体简介 三、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祗槽枥石骈见邪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sìsì1.听录音,注意读音、停顿,读准下列字音。zhĭcáolìdànpiánxiànyé 2、学生齐读,并请3个学生各翻译一个段落,其他学生补充。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每段的内容。第1段: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第2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第3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纳中心。 四、研读课文,整体感悟 1、提出问题,学生抢答。(用原文回答)⑴文章开头是如何阐述“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⑵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⑶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根本原因:“其真不知马也。” ⑷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五、品味诗文,推究文理 1、分组讨论,合作探究⑴“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三个“之”字的用法是否一样?不完全一样。依次是:前两个是代词,代千里马;后一个是结构助词,无意。⑶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⑷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2、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 六、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之不能尽其材或:有时食,通“饲”,喂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骈死于槽枥之间。(2)其真无马邪?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A 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伯乐不常有。”“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其真不知马也。”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6.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我争论!七、拓展延伸(辩论)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伯乐”? 八、课堂小结 托物寓意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九、布置作业1、古代还有哪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请搜集其作品。2、课外阅读《龙说》,进一步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背诵课文。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