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 MB
  • 2022-04-29 14:47:15 发布

最新复合驱技术发展概况及在JZ9-3油田应用的初步研究(终稿)课件PPT.ppt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复合驱技术发展概况及在JZ9-3油田应用的初步研究(终稿) 一、为什么要进行复合驱技术研究?二、复合驱技术发展概况及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四、结论和想法目录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一、为什么要进行复合驱技术研究? 水驱后未采出的油一、为什么要进行复合驱技术研究?I.剩留油II.残余油驱替液不利流度比油层非均质性毛管力束缚改善流度比扩大波及清洗孔道中被捕集的油滴或颗粒表面上的油膜产生原因开采思路具体办法聚合物驱活性剂(+碱)驱复合驱复合驱的主要功能:表活剂/碱可使驱替体系与原油间形成低界面张力,从而活化被毛管力束缚的原油,聚合物又使体系具有高的粘度,将活化的原油驱出,同时能扩大波及。 要使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20%,平衡界面张力必须达到10-3mN/m数量级,且平衡界面张力值越低,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程杰成2006《“十五”期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进步与下步攻关方向》大庆矿场采用配方体系NaOH:1.25%(大庆5个试验中有4个采用)表活剂:0.3%聚合物:1200~2300mg/L二、复合驱技术发展概况及对存在问题的认识采用高浓度体系高浓度体系、超低界面张力是否真的必需? Na2CO3:0.8~1.25%表活剂:0.1%聚合物:1050~1450mg/L平均提高采收率:23%美国Cambridge油田和西Kiehl油田低浓度体系矿场试验侯吉瑞对于复合驱而言,超低界面张力不是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2001,《三元复合体系的粘弹效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岳湘安并非体系界面张力越低,效果越好。——2002,《聚合物溶液及三元复合体系驱替盲端油的微观机理》李华斌在界面张力为10-2mN/m和10-3mN/m数量级时,提高采收率值没有明显的区别。——2005,《复合驱界面张力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二、复合驱技术发展概况及对存在问题的认识低浓度体系、弱碱体系可采用NaOH:1.25%大表活剂:0.3%庆聚合物:1200~2300mg/L平均提高采收率:21.6%中区西部先导性矿场试验弱碱 复合驱研究工作的重点:在保持合适的体系界面张力基础上(范围约在10-2mN/m附近),重点研究复合驱配方体系,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研究所得优化配方表活剂浓度0.10%或更低碱浓度弱碱1.0%以下或无碱聚合物浓度体系地下工作粘度为20mPa•s左右或更高些观点二、复合驱技术发展概况及对存在问题的认识矿场试验通常配方0.30%强碱1.20%体系地下工作粘度为20mPa•s左右或更高些 一、为什么要进行复合驱技术研究?四、结论和想法目录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二、复合驱技术发展概况及对存在问题的认识 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指导者:专家学习并研究者:三采方案组(一)团队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二)研究思路第1步:选择油田第2步:深入认识油田第3步:选择复合驱井组第4步: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拟合第5步:结合实验结果,设计复合驱方案并计算 筛选参数标准JZ9-3油田油层厚度,m>123.4地层原油密度,g/cm3<0.900.87地层原油粘度,mPa·s<10016.9地层温度,℃<7557平均渗透率,mD>502100地层水矿化度,mg/L<100006400~9100岩石类型碎屑岩砂岩SY-T6575-2003提高采收率方法筛选技术规范(化学复合驱)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1、选择JZ9-3油田的原因(1)油田各项地质参数符合筛选标准(2)油田已开采7年,进入开发中期(3)分公司有开展化学驱的意向(三)研究过程和结果 (1)地质特征主体范围内为多油水系统、受构造控制、断层和岩性影响的层状砂岩、未饱和重质油藏;孔隙度较高,主要分布在22%~36%之间,平均26%;渗透率中等偏高,主要分布在10~5000mD。(2)流体特征主力油组地面原油密度平均为0.933g/cm3,地面粘度为78.94~181.5mPa·s,油田地下粘度平均16.9mPa·s。地层水属NaHCO3型,总矿化度6401~9182mg/l。(3)油层压力和温度原始地层压力17.1MPa,属正常压力系统,油层平均温度57℃。(4)开发现状正方形井网400米井距九点法面积注水,2006年10月共油井35口,注水井12口。平均日产油1583m3,综合含水70.8%,采出程度11.54%。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2、油田概况中高孔渗温压系统正常综合含水70.8%采出程度11.54% 选择的基本原则对地质油藏状况认识较清楚;平面连通性好;注入井具有良好注入性;受益井生产状况良好;注采井便于监测和效果评价;工程上便于实施。W8-4井组井位示意图3、复合驱井组选择W8-4井组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 (1)建立三维地质模型11×11×5共605个网格4、建模及拟合(2)历史拟合对1999年10月至2006年7月间的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3)设计配产配注 5、复合驱方案设计与计算参考前述技术观点、结合界面张力实验结果。(1)方案设计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方案号类别段塞设计备注水驱————聚驱6年POLY(1500ppm)——1ASP驱3年ASP(0.025%S+0.5%A+2000ppmP)+3年POLY(1500ppm)S大连产2ASP驱3年ASP(0.075%S+0.25%A+2000ppmP)+3年POLY(1500ppm)3ASP驱3年ASP(0.075%S+0.25%A+750ppmP)+3年POLY(750ppm)4ASP驱3年ASP(0.075%S+0.25%A+1000ppmP)+3年POLY(1000ppm)5ASP驱3年ASP(0.075%S+0.25%A+1250ppmP)+3年POLY(1250ppm)6ASP驱3年ASP(0.075%S+0.25%A+1500ppmP)+3年POLY(1500ppm)7SP驱3年SP(0.05%S+1000ppmP)+3年POLY(1000ppm)S大庆产8SP驱3年SP(0.05%S+1250ppmP)+3年POLY(1250ppm)9SP驱3年SP(0.05%S+1500ppmP)+3年POLY(1500ppm)10ASP驱3年ASP(0.2%S+1.2%A+750ppmP)+3年POLY(750ppm)大庆矿场配方11ASP驱3年ASP(0.2%S+1.2%A+1000ppmP)+3年POLY(1000ppm)12ASP驱3年ASP(0.2%S+1.2%A+1500ppmP)+3年POLY(1500ppm)13ASP驱3年ASP(0.2%S+1.2%A+2000ppmP)+3年POLY(1500ppm) 方案号类别采出程度(%)含水(%)增油(104t)提高采出程度(%)聚用量(t)表用量(t)碱用量(t)吨相当用量聚合物增油(t/t)水驱24.9396.62--0000聚驱39.6998.6547.1914.753942001201ASP驱51.3898.3684.5826.46459932965701492ASP驱60.5497.27113.8435.61459998632851823ASP驱48.6697.3875.8923.74197198632852104ASP驱51.3397.3384.4126.40262898632851985ASP驱55.5597.2897.9130.63328598632851996ASP驱58.3197.30106.7133.38394298632851917SP驱50.9897.4483.2826.05262865702388SP驱54.9097.4795.8229.97328565702309SP驱57.4197.25103.8432.483942657021610ASP驱40.3597.9249.3115.4219712628157687011ASP驱42.4698.0256.0617.5326282628157687312ASP驱48.8198.2976.3423.8839422628157688513ASP驱51.1498.4283.7926.21459926281576887(2)计算结果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平均提高采出程度29%21% 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3)经济指标简单计算类别单价NaOH3000元/吨Na2CO33000元/吨聚合物30000元/吨表活剂40000元/吨假定工程费2000万元原油售价1400元/吨费用参考数据投入产出比=增产油收入工程费+化学药品费计算公式 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投入产出比示意图S大连产S大庆产大庆矿场配方计算结果 一、为什么要进行复合驱技术研究?四、结论和想法目录三、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的初步研究二、复合驱技术发展概况及对存在问题的认识 四、结论和想法1、通过研究,初步认为在JZ9-3油田开展复合驱是可行的。并且使用弱碱和无碱体系的复合驱配方比高浓度强碱配方具有更好的增油效果。这将非常有利于解决复合驱中存在的问题。(一)结论2、研究中展示了低浓度复合驱体系的潜力,如果进一步与室内实验研究相结合,极有希望得出更深刻的认识。 四、结论和想法1、复合驱所具有的功能决定了该技术的巨大潜力,目前大庆油田原则上已不再开展聚合物驱,而采用“水驱+复合驱”技术路线。因而,渤海油田有必要加强研究复合驱技术。研究中借鉴大庆和胜利经验;(二)想法2、以开展化学驱研究为契机,按平台寿命来研究渤海油田开展化学驱的最佳时机;3、在完成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科技创新研究,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悬饮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彭素岚 [教学要求]本节内容为2个课时。教学目的:了解悬饮的定义、历史沿革、范围以及调摄护理;熟悉悬饮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掌握悬饮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型论治。教学内容:悬饮的概述(包括其定义、历史沿革、范围)、类证鉴别,诊断要点,证候特征,分型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等。教学重点:掌握悬饮的证候特征,病因病机,分型论治。 1 概  述[定义]悬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胸胁的一类病证,临床上以胸胁胀痛,咳唾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病侧胸胁饱满为主要症状。 [历史沿革]①饮病之名,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指出除了湿气偏胜的年份与季节    因素外,作为病理产物的饮的形成与太阴脾土攸关;饮属于六淫中湿邪的范围;饮有积    蓄于体内的特点;饮所致疾病主要在消化系统。      “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积饮……”      “太阴所胜,……饮发于中”(《素问·至真要大论》)      “土郁之发,……饮发注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太阴司天,……湿气变物,水饮内积,中满不食”(《素问·五常政大论》)      “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②仲景《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病名,有“痰饮”专篇论述。其含义有广义与狭义    之分。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由于水液停积部    位不同,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又以长期留而不去的为留饮,伏而时    发的为伏饮。首倡悬饮病名,对脉证治疗阐述甚详成为后世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③隋唐至金元,在痰饮病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倡百病兼痰的    论点,从而有痰证与饮证之分。 [范围]悬饮主要见于西医学的胸腔积液,结核病、癌症、肺炎引起的渗出性胸膜炎、左心衰、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漏出性胸腔积液以及脓胸、血胸等出现悬饮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①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等为悬饮的证候特征。②起病有急有缓,多数出现恶寒发热、气急、胸痛等症。③发病常与饮食、起居、寒湿等诱因有关。 [病因病机]一、病因 二、病机发病机理主要责之中阳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欲所伤,三焦气化失宣,肺脾肾对津液的通调转输蒸化失职,阳虚阴盛,水饮内停。 [诊断]①胸胁胀痛,咳唾,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气短息促等为特点。②起病有急有缓,多数出现恶寒发热,气急胸痛等症。③发病常与饮食,起居,寒湿等诱因有关。④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隔或胸廓饱满,叩诊下部呈浊音或实音,听诊在浊音部位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⑤胸部X线检查,B超等检查,有助于诊断。胸部X线摄片可见肋膈角变钝或肺野下部密度增高,有向外侧、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 6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① 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故其治疗宗《金匮要略》提出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②多虚实夹杂,治以攻补兼施。凡饮邪壅实者,分别治以攻逐、利水、发汗等法,因势利导以祛除饮邪;阳虚饮微者,治以健脾温肾法,阳气通则饮自化。③病机关键是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分型论治]邪犯胸肺主要症状: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身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时疼痛加重,心下痞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宣利。      主方:柴枳半夏汤。 处方举例:柴胡15克,黄芩10克,青蒿15克,枳壳10克,半夏6克,桔梗5克,全瓜蒌15克,赤芍10克。      加减:咳逆气急,胁痛,加白芥子、桑白皮;心下痞硬口苦干呕,加黄连;高热汗出不解,咳嗽气粗,去柴胡,合入麻杏石甘汤。 饮停胸胁主要症状:咳嗽,胸胁胀闷,咳唾引痛,呼吸困难,甚则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    或仅能偏卧于停饮一侧,病侧肋间胀满,甚则偏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腻,脉沉弦或弦    滑。      治法:逐水祛饮。      主方:十枣汤,控涎丹,或椒目瓜蒌汤。      处方举例:椒目9克,瓜蒌15克,桑白皮10克,苏子5克,伏苓12克,生姜皮3克,陈皮      10克,半夏10克,白蒺藜10克,冬瓜皮30克。          加减:痰浊偏盛,胸部满闷,苔浊腻加薤白、杏仁。水饮久停,胸胁支满体弱食    少,加桂枝、白术、茯苓、甘草等。络气不和者加香附、桃仁、陈皮、苏子。 络气不和主要症状:胸胁疼痛,胸闷不舒,胸痛如灼,或感刺痛,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或迁延日久不已,天阴时更为明显,舌苔薄质黯,脉弦。      治法:理气和络。      主方:香附旋覆花汤。      处方举例:香附10克,旋覆花6克(包),苏子10克,降香3克,郁金10克,柴胡5克,枳壳5克,半夏6克,陈皮6克。      加减:痰气郁阻,胸闷苔腻加瓜蒌、枳壳。久痛不已,痛势如刺,加桃仁、红花、归须、赤芍、乳香、没药;水饮不净加通草、冬瓜皮、路路通等。 阴虚内热主要症状:呛咳时作,咯吐少量粘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心烦,手    足心热,盗汗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脉小数。      治法:滋阴清热。      主方: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处方举例:沙参12克,玉竹15克,麦冬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花粉15    克,白芍10克,橘络3克,川贝5克,银柴胡6克,      加减:潮热加鳖甲、功劳叶。咳嗽加百部、川贝。胸胁闷痛加瓜蒌皮、枳壳、郁    金。兼气虚、神疲、气短、易汗、面色黄白者加太子参、黄芪、五味子。      附注:十枣汤、控涎丹均为攻逐水饮之剂。前方力峻,体实证实,积饮量多者用    之。后方力较缓,反应较轻。剂量均宜小量递增,连服3~5日,必要时停二、三日再    服。如呕吐、腹痛、腹泻过剧,应减量或停服,同时服椒目瓜蒌汤以泻肺祛饮、降    气化痰。 [转归预后]①悬饮的转归与患者素体禀赋,病情轻重,治疗迟早有很大关系。凡病情轻浅,早期治疗者均可获较好的预后。 ②若素体禀赋不足,或病久耗伤正气,祛邪无力,往往病情迁延,日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趋向劳损之途。 [预防与调摄]避风寒,慎起居,劳逸有度。有悬饮病史之人平时应避免风寒湿冷,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忌甘肥、生冷、戒烟酒,注意劳逸适度,以防诱发。 [临床资料]李某某,女性,56岁。右侧胸胁咳嗽引痛1月,发热2天入院。患者自诉右侧胸胁胀痛,咳嗽,转侧时加重,病侧肋间胀满,视之略有隆起。自2日前又增寒热,咳逆气急,口苦咽干,舌边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胸部X线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要求写出50字以上的辨证分析及中医诊断、治法、方药、调护措施等。 饮停右侧胸胁,故偏侧肋间饱满,视之略有隆起。肺居胸中,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水饮内停,脉络受阻,肺气郁滞故右侧胸胁咳嗽时引痛,身体转侧时加重。两胁为少阳经脉分布循行之处,饮停右侧胸胁一日,少阳枢机不利,故近日又增寒热,往来起伏,呼吸困难加重,咳逆气急。口苦咽干,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为饮郁化热之象。     中医诊断:悬饮饮停胸胁,少阳枢机不和     治法:泻肺降气,逐水祛饮     方药:椒目瓜蒌汤加减川椒目5克,瓜蒌15克,桑白皮10克,葶苈子10克(包),苏子5克,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白蒺藜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生姜3克。三付,水煎服。     辨证调护:避风寒,慎起居,怡情志。 [教学参考]胸腔积液多为渗出性胸膜炎所致,根据其胸胁胀痛,咳嗽加重,呼吸气急等临床特   点,一般本病属于中医悬饮范畴,近年来不少学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不少进展。《金匮要   略》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后世运用十枣汤治疗本病,往往收效良好。吴氏   报告,十枣汤治疗胸腔积液具有迅速、安全、经济、简便的特点,为治疗本病的有效良方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4):28]。钟氏用十枣汤随证加味治疗8例渗出性胸膜炎收   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积液消退时间平均为12天,[中医杂志,1959;(3):48]。邵氏报   告24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分为中药组、西药组、综合组三组进行。中药组、综合组针对   病情选用控涎丹、葶苈大枣泻肺汤、小陷胸汤治疗。治疗结果表明,这些方药对于退热   和胸水吸收都有较好疗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3;(9):15]。 黄氏认为治疗“痰饮”的常用方“控涎丹”虽峻猛,丸则攻亦缓,用量1~5克,该方药服药后或吐或泻,是药力逐邪的表现。大抵痰饮在膈上者,必有呕吐,可伴腹泻;痰饮在膈下者,每见腹泻,偶有呕吐。凡脏腑经络、皮里膜外之停痰伏饮或奇证痼疾而见滑腻之苔,弦滑之脉者皆可应用,每获良效[浙江中医杂志,1986;(8):374]。陆氏认为《金匮要略》对“悬饮” 的论述与结核性胸膜炎的症状脉象基本符合,运用《金匮要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体会认为本病形体俱实,脉沉弦有力者,可用十枣汤峻剂逐水,应与健脾渗湿药,清热化痰药配合,停药时也要用健脾药善后。对于胸水不多或体质差者,可用瓜蒌薤白汤、小陷胸汤、苇茎汤泻肺利水、通阳散结。胸水日久不退,出现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无寒热,脉微大迟或涩等血瘀证时,用血府逐瘀汤合千金苇茎汤。有表邪时先解表,不可猛攻,以免耗伤正气[辽宁中医杂志,1981;(7):7]。 李氏报导治疗悬饮(渗出性胸膜炎)30例均获得痊愈。治法:1.加味十枣汤:煨甘遂、红芽大戟、芫花各等分研末(装胶囊),瓜蒌仁15克,枳实10克,红枣10枚,煎水送服粉末2~4克。2.兴阳逐饮抗痨汤:桂枝5克,薤白、白芥子、佛手各10克,法半夏、茯苓、丹参、陈醋(冲)各15克,   煨甘遂6克,夏枯草、伸筋草各30克,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去桂枝加柴胡、黄   芩、葶苈子;乏力,纳食不香舌淡苔白腻脉滑加党参、白术;积液消失后,胸膜粘连胸   痛者,可服丹参、伸筋草,连服2个月症状可消失,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为7~9天。[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4):27]。庄氏等以悬饮(结核性胸膜炎)为例,阐述痰   瘀同源的道理。作者曾用十枣汤或控涎丹治疗本病,疗效仅在10%~50%,后按痰瘀同治   法治疗16例,方用瓜蒌、百部各15克,黄芩、半夏、川芎、炮山甲、白芥子各10克,葶   苈子12克,甘遂、大戟各1.5克(煨),皂刺10~20克,一般服药4~10剂,胸炎即消失。   认为引起痰饮的各种原因多能导致血瘀,痰饮和瘀血可因同一原因而同时发生,亦即   “痰瘀同源”,因此痰瘀同治,每获良效[辽宁中医杂志,1985;9(10):36-37]。 秦氏报导15例渗出性胸膜炎(证属中医悬饮)均未进行胸穿抽液而用中药治愈的体会。治   法为清热解毒,泻肺利水。方药:银花或公英、连翘、鱼腥草各18克,丹皮、桑白皮、   葶苈子、桔梗各9克,苡仁12克,根据胸腔积液量的多少及体质强弱,酌加煨大戟、制   甘遂各1.5~3克,白芥子3~6克,有低热者加银柴胡9克,地骨皮9~18克,尚可随证化裁,   平均治疗时间为33.7天[江苏中医杂志,1985;6(11):7]。张氏等介绍以牡蛎泽泻散   加减(牡蛎、泽泻、葶苈子、瓜蒌根、海藻、泽漆等)治疗1例胸腔积液患者,服药7剂后   胸水全部吸收[上海中医药杂志;5:29]。刘氏介绍以大陷胸汤(大黄、芒硝各9克,甘遂   3克,水煎服)治疗6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均未采用西药),4例少量胸水者服1~3剂后   胸水消失,余2例服6~9剂胸水消失。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药后除出现腹泻外,无其他副   反应。血沉在治疗后20~60天内恢复正常。随访二年内,均无复发[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   1:26]。邱氏报导用苇茎汤加味治疗悬饮12例,均经胸透证实为一侧胸腔积液。基本方药:   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桔梗、杏仁。肺热加葶苈子、鱼腥草、银花;胸痛加瓜蒌皮、   薤白头、元胡;气虚加黄芪、党参;胁痛加柴胡、青皮;内有伏热加白茅根、桑白皮;结   核病患者加百部、黄芩并配合抗痨药[江西中医杂志,1980;4:64]。 李氏介绍用结炎汤治疗老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0例。结炎汤系《金匮要略》中悬饮主方葶苈大枣泻肺   汤合支饮主方泽泻汤加茯苓、桑皮、黄芪、陈皮。基本方药:泽泻10克,白术20克,葶   苈子30克,茯苓30克,桑白皮15克,陈皮12克,黄芪30~60克,大枣10枚。胸胁疼痛加柴   胡、白芍、桃仁、红花、元胡;咳嗽痰多加浙贝、杏仁;干咳少痰加沙参、知母、鳖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9):533]。冯氏介绍用胸渗丸治疗渗出性胸膜炎8例,   方中大戟、甘遂、葶苈子驱逐水饮、泄胸水,白芥子、薤白、贝母辛苦开结,破饮利气,   降逆化痰。佐以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桔梗开源,引诸药入胸中,直捣病所。诸药合   用共奏利水逐饮、降逆化瘀之功[山西中医,1990;6(4):20]。祖氏介绍以二子柴   胡汤治疗胸腔积液31例,本方是《重订通俗伤寒论》中柴胡陷胸汤基础上加葶苈子、白   芥子组成。方用:葶苈子15克(包),白芥子5克(包),柴胡12克,黄芩12克,枳壳   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黄连5克,瓜蒌15克,生姜3片。以清热化痰,宽胸开结,   攻逐水饮。发热者加芦根、栀子;体弱食少胸胁支满、胸水难去者加桂枝、白术、甘草;   胸部满闷、舌苔浊腻、湿浊重者加薤白、杏仁;痰多黄稠者加冬瓜仁、苡仁;咳痰清稀   者加附子[湖南中医杂志,1993;9(3):33]。 [复习自测]必考题      1.悬饮的病因有、、、。病位在, 与关系密切。病机关键是。[答案]思考题      2.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有何区别?湿、水、饮、痰的区别与联系?[答案]3.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答案]4.悬饮如何分型论治?[答案]椒目瓜萎汤的组方原则是什么?[答案] 3.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答案]因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故治疗当以温化为原则。饮为阴         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         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阳虚饮邪不盛者应用温药,而且在饮邪盛实而用         祛饮治标之法时,亦均应佐以温药。同时还当分别标本缓急,根据表里虚实         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水饮壅盛者祛饮治标,阳微气虚者温阳治本。在         表者宜温散发汗,在里者宜温化利水,正虚者宜补,邪实者当攻,如属邪实         正虚;治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凉并用。凡饮邪壅实者分别治以攻         遂、利水、发汗等法,因势利导以祛除饮邪;阳虚饮微者治以健脾温肾为主,         阳气通则饮自化。 4.悬饮如何分型论治?[答案]椒目瓜萎汤的组方原则是什么?[答案]椒目瓜蒌汤从肝肺论治,以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逐水,以苏子、瓜蒌皮、陈皮、半夏降气化痰,以椒目、茯苓、生姜皮逐水祛饮,以白蒺藜引药入两胁,平肝以助降肺,诸药合之,共奏泻肺祛饮,降气化痰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