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5.50 KB
  • 2022-04-29 14:38:48 发布

最新百分数认识课件课件PPT.ppt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百分数认识课件 队员投中次数任东旭18姜楠13刘东华16体育节篮球比赛投球统计表投篮次数302025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通分2013532516100601004510064 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百分率。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2%,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8%。说说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和()比,()占()的95%。 对号入座:(请选择合适的数填空)。55%100%120%1.7%1.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2.一本书已经看了45%,还剩下()没有看。3.开展节约活动以来,本月学校的用电量比上月减少了()。4.某车间机器经过改良,现在每月产量是原来每月产量的()。100%55%1.7%120% 蓝色部分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白色部分呢?设计图案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24%白色部分占整幅图的()76%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50%白色部分占整幅图的()50% 读一读:百分之七百分之二十五点六百分之八十九百分之零点五百分之九十八百分之一百二十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一点二五百分之二点二百分之二百写出下面各百分数。1%15%95%100%0.5%7.5%140%300% (1)本班女生约占全班人数的86%;(2)去年我校体育达标率是98.5%;(3)一堆煤,已经运走了吨;(4)面粉重量是大米重量的;(5)我省小学生都有近视。下列句子中的分数哪些是百分数?哪些不是?100601003543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1.第一根绳子长米,第二根绳子的长度是它的。2.妈妈买了一些葡萄重千克,小明吃了这些葡萄的。 区别分数百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家庭作业:百分数在生活中有许多的应用,你们回去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百分数。 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谢谢同学们!再见!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1)意义不同:分数代表一个数值,也可以代表一个分率.而百分数只能代表一个分率.(2)读法不同:百分数读成百分之几,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3)写法不同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及分数线组成的,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百分数是由自然数或小数和百分号组成的,写成百分数的形式.(4)分子、分母不同分数的分母可以是任何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而百分数的分母规定是100.分数的分子必须是自然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要区分写法的不同)(5)百分数不可以约分,分数可以约分. 解表剂【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立法】“因其轻而扬之”----病邪轻、病情轻、病位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作用】发汗、解肌、透疹发汗:直接开泄毛孔,使表邪从汗而出解肌:作用缓和的发汗方法,解除肌腠之邪的方法。【适应证】表证:凡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者。如:外感风寒、风热、温病初起、麻疹初起、水肿初起、疟疾初起、痢疾初起、疮疡初起,有表证者皆可使用。 【分类】根据体质及表邪性质(寒、热)不同分三类。1.辛温解表─祛风解表、渗湿─风寒、风湿表证(水肿、痢疾初起亦多用)---麻黄汤、桂枝汤2.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透疹──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疮疡初起)──桑菊饮、银翘散3.扶正解表——散表补虚扶正──正虚外感──败毒散 【使用注意】①不宜久煎。②温覆保暖、取微汗。③辨清表里、先后、缓急。④禁忌:虚证水肿、麻疹已透、疮疡己溃、阳证痢疾、吐泻失水者禁忌使用。 麻黄汤《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组成】麻、桂、杏、草 【方解】麻(君)──辛苦温,发汗、解表、平喘桂(臣)──辛甘温、解表散寒,助麻黄发汗解表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杏(佐)──苦辛、①降肺气②合麻黄一宣一降,调肺平喘炙草(使)──甘温①调和②防麻、桂过汗伤亡阳 【运用】本方为止咳平喘的基础方,经加减可治多种咳喘。a、风寒表实咳喘──原方使用b、风寒闭肺咳喘─去桂─三拗汤─偏于平喘,加桂偏于解表c、风寒挟痰湿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华盖散d、风热犯肺之咳喘──去桂加石膏─麻杏石甘汤 【特点】1.为经方之典范。2.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为辛温发汗的峻剂(麻桂的比例3∶2发汗力最强)。3.为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之要方,代表方。4.止咳平喘的基础方。【使用注意】表虚自汗,气血阴阳虚者,虽有表证亦不可用。 桂枝汤《伤寒论》【主治】1.外感风寒表虚证。2.各种原因所致之营卫不和证(多见于病后、产后体虚所致)。要点: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1.外感风寒表虚:是指感邪较轻,肌腠疏松的表寒证。2.营卫不和:即卫强营弱。卫强:非卫气强盛,实指肌表有风邪。营弱:卫浮于外,与邪相争,营阴不能内守。 【组成】桂、芍、姜、草、枣【功用】解肌发表,长于调和营卫【方解】桂:辛甘温①解肌散寒。②温经通阳,调卫——散---温阳芍药:酸寒敛阴以和营——收---益阴二药配伍,使营卫调和,辛散而不伤阴,酸敛而不碍邪。桂芍之比3:3。生姜──辛温。①助桂发表。①温胃止呕炙草、大枣——①调和。②补中益气。 【服法】①“适寒温”服之。②药后啜热粥。③“温覆”注意保温。④取微汗。⑤禁食生冷等不易消化之品。禁过汗。【加减】1.兼咳喘——加厚朴、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2.兼项背强几几──桂枝汤+葛根──桂枝加葛根汤《伤寒》。3.营卫不和的内伤杂病: ①病后,产后发热──加当归、白薇②妊娠恶阻证──加砂仁、姜半夏③痹证(寒痹尤上肢)─加威灵仙、桑枝④手足麻木:VB1缺乏证──加黄芪⑤月经不调(经脉有寒者)─加炮姜、艾叶、香附【特点】1.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为辛温发汗的和剂(桂芍之比3:3)。2.为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之要方、代表方。3.长于调和营卫,又可调和阴阳、气血。 【比较】共性:辛温解表——风寒表证麻黄汤——发汗力强,辛温解表重剂,且宣肺平喘,解表散寒——风寒表实证,风寒闭肺之肺实喘咳。桂枝汤——解表力弱,辛温解表和剂,长于调和营卫——风寒表虚证、营卫不和之内伤杂病。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证——风寒湿邪束于肌表、经络,内有里热蓄积。要点:①风寒表实证②挟湿:身酸重而痛,头痛如蒙。③里热:口苦而渴,苔或微黄。【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方解】君:羌活——发汗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痹痛臣:防风、苍术——辛温,助君药之功佐助:细辛、白芷、川芎——辛温,发散风寒,宣痹止痛佐制:黄芩、生地——①寒凉,防辛温燥烈太过。②清热生津,治次要证使:甘草——调和 【使用注意】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证忌用。【特点】①为治四时外感风寒湿邪,表实无汗,兼里热者之常用方。②配伍特点:辛温燥烈升散之品,与苦寒清润之品相配──升者不峻,寒者不滞。③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临证应灵活变通。 银翘散《温病条辨》桑菊饮温病初起、风热表证1.发热,微恶风寒,咽痛明显,或有汗或无汗2.热胜:口干渴,咽肿而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兼有:头痛、咳嗽风温初起、风热咳嗽轻证1.发热不甚或无,咳嗽明显(但咳)2.热轻:口微渴,咽痒或微痛,脉浮数,苔薄白病机风热袭表邪在肺卫治法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解银、翘─外散内清(重用)荆芥穗、豆豉──辛微温①助君辛散解表②治头痛③与诸寒药相伍,去性取用,解表而不助热。芦根、竹叶──清热生津薄荷、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热毒利咽、头目桑、菊──长于宣散,桑叶偏入肺止咳散肺热,菊花主入肝,随桑入肺共散肺热薄荷、桔梗、杏仁──宣降肺气,止咳连翘、芦根─清肺热,生津甘草─①清利咽喉②调和长于清热解毒利咽、解表为“辛凉平剂”长于清肃肺热,止咳,为“辛凉轻剂”。用药少,用量轻。 配伍特点①辛凉宣散中,配小量辛温透邪之品(荆、豉),而不助热。②疏散之中,又配解毒辟秽之品,清疏兼顾。轻宣疏散之中,配降肺止咳之品。煎服法研粗末,每用六钱,芦根汤煎,待香气大出即可,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病重日三服。银翘散中豆豉:用青蒿、桑叶制──辛凉解表用麻黄、苏叶制──辛温解表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忌用。风寒咳嗽忌用。 败毒散(又称人参败毒散)钱己《小儿药证直决》【主治】1.气虚外感,风寒湿邪证。2.寒湿痢疾初起,有表证者。要点:①气虚:声低气弱,体倦乏力,面色恍白,体弱易病。②风寒表实重症:憎寒壮热,无汗,头强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③湿象:头昏蒙重痛,肢体酸痛,胸膈痞闷,苔白腻,脉浮乏力。 【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方解】君:羌、独,臣:川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佐助:柴胡、薄荷——辛散解表前胡、桔梗、枳壳——理气化痰,宣肺止咳(桔--升肺气,前--降肺气)佐制:人参、苓、生姜、甘草——益气健脾助正气奋起祛邪人参:①扶正以助祛邪。②补气以防辛散耗伤气阴。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湿邪化热,及阴虚外感者,忌用。【特点】1.祛邪解表之中,佐少量人参,散中有补,祛风解表不伤正,扶助正气祛邪外出。2.寒湿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用本方,体现了──逆流挽舟法。 【比较】九味羌活汤兼有内热---黄芩、生地外感风寒湿邪兼正虚---参、苓、姜、草败毒散——兼湿象参苏饮气虚外感——兼痰阻气滞:胸膈满闷,咳嗽痰白,气虚,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