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 MB
- 2022-04-29 14:21:3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为了赛制的公平公正,参赛学校请统一使用此模版作为PPT展示用,封面上请不要标注“xxx学校”,开始说课只需报抽签后的出场代码。
建议1:—说什么?1.说目标:教学目标怎么设计?建议高一、二年级根据课程标准,高三年级以考纲设计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即谁来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用什么办法)2.说地位:即本节课在单元—模块—学科中处于什么位置。3.说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难点问题如何突破?问题如何设计与解决?4.说方法:准备用什么方法组织教学,用什么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用什么方法检测本节课效果。
建议2:怎么说?1.依据上述内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2.我将依据教学设计如何组织上课3.体现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设计
化学能与电能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说课流程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8、教学目标确定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设计六、板书设计七、反思总结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高一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继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后又一种能量转化形式,它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它又是高二选修四模块中电化学知识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另外电池在生活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本节课也是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载体。
三、教学目标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掌握电极判断方法,会书写电极反应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小组间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团队精神。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1、教学方法选择导学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法、理论探究法和问题解决驱动法。2、学习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我设计了如下五个环节: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主体知识反馈与评价复习旧有知识唤起先前经验总结与作业布置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环节一复习旧有知识唤起先前经验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分别是什么?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H2是怎么产生的?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Cu能否失去电子给H+而生成H2呢?⑤什么是电解质?⑥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有哪些?稀硫酸、酒精、硫酸铜溶液、食醋、食盐水、碳棒、铁片、玻璃棒、塑料棒
CuZn稀硫酸环节三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主体知识问题一格林太太的两颗假牙在一起到底产生了什么,让她痛苦不堪?【探究实验一】让铜片与锌片接触并同时放入稀硫酸问题二铜片上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学生的想法: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H2生成时H+得到的电子不应该是铜提供的。提出假设:Zn片提供的电子来到了Cu片表面,H+在Cu片表面得到电子而生成H2。问题三如何证明你的假设?CuZn稀硫酸认知冲突【探究实验二】将铜片与锌片分开,用导线连接并通过灵敏电流计
问题四这一装置的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形式?原电池的定义:这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问题五格林太太若是两颗金牙或两颗不锈钢牙还会有这种病痛吗?又若是两颗假牙不接触呢?【探究实验三】同时用两个锌片或两个铜片来实验及将上述装置中连接铜片和锌片的导线断开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问题六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条件呢?【探究实验四】改变条件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可供选择的仪器及试剂有烧杯、电流计、碳棒、铁片、铜片、锌片、塑料棒、食醋、酒精、硫酸铜溶液)
第一组对比实验(改变电极材料)①②③是否能够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第二组对比实验()④⑤⑥是否能够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二第三组对比实验()⑦⑧是否能够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三第一组对比实验(改变电极材料)①②③是否能够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第二组对比实验()④⑤⑥是否能够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二第三组对比实验()⑦⑧是否能够成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三我知道的更全面啦!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金属另一种为非金属导体)作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电路改变溶液电路是否闭合
下列哪几个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并写出电极反应式。环节四反馈与评价练习一ABCDEF
练习二格林太太为什么会痛苦不堪?你能帮她解除病痛吗?(首尾呼应,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练习三多媒体呈现2009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影响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是什么?假设你是电力工程师,面对这些利与弊,你会如何应对呢?(让学生直面社会问题,感受化学的社会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社会责任感)
小结:你学会了什么?(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作业:1、课后习题第2题和第4题(巩固基础知识)2、登陆网站,查阅化学电源、原电池的发明历史、电池与环境等相关知识。(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感受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利用家庭中材料自制原电池。(感受化学就在身边)环节五总结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铜片:2H++2e-=H2↑(还原反应)总反应式:Zn+2H+=Zn2++H2↑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金属另一种为非金属导体)作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电路。④有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1、设计基本符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2、能较好的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七、反思总结
敬请批评指导
教材的地位、作用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之后,进一步研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是初中线线平行的拓展,也是进一步研究空间平行关系,垂直关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本节课中所用到的“将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内的问题”这一思想,为后续学习面面平行、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即平行直线的寻找)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合情推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会应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根据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特点,本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授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只能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多媒体课件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2、学法指导:通过对直观的观察,教会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