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 MB
  • 2022-04-29 14:27:40 发布

最新珍惜生命-远离溺水伤害-说课PPT课件ppt.ppt

  • 5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珍惜生命-远离溺水伤害-说课PPT 学校:桃花中小学教师:郭翔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公共安全教育说课比赛 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具准备说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程概要 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学习以及参与活动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说教学重难点1.学好防溺水的安全知识及对溺水者的紧急处理和方法;2.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觉遵守的安全常识牢记在心,并学会自我保护以及帮助他人的方法。 说学情我班学生大多在十到十一岁,男孩子喜爱夏季在附近的池塘、水塘游泳,并且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他人进行急救能力不强,自我调节能力和约束能力差。 说教法、说学法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直观演示,活动探究,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体会增强安全游泳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学习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说教具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收集有关私自野外游泳酿成悲剧的案例,数据等;2.溺水后进行急救的图片;3.课前组织学生准备小品,自编自演;4.制作《防溺水儿歌》爱心卡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激趣,出示数据夏天来了,同学们一定喜欢在凉爽的水里游泳玩耍,可是后面的一组数据却会让我们为一个个年轻生命的凋谢而感到惋惜; 说教学过程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死于溺水、交通或实物中毒等事故;溺水和交通局意外死亡的前两位;中国溺水死亡率为8.77%,其中0—14岁的占56.58%,是这个年龄段的意外伤害的第一死因;溺水在所有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6年来持续保持在一半以上的水平,趋势有增无减。 说教学过程视频资料:暑假谨防儿童溺水事故 说教学过程2.引出案例,导入新课去年,在我校附近的村庄里就有一位小伙伴在家附近的水塘里私自游戏不幸溺水身亡,听了这些实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不会感到轻松,此刻,你正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想法。 说教学过程师总结:那么,夏天来了,热爱游泳的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到“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呢?(师板书课题) 说教学过程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学生组成小组,在阅读本章节内容后讨论:1.在本章节中,书中提到的在游泳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哪些?2.除了课本中的事项外,同学们还能想到其它的注意事项吗?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发言,学生讨论完成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就本组的讨论成果向大家汇报,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说教学过程A.B.C. 说教学过程E.D. 说教学过程三、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创设情境,飞飞和两个同学一起游泳,其中一个同学突然左腿抽筋,在水中挣扎。飞飞和另一个同学奋力将他拖上岸,却发现他已经休克。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呢? 屈下膝盖,把溺水者横放在屈曲的膝盖部,使他的头悬倒并轻轻压他的背部;对溺水者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撬开溺水者的口腔、清除口腔和鼻腔中的泥土等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搬动溺水者是,保持溺水者的头、颈、胸、躯体成直线,以防脊椎损伤。在抢救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将溺水者送医院抢救;把溺水者倒立,把水从肚子里排出;发现溺水者拨打电话110进行急救。让溺水者俯卧、头偏到一侧,用衣服或其他物体垫高腹部;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请学生上台表演自编自导的小品,表演完成后,底下同学指出在刚才的表演中有哪些地方时错误的,并指正出来。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四、学生参与,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五、课堂总结1.同学小结: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上收获了哪些知识。2.教师总结:这此环节中,既使学生们重温本课主要内容,突出重点,同时教师也升华主题,突出难点。3.全班齐读巩固《防溺水儿歌》 去游泳,要记住,大人不在不下水。 私自游,很危险,不去深水很重要。 私下塘,不安全,要防头昏与痉挛。 要游泳,告家长,跳水潜泳会伤人。 伙伴不见大声喊,叫来大人最理想。 防溺水,要注意,水渠旁边莫贪玩。 久逢雨,要切记,山塘水库绕道行。 河水涨,莫强过,逞强逞能必招祸。 绕道行,才安全,雨过天晴家家安。 放学路上天气热,深水库边莫洗手。 下雨天,路泥泞,团结互助讲文明。 大小相帮助人乐,平平安安把家还。防溺水儿歌 教学过程六、拓展思路,课外延伸1.办张安全小报:主题为《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2.和你的朋友分享今天所学的游泳安全知识和急救方法。 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安全游泳注意事项: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溺水后的急救: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各种教学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安全游泳的意识,并对溺水后的急救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条件有限,可能在急救的实际操作方面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关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谢谢指导! 第二章闻诊概念: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用以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内容: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原理: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声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诊察病情。 【教学要求】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听声音听声音是指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来判断疾病寒热虚实性质的诊病方法。听声音的内容包括听辨病人的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语言声音的发出,不仅是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且与肺、心、肾等内脏的虚实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语声声音的辨别要注意语声的有无,语调的高低、强弱、清浊、钝锐,以及有无异常声响,以供辨证参考。一般来说,语声高亢宏亮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阳证、实证、热证,是阳盛气实,机能亢奋的表现;语声低微细弱,懒言,声音断续,或前重后轻,多属阴症、虚、寒证,多为禀赋不足,气血虚损所致。 1、声重: 多属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2、音哑、失音:声音嘶哑称音哑,语而无声(完全不能出声)称失音。“金实不鸣”:新病音哑与失音,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痰湿阻肺,邪闭清窍所致。“金破不鸣”:久病音哑与失音,多因肺肾阴亏,阴虚火旺“妊娠失音”:妊娠后期出现音哑与失音,也称子暗。也有暴怒喊叫或持续高声喧讲,伤及喉咙所致音哑或失音者,多属气阴耗伤之类。失音与失语的区别:失音是声音不能发出;失语是不能言语。 3、鼻鼾:若昏睡不醒或神识昏迷的病人鼾声不绝者,多属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候。4、呻吟:呻吟声高亢有力,多为实证、剧痛;久病而呻吟低微无力,多为虚证。5、惊呼:多为剧痛或惊恐所致,小儿发惊呼,多是惊风,成人发出惊呼,除惊恐外,多属剧痛或精神失常。此外,声音异常可见于痫病患者,多因风痰随气上逆所致,小儿啼哭不止或夜啼,多属过食生冷,脘腹冷痛,或心脾蕴热、或食积、虫积,惊恐所致。 (二)、语言一般来说,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者,多属虚证、寒证,烦燥多言,语声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 异常语言病理、病性常见病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心神之实证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痰热扰乱心神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声低无力,时断时续;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疾病晚期,危重病人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或气郁痰结、阻蔽心窍所致癫证、郁证错语:语言错乱,语后知错虚证:多因心气不足,神失所养久病体虚或老年脏气衰微者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窍而成呓语:睡中多言,吐字不清,意思不明多因心火,胆热或胃气不和所致;虚呓:久病虚衰,神不守舍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言;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互结、内扰心神之阳证、实证。狂病、伤寒蓄血证语言謇涩:神清,吐字不清或困难因习惯而成者不属病态,若每与舌强并见者,多因风痰阻络所致。中风先兆或中风后遗症夺气:语声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中气大虚神志昏迷不知言语中风或小儿惊风 (三)、呼吸一般来说,病人呼吸正常,是形病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俱病。呼吸气粗,疾出疾入者,多属热证、实证,常见于外感病。呼吸气微,徐出徐入者,多属寒证、虚证、常见于内伤杂病。 异常呼吸病症、病理病性喘:呼吸急促,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发病急,气粗声高,以呼为快(呼气难),风寒袭肺或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所致实证久病病缓,气怯声低,以吸为快(吸气难),动则加剧,肺肾亏虚,气失摄纳所致虚证哮:喘促时喉间有痰鸣声,时发时止,缠绵难愈宿痰内伏,复感外邪所诱发或因久居寒湿之地,或过食酸咸生冷所诱发喘不兼哮、哮必兼喘虚实夹杂短气:气急而短促,不相接续痰饮、胃肠积滞或气滞或瘀阻所致实证体质虚弱或元气大虚所致虚证少气:气短、气微,气少不足以息,声低不足以听内伤久病体虚或肺肾气虚所致虚证 (四)、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的一种症状。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多见于肺脏疾病,但其它脏腑病证亦可出现咳嗽。对于咳嗽应首先注意分辨咳声和痰的色、量、质的变化,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等,来鉴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性质。例如: 咳声重浊,痰清色白──多属外感风寒。咳声不扬,痰稠色黄──多属邪热犯肺。干咳少痰,咽喉干燥──多属燥邪犯肺,或肺阴亏虚。咳声轻清,低微气怯──多属肺气亏虚。咳而痰多,滑脱易咯──多属痰浊阻肺。咳如犬吠,常兼声嘶──多属肺肾阴虚,火毒攻喉之白喉。顿咳、百日咳、鸬鹚咳—阵发性、痉挛性、连声不断,久咳不愈,—多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 (五)、呕吐是指饮食物,痰涎从胃中上涌,由口中吐出的症状。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有物有声为呕吐。呕、吐、干呕皆为胃气失于和降所致。临床可根据呕吐的声响强弱、吐势缓急、呕吐物的性状,气味及兼见症状来判断病证的寒热虚实。 吐势徐缓、声音微弱,吐物清稀者──多属虚寒证。吐势较猛,声音壮厉,吐出粘痰黄水,或酸腐或苦者―属实、热证。呕吐呈喷射状──重证热扰神明。如因进餐多发吐泻者──可能为食物中毒。呕吐下利并作──霍乱、类霍乱。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反胃,多属脾阳虚。食入即吐──多为胃热。口干欲饮,饮后则呕──水逆证。 (六)、呃逆是胃气上逆,从咽喉部发出的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俗称打呃,唐朝以前称为“哕”。临床根据呃声的高低强弱,间歇时间的长短不同,来判断病证的虚实寒热性质。 呃声频作,高亢而短,其声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呃声低沉,声弱无力──多属虚证、寒证;新病呃逆,其声有力──多属寒邪或热邪客于胃;久病,重病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者──属胃气衰败之危候;突发呃逆,呃声不高不低,无其他病史及兼症者──多属饮食刺激,或偶感风寒,一时胃气上逆动膈所致,一般是短暂的呃逆,不治自愈。 (七)、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它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八)、太息太息又名叹息,是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太息之后自觉宽舒,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之象。 (九)、喷嚏是指肺气上冲于鼻而发出的声响。闻诊主要应注意喷嚏的次数及有无兼证。偶发喷嚏,不属病态。若喷嚏频作,须视病之久暂,新病喷嚏,兼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症状者,多因外感风寒,刺激鼻道之故,属表寒证。久病阳虚之人,突然出现喷嚏,多为阳气回复,病有好转趋势。 (十)、呵欠是张口深舒气,微有声响的一种表现。因困倦欲睡而欠者,不属病态。病者不拘时间,呵欠频频不止,称数欠,多为阴盛阳衰,体虚之故。因而《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有“中寒家喜欠”之说。 (十一)、肠鸣是腹中胃肠蠕动漉漉作响的症状。在正常情况下,肠鸣声低弱而和缓,一般难以闻及。当肠道传导失常或阻塞不通时,则肠鸣音高亢而频急。临床根据作响的部位及声音来判断病位和病性。胃脘部鸣响如囊裹浆,振动有声,立行或推抚脘部,其声漉漉下行者,多为水饮留聚于胃;鸣响在脘腹,如饥肠漉漉,得温得食则减,饥寒则重者,为中气不足,胃肠虚寒。腹中肠鸣如雷,脘腹痞满,大便泄泻者,多为感受风、寒、湿邪以致胃肠气机紊乱所致。腹内微有肠鸣之声,腹胀,食少纳呆者,多属胃肠气虚、传导功能减弱所致。肠鸣音完全消失,腹部胀满疼痛者,多属胃肠气滞不通之重证。 二、嗅气味嗅气味,是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病室、病体、分泌物、排出物,如口气、汗、痰、涕、二便、经、带、恶露、呕吐物等的异常气味。嗅气味可以了解疾病情况,一般气味酸腐臭秽者,多属实热;微有腥臭者,多属虚寒。 (一)、病体气味1、口气:口气,指从口中散发出的异常气味。口臭──多与口腔不洁,龋齿或消化不良有关。口出酸臭气,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多属胃肠积滞。口出臭秽气者──多属胃热。口气腐臭,或兼咳吐脓血者──多是内有溃腐脓疡。若臭秽难闻,邪龈腐烂者──为牙疳。 2、汗气:汗气指汗液所散发出的气味。病人身有汗气味,可知曾有汗出。汗出腥膻-是风湿热邪久蕴皮肤,津液受到熏蒸所致,多见于风温、湿温、热病,或汗后衣物不洁所致。汗出臭秽-可见于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之证;腋下随汗散发阵阵臊臭气味者-是湿热内蕴所致,可见于狐臭病。 3、痰、涕之气:正常状态下,人体排出少量痰和涕,无异常气味。病者咳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属肺痈,为热毒炽盛所致;咳痰黄稠味腥者──肺热壅盛所致;咳吐痰涎清稀味咸,无特异气味者──属寒证;鼻流浊涕腥秽如鱼脑者──为鼻渊;鼻流清涕无气味者──为外感风寒。 4、二便之气:二便闻诊除注意了解特殊臊臭气味外,要结合望诊综合分析判断。如:大便酸臭难闻者──多属肠有郁热;大便溏泻而腥者──多属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臭如卵,夹有未尽消化食物,失气酸臭者──是宿食内停,消化不良之故;小便黄赤浑浊,有臊臭味者──多属膀胱湿热;尿甜并散发苹果样气味者──消渴病。 5、经、带、恶露之气:经带闻诊主要是了解有无特异气味。月经臭秽者──多属热证。月经气腥者──多属寒证。带下黄稠而臭秽者──多属湿热。带下白稀而腥臭者──多属寒湿。崩漏或带奇臭,并杂见异常颜色-见于癌症,属危重病证。产后恶露臭秽者──多属湿热下注。 6、呕吐物之气:指通过嗅觉辨呕吐物气味,以判断病证的寒热性质。呕吐物清稀无臭味者──多属胃寒;呕吐物气味酸臭秽浊者──多属胃热;呕吐未消化食物,气味酸腐者──为食积;呕吐物无酸腐味者──多属气滞;呕吐脓血而腥臭味──为内有脓疡。病体散发的各种异常气味,临床上除医生直接闻诊所得外,其它诸如痰、涕、二便、妇女经带恶露等排出物的异常气味,可通过问诊获知。 (二)、病室气味病室气味实际是由病体本身或排出物所散发的。气味从病体发展到充斥病室,说明病情重笃。 病室臭气触人──多为瘟病;病室充有血腥味──病者多患失血证;病室散有腐臭气──病者多患溃腐疮疡;病室尸臭──多为病者脏腑衰败,病情重笃;病室尿臊气(氨气味)──见于水肿病晚期(尿毒症);病室有烂苹果气味(酮体气味)─多为消渴病患者,亦属危重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