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1.50 KB
  • 2022-04-29 14:23:02 发布

海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管理工作培训PPT课件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海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传染病管理工作培训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宋标 培训提纲: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解读二、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防治工作考核细则解读三、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指南摘要 一、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服务规范解读(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二)服务内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发现与登记报告处理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2.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1.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病名,不能填写症状。2.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等12项基本内容。3.检验和影像(包含放射科、B超室等)部门登记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和影像部门必须建立异常检测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报告。2.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需要订正报告的情形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需要补报的情形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补报病例的诊断时间应填写发现传染病漏报的时间。3.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订正报告和补报 资料收集和管理传染病报告卡及收发登记册、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病原检测结果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自查登记表、疫情电话记录本;院感管理/传染病管理相关工作记录;(以上保存3年)医院内部涉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文件、通报、制度、培训、应急演练资料等(做成档案,永久性管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自查1.传染病漏报调查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临床科室每日自查;二是全院(包括诊疗科室、辅助科室、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每月自查;2.本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年终进行全面检查。自查记录内容包括:单位名称:检查时间:某年某月某日几点到几点检查人员:Xx(职务)、Xx(职务)、Xx(职务)、Xx(职务)受检单位/科室、部门等、检查内容、检查情况、建议和整改措施、奖惩记录、单位内部通报情况、整改情况。 4.1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1)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3)及时转诊;(4)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1)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2)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3.流行病学调查(1)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1)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2)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4.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三)服务流程风险管理发现、登记处理报告1.协助进行风险排查2.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3.参与风险评估4.应急预案制(修)订1.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2.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1.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电话、传真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卡。2.报告时限2小时内报告24小时内报告3.订正报告和补报1.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3.流行病学调查4.疫点疫区处理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6.宣传教育 (四)服务要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五)考核指标传染病疫情报告率=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的病例数/报告传染病病例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率=及时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应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数×100% 二、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防治工作考评细则解读 (一)传染病疫情风险管理制订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新发传染病培训制度,实验室阳性检测结果核查制度,传染病报告自查制度,传染病漏报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有全年疫情管理工作计划和总结,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每月1次及信息分析每季度不少于1次,有核查情况通报,有相应培训、检查等工作记录及小结。按月收集出生、死亡等人口信息(含流动人口)及辖区内外来人口疫情信息等。 (二)传染病的发现、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有阳性检测结果反馈机制及相应核查记录。对疑似病例及时采集标本检测或上送。发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时,接诊医师/护士需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三)传染病相关信息报告配备必要的网络直报设备;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发现甲类传染病和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按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报告。查看报告的及时性、报卡完整性和准确性。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进行补报。 (四)传染病处置制定病人医疗救治与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技术方案和工作流程,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转诊等措施,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协助追踪、查找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开展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等服务。协助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病例追踪、随访。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等疫点疫区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指导病家开展消毒措施。根据辖区内传染病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要求规范开设腹泻病门诊。制订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登记、报告和预防处置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技术方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人员培训。按规定开展腹泻病人登记、筛查。每日登记腹泻病人并按周(旬)及时上报,对疑似病例进行病原筛查,检索率不低于腹泻病人登记数的10%、辖区人口的1‰。 艾滋病防治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至少1次;宣传专栏里有艾滋病防治知识,并每季度更新。协助专业机构每月对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安全套推广、动员艾滋病抗体检测等干预措施。协助对辖区内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管理。 三、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指南摘要 1.1医疗机构职责-1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相关信息,下同)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疫情分析等内容。2.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3.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1.1医疗机构职责-24.对相关医务人员和实习、进修等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5.建立、健全检验部门、影像部门异常检验结果反馈机制,及时、有效的反馈传染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6.建立、健全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报告可疑的传染病暴发或异常个案信息。7.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 1.2岗位职责分管领导报告管理人员临床医生辅助检查科室医生 1.2岗位职责分管领导组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管理领导班子,监督本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本机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管理工作提供设备、人员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参与全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惩。 1.2岗位职责报告管理人员-11.负责制定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和管理的各项制度。2.建立有效的阳性(异常)检验、检测结果反馈机制、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3.具体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报告),并指导督促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按要求进行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与报告。 1.2岗位职责报告管理人员-24.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5.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和实习、进修等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6.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7.开展对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1.2岗位职责临床医生规范填写门诊工作日志、出入院登记簿等临床诊疗记录。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登记,并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开展对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1.2岗位职责辅助检查科室医生规范填写检验登记、阳性(异常)检测结果登记等辅助检查记录。及时、准确地将传染病相关阳性(异常)检测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和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 2.1传染病相关登记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各项目登记完整,医务人员应规范填写。建立HIS系统的医疗机构,视系统覆盖情况,应包含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辅助检查登记、传染病登记中各要素信息。 2.1传染病相关登记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传染病疫情登记 2.1.1门诊日志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85%以上,且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人记录。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9项基本内容。 2.1.1门诊日志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要求登记填写完整,分科室、分月份装订成册并保存3年备查。对于发热病人,要在门诊日志上标明体温和相关流行病学史;对于14岁及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对诊断(含疑似)为传染病的患者,要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门诊日志上已报告的传染病应有“疫情已报”标记。 2.1.2出入院登记各住院部应设置出入院登记簿,对住院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不得漏登。出入院登记簿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2项基本内容。要求登记填写完整。 2.1.3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检验部门的检验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科室、送检日期、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科室、送检日期、影像结果诊断、检查日期、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 2.1.3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阳性(异常)结果时,须将检查结果交至首诊医生处,由医生统一发放,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如检验量大,可设立专门阳性报告领取处,统一发放,便于管理。 2.1.4传染病疫情登记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应设置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各诊疗科室设置本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将本机构内传染病报告卡收集后,按病种进行统一汇总、登记。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常住地址(学生同时填写就读学校/幼儿园)、诊断病名、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 2.2法定传染病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执行首诊负责制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发现法定传染病后,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告进行网络直报 3.信息管理疫情分析与通报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1疫情分析与通报3.1.1疫情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定期对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科室进行反馈。常规监测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月、季、年进行疫情分析,其他医疗机构按季、年进行疫情分析。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情况出现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 3.1.1疫情分析3.1.1分析内容常规分析:本院报告疫情概况:发病数、死亡数三间分布的简要描述;病种发病数、死亡数排序以及与上期、上年同期相比病种排序的变动(主要是前五位的病种);本院所报告传染病的分类构成(呼吸道类、肠道类、虫媒及自然疫源类、血源及性传播类)、科室分布、报告质量,以及本院近期有关传染病报告管理及防治的重要事件及相关规定等。专题分析:除常规分析内容外,还包括疫情发生发展概述,病例分布特征,当前疫情态势,疫情最新进展,防控措施及效果,经验教训等。 3.1.2疫情通报经分管院长审阅后的本院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和疾控机构反馈的疫情分析应及时向各医技科室进行通报。通报可采取例会或召开临时会议、文件或简报、院内信息交流平台(如公告栏)等形式。 4.检查医疗机构应建立自查考核机制,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进行通报和适当奖惩,同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督导和考核。包括:4.1报告信息质量检查4.2报告管理院内综合检查 4.1报告信息质量检查4.1.1科室自查各诊疗科室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全科有无传染病漏报、迟报现象(可由住院医师每月轮职),如有则及时补救。每天上午下班前完成前一日的漏报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每个月的第1周对前一个月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报告情况和存在问题,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将检查结果在全科通报,并对漏报、迟报等问题的责任医生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提出整改措施。 4.1报告信息质量检查4.1.2全院检查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评价本院近期传染病报告质量。漏报调查由分管院长牵头,预防保健科组织实施,在每个周期结束后的七个工作日内完成上个周期的漏报调查并撰写调查总结(记录),调查结果向分管院长汇报并由分管院长负责向全院或相关科室通报。检查周期: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月开展全院检查,其它医疗机构按季度开展全院检查。调查总结:漏报调查结束后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总结报告,报告中要求简述本次检查情况并重点分析漏报情况及漏报原因,以及整改建议与措施。 4.2疫情报告管理院内综合检查医疗机构每年年底前组织对本院该年度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以便了解本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查找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全院通报同时落实奖惩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本院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质量。通报方式:①由分管院长牵头组织召开科主任会议,在会上进行通报;②在职工大会上进行通报;③以院内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个科室;④张贴在医院公告栏。各级各类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何种通报方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