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 MB
  • 2022-04-29 14:43:00 发布

最新护理针灸穴位培训PPT课件.ppt

  • 9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护理针灸穴位培训 一、腧穴概论二、需要掌握的50个穴位的定位及主治三、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临床应用 一、腧穴概论(一)腧穴的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有孔、隙的意思。腧穴是内脏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和针灸施术的刺激点,一般称为“穴位”. 2、经外奇穴又称为“奇穴”。指既有明确的位置,又有穴名,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内的一部分腧穴。“奇”有奇效之意,这些穴位对某些病证有特殊作用。 3、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它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穴位。即所谓“以痛为腧”,又称“天应穴”、“不定穴”。 三类腧穴的特点:定经定位定名主治作用经穴有归经分布在十四经中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 名①局部作用②循经治本经本脏腑器官病奇穴无归经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 名①主要对某病有特效②局部作用阿是穴无归经无固定位置无专用穴 名治局部病变 (三)、腧穴的作用:1、近治作用:近治作用是指腧穴能主治该穴所在部位和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印堂治疗前额痛;颊车治疗牙痛等。近治作用是每一个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规律。 2、远治作用:远治作用是指分布在十二经脉上,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该穴的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的多种病证。如:足三里不仅能治疗下肢病症,还能治疗胃肠、胸腹等方面的病症;内关治疗心痛等。 3、特殊作用:除腧穴的近治、远治作用以外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双向作用(如:天枢、内关等);(2)、相对的特异性(如:关元、足三里;大椎;人中等);(3)、特定穴的特殊作用(如五输穴、原穴、络穴、八会穴等);(4)、经验特效穴的特殊作用(如:至阴、四总穴等)。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经穴及经外奇穴都有固定的位置,腧穴的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所以腧穴的定位方法非常重要,希望大家重视。1、解剖标志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各种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 (1)、固定标志:由体表各种固定不移的标志来定穴。如:骨节、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发际、指趾甲、肚脐、乳头等。如两眉之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等。(2)、动作标志:指要通过一定的动作(活动)才出现的凹陷、纹头等标志来确定穴位。如:张口于耳屏前凹陷处取听宫,屈肘位取曲池等。 2、骨度分寸定位法将人体各部按照比例分别规定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不论其男女、老幼、高矮、胖瘦,只要是在相同的部位,其分寸都一样,用这样的方法取穴就叫“骨度”分寸定位法。全身的骨度分寸如下: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3种。(1)中指同身寸(2)拇指同身寸(3)横指同身寸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4、简便取穴法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定位方法。此法只适用于某些少数腧穴的量取。如:两耳尖直上与头顶前后正中线的交点取百会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端处取列缺;人体立正姿势,中指贴于裤逢,中指尖处取风市穴等。 二、需要掌握的50个常见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1.中府位置:位于前胸外上方,平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6寸。  作用:咳嗽气喘,胸中烦闷,肩背痛,腹胀呕逆。2.尺泽位置: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作用: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肘臂挛痛。3.手三里位置:位于前臂背面桡侧,曲池下2寸。  作用: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胀。 4.迎香位置: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0.5寸,鼻扈书中。  作用:鼻塞,鼻炎,口眼歪斜。5.下关位置:在面部耳前方,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开口即闭。  作用:口噤齿痛,耳聋,牙关开合不利。6.头维位置:在头侧部,额角发际上O.5寸。  作用:头痛目眩,眼痛,视物不清。 7.髀关位置: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平臀横纹。  作用:腰痛膝冷,腹痛。8.足三里位置: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犊鼻穴下3寸。  作用:腹胀呕吐,胃痛,消化不良。9.三阴交位置:在内踝高点上3寸。   作用: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失眠,神经性一手法:点、掐、揉、擦。 10.神门位置: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横纹尺侧端。  作用:心悸失眠,骨蒸盗汗。11.睛明位置: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作用:目赤肿痛,近视色盲。12.攒竹位置:在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目视不明,眼睑瞒动。 13.大杼位置: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发烧咳嗽,背项强痛,头痛鼻塞。14.肺俞位置: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咳嗽气喘,胸满,盗汗。15.心俞位置: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心悸健忘,惊悸心烦,心痛。 16.督俞位置:在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腹满胀痛,肠鸣逆气。17.膈俞位置: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胃脘胀痛,呃逆呕吐。18.肝俞位置: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胁痛满闷,目疾,唾血疼痛,多梦失眠。 19.胆俞位置: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口苦,饮食不下,咽痛咽干。20.脾俞位置: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1.肾俞位置: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月经不调,腰膝冷痛,咳喘气少,耳鸣目花。 22.承扶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线。   作用:腰、股、臀、骶部疼痛,大便难。23.殷门位置: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腰脊强痛,大腿疼痛。24.委中位置:在月国横纹中点。作用:中风昏迷,胭筋挛急,下肢痿痹。 25.秩边位置:在臀部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大小便不利,腰骶痛。26.承山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   作用:便秘,腰背疼痛,疝气,痔疾。27.昆仑位置:在足部外踝的后方。   作用:脚跟痛,腰痛。 28.涌泉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作用:头晕眼花,咽喉痛,转筋,足心热。29.四满位置:脐下2寸,腹中线旁开约0.5寸。   作用:月经不调,阳痿,腰脊痛。30.大陵位置: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作用:腕关节疼痛,胃痛。 31.劳宫位置:在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掌心横纹中。   作用:中风昏迷,口臭,心痛。32.外关位置:尺骨与桡骨之间,腕背横纹上2寸。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手颤。33.颅息位置:沿耳轮连线上、中l/3的交点。   作用:头痛耳疾。 34.风池位置: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头痛眩晕,颈项强痛,感冒中风。35.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作用:肩背疼痛,手臂不举,诸虚百损。36.环跳位置: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作用:腰腿疼痛,瘫痪,半身不遂,闪腰。 37.长强位置: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便秘,腰背疼痛,便血,癫狂。38.腰俞位置:在骶部后正中线上,骶管裂孔处。   作用: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腹泻。39.命门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凹陷中。   作用:腰痛虚损,五劳七伤,头晕耳鸣。 40.大椎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作用:肩背疼痛,角弓反张,呕吐,中暑。41.百会位置: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   作用:头痛,眩晕,健忘,耳鸣鼻塞。42.中极位置:在脐下4寸,腹正中线上。   作用: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水肿。 43.关元位置:在脐中下3寸。   作用:虚劳冷惫,少腹疼痛,消渴,阳痿。44.气海位置:在脐中下1.5寸。   作用:绕脐腹痛,水谷不化,大便不通。45.神阙位置:在脐中央。   作用: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小便不禁。 46.华盖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隙。   作用:咳嗽气喘,胸胁痛,咽肿。47.天突位置:在胸骨上窝中央。   作用:咳嗽哮喘,梅核气,咽喉肿痛。48.印堂位置:在两眉头连线之中点。   作用:头晕头痛,三叉神经痛。 49.鱼腰位置:眉毛中点直对瞳孔处。   作用:目赤肿痛,眼睑下垂,口眼蜗斜。50.太阳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中点,外开1寸凹陷处。   作用:偏头痛,目赤,牙痛。 三、临床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临床应用 1.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腕横纹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主治:①偏头痛项强面瘫②伤风咳嗽气喘③咽喉肿痛手腕痛“头项寻列缺”刺灸:针尖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风池、合谷、外关治疗感冒、偏正头痛。现代研究:针刺列缺穴对脑血管的舒缩作用呈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对正常血管的舒作用无明显影响。用颅多普勒观察,针刺可使加快的血流速度降低,使减慢的血速度加快。(摘自2003·3P184《中国针灸》) 2.少商(井穴)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旁0.1寸主治:①咽喉肿痛,咳喘②急救:中风、昏迷中暑③高热抽搐、癫狂痫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配伍(少商):配合谷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临床报到:刺血治疗炎性疾病血象呈双向调节作用(↑↓)。(摘自01·9P547《中国针灸》) 3.合谷(原穴)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面瘫痄腮齿痛牙关紧闭目赤肿痛鼻渊鼻衄咽喉肿痛耳聋 耳鸣②热病 多汗 无汗③妇科病:闭经 滞产痛经④上肢痿痹手指挛痛⑤腹痛 便秘痢疾“面口合谷收”刺灸: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配伍(合谷):配风池、大椎、曲池、太阳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配曲池、天枢、上巨虚治肠炎、痢疾。配曲池、风池、血海、三阴交治疗荨麻疹、风疹。配肩髃、曲池、外关治疗上肢瘫痪。 4.曲池(合穴)定位: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②荨麻疹全身瘙痒湿疹③热病 高血压④上肢不遂肘臂疼痛无力⑤腹痛 腹泻刺灸:直刺0·8~1·5寸。可灸 现代研究:针曲池穴降压3分钟内见效,并有持续性而无副作用。含化心痛定6分钟见效。(摘自01·11P645《中国针灸》) 5.迎香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主治:①鼻塞鼻衄鼻渊鼻鼽②面瘫面肿面痒面肌瞤动③胆道蛔虫症刺灸:斜刺或平刺0·3~0·5寸;可灸(不宜疤痕灸) 配伍:配迎香透四白、丘墟、阳陵泉、梁丘、内关、外丘治疗胆道回虫症。配风池、上星、合谷治疗鼻衄。 6.天枢(大肠的募穴)定位:脐中旁开2寸。主治:①绕脐腹痛腹胀肠鸣泄泻水肿痢疾便秘肠痈②月经不调痛经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配伍:(天枢)(1)配上巨虚治疗痢疾。热重于湿+曲池、合谷湿重于热+阴陵泉摘自79﹒6﹒14《人民日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医院科研成果)(2)配支沟、丰隆、足三里、承山、上巨虚治疗习惯性便秘。 7.足三里(合穴、下合穴)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中指)。主治:“肚腹三里留”①胃痛腹痛 腹胀呕吐泄泻痢疾 便秘 肠痈②下肢痿痹 瘫痪脚气水肿③强壮保健穴虚劳赢瘦④眩晕 癲狂痫⑤乳痈 乳汁少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配伍(足三里)(1)配中脘、内关、梁丘治疗胃脘痛。(2)配神阙(灸)——延缓衰老。艾灸调整机体的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免疫能力,影响自由基代谢,降低血脂、血液尿素氮肌酐的含量,改变血流变学性质。(3)配内关、足三里治疗药物流产中的恶心呕吐. 8.三阴交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①腹胀肠鸣 泄泻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带下阴挺难产不孕阳萎遗精 疝气③遗尿小便不利 水肿④下肢痿痹脚气⑤失眠刺灸:针1~1·5寸,可灸孕妇慎用。 配伍:(三阴交)配少泽、(针补)合谷、三阴交治疗产后无乳;针刺三阴交治疗头痛(血管、神经、紧张、混合型);配百会、神门、足三里治疗失眠症;配气海、血海、关元治月经不调. 9.委中(合穴下合穴)定位:膕横纹中央。主治:“腰背委中求”①腰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②小便不利 遗尿③腹痛 吐泻④丹毒刺灸: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配伍:配肾俞、环跳、阳陵泉、承山、昆仑治下肢痿痹瘫痪配肾俞(大肠俞)、承山、昆仑—腰痛 10.至阴(井穴)定位: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旁0·1寸。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痛 目痛鼻塞 鼻衄刺灸:浅刺0.1寸,孕妇禁针。胎位不正多灸。配伍:针双至阴穴,出血2-3滴或留针30分钟治各部头痛(92﹒86%) 11.涌泉(井穴)定位:足底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主治:①急救:小儿惊风癫狂痫 昏厥中暑②头痛 眩晕 失眠③咽喉肿痛 失音④小便不利 足心热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配伍:(涌泉)(1)配人中、十宣、足三里—休克、晕厥(2)独取涌泉穴针刺治疗巅顶头痛(3)针刺涌泉穴能扩张脑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和紧张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供血。 12.内关(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①心悸心痛胸闷②癫狂痫癔病失眠眩晕热病疟疾③胃痛 呕吐呃逆④肘臂痛 胸胁痛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配伍:(内关)配中脘、足三里、公孙、梁丘治胃脘痛、呕吐临床报道:针内关(双)治癔病性瘫痪(录于《中国针灸》99﹒2P86)针刺内关治疗心悸50例,效果98%(录于《中国针灸》02﹒9P611) 13.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14.支沟(经穴)定位:桡骨与尺骨之间腕背横纹上2寸  腕背横纹上3寸主治:  ①耳聋 耳鸣②胁肋痛 上肢瘫痪热病③头痛 目赤肿痛  ③便秘暴喑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外关、支沟定位图配伍:(外关)针刺外关治疗N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98﹒1%。(支沟)针刺支沟治疗急性腰扭伤67例—提针时病人吸气、插针时呼气,2次为一疗程,有效率100%。 15.风池定位:平风府穴,当斜方肌上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主治:①感冒头痛项强②眩晕癫狂痫③目赤鼻渊鼻衄④瘿气 疟疾刺灸: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斜刺0·5~1寸。可灸配伍:配太阳、百会、合谷太冲治头痛眩晕 16.环跳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主治:下肢痿痹、瘫痪腰腿痛风疹刺灸:直刺2~3寸。可灸配伍:配肾俞、风市、阳陵泉、悬钟、委中、承山、昆仑治疗下肢瘫痪 17.阳陵泉(合穴下合穴八会穴—筋会)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①胁痛 口苦呕吐黄疸②下肢痿痹下肢瘫痪筋脉拘挛膝肿痛③小儿惊风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18.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①热病 疟疾②咳嗽气喘骨蒸潮热③头项强痛 肩背强痛④癫狂痫刺灸:向上斜刺0·5~1寸。可灸配伍:配合谷、曲池、少商退热配曲池、足三里、脾俞三阴交治白C↓。 19.百会定位:头顶前后下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主治:①头痛 眩晕晕厥②中风不语癫痫不寐③脱肛 阴挺刺灸:平刺0·5~0·8寸,可灸。配伍:配内关、水沟、中冲治休克、昏迷配长强、承山、足三里气海治脱肛 20.水沟(人中)定位: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主治:①急救要穴:昏迷晕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②面瘫 面肿③腰脊强痛刺灸:向上斜刺0·3~0·5寸不灸。配伍:配内关、中冲治中风昏迷配合谷透劳宫、内关治癔病 21.神阙定位:脐的中央主治:①虚脱脱肛阴挺②绕脐腹痛腹胀泄泻水肿刺灸:禁针、多用灸法。配伍:配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治慢性肠炎配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治虚脱 22.印堂定位:在两眉头连线中点。主治:(1)头痛、眩晕(2)鼻渊、鼻衄、小儿惊风刺灸: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配伍:配上星、风池、迎香、合谷鼻衄鼻渊。 23.太阳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寸的凹陷中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口眼喎斜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配伍:配印堂、合谷、外关、风池治头痛 24.夹脊(华佗夹脊)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上胸部穴主治心肺、上肢的疾病;下胸部穴主治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主治腰、腹、下肢疾病。刺灸:直刺0.3~0.5寸,或梅花针叩刺;可灸。 25.十宣定位:在十指指尖端,距指甲游离0.1寸。主治:(1)、昏迷、晕厥、中暑、小儿惊厥;(2)、热病;(3)、手指麻木。刺灸: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配伍:配内关、人中、合谷治昏迷、休克 26.膝眼定位:髌韧带两侧凹陷中。主治:膝关节疼痛。刺灸:向膝中斜刺0.5~1寸可灸。配伍:配鹤顶、足三里、血海阴陵泉治膝关节炎 27.腰痛穴定位:指总伸肌腱的两侧,腕横纹下1寸主治:急性腰扭伤。刺灸: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寸。配伍:配人中、后溪治急性腰扭伤。 28.落枕定位:在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主治:(1)、落枕;(2)、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及屈伸不利。刺灸:直刺0.5~0.8寸;可灸。配伍:列缺、外关、风池、大椎治落枕。·落枕 谢谢!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的结构与解剖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约在第一腰椎高度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在脾静脉和胰头的后方下行,跨过胰腺钩突的前方,在胰腺下缘和12指肠水平部之间进入小肠系膜根,斜行向右下,至右髂窝处其末端与回结肠动脉的回肠支吻合。肠系膜上动脉的主干呈向左侧稍凸的弓状,从弓的凸侧依次发出胰十二指肠动脉和十余支空、回肠动脉,从弓的凹侧依次发出中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 大约1%的急性腹痛患者源于肠道血管病变。其中半数以上的病例是由于供应肠道的主要动脉分支—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闭塞所致。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引起肠系膜上动脉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相应临床表现,该病发生率小,起病急,短时间内可引起肠坏死,且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延误诊治,可导致急性广泛肠坏死,病死率高达88%~98%。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子多来源于心脏,为心肌梗死后的附壁血栓、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心内膜炎等,也可来自于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少数病例也可由于肺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栓子引起起栓塞,因为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分出。分出角度小。与腹主动脉呈倾斜角。分出后的走行几乎与腹主动脉平行.与血流的主流方向一致,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又较大。脱落的栓子易予进入,在血管狭窄处或分叉处导致血管栓塞。 临床表现主要有“Bergan三联征”:1、剧烈而没有相应体征的腹痛。2、器质性心脏病和并发心房纤颤的心脏病。3、胃肠排空障碍表现如腹泻、血便。 CTA在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受腹腔脏器干扰,可清楚表现出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节段。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达到100%和73%。DSA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金标准。 缺血耐受时间发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管缺血耐受时间为12h.故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尤其在基层医院。 D一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上若遇到年龄稍大的病人,突然出现急剧腹痛与轻微体征不相符,或者同时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合并房颤、其它部位血栓病史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应首先考虑本病的可能,因为D一二聚体是急性血管栓塞的早期标志物,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也属与是血管栓塞,多有D一二聚体升高。可马上查D-二聚体,若D二聚体正常,重点应考虑其它急腹症。若D二聚体明显升高,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行CT检查和肠系膜血管造影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考虑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应做哪些检查?1.查血生化可见白细胞计数在2万以上,并有血液浓缩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2.腹部X线平片难以明确有肠缺血的现象,在早期仅显示大、小肠有中等或轻度胀气,随病情进展可见肠腔内气、液面,以及数小时后仍无变动的肠襻,出现肠梗阻影像。晚期麻痹性肠梗阻时,胀气肠管至结肠中段突然中断。3.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直接显示肠系膜上血管及其毗邻结构,可见与血管腔内径等大的强回声团块影堵塞血管腔、腔内未能检测出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信号。可对疑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病例进行筛选,但由于受胀气肠襻的影响确诊率不高,如能探到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图像,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结合临床表现可有手术探查指征。4.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不但能帮助诊断,还可鉴别是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是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最可靠的方法。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CT、MRI、腹腔镜检查对早期诊断虽有一定帮助,但都不如动脉造影直观、准确。当疑有肠系膜动脉闭塞时,在有条件的医院应毫不犹豫地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动脉栓塞多在结肠中动脉开口处,造影剂在肠系膜上动脉开口以下3~8cm处突然中断,血栓形成则往往在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距主动脉3cm以内,出现血管影中断。小栓子则表现在肠系膜动脉的分支有闭塞现象,有时还可发现肾动脉或其他内脏动脉有阻塞。   血管痉挛显示为血管影有缩窄但无中断。血管造影明确病变的性质与部位后,动脉导管可保持在原位上给予血管扩张药如罂粟碱、苄胺唑啉(regitine)等以解除栓塞后引起的血管痉挛,并维持至手术后,药物结合取栓术或栓塞病变治疗后,可有利于提高缺血肠的成活率,术后还可利用这一导管再次造影以了解肠系膜血管循环的状况。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消化性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表现为上腹部剧痛并迅速遍及全腹,伴腹肌板样强直,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肠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显示膈下、腹腔内有游离体。患者既往多有溃疡病史。2.急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膨隆,腹痛剧烈呈阵发性加剧,体检可见肠型或逆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呈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调。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检查可见肠腔内有多个阶梯状液平,少数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3.急性胰腺炎由于急性胰腺炎与急性胆囊炎的疼痛部位与疼痛性质有相似之处,故二者的鉴别也甚为重要。一般而言,急性胰腺炎的疼痛更加剧烈,呈刀割样痛者较多见。疼痛部位除上腹部外,还可位于中腹部和左上腹,疼痛可以向腰背部放射。血、尿淀粉酶升高较急性胆囊炎更显著。B超检查可发现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胰腺内部回声减弱,胰管扩张等征象。但必须指出,当胆石阻塞胆总管或壶腹乳头部时,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因此,急性胰腺炎与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可同时存在。4.宫外孕破裂无溃疡病史而停经史。腹痛部位多在下腹部。多伴有阴道出血,B型超声波检查可明确诊断。5.卵巢囊肿蒂扭转无溃疡病史。疼痛常突然发生,呈持续剧烈性痛,疼痛部位异常于下腹部。少数患者可因疼痛剧烈而发生休克。妇科检查及B超、CT等检查可确立诊断。 重点提示——有下列几点者应考虑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性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症等。2.突发腹部剧烈、异常绞痛且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而体征早期不明显者。3.腹痛、腹泻伴血水样便和恶心、呕吐者。4.近期腹部手术后有不典型腹痛、腹胀、血水样便而腹膜刺激征不明显者。彩超和B超检查有助于确诊,而肠系膜血管造影或DSA检查能准确作出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 1.产妇血液系统属于高凝状态的,应该加强此方面的预防与观察。 2.肠系膜动脉栓塞诊断困难,早期诊断更困难,有时即使发现了,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症状与体征不符是此病的一特点,但与栓塞的面积有关。 4.急腹症腹痛患者诊断加强责任心,虽然诊断困难,但是还是少用“差不多、可能、在观察”等等观念,应该是越早诊断越好。 5.基层医院的医生挺难的,诊断的手段少,急症病人却不少,医疗纠纷就增多了。 6.内外科的医生应该多加强妇产科的学习,对妇产科了解太少了。连排除诊断都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