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2-12-25 07:32:1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区交通运输局党组班子集体述职报告2007年以来,交通运输局党组班子认真履责,依法行政,扎实工作,顶住安全生产压力,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运输市场秩序乱、港口水域经济发展和公共交通服务滞后等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付的任务,促进全区交通事业取得了创新发展。现将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和班子、队伍建设情况述职报告如下:一、近几年的主要工作情况(一)努力营造环境,推进交通加快发展区委、区政府对交通工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交通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专题研究交通发展规划、西北山区交通建设和加快港口水域经济发展等重大政策问题,多次率队赴上级部门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出台支持西北山区交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山区交通建设的投入,推进西北山区加快了发展步伐。经过5年时间的快速发展,我区综合交通体系在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全面进步。交通投资取得新突破。5年来,全区投入交通建设资金15.1亿元(其中2006年1.5亿元,2007年2.1亿元,2008年2.7亿元,2009年3.66亿元,2010年目标任务5.08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9.1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10.6亿元,港口及站场建设投资4.5亿元。项目申报取得新突破。5年
申报交通项目27个,其中已经完成19个,即下莲路、两金路、两花路、鄢官路、村级公路硬化2160公里(5年合计)、危桥整治工程、渡改桥2个、五级客运站场2个、渡口达标4个、国省县道安保工程、雾渡河养护站、姜家湾超限站的改造、宜巴路、宜兴路、保宜路改造、下莲路水毁、两金路安保绿化、宜兴公路2.8公里改扩建、小鸦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批复待建的重点项目有6个,即宜黄一级公路、张莲国防公路、土三公路、黄柏河航道整治工程、乐天溪磷矿石码头、太平溪新港二期(太平溪物流园)。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截止目前,全区通车里程3782.277公里,其中普通公路3649.272公里(省道5条185.469公里,县道6条228.815公里,乡道132条1416.371公里,村道575条1784.417公里,矿山专用公路1条34.200公里),境内高速133.005公里(三峡专用公路28.644公里、荆宜高速公路14.829公里、汉宜高速公路3.650公里,在建江南翻坝高速公路12.482公里、在建宜巴高速公路73.400公里)。全区航道里程75.7公里,拥有年吞吐能力万吨以上的港口作业区23个,港口年装卸能力达1022万吨。初步形成干线直达、江海联通,公路主骨架、港口主枢纽、航道大动脉、站点新网络的交通运输格局。1、实施道路提等工程,境内干线公路等级化。先后改造宜兴路、宜巴路、保宜路、汉宜路、鸦来路5条过境省道184公里,投资1.36亿元按城市Ⅰ
级主干道标准对宜兴路城区段进行改造,境内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实现了区内两小时公路圈。大力实施路网标准化工程,新建两金路6.3公里、江峡三道6.7公里,改造两花路44.7公里、鄢官路7公里、下莲路29公里、仙湖路5.7公里、张莲路6公里,构建了一张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网。投资4000多万元对宜兴路、宜巴路、汉宜路、仙湖路等旅游道路交通环境实施综合整治,在宜兴路、宜巴路等重点公路沿线兴建了集中服务区、农贸市场、加水站,整治了过境线路集镇环境,按峡江风格改造了沿线农房,公路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省“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观工程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国家、省、市领导及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我区旅游道路综合整治的成效。2、实施公路硬化工程,境内农村公路网络化。争取区政府出台扶持西北山区交通发展的政策,将农村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对山区实施公路硬化工程的村每公里补助2万元,贫困村每公里补助3万元,客运线路每公里补助1万元,恢复失修路每公里补助3000元,各级地方政府也有相应奖励政策。五年硬化山区村级公路2160公里,截至目前全区硬化农村公路2705公里,实现了三个100%。即:100%的乡镇(街道、开发区)主干线公路实现了硬化;10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100%的通村公路得到有效养护。3、实施生命安保工程,公路效益明显化。几年来,区政府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
为主题加大财政投入,连续三年将实施生命安保工程列入区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一是通过完善标志、标线,整治视距不良路段等手段,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起到明显的效果;二是通过增设防撞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减少了车辆坠崖等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三是通过设置避险车道及提高路面抗滑性,减少了因刹车失控、雨雪路滑引起的交通事故。五年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在5条省道、6条县道、6条乡道及通客车农村公路全面实施公路安保工程,治理安全隐患604处,整治危险路段246公里,安装波型钢护栏94533米,浇筑钢筋砼防撞墙4846米,设置示警桩4283个,新增标志牌502套,设置护栏76个,整治危岩2300方,修复挡墙3650方,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公路安保工程被广泛誉为“救命工程”、“为民工程”。4、实施公路养护工程,农村公路养护经常化。区政府5年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和水毁修复资金1000多万元,将全区1716公里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养护补助标准为每公里1000元,由区农路办、区交通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等部门联合半年检查考核兑付一次。
5、实施港口水运振兴工程,渡口设施标准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大手笔规划建设港区。完成太平溪港改造,完成靖江溪港一期、二期工程,完成渡口达标工程14个。全区已初步形成四大水运体系,即以太平溪港为中心,初步形成一点多面的水上客运体系;以三峡大坝为依托,逐步形成的江北翻坝转运体系;以黄柏河港区为中心形成的水上货运体系;以黄柏河、石牌、三斗坪旅游码头为支点的水上旅游运输体系。目前太平溪港区已经成为长江上游一个重要的客运、货运中转交通枢纽,在翻坝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实施客运村村通工程,城乡客运一体化。大力实施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全力构建城乡三级客运发展网络,即:小溪塔中心城区、各乡(镇)及村为一级城乡客运网络;乡(镇)、村为二级城乡客运网络;乡(镇)、村之间为三级城乡客运网络。5年来,全区先后建成邓村、樟村坪等5个五级客运站、79个候车棚、113个招呼站,全区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运输市场取得新变化。5年时间,中高档运输工具迅速增加,滚装翻坝运输、快客等运输方式发展迅速,交通运输水平不断提高,在综合运输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水陆运输市场繁荣兴旺,运输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结点,辐射乡村,干支线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一是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交通运力迅速增长。鼓励运输企业采取改制、重组、并购、联合经营等方式优化主体结构,完成宜昌三峡运输集团与宜昌市公交总公司重组,宜昌交运集团并购宜昌乡通、会通、小龙安达客运公司及太平溪港埠公司,宜昌龙兴客运公司兼并鸦安客运公司。通过改组,运输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区拥有营运车辆9929辆(客车429辆11352座,营运货车9320
辆24262.82吨,出租车180辆),较2006年7009辆增长2920辆,增长率达41.6%。有持证(船舶检验证书)船舶47艘(其中客、渡船31艘,机动货船14艘,驳船1艘,拖轮1艘,共30952总吨),较2006年51艘减少4艘。二是客运通达里程延伸,运输量进一步增加。进一步整合现有城乡公共交通资源,对小溪塔城区周边乡镇和行政村实行公交一步到位,使小溪塔至城区及其周边乡镇、村近10万人乘上公交车,推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全区开通客运线路97条(其中跨省4条、地市5条、县际7条、县内81条),开通公交线路15条。争取区政府每年从财政解决乡镇船舶安全管理经费20万元,对全区水库渡船免费维修和配备救生用品,保障了4艘水库渡船义渡经费,实现了库区群众“免费乘船、平安过渡”。由于安全经费有保障,硬件设施投入大,监督措施到位,夷陵区已连续9年水上无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2010年末的水陆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7179.1万人、342034万人公里、3862.1万吨和1094683.9万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末提高311.4%、179.2%、376.8%、258.9%。三是翻坝运输迅速崛起,运输方式进一步转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太平溪新港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区领导先后多次到三峡开发总公司及三峡通航管理局协调,积极争取国家三建委和交通部支持,促使靖江溪滚装船码头于2006年9月5日开港营运,太平溪港2006年9月10日
启动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完建期客运翻坝转运。2006年,国家三建委水库司司长柳地、省交通厅副厅长陈新武等领导实地查看后我区翻坝环境后,称赞我区翻坝硬件设施到位,转运措施得力。2010年末,全区可转运滚装船17599艘次、车辆773956车次。新增3艘豪华游轮,新增短途区间客班船2艘,五年间新增船舶总吨12921.4吨,功率5587.28千瓦、客位983个。水路运输初步形成了以三峡旅游客运、内河普通货运、川江滚装运输为主的水路运输新格局。四是服务理念不断增强,运输市场进一步规范。深化“三个服务”理念,建立行业安全监管、源头预防、应急保障等管理体系。通过规范执法人员行政处罚行为,完善查处公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建立班线发展规划上报制度和运输市场供求状况适时审查、报告、发布制度,形成行业规范发展协调机制,避免了客运发展无序竞争;通过驾驶员培训市场专项整治,驾培管理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通过成立道路维修行业协会和划行归市管理,道路维修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通过开展水陆交通企业文明创建,加强交通从业者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交通行业形象;通过组建客运公司,规范了客运行业管理;通过打击非法营运和专项整治,运输市场秩序成效明显。(二)坚持依法行政,确保交通规范发展几年来,交通各部门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多次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考试,严格持证上岗,强化执法监督,查处违纪行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效。一是增强责任,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明显。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狠抓责任制落实和安全教育不放松,整治了一大批隐患问题;推行了水陆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受到国家、省、市好评。二是强化监管,工程质量管理明显提高。交通各部门增强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程序,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抓好现场质量控制,使工程质量稳步提高。主动服务村级公路建设,加强村级公路质量监督,培训农村公路技术员,做到了管理严格,村级公路质量合格率不断上升。三是狠抓整改,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调整公交线路和农村客运班线,开通城乡公交,认真受理举报投诉服务件,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城市文明创建,加大创建工作力度,集中整治城区交通秩序,开展“诚信交通企业、优质文明服务车船、交通文明使者”等评比创建活动,推动全面提升交通行业服务水平;公交、客运和出租车行业服务投诉明显下降,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四是持之以恒,公路治超成效明显。加强治超站内部管理,狠抓治超队伍建设,改善治超设施,组织开展经常性流动治超,车辆超限由设站前的80%下降到现在的4.9%左右。2010年10月底,按部级治超站点建设的姜家湾超限检测站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高速预检、静态复检系统检测处理数据和图像同步上传,治超管理更加规范。
交通形象得到新提升。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沈长乐,做勤政廉洁的交通人”、创建满意机关,文明创建等活动,加强了工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劳动人事、共青团、信访、交通史志、老干部、档案、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爱国卫生、联系帮扶等工作,创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区红旗单位和全市文明单位,区港航海事处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海事系统文明执法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交通职工沈长乐被湖北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三)深化行业改革,推动交通加速发展5年期间,完成了三峡运输集团与宜昌公交集团重组,积极稳妥推进费改税实施方案,拆除姜家湾收费站,停征6项交通规费,完成了人员转岗工作,达到了“无一人下岗,无一人上访”的目标,确保了改革平稳过渡,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四)加强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保障交通健康发展交通运输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反腐倡廉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力推进“廉政阳光工程”,实行政务公开,重点加强行政审批、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工程管理、工程监理、财务管理、设备材料采购等环节的监督,保障了交通健康发展。局党组
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了岗位责任制、首问制、服务承诺制、审批时限制、限时办结制,清理行政审批,加强工作绩效考核和目标责任制,完善了政务公开,推行了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能。狠抓交通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四项制度的落实,建立起“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狠抓运输市场管理,维护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建立乡镇船舶安全管理新机制,稳定了交通安全形势,通过强化资金监管和审计监督,保证了资金使用安全。二、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班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班子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存在关心群众不够,思想政治工作不够坚强有力;二是廉政建设不够扎实,政治敏感性不强,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三是对干部管理不严格,没有建立一套比较严格的干部管理体系,存在重使用,轻教育和管理的现象。交通工作的战线长、牵涉面广、社会影响面大,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部门和重点行业。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要把工作做好,确保群众满意,实属不易,但我们有信心,逐一整改每一个问题,力求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满意,不断提高交通服务社会的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