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22 KB
  • 2022-12-26 07:30:17 发布

卫计专干述职报告与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合集

  • 6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卫计专干述职报告与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合集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 我驾神舟游太空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教材分析: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于没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而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2003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 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师)课件、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教师补充小结并板书:宇宙飞船、宇航服、太空、星球。   3.欣赏图片。   (1)提问:说说宇宙飞船的组成部分并简述其设计的注意点。   (2)教师小结,板书欣赏要点:①形状;②色彩;③结构;④其他因素。   4.学生创作。   (1)主题:我驾神舟游太空。   (2)提问:在太空遨游时你希望驾怎样的飞行器?穿怎样的宇航服?最想到哪个星球上去探险?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作品,教师指导。   (4)启发:①构思:与众不同,富有创意;②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③创作:掌握技法,熟练表达。   5.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2)有时间的学生进一步修改作品。   6.课外作业。   (1)收集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2)准备小组创作比赛。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创作小组内商讨创作方案   (教师)有关绘画和手工的材料工具教学过程:   1.强调要点。   (1)事先商量好分工情况。   (2)各小组在30分钟内创作一幅作品。   (3)把大家对遨游太空的感受在创作中具体地表现出来。   2.学生制作。   (1)主题:体验太空。   (2)准备:交流2分钟,安排好分工。   (3)建议:①注意安全;②要有创新;③结合未来发展方向;④最好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   3.教师指导。    教师在构思、构图、技法及学生的合作方面作指导。   4.展示作品。   让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并互相评价作品。   5.课外拓展。   (1)要求各班进行作品展评。   (2)举办有关太空知识的讲座。(3)鼓励对太空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深入探究太空的奥秘课外资料 宇宙家族有哪些成员   什么是宇宙呢?一般认为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宇宙的成员中,我们最先认识的是太阳系。太阳系的家族包括太阳、地球在内的九大行星,还有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他天体围绕太阳周而复始地旋转。    太阳系只是广大恒星世界中的一员。我们在夜晚见到的满天星斗,绝大多数都是像太阳这样能发光发热的恒星。这些恒星的温度、亮度、体积都不一样。众多的恒星往往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组成星团,与气体和尘埃物质构成一个直径为几十万至几千万光年的星系。银河系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直径就有10万光年。当然,宇宙中还有众多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河外星系,它们的外型和结构存在着差别,距离有近有远。假如几个星系之间距离较近,就组成了星系团。 宇航员是怎样在太空中生活的?   太空是个重力十分微小的地方,在那里,宇航员的生活方式与地面大不相同。由于失重,宇航员吃饭和喝水可不像在地球上那样自由。比如吃饭,如果像在地面上那样,饭会一粒一粒飘满整个房间,并且饭粒会随着人的呼吸钻进人的鼻孔。因此,太空食品都要经过特制,装在软管或软袋里。宇航员进餐时,先要将身体固定好,动作要轻,呼吸节奏要调节好,不能张开嘴咀嚼食物,吃东西时只能用鼻呼吸,否则食物会从嘴中逃出。喝水也同样要把水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才行。   太空中的生活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刷牙不用牙膏和牙刷,更不能用水,而是嚼一种类似口香糖的胶质物,让牙齿上的污垢粘在它上面,以便达到洁齿的目的。洗脸时只是用浸湿的手纸擦一擦。 谁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地球,现在人类不但可以到达月球,而且可以在太空中行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到更远的太空去旅游。但谁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呢?    1961年4月12日的清晨,在前苏联中部的拜科努尔宇航中心发射了一枚名为“东方1号”的运载火箭,它载着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直冲云霄。此时,在高速飞行的飞船内,加加林不时观察舱内的仪表,认真地做着记录,并及时拍下一些珍贵的照片。上午9时,莫斯科电台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消息:“1961年4月12日,在苏联本土,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进入了围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尤里•加加林就成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东方1号”飞船一共在空中停留了108分钟,绕地球一周,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   在飞船返航时,加加林启动了装在机械舱内的制动火箭,使飞船减速,然后控制火箭喷射气体的方向,使飞船脱离绕地球的轨道,飞回了地球。在距地面7700米时,加加林被弹出生活舱,乘降落伞飘然落地。    后来,加加林这样描述他的感受:“(地球)地平线呈现出一种异常美丽的景色,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  第2课 我们爱劳动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教材分析: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2)学生回忆并交流。2.欣赏感受。(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3.研究体验。(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4.尝试练习。(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5.作品交流。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6.课外拓展。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教学过程:1.欣赏体会。(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3.创作表现。(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课外资料 1.作品简析。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感情。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2.画家简介。    米勒,法国画家,出身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巴黎学画,创作以肖像画和神话题材为主。1849年定居巴比松村后,在艺术创作上进入成熟阶段,农民生活和农村风光成了他创作的唯一题材,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取材和表现手法上的独到使米勒得到很大的成功。尤其以这幅《拾穗者》的艺术成就较高,是他思想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罗曼.罗兰曾评论说:“米勒画中的3位农妇是法国的三女神。” 第3课 绿化家园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2.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3.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教材分析:新美术教育理念让我们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会欣赏美,会运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会实践创造的新一代。本课就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剪纸能力的造型活动课。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感知不同树的造型美感,通过折剪、组合、美化等形式,装扮家园、社区。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教师)剪刀、彩纸、彩色水笔教学过程:1.谈话引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植树节? 植树有哪些好处?2.欣赏感知。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作品,谈谈感受。3.分析剪纸树的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1)对折法。(2)四连折法。4.作业建议。 用折、剪、添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各种树。5.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具体问题。6.作业展评。  展示:将剪出的各种纸树,用胶水粘贴在教室四周的窗玻璃上。  讲评:师生互评。 7.小结下课。   教师表扬设计造型有新意的学生。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教师)剪刀、彩纸、彩色水笔教学过程:1.教师指导学生用彩笔画出“我们的家园”。(可以画楼房、学校、社区等。)2.学生用折剪纸的方法剪出各种不同的树,在完成的画面上进行粘贴。3.作业展评。4.课后小结。课外资料  每年的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第4课 立体造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教材分析: 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以简洁明快的造型,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并由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以说,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体。教材选择了抽象雕塑作为教学内容,适合于三年级学生从低年级“主观感觉表现期”向高年级“现实感觉表现”过渡期间的身心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雕塑从陌生一步步走向熟悉,保留“主观感觉表现”的抽象意识,挣脱写实的束缚,获得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教材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雕塑和中国的现代雕塑《夺》,引导学生比较抽象雕塑与写实雕塑作品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对两件抽象纸立体造型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发现平面的纸材通过卷折、粘贴等方法可以构成立体形状,在玩乐中的拼拼凑凑、搭搭建建就能感受到现代雕塑的想象力,雕塑艺术离自己并不遥远,自己原来与雕塑有了亲密的接触。书中的制作步骤图详尽地说明了一件纸立体造型作品的完成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图中的另3件作品和“想一想”的提示语在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表现上则有板材和管材等多种形式。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1)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包括写实的和抽象的)城市雕塑。(2)学生交流欣赏体会,获得对雕塑的感性认识。(3)教师小结: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大,好的雕塑可以让城市增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体造型》。(板书课题)2.了解感知。(1)教师课件展示抽象雕塑作品。(2)学生欣赏讨论: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哪些技法?(3)教师小结:抽象雕塑运用了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技法进行表现。这种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我们叫做立体造型。立体造型有线、面、块等多种形式。3.欣赏研究。(1)小组内欣赏交流:教材中的立体造型作品是如何构成的?(2)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纸材构成立体形状?(3)教师适当示范纸圈、纸管和纸块面的制作。 4.尝试练习。 请学生试着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形状,比一比谁变出的形体多。5.交流评价。 表扬纸立体形状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学;集体讨论,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师)课件、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教学过程:1.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2.自主探究。教师将纸立体造型作品发放到各小组,请学生分解并再重新组合,理解构成的形式和规律。3.提示启发。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学生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4.创作表现。 (1)要求:用纸进行立体造型,要求有自己的特色(2)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剪刀,大胆表现5.展示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创意”、“最佳工艺”等奖项并颁奖。6.拓展延伸。建议学生将作品摆放在校园里合适的地方,美化校园环境。 第5课 自行车的故事教学目标:1.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为表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在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以自行车为教学主线,训练学生搜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行车的造型、功能演变中,了解自行车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感受工业设计的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款式,感受自行车的设计美,学习用各种工具材料绘画自行车,设计“个性化的自行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学画自行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任选一种(教师)课件、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1)老师推一辆自行车进教室,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揭题:《自行车的故事》。2.看一看,想一想。 (1) 课件展示,对比欣赏:早期的自行车和现代的自行车,儿童使用的自行车和成人使用的自行车,比赛的自行车和休闲的自行车,以及载重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2)了解、思考:①自行车有哪些样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②、从古到今,自行车是怎么演变的?3.骑一骑,议一议。 (1)请一个同学上来骑一骑自行车,大家讨论:为什么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在行驶时不会倒? (2)观察自行车,分析自行车由哪些部件构成的。(车轮、车座、车把、车铃和车身)4.画一画,说一说。 (1)画一辆自行车或有关自行车的场景画。 (2)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所画的自行车故事。5.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上网查询有关自行车的知识,并把最感兴趣的材料摘录下来,为下节课交流做准备。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油画笔、水彩笔、记号笔、中国画颜料、水粉笔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有关网上自行车知识的信息和图片 (教师)课件、优秀学生作业、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教学过程:1.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将自行车的材料和图片进行交流(可以全班交流,也可以小组、同桌交流),拓宽学生有关自行车的知识。2.展评导入。 展示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导入新课。3.思考讨论。 (1)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的自行车最好卖? (2)教师小结:优良的自行车应是造型新颖、色彩漂亮、骑踏轻便、用途明确。只有这样的自行车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揭示课题:设计未来的自行车。4.引导探究。 (1)联系生活,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自行车?怎样设计?引导学生讨论(从自行车的造型、色彩、轻便、用途等方面进行改造设计。) (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开展个性化自行车的设计。教师巡视辅导。 (3)给自己设计的自行车取一个名称。 5.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思路和自行车的个性特点。 (2)发给学生一些货币券,组织模拟自行车买卖游戏。课外资料 1.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才能前行,改变方向时只能下车搬动车子。 2.中国是自行车的王国。   美国是坐在四个轮子上的国家,中国是骑在两个轮子上的国家。现在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 3.现代自行车。   现在的自行车由单一实用功能演变为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等,渗透着审美、健康和环保的理念。有山地车、变速车、高档赛车、电力自行车、童车,还有双人自行车、三人自行车等等。    第6课 四季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的兴趣。教材分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景,碧与白,青与红,色彩流溢,春天的美景历历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眼中的夏天,碧绿的莲叶,茂盛而广袤,阳光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眼中的秋天,色调明朗、充满生气,充分展现了秋季的美丽;“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眼中的冬天,则因为有了梅雪争春而更显活力,色彩鲜明。那在儿童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本课以《四季歌》为题,意在通过观察、欣赏一年四季的典型美景,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学习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诗画融合创作的能力。教材提供了春天的樱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梅花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体会四季色彩象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诗画融合的名家大作或同龄作品,教材还提供画家笳咏的《春江水暖》、徐英槐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及一些学生作品,并以此激发创作欲望。那么,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强生活感悟呢?让学生游览、观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作才会更有生机,教师的教学也更显得有本有源。重点、难点:重点: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难点: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分组:4--6人为一组。要求:①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等情况分组;②选好组长,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实际上本学期学生的分组都可以参照这样的要求来安排);③各组做好主题描述、过程分析、总结工作;④发挥组长的作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对四季景色的描述(教师)课件、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教学过程:1.课前汇报。(1)学生分组派代表汇报收集的有关四季的资料:四季的特点及其景物的变化。(2)教师总结。2.观看录像。(1)播放有关四季景物的录像: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3.欣赏范作。(1) 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范作的创作工具、技法和画种。(2)进一步介绍蜡笔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作品在表现主题上的技巧区别。4.布置作业。(1)主题:我喜欢春天或者夏天、秋天、冬天,四季都画也可以。(2)学生说一说创作计划。(主题、内容、色彩、工具等。)(3)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进行创作;注意色彩要体现出该季节的特点;用心创作,让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完成后可配简要的文字说明。(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5.作业讲评。(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集体评价作品。(注意色彩及所选的季节性事物特点。)(2)教师小结。(3)课外作业:收集一些诗画互配的艺术作品。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分组:4--6人为一组。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课件、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教学过程:1.继续创作。(1)学生继续创作。(2)教师分集体和个别进行指导。2.欣赏范画。(1)课件出示诗画结合的名家作品,学生思考:最喜欢哪幅画,诗与画存在怎样的联系?(2)教师小结。3.尝试配诗。(1)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①主体事物特点;②环境特点;③色彩特点;④意境特点。(2)学生尝试为自己的作品配一句话或一首诗。(3)教师巡回指导。4.尝试配画。教师出示有关四季的古诗或现代诗句,让学生根据诗意配画。(注意色彩要体现出季节的特点;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5.交流作品。(1)学生展示作品,大家互相交流各自的诗画创意。(2)集体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情感表达。(3)教师总结评价。 (4)放入档案袋。6.拓展作业。 收集触动你的情感或有象征意义的诗,进行配画;观察自然界不同的季节特点。   第三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教师)课件、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教学过程:1.作品分析。根据上节课所展示的学生作品,结合四季特点,师生共同分析色彩的象征意义。2.了解色彩。(1)教师让学生根据色彩来联系事物及感受。如:红色,使人想到火光、太阳等,让人感到炎热。(2)学生选择一种色彩进行讲述。(3)教师小结,讲述色彩的象征知识。3.学生创作。(1)主题:温暖的春天。(或者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等。) (2)建议:注意色彩对季节的表现,突出每个季节的色彩特点。(春的明绿、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和冬的雪白等。)(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作业讲评。(1)学生互评,师生共评。(2)展览作品。5.课后作业。进一步探索一年四季的变化的规律,比如四季的天气变化、树木的变化和其他景物的变化等。四季基本常识。    为什么说四季轮回在于地球绕太阳公转?     一年一度,冬去春来,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根据太阳运行的位置制定了24节气,其名称和顺序都同现今通行的基本相同,24节气告诉人们太阳在运行中有节气意义的位置和日子。据记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用圭表测日影的办法,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子,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安排各个节气。这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人们还把24节气编为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每月有两个,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相差不过一二天。”    24节气从科学角度来说,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叫做公转)的反映,地球公转的路线是一个椭圆轨道。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在一年中,地球上的某一地区相对太阳来说,其位置是不相同的。太阳有时直 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赤道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26′,最南是南纬23°26′。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时(6月22日前后),就是北半球夏至的日子。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就是北半球秋分的日子。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就是北半球冬至的日子。此后,太阳直射点又北移,到3月21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上,就是北半球春分的日子。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公转,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里包括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引起的日照角度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太阳高低的不同,也包括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置而引起的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表现出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的变化。在一年之中,夏季是太阳位置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就是太阳位置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每年的春分、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这便是四季交替、节气往复的地球。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变化,造成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之中出现冷热交替变换,也造成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从赤道向两极出现了几个大的自然带,就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这些自然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繁衍和发展意义重大。不是吗?正是由于四季轮回,才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景色,正是由于自然带的分布,才有多种多样的与周围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动物和植物。例如在寒带的北极狐有稠密的绒毛,白熊有很厚的皮下脂肪,以抵御寒冷的气候。相反,在热带,大象身上的毛就十分稀疏,以适应炎热的环境。等等。 第7课 美丽的孔雀教学目标:1.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2.学会用点、线、面组成花纹图案,感受图案的装饰美感。3.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教材分析: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美、创造美,并尝试美化生活。本课《美丽的孔雀》就是典型的课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并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和花边,装扮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点、线、面元素设计绘制美丽的花纹或花边。难点:根据孔雀羽毛的特征设计花纹或花边。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教师)视频素材、课件、画笔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 播放视频: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表演的孔雀舞。 猜猜:艺术家通过舞蹈语言表现了哪种动物的特征? 问:你喜欢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吗?请学生模仿孔雀的造型,在音乐《金孔雀轻轻跳》中进行舞蹈表演。2.出示课件,通过欣赏不同形式表现孔雀的艺术作品,学生评说其不同的美感。(有绘画的、舞蹈的、演唱的、图案的、雕塑等多元化形式。)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根据孔雀的花纹特点学习设计图案。(板书) 4.研究花纹图案的设计方法。(1)请学生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有趣的花纹图案。(2)讨论:图案中运用了哪些设计要素? 造型方面:重复、聚散、大小、叠加等组合方法,体验不同的美感。 色彩方面:强对比、弱对比等用色方法。5.小结:用大小不同、粗细不同、方向不同的点、线、面进行有秩序地排列,可以产生不同的美感。同时搭配和谐的色彩,更是锦上添花。6.教师示范。教师范画,说说其运用的方法。讨论研究:还可以用哪些不同的表现方法?7.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8.作业展评。用设计的图案装饰熟悉的生活用品。(师生制作一些镂空的生活用品造型模板,将学生设计的图案作品衬于模板之后,感受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评价的方式: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第8课 山外有山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简单的浅浮雕知识,尝试用各种纸材,学习撕、剪、拼、贴等纸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3.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分欣赏和立体纸造型两部分。旨在通过大量的自然风光、名山图片的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用纸雕拼贴组合的形式再现山的美感,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爱国热情。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难点:用立体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课前准备:(学生)收集中国各地名山的摄影图片,纸材、剪刀、双面胶或胶水(教师)课件、彩纸、剪刀、双面胶或胶水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启发谈话。 (1)出示有关黄山的图片和画作: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黄山的认识。引入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看图提问:你们去过这美丽的地方吗?这是哪儿?(黄山)(2)出示黄山其他景点的图片,学生谈谈感受。(3)说说自己熟悉的山区景色,谈谈印象深刻的景点。(4)小结:各地的山都有不同的美感。2.揭示课题:用纸造型表现重重叠叠的山。3.示范制作,讲授纸造型的创作方法。(1)边示范边讲解纸造型的制作步骤。(2)讨论如何组合纸造型山,感受不同的美感。(3)学习重叠排列的方式。4.观察分析,交流表达。(1)出示课件,播放全国各地的名山图片。(2)欣赏美景,感受不同的美感。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不同的山景都可以用纸造型的方式表现。5.学生创作,表现创意。(1)利用不同纸材的特点,设计制作纸造型山。(2)选用不同的色纸进行创作,注意色彩的搭配。6.作品展示评价。可以将作品放置在盆中,添加植物装饰,进行点缀美化。课外资料 黄山:    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黄山原称黟山,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修身炼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旅游风景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四绝”,备受游人称赞。黄山有名可数的山峰有72座,也各有特色。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是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皆在1800米以上。黄山不仅是峰之海,还是云之海,观云海也是黄山旅游的重点之一,游过黄山的人都认为,黄山最好的景色必须登上高峰才能欣赏到,有云雾时最佳。 庐山:   以风景秀丽驰名中外,气候宜人的夏季又使之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整个山体的山势非常独特,山势自东北至西南陡峻高拔千尺;而东南至西北又平缓低落成丘。庐山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因而宋代文豪苏东坡曾留下了千古绝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有奇峰峻岭90余座,其主峰名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岗岭、壑谷、岩洞、怪石散布在群峰之间,水流、溪涧、瀑布、湖潭点缀在庐山之中。庐山之美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所称道:“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流传甚远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使庐山与深刻的哲理、思辨的色彩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使庐山西林寺尽人皆知。 华山:   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大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5峰,主峰有3: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张家界:   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的西北部,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核心景区。景区面积达264平方公里,3000座石峰拔地而起,800条溪流蜿蜒曲折,可谓融峰、林、洞、湖、瀑于一身,集奇、秀、幽、野、险于一体,“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被中外游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中国山水画的原本”。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全国第一园。  灵璧奇石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灵璧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材用大篇幅介绍了安徽灵璧奇石。通过对灵璧奇石的独特形态、色泽、质地、纹理等方面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他们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石头,在路边、溪涧随处可见,随处可捡。将它们拾起、洗净,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色彩和肌理极为丰富。用石头造型可以较为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加上线、铜丝、螺丝、纽扣等实物装饰或彩绘等方法装饰,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意在引导学生根据石头形状、色彩等特征,通过有趣的石头造型设计,在玩耍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形状、色彩、肌理的石头(洗净、晾干),记号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彩色纸、剪刀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等    (教师)课件、石头造型作品、各色颜料、透明漆、AB胶或502快干胶、吹风机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灵璧奇石是地球造山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有关灵璧石的知识及赏石文化的简介。)让学生欣赏安徽灵璧奇石,感受自然美,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灵璧奇石》。    2.分组探究。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石头作品。    (1)把石头动物作品分发给各组,组织讨论:    石头动物作品抓住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石头动物作品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比较,在造型、色彩和花纹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石头动物作品夸张了自然界中动物的哪些地方?    (2)继续发给每组几块石头,在小组内继续探讨:    让学生把石头横放,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再竖放,看一看像什么,能变成什么……     把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看,又会产生哪些联想。    (3)小结石头艺术作品的制作步骤。    第一步: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第二步: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第三步: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3.作品欣赏。    课件展示,组织学生欣赏不同材料和方法创作的石头作品。    4.实践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根据石头的特征,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既可一个作品,也可一组作品。)    (2)教师在材料选用和个性化设计上进行指导。(提示:儿童颜料不能太稀,因为颜料太稀不易着色,效果和色彩不佳。)    5.作业展评。     (1)组织学生相互观赏、交流和评选,评出创新奖、优胜奖。    (2)在教室里布置优秀石头设计作品展。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形状的石头、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等    (教师)石头造型作品、AB胶或502胶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灵璧奇石图片,感受奇石自然美。    (2)揭示课题:《灵璧奇石》。    今天,同学们带来许多形状各异的石头,老师也带来了用石头制作的作品。(出示教师范作)大家来说一说:老师是怎样把石头做成这么好看的小动物的呢?    2.深入研究,分析归纳。    (1)老师分解石头小动物:身体——石头形状有很生动的动态;                           耳朵——两块小小的石头;                            尾巴——独特的石头。    (2)把其他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    (3)归纳卵石动物的造型特点。(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    3.学生创作。    请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石头,进行卵石艺术品的创造。    (1)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2)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3)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教师及时为学生提示、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    4.欣赏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5.课后拓展。    在周末或假期,同学们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并进行艺术创作。 课外资料 1.奇石概念。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称之为水石,韩国称之为寿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包括奇特的化石,矿物晶体和岩石等。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奇石大致可分7类:造型石、纹理石、矿物晶体石、生物化石、事件石、纪念石、文房石。一块佳石,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是无声的歌、不歇的舞。 2.赏石文化。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观赏奇石,要讲究瘦、漏、透、皱、清、丑、顽、拙、奇、秀、险、幽等12个方面,更主要是要从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欣赏奇石,要观石形之均衡比例、走向线条、力点、动感等;观石之质地变化,纹理变化,色度浓淡;观石之沧桑痕迹,古朴韵味,文化内涵等。 3.关于灵璧石。    “天下第一石”之灵璧石,亦称“灵璧”,以其瘦、漏、透、皱、伛、黑、声、丑、悬九美具备而名扬天下,威振四方,品位至高至尊。灵璧石大体可分为磬石、龙鳞石、五彩灵璧石、花山青霜玉、透花石和白灵璧石6大类。    宋代诗人方岩曾写过一首赞美灵璧石的长诗《灵璧磬石歌》     灵璧一石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峨。     巨灵恕拗天柱掷,平地苍龙卷首尾。     两片黑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如玉。     秀润四时岗岗翠,乾坤所宝落世间。     …… 飞流直下三千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瀑布等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习用线条的疏密变化、明暗对比等方法来表现瀑布。    3.启示学生保护水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瀑布作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从高山奔腾而下,或婉转流长,或哗然呐喊,或清脆悠然,昭示自己无可抵挡的力量,向世人展示它那洒脱自信的风采。这种风采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牵动了他们那激昂的心灵。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表达,可见诗人眼中的瀑布的震撼力。而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李可染以其作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则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瀑布的形态之美,抒写了心中无限的热爱与赞美。    “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对自然的观察、解读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本课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为题,意在通过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欣赏名家大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线的疏密变化和明暗对比方法进行造型。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材选用李白的诗歌、李可染的国画以及各种瀑布的图片和资料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对瀑布有深刻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观察和表现的欲望,训练他们对线条、明暗的表现力,对自然景色的取舍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名瀑大川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线条及明暗对比方法表现瀑布。    难点:画出瀑布的特征及美的感受。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瀑布的图片、诗歌,不同质感的绘画用笔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欣赏瀑布。    (1)播放课件:欣赏世界上有名的瀑布。提问: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播放课件:欣赏有关瀑布的古诗,并提问:你感受到什么?    (3)播放课件:有关瀑布的画作。    注意点:    ①构思——表现心中的想法;    ②构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③表现——线条有魅力,明暗对比和谐,有一定的意境。    2.述说感受。    (1)说说:以“我是瀑布,我是流动的水”为主题进行一分钟说话练习。     (2)小结,教师提出创作的注意点:按照建议的要求进行创作;注意线条的疏密、节奏和粗细等;要求配上诗歌或散文或自己的感悟等;创作主题要明确,将瀑布的山石颜色画深,以突显瀑布形状。    3.学生创作。    (1)主题:我心中的瀑布。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评价。    (1)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展示作品。    5.课外作业。    (1)课外参观家乡的瀑布,拍摄一些瀑布的照片;    (2)收集有关瀑布的诗歌、散文等;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瀑布的成因。(外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家长或老师陪同。)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参观家乡的瀑布,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师)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说说体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瀑布的特点及对瀑布美的感受。    (2)尝试创作。    2.欣赏范作。    (1)欣赏作品,对照自己的作品说说创作的主题。    (2)学生评价范作(注意线条明暗和构图等的表现),并提问:你们觉得瀑布该    怎样表现?    (3)师生共同小结:线的力度、疏密、明暗变化的方法等。    3.学生创作。    (1)主题:我眼中的瀑布。    (2)内容:可以画一道或几道瀑布(注意构思、构图、线条、明暗和色彩等)。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课外拓展。    (1)课外画一些瀑布的速写。    (2)讲解有关瀑布的游览故事。课外资料 1.诗歌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庐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瀑布的相关知识。    (1)你了解中国最大的瀑布吗?    位于我国贵州境内的黄果树瀑布堪称中国之最。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西南大约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层峦叠嶂,水流湍急的白水河从东北山岭中呼啸奔腾而出。河水一到黄果树地段,河床陡然中断,形成悬崖绝壁,奔腾的河水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瀑布,其中第四级瀑布是最大的一级,也就是黄果树瀑布。它宽30多米。(水量大时,可以有70-80米宽。)从六七十米的陡崖跌落下来,发出惊心动魄的轰鸣声,好似无数巨大的白练在烟云中起舞,在犀牛潭中激起阵阵浪花和团团水雾。水珠溅落到附近的公路上,好似下起了蒙蒙细雨。在夏季时,瀑布前还常会出现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呢。    (2)世界上最宽的瀑布是哪一条?     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汇合点上游23公里处。瀑布为马蹄形,高82米,宽4000米,是北美洲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一些。伊瓜苏河宽阔的河面,从巴拉那高原边缘落入一个狭窄的峡谷,形成此瀑布,人们形容它为“大海泻入深渊”。水花飞溅升腾,从瀑布底部向空中升起近150米的水雾,蔚为壮观。现在,阿根廷和巴西为保护这里的景观与相关的野生动植物,都在瀑布附近设立了伊瓜苏国家公园。    (3)哪一条瀑布是世界最高的瀑布?    唐朝诗人李白在吟诵庐山瀑布时赞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不过是一种艺术夸张。然而,世界上还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它就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    安赫尔瀑布位于圭亚那高原最高处的西北侧,在卡拉奥河的支流上,落差达979米。这里到处都是浓密的原始森林,崖壁上云层密布,山高林密,人迹罕至,人称“魔鬼崖”。     1935年,美国飞行员吉米•安赫尔为了寻找一条布满黄金的河流,飞行到“魔鬼崖”上空时,忽然听到了一阵隆隆的巨响,声音几乎盖过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他低头一看,只见云层中有一条白练似的瀑布飞泻而下。安赫尔在山谷中上下飞行了几次,用高度计估测,这一瀑布的高度在800——1600米之间,认为这是一个世界罕见的大瀑布。    1949年,经过美国一支地理探险队的考察,人们终于知道了这条瀑布的详细情况。这条瀑布先下泻807米,抵达一个横伸出来的卫计专干述职报告 xx年,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党建工作的总体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抓手,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深化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载体,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展现新作为,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人民满意卫生计生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省、市、县委系列重大部署和要求,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各支部要采取中心组领学、集中宣讲、专题辅导、个人自学、交流研讨、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精心制定学习计划,集中学习不少于40学时,每名党员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  2、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抓好以“践行两为要求、争做四有干部”为主题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注重服从大局、注重班子团结、注重兴办实事。各支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制定活动方案。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带头讲“三严三实”党课。各支部在“七一”前后,要召开一次“三严三实”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列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进行专项整治。局路教巡回督导组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纳入督导范围,全年督导不少于3次。   3、加强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充分利用党校培训、“黄梅大讲堂”、“干部周末学校”、中心组学习等平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支部要落实中心组以及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按照要求每半年对本单位党员、入党积极份子、年轻骨干开展一次培训。局党组将协助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对支部书记、党务干部开展培训,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4、深化医德医风卫计优质服务主题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卫计法律法规教育学习,实施道德培育工程,依托道德讲堂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两崇三拒”(崇尚廉洁、崇尚精医,拒红包、拒回扣、拒吃请)千人签名承诺活动,扎实开展卫计系统“岗位创星、服务创优、效能创高”三创活动,按照党员“十星”标准,各基层党组织要在本单位创立“党员奉献岗”、“计生优质服务岗”、“窗口效能示范岗”并持续开展具有时代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卫生计生精神凝炼、研讨活动,打造卫生计生党建工作特色亮点和品牌,  二、着力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严格党的政治生活   5、开展“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为主题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严明“十个从严、十个严禁、十个一律”、“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四个服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是加强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从严治党”领导小组,组织党员重学“党章”,重温“入党誓词”,认真学习关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方面的会议精神、文件资料。坚持“四有”(有重点、有台账、有笔记、有成果)。在党员活动场所张贴“十个从严、十个严禁、十个一律”。7月份,深入开展一次“学党章、遵法律、守纪律、讲规矩”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二是结合“三严三实”深入调研、制定方案。认真查找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抓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惠民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党组织书记要亲自抓,严格落实管党责任清单和抓党建工作公开承诺。三是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学习教育,各支部要制定出不少于3项“遵纪守法、讲规矩”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6、构建“3536”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系。以增强“三个意识”、提升“五个基本”发挥“三个作用、完善 “六个体系”为目标.树立“大党建”思维,局党组不仅抓好县直单位党建工作,还要指导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加强党建工作。筑牢基层组织网络,严格按照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做好直属党委所辖支部组织换届工作。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开展纪念建党94周年表彰活动,推荐表彰一批在党建体系建设中、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中,能力突出、贡献突出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先进单位。  7、规范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和《实施细则》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细则》发展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做好党员信息库的统计和完善工作。建立落实“党员向支部述职,支部对党员考评;支部向总支述职,总支对支部考评;总支对直属党委述职,直属党委对总支考评”的联述联评联考机制,11月份组织开展一次全系统党建工作专项考核,12月份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工作会议。  三、切实转作风促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8、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认真按照县委关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要求,要紧盯整改任务,严格执行台账管理、整改销号,以“钉钉子”精神锁定问题持续发力,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坚决纠正办医行医、计划生育服务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严防“四风”反弹。按照县委部署,局整改落实巡回督导组对二级单位进行3次督查。  9、开展“平庸懒散”“涉医”等专项整治。各单位要认真查找纪律作风方面问题,重点查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窗口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等情况。开展“四零”(零推诿、零积压、零差错、零投诉)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和一次性办结制;公开办事流程、效率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查处力度,整治“吃拿卡要、庸懒散、生冷硬、顶横拖”等问题,抓好窗口行业作风建设;继续开展“涉医”专项整治,各单位要常态化对涉医服务收费、医药购销开展自查自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建立长效机制,每季向局纪检组汇报一次纪律检查、涉医整治自查自纠方面情况,局纪检组将动态进行抽查暗访,并建立月通报制度。及时总结宣传好的典型,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四、以“忠诚、干净、担当”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10、强化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以“忠诚、干净、担当”为目标,强化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工作。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结合第16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组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参观一次警示教育基地、收看一次廉政警示教育片、参加一次廉政教育课。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警示作用。  11、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紧盯重要时间节点,聚焦突出问题,加大日常检查、查处力度,强化正风肃纪。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确保县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五、大力强化党群共建,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12、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创建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市级模范职工之家”1个。支持和指导工、青、妇利用“节日”开展各种活动。积极筹办20XX年首届卫生计生系统职工运动会。   13、深入开展“双联”帮扶、党员进社区及“三万”活动和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双联”帮扶、志愿服务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各基层党组织全年不少于2次到帮扶村、社区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各单位“三万”工作队员要结合“万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等活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职党员要积极参与所在社区各种志愿服务,服从社区安排,真情实意帮助困难职工、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