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50 KB
- 2022-04-29 14:43:1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1月培训课件(常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Antibiotics)及分类A,按化学结构(一)β-内酰胺类:(二)氨基糖甙类(三)四环素类(四)氯霉素类(五)大环内脂类(六)其它林可万古抗真菌抗肿瘤抗生素
B,按其作用性质: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三、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一)概念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上呼吸道感染首选青霉素不能用青霉素的宜选择红霉素或第一代头孢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代头孢 >二代头孢>三代头孢阴性杆菌三代头孢>二代 >一代头孢菌素
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假阳性、假阴性)及时性(时间差)体内与体外的差异性解决的方法:近期当地有关药敏的文献
3.根据感染疾患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拳出击: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4.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1)吸收过程:轻、中度感染:敏感、口服易吸收重度感染:静脉给药(2)分布:脑膜炎:氯霉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异肼、5-氟胞嘧啶、甲硝唑等;妊妇:禁用氨基糖甙及四环素类,易通过胎盘屏障
(3)排泄:途径之一:肾脏排泄,下尿路感染: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途径之二:肝胆系统排泄,胆道感染:林可霉素、利福平、头孢唑酮、头孢三嗪
(4)代谢:氯霉素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失去抗菌活性;头孢噻肟在体内代谢生成去乙酰头孢噻肟,亦具抗菌活性,但较原药低。
四、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一)联合应用的结果协同(25%)、累加、无关(60-70%)、拮抗(5%~10%)PG+丁卡协同PG+红、氯拮抗红+氯累加丁卡+红、氯协同或累加PG+磺胺无关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1.混合感染。2.严重感染。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1.葡萄球菌①庆大霉素加耐青霉素的青霉素;②庆大霉素加红霉素或氯霉素;③头孢噻吩或万古霉素加利福平;④红霉素或先锋霉素加其它抗生素,A红霉素加氯霉素;B红霉素加庆大霉素或瞳那霉素;C红霉素加利福平或杆菌肽;D先锋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E先锋霉素加万古霉素或杆菌肽。
2.肠杆菌感染①氨基糖甙类加广谱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加氨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②氨基糖甙类加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
3.绿脓杆菌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4.变形杆菌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氨基苄青霉素或羧苄青霉素。
5.伤寒杆菌庆大霉素、氟哌酸、呋喃唑酮等联用6.链球菌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
(四)抗菌药的配伍注意1红与氯、青霉素与庆大霉素:不要放在同一瓶里;2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严禁与酸性药物(如VitC、氨基酸等)或碱性药物(如氨茶硷、碳酸氢钠等)配伍3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最好采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用葡萄糖液,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
4红霉素、卡那霉素、新生霉素不宜加在葡萄糖液中5二性霉素B不能溶在生理盐水中6某些抗菌药物的联用,除协同作用外毒性也增加
五、确立最佳给药方案要点:★剂量★给药时间间隔,★疗程,★给药途径
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概念: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由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称为不良反应。其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副作用:属药物固有反应,正常量出现较轻微。
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③肝、肾毒性反应④胃肠道反应:⑤其它:菌群失调、维生素B族和K缺乏、二重感染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休克、皮疹、血清病、接触性皮炎等惊厥:大剂量(2000万-2500万u/日)滴注时可能发生血液学异常反应:大剂量可引起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大剂量青霉素咳能引起肝酶升高,半合成青霉素比天然青霉素多见肾脏损害:大剂量时偶有引起肾衰、间质性肾炎赫氏反应:治疗梅毒时可于给药后2-8小时发生,表现为发冷、发热、头痛、心动过速、局部病变加重口服半合成青霉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与丙磺舒合用使青霉素的半衰期延长
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和预防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和方法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迅速准备静脉输液,可重复给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100mg或地塞米松其他对症治疗,如保温、血压下降用升压药、呼吸衰竭用刺激呼吸中枢药,如因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询问病史、青霉素过敏者禁用一定要做皮试应在有抢救条件下注射青霉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青霉素类除过敏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处理原则消化道反应口服青霉素类可能发生,饭后服用可减轻肝毒性,神经毒性大剂量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均可能发生,应停药改用其他抗生素白细胞减少口服或注射制剂均可能发生,轻者停药即可恢复伪膜性肠炎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均有可能发生,应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二重感染长疗程使用广谱青霉素类均可发生金葡菌、绿脓杆菌,真菌及其他对青霉素不敏感致病菌的二重感染,应停药改为其他有效抗菌药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禁忌凡对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有过敏性疾患或正处于高敏状态的患者原则上不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禁止静脉给药
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注意事项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口服品种使用前应进行皮试门诊注射青霉素类的患者应就地休息,观察30分钟对携带口服青霉素品种回家的患者,应明确嘱咐不能给家属或亲友服用棒酸单次剂量不超过0.2g,每日剂量一般不超过0.4g
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消化道反应:腹部不适,长期应用时可见伪膜性肠炎或二重感染肝功异常: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升高血液学反应:可出现嗜伊红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等,有的品种如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可能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延长有的品种如头孢唑啉、头孢美唑、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吡肟单独或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有肾脏毒性,如肌酐升高,尿量减少,偶见蛋白尿、血尿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静脉炎等
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对准备使用的头孢类过敏者禁用对-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过敏患者慎用肾功能受损患者慎用或需调整剂量连续使用两周以上患者应密切注意是否有菌群失调情况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耳毒性:影响听觉和前庭功能,出现耳鸣、耳部饱满感、听力丧失、眩晕、共济失调等不可逆的耳毒性,耳毒性与血药浓度相关肾毒性:少数患者会出现管型尿、蛋白尿,发生率为1.5%-10%,严重者会出现少尿和急性肾衰,肾毒性与剂量和患者的耐受性有关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注意不要与肌肉松弛剂合用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等,偶可发生过敏性(中毒性)休克周围神经炎:可表现为麻木、针刺感或面部烧灼感其他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等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注意事项对本类药物过敏患者禁用婴幼儿如非特殊需要,原则上不用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慎用,必要时应作血药浓度监测,并按规定调整给药剂量妊娠、失水、重症肌无力者慎用庆大霉素不宜作耳部滴用与两性霉素、头孢噻吩合用会加重肾毒性,应避免于可能有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应用本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对出现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患者,应立即使用新斯的明和静注钙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以红霉素最为明显,新14、15及16员大环内酯类胃肠道反应比红霉素明显减少。偶见肠道菌丛改变、伪膜性肠炎。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局部反应:肌注会引起剧痛、局部硬结甚至坏死,静脉给药可引起静脉炎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偶见黄疸
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注意事项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肝肾功能不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本类药物中有的品种是肝药酶抑制剂(如红霉素),与卡马西平、茶碱、地高辛、环孢菌素A合用时会升高血药浓度,与华法林合用时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须行血药浓度监测和调整剂量近年来细菌监测结果表明:呼吸道致病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明显增长局部刺激性大,不宜肌注长期应用会引起细菌敏感性降低
常见抗生素的副作用及预防喹诺酮类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腹泻、软便-恶心神经系统反应-睡眠失常,失眠-头痛-惊厥皮疹
喹诺酮类可能发生的偶见不良反应骨关节病-动物试验证实,小儿禁用脚根炎光敏反应-Sparfloxacin精神异常幻觉QT延长-SparfloxacinGrepafloxacin(撤销申请)低血糖症-Temafloxacin(取消上市)溶血性尿毒综合症-Temafloxacin(仅见此药)(取消上市)-溶血-肾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凝血紊乱急性肝坏死-Trovafloxacin(限制适应症)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小儿禁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老年患者、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调整用量有的品种与非甾体类消炎药、含金属离子药物和茶碱类药物有相互作用,合用时请注意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用时,跟腱炎发生率增加使用过程中注意检查肝功能有的品种有光敏反应,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光
最大限度地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几点建议充分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特性、有效性与安全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有药物警戒性,选择安全性高的品种应建立规范、准确的不良反应测试方法,及不良反应观察和判定标准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给药按要求保存药品,投药前再次确认有效期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症状,若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补充材料:耐药问题细菌耐药的发生机制药物抗菌作用:穿过细胞外膜(G¯菌)或肽聚糖层(G+菌);经受各种灭活酶攻击;到达靶部位并与之结合。
耐药机制改变外膜通透性,阻止药物进入菌体。产生灭活酶:(ß内酰胺类)青霉素酶、广谱酶和超广谱酶,可被酶抑制剂抑制。诱导型AmpC酶可包围抗生素使之失活,酶抑制剂无效,三代头孢耐药。(氨基糖苷类)磷酸、乙酰基、核苷转移酶等,阿米卡星影响最小(80%)。改变靶位,使药物失去结合点(12%)。把菌体内药物泵出,多重耐药,不强)。
颈原性头痛的治疗博爱医院耿永彪
颈原性头痛的提出1983年Sjaastad提出颈源性头痛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IHS)颁布颈原性头痛的分类标准1995年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直接原因。认为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原性头痛。亦有将颈源性头痛称为高位神经根性颈椎病。颈原性头痛已经在临床被广为接受。
颈原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头面部表面和深层结构都是由三叉神经及第1-3颈神经分布支配大多数头痛(偏头痛除外)都可能与颈椎的病理变化有关。神经解剖学发现上部颈神经和三叉神经核团之间有联系
颈原性头痛的解剖学分类根据神经根的不同受累部分神经原性疼痛:神经根的感觉根纤维受刺激肌原性疼痛腹侧运动神经根受刺激
颈原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第1颈神经在寰椎后弓上方发出第1颈神经后支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第2颈神经从椎板间隙中出来,内侧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传导颈原性头痛的主要神经第3颈神经出椎间孔在椎动脉后方发出第3颈神经后支,其内侧支分布到多裂肌第1、2、3颈神经后支借交通支相连接形成神经环(或称为颈上神经丛,或Cruveihier后颈神经丛)。
颈原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这些神经的分支容易受到椎骨突起及肌肉在附着处的刺激及损伤。压迫和刺激这些神经时在头皮上可出现感觉减退、过敏或感觉缺失。来自嗅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三叉神经传入支的终末纤维与第1~3颈神经后根传入纤维在颈髓1~2后角内联系。
颈原性头痛的解剖学基础这些颈神经的感觉范围可向前延伸到前额部、眶下部受卡压或炎症刺激时可出现牵涉性头部疼痛、耳鸣、眼胀以及嗅觉和味觉改变,类似鼻窦、耳部或眼部疾病的表现。第1、2、3颈神经离开椎管后在柔软的肌肉组织内,软组织炎症、缺血、损伤、压迫、不适当按摩会影响神经的功能,引发颈原性头痛。
颈原性头痛的定义颈原性头痛学会将颈原性头痛描述为: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或眼眶区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这个定义缺乏特异性,因为几乎包括了整个头部。为此,颈原性头痛学会又补充了颈原性头痛的特征,特征就是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多有头、颈部损伤史。
颈原性头痛的定义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或眼眶区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多有头、颈部损伤史。
颈原性头痛的诊断标准Sjaastad等认为颈原性头痛的诊断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由头颈运动或姿势激发的单侧头痛;2.按压颈部引起头痛;3.单侧头痛放射到颈部和同侧肩部或上肢.其他特征可有可无,如枕大神经阻滞后疼痛增加。其他作者对颈原性头痛有不同的定义
颈原性头痛的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协会目前使用“颈部紊乱导致头痛”的分类标准。把颈2神经阻滞有效当作颈原性头痛的一个特征。而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则对颈原性头痛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概括,但没有特指必须有确切的病理以明确诊断。
临床实践中颈原性头痛诊断上部颈椎旁、乳突下后部、及头部压痛点是诊断颈原性头痛的重要依据。头颈部的外伤史疼痛范围符合分布规律神经根刺激症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晚期患者并不困难,但早期患者常不易见到异常表现。
HIS颈部紊乱引起头痛的标准(A)疼痛固定于颈部和枕部,可以放射至颞部,顶部或耳部;(B)在特殊颈部运动或姿势下,疼痛加重;(C)至少包括以下一项:1.颈部被动运动受限。2.颈部肌肉的外观,结构,活动及被动伸缩反应发生改变。3.异常性肌肉压痛。(D)放射学检查至少发现以下一项:1.伸屈运动异常;2.异常体位;3.骨折,先天性异常,骨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或其它病理改变。
颈原性头痛的描述几乎完全局限于一侧的中到重度头痛始于颈部或枕部,最后可扩散至前额和颞部间歇性发作,早期持续时间不等,以后发作愈发频繁,疼痛时轻时重临床症状和体征显示颈部受累颈神经或交感神经试验性阻滞阳性
IASP颈原性头痛的主要诊断标准Ⅰ单侧头痛,不累及对侧。Ⅱ颈部受累的症状和体征:a疼痛特点:1.疼痛性质相似,由颈部运动和或单一长久的头部姿势引起的疼痛。2.疼痛的分布和特征相似,可由来自单侧颈上部,后部或枕部的外在压力引起。b单侧颈部,肩和上肢的非根性疼痛。C颈椎活动范围减少。
一、一般性治疗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采取休息、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对按摩要慎重,许多病人经按摩后病情加重,有的还发生严重损伤。
休息很重要减轻患者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紧张,改善情绪。颈椎间关节的退行变多由于颈部外伤或长期劳损引起,康复治疗非常重要。颈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是慢性颈痛,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对于治疗和康复都极为重要。
二、注射疗法在相应的病灶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既有诊断作用,又起到治疗作用。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注射治疗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手段。对神经阻滞试验阳性者均适用。
注射治疗要坚持个体化原则。注射治疗前,仔细分析病情,确认具体病灶部位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注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断给与评估和验证。当初次或开始的两次注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再次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将注射治疗方案形式化,用固定的方案去治疗每一位患者,会影响疗效。
颈椎旁病灶注射在第2颈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有良好治疗效果。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第1、3颈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由于药液直接注入病灶区域,疗效较好。由于第2颈横突的体标标志在较肥胖者不易触及,可在X光引导下穿刺治疗。
操作方法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第2颈椎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端1~2cm,坐位时相当于下颌角水平。确认标记穿刺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5~1cm注射2ml药液,针尖触及横突后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分次注射药液。注意呼吸、意识改变。注药时患者常有向头部放散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并觉患侧头部“轻松”。有枕部及头部压痛者,应同时进行压痛点注射治疗。
注意事项第2颈椎横突的定位有个体差异,且邻近有重要神经、血管由有经验的医生治疗椎动脉在第2颈椎向外侧转折后,椎动脉孔向外侧开口,进针时易刺入,进针时要多次回吸,严防误入椎动脉注药时应先注入少量试验量,无不良反应再缓慢注射
注意事项注射过程中要反复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有时药物向前流至颈上交感神经节出现一过性Horner’s综合征,可增强疗效。操作中应严防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
颈椎关节突关节注射取患侧朝上的侧卧位,以患侧压痛点结合透视下看到的关节定位,即选择穿刺点。用25G5ml长的穿刺针经穿刺点对着关节面刺人,触及上关节突上缘,然后,朝着前、上方向刺入关节腔内,注射造影剂0.5ml确认无误后,注人0.25%~0.5%利多卡因1ml,内含小量糖皮质激素和赖氨酸阿斯匹林。对颈椎间关节源性头痛的患者较好。
寰枢椎间关节注射病人取俯卧位,X线从后部射入。用25G4cm穿刺针向关节腔穿刺。穿刺针到达关节后面,从此点向前向内移动穿刺针直到进入关节腔内小范围内移动穿刺针可避免反复的试穿刺。刺人关节腔内后,从侧位方向透视观看,可见穿刺针尖已位于关节腔内。关节腔造影证实后注入阻滞药液1ml寰枢关节注射主要用于治疗寰枢椎间关节原性头痛。
寰枕关节注射寰枕椎间关节阻滞的操作规程在文献中也较少,同样是因为存在刺破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危险应在X线透视下施行寰枕椎间关节阻滞有侧方和后方两种穿刺法寰枕关节注射用于治疗寰枕关节原性头痛
颈部硬膜外腔注射经注射治疗效果不佳者,多系病变位于椎管内,以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炎多见,椎旁注射的药液无法到达病变部位。可选用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法。对于单侧疼痛者,可在第2、3颈椎棘突间隙穿刺,将针口斜面转向患侧置管,可在第5、6颈椎棘突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注药治疗。患者应住院治疗硬膜外腔置入的导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感染。
颈神经毁损治疗及手术治疗经各种非手术治亦无效者,多有椎管内骨性异常改变卡压神经根,应考虑骨外科手术活疗。对有手术禁忌症,或手术危险性较大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可采用颈神经后内侧支破坏性阻滞,治疗应在X光透视引导下进行。还可采用射频热凝术毁损颈神经后内侧支。
颈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是一种神经破活性阻滞疗法。在X线透视下穿刺针芯,置人电极即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Bogduk提出针宜自上斜向下穿刺,使电极与关节处于正切位,而与神经平行,温度宜选择90°,连续加热时间为60秒。此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但远期效果差,治愈率约40%。有人提出有加速退化或发生骨赘之嫌。只用于诊断明确,神经阻滞试验阳性者又经过保守治疗、关节内注射疗法无效的患者。
颈神经后内侧支乙醇阻滞术也是一种神经破坏性治疗在穿刺成功后,先给与1%利多卡因行实验性阻滞,观察无异常反应,注射无水乙醇1-2ml。适应症同射频热凝术方法较简便也适用于继发性颈原性头痛
颈神经后内侧支切断术适应证:诊断明确,神经试验性阻滞阳性;反复注射治疗效果不持久或无效,疼痛顽固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尚无关节突骨赘形成、影像学异常改变等表现者,除外颈椎间盘突出症或椎管肿瘤。
颈后路小关节减压术对与已有明确小关节增生,骨赘形成压迫脊神经根而产生根性症状者,经注射治疗效果不持久的严重颈源性头痛患者可行颈后路小关节减压术。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因小关节增生,骨赘形成颈神经根卡压。小关节毗邻椎管、椎动脉和脊神经根等重要结构,手术危险性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术者须具丰富临床知识和较高的手术技巧方可进行,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治疗的效果有待证实。最近研究表明大多数外伤后颈源性头痛病例,在伤后1年内疼痛消失。这一结果让人对外伤后颈源性头痛的手术治疗提出疑问。颈部结构在某些头痛的病理生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是因果关系,或是共同起作用,但关于颈部和头痛之间关系的描述还不够充分。外伤和颈源性头痛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说明,
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11、拉萨的天空课件PPT.ppt
- 最新117找课件来莎莎课件站课件教案课件PPT.ppt
- 最新11《画杨桃》课件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 最新11《地下森林断想》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11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课件PPT.ppt
- 最新11信客课件PPT.ppt
- 最新11号-陈世龙-《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11情境因素课件PPT.ppt
- 最新11真空中的稳恒磁场解读课件PPT.ppt
- 最新11职称考试建筑构造与材料汇总课件PPT.ppt
- 《我最好的老师》课件PPT.ppt
- 最新11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12 神经-肌接头及其兴奋传递肌细胞的收缩功能_PPT课件课件PPT.ppt
- 《春天举行音乐会》课件PPT.ppt
- 最新12-6.1苔藓植物1课件PPT.ppt
- 最新12-矿井联系测量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12-小木偶的故事(1)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