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2-04-29 14:39:1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叶圣陶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张中行叶圣陶
作者介绍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初读课文自由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搀和:chānhuo掺杂混合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冗长:rǒngcháng(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沾溉:浸润浇灌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繁碎——繁密细碎修润——修改润色商酌——商量斟酌遵嘱——遵照嘱咐违理——违背情理商讨——商量讨论
3、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品读题目1、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2、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分析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第五部分(第9段):怀念叶圣陶先生,提出向他学习的语文主张。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写话”与本文的文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写话”。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一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梳理内容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1、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感知形象1、回味先生的语言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待人平易,为学谦虚。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待人真诚,关怀备至。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2、回忆先生的身影a.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治学严谨b.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待人宽厚
3、理解先生的苦心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体会情感1、品味作者评价叶圣陶先生的语句,读出深情的赞美。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感的语句,读出深切的怀念。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积累语言“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作者张中行先生也是如此,他是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他也是真正的儒生,他和叶圣陶先生亦师亦友,对先生最好的怀念就是理解先生的苦心,传承先生的语文主张。张中行先生的语言既有儒生的典雅,又有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平易简洁的写话风格。
2、理解积累经典名句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4、再读课文融入自己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题、开头段、结尾段。
总结全文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写作方法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二是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布置作业学习了本文后,叶老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1.标点2.书面语、口语3.用语简洁4.是否顺口悦耳5.用字用词是否准确6.......
布置作业
治疗学治则与治法
治则:治疗疾病的总则。治法: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治则是指导治法的总则。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运用。
治则一、治未病二、治病求本三、正治与反治四、标本缓急五、扶正祛邪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治法
一、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正气:1、调摄精神,避免不良精神的刺激,使气机调畅,气血平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五禽戏(虎、鹿、熊、猿、猴)太极拳
3、生活起居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4、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防止邪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既病防变:1、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2、先安未受邪之地,作好预防。“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B
二、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本质进行治疗。“治病必求于本。”是辨证论治中的根本原则。
治病求本如:头痛外感头痛-----发汗解表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阳亢头痛-----平肝潜阳血虚头痛-----补血滋养痰湿头痛-----祛痰化湿B
三、正治与反治正治法:当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时,就采取逆其病势的方药进行治疗的一种法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反治法:当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反时,就采取顺其病势的方药进行治疗的一种法则。如:伤食致泄泻,用通利法。血虚便秘,用补血法。B
四、标本缓急标:现象。邪症状体表新病继发病本:本质。正病因内脏旧病原发病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B
五、扶正祛邪邪>正,邪胜则病,邪盛则病进。正>邪,正胜则不病,正盛则病退。调节正邪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正>邪。
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多用补法:药物、针灸、气功、推拿、锻炼、精神调摄、饮食调养等。祛邪: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
具体运用:扶正:正虚邪不盛的疾病。祛邪:邪实正未衰的疾病。扶正祛邪并用:正虚邪实的疾病。使得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B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时令、气候的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人的体质、性情、性格、及饮食起居的不同等,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感冒)夏季不能过用辛温,以防汗泄太过。冬季重用辛温,使邪从汗解。因地制宜(感冒)南方因气温偏高偏湿,用辛温轻剂。北方因气温偏寒、偏燥,用辛温重剂。因人制宜B
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相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因其病因病机不同,(性质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如:胃脘痛寒邪犯胃---------散寒止痛饮食停滞---------消食导滞肝气犯胃---------疏肝理气脾胃虚寒---------温中散寒瘀血凝滞---------活血理气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因其病因病机相同,(性质相同),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如:子宫下垂------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胃下垂-------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肾下垂------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脱肛----------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肌无力-------中气下陷------补中益气B
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药
汗法:通过发汗解表的方法,使在表的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分类:辛温解表-------风寒表证辛凉解表-------风热表证注意:不可过汗,以汗出邪去为度。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胃脘以上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而出的一种治法。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排出粪便的方法,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随大便而出的一种治法。主要适用于内有积滞的病证。具体运用:寒下------里热实证温下------寒凝润下------肠道枯燥的便秘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温法:用温里散寒的方法,祛除里寒证的一种治法。具体运用:温中散寒温经散寒温肺化饮温肾利水温胃理气
清法:用寒凉的药物,通过清热、凉血、泻火的方法,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种治法。适应症:里热实证。具体运用:清热泻火清热泻肺清肝泻火清热解毒清心泻火清热凉血清胃泻火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食、气、血、痰、水、虫等所形成的有形之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具体运用:消食导滞利水消肿消痞化积软坚散结行气化瘀活血化瘀B
补法:是用补养的药物,通过补益的方法,治疗虚证的一种治法。具体运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养心血、补益心气、养血柔肝、滋阴润肺、补气健脾、
复习思考题(一)治则与治法的关系?“治未病”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什么叫治病求本?什么叫正治法?什么叫“寒者热之”?什么叫“同病异治”?什么叫“异病同治”?运用“扶正祛邪”的治则时,应注意的原则是什么?中医治疗疾病的八大基本治法是什么?八法中,------法治疗表证,------法治疗里寒证,-------法治疗各种虚证,-------法治疗里热证。治则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意义。
中药与方剂理、法、方、药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道地药材”炮制
药物的性能(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方剂方剂
药物的性能四气:四种不同的药性。寒凉:治疗热证。温热:治疗寒证。B
药物的性能五味:酸、苦、甘、辛、咸。酸:收、涩。苦:泄。甘:补。辛:散、行。咸:软、下。B
药物的性能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不同趋向。升浮药有上行、向外的功能。沉降药有下行、向内的功能。B
药物的性能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某一部分有选择性的作用。引经药B
方剂的组成君---治主病、主证。臣---辅助君药治主病、主证。----治兼病、兼证。佐----协助君臣。-----消除君臣的毒性、烈性。使----调和。----引经药。
方剂的应用剂型:汤、丸、散、膏、酒、糖浆、片、胶囊、冲剂、针剂等煎法:服法:
辨证论治什么叫辨证论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方法是中医学的精华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如何辨证?四诊收集资料(症状、体征、过程)理论分析辨出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治则与治法具体的治疗方法
复习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基本方法-----四诊辨证纲领-----八纲辨证辨证基础-----脏腑辨证治疗原则-----治疗大法-----八法治疗手段-----具体方法
八纲辨证: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概括病变的大体类别、部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类别:阴、阳。部位:表、里。性质:寒、热。邪正盛衰:虚、实。
一、表证表证:是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肌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特点:急、短、浅。表现:发热恶寒(恶风)、舌苔薄白、脉浮。常兼有头痛身痛、鼻塞、咳嗽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二、里证里证: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形成:1、表证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2、病邪直接侵犯脏腑;3、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多样,以脏腑的证候为主。特点:病程长、不恶风寒、脉不浮、舌苔有变化。
三、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肌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证候。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
四、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肌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绸,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五、虚证虚证:是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气虚证: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神疲乏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阳虚证:面色晄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
五、虚证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经少、延期或闭经,舌淡,脉细。阴虚证: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实证实证: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进所表现的证候。表现:七、阴阳是总纲。阴:里、寒、虚。阳:表、热、实。
脏腑辨证定义: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皆以推究病机,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1、心气虚临床表现:心的症状+气虚症状。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自汗,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神疲乏力,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细或结带。2、心阳虚临床表现:心气虚+阳虚症状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自汗,面色苍白,舌紫暗,脉虚细或结带。形寒肢冷。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3、心血虚临床表现:心的症状+血虚症状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色萎黄,头晕,唇舌色淡,脉细。4、心阴虚临床表现:心的症状+阴虚症状心悸失眠,健忘多梦,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脉细数。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5、心火炽盛临床表现:心的症状+火热症状失眠,心胸烦热,甚至狂躁,面赤,口渴,或口舌生疮,舌体糜烂,大便干结,苔黄,脉数。6、心血瘀阻临床表现:心的症状+瘀血症状心悸,胸闷,或胸刺痛,痛引肩背内手臂,舌紫,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带。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7、小肠实热临床表现:小肠的常见症状+火热症状小便短赤,尿道灼痛,口舌生疮,口渴,尿血,苔黄,脉数。
肺与大肠病辨证1、肺气虚临床表现:肺的症状+气虚症状咳喘无力,动则气短,痰清稀,面色苍白,乏力,自汗,畏风,舌淡,脉虚弱。
肺与大肠病辨证2、肺阴虚临床表现:肺的燥咳症状+阴虚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粘,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形体消瘦,潮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与大肠病辨证3、风寒犯肺临床表现:咳嗽,痰清稀,鼻塞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4、风热犯肺临床表现:咳嗽,痰黄粘绸,咽喉疼痛,口干,头痛,恶风发热,苔薄黄,脉浮。
肺与大肠病辨证5、燥邪犯肺临床表现:咳嗽+干燥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唇、舌、鼻、咽喉干燥,或身热恶寒,苔薄白(黄),脉浮。
肺与大肠病辨证6、痰热壅肺临床表现:咳嗽+热症状咳嗽气喘,呼吸急促,痰黄粘绸,甚至咳吐脓血,发热、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
肺与大肠病辨证7、痰湿阻肺临床表现:咳嗽+痰湿症状咳嗽痰白粘易咯,苔白腻,脉滑。8、大肠湿热临床表现:泻泄秽浊,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尿黄,口渴,苔黄腻,脉滑数。
脾与胃病辨证1、脾气虚临床表现:运化失常症状+气虚症状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腹胀,便溏,消瘦,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虚弱。
脾与胃病辨证2、脾阳虚临床表现:运化失常症状+气虚症状+寒症状食少纳呆,腹胀腹冷痛,喜温喜按,便溏,形寒肢冷,或白带清稀量多,或肢体浮肿,舌淡胖,脉虚弱。
脾与胃病辨证3、中气下陷临床表现:下坠的症状+脾气虚症状脘腹有坠胀感,食后更甚;便意频频,肛门有坠重感;久痢不止,甚至脱肛;内脏下垂,食少纳呆,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虚弱。
脾与胃病辨证4、脾不统血临床表现:出血的症状+脾气虚症状便血,尿血,鼻衄,肌衄,月经多,崩漏,+食少纳呆,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虚弱。
脾与胃病辨证5、寒湿困脾临床表现:运化失常+寒湿食少纳呆,腹胀闷,便溏,+口粘不爽,头身困重或浮肿+苔白腻,脉缓。
脾与胃病辨证6、脾胃湿热临床表现:运化失常+湿热食少纳呆,腹胀闷,便溏,+口粘而甜,头身困重或浮肿+苔黄腻,脉滑数。
脾与胃病辨证7、胃阴虚临床表现:胃的局部症状+阴虚症状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脾与胃病辨证8、胃火炽盛临床表现:胃的局部症状+热症胃腕灼热疼痛,吞酸嘈杂,口渴喜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脾与胃病辨证9、食滞胃脘临床表现:消化不良
肝胆病辨证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或发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部胀痛,脉弦。
肝胆病辨证2、肝火上炎临床表现:情绪火亢+热急躁易怒,头痛,头胀,眩晕,口苦咽干,便秘尿黄。3、肝阳上亢临床表现:阳亢+可兼有肝火上炎头痛,头胀,眩晕,面烘热,脉弦。
肝胆病辨证4、肝血虚临床表现:目糊,目涩,夜盲,+肢体麻木,筋脉拘挛+血虚5、肝阴虚临床表现:目糊,目涩,+阴虚
肝胆病辨证6、肝风内动临床表现:眩晕,摇晃,抖动,抽搐,项强,肢体麻木肝阳化风:+肝阳上亢热极生风:+热血虚生风:+血虚
肝胆病辨证7、肝胆湿热临床表现:肝开窍部位肝经部位(耳、胸胁、少腹、会阴)+湿热(苔黄腻)+脉弦数。
肾与膀胱病辨证1、肾阳虚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寒+不孕、不育2、肾虚不固临床表现:遗尿、遗精、尿失禁、夜尿频,带下清稀,滑胎。+腰膝酸软3、肾(阳)虚水泛临床表现:全身肿+腰膝酸软+寒
肾与膀胱病辨证4、肾不纳气临床表现:呼多吸少+腰膝酸软5、肾精不足临床表现:生长迟、生殖功能低下、早衰
肾与膀胱病辨证6、肾阴虚临床表现:腰膝酸软,头晕,耳聋耳鸣,+阴虚7、膀胱湿热临床表现:尿路刺激,尿血,尿石+苔黄腻,脉数。
辨证论治的特性强调中医治疗的重点是“证”的区别,不是“病”的异同。异病同治-------异病证同治同同病异治-------同病证异治异强调中医辨证“从证入手”。个体有特异性。强调“证”是恒动变化的。证变则治也变治变则药也变
病、证、症的区别:病----病名,一组临床表现的名称。证----证候,是疾病的本质反映,诊断性结论。反映病变的部位、性质、类别,揭示了发病机制与发病趋势,提示了治疗的方向。症----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
复习思考题什么是中药的四气?什么叫辨证论治?中医治病强调“证”还是“病”?中医的“病”是指什么?中医的“证”是指什么?什么要同病异治?在八纲辨证中,-----反映疾病的类别,-----反映疾病的性质,-----反映疾病的部位,-----反映正邪的盛衰。
。8.心悸、乏力、动则更甚,面色白,舌淡,脉弱。用脏腑辨证属——————。9.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盗汗,颧红,手心发热。苔少舌质红,脉细数。用脏腑辨证属———。10.纳少,腹胀,神疲乏力,面色白,四肢倦怠,苔薄白,脉细。用脏腑辨证属———。11.胃中烧灼感,牙龈肿痛,口干,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数。用脏腑辨证属———。12.尿频、尿急、尿痛、腰酸、发热、口渴,苔黄,脉数。用脏腑辨证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参数估计基础》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去过的地方》习作指导课件PPT.ppt
- 最新《古代诗词诵读》练习课件PPT.ppt
- 最新《口腔里的变化-认识牙齿》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口腔医学-牙合学》课件PPT第6章 咬合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 最新《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课件(原版)课件PPT.ppt
- 最新《可能性》优选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古诗两首》之《乞巧》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古朗月行》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史铁生合欢树》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台湾蝴蝶甲天下》-优秀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吸烟有害健康》主题班会课件PPT.ppt
- 最新《听 赛马课件》小学音乐沪音版四年级上册25576.课件PPT.ppt
- 最新《听 庆丰收课件》小学音乐沪音版五年级上册课件7889.课件PPT.ppt
- 最新《听 小狗与口哨课件》小学音乐沪音版一年级上册课件56372.课件PPT.ppt
- 最新《听 土耳其进行曲课件》小学音乐沪音版四年级下册课件62587.课件PPT.ppt
- 最新《呵护我们的身体》教学演示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员工行为规范》培训课件PPT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