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9.00 KB
  • 2022-04-29 14:23:37 发布

最新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五章 人的认识过程课件PPT.ppt

  • 4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五章人的认识过程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苹果:其颜色、形状、大小、味道就是它的个别属性。我们说它是红的、圆的,很大、很香、很甜。这就是其分别作用于我们眼、鼻、舌感官所产生的反映。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刚能区别出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所需要的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两者关系:反比例。 (四)感受性的变化1、可通过训练提高感受性的能力2、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可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嗅觉适应现象。 3、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月明星稀”感觉融合:感觉的掩蔽:(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夏天看见绿色感觉有点凉爽4、后像 二、知觉(一)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如苹果:我们根据其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综合起来就知其是苹果。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选择性受以下因素影响: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运动3、对象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排列有规律4知觉者的主观方面因素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1)亮度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形状恒常性(4)声音恒常性 (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 (四)错觉(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 第二节  记忆一、记忆的概述定义: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记忆由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构成。 二、记忆的种类(一)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四)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 三、记忆过程(一)识记1、定义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2、种类(1)根据事先有无明确的目的,可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根据识记的材料有无意义联系和学习者是否了解其内容,可将其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二)保持与遗忘1、保持保持: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得到保留和巩固的过程。在保持的过程中会发生质与量上的变化。2、遗忘及规律(1)遗忘及原因几种假说:痕迹消退说 干扰说 压抑说(2)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均衡,先快后慢 (3)遗忘的影响因素识记材料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 (4)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三)再认和重现1、再认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把它识别出来。2、重现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3、再认与重现关系 四、记忆的品质及其培养(一)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正确性(3)记忆的持久性(4)记忆的准备性(二)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掌握记忆的规律(3)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4)讲究记忆卫生 第三节 思维、想像与问题解决一、思维的概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发现规律)。 (二)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思维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和分类3、抽象与概括 二、想像(一)再造想像(二)创造想像(三)幻想(四)妄想 三、问题解决(一)问题和问题解决1、问题所有问题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给定 目标 障碍 2、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问题空间2854173612384765初始状态中介状态目标状态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表示问题的方法:符号、图示问题解决中的策略:尝试错误法、爬山法、手段—目的分析、逆推法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认知结构的限制、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与情绪状态 第四节智力的结构与智力开发一、智力的本质智力是人在认识、应对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综合的认知心理特征,是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必备心理条件。 二、智力的结构理论(一)我国关于智力的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部分。 (二)国外智力结构理论1、智力的二因素论、多因素论和层次因素论2、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三、智力开发(一)早期学习与智力开发(二)学习目标与智力开发(三)学习方式与智力开发(四)知识结构与智力开发 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等于“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很亲密”。 特别是进入到青春期的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极大地提高,个人的独立性也已经大大地增强,每个人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生活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这便是中学生与小学生的区别。 进入到青春期的你,一定已经认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视的是与他人在思想认识和生活体验上的交流、在生活上的必要关心和帮助以及互通信息等方面,而不是形式上的形影不离和亲密无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热情交往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开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对别人开放,别人也会对你开放。当对方走出故步自封、自我封闭的死圈子的时候,你不仅会对对方有更深一层地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也会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二、要理解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三、要以诚相待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四、要宽容谅解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周围的同学(包括自己)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 五、消除依赖感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就是依赖感过强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象父母兄姐一样关心自己,凡事都要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这是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过强的依赖感还会发展成为控制欲,他们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复习功课,向自己通报行动计划,甚至限制别人同其他同学的交往。这是一种人格缺陷,应及时加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