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 MB
- 2022-04-29 14:41:1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总量可用单位1表示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一)阅读与理解问题:①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②要解决“两队合修,多少天修完?”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这条路的长度“工作总量”;两队1天各修的长度“工作效率”)③如果知道了这两个信息,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这条路的长度÷(一队1天修的长度+二队1天修的长度))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二)分析与解答问题:①我们需要的这两个信息题目中都没有给,怎么办?②我们能不能先假设出这条路的长度,再计算呢?可以怎样假设?(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18km;假设这条路的长度是30km。)(结合学生的假设,可以随机使用数据。)③根据你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二)分析与解答问题:①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1”“1”“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1÷(+)=1÷=(天)181121365536求的是什么?呢?(一队1天修完这条路的几分之几;二队1天修完这条路的几分之几。)121181③“+”求的是什么?121181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二)分析与解答问题:②为什么我们假设这条路的长度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呢?“1”1.5km18km1km①“1.5km和”都在表示一队1天修的长度,有什么不一样呢?(都是在表示一队1天的工作量,一个是具体数量,一个是1天的工作量占这条路的几分之几。)121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三)回顾与反思问题:我们把道路假设成不同的长度,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这个结果对吗?可以怎样检验?小结:不管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多少,答案都是相同的,把这条路的长度假设成是单位“1”,在计算时是比较简便的。预设1:看看这条路的是不是1.5km18×=1.5(km)121121预设2:看看一队1天修的是不是全长的1.5÷18=121121
二、巩固练习,提升认识1.如果两辆车一起运,多少次能运完这批货物?1÷(+)=1÷=2(次)613121
二、巩固练习,提升认识1÷(+)=1÷=12(天)2013011212.挖一条水渠,王伯伯每天挖整条水渠的,李叔叔每天挖整条水渠的。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201301
三、布置作业作业:第45页练习九,第8题、第9题。
肺痨
[概说]一、概念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全身逐渐消瘦为其特征。1.病名释义:痨,同劳,指虚劳或劳损。古代对全身虚弱的消耗性疾病均称为“劳”,本病劳损在肺,故称“肺痨”。2.三大特点:传染性、慢性、虚弱性。3.四大主证:咳嗽、咳血、潮热、盗汗。除四大主证外,还可见身体逐渐消瘦,这是由于长期慢性消耗,出现的虚损表现。病轻——间断出现。病重——先后相继出现,或同时并见。
二、病名释义(异名)1.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命名尸注:注指传入或久留之意,与“传”亦同义。指肺痨患者死后,体内之痨虫可传染给他人而发病。又称为“传尸”。鬼疰:疰与注同义。因痨虫传染,有如鬼魅,无形迹可见而得名。劳疰:肺痨闰人生前其痨虫传染给别人而发病。虫疰、毒疰:“虫“指痨虫,“毒”指病邪,亦指痨虫。指感受痨虫邪毒而致病。
二、病名释义(异名)2.以症状特点而命名肺痿疾:肺痨重症,后期可发展为肺痿不用,故名。骨蒸:形容发热犹如从骨髓蒸发而出。劳嗽:肺痨久咳不已,形休消瘦虚弱。急痨:指肺痨发病过程中,病情急剧恶化,迅速出现败症。伏连:指痨虫伏藏于内脏,接连传注,最后形成五脏俱损的痨病。
二、病名释义(异名)■殜: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殜”。痨瘵:即肺痨。指具有传染性的虚弱性疾病。首见于《三因方》,继而《济生方》用“痨瘵”来统一诸称,沿用至晚清,现一般称之为“肺痨”。
三、沿革(一)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属慢性虚损性疾病《素问·玉机真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颈,身热,脱肉破■……肩髓内消。”《灵枢·玉版》:“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金匮》中的虚劳病,即包括本病在内,并指出了本病的合并症:“若肠鸣,马刀挟瘿者,皆为劳得之。”马刀:肺痨兼见耳下至缺盆或腋窝部的狭长如马刀状的瘰疬。挟瘿:分布于颈之两旁的瘰疬。
三、沿革(二)魏晋至北宋——具有传染的特点《中藏经》中已有“传尸”的病名,并认识到与肺痨病人直接接触,再加之正气虚弱,会染上本病。《肘后方》指出其传染的严重性。“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普济方》明确指出本病的病因为“肺虫”,即“痨虫”。“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
三、沿革(三)唐宋至晚清——明确病位、病机、治则《千金方》明确病位在肺。《外台秘要》系统描述了本病的典型症状和发展过程及兼证。《仁斋直指方》提出“治瘵疾,杀瘵虫”的论点。《丹溪心法》认为“痨瘵主乎阴虚”,明确提出“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十药神书》是治疗肺痨的第一部专著。《红炉点雪》为另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医学正传》确立杀虫与补虚两大治则。
四、讨论范围感染瘵虫而致的肺脏劳损性疾患,与西医学中的肺结核病相类似,但从“痨瘵”而言,还应包括某些肺外结核在内,其辨证治疗亦可参考本篇内容。
[病因病机]一、病因(一)感染“瘵虫”《三因方》:“诸证虽曰不同,其根多有虫。”1.为慢性传染性疾患:发病后“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致于死。”《肘后方》2.传染力强:“乃至灭门”。3.直接接触即可传染致病:问病、吊丧、看护、与患者朝夕相处。
一、病因(二)气血虚弱1.禀赋不足:“瘵虫”乘虚入侵。《外台秘要》:“婴孺之流,传注更苦。”2.后天失调:青年早婚,摄生不当,沉湎酒色,耗伤精血,“瘵虫”乘袭。《古今医统》:“纵欲多淫,苦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3.病后失养:大病之后,或外感久咳,或产后失于调养,都可导致正气虚弱,“瘵虫”侵袭。4.营养不良:生活贫困,饮食营养不良,亦可致正虚,成为罹患本病的重要因素。《理虚元鉴》:“因境遇者……贫贱而窘迫难堪”
一、病因外感和内伤两种病因可互为因果。正虚是发病关键:因正气旺盛,感染后并不一定发病,正气不足则感邪后易于发病,诚如《古今医统》指出:“凡此诸虫……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痨瘵之证。”同时病情的轻重亦与正气的强弱的关。感染是致病条件:由于感染“瘵虫”这一特定的病因,决定了患病后特殊的疾病发展规律,故而与其它疾病不同,同时,感染“瘵虫”还可直接耗伤人体的气血。
二、病机(一)病位主要在肺,传及脾肾,并可影响整体1.主脏在肺肺脏本虚,卫外不固,或因其它脏器虚弱,导致肺虚,“瘵虫”乘虚从口鼻而入,首先直接伤肺,侵蚀肺体。——干咳咽燥,声音嘶哑,痰中带血等。《证治汇补》:“虽分五脏见证,然皆统归于肺。
2.传及脾肾,影响整体(1)肺脾同病《素问·经脉别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脾肺脾两虚(疲乏、食少、便溏等)土不生金子盗母气
(2)肺肾同病肺肾肺肾两虚(骨蒸、潮热、遗精、月经不调等)肾失滋源相火灼金
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肺虚心火乘客肾虚水不济火心火上炎(虚烦不寐,盗汗等)肝火偏旺(性急善怒,胸胁掣痛)
二、病机(3)肺脾肾同病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为肺脾肾三脏交亏,或因肺病及肾,肾虚不能助肺纳气;或因脾病及肾,脾不能化精以滋肾,由后天而损及先天。甚则病及于心,因肺虚不能辅佐心治理调节血脉的运行,而致心气虚衰,气虚血瘀,出现喘息气短,心慌唇紫,浮肿肢冷等重症。由此可见,病久可以由肺而影响脾肾,甚则累及心脏,五脏皆受影响。
二、病机(二)病理性质主要为阴虚火旺,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1.基本病理为阴虚瘵虫居于肺间,侵蚀肺体,肺体属阴,故阴分先伤,出现阴虚肺燥之候。临床表现以阴虚为主,故《医门法律·虚劳门》说:“阴虚者,十常八九,阳虚者,十之一二”。
2.病理演变本病病理性质虽以阴虚为主,但由于病情有轻重之分,病变发展阶段不同,涉及脏器不一,故可出现不同的病理演变。初期——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阴不足中期肺肾阴虚,心肝火旺——阴虚火旺肺病及脾,阴伤气耗——气阴两虚后期——肺脾肾俱亏,病及于心——阴阳两虚
(四)预后正气较强,病情轻浅,为时短暂,早期治疗者,均可获康复,若正气虚弱,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每多演变恶化,全身虚弱症状明显,出现大骨枯槁,大肉尽脱,肌肤甲错,兼有合并症;喉疮声哑,咯血浅红色,似肉似肺;久泻不能自制,腹部冷痛,或有结块;猝然胸痛,喘息胸高,不能平卧;喘息短气,口如鱼口,面浮足肿,面色青晦;内热不退,或时寒时热,汗出如水;脉小数疾者,俱属难治的恶候。
[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3、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二、病证鉴别(一)肺痨与虚劳的关系1.联系:肺痨发展到后期,可导致患者身体日益消瘦,体虚不复,形成劳损。此时在治疗上也可按照虚劳虚则补之,损则益之的原则施治。
2.区别:从概念病位病理等方面
(二)与肺痿相鉴别1.联系:①病位均主要在肺;②肺痨后期可转成肺痿(肺叶痿弱不用)。《外台秘要》:“传尸之疾……气急咳者名曰肺痿。”2.区别:主要从概念及主证来鉴别肺痨:①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病。②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肺痿:①肺部多种慢性疾病后期,肺叶痿弱不用。②咳吐浊唾涎沫。
三、相关检查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灶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作出判断。X线表现有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成,均属于活动性病变。活动性肺结核痰中常可找到结核菌。条索状、结节状病变经一定时期观察稳定不变或已纤维硬结、痰菌阴性者,属于非活动性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病灶,红细胞沉降率也可增快。
[辨证论治]一、一般症状1.主症:咳嗽、咳血、潮热、盗汗。2.病情:有轻有重。病轻者诸症未必都出现,重者则诸症兼见。或先后发生。发病一般较缓慢,常逐渐加重,但亦偶有急骤发病,很快恶化。3.先后经过:①初起病轻,稍咳,乏力,偶尔痰中夹少量血丝。②进一步发展,四大主证可同时或逐渐出现,表现肺阴虚(干咳,咳血,颧红,口干,潮热,盗汗)或肺脾气阴两虚(食欲不振,便溏或泄泻,乏力)。③病重若未及时治疗,可出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肌肤甲错,气喘,唇紫,泄泻,浮肿,逐渐趋于危候(肺脾肾俱亏,病及于心)。
二、辨证原则——辨病理性质,分病变脏器初期——阴虚为主——肺阴不足中期阴虚火旺——肺肾阴虚,心肝火旺气阴两虚——肺病及脾,阴伤气耗后期——阴阳两虚——肺脾肾俱亏,病及于心
三、治疗原则——补虚抗痨《医学正传》:“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补虚培元脏器主脏——肺整体——脾肾降火复其真元大法滋阴——益气补阳抗痨杀虫绝其根本
四、证治分类
肺痨证治——1
肺痨证治——2
主症配合治疗简表
[预防调护]一、预防1.接触病人时,应加强保健措施和药物消毒方法,并注意不在饥饿、体虚时探视病人,以免“瘵虫”乘虚而入,侵袭人体。2.平时应注意保养正气,爱惜精血,正气强盛,“瘵虫”就难以入侵。二、调护得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接受治疗,更应注重摄生,饮食、起居、情志都要调摄,禁酒戒色,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食养,以清养滋润为宜,并可常食猪羊肺以脏补脏,忌食辛辣动火之品,如辣椒、葱、姜等
[预后转归]本病的预后,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治疗的早迟《肘后方》:“觉知此候者,便宜急治之。”标志预后险恶的难治之候,归纳起来有以下七个方面:治不及时,迁延日久,全身衰弱症状明显,大骨枯槁,大肉尽脱,肌肤甲错,兼有合并症者;喉呛声哑,咯血浅红色,似肉似肺者;久泻不能自制,腹部冷痛或有结块者;猝然胸痛,喘息胸高,不能平卧者(气胸);喘息短气,口如鱼口,面浮足肿,面色青晦;内热不退,或时寒时热,汗出如水;脉小数疾。
[结语]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由感染“痨虫”所致,病位主要在肺,并与脾、肾等脏有关。病理性质主在阴虚,进而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在临床先后表现各个不同证候类型。治疗应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根据病理“主乎阴虚”的特点,应以滋阴为主法,火旺者兼以清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症者,则当同时兼顾。
[临证要点]1.重视补脾助肺,以畅化源;2.补虚不忘治实;(1)阴虚——火旺、痰热(2)气虚——痰浊(3)咳血——蓄瘀3.降火防苦寒太过;4.结合辨病,防止突变;5.在辨证基础上配合抗痨杀虫药物。
[临证要点]1、重视补脾助肺。脾为生化之源,输水谷之精气以养肺,故当重视补脾助肺,培土生金,以畅化源。脾为肺之母,瘵虫伤肺,肺虚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则肺更虚。终至肺脾同病,气阴两伤。治当益气养阴,补肺健脾,忌用地黄、阿胶、麦冬等滋腻药。
1、重视补脾助肺。即使肺阴亏损之证,亦当在甘寒滋阴的同时,兼伍甘淡实脾之药,帮助脾胃对滋阴药的运化吸收,以免纯阴滋腻碍脾,但用药不宜香燥,以免耗气、劫液、动血。方宗参苓白术散意,药如橘白、谷芽、山药、扁豆、莲肉、苡仁等。
2.补虚不忘治实本病虽属慢性虚弱性疾病,以虚居多,但病程中往往可以见到虚中夹实的病理表现,应掌握补虚不忘治实的要求,注意兼顾。(1)阴虚——炎旺、痰热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热内郁,证见咳嗽,咯痰稠粘色黄量多,苔黄腻,口苦,脉弦滑,在滋阴的同时予以清化痰热。
2.补虚不忘治实(2)气虚——痰浊肺脾气虚,不能运化、输布水谷精微,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阻肺气,证见痰多粘稠色白,纳差脘闷,舌苔白腻,当在补益肺脾之气的同时参以宣化痰浊之品,必要时暂从标治,以化 祛湿为先。(3)咳血——蓄瘀咳血多因肺络受伤,若出血时间较长而见蓄瘀阻滞肺络以致出血反复不止,血色紫黯成块,胸胁刺痛,舌紫,脉涩者,当用祛瘀止血法。
3.降火防苦寒太过本病病程中可见火旺之症,但本质仍在于阴虚,阴虚不能制阳,故治疗当以甘寒养阴为主,适当佐以清火,即使是肺火、肝火、痰热等标象明显者,清肺化痰亦只能暂用,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或持久使用苦寒之品,以免苦燥伤阴,寒凉败胃伤脾。
4.结合辨病,防止突变一般而言,本病多属慢性过程,但亦有急骤发病,病情多重,表现为“急痨”、“百日痨”等特殊情况,或出现类似湿温、类疟等变证,临床当注意结合辨病,配合有关理化检查,采取必要的综合治疗措施,如中西医结合方法,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复习思考题肺痨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临床当怎样理解掌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性格色彩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性格类型在学生生涯及生活辅导之应用 课件PPT.ppt
- 最新性格心理学课件 第六讲、性格与人际交往课件PPT.ppt
- 最新总结-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课件PPT.ppt
- 最新总经理手册课件PPT.ppt
- 最新总承包合同交底课件PPT.ppt
- 最新总结进制数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方法课件PPT.ppt
- 最新总结汇报-中国风课件PPT.ppt
- 最新总结汇报PPT模板91课件PPT.ppt
- 最新恐龙的灭绝上课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恶性淋巴瘤伴乙肝课件PPT.ppt
- 最新恶性青光眼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1)资料(3)课件PPT.ppt
- 最新患者卧位及压疮的课件PPT.ppt
- 最新患者的安全转运课件PPT.ppt
- 最新您和孩子要做到:课件PPT.ppt
- 最新您只能給两件东西给您的孩子: 根和翼课件PPT.ppt
- 最新您知道这些急救常识吗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