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2.50 KB
  • 2022-04-29 14:44:08 发布

最新拓客者应用课件PPT.ppt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拓客者应用 目 的 要 求了解五脏风寒的概念和热在三焦以及积、聚、谷气的区别。掌握肝着、脾约、肾着的概念、症状、病机及治法方药。 概 说五脏中风、中寒(脾只记有中风;肾中风、中寒均无;受邪证候)真脏脉三焦各部病证(三焦竭部及热在三焦、寒在大小肠)脏腑积聚谷气 五脏病一、肺病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1)肺中寒,吐浊涕。(2)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3)论述肺中风、中寒的症状和肺死脏的脉象。 五脏病二、肝病肝中风者,头目目闰,两胁痛,行带伛,令人嗜甘。(4)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5)。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6)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7)论述肝中风、中寒的症状、肝死脏的脉象及肝着的证治。 五脏病二、肝病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7)肝着:着,附着或留着。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症状: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病机:肝脏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治法:行气活血,通阳散结。方剂:旋覆花汤旋覆花入肝行气通络,葱茎通阳散结,新绛活血行瘀 五脏病三、心病(8-12)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口噉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五脏病四、脾病(13-15)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论述脾中风症状、脾死脏脉象和脾约的病机与证治。 五脏病四、脾病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含义:胃热气盛,脾阴不足,胃强脾弱。症状:趺阳脉浮而涩,小便数,大便坚。病机:胃热气盛,脾阴不足,肠中燥结治法:清热润燥通腑方剂:麻子仁丸麻子仁、杏仁润燥滑肠,芍药敛阴和脾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攻下通便蜜甘缓润下 脾约证脾阴虚证证候同大便秘结异小便频数,饮食如常形体消瘦,皮肤干燥,肌热,口舌干燥,饮食不消化。病机同脾阴不足异胃热脾津伤脾阴不足治法泄热润燥通便滋养脾阴 脾约证阳明腑实证证候同大便秘结异小便频数,虽数日不大便,却仅腹微满而不痛,或者无所苦腹胀满疼痛,潮热或谵语,或热结旁流病机同胃实热异胃热脾津伤胃肠实热,腑气不通治法泄热润燥通便滋养脾阴 五脏病五、肾病(16、17)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加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论述肾着病的病机、证治和肾死脏的脉象。 五脏病五、肾着(16)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含义:寒湿痹着腰部,腰为肾之外府。症状:腰冷、腰痛、腰重。病机:寒湿痹着于腰部。鉴别: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里无热,肾气化正常,胃纳正常 五脏病五、肾着(16)治法:温中散寒,健脾除湿。方剂:甘姜苓术汤干姜、甘草-温中散寒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寒湿痹阻病证,如腰痛,痿证,泄泻,咳嗽,脱肛等。 三焦病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18)三焦遏阻的症状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19)热、寒在三焦所致的不同病证举例 积、聚、谷气问曰:病有积、有聚、有馨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馨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馨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积聚谷气三者之区别及积病的主要脉象。 病案举例杨某,男,32岁,干部。主诉:胸部闷痛一年余。头晕目眩,两胁隐痛,胸闷气促,常用手捶胸则解。曾以“慢性肝炎”住院治疗三月,而胸闷痛加重,某医院又以“神经官能症”医治无效。现症烦躁易怒,纳差失眠,胸闷叹息,两胁胀满,脘腹微胀,二便自调,脉象弦紧,舌质淡苔白。辨证:胸胁胀痛,常喜捶胸为肝郁气滞,脉络不通之肝着病。病久不愈,肝气横逆,故时痛攻心。治以疏肝降气,温通脉络。处方:旋覆花15克(包),红花10克,葱茎半尺三根,3剂水煎服,症状减轻。 病案举例痿证:赖某,男,27岁,患者于今晨醒后突感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与步履,即由家人背来就诊。诊见双下肢欠温,不能随意运动。自感腰部重着,并有胸院痞闷,纳呆,大便素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迟。辨证为脾阳虚衰,复感寒湿之痿症。治拟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投肾着汤加味:甘草9克,干姜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桂枝6克,巴戟天10克。服2剂后下肢即能站立,守方继服4剂,诸症悉瘥。随访三年余未发。 病案举例姚××,女性,39岁,习惯性便秘已有数年之久,患者胃脘胀痛不适,纳差食少,多年来大便干燥,两三日一行。兼有头晕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等症状。舌淡苔少,脉见沉细稍数,乃阴虚液燥,中气不足。遂投以补中益气汤与麻子仁丸及益胃汤三方化裁:太子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9克,当归12克,升麻6克,麻仁10克,枳壳9克,酒军3克,生地15克,沙参15克,陈皮9克,白芍10克,元参15克,上方服3剂后,大便通畅,转为正常一日一次,胃脘胀痛明显好转。又将上方减酒军加淡苁蓉、川楝子。又服10剂胃痛消失,食欲大增,头晕乏力日趋好转,后又服7剂。共服药20剂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