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7.00 KB
  • 2022-04-29 14:39:07 发布

最新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章课件PPT课件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章课件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测量误差及其来源真分数及其有关假设 ②系统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测量效应。特点:Ⅰ、稳定地在于每次测量之中;Ⅱ、稳定表现却不准确。如:射击准星问题、语文中的数学问题。注意: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稳定性;而随机误差既影响稳定性又影响准确性。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验项目样本太小或有偏。样本小,不稳定;样题偏,不准确。测量对象受测者生理、心理状态、技能技巧差,不能正常发挥其水平或掩饰。施测过程物理环境、心理压力。主试特征主试操作评分能力水平。 第三节真分数及其有关假设真分数的定义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一、真分数的定义一般真分数的定义反映被试在测量某种心理特质的量表上真正水平的数值称作为被试在该量表上的真分数(TruScore)记为T。观察分数定义被试在测量某种心理特质量表上一次施测所得的数值称作为被试在该量表上的观察分数。(ObservedScore)记为X。 目标真分数定义:反应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称为被试该特质的目标真分数,也称有效真分数,记为V。非目标真分数定义:被试在某一心理特质测量量表上表现的与测量目标无关的稳定测值,称为非目标真分数,记为I。 二、经典测验理论数学模型及其假设经典测验理论(CTT)数学模型①CTT假设: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其间差异为随机误差分数E,即有②CTT又假设:百分数与目标真分数和非目标真分数也是线性关系,即③可合成为: 假设①观察分数的期望为真分数,误差分数的期望为0,即:,。误差是随机的。②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相互独立。即:③同一量表对同一被试的不同次测量的误差分数间相互独立。平行测验对同一被试的测量的分数误差间相互独立。即: ④目标真分数与非目标真分数间相互独立。即:⑤平行测验是指测量同一种心理品质,其形式、数量、难度及对同一批被试施测后所得分数分布均相同,但题目不同的若干个测验。实际上比较难得到完全平行的测验。 CTT模型的方差关系(有的书用S2表示,有的书用σ2表示)①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方差与误差分数方差之和。注意:这里的被试指的是一批人而不是一个人。②真分数变异还可以分成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有效方差)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系统方差)两个公式合起来就是: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