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MB
  • 2022-04-29 14:22:58 发布

最新5.5电能的输送课件(优秀课件)课件PPT.ppt

  • 10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5.5电能的输送课件(优秀课件) 电站站址用户(负载)远距离能源丰富有利开发能源缺乏用电量大 电能的输送 由电阻定律知(1)减小导线电阻①减小材料的电阻率ρ.银的电阻率最小,但价格昂贵,目前选用电阻率较小的铜或铝作输电线.②减小输电线的长度L不可行,因为要保证输电距离.可适当增大横截面积.太粗不可能,既不经济又架设困难.方法 (2)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思考与讨论1.怎样计算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2.在输电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线路的电阻减为原来的1/100,线路上损失的功率减为原来的1/?在线路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输电电流减为原来的1/100,线路上损失的功率减为原来的1/? 3.哪个途径对于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更为有效?4.怎样计算用户得到的功率P?5.在保证用户的电功率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减小输电电流?损输送用户PPP-= 练习:输送10kw的电功率,采用400V的电压输电,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Ω,求(1)输电线中的电流?输电线中损失的电压?用户得到的电压?(1)25A250V150V(2)6250W3750W(2)输电线损失的功率?用户得到的功率?(3)如果采用4000V电压输电,输电线损失的功率?用户得到的功率?(3)62.5W9937.5W提高输电电压,是减少电能损失的最有效的办法 交流高压输电的基本环节发电站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户 U1U2U3U4发电机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路降压变压器用电器交流高压输电基本环节示意图 电流关系:14223UUUURIF用线rI1I3I4n1n2n3n4P1P2P3P4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 电压关系:14223UUUURIF用线rI1I3I4n1n2n3n4P1P2P3P4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3243432121,,UUUnnUUnnUUr+=== 14223UUUURIF用线rI1I3I4n1n2n3n4P1P2P3P4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二、远距离输电原理图功率关系:P1=P2,P3=P4,P2=Pr+P3 1.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U1,发电厂至学校的输电线电阻为R,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学校输入电压为U2,下列4个计算输电线损耗的功率式子中,不正确的是()A、B、C、D、课堂练习A 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是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电压越高,对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要求越高,建设费用越高。远距离输电我国常用的远距离输电采用的电压有110kV、220kV、330kV,输电干线采用500kV的超高压,西北电网达到750kV。思考 2、一小型发电站通过升压,降压变压器把电能输给用户.已知发电机的输出功率是500kW,端电压为500V,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5,两变压器间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5Ω,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220V,不计变压器的损耗.求:(1)升压变压器的副线圈两端电压;(2)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3)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4)用户得到的功率。440kW2500V60kW10:1课堂练习 14223UUUURIF用线rI1I3I4n1n2n3n4P1P2P3P4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 3、某交流发电机输出功率为5×105W,输出电压为1.0×103V,假如输电线的总电阻10Ω,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等于输电功率的5%,用户使用电压380V(1)画出输电线路的示意图(标明各部分的符号)14223UUUURIF用线rI1I3I4n1n2n3n4P1P2P3P4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 14223UUUURIF用线rI1I3I4n1n2n3n4P1P2P3P4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2)所用升压和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多少?(使用的是理想变压器)1:1025:13、某交流发电机输出功率为5×105W,输出电压为1.0×103V,假如输电线的总电阻10Ω,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等于输电功率的5%,用户使用电压380V 输送电路的计算步骤(1)画出供电示意图(2)以变压器铁心为界,分出各个回路,各回路可独立运用欧姆定律分析.(3)各回路间通过线圈匝数比与电压比和电流比的关系,总功率不变等联系. 1、学校有一台应急备用发电机,内阻为r=1Ω,升压变压器匝数比为1:4,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4:1,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4Ω,全校22个教室,每个教室用“220V,40W”的灯6盏,要求所有灯都正常发光,则:(1)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多大?(2)发电机的电动势多大?(3)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多大?练习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1前言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在城市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社會民生、經濟產業、市政治理領域中,充分利用物聯網、互聯網、雲計算、IT、智慧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業經營發展和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的相關活動,進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應對,為市民提供一個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為企業創造一個更有利的商業發展環境,為政府構建一個更高效的城市運營管理環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構建智慧型城市運行生態系統和城市產業生態系統。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要求,為落實《杭州市“十二五”資訊化發展規劃》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設目標,充分發揮資訊化的帶動引領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與服務水準,促進產業升級,提高市民生活品質,加快實現杭州市“十二五”規劃發展目標,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作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指導。對杭州市未來5年的智慧城市建設目標任務、基礎設施、應用推進、產業帶動等進行全面、系統的科學規劃。 2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2.1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與趨勢2.1.1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建設時間有些城市可能需要兩三年,而有些城市則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既可以全面推進,也可以重點突破。目前國內已經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創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圍繞各自城市發展的戰略需要,選擇相應的突破重點,提出了“數字南昌”、“健康重慶”、“生態瀋陽”等,從而實現智慧城市建設和城市既定發展戰略目標的有機統一。(1)創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這類城市將建設智慧城市作為提高城市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途徑。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瀋陽等。(2)以發展智慧產業為核心這類城市把建設智慧產業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如昆山提出了要大力發展物聯網、電子資訊、智慧裝備等智慧產業,支撐智慧城市建設。寧波將以建設6大智慧產業基地為重點,加快推進智慧產業發展。(3)以發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為重點 昆明發展重點包括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服務型電子政務等方面,從而為城市運營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導能力和管控能力。佛山市為了打造“智慧佛山”,提出了建設智慧服務基礎設施十大重點工程:即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程、農村資訊化工程、U-佛山建設工程、政務資訊資源分享工程、資訊化便民工程、城市數位元管理工程、數位元文化產業工程、電子商務工程、國際合作拓展工程。(4)以發展智慧技術和智慧基礎設施為路徑新推出的《上海推進雲計算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即“雲海計畫”,將為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所需要的雲計算提供非常優秀的基礎條件。南昌提出把打造“數字南昌”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突破重點,通過實施數位南昌綜合指揮調度平臺、智慧交通系統、市政府應急系統、“數字城運”、“數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運行監測和城市公共資訊服務水準,從而率先在中部地區建成具有區域競爭力“數字城市”的戰略目標。(5)以發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為目標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質,完善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以智慧的人文為構建智慧城市提供堅實的智慧源泉。重慶提出要以生態環境、衛生服務、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等為重點建設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準和生活品質,打造“健康重慶”。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借助現代資訊 通訊技術(ICT),打造出智慧城市的新樣板,向全球展示了未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新方向。2.1.2智慧城市的發展趨勢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城市發展的最佳選擇,它既是城市發展的應循之路,也是城市發展的最終目標。如果說可持續發展理論是未來城市發展的理論依據,那麼與之內涵一致的“智慧化”城市則可以被看成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實例示範。針對國內社會的具體需求,我國未來智慧城市將在以下三個領域重點突破:(1)以人為本的民生服務“以人為本”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其內涵是以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人”為焦點,最大限度地為城市中的“人”提供醫、食、住、行、遊、教等方面全面細緻的服務,最終達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綠色的城市生活。具體來說,包括:智慧醫療、智慧食品、智慧家居、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等應用系統的建設,以最終實現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務”。(2)集約高效的產業體系過去幾十年來,我們的城市經濟走的是一條“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的發展之路。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挑戰和資源環境約束,未來在城市產業選擇上應以資訊技術與一、二、三產融合為手段,加快提升經濟發展智慧化水準。從國外已有的經驗來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將催生出一批新生的產業,同時也將促進現有產業快速 發展,智慧城市的發展將以智慧城市產業為紐帶,從而推動整個城市的良好運轉。對於我國而言,智慧城市建設將直接催生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雲計算、物聯網等)的飛速發展,而且也是促進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將會帶動一大批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資源消耗低,產業帶動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發展,堪稱“一把鑰匙開多把鎖”。從產業催生、產業促進和產業提升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產業主要有四種形態: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促進先進製造業、促進智慧農業和提升現代服務業。(3)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在城市中,至少包含了市民、工商組織、政府部門、公共設施(交通、通信等)、環境資源(水、能源等)等核心系統,這些核心系統相互聯繫並且交互利用。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的今天,以上系統不僅受到了來自各自內部的挑戰,還面臨著相互關聯的挑戰。如頻繁的商務活動將加重公共設施系統的負擔,公共設施系統的運行將佔據大量的環境資源,市民的素質會影響公共設施的利用效率等等。因此,城市建設中的規劃和決策問題與生俱來就有著非同一般的複雜性。應用資訊技術手段構建一個綜合的行政決策輔助系統,是提升政府部門規劃和決策水準的有效方法。行政決策輔助系統能夠使決策者在廣泛瞭解決策所需資訊的前提下進行決策,不但能夠提高決策的效率還能保障決策結果的合理性、時效性和適應性,從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觀經驗決策而導致的失誤。例如,在新城的規劃方面,通過對地理、人口等資訊資料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認知城市未來的人口數量和增長趨勢。根據城市的發展 策略和經濟特點,市政部門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設定功能區域規劃,包括工業園區、物流園區、中央商務區、居住衛星城、醫院、警署、大學城、文化場所、運動設施、圖書館等城市配套服務設施。在老城區的規劃方面,通過分析經濟快速發展和功能定位的差異、人口數量和結構性的變化,市政部門同樣可以制定城市調整和優化的解決方案,比如老工業區的拆移、外遷和升級改造計畫,老的商業區、居住區、城中村的改造和功能再定位等。2.2杭州市相關“十二五”規劃要點2.2.1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要點(1)擴大內需方面:智慧城市建設將使得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內容更加豐富,為市民增加更多消費的機會;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對產業經濟的改造,將保障杭州市的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有助於增加人民收入擴大內需;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大量投資,投資對內需的拉動作用也將相當顯著。(2)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是發展智慧產業,智慧產業的發展將促進杭州市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助於杭州市“3+1”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佈局。同時,實現對現有產業的改造,促進優勢產業和重點產業的集聚,有助於杭州市大產業大平臺大企業的形成。(3)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方面:智慧城市建設是對城市發展的又一次規劃和佈局,通過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將加快城市各區域之間的功能劃分和協調發展。智慧城市建設將有助於杭州構建“一主三副六組團”和市域 (4)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準方面:對原有設施的智慧化升級改造,以及新建智慧的基礎設施是貫穿整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中的重點建設領域,不管是交通、水利、能源、網路等任何方面的基礎設施都將會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獲益。(5)建設生態型城市方面:通過智慧環保領域的建設將使得城市變得更加節能、低碳、環境更加優美等等,有利於杭州市真正實現建設生態型城市的目標。(6)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建設學習型城市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將使市民獲取知識和資訊的途徑更多、效率更高,使企業更加可以更加高效快捷的開展技術創新和公關。智慧城市的建設將真正成為杭州市將自己建設成為創新型、學習城市的助推器。2.2.2杭州市“十二五”資訊化發展規劃要點(1)以資訊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方面: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之一是以資訊化的智慧手段對原有的產業經濟進行升級改造以及發展相關的智慧產業,實現“兩化”融合,這將極大的推動杭州市經濟的升級。(2)實現資訊產業跨越式發展方面: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所帶動的相關智慧產業將是杭州市資訊產業的重要的新興增長點,智慧產業的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將帶動傳統資訊產業的發展,這畢竟實現杭州市資訊產業的跨越式發展。(3)推進電子政務的深度應用方面:智慧政務的建設將是現有的電子政務更加人性化、智慧化、合理化, 並將開拓出諸多電子政務的新功能和新應用,這將成為推進電子政務深度應用的良好契機。(4)全面提升社會資訊化水準和構建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對現有的基礎設施進行資訊化的智慧改造並將新建一大批智慧化基礎設施。這對於全面提升智慧的資訊化水準和構建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將起到決定性作用。2.2.3杭州市“十二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要點(1)高科技產業規劃思路: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加快運用高科技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優化“一城、兩區、三帶、多塊”的高新技術產業佈局,點面結合、城鄉統籌,著力推進“長三角”地區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保持高新技術產業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力爭儘早邁進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後工業化時期。(2)高科技產業產值目標: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銷售產值力爭達到7000億元,年平均增長2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的比重力爭達到35%,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3)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重要戰略支撐點: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地位顯著增強,成為高新技術產業新的增長點。(4)產業發展重點方向:主要發展現代通信設備、數字音視頻、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高端軟體、電子商務、 物聯網、雲計算等產業。2.2.4杭州市“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要點(1)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方面:智慧城市在產業方面的建設是將城市原有的產業加以智慧化改造,同時還將因為智慧城市的發展催生一批戰略新興產業。無論是原有產業還是新生產業都會因智慧城市的建設而在能力上能到本質上的提升。(2)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方面:智慧城市建設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將會使用眾多新產生的技術,對先進技術的需求將會使杭州當地的科研院所、研發機構、高校、企業等單位充分發揮在你身的創新能力來滿足市場需要。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設為杭州市當地的各類單位和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和相關的基礎設施,只對於提升杭州市創新能力也將大有幫助。(3)空間佈局明顯優化方面: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杭州市政府必將出臺相關政策來扶植戰略新興產業,並會出臺相關政策加速杭州市區域內的戰略新興產業的合理優化佈局達到優勢產業集聚的效果,從而最為充分的發揮智慧城市建設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帶來的優勢。(4)可持續發展能力持續提高方面:智慧城市的發展將加快杭州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並促進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快杭州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落後產業淘汰,改變原有的發展模式,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5)利於重點產業的打造方面:物聯網產業、軟體產業、通信網路等杭州市規劃的重點產業,也是杭州智慧城市產業建設中重點加以傾斜的產業,這些產業的發展反過來也會促進智慧城市更好的建設,這有利於杭州打在有自身優勢的重點產業。2.3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資訊化基礎2.3.1城市資訊化基礎設施杭州市經過多年的建設在城市資訊化基礎設施方面有良好的積累,高度發達的資訊基礎設施是“智慧杭州”建設的基石。(1)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效果顯著近年來,杭州市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並被列為全國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現代化的廣播電視、綜合資訊覆蓋網路體系已經建成,發展水準居全國前列;第三代通信網路建設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創新技術TD—SCDMA得到廣泛使用,3G網路基本實現全市覆蓋;傳輸網“光(纖)進銅(纜)退”工程逐步實施,提升了寬頻傳輸和接入的速率和容量,滿足了新業務發展需求;廣電網路的數位元化改造工程快速推進,“整體轉換”和“雙向改造”率均突破90%。以無線傳感網、射頻識別、資訊技術應用等為基礎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快速推進,建成了一批智慧電網、綜合交通、安防監控、智慧樓宇、工業控制等方面的智慧基礎設施。在電子商務、物流、安防監控等領域雲計算中心“運營”和“運維”兩大核心管理系統開發取得重大進展。 (2)寬頻用戶、移動通信使用者人數眾多,骨幹網路完善杭州擁有大容量程式控制交換、光纖通信、資料通信、衛星通信、無線通訊等多種技術手段的立體化現代通信網路,截至2010年底,全市互聯網寬頻用戶達到212.5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236.38萬戶。近年來,通信網路逐步向數位化、智慧化、寬頻化方向發展,網路規模、技術層次和服務手段都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形成了由光纖同軸混合網和寬頻都會區網路“兩環支撐”的寬頻資訊骨幹傳輸網路,全網綜合通信能力在全國名列前茅。(3)現有資訊化基礎設施已開始採用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杭州市已擁有大容量程式控制交換、光纖通信、資料通信、衛星通信、無線通訊等多種技術手段的立體化現代通信網路。不斷推進中的3G通信網路又為物聯網資訊傳輸增添新平臺。另外,杭州市數位電視網路建設領先全國,是網路資源的又一大優勢。華數數位電視傳媒集團在國內率先構建由寬頻互聯網、無線寬頻都會區網路、數位電視網、視頻監控網為一體的基礎網路平臺,並已成功推出“全媒體華數眼”、“華數家庭智慧終端機”、“全媒體智能檢索”等基於物聯網技術的資訊服務產品,已具備大規模商業運營能力。2.3.2“數字城市”基礎“數字城市”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從一定程度上說“數字城市”建設的好壞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智慧城市”建設的難度和重點建設方向。杭州“數字城市”建設的良好基礎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杭州“數字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杭州市的資訊化水準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全面推進“數位杭州”建設,先後實施了“百億資訊化工程”和資訊技術“倍增”行動計畫、城鄉統籌發展資訊化行動計畫,資訊化水準總體上走在全國前列,為加快“智慧杭州”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2)杭州“數字城市”建設以向立體型、全方位發展杭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發展數位電視網路、寬頻資料網路、下一代互聯網路,以及有線、無線“天地一體化”“四網融合”的數位城市發展戰略,積極組織實施杭州“無線數字城市”建設,以集約化的建設體制基本構建了“無線寬頻都會區網路、移動數位電視、移動多媒體網路”綜合性、立體型的基礎網路架構,“無線數字城市”主體應用不斷拓展和完善。為杭州建設立體型、全方位的“數字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2.3.3“平安城市”基礎杭州市通過“平安杭州”的建設是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降低,城市的治安保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為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平安杭州”所採用的iVSIP監控解決方案是能夠保證大規模應時“監、控、查、管”綜合性能的解決方案,已經在一百多個平安城市、校園、企業園區獲得應用,並規模進入地鐵、高速公路、金融、石油石化、能源電力等多個領域及行業。“平安杭州”的建設很好的解決了,原有監控系統的架構已無法滿足現代都市規模宏大 的治安監的問題。“平安杭州”的建設是杭州正在打造的“生活品質之城”的有力保障,將大大降低杭州的犯罪率,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宜居天堂。2.4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組織基礎(1)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指導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市領導主抓,杭州市經信委牽頭,瞄準世界一流水準,積極開展了杭州智慧城市整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總體規劃要明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和前景展望,為智慧杭州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導。(2)科教創新資源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撐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在杭高校電子資訊、電腦、通信、軟體專業學科和人才資源豐富,擁有多個物聯網技術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具備較強的基礎研究開發能力。另外,杭州市眾多物聯網企業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國內頂尖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與交流等方面獲得了良好的支撐。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大量知識的支撐,杭州市豐富的科研創新資源,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不竭的創新力和智力來源。 2.5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產業基礎2.5.1產業特點及基礎(1)規模總量穩步擴大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銷售產值280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達25.14%,利稅總額335.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1%,利潤總額247.3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48.6%。與2005年相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銷售產值增長90.86%,年均增長13.8%。(2)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十一五”期間,杭州高新技術產業積極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要素短缺的挑戰,通過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開拓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結構日趨合理。1)電子資訊、生物醫藥兩大產業繼續較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兩強、兩優、兩新”格局進一步鞏固,2010年,全市通信設備、電腦及其它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銷售產值647.31億元,利稅總額96.5億元,利潤總額76.6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5.5%、54%和65.9%。 2)新興產業迅速興起杭州是國內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研究的先行地區之一,處於全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第一方陣”,2010年全市物聯網產業產值超31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7.6%。3)高新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軟體產業,已形成“天堂軟體”品牌效應,有軟體企業認定984家,軟體產品認定5864件,146家企業通過了CMM/CMMI“雙模”評估,14家企業列入國家規劃佈局內的重點軟體企業。電子商務,杭州獲得全國唯一的“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稱號。2.5.2物聯網技術成果基礎(1)物聯網產業基礎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全國唯一的集國家電子資訊產業基地、服務外包基地、高技術產業基地、電子商務之都等稱號於一體的城市,擁有國家電子資訊產業基地、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國家積體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杭州資訊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等稱號,具備較強的資訊產業配套協作能力,為杭州發展智慧城市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杭州市是國內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的先行地區之一,位元處全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第一方陣”。截至2009年底,已集聚物聯網及相關企業近80家(其中上市企業超過5家),年產值超210億元,基本形成從關鍵控制晶片設計、研發,到感測器和終端設備製造,再到物聯網系統集成以及相關運營服務的產業鏈體系。 上述條件,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2)智慧應用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示範指導杭州市物聯網企業和研究機構已在智慧電網、節能減排、安防監控、環境監測等領域成功實施了一批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積累了一定技術應用和服務經驗。浙江浙大中控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在數位化醫療、數位水務、智慧建築、智慧交通等領域累積了十多年的業務經驗;杭州家和智慧控制有限公司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合作開發的建築大樓能耗監測系統,也已在省內15個酒店建築中應用;杭州中正生物認證技術有限公司成功將嵌入式指紋識別感應技術廣泛應用於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金融機構門禁門鎖領域,成為國內領先的生物識別設備供應商;杭州中芯微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的微功耗遠距離射頻識別產品已應用於省內監獄服刑人員生命體征監控、定位系統領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射頻電路與系統重點實驗室開發的基於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的“綠野千傳”天目山森林生態保護項目已進入實地部署階段,實施成功後,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實際部署的民用感測器網路平臺。上述條件,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示範作用。3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3.1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 觀,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八八戰略”和“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富民強市、社會和諧為主旨,深入實施“六大戰略”,著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統籌城鄉區域發展,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加強自主創新,著力建設生態文明,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共建共用“生活品質之城”,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開啟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開創杭州科學發展新局面。3.2建設原則建設“智慧杭州”,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頂層規劃,統籌建設。採用先進適用的資訊技術,高標準規劃和統籌建設各領域的智慧專案,有計劃、分層次地協調推進。(2)需求主導,市場運作。以需求為主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探索低成本、實效好的資訊化發展模式。(3)基礎共建,資源分享。加快資訊化基礎網路和資訊交換共用平臺的建設,通過政府的引導作用,推動集約化建設,加快資訊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用交換。(4)立足產業,拓展應用。把培育智慧產業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立足點,以智慧應用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促進智慧應用。 (5)重點突破,示範帶動。抓住國家賦予我市創新試點的機遇,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試,著力推進智慧產業和重點領域智慧應用建設,以示範和試點帶動“智慧杭州”建設整體工作。(6)開放合作,安全高效。加強對外交與合作,彙聚全球智慧和資源,更好地為“智慧杭州”建設服務。要高度重視資訊安全,以安全保發展,在發展中求安全。3.3發展遠景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將讓杭州呈現六項特質:富有預見性、更加高效、更加科學、更加敏捷、富有創造性、共用與協作。富有預見性:預見性對於城市而言,意味著交通能夠提前預測擁堵、水情能夠預先預測、安全隱患能夠預先察覺等等,這些都是要通過我們的智慧系統的建設達到。更加高效:高效對於城市而言,意味著市民辦理各項事情更加方便和高效、企業生產製造更加高效等等。更加科學:科學對於城市而言,意味著規劃更加合理、設計更加適用、建設更加理性等等。更加敏捷:敏捷對於城市而言,意味著政府、企業、市民處理事物更加快捷,接收有效的資訊更加方便,敏捷,從而使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政府更加高效,企業效率大大增強。富有創造性:創造性對於城市而言,意味著在產業發展上新的產業及服務層出不窮、市民享受的服務更加新穎化和多樣化。 共用與協作:共用與協作對於城市而言,意味著部門與部門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將有利於整合現有的資源,統一規劃、統一分配,合理調度,充分發揮各個單位的協作能力。3.4建設目標爭取通過5-10年的努力,使杭州資訊產業和資訊基礎設施得到更快發展,資訊技術、網路技術得到更廣泛應用,智慧化發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準走在全國前列。具體目標是:(1)智慧應用體系全國領先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公共服務、智慧旅遊、數位城管、智慧環境、智慧電網、智慧水務、智慧應急管理十大應用系統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並形成良好的服務運營模式。市民的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科學化水準明顯提高。(2)智慧經濟發展全國領先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30%左右。資訊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試點示範工程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資訊技術更好地融入企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程式控制、產品行銷及經營管理等環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核心競爭力在幅提升,90%以上規模企業生產經營全面實現自動化、集成化、網路化、智慧化和協同化,建成一批智慧服務業、智慧農業示範推廣基地,現代產業體系 進一步形成。(3)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取得突破到2015年末,實現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銷售收入超[]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重點發展物聯網、雲計算、軟體、現代通信、大型積體電路、下一代互聯網等,打造“互聯網經濟強市”和“物聯網經濟高地”,使杭州成為重要的新一代資訊產業基地。(4)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指標先進的資訊網路設施基本形成。無線城市和網路融合建設水準走在全國前列,互聯網寬頻接入率達到95%以上,無線寬頻網路覆蓋率達到98%以上。資訊資源開發利用取得重大進展,建成比較完備的人口、法人、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資料庫,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的資訊資源綜合資料庫和專業資料庫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成市和各(市)區政務資訊資源分享交換平臺,形成較為完善的資訊資源分享機制。(5)智慧城市發展環境建設指標組織機制和推進機制基本健全,規劃、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資訊安全保障水準顯著提高,全民資訊化素質和資訊化應用能力顯著提高,資訊化人才引進和培育成效明顯,資訊化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國內外合作交流機制進一步完善。 3.5建設任務(1)試點示範階段以智慧載體建設為重點,選擇若干有代表性的智慧園區、產業基地、應用示範區,進行小規模的智慧城市及智慧產業試點示範,在試點的過程中要根據各個城市的總體規劃與設計進行智慧試點示範的詳細設計,按照整合資源、集約建設、物件導向、協調發展的原則開始試點示範建設。(2)全面推廣階段根據試點示範情況,全面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的建設的關鍵在於整合。通過將分散的資源、組織、資訊、服務整合到一起,實現智慧與城市的融合,從整體上提升城市運行、管理和服務的效能和智慧,促進經濟繁榮、民生幸福、環境和諧。在整合過程中關鍵是機制與模式的創新,根據試點示範在建設難度、建設效果、資金投入、組織協調方面的經驗,形成對建設內容、週期和成本的準確評估,更多採用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機制,在給予政府補貼的條件下,充分發揮企業的效率和能動性,快速進行模式推廣。3.6智慧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思路【並設計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方略和思路】4杭州智慧城市總體架構規劃4.1杭州智慧城市總體框架 結合杭州的實際情況,杭州智慧城市的建設採用如下總體框架:(1)智慧城市空間發展路線: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從智慧示範園區建設到智慧城市建設再到智慧城市群建設這樣一個從點到面、由小到大的全過程。(2)智慧城市生態系統建設願景:智慧城市生態系統包括自然生態系統、社會生態系統和經濟生態系統三大部分。通過智慧城市生態系統建設,使城市達成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社會和諧、民生幸福、產業綠色、資訊通衢等美好藍圖,使城市具備生態系統一般自我調節和自我完善的能力。(3)智慧城市生態系統組成:智慧城市生態系統由產業體系和應用體系兩部分組成。產業體系是供給方,應用體系是需求方,產業體系支撐應用體系運行,應用體系帶動產業體系發展,兩者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推陳出新、生生不息的智慧城市生態系統。產業體系是供給方,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設支柱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產業兩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設支柱產業帶動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產業的發展,同時,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產業的發展支撐著智慧城市建設支柱產業的發展。應用體系是需求方,包括感知層、網路層、服務層和應用層等幾大層次。(4)智慧城市運行體系:智慧城市運行體系是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規劃、融資、實施、運營等全生命週期過程。 (5)綜合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規、行業準則,這些措施便於企業的建立和運營,促進上層體系的規範化發展。綜合保障措施是整個杭州智慧城市的基礎,保障整個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正常運行。4.2杭州智慧城市技術架構感知系統:包括資源層和感知層,充分運用資訊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資訊;互聯互通系統:包括網路層,實現人與人的交交互操作,人與物體的交交互操作,及物體與物體的交交互操作,達到城市要素中“人—機—物”之間全面的資訊聯通與共用;智能處理系統:包括仲介軟體層、核心服務層和智慧應用服務層,整合並創新應用先進科技實現敏捷智慧回應城市生活需求,構建以人類為中心的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環境。5杭州智慧城市應用體系規劃5.1應用推進的預期目標與考核指標5.1.1應用推進的預期目標圍繞城市管理、產業經濟、社會民生、資源環境、基礎設施等五方面的智慧應用,建立全面立體感知、安全可靠傳輸、智慧高效處理的武漢智慧城市基礎支撐體系,完成杭州智慧城市各個領域應用支撐體系、私人網路絡、支撐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到五年末組織完成智慧應用專案的建設。強化行政部門對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 人性化服務,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服務市民生活,使市民出行辦事更加便捷,生活環境更加舒適、安全;服務企業發展,使企業溝通與協作更加順暢。5.1.2應用推進的考核指標依據每個領域應用建設項目及效果雙重指標對杭州智慧城市進行考核。5.2應用體系架構5.3應用體系規劃5.3.1基礎設施領域規劃5.3.1.1規劃目標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使杭州在十二五區間保持資訊化發展水準在全國的領先地位,促進資訊技術自主創新水準、資訊網路基礎設施完善水準、資訊資源開發利用水準顯著提升,初步建成以智慧基礎設施體系。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準持續領先。基本形成寬頻、泛在、融合、安全的下一代資訊網路,實現網路建設統籌規劃、網路資源有效利用、有線網路公平接入、無線信號普遍覆蓋、頻寬服務滿足需求。推廣4G移動通信網試點,新一代互聯網協議(IPv6)規模部署,物聯網在重點領域推廣應用,“三網融合”基本實現。新建居民區資訊管道通達率達到100%,有線電視光纜鄉鎮通達率達到100%,城市和農村家庭用戶分別實現平均50M和10M以上的接入能力。 推進綜合交通路網建設。續建錢江通道及南接線、蕭山機場公路改建、之江大橋、之江東路、杭長高速公路杭州段,開工建設吉鴻路、杭新景二期建德段等項目,加快推進臨金高速、千黃高速、杭州都市圈環線等專案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臨餘公路建成通車。開工德勝快速路東段、通城快速路、風情大道(濱康路—湘湖路)、彩虹大道(蕭山段)以及延安路、西湖大道整治工程。推進火車東站、汽車南站等客運交通樞紐和公交場站建設。完善市域綜合運輸體系,強化主城與各副城、組團及五縣(市)的交通網絡。啟動秋石三期和之紫隧道工程前期工作,運河二通道、富春江船閘改造工程力爭開工建設。推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副城與組團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建設,提高吸納產業與人口的能力。著力加強新城的功能性開發,提高綜合配套水準。推進電力通道和智能電網及“上改下”建設。強化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推進開發管理和綜合利用。加強水利與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市區污水收集系統建設與標準化改造,新開發區域全部實現污水管網、泵站配建。全面提高城鄉資訊化水準。推進三網融合,建設新一代資訊網路。5.3.1.2建設內容(1)智慧交通智慧交通作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領域之一,城市的發展每次進入一個快速的時代,區域的開發、城市化的進程、商業的發展、居住環境的改變等等每個變化必將對交通運輸產生新的需求,交通作為杭州城市 高效運轉的動脈,連接著城市的人、貨及提供服務的群體的核心系統,直接影響著杭州的經濟活動能力和城市的運轉效率。杭州“智慧交通”將物聯網、雲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運用到整個交通系統中,建立一個更大的時刻範圍的綜合交通體系。智慧交通可以提高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減少交通事故、降低環境污染,促進交通管理及出行服務系統建設的資訊化、智慧化、社會化、人性化水準。有助於最大程度的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效能,提高交通運輸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服務水準,為公眾提供高效、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服務。杭州智慧交通建設是以國家智慧交通系統體系框架為指導,以杭州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為基礎,建設和完善一個中心“杭州市交通資訊資源中心”,兩個平臺“交通資訊共用交換平臺和交通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八大部分“資訊採集、資訊處理、即時監控、信號控制、交通執法、指揮調度、運營組織、資訊服務”,兩套體系“標準體系、安全體系”等。通過運用智慧交通技術促進杭州在國內率先建成高效、安全、智慧、綠色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城市交通運輸管理與服務水準,增強交通運行監測與評估能力,改善交通應急處理與決策能力,大幅度提高杭州市交通運輸系統的管理水準和運行效率,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資訊服務和便利、高效、快捷、舒適、經濟、安全、人性、智慧、生態的交通運輸服務,為交通管理部門和相關企業提供及時、準確、全面和充分的資訊支援和資訊化決策支援。 (2)資訊化基礎設施適應向資訊社會邁進的新要求,抓住資訊技術變革和深化應用的新機遇,大力推進資訊網路基礎設施和資訊資源開發利用,為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1)建設全面覆蓋的感知網路推進感測器全面部署,擴大包括RFID感知、位置感知、視頻感知網路方面、環境感知網路等感知監控網路覆蓋範圍,實現城市動態即時監控。2)提高寬頻網路覆蓋水準和效能一是不斷提高寬頻網路覆蓋水準,使各類有線和無線形式的寬頻網路覆蓋城鄉。支持運營商建設3G、DTMB、CMMB作為“無線城市”主體網路,以WLAN作為熱點區域高速接入的補充技術,全面實現無線互聯網在室外全覆蓋和室內深度覆蓋。提高主要公共場所WLAN覆蓋率,在大專院校、交通樞紐、商業集中區、公共活動中心等主要公共場所要提高普及應用。二要提高寬頻網使用效能,提高戶均網路接入水準,使城市家庭使用網路的平均頻寬達到30M以上;提高平均無線網路接入頻寬,使室外網路連接的平均實際頻寬水準達到5M以上。3)推進“三網融合”推動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試點,統籌規劃和管理三網資訊網路資源,支援建設以數位電視為核心、主幹與接入實現三網融合的高清互動數位家庭業務商用試驗網路。 4)建設智慧應用集成平臺建設統一的智慧應用集成平臺,實現智慧管理應用的集成和感知網路的統一管控,並為智慧公眾和產業應用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技術環境。5)建設以超算中心為基礎的基礎設施共用服務平臺以超算中心為基礎,建設統一的城市級基礎設施共用服務平臺,通過高速網路提供使用者所需要的雲計算服務,方便實現硬體資源統一部署與維護(3)智慧電網杭州“智慧電網”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共六個環節,以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為原則,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為基礎,具有資訊化、自動化、互動化為自身特徵。杭州“智慧電網”的建設內容包括建設電網斷面即時監測與預警,實現全市常規電能輸入的總體情況實施即時監測。建立新能源及為網狀態監測系統,實現對多能源供應、多能源互補以及最大化能源的利用。建立對工業企業即時用電資料收集整理系統,實現能量考核管理及能量輔助決策。建設區域一體化電能資訊綜合監視平臺,實現對輸電、新能源、儲能、用電的分散式優化節能調度和視覺化展示。通過向企業提供能效服務,優化供用電模式,建立虛擬能效電廠,通過節能實現專案成本回收,並為城市 發展帶來可持續和綠色能源公司,具有長久的經濟和社會意義。5.3.2資源環境領域規劃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深入實施“環境立市”戰略,紮實推進國家生態市創建、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加快建設以綠色、低碳、和諧、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特徵的生態型城市,彰顯山水園林城市特色,提升生態文明水準,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打造“生態杭州”。智慧城市的資源管理建設,通過對能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的智慧管理,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借助物聯網、傳感網等新技術,努力通過能源生產、儲運、應用和再生等環節減少能源資源消耗,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資訊網路、節能環保、生命科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低碳技術”、“低碳經濟”、“低碳社會”,加快加快打造全球領先的低碳城市發展模式。推動杭州“智慧水資源”的建設,以資訊化引領和帶動水資源現代化,全面提高水資源即時監測能力、運行監管能力、智慧調配能力、綜合服務管理能力,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杭州“智慧環保”的建設全面開展,圍繞建立與完善“科學的減排指標體系、準確的減排監測體系、嚴格的減排考核體系”的需求,加大環保資訊化能力的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環境管理能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杭州市“兩型社會”目標。 5.3.2.2建設內容(1)智慧水資源杭州“智慧水資源”是利用現代化通信、物聯網、遙測遙感等技術,按照“覆蓋到面、監測到線、控制到點”的原則,實現水資源領域的水質水情監測、水資源管理、水利政務、飲水安全等主要業務的多層次、全方位的水利現代化、資訊化、智慧化,其建設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智慧水資源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市安裝所需的水雨情監測設備、水質監測設備、流量測量設備、壓力傳感設備以及設施控制設備等,整合完善資訊採集設施;完善資訊傳輸網路;建設杭州市水資源管理雲計算平臺。2)建立水資源管理和防汛指揮決策支援系統,以資訊技術為基礎,即時採集區域內的各類水資源相關資訊,以現代水資源管理理論為基礎,以電腦技術為依託對區域內的水資源進行即時調度、優化配置;以遠端控制及自動化技術為依託對區域內的工程設施進行控制操作;即時監測區域內自來水輸水管線、污水和雨水排放管線、輸水排水設施的健康狀況,及時發現滲漏、破損、淤積及設備損壞等異常情況。3)建立水雨情即時監測與預警系統,即時採集雨量、水位、水量、流量、輸排水管線壓力等資訊,為水務部門實施水資源合理調配、異常事件預警預報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4)建立水質即時監測與預警系統,在全市各江河湖泊、河港溝渠、水庫、入水口,取水口、污水排放口安裝各種自動水質測量設備,即時監測水質變化情況,並對污染超標等異常事件提供智慧化預警預報。5)建立飲用水取水口入侵防護系統,通過RFID、GPS、高清視頻、振動光纜、高壓脈衝等前端感知設備實現飲用水、水源地等重要取水口的保護,滿足居民飲用水資源的絕對安全。通過杭州“智慧水資源”建設,調度杭州周邊的水資源,有效提高杭州水資源利用水準。(2)智慧環保杭州“智慧環保”指通過綜合運用數位環保和物聯網技術,圍繞建立與完善“科學的減排指標體系、準確的減排監測體系、嚴格的減排考核體系”的要求,構建多元化、智慧型環保感知網路系統。1)完善和優化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完善和優化杭州市的水、氣、土壤、雜訊、固廢、生態等環境監測監控設備。重點建設重金屬、放射源、固廢及危險品轉移、尾礦庫等監測監控系統,大力推進環境治理設施的建設,開展環境治理設施及監測監控設備的運營服務,保障環境監測、治理體系的正常運轉,提升城市環境管理能力。2)整合環境資訊資源和資料,建立環境資訊資料庫整合所有環境資訊資源和資料,建設環境監測資料標準體系,實現管理應用、資訊共用和資訊服務一體化功能,提高環境資料管理、分析和利用水準,與辦公自動化系統等其它平臺實現方便對接。 3)建立環境資訊綜合分析中心環境資訊綜合分析中心由四大分析系統構成:區域排放總量核算系統、環境品質綜合評價系統、環境輔助決策系統,環境應急預測預警系統。5.3.3社會民生領域規劃5.3.3.1規劃目標通過智慧城市建設,逐漸形成完善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系統推進民生幸福工程,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全市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增強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市民卡應用全面深化,繼續深入建設市民卡工程,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完善社會保障、公共交通、公用服務、商盟支付等4大應用功能,向多種業務領域擴大“市民”卡的應用範圍。建設市民融合服務平臺,使市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管道都可以享受便捷的個性化資訊無障礙服務。建設智慧醫療工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全市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提高醫療水準和服務品質。在全市內推廣智慧社區建設,創新的社會管理模式,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完善政府公共服務、社會仲介服務、社區自助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服務體系,完善社區管理工作機制,健全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繼續建設96345服務資訊化統一平臺。進一步實現各個市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的資訊互聯互通,搭建“受理、處理、回饋”一條龍資訊處理平臺,形成完善的面向政府、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和全體居民的 資訊化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智慧文化教育體系,以整合拓展優化文化教育資源,完善產業佈局規劃,改善文化傳播和教育施行體系結構,健全文化教育保障體系為主線,以推進文化教育的均衡發展為重點,發展基於人生不同階段教育需求的終身教育模式,全面實施重視培養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的素質教育。達到普及優質基礎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終身教育的杭州教育體系建設目標。5.3.3.2建設內容(1)市民卡應用建設杭州市民卡工程是一個跨部門整合類工程。以市民卡為載體形成了市民基礎資訊交換系統,實現跨部門市民基礎資訊的共用互通,逐步形成覆蓋全市的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體系、商業便民服務體系,為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現代城市管理模式提供有效服務。通過對各個部門的資訊整合實現市民在交通、社保、衛生、門禁、公安、銀行、民政、文化、旅遊等部門享受全程一卡通行式服務。市民卡整合系統建設。市民卡週邊系統整合是要對週邊系統的網路、硬體、軟體等進行建設或改造,使其與市民卡業務系統無縫銜接,為市民卡提供良好的應用環境。市民卡管理系統建設。市民卡管理系統通過對市民卡的製作、授權、發售、監管等全過程監管實現市民卡全程管理。 市民卡運營系統建設。市民卡運營系統通過對各個社會整合領域部門的綜合管理,實現對市民卡在註冊、支付消費、個人授權等資訊與相應領域行業的企業或單位的對應系統進行驗證、同步。(2)市民融合平臺建設根據杭州市市民服務要求,融合現有“市民卡”、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一本通”、“96345”服務資訊化社區統一平臺、數位城管等現有平臺,杭州智慧城市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專案建設內容主要是要建設“三個平臺、四個管道”,分別是融合服務支撐平臺、應用融合管理平臺、服務管道管理平臺和“一卡”、“一頁”、“一屏”和“一窗”四個管道。實現一卡通行、一頁聯通、一屏傳遞、一窗展示的創新市民融合服務模式。融合服務支撐平臺的建設。融合服務支撐平臺主要是以現代服務業中各類實物交易、非實物交易和社會服務的基礎性和共性需求為導向,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集成創新,研發一系列標準化的、可共用的共性服務構件,最終形成集成化的現代服務業共性服務平臺,來支撐五個管道的共性服務。應用融合管理平臺的建設。應用融合管理平臺是從服務應用的層面對應用的運行進行監控、對應用的安全進行管理、對應用的介面進行預留管理、對應用的註冊進行監測管理,從而保證市民融合服務平臺整體的應用正常運轉。服務管道管理平臺的建設。服務管道管理平臺是對“五個一”管道的應用管理軟體進行統一的管理,從而 使服務管道在應用層面上互相關聯、與平臺對接,在今後如果有更多的管道加入,也可以在管理平臺的支撐下,免去不必要的重複基礎建設,直接對管理軟體系統進行開發即可。“五個一”為主的服務管道整合建設。以市民卡、市民網頁、統一呼號、智慧屏、市民服務視窗為主的服務管道整合和建設,將現有的服務管道進行詳細的整合和梳理,並統一在市民融合服務平臺中,為市民提供統一的服務管道介面。(3)智慧醫療建設建設智慧醫療專網。建設覆蓋杭州市的高速網路設施,滿足智慧醫療專網在高併發壓力下的海量資料傳輸,保障資料即時暢通和安全。建設智慧醫療資料中心。建設基於居民的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的基礎資源庫,結合其他相關機構提取的資訊,經過加工、重組為各類主題資料資源庫,為全市的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安全及監管、業務協同、分析決策等業務提供最全面、最科學的資料支撐。建設智慧醫療資訊平臺。規範整合全市醫療機構和衛生監管單位的各類資訊系統。利用雲技術,建設一體化的杭州市智慧醫療資訊平臺,實現全市的醫療資源分享、資料交換、資訊傳輸等各類服務。建設衛生資訊業務應用平臺。提供面向全市各類用戶(包括市民、各級醫療機構和衛生監管部門)的各類應用。即時提供給臨床醫務人員完整的患者資訊和輔助的診療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醫療品質。為居民提供便捷、 全程、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建立衛生資訊惠民網站,為居民提供健康資訊及健康諮詢服務。(4)智慧社區建設智慧社區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對社區醫療、社區環保、社區家政、社區微電網等多個社區服務監管系統的建設實現對城市社區深化服務及全面監控。通過社區醫療服務中心醫療資訊平臺和大型醫療機構互聯互通,使“電子病歷”延伸到基礎醫療單位,為杭州市分析居民健康狀況、預測居民健康風險提供全面資料基礎;建設社區內和社區邊環境監測體系,包括水資源、雜訊、空氣、垃圾等監測體系,提供老百姓環境投訴平臺,為城市化環境問題的管理提供依據;建設統一的社區家政資訊系統,對社區家政提供的各項服務進行分類和監控,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家政服務;未來智慧社區將會構建社區智慧微電網,提供社區公共用電需求、智慧調節社區用電分佈。微電網還參與城市智慧電網,發揮自身的作用。社區區內自治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對社區安保、社區物業服務系統的建設實現社區自身內部的服務管理體系。在智慧社區中,除目前社區已普遍建設的電視監控系統、電子巡更系統、周界防範與報警系統,還將增加出入口管理系統、停車管理與誘導系統、門禁系統等系統,以增加智慧社區的智慧化程度和安全性;智慧社區物業通過建立社區建築、物業設施、設備的維護管理的自動監控和集中管理,在此基礎上結合對業主資訊和 工程檔資訊集中管理和分析,應用電腦網路技術實現三位一體的智慧物業管理。遠端抄表、基礎設施自動報修、視頻監控和自動預警等綜合服務將使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社區家庭自我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普及智慧家居系統的建設,通過燈光控制子系統、窗簾控制子系統、背景音樂控制子系統、可視對講和安防報警、家電控制管理等系統實現傢俱智慧化,讓家居生活更加舒適、安全、有效。(5)智慧文化教育建設班班通工程建設。建設技術先進的數位博物館和數位圖書館,建立自動化管理體系和快速暢通的網路環境,;開展一系列、多層次、互動式的文博多媒體資料和文獻資訊服務,為讀者提供具備資源整合和電子導航功能的統一的檢索介面和個性化定制服務。文化與教育資訊資源分享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全市文化與教育機構資源的共用、管理和統一服務。文化教育資源與教育協同管理平臺、遠端教育平臺、教育檔案系統共同構成文化教育雲服務中心的主體支撐平臺。教育門戶整合教育資源和學習者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分享,建立網上虛擬校園。通過雲計算在其中的作用,大規模共用資源成為可能。平安校園建設。建設平安校園,立足於建成一個能整合多種資源、多業務、多應用的高安全性的平臺,採用“靈活分控、集中監控、統籌調度”的平安校園監控運行模式。平安校園系統同時具備報警、智慧分析、 視訊會議、安全管理等功能,是一個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集成化的強大的“四化”綜合管理平臺。5.3.4產業經濟領域規劃5.3.4.1規劃目標通過5年的建設,以建立“3+1”現代產業體系為導向,以扶植重點十大千億產業為重點,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佈局,全力打造國際重要旅遊休閒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資訊化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資訊化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改造提升優勢服務業。全面提高生產性服務業領域資訊化應用水準,加快發展八大門類文化創意產業,通過資訊化加快文化創意以產業運行,為其搭建國際高速化產業資訊平臺。提高物流資訊化水準,促進推進旅遊國際化資訊化,建立杭州公共物流資訊平臺、杭州空港物流保稅中心,將杭州打造為港口、陸路口岸、航空等集疏散、中轉、配送功能一體化的物流樞紐轉運中心。加快資訊化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加快資訊化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充分借鑒雲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面向服務技術以及高性能計算技術等資訊領域的新技術和新模式,將工業化和資訊化兩化融合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打造一體化的設計、製造、裝備、測試集成平臺。通過多主體獨立、多主體協同完成全階段製造、跨階段製造的新製造模式,有效支援複雜產品全生命週期製造過程中體系論證、工程研製、生產加工以及綜合保障 等活動。建設自主創新的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順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要求,立足基礎,突出特色,積極打造文化創意產業、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資訊與軟體服務業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完善管理機制,強化規劃引導,積極推進區域整合。重點發展杭州國家軟體產業基地、濱江電子商務集聚區、錢江新城杭州金融城、錢江世紀城中央商務區、杭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服務外包示範園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積極引導國際組織,推進世界包裝組織亞包中心總部建設。以新城和城市綜合體為載體,大力發展樓宇(總部)經濟,著力打造民營經濟企業總部中心和全國文化創意中心,保持杭州樓宇(總部)經濟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的領先地位。5.3.4.2建設內容(1)智慧製造建設通過企業信息化的底層設計,構建一體化服務平臺。通過服務化、虛擬化、物聯網技術,將大型、高端硬製造設備和遺留資訊系統接入智慧製造的平臺系統,多種製造模式,實現製造生產設備的動態組織、高效共用和協同運行。通過數位化製造設計,實現設計與生產的綜合集成。通過PDM和ERP的集成,更好的實現產品資料及相關的資訊在兩個系統問往來傳送。實現及時、有效地資訊同步和共用。 實現基於RFID的模具管理和生產線物流管理。採用基於RFID技術作為資料來源的模具管理系統及利用電腦網路化系統作業,可以有效地對設備進行管理、評估成本,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強化控制,達成運作標準化作業目的。(2)智慧物流建設。物流公共資訊平臺建設。通過物流公共資訊平臺改進和優化物流資訊流程,建立科學的物流運作與服務規範和資訊交換標準,提高物流業務的服務效率和水準,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物流資訊系統,為物流企業提供良好的資訊環境;該平臺將建設成為物流業的運作中心,集物流資訊採集、線上交易、智慧配送、運輸程序控制與優化、貨物即時跟蹤、線上客戶服務、資金結算、資料交換和資訊發佈等主要功能於一體,實現物流運作的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和線上客戶服務。建設智慧的供應鏈體系與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智慧的供應鏈體系:企業的智慧供應鏈強調供應鏈的資料智慧性、網路協同化、決策智慧化。建設現代化的物流配送體系:首先,實現物流配送手段機械化,自動化和現代化。物流配送採用機械化,自動化,現代化的儲運設備和運載工具,如立體倉庫,旋轉貨架,自動分揀輸送系統,懸掛式輸送機等高效,多功能的物流機械。其次,實現物流配送管理現代化,規範化,制度化。最後實現物流配送資訊化:物流資訊收集的資料庫化和代碼化,物流資訊處理的電子化和電腦化,物流資訊傳遞的標準化和即時化,物流資訊存儲的數位化等。 5.3.5城市管理領域規劃5.3.5.1規劃目標通過5年的建設,將杭州城市運行和管理結合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高新技術和系統,迅速提升杭州城市功能和管理現代化水準,推進杭州市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智慧政務體系,構建基於政務資訊資源整合及共用平臺的政務外網公眾綜合服務平臺及政務內網政務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資訊海量集中、即時共用,業務處理跨部門高效協作,隨時隨地的服務獲取,真正的實現執政為民,服務於明的政務目標。建設智慧城管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建管並重、安全為先,注重依法和長效管理,推進人性化服務、網格化覆蓋、智慧化應用、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城市現代化綜合管理水準;建設智慧公共安全體系,加強對城市公共安全、社會安全、食品與藥品安全、生產安全的預防體系建設,增強城市綜合預警與應急能力;建設智慧環保體系,建立與杭州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綠色發展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努力建設國家“兩型社會”示範區; 5.3.5.2建設內容(1)智慧政務建設智慧政務是以城市級資料中心為載體,構架基礎資料庫和各類專業資料庫,通過整合政府IT資源,向社會提供公共雲服務。打造政府跨部門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依託電子政務外網、政務內網,面向企業及公眾的交易處理、事務查詢等的公眾服務平臺;面向公務員的內部資訊發佈、培訓教育、相互交流和資源分享,使政府工作人員通過各種終端,隨時隨地登錄統一平臺達到獲取所需資訊或服務。建設政務雲數據中心,採用虛擬化等新技術,通過整合、擴展、完善,建設政務雲資料中心,廣泛推行基礎設施共用服務、平臺共用服務、應用共用服務,實現技術資源整合共用。建設政務物聯網資料中心,依託現有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根據各部門物聯網應用擴展需求,建設全市機關統一的政務物聯網資料中心,為部門基於物聯網的應用系統集中提供網路通信、資料存儲、資訊處理及系統運行服務,避免各部門分散建設物聯網資料中心。整合完善政務網路平臺,整合各部門涉密網路,形成全市統一的涉密資訊傳輸管理平臺。大力發展內網決策指揮、辦公管理、資訊共用、業務協同等各類應用。嚴格按照資訊系統分級保護要求,落實安全保密措施,完善身份鑒別、存取控制、責任認定體系,確保內網應用安全。整合完善網路安全平臺,按照資訊系統等級保護要求,完善以病毒防範、漏洞管理、入侵防範、資訊加密、訪 問控制等為重點的安全防護體系;完善以安全審計、系統監控、接入控制等為重點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移動電子政務平臺,根據機關移動辦公、移動執法需求,適應手持設備智慧化和移動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規劃建設移動政務安全接入平臺和應用服務平臺,形成有線無線互為補充、安全可靠、統建統管、充分共用的移動電子政務平臺。(2)智慧城管建設杭州市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建設內容為:整合現有的數位化、資訊化基礎資源,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服務等新一代高科技技術手段,建立城市管理各環節全面感知、智慧分析、資訊共用、協同作業的統一平臺,在城市公共設施精細化管控、公共安全應急預警、執法管理強化監督、環境衛生網路監測等方面,全面提升和完善城市管理功能。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底層傳感網路建設、資料平臺建設、系統支撐平臺建設、應用及管理服務系統建設。底層傳感網路建設,通過集成多種資訊傳感設備,構建底層傳感網路。底層傳感網路建設,是借助各種智慧節點終端實現對監測物件的資訊採集,通過傳感閘道將資訊進行彙聚,並上傳至核心網路。核心業務庫建設,是指通過整合業務資料庫、業務支撐資料庫、空間資料庫、即時資料庫,構建資料平臺。資料平臺包含智慧城管系統的所有資料資訊,主要包含業務資料、業務支撐資料、空間資料和即時資料四個部分。 多業務平臺建設,通過整合業務邏輯功能、資料運算、資料傳輸、資料存儲的一個資訊集成處理環境。是將分散、異構的應用和資訊資源進行聚合,通過統一的訪問入口,實現結構化資料資源、非結構化文檔和互聯網資源、各種應用系統跨資料庫、跨系統平臺的無縫接入和集成,提供一個支援資訊訪問、傳遞、以及協作的集成化環境,實現個性化業務應用的高效開發、集成、部署與管理。城管應用系統建設,是指通過整合公共設施、公共安全、執法管理、環境衛生四個方面服務,來建設智慧城管應用系統。系統應用平臺面向城管單位提供市政設施主動式監管;市政車輛定位跟蹤、統一調度及條件管制;市政人員出勤監管、合理調配;市城市環境監測、衛生品質預警;重點地界智慧監管等六項服務應用。5.4應用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6杭州智慧城市運行體系規劃6.1運行體系的預期目標與考核指標6.1.1資金準時准量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杭州智慧城市建設中,資金保障是重中之重,杭州智慧城市運行體系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切實保障智慧城市建設的資金準時准量到位。6.1.2建設保質保量實現基礎設施建設、資訊整合、流程整合、服務整合、人員整合,保證杭州智慧城市建設順利有序、保質 保量進行。6.1.3運維周到全面為市民、企業、政府提供更加豐富人性的服務,對城市進行更加精細和集約的管理,使杭州智慧城市“發展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6.1.4運行體系的考核指標根據現階段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杭州智慧城市運行“指標體系”主要可分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務、智慧城市資訊服務經濟發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學素養、智慧城市市民主觀感知等5個維度,包括19個二級指標、64個三級指標。6.2運行體系架構6.2.1杭州智慧城市運行總體組織架構杭州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組、總體策劃組、產品策劃組、政策法規組、財務預算組、技術和專家顧問組、工程計畫組、人力資源組、後勤保障組、監察審計組、國際合作組、新聞宣傳組等,分別從市政府各部門抽調相關人才,逐步理清各單位、各部門職能職責。(1)綜合協調組:負責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市政府各單位之間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事宜;負責各小組與其他單位的聯絡保障;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辦公事宜;負責協調相關部門、行業的資訊共用和交換; 負責接待各地參觀訪問團體;負責籌辦與智慧城市相關的國際國內論壇、會議等。(2)總體策劃組:負責智慧城市的總體規劃、頂層設計和詳細設計,制定智慧城市中長期發展規劃;負責總體策劃智慧城市各個階段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指導全市智慧城市建設;負責向上級領導小組彙報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和建設進度。(3)產品策劃組:負責智慧城市相關產品規劃,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負責策劃和引導運營商、廠商進行智慧城市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4)政策法規組:負責制定智慧城市相關政策、法律法規,適當向參與項目建設的運營商、廠商傾斜,保證產業鏈的形成;負責制定智慧城市相關技術標準和運行規範。(5)資金籌措組:負責制定智慧城市近期、中長期發展的經費估算;負責向市發改委、財政局溝通彙報,積極爭取資金投入;負責向社會融資,籌措專案建設相關經費,引導運營商、廠商加大投資力度。(6)技術和專家顧問組:負責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關鍵技術攻關;負責智慧城市建設各領域建設的技術指導,示範項目和建設項目的技術審核;負責智慧相關產品的技術審核、把關;負責對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各級領導以及總體策劃組、技術組、產品策劃組等提供技術諮詢服務;負責對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關鍵節點、關鍵環節建言獻策。(7)工程計畫組:負責智慧城市建設各領域建設進度的計畫控制;負責監督檢查智慧城市各運營商、廠商 的工程實施方案、工程實施過程、運營管理的審核把關。(8)人力資源組:負責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人才的協調;負責引進相關領域的專家和人才,提供諮詢服務和實際管理工作。(9)後勤保障組:負責智慧城市建設專案各專業組的後勤保障工作。(10)監察審計組:負責監督指導智慧城市建設專案實施過程的進度控制、品質控制、成本控制和過程風險控制;負責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的財務審計;負責專案建設相關各單位、各小組、各運營商的工程監理。(11)國際合作組:負責對涉及國際合作、向國外採購相關的事務協調工作;積極引進外資和跨國企業入駐杭州投資建設。(12)新聞宣傳組:負責對廣大公眾媒體宣傳智慧城市建設的進度以及相關公告、通知,引導社會積極投入到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當中。6.2.2杭州智慧城市運行分項組織架構各委辦局成立執行小組,負責專項系統的具體實施工作,其中市公安局負責智慧公共安全分項系統,市交管局負責智慧交通分項系統,市衛生局負責智慧醫療分項系統,市城管局負責智慧城管分項系統。各委辦局執行小組下設分項承建單位指揮部,負責專項系統的具體建設工作,承建單位指揮部包括品質部、硬體部、軟體發展部、項目部、保障部和採購部,各司其職,確保專項系統的順利實施。 6.3運行體系規劃6.3.1專案融資規劃杭州智慧城市運行體系投融資對杭州智慧城市投融資可選擇的模式進行了分析、分類,通過分析杭州智慧城市投融資模式的構成要素、影響參數,構建出了杭州智慧城市投融資模式選擇決策模型。並利用杭州智慧城市投融資模式選擇決策模型對杭州智慧城市的四個個建設項目進行了分析,對每一個項目提出了投融資模式的選擇建議。6.3.1.1專案融資模式分類圍繞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專案融資方式可選擇三類:政府投資政府運營類、政府融資政府運營類、政府融資企業運營類:(1)政府投資政府運營類政府投資政府運營,指政府自己投資建設專案,建成後政府自己管理運營。政府投資政府運營模式可以採用代建制管理方式,即政府通過招標,選擇專業化的專案管理單位(代建單位),由其負責專案的投資管理和建設組織實施工作,專案建成後交付使用單位(政府)。代建制管理即代理建設管理,是通過委託——代理關係的確立,由代理方對建設專案進行全程管理的一種方式。該類項目投資運營模式完全由政府主導,項目的投資和運營都是由政府單獨進行,可以進行全程管理,具 有保密性強、監管方便、運營靈活等特點。(2)政府融資政府運營類該類項目運營模式是政府融資建設,並且項目建成後也是由政府來運營,包括BT、BLT模式、國內發行債券。目前採用BT、BLT模式籌集建設資金成了項目融資的一種新模式。該模式可以實現投資多元化、利益共用、風險共擔,不但有效地減緩政府財政壓力,而且由於其機制新、管理活、權責明確,比傳統的政府單獨投資建設模式更為高效。(3)政府融資企業運營類該類項目運營模式是政府融資建設,並且專案建成後由企業來運營,包括BOT、BOO、BOOT模式。6.3.1.2投融資決策模型通過對智慧城市投融資模式分析,根據專案區分理論和公共財政理論,可初步得出整個智慧城市投融資模式選擇過程的邏輯框架。6.3.1.3投融資模型選擇參數根據項目的特點,模式選擇所參考的指標參數為:可經營性、收益性、對企業的吸引力、保密性、運營成本、管控難度、建設難度、准入門檻。八個考評指標中可經營性、收益性、對企業的吸引力與是否與促進企業 投資正相關即,強:3分,中:2分,弱:1分;保密性、運營成本、管控難度、建設難度、准入門檻與是否與促進企業投資負相關即,強:1分,中:2分,弱:3分。同時根據投融資決策模型可得出各個專案的投融資模式,如下圖:表6?2:融資模式選擇參數評分表綜上所述,根據各大領域的特點其專案運營模式分類如下(1)政府投資政府運營類智慧公共安全系統具有可經營性弱、收益低、保密性要求高、准入門檻高、對投資方吸引力小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這類專案必須由政府投資政府運營。(2)政府融資政府運營類智慧醫療系統、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具有可經營性弱、收益低、保密性要求高、准入門檻高、對投資方吸引力小等特點,但由於所需資金巨大如果完全由政府直接投資將導致政府財政資金短缺,這些特點決定了這類項目必須由企業投資政府運營的融資運營模式。(3)政府融資企業運營類智能交通系統這些專案具有可經營性強、收益高、准入門檻低、保密性要求不高、對投資方吸引力大等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該類項目可以採取政府融資企業運營的融資運營模式。 6.3.1.4投融資實施方案根據以上內容可知,杭州市各大領域的投融資運營模式共分為三類:政府投資政府運營類、政府融資政府運營類、政府融資企業運營類。(1)政府投資政府運營類該類項目實施方案可分為:立項階段、招標準備階段、招投標階段、合同談判與正式簽約階段、建設階段、移交階段共六個階段。(2)政府融資政府運營類BT類專案實施方案可分為:立項階段、招標準備階段、招投標階段、合同談判與正式簽約階段、建設階段、移交階段共六個階段。(3)政府融資企業運營類BOT專案實施方案可以分為立項階段、招標準備階段、招投標階段、合同談判與正式簽約階段、建設階段、運營階段、移交階段共七個階段。6.3.2項目實施規劃 為了保障智慧杭州專案的順利實施,需要針對將要建設的各個專案建設的全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控制。管控內容主要包括:進度控制、資金使用管理、分包商管理、品質管制、風險控制、成本控制、試運營、專案驗收等。6.3.3運行維護規劃杭州智慧城市建設規模龐大,運行維護更是一項複雜而長期的過程,必須採用科學的方法提高整個系統的運行維護水準。整體服務目標共分為運維服務目標、組織結構、運維服務內容、運維服務方式,分項服務目標包括故障響應、分項組織和人員、安全保密、維護交接、運行培訓。運維階段內容主要包括:服務目標範圍與期限、組織管理機構、運維服務內容、運維服務方式、運維管理等級服務標準、應急處理等。6.4運行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醫療、環保等各方面,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完善的保障措施不可或缺。6.4.1加強組織領導與工作協調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涉及杭州市建設的多個方面,建議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由市長擔任組長,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市領導為副組長,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城建委、市交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 國土規劃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信產辦等部門負責人作為成員參加領導小組,定期研究杭州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大戰略性問題,統籌推動總體規劃以及重點領域示範工程的組織實施。6.4.2完善智慧城市建設法規和政策加強智慧城市推進工作的立法,將智慧城市規劃設計、重點領域示範工程建設、產業規劃和發展納入法制化管理。加快完善物聯網技術、雲計算技術等開發利用、資訊資源融合、資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推進現有地方法規的修訂,滿足智慧城市建設的需要。制定鼓勵重點領域示範工程建設的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修改和完善重大專案的實施辦法。加快制定杭州智慧城市運行評估體系和績效評估管理辦法。建立專案問責制,將績效評估結果納入領導幹部工作實際考核內容。6.4.3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加大對智慧城市相關專案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市科技計畫和各種市級計畫的引導作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科技部門、經濟綜合管理和各相關產業部門對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與支持,爭取更多的試點、示範專案落戶杭州。可以設立“智慧城市”專項資金,市直有關部門和開發區每年單列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增強政府調動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能力,同時吸引和鼓勵民間資本、金融資本、國際資本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投入。加快完善風險投資機制,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與企業等多方參與的投融資機制,形成多元化、多管道的投融資體系。 6.4.4構建智慧城市運營機制結合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實際情況,構建一套科學、實用的智慧城市運營機制。堅持智慧城市運行以“運維周全、服務到家”為宗旨,實現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專案的“零風險、零故障”,根據日常監測資料預測系統潛在故障,進行故障提前解除。6.4.5完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要堅持引進與培養並重,注重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培養,加強高層次人才再教育,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以推進智慧城市重點領域示範專案為載體,打造規模宏大、領域全面、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為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6.4.6加強規劃實施、監督和檢查在杭州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市各委辦局要會同智慧城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建立規劃實施的動態評估、滾動調整和監督考核機制。各區、各部門要依據杭州智慧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做好相關領域“十二五”時期資訊化和資訊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和協調推進關工作,落實規劃目標、建設內容、重點領域示範工程和政策保障,加強對本地區本領域規劃實施的動態評估和監督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和回饋規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和優化規劃實施方案,確保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時期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7杭州智慧城市產業體系規劃7.1產業帶動的預期目標與考核指標7.1.1產業帶動的預期目標杭州市智慧城市產業發展應遵循“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做專做精、現代服務業做細做深”的總體目標,不斷擴張產業規模,完善產業體系,提高產業附加值,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保障杭州市智慧城市產業規模化、縱深化和高端化發展,構築實現中部率先崛起和兩型社會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產業支撐。培育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把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作為智慧城市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以培育優勢領域和主導產品為核心,重點發展物聯網、雲計算、新一代移動通信、軟體與資訊技術等產業,培育三網融合、網路增值服務等新型產業,打造全國重要的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全國物聯網及雲計算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積體電路設計和生產基地和全國資訊服務及服務外包基地。完善配套體系,延伸產業鏈,培植具有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和集團,增強產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集群式發展,實現杭州電子資訊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資訊化與製造業的滲透發展。推進資訊技術在產業發展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全面滲透、綜合集成和 深度融合,加強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積極培育新興產業,促進工業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智慧發展,逐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兩化融合”示範基地,“兩化融合”示範園區引導工程。重點圍繞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電子、食品飲料等優勢產業,推進設計數位化、產品智慧化、生產自動化、管理網路化,加快“兩化融合”。以大型企業資訊化為龍頭,帶動杭州規模巨大的中小企業資訊化,提升中小企業與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協作能力,形成智慧杭州建設有利的製造業應用體系。搭建公共資訊化服務平臺,加大對中小企業服務力度。加快資訊化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資訊化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改造提升優勢服務業。全面提高生產性服務業領域資訊化應用水準,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提高物流資訊化水準,促進電子商務與物流資訊化集成發展。推動電子商務在金融、外貿、稅收、海關、民航、鐵路、公路、水運、郵政、鋼鐵、石化、汽車、建材、農業等領域的普及和深化,建立大型企業電子商務購銷平臺和協力廠商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積極推進電子商務企業和行業應用示範。健全電子商務政策法規體系,加快信用、認證、支付、標準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保障網上交易安全。建立杭州公共物流資訊平臺,滿足杭州長三角大型物流樞紐發展的資訊化要求。加快資訊技術服務業和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現代化。鼓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資訊化應用。加快旅遊、會展、酒店、餐飲等服務資訊化,構建高效便捷的網上旅遊綜合服務平臺。 7.1.2產業帶動的考核指標到2015年,杭州智慧城市產業實現“415”的目標,顯著提高智慧城市產業對杭州經濟的帶動作用:——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產值超過3500億元,力爭達到4000億元;——主要製造業總收入規模超過9000億元,力爭達到10000億元;——現代服務業總收入規模超過4500億元,力爭達到5000億元。從產值規模上,杭州智慧城市產業發展主要任務為“145”產業發展計畫:——集全市之力促成1個產值過6000億的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在十二五末的產值達到6000億元。——重點打造4個產值過1300億元的產業,其中,旅遊休閒產業達到1700億元;資訊軟體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節能環保產業達到1400億元;文化創意產業達到1300億元。——發展壯大5個產值超過千億元的產業,具體包括:金融保險業達到1000億元;電子商務達到在十二五末達到1000億元,物聯網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達到1000億元;新能源產業達到1000億元7.2產業體系架構杭州市“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以建立“3+1”現代產業體系為導向,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佈局,全力打造國際重要旅遊休閒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高技術產業基地。我們所提出的杭州智慧城市產業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 杭州智慧城市產業體系分為智慧城市建設支柱產業及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產業兩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設支柱產業帶動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產業的發展,同時,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產業的發展支撐著智慧城市建設支柱產業的發展。7.3產業體系規劃7.3.1智慧建設支柱產業發展規劃(1)物聯網產業規劃建設目標到2015年,物聯網產業年產值超1000億元。產業佈局以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濱江)和余杭倉前創新基地為核心區,其他主城區及蕭山、余杭(除倉前創新基地之外)、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江東工業園區、臨江工業園區協同發展構成支撐區,以及臨安、富陽、桐廬、建德和淳安等五縣(市)構成拓展區,全力構建覆蓋全市、產業鏈體系健全、配套能力強的物聯網產業發展網路,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一網三區”物聯網產業發展格局。重點發展內容 ——加快推進“智慧中國?智慧杭州”4433工程——杭州物聯網示範工程——車聯網——加快杭州市雲計算產業化發展的建議:以軟體產業優勢作為著力點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物聯網技術應用,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加快建立標準化體系,儘快掌握市場主動性;發揮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有效整合產學研資源;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協調保障產業化推進。(2)雲計算產業規劃建設目標到2015年,總產值規模達到200億元。產業佈局主要佈局在西湖區轉塘科技經濟園區、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浙大網新產業研發基地。 重點建設內容一是以示範應用引領產業發展。二是突破虛擬化核心技術。三是推動雲端設備製造產業。四是研發雲計算管理平臺。五是建設雲計算基礎設施。六是構建雲計算安全環境。(3)軟體與資訊外包業規劃建設目標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的軟體與資訊外包產業產值規模達到1500億元。產業佈局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ITO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BPO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區)環浙大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區多個服務外包孵化園和專業園 重點發展內容浙大網新研發及生產中心、高新區網路與通訊設備基地、杭州音視頻產業軟體園、華為杭州二期生產基地、杭州數位電視產業基地、網易公司網路遊戲研發生產基地、阿裡巴巴軟體生產基地、杭州高新區軟體及服務外包生產基地、杭州移動TD產業園、拱墅區北部軟體園。7.3.2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產業規劃(1)製造業規劃u高端裝備製造業建設目標到2015年,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值超過1200億。產業佈局主要佈局在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包括江東工業園區、臨江工業園區、前進工業園區、空港經濟開發區);拓展在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包括臨安浙江省科研機構創新基地、臨安經濟開發區、余杭創新基地)的佈局。重點發展內容——智慧製造裝備。重點專案:中控技術(富陽)有限公司重大工程自動化控制系統等生產線、 ——軌道交通裝備。重點專案或基地:中國南車軌道車輛產業園、大型盾構機研發製造、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地鐵遮罩門專案。——新能源汽車。重大專案或基地:易辰浮特汽車零部件工業園。——涉海(水)工程裝備。——航空配套裝備。重點專案或基地:主要杭州杭鍋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大型重型裝備生產基地(二期)、西子集團大飛機配套附件專案。u生物產業建設目標到2015年,生物產業總產值達到1400億元。產業佈局杭州生物產業基地空間佈局包括核心區和擴展區。其中,核心區位於杭州經濟開發區“新藥港”產業園區,擴展區以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醫藥區、浙江省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城西科技創新孵化區塊為重點;余杭經濟開發區以生物醫藥為基礎,向新型製藥領域拓展;富陽經濟開發區突出中藥材提取、加工和中成藥、植物藥開發;臨安經濟開發區依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加快中藥材GAP種植基地建設,重點發展現代中藥和功能性生物保健品。 重點發展內容——生物醫藥。引進國際大公司、研發中心和專業人才,發展創新藥物、生物疫苗、診斷試劑、現代中藥、生活保健品五大領域;積極進入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等前沿技術領域。重大專案:默沙東醫藥項目、軍科天龍創新藥物產業園、民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賽諾菲安萬特醫藥生產基地、杭州海正藥用植物有限公司富陽生產基地、浙江愛大製藥有限公司生產基地、浙江易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艾康生物(杭州)有限公司抗腫瘤新藥開發項目、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平臺(蕭山)、桐君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生物農業。以服務長三角都市農業發展和全省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為重點,結合杭州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實際,突出發展農業良種、生物農資、農產品加工、海洋生物、淡水養殖生物等五大領域,努力將杭州打造成為長三角重要的生物農業基地。u環保產業建設目標到2015年,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突破1400億元。產業佈局重點佈局在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包括江東工業園區、臨江工業園區、前進工業園區、空港經濟開發區); 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包括臨安浙江省科研機構創新基地、臨安經濟開發區、余杭創新基地)。重點發展內容——LED新光源。——節能設備與產品。——環保設備與產品。——資源迴圈利用設備與產品。——節能環保服務。重大項目:中國節能投資公司環境與能源產業基地專案、臺灣中強廣電集團LED生產線及新型筆記本電池專案、杭州士蘭明芯科技有限公司高亮度LED晶片生產專案、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安全與環境監測系統生產基地、杭州海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LED晶片及應用專案、杭州柏年標識製作有限公司LED及太陽能技術應用。u新能源產業建設目標到2015年,新能源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產業佈局太陽能電池及組件主要佈局在蕭山區、高新區(濱江)、杭州經濟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風電設備主 要佈局在蕭山區、錢江經濟開發區和桐廬縣;新型電池產業主要佈局在在蕭山區和西湖區;生物質能、潮汐能、核能設備主要佈局在在蕭山區和桐廬縣。重點發展內容——太陽能光伏。——風電裝備及關鍵零部——核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熱發電裝備。重大項目:西溪光伏產業園、杭州太能矽業有限公司年產5000噸SoG-Si生產線項目、杭州集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50MW單、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項目、上方能源技術(杭州)有限公司200MW薄膜化合物光伏生產設備製造專案、杭州聚隆實業公司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東方電氣新能源設備(杭州)有限公司年產350台(套)直驅式永磁風力發電機組及裝置、潮汐發電機組專案、浙江瑞迪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電動大巴動力系統生產項目、臺灣錸德集團光伏發電設備專案、杭州聖照光電有限公司光伏太陽能設備專案、杭州鐵路東站樞紐10MW太陽能光電建築應用示範、杭州天裕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年產量120MW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和研發項目、龍炎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和製造產業化專案、浙江富春江核電設備製造專案。 u新材料產業建設目標到2015年,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以上。產業佈局新材料產品的研發及孵化主要向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集聚,新材料產品的產業化和重大投資項目主要向江東工業園區、余杭經濟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前進工業園區、臨江工業園區以及各區、縣(市)經濟開發區集聚。重點發展內容——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材料——有機矽材料——光通信材料——半導體照明材料——電子與微電子材料u紡織服裝製造業 建設目標到2015年紡織服裝製造業產值突破2500億元。產業佈局餘杭經濟開發區、蕭山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內容——絲綢。整合現有資源優勢,重點開發絲綢與多種纖維混紡的新穎、特色面料,大力發展“高、精、尖”、多功能絲綢產品,打造國際性“絲綢之都”。——化纖。以低污染、低耗能、高技術、高附加值為發展方向,在強化滌綸聚合、紡絲等化纖紡織產品優勢的基礎上,積極研發新型、高檔、功能性紡織面料和差異化、功能化纖維。——女裝。以杭州女裝品牌走向國際為目標,重點發展以工業化、規模化為基礎的女裝成衣產業,適當發展“定制服裝”,加快推動女裝產業鏈向設計、商貿、展覽、媒體等領域延伸。——家紡。圍繞發展潮流化、功能化、個性化大家紡,創新運用大豆纖維、竹纖維、彩棉等生態健康新材質面料,加快發展中高檔家紡,建設全國品牌家紡製造中心和世界家紡基地。 ——羽絨。堅持國際化、時尚化、功能化、個性化、品牌化路線,完善羽絨被、羽絨枕、羽絨墊、羽絨睡袋、羽絨服等產品系列,開發適合四季使用的羽絨製品。u汽車及零部件製造建設目標到2015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銷售產值2000億元產業佈局核心區域佈局在大江東新城產業集聚區,逐步加大下沙副城、臨平副城,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臨安經濟開發區、桐廬經濟開發區的汽車相關產業佈局。重點發展內容——汽車整車。堅持乘商並舉,重點加強與境內外大型汽車集團的戰略合作,優先發展乘用車,積極發展中高檔大中型客車,培育發展載重汽車及專用車,形成乘用車以及客車、載重汽車(重、中)、各種專用汽車等門類較齊全的整車生產格局。——汽車零部件。通過整車帶動,著重發展汽車動力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懸掛系統、安全系統、電子控制系統和電子產品,大力推進產品結構由單一零部件加工向總成化、系統化和模組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與品質水準 u食品飲料製造業建設目標到2015年,食品飲料產業銷售產值達到1400億元。產業佈局重點佈局在杭州經濟開發區,並逐步加大在淳安經濟開發區(含文昌區塊)的產業佈局。重點發展內容——飲料。鞏固水飲料等優勢產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積極發展果蔬汁飲料、啤酒、植物蛋白飲料、茶飲料以及營養保健飲料。——優勢食品。鞏固優化優勢產品,著力發展乳品加工、肉類加工、果蔬加工、方便食品製造、水產品加工、糧油食品加工、旅遊休閒食品、食品添加劑製造等優勢產業。——特色食品。挖潛、提升杭州特色食品,推進傳統食品產業的現代化發展,開發具有杭州特色的水產品、果蔬等深加工產品和餐桌食品。——功能食品。大力發展功能性食品,開發蜂產品、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劑、鐵皮石斛、保健酒等藥食同源滋補品。 (2)現代服務業規劃u文化創意產業1)建設目標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的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規模達到1300億元。2)產業佈局環西湖文化創意產業圈環西溪濕地文化創意產業圈西溪創意產業園3)重點發展內容——動漫遊戲業——工業設計業——建築景觀設計業——廣告業——廣播影視業 ——新聞出版業——全媒體業——藝術品業——教育培訓業——文化休閒旅遊——文化會展業重大項目:之江文化創意園、白馬湖生態創意城、杭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西湖數位娛樂產業園、玉皇山南國際設計創意產業園、太湖源動漫文化創意產業園、青化山“中國塢”文化創意產業園、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遊戲天下。u金融保險業1)建設目標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的金融保險產業總產值規模達到1000億元。2)產業佈局下沙區:“三縱三橫”,即慶春路、鳳起路、體育場路(東西向)以及延安路、中山北路和建國北路; 其他重點金融集聚區:余杭區省級金融創新示範區。3)重點發展內容——建立碳交易平臺。——建立標準化的運行管理流程,提升運行管理能力——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管道體系,提高銀行服務水準。——加強資訊資源開發利用,促進經營管理水準提高。重大集聚區建設:錢江新城杭州金融城、慶春路金融服務帶、延安路金融服務帶、黃龍金融服務區、玉皇山南金融服務區、余杭金融創新園、濱江創投服務中心。u旅遊休閒業業1)建設目標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的旅遊休閒產業產值規模達到1700億元。2)產業佈局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為重點發展觀光游,形成觀光游、會展游、休閒遊“三位一體”的新格局,合力打響“遊在杭州”品牌。 3)重點發展內容重大項目:西湖國際會議中心、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博物院)、南宋禦街?中山路國際旅遊綜合體、西溪天堂二期、之江極地海洋公園、濱江旅遊綜合體(海潮公園)、丁橋皋亭山旅遊綜合體、湘湖商務旅遊綜合體、余杭徑山生態度假旅遊區、千島湖國際商務度假中心旅遊綜合體、新安江省級溫泉旅遊度假區、桐廬富春江休閒旅遊度假區、富陽東大道城市小客廳綜合體、臨安天目山生態旅遊綜合體。u電子商務1)建設目標著力抓好電子商務的推廣應用,積極實施電子商務進企業計畫,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社區、進農村、進政府採購。著力完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積極實施網商培育計畫、平臺集聚計畫、拓展數位電子、移動電子等電子商務服務。著力加快電子商務模式創新,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為核心,加強產學研合作,構築電子商務技術平臺。著力完善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加速網路基礎設施、物流配套體系、標準體系、信用體系和支付體系等支撐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阿裡巴巴等領軍企業作用,形成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拉長電子商務產業鏈,全力打造全國電子商務中心。到2015年,由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的電子商務產值規模達到1000億元。2)產業佈局重點佈局在杭州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濱江電子商務集聚區、杭州電子商務產業園;並逐步佈局杭州市區, 江南副城、下沙副城。3)重點發展內容——穩步推進電子商務。積極引導零售業、餐飲服務業名店,以及批發業和大型商品交易市場率先建設商業門戶網站,以電子商務整合供應鏈和經營業務,探索有形市場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模式,實行網上洽談、網上交易、網上結算,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和費用。——構建網路商務平臺。推進網上流通資訊和商務平臺建設,完善社會流通環境的資訊化建設,利用網路技術將商貿企業散佈在不同區域的服務網點聯結起來,形成商貿服務平臺。——加強企業資訊化建設。重大項目:阿裡巴巴淘寶城、阿裡巴巴支付寶專案、下城星火電子商務產業園、濱江電子商務集聚區、江幹東方電子商務園、下沙電子商務園。7.4產業帶動的保障措施7.4.1加強政府領導,規劃產業合理佈局7.4.2建立公共平臺,實現部門資訊共用7.4.3宣導技術創新,推進產業融合發展7.4.4統一建設規範,加快標準制定步伐 7.4.5實施人才戰略,提升團隊運營能力7.4.6加強管道建設,構建多元融資體系7.4.7重視資本運營,培育重點產業專案8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的綜合保障措施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城市的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醫療、教育、能源、環保等各方面,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完善的保障措施不可或缺。8.1加強組織領導杭州智慧城市建設涉及杭州市城市建設的多個方面,建議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由市長擔任組長,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市領導為副組長,市發改委、經信委、城建委、交委、科技、財政、國土規劃、公安、城管、商務、衛生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信產辦、電信、廣電等部門以及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等單位負責人作為成員參加領導小組。為全力推進智慧城市設計、建設、運營工作,需要舉全市之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由領導小組出臺智慧城市實施方案,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實施,做好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制定工作,建立與實施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機制。 8.2建立配套政策(1)以政府為主導政府是智慧載體的整體組織者、管理者、保障者和直接的參與者,是智慧載體發展的直接動力。智慧載體建設必須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協調各方科學制定建設規劃,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積極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和市民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推進體系,不斷增強建設智慧城市的綜合實力。(2)建立規範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撐體系結合智慧載體建設需求和探索實踐,著力引進培育一批相關領域的標準法規研究機構。高度重視智慧載體建設相關的運營規則、法規規範、資訊化技術標準、制度規則的創新和應用試點示範工作。制定和完善智慧載體建設方面政策,優化發展環境,規範建設行為,確保最佳的投資、創業環境。並貫徹提高各項制度、法律、法規的執行能力,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撐體系。(3)建立配套服務體系按照配套先行,服務先行的理念,不加強交通、網路、通訊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美化環境,不斷完善住房、餐飲、醫療、教育等相關的生活服務,建立多層次的配套服務體系。8.3創新產業模式(1)借助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搭建產學研合作的橋樑 做好促進產學研結合的基礎工作,包括構建產學研資訊溝通平臺,舉辦對接會、成果展示會等,促進產學研各方的資訊溝通與交流。要借助產學研一體化資訊服務平臺,整合杭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等創新資源,在科研機構與企業單位之間搭建一個產學研合作的橋樑。(2)強化政府引導職能,統籌協調產學研資源產學研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涉及多個主體,要求在杭州市經信委的主導下建設運行,以便統籌協調、科學管理。一方面,鼓勵杭州市科研機構將各種科技成果在產學研一體化平臺上發佈、展示;另一方面,支援支援創新創業主體的設立和發展,引導企業通過產學研平臺瞭解杭州市的科技成果和人才資源;基於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杭州市政府要發揮媒介作用,對科技成果轉化、交易與合作的全過程進行評估管理。(3)推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大對創新創業主體科技研發的支持。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採取多種措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和產業聯盟參與承擔科技重大專項、各類科技計畫專案等。提高創新主體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能力。政府通過補貼、獎勵等措施,支持創新創業主體獲得專利權、商標註冊和版權登記;鼓勵企業成立專利聯盟,構建專利池,制定和實施商標戰略,培育馳名商標、著名商標;支持創新創業主體參與創制標準、成立標準聯盟,推動技術標準的產業化應用。 (4)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健全創新產業化鏈條的有效模式。要制定配套制度,如科技金融、種子基金、交易補貼等,以企業為核心來組織產學研聯合創新,並建立產學研合作的相互信任、風險共擔、利益共用長效機制,同時吸引金融機構和仲介機構參與,發揮各自優勢和資源集成,完善創新產業化鏈條,以最快速度形成技術突破和實現產業化。8.4構建運行機制本專案運行服務及管理主要基於ITIL的理論和方法,結合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實際情況,構建一套科學、實用的IT運行維護體系。系統運行服務及管理的目標是以?“運維周全、服務到家”為宗旨,實現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專案的“零風險、零故障”,根據日常監測資料預測系統潛在故障,進行故障提前解除。為確保杭州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部分能夠連續、可靠、安全運行,降低發生故障的幾率,提高專案的運行管理水準和服務保障能力,為智慧杭州各領域、各行業工作提供高效、可靠、便利的服務,構建基於ITIL的運行服務及管理體系,規範事件管理、問題管理、配臵管理、變更管理及發佈管理等流程,並建立全市智慧城市建設專案的運維管理工作平臺,實現杭州智慧城市系統、平臺的分級預警、分時回應、快速恢復。同時為確保整個專案運行服務及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的開展,需要完成相關人員培訓、日常維護、應急保障、模擬演練、備品備件管理、資產管理和文檔管理等。 8.5創新體制機制構建與智慧城市相適應的體制和機制。建設智慧城市,需要政府創新體制機制,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建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這是提高市場化程度的主要內容。二是合理的所有制結構體制。現在所有制單一,國有資產比重太大,要大力推進調整,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般競爭性的待業國有資產儘快退出,讓市場去選擇投資者,在市場中實行優勝劣汰。對壟斷行業也要放寬市場准入,引入競爭機制,積極推選投資主體多元化。三是營造非公有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在市場准入、審批辦照、待遇、服務等方面,都要創造寬鬆、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四是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專案,簡化審批程式,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制、政策、法律環境上,完善市場體系,規範市場法規,改善市場環境,加強市場硬體建設,拓展市場運作領域,營造有競爭力的投資、創業和發展環境。既要有“管”的本事,更要有“活”的能耐。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將改變政府的運作模式,對政府、企業的機制體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對市場的應變能力。產品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銷售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服務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決策隨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二是內在的發展動力。加快企業的發展、地方的發展,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要有一種自學的、主動的、不懈的活力。三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機制。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獎懲制度都有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獎勤罰懶,優勝劣汰。 8.6資金保障到位智慧城市專案融資模式按照資金來源主要分為政府投資模式和政府融資模式。其中政府投資模式包括政府投資政府運營、政府投資企業運營兩種;政府融資模式包括企業投資政府運營、企業投資運營等幾類。城市資源可以分為非經營資源和可經營資源兩種。根據不同的城市資源類型選擇不同的運行與應用模式。加大對智慧城市相關專案的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市科技計畫和各種市級計畫的引導作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科技部門、經濟綜合管理和各相關產業部門對我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與支持,爭取更多的試點、示範專案落戶杭州。可以設立“智慧城市”專項資金,市直有關部門每年單列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增強政府調動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能力,同時吸引和鼓勵民間資本、金融資本、國際資本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投入。根據每個建設領域的特點,在重要性、保密性允許的條件下,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對其中的一部分領域採取不同的投融資方式進行建設,這一部分可以由企業來承建,並賦予其一定的經營權。為參與建設的企業提供一些資金保障的政策和優惠。加快完善風險投資機制,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與企業等多方參與的投融資機制。探索支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模式,積極支援各領域建設的融資工作,尤其是要優先保障試點工程建設的資金,拓展科技信用貸款、科技金融保險、智慧財產權質押等特色融資業務。圍繞智慧城市的建設重點加大信貸力度,為參與建設的企業提升金融服務水準,加大服務能力,加大推進銀團貸款 籌組力度,保證重大建設項目資金的高效籌措。結合專案的特點,可以將投資密度比較大的分佈工程押後施工,超前進行融資,時間及資金數量需要有餘地。將智慧城市建設分期、分段進行專案分解,按分項目的適應性安排融資建設;優化投資方案,對專案的進度及投資目標進行跟蹤管理。此外,積極吸引外部投資,積極吸引和鼓勵具備雄厚資金、技術實力的國內外大型企業,尤其是央企,來杭州進行投資,並參與到杭州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來,並為其提供政策優惠和保障。8.7強化人才培養進行杭州智慧城市建設,一個最重要的保障就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要堅持引進與培養並重,注重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培養,加強高層次人才再教育,以即將推進的各示範項目為載體,培育一批高水準的人才隊伍。發揮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領作用,吸引業界知名的專家學者參與研究,引進海內外物聯網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來杭州工作。同時加強與杭州高校、科研院所的協調合作,利用杭州充裕的教育科研資源,創新培養機制,制定和落實培養措施,在培養的過程中,發掘各種管道,積極創造各種條件,鼓勵人選積極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實踐,並選派人員到具有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的其他城市進行參觀學習,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培養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