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 MB
  • 2022-04-29 14:45:45 发布

最新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课件PPT.ppt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三相桥式电路是两个三相半波电路的串联一、概述三相半波共阴极共阳极三相全控桥2 2.应用:反电动势负载,可实现电动机可逆运转一、概述3 二、原理分析2.电路工作波形1)带电阻负载时的工作情况当a≤60时,ud波形均连续,对于电阻负载,id波形与ud波形形状一样,也连续波形图:a=0(图-2)a=30(图-3)a=60(图-4)当a>60时,ud波形每60中有一段为零,ud波形不能出现负值波形图:a=90(图-5)带电阻负载时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a角的移相范围是1207 2)阻感负载时的工作情况a≤60时(a=0图-6;a=30图-7)ud波形连续,工作情况与带电阻负载时十分相似。各晶闸管的通断情况输出整流电压ud波形晶闸管承受的电压波形区别在于:得到的负载电流id波形不同。当电感足够大的时候,id的波形可近似为一条水平线。a>60时(a=90图-8)阻感负载时的工作情况与电阻负载时不同。电阻负载时,ud波形不会出现负的部分阻感负载时,ud波形会出现负的部分。带阻感负载时,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a角移相范围为90。二、原理分析2.电路工作波形8 二、原理分析3.对触发脉冲的要求1).双窄脉冲在触发某一相晶闸管时,触发电路能同时给前一相晶闸管补发一个脉冲(称辅助脉冲)2).单宽脉冲9 当整流输出电压连续时(即带阻感负载时,或带电阻负载a≤60时)的平均值为:带电阻负载且a>60时,整流电压平均值为:三、定量分析1.整流输出电压10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接反电势阻感负载时,在负载电感足够大足以使负载电流连续的情况下,电路工作情况与电感性负载时相似,电路中各处电压、电流波形均相同,仅在计算Id时有所不同,接反电势阻感负载时的Id为:式中R和E分别为负载中的电阻值和反电动势的值。三、定量分析2.输出电流平均值为:Id=Ud/R晶闸管电压、电流等的定量分析与三相半波时一致。11 三、定量分析0iωt2π/32π/3π2πId3.当整流变压器二次侧电流其有效值为:正负半周各宽120、前沿相差180的矩形波:12 4.整流变压器视在功率计算三、定量分析1).流过整流变压器二次侧的电流在前面已经算得:0iωt2π/32π/3π2πIdTR二次侧电流有效值:TR二次侧电压有效值:TR二次侧视在功率:TR一次侧视在功率:S1=S213 四、归纳比较1.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相比*整流输出的电压高;纹波幅度低、频率高;控制灵敏;*电力电子器件用的多,但在要求相同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器件耐压低;*整流变压器二次侧无直流分量;*适用于大功率场合。14 四、归纳比较2.全控器件也可组成可控整流电路超前相角控制的波形不同于滞后相角控制区别:前者的控制角α由自然换相点向左计算;后者的控制角α由自然换相点向右计算。六只晶体管工作顺序与负载电压关系与晶闸管相同。整流变压器二次侧绕组相电流iU基波电流ia1超前于电源相电压uU一个Ф角(Ф=α),实现了超前相角控制,电网向晶体管整流装置提供的是超前的无功电流。15 要点提示:**电路结构——两个三相半波电路串联**定性分析——画出三个参量电路波形(ud、id、uT)**工作原理——遵循三条基本工作原则**定量分析——计算三项常见应用数据(ud、id、idT)**驱动方式——现有二种触发脉冲信号(双窄、单宽)16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电阻负载a=0时的波形返回各线电压正半波交点分别是VT1~VT6的自然换相点图-217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电阻负载a=0时的波形返回图-318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电阻负载a=30时的波形返回图-319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电阻负载a=60时的波形返回图-420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电阻负载a=90时的波形返回图-521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阻感负载a=0时的波形返回图-622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带阻感负载a=30时的波形返回图-723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带阻感负载,a=90时的波形返回图-824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图返回2图-125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图返回26 单宽脉冲27 双窄脉冲28 第三节语言与认知发展一、儿童的语言发展二、认知发展——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一、儿童的语言发展(一)语言获得阶段不同的民族之间,儿童掌握母语的阶段和各阶段表现出来的特征极为相似。各阶段及其特征如下表: 儿童口语获得的阶段和特征口语习得的年龄阶段口语习得各阶段的特征刚出生后9~12个月18~24个月3~4岁7岁前能够分辨语音刺激和其他声音刺激说出第一个指示词出现双词语出现完全符合语法的句子获得完全符合语法的口头语言 (二)影响语言获得的因素1、遗传因素:一项研究——1岁前儿童的沟通能力发展速度与亲生父母的智力有显著相关,但与养父母智力无相关。2、出生前因素:如母亲的年龄、疾病、营养状况等。3、语言环境:父母是否内向,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敏感性等。 (三)语言获得的理论两类主要理论:先天论:强调遗传的、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学习论:强调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的作用。1、乔姆斯基的先天论假设:人类不同的语言存在一种基本的形式——普遍语法,同时人类习得语言的时间和方式也存在普遍性。转换生成理论:人类具有先天的对语言进行加工的装置,即“语言获得装置”(LAD)。外界提供原始的语言材料,语言装置对之进行加工,获得语言中的句法规则,转换生成内在的语法体系。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语言活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的联结。强化论:语言的获得是学习和强化的结果。如婴儿发出类似“妈妈”的声音,受到母亲的爱抚,以后就会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模仿论:婴儿语言的获得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这种模仿不一定即时表现,它可以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选择性。 3、如何看待学习论和先天论都有不足:先天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处在不同环境中的儿童获得语言存在明显差异。学习论无法解释——(1)儿童为什么短时间内可以获得那么严密、复杂的语言。(2)处在不同环境中的儿童在学习语言时的程序是基本相同的。(3)错过了某个年龄段——关键期,语言的学习会非常困难。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于语言的获得过程:(1)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中确实有很多强化和模仿机会。(2)儿童与成人语言的互动是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重要基础。(3)虽然LAD的存在还没有得到神经生理学上的证实,但从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上来看,这种独特的脑机制确实是有可能存在的。 二、认知发展——皮亚杰的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的理论认知发展: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一)发生认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图式。 人类的心理反应实质上都是适应的过程,即取得机体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同化:将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顺应: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例如:儿童以吮吸母奶的方式来吮吸奶瓶嘴——同化。当他们发现奶嘴不同的时候,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吮吸方式,原有的吮吸活动发生了改变——顺应。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能力初步发展,婴儿靠感觉和动作认识世界,逐渐将自己与他人、与物体分离。认知概念发展中最重要一点是“客体永存性”的发展:4~6个月:当个体看不见物体时,就以为物体消失了。2岁:当物体被掩盖时,还会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