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2.00 KB
  • 2022-04-29 14:48:02 发布

最新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1)课件PPT.ppt

  • 1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1) 一、卫气营血辨证叶天士首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方法。他依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变化,病程发展的阶段特点,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的论述,将卫气营血相关内容引申发挥,形成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学说。 ★温病的定义: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相当或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种:①多种急性传染病;②多种感染性疾病;③还包括某些非传染性的热性病。 ㈠立论基础卫气营血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有关“营卫气血”生理、病理方面的论述。 ㈡实践依据叶天士汲取前人学术经验和运用传统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诊治问题,不断总结、探索,提出新的思维,创建了新的学说。叶天士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实践依据。 二、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㈠证候类型的区分1.卫分证2.气分证3.营分证4.血分证 ㈡分析病变机理在温病过程中的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是指人体在温邪作用下所导致的卫气营血某一部分的功能失调或实质损害,它体现了温病过程中不同证候的内在本质。卫分、气分的病机变化以功能失调为主。营分、血分的病机变化以实质损害为主。 ㈢判定病情轻重㈣识别病情传变卫分(初期阶段)肺卫气分(中期)病位肺、胃、肠、胆、脾、膀胱等营分(严重阶段)心与心包血分(晚期阶段)心、肝、肾 ㈢判定病情轻重㈣识别病情传变卫分(初期阶段)肺卫气分(中期)病位肺、胃、肠、胆、脾、膀胱等营分(严重阶段)心与心包血分(晚期阶段)心、肝、肾 ㈤指导立法制方卫汗之---银翘散气治疗大法清气---白虎汤营透热转气---清营汤血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确定病邪的浅深:“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卫、气属阳,较浅;营、血属阴,较深。确定病变的轻重:层次越深,病情越重。确立发病类型:病初以卫分证为主者,属新感温病。病初以里热证为主者,属伏气温病。确定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血的论述。《黄帝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如《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营卫生会》:“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1)卫气营血辨证的创立 《难经·三十二难》:“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伤寒论》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气分热,柴胡饮子、白虎汤;血分热,桃仁承气汤、清凉四顺饮子。” 明末·吴有性:“凡疫邪留于气分,解以战汗;留于血分,解以发斑。气属阳而轻清,血属阴而重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邪在血分,恒多胶滞。故阳主速而阴主迟,所以从战汗者,可使顿解;从发斑者,当图渐愈。”叶天士受其启示:“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战汗透邪,而邪陷血分,急急透斑为要。” (2)卫气营血的化生及功能卫气营血是由水谷化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其分布、化生有表里或先后的不同。卫气为无形之质,行于脉外,分布层次表浅;营血为有形精微,行于脉中,分布层次较深。卫、气、营、血的关系:其气浮于表者为卫,营之注脉化赤者为血。 卫分布于肌表。“卫在脉外”,“卫行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气充养全身。“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气之轻浮于肌表者即为卫。“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可见,卫、气本质相同,只是分布层次不同而已。 营循行脉中,贯注五脏六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环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血为营之奉心化赤而成,“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赤,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 卫气营血层次示意图:卫气营血表里层次差别,可引申说明温病病变层次、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水谷精微卫气——脉外营血——脉内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最浅气——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较深营——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更深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赤——最深卫气营血分布与生化示意图: 卫气营血功能各不相同卫的作用是捍卫肌表。“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气使肌表固密,外邪不易入侵。“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总之,对内防止阴津外泄,对外抗御邪气入侵。 气是脏腑生理活动及整体防御功能的体现。凡外邪入侵,气必聚集病所,与病邪作斗争。“虚邪之入于身也深,有所结,气归之。”——病邪结于某处,气必趋达病变部位,以祛邪外出。 营血的功能是营养机体。《灵枢·营气》:“经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难经》:“血主濡之”。(濡养)《灵枢·营卫生会》:血是奉养人体最精华的物质,“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总结:卫主卫外,气主整体防御,营主调和五脏,洒陈六腑,化生血液,血主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的功能主要是防御机体,使不受外邪侵袭;营血的作用主要是营养机体。 卫分证属表气分证气分证较浅营分证属里营分证较深血分证血分证更深(3)卫气营血的病理与证候卫气分——功能失调为主营血分——实质损害为主 卫受邪郁——恶寒邪正相争——发热、口微渴邪郁气机邪正剧争发热,但恶热,不恶寒,口渴,苔黄里热蒸迫营热扰心——心烦,时有谵语营热窜络——斑疹隐隐营热蒸腾——口干反不甚渴饮,舌绛热灼营阴——身热夜甚,脉细数血热扰心——燥扰不安,神昏谵妄迫血妄行——多部位急性出血血热炽盛——身体灼热,舌深绛阴血耗损——脉细数卫气营血卫气营血病机示意图: 1、卫分证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引起卫气卫外功能失调的一类证候类型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1)卫分证的主要症状卫分证的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不同性质的温邪入侵卫分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各具特点。卫分风热证:卫分燥热证:卫分湿热证: ①卫分风热证(风热犯卫):证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痛或乳蛾红肿,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其中以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头痛等为卫分风热证的辨证要点。 ②卫分燥热证(燥热犯卫):其病理特征是燥热伤卫,津液被耗。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或无痰,鼻、咽干燥,口渴,舌红,苔薄白欠润,脉浮数等。其中以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鼻咽干燥为卫分燥热证的辨证要点。 ③卫分湿热证(湿热犯卫):病理特征是湿热阻遏卫气,脾胃气机失调。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缓等。其中以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白腻为卫分湿热证的辨证要点。 暑热病邪一般径犯阳明,不从表伤,故少见卫分表证。 (2)卫分证的辨证要点:确定病邪在卫分的主要依据是发热与恶寒并见,一般是发热重,恶寒轻。口渴与否,是判断卫分证寒热属性的重要症状之一。口渴,说明所感为温邪;因此,将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作为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此外,脉浮数说明病属热而非寒,病位在表而不在里。 (3)卫分证的主要病机变化:温邪初袭卫表温邪对人体的作用卫受邪郁,肌肤失于温煦——恶寒邪留肌表,卫气受阻,郁而不伸,腠理开合失司——无汗或少汗温邪袭表,阳热上扰清空——头痛肺经郁热,清肃失司——咳嗽温邪伤津——口渴卫气的抗邪反应正气抗邪,邪正相争——发热温邪抑郁卫阳——恶寒温邪属性为阳热之邪,故恶寒较轻而短暂 总之,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温邪袭表,肺卫失宣;卫受邪郁+肺气失宣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4)卫分证的转归:①邪自表解: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温邪受到顿挫,可以从表外解。②自卫传气:若感邪过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温邪可从卫分传入气分。③自卫内陷心营:如患者心阴素虚,温邪可由卫分不经气分而径传心营(血),出现重险证候。一般病变较轻持续时间较短 (5)卫分证的治疗原则:卫分证由于病在肺卫肌表,治疗是以宣泄肺卫为法,辛凉透表为治。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即是此意。 卫分证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应辨清卫分证的临床类型,区分病邪性质,采用不同的解表法。慎用发散风寒之辛温解表剂。不宜早用、过用苦寒直折、清泄里热之品。温病卫分证一般较短暂,故汗法应适可而止。 2、气分证气分证是温邪入里,以整体气机受郁,邪正剧争,里热蒸迫为特点的证候类型。气分证的病变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血)分,皆属气分范围。病变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 (1)气分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其证候表现也各有区别,其中以热盛阳明常见。主要症状: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渴欲冷饮,舌红苔黄燥,脉洪大等。其他病变部位的临床证候,将在后面叙述。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既无发热恶寒的表证,又无斑疹、舌绛等营(血)分症状。以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辨证要点。风热病邪、暑热病邪、燥热病邪传入气分,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湿热病邪(包括暑湿)深入气分,病机变化较复杂,临床症状特殊。其流连气分,涉及脾、膜原、胆腑、肠腑等病变部位。气分湿热的基本表现:发热、脘腹痞满、苔腻等。——判断气分是否湿热内阻的标志湿重热轻,热为湿遏——身热不扬;苔白腻;热重湿轻,湿热交蒸——身热汗出,热虽盛而不为汗衰;苔黄腻或黄浊。湿热证提纲症:“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3)气分证的形成途径:温邪自卫分传入:即卫分温邪不解传入气分。温邪径犯气分:例如暑热病邪径犯阳明,湿热病邪直入中道等;气分伏热外发:如某些伏邪温病,伏邪始从气分发出;营分邪热转出气分。 (4)气分证的病机气分证的主要病机变化:整体的气机受郁,正气奋起抗邪,邪正剧争,热炽津伤。∵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多气多血,抗邪力强∴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蒸迫——全身壮热。 温邪在里不在表——仅有发热而不伴恶寒里热亢盛,蒸腾,逼津外泄——汗多热炽津伤——口渴喜凉饮热盛于里——舌苔由白转黄里热沸腾——脉洪大有力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总之,气分阶段,是热邪亢盛,正气抗邪有力,邪正剧争阶段。其病理特点为:里热亢盛,津液受伤。主要病机:阳明热炽津伤。阳明热炽——发热,不恶寒,苔黄+津伤——口渴 (5)气分证的转归:邪解气分:邪陷营血:正气抗邪有力治疗及时恰当正气抗邪不利失治、误治 (6)气分证的临床类型:各种气分证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虽大体相似,但因病变部位不同和病邪性质各异,各种气分证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除上述典型的共有症状外,还可见邪热盛于某一脏腑部位的症状表现。 气分证的临床类型较多,最常见的有:①邪热壅肺:常见症状有:身热,汗出,口渴,咳喘,或胸痛,苔黄,脉滑数;以身热,口渴,咳喘,苔黄为辨证要点。 ②阳明热炽(热盛阳明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多汗或大汗,口渴甚或大渴饮冷,脉洪数或洪大等。薛生白说:“热渴自汗,阳明之热也”。此可作为辨证要点。 ③热结肠道:日晡潮热,便秘或稀水旁流,臭秽异常,或腹胀满疼痛拒按,烦躁不安,甚或谵语,舌苔黄厚干燥或灰黑起刺,脉沉有力。以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 ④热郁胸膈:身热,心烦懊恼,坐卧不安,不眠,苔微黄,脉数。以身热,心烦懊恼为辨证要点。⑤热扰胸膈:发热不退,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便秘,苔黄,脉滑数。以发热,胸膈灼热如焚,口渴,苔黄为辨证要点。 ⑥热郁胆腑:身热口苦,干呕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以身热口苦,干呕心烦为辨证要点。⑦湿热困脾:发热,脘腹痞满,苔腻。 其发热的类型随湿热偏盛程度而异:湿偏盛者:热为湿遏而多表现为身热不扬;热偏盛者:因湿热交蒸,身热较盛而不为汗衰。脘腹痞满为湿热郁阻气机的表现;苔腻为湿热征象。湿热初入气分,湿邪偏盛者多为白腻苔;湿邪化热,热重湿轻或湿热俱盛时则变为黄腻苔或黄浊苔。 (7)气分证的治疗原则:邪入气分,热炽津伤清气逐邪,泄热保津※清气的基础上,配合宣肺,清胃,攻下,解毒,祛湿等。 3、营分证(1)概念:温邪深入营分,以实质损害为主。以营阴耗伤(热灼营阴),心神受扰为主要病机变化及证候特点。 (2)主要证候:临床主症: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其中以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为辨证要点。 即诊断营分证须要具备的三大特征:特征性的热型——身热夜甚,它不同于卫分的发热与微恶风寒并见,也不同于气分的但恶热不恶寒,而是身灼热夜间更甚。有不同程度的神志变化,轻则心烦不寐,重则时有谵语。舌红绛,一般无苔垢。正如叶天士所说:“其热传营,舌色必绛。”舌质红绛是营分证的特异变化,是判断温邪传入营分的重要标志。 但是,营分病变在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如抗感染,或因失水或电解质紊乱被纠正,其邪热虽在营分,而舌质并不红绛,故应注意结合现代临床实际加以鉴别。 (3)营分证的形成:气分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而传入营分;肺卫之邪径陷营分;伏邪自营分发出;温邪直入心营,而不经卫气分。 (4)营分证的病理:营阴具有滋润、营养脏腑组织,平衡阴阳,增强人体抵抗力等功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而营气又通于心,为心所主,故当温邪进入营分后,则营为热伤,阴液被耗而见营分证。 营分证的主要病机:营分热盛,扰及心神——不同程度的神志异常,如心神不安,夜甚不寐,或时有谵语营热窜络——斑疹隐隐营热蒸腾——口干反不甚渴饮,舌质红绛热灼营阴——身热夜甚,脉细数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5)营分证的转归: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营分邪热深入血分营热内陷手足厥阴主要取决于营热阴伤的程度及治疗是否得当。因营气通于心,所以营热可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热闭心包证,出现神昏谵语等症状,或引起肝风内动而出现痉厥。 (6)营分证的临床类型:临床类型以热灼营阴和热闭心包为主。这两证的区别主要取决于邪热是否侵犯心包及侵犯的程度。只有营热而无神志变化或神志变化轻微者——营热证(热灼营阴证);神志变化明显或严重者——热闭心包证。 ①热灼营阴:身热夜甚,口不渴或,口不甚渴,或口干不喜饮,烦躁不安,斑疹隐隐,舌质红绛等。②热闭心包:除了具有较重的热灼营阴见症外,主要表现在神志的改变上,出现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6)营分证的治疗原则:以清营透热为主。清营的药物 + 适当配用辛透气机的药物清泄营分邪热  使热邪外出从气分而解“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配以养阴生津之品热闭心包者重点应清心开窍 4、血分证(1)概念:血分证是温邪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温邪深入血分,病变已属极期,亦多昏、痉、厥、脱之变,病情较为危重。 血分证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营分邪热未解,营热羁留,病情进一步发展而传入血分;二是卫分或气分的病邪直接传入血分;三是血分的伏邪自里而发,直接出现血分证。 (2)主要证候: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其中以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为辨证要点。 血分证与营分证的主要区别有二:一是血分证有明显的“动血”症状,即表现为急性多部位、多窍道(腔道)出血,斑疹大量透发,而营分证只表现为营热窜络而引起的斑疹隐隐,并未有明显“动血”现象;二是血分证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深绛,而营分证多表现为红绛。 因此,急性多部位、多窍道(腔道)出血、斑疹密布及舌质深绛为血分证的辨证要点。 (3)病机分析:血分证的病机变化,血热是其基础,由此而引起其他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一是由于血分热毒过盛,经血沸腾,血络损伤,造成血液离经妄行,出现多窍道(腔道)的急性出血,如呕血、咯血、鼻衄、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如血溢于肌肤则出现斑疹或肌衄等。 二是由于血热炽盛,煎熬和浓缩血液,加上邪热耗伤血液,导致血行不畅,同时又有离经之血,都会造成瘀血,并与邪热互结而形成热瘀,有的则在脉络内形成广泛的瘀血阻滞,如何廉臣说:“因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煎熬而成瘀。”表现为斑疹色紫,舌色深绛等。 三是由于“心主血”,血分瘀热易扰于心,从而逼乱心神而见严重的神志异常症状,如躁扰不安,神昏谵语等。“肝藏血”,血热也易波及到肝经而引起肝风内动,出现痉厥。综上所述,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动血耗血,瘀热内阻(胶结)。 (4)血分证的转归:邪热渐衰,正气渐复正气不支,脏气衰竭急性失血,气随血脱血分热毒渐衰,肝肾阴伤 (5)血分证的临床类型:①热盛迫血:主要由血分热毒炽盛,迫血妄行所致。主要症状:灼热躁扰,甚或昏狂谵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紫黑成块或成片,舌质深绛或紫绛。 ②气血两燔:主要由热毒亢盛,充斥气血所致。主要症状:壮热口渴,苔黄脉数,烦躁舌绛,发斑,吐衄便血等。本型的特点是,既有气分证之表现,又有血分证的表现。 ③血热动风:主要由血热炽盛,引动肝风之变。主要症状:灼热神昏,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绛或紫,脉弦数。或兼见斑疹、出血。本证以肝风内动为主,同时可兼见神昏肢厥。 ④热瘀交结:主要由热毒内陷血分,热瘀交结,阻于下焦而致。主要症状: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神志如狂,或昏或乱,舌紫绛色暗或有瘀斑,脉沉实或涩等。 (6)血分证的治疗原则:病理特点:热盛迫血,血脉瘀滞治疗原则:清热凉血,化瘀散血“凉血散血” 卫气营血病机示意图: (二)卫气营血的相互传变(1)影响传变的因素:感邪性质:如风热、暑热、湿热病邪感邪多少:“毒气所钟有厚薄”体质因素:素体阴虚火旺者、阳虚者治疗情况:是否及时、恰当 (2)卫气营血的传变类型:自表入里:多见于新感温病。“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由里达表:多见于伏气温病。传变不分表里渐次:越期或重叠变化。如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卫营(血)同病等。 卫气营血传变示意图 温病的传变除以上所述外,尚有一种情况是不传。所谓不传,是指邪在卫分或气分,经治疗后邪从外解而病愈。如风温病,初起表现为卫分证,经适当的治疗后,正胜邪退,疾病不传气分而中止在卫分阶段;或在气分时,经治疗后不传营血而病愈。 因此,温病的传变规律虽有卫气营血的传变顺序,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所有的温病均有卫气营血四个层次的传变形式。 ★.温病常见症状一、发热:发热是贯穿于温病始终的最主要症状之一,也是温病的必具症状。然而由于温病不同的阶段的不同,则发热的机理亦不同。热势又各具特点。 (1)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时伴有恶寒。主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2)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主病——温病中湿热秽浊郁闭膜原之象。(伤寒病中,为热郁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3)壮热——热势炽盛,多表现为但热,不恶寒,反恶热。主病——热入阳明,气分热盛。 (4)日晡潮热——发热于下午益盛,热势起伏如潮水状。主病——阳明腑实。(5)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扪久始觉灼手。主病——湿中蕴热,湿热郁蒸。 (6)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主病——邪热入营,营阴耗损。(7)身热肢厥——指胸腹灼热,手足厥冷。主病——多见于营、血分,也可见于气分腑实内结,邪热闭郁。 (8)夜热早凉——夜间发热,清晨热退身凉而无汗。主病——温病后期,邪热未尽,留伏阴分。(9)低热——热势不高而持续不退。主病——温病后期,邪少虚多,肝肾阴虚,内生虚热。 二、汗出异常①无汗温病初期————邪遏肌表,腠理闭塞。(兼发热恶寒,口微渴。)温病中期————热入营,营阴伤,无作汗之源。(兼灼热、烦躁、舌绛。)温病未期————液亏里虚,阳弱阴衰。(兼肢厥、肌肤甲错,脉细。) 表虚不固——发热,恶风,脉虚。②时有汗出湿热郁蒸——汗出热减,继而复热,脉濡数。 实证————阳明热炽,迫津外泄。(兼高热烦渴)③大汗亡阴——津气外泄,亡阴脱变。(兼神志恍惚,口干,舌红无津,脉数大)虚证亡阳——阳气外亡,阴不内守,气脱亡阳。(兼肢冷脉伏舌淡) ④、战汗:在温病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粟,甚或肢冷脉伏,继而全身大汗淋漓.机理:邪留气分,正不甚衰,正邪相争,正逐邪出。战汗转归:①病愈——战汗后神清而静,脉静身凉,为正胜邪却,病情向愈。②邪陷——战汗后身热不退,烦躁不安,气粗而短,脉躁急为正不胜邪,邪热内陷。③战而无汗——全身战栗而无汗出,为正气亏虚,不能托邪外达。 (二)口渴温邪袭表,津液未伤——一般口不渴。①卫分邪犯肺卫,微伤津液——咽干,口微渴。 ——大渴引饮,喜冷饮。②气分热重于湿——口渴饮不多。湿重于热——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热盛伤津气分湿热,气机受阻,津液不布 ③营血分——邪热入营,热蒸营阴上承——口干不甚渴饮。④温病兼挟痰饮——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但所饮不多,或饮下不舒。⑤胆火内炽,津液受伤——口苦而渴,常并见寒热如疟,心烦,脉弦数等症。 (四)神志异常1.烦躁不安——心中烦热,坐卧不安,但神志尚清。原因:热扰心神。 2.神昏谵语——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语无伦次。①营热扰心——舌绛无苔,心烦不安,时有谵语。②血热扰心——斑疹,吐血,便血,昏谵似狂。③热陷心包——体热肢厥,不语,舌绛,神昏。④热结肠腑——潮热,便秘,舌苔黄燥,神昏谵妄。 3.神志昏蒙——表现意识模糊,时明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如呆如痴,时有谵语等。原因:气分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扰及心神。 4.昏聩不语——意识完全丧失,沉迷不语,属神志异常中最严重的。原因:多因热闭心包而致。5.神志如狂——表现昏谵躁扰,妄为如狂。原因:多为下焦蓄血,瘀热扰心所致。 (五)痉(1)热盛动风(实风)——来势急剧,抽搐频繁有力,颈项强直,牙关紧闭,甚至角弓反张,两目上视,肢厥昏谵,脉弦数或弦数有力,舌红绛。(2)阴虚动风(虚风)——手足徐徐蠕动,或口角颤动,心中憺憺大动,伴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形体消瘦,口干舌燥,盗汗神疲,舌红少苔,脉虚数等 (六)出血温病过程中发生出血,一般为邪热深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温病出血的特点:①多为突然发生的多部位的出血,即广泛出血,病情重。②或以一个部位出血为主而兼有其他部位的出血,与内科之血证表现局部出血,时出时止为主者不同。 病案1患者,女,15岁,2010年4月3日因“发热5天”为主诉来诊。患者6天前出现发热,微恶寒,口微渴,无汗。自服“感冒灵”后出汗,恶寒消失,但身热更甚,口渴而欲饮,大汗,舌质红,苔薄黄干燥,脉数。 病案2张某,男,2岁,2009年3月10日因发热3天住某医院。住院检查摘要:血化验:白细胞总数27.4*109/L,中性76%,淋巴24%,体温39.9℃,听诊两肺水泡音。诊断:腺病毒肺炎。病程与治疗:住院后,曾用青、链、合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会诊时仍高烧无汗,神昏嗜睡,咳嗽,微喘,口渴,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病案3王某,男性,54岁,干部。住某医院传染病房,住院后曾以抗生素治疗不效,第7天邀中医会诊。初诊:2008年9月29日症状:发热,体温39-41℃,昼轻暮重,高热时伴有憎寒,精神淡漠,气急胸闷,咳痰粘稠,腹胀满,按之微硬,大便已6日未行,腿膝酸疼,入夜更甚,但无红肿。舌质绛,舌根及中部苔黑黄而干,脉象滑数。 化验:血象:白细胞130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7%,嗜酸1%,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X线摄片:右肺有炎症灶。西医诊断:败血症伴发肺炎。 病案4王某,男,50岁,2010年1月入院患者发烧五、六日,由外地转入我院。入院后以发烧待查治疗四日,用过的中药有生石膏(三两)、知母,瓜蒌、连翘、生地、元参、花粉、芦根、生牡蛎、犀角、羚羊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先后共进数剂而效不显著。用过的西药有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等,效果亦不明显,遂请会诊。 患者神志不清,热势不退,两目不睁,唇焦色深,前板齿燥,舌瘦质绛,舌上裂纹无液,张口费力,脉象沉弦数。 怎么回事宝宝脸上长红疙瘩 红疙瘩是什么婴儿皮肤本应白滑细嫩,可有些婴儿的皮肤却粗糙、脱屑,甚至破溃、流水。特别是在潮热环境下,皮肤发红,痒感加重,医学上称为“异位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民间俗称为“湿疹”。引起湿疹的原因是什么?该怎样护理呢? 湿疹怎样引起的遗传因素:患儿父母常有过敏史,如对某种食物、药物或外用药膏等过敏,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皮炎湿疹等。物理因素:家长照管孩子衣着过多,密不透气。尤其在夏季气候闷热潮湿,儿童最易发生痱子,诱发湿疹;也有的家长使用一次性的“尿不湿”纸巾,夜间孩子尿湿以后,没有及时更换,而导致尿布皮炎,诱发湿疹。 湿疹怎样引起的饮食因素:如果孩子吃入的东西让他引起过敏反应,比如牛奶蛋白,虽然有些孩子是吃纯母乳喂养,但是也可能起湿疹。母亲吃的虾、鸡蛋、牛奶,其中一些食物的成份可能通过乳汁引起新生儿过敏。吸入物:吸入空气中的化学性粉尘、气雾、霉菌孢子、植物的花粉、植物挥发物、尘螨、羽毛、动物皮毛碎屑等,也会刺激宝宝而引起过敏。 婴儿湿疹如何护理1.找出过敏源这是阻断湿疹的杀手锏。2岁以前的宝贝患湿疹,食物往往是诱发因素。小宝贝所吃的食物品种不多,不难找出过敏食物。 婴儿湿疹如何护理2.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如果宝贝属于过敏体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避免食用或接触到过敏原,如海鲜、尘螨、蟑螂、宠物毛屑及室内的细菌、花粉等,以免诱发。 婴儿湿疹如何护理3.最好母乳喂养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湿疹的程度。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宝宝一开始最好就进行母乳喂养。 婴儿湿疹如何护理4、尽量穿棉质衣服由于晴纶、毛衣等一些面料的衣服会刺激宝贝的皮肤,使皮疹严重,因此建议给宝宝穿透气、舒爽的全棉衣服,颜色以浅色最佳。同时,妈妈们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新衣或新的床上用品在使用前一定用清洗一遍,避免刺激宝贝皮肤,引起湿疹复发。 婴儿湿疹如何护理5.中药用药新生儿皮肤薄,有较高的吸收及通透能力,故涂药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及易吸收的药物,以防中毒或过敏。纯中药制剂小儿化湿膏,治疗湿疹同时并预防湿疹复发,效果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