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MB
  • 2022-04-29 14:28:49 发布

最新实验十四 串联稳压电路课件PPT.ppt

  • 10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实验十四串联稳压电路 一、实验目的1、研究稳压电源的主要特性,掌握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2、学会稳压电源的调试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直流电压表2、直流毫安表3、示波器4、数字万用表 2、动态测量1)、测量电源稳压特性。使稳压电源处于空载状态。调节电位器,模拟电网电压波动+(-)10%:即Vi由8V变到10V。量测相应的△V。根据计算出稳压系数为:2)、量测稳压电源内阻。稳压电源的负载电流IL由空载变化到额定值IL=100mA时,量测输出电压Vo的变化量,即可求出电源内阻量测过程中使Vi=9V保持不变。 3)、测试输出的纹波电压。将图14-1的电压输入端Vi接到图14-2的整流滤波电路输出输出端(即接通A—a,B—b),在负载电流IL=100mA条件下,用示波器观察稳压电源输入输出中的交流分量uo,描绘其波形。用晶体管毫伏表,量测交流分量的大小为:图14-2 思考题:A:如果把图14-1电路中电位器的滑动端往上(或是往下)调,各三极管的Q点将如何变化?可以试一下。B:调节RL时,V3的发射极电位如何变化?电阻R?两端电压如何变化?可以试一下。C:如果把C3去掉(开路),输出电压将如何?D:这个稳压电源哪个三极管消耗的功率大?按实验内容2中的(3)接线。 3、输出保护1)、在电源输出端接上负载RL同时串联电流表。并用电压监视输出电压,逐渐减小RL值,直到短路,注意LED发光二极管逐渐变亮,记录此时电压、电流值。2)、逐渐加大RL值,观察并记录输出电压、电流值。注意:此迟延内容短路时间应尽量短(不超过5秒),以防元器件热。思考题:如何改变电源保护值。 4、选做项目测试稳压电源的外特性。(实验步骤自拟) 五、实验报告1、对静态调试及共台测试进行总结,2、计算稳压电源内阻ro=及稳压系数Sr。3、对部分思考题进行讨论。 泻下剂 泻下剂概述1.定义2.分类3.使用注意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概述·定义泻下剂 热结——————寒下寒结——————温下燥结——————润下水结——————逐水积滞+正虚———攻补兼施概述·分类泻下剂 ?泻下剂为何经常配伍理气药概述泻下剂 有形之结气机阻滞燥屎、水饮、痰、湿、瘀血……加重概述 概述·使用注意泻下剂(1)表证未解而里实已成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2)年老体弱及病后正虚而有里实者,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3)得效即止,进食易消化食物;(4)孕妇慎用。 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剂分述泻下剂 分述·寒下适应证: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积滞包括:燥屎、瘀血、水饮、宿食等)泻下剂 分述·寒下临床表现:大便秘结、腹满或胀或痛,甚或潮热,苔黄、脉实等泻下剂 分述·寒下常用药物:以寒下药物大黄、芒硝等为主,还常配伍行气药枳实、厚朴等,若气滞血瘀较甚者,还常加入桃仁、丹皮等活血化瘀药。泻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四两(12g)芒硝三合(6g)厚朴八两(24g)枳实五枚(12g)寒下·大承气汤泻下剂 寒下·大承气汤泻下剂用法:先煮厚朴、枳实,后下大黄,最后溶入芒硝“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证(热结为本质,旁流为假象);(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寒下·大承气汤泻下剂功效:峻下热结 主证病机分析:阳明腑实证热实互结于胃肠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实: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脉实有力寒下·大承气汤泻下剂 寒下·大承气汤燥屎+泻下剂热邪(热结)肠道津液肠道热伤津液热深厥深热扰神明气机阻滞实热阻滞气机,阳气不能达于四肢筋脉失养而挛急 寒下·大承气汤方解:君:大黄——泻热通便臣: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二者相须配伍,峻下热结佐: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急下存阴泻下剂 寒下·大承气汤证治要点:痞、满、燥、实,舌、脉泻下剂《温病条辨》所言:“承气非可轻尝之品,……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脉体沉实,的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 现代应用:现代常用于急性急性单纯型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见便秘、苔黄、脉实者;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等而见阳明腑实证者。寒下·大承气汤泻下剂 随证加减:1.气虚,加人参适量;2.津亏,加玄参、生地寒下·大承气汤泻下剂 使用注意:体虚慎用中病即止寒下·大承气汤泻下剂 附方:小承气汤(?用法)大黄、枳实、厚朴功效:轻下热结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功效:缓下热结寒下·大承气汤?三承气汤之比较泻下剂 三承气汤之比较共同点不同点大承气汤三方均有大黄,均有泻下热结的作用,均可治疗阳明腑实证硝黄枳朴并用,且厚朴量倍于大黄,而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其功峻下热结,主治痞满燥实四证俱备之阳明腑实证小承气汤无芒硝,厚朴量为大黄之半,且三药共煎,泻下热结之力较大承气汤为弱,为轻下热结,主治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虽有硝黄,但无枳朴,并加入甘草,且大黄与甘草同煎,泻下热结之力较大承气汤为弱,其功缓下热结,主治燥实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证 病例介绍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每因饮食不节而发病,往往因梗阻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病人不敢进食、呕吐等导致消瘦、脱水、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从中医理论分析,本病属腑气不通,故可采用大承气汤加味以通腑除胀。张氏在常规禁食、补液、抗炎的基础上用本方加味:体质强壮,精神状态好,患病时间短,脉洪有力者,药用大黄15g,芒硝30g,枳实15g,厚朴15g,莱菔子20g;患病时间长,体质消瘦,脉细无力者,药用大黄15g,芒硝30g,枳实15g,厚朴15g,红参20g,天冬20g,麦冬15g,玉竹20g;如腹痛较重拒按, 脉洪有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者,药用大黄15g,芒硝30g,枳实15g,厚朴15g,赤芍15g,当归15g,红花10g,桃仁5g。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6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在用药后解除梗阻而获痊愈,其中有46例经3年随访未见复发〔6〕。[张树峰,等.大承气汤加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6例报告.中医药信息,1995,(3):46] 寒下·大黄牡丹汤泻下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四两(12g)丹皮一两(9g)桃仁五十个(12g)冬瓜子半升(30g)芒硝三合(9g)功效: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寒下·大黄牡丹汤泻下剂临床表现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疼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有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主治:肠痈初起 寒下·大黄牡丹汤泻下剂症状分析疼痛:热结于里,气滞血瘀所致。少腹肿痞:乃是湿热与气血互阻,内结成痈所致。时有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已成,荣卫稽留于内而不卫外使然。 寒下·大黄牡丹汤泻下剂其总的病机为湿热郁蒸,气血凝滞,结于肠中,肠络不通所致。 寒下·大黄牡丹汤泻下剂大黄——泻肠中湿热瘀毒。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泻下。桃仁、丹皮——凉血祛瘀。冬瓜子——清热化湿,排脓消痈。方解 寒下·大黄牡丹汤泻下剂证治要点: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 寒下·大黄牡丹汤泻下剂临床应用:常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于实热血瘀者,亦可用于妇科急性盆腔炎等 寒下·大黄牡丹汤泻下剂使用注意:肠痈溃后;老人、孕妇、产后,忌用 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剂分述泻下剂 分述·温下适应证:因寒成结之里实证临床表现: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紧等。泻下剂 组成:大黄三两(9g)附子三枚,炮(9g)细辛二两(3g)温下·大黄附子汤泻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腹痛温下·大黄附子汤临床表现: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舌苔白腻,脉弦紧。泻下剂病因病机:里寒积滞内停,阳气不运所致 温下·大黄附子汤症状分析:泻下剂腹痛----寒邪入内,阳气不通,气血被阻。便秘----寒实内结,阳气不运,肠道传化失职,传送无力。胁痛----寒邪凝于厥阴,气滞而胁下痛。发热----阴邪壅滞,阳气被郁。手足不温----阳气不能布达四肢。 附子----温里散寒,止腹痛君大黄----泻下通便臣细辛----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佐温下·大黄附子汤泻下剂方解: 温下·大黄附子汤泻下剂1.用方要点本方主治寒积,以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证治要点2.使用注意有实热或阳亢者不能使用。 组成:大黄五两(15g)当归、干姜各三两(各9g)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各6g)温下·温脾汤功效:攻下寒积,温补脾阳泻下剂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主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温下·温脾汤病因病机:脾阳(气)不足,运化失常;或又食生冷,阻于肠间。泻下剂 主证病机分析:脾阳(气)不足,运化失常;或又食生冷,阻于肠间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冷积阻于肠道脾阳(气)不足温下·温脾汤泻下剂 温下·温脾汤方解: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大黄——荡涤积滞人参、甘草——益气补脾组成特点:四逆汤(附、草、姜),加人参、大黄(温、下、补三法兼备)泻下剂 温下·温脾汤制(药)性存(药)用:如大黄与温里药相伍,其寒性受温药之制而行泻下之用。证治要点:便秘或久痢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泻下剂 随证加减: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温下·温脾汤泻下剂 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剂分述泻下剂 分述·润下适应证:肠燥便秘之证病因病机:热邪伤津,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肾阳不足,或病后肾虚,关门不利。泻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组成:麻子仁二升(20g)芍药半斤(9g)枳实半斤(9g)大黄一斤(12g)厚朴一尺,炙(9g)杏仁一升(10g)润下·麻子仁丸功效:润肠泻热,行气通便泻下剂 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脾约便秘润下·麻子仁丸脾约:胃中燥热,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频数,肠失濡润,见大便秘结泻下剂 润下·麻子仁丸方解:君:火麻仁——润肠通便臣:大黄——通便泄热杏仁——降气润肠白芍——养阴和里佐:枳实、厚朴——下气破结佐使:蜂蜜——润燥滑肠,调和药性泻下剂 服法特点:丸剂,每服10小丸。渐加,以知为度(意在缓下,实属润肠通便为主之剂)润下·麻子仁丸泻下剂 润下·麻子仁丸证治要点: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组成特点: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泻下剂 随证加减: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痔疮出血,加槐花、地榆;伤津较甚,加生地、玄参、石斛润下·麻子仁丸泻下剂 现代应用: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人与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润下·麻子仁丸泻下剂 使用注意:1.本方虽然为缓下之剂,但药多破滞,故体虚,年老者不宜常服;2.孕妇不宜服用。润下·麻子仁丸泻下剂 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剂分述泻下剂 分述·攻补兼施适应证:里实积滞(阳明腑实或热结旁流)而正气内虚(气血不足或阴液亏损)临床表现:既有腹满便秘的症状,又有气血不足或阴津亏虚的症状泻下剂 黄龙汤《伤寒六书》组成:大黄9g芒硝6g枳实9g厚朴9g甘草3g人参6g当归9g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桔梗一撮攻补兼施·黄龙汤功效:泻热通便,益气养血泻下剂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攻补兼施·黄龙汤泻下剂 主证病机分析:阳明腑实证邪实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因下失下气血不足正虚身疲少气,脉虚攻补兼施·黄龙汤泻下剂 攻补兼施·黄龙汤泻下剂方解: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泻热通便人参、当归——补气养血扶正以利祛邪,使下不伤正桔梗——开肺气而通肠腑生姜、大枣——和胃补脾,扶助胃气甘草——和中,调药 配伍特点:攻补兼施,寓补于攻;升降并用,寓升于降攻补兼施·黄龙汤泻下剂证治要点: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腹痛拒按,身热口渴,体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 随证加减:气血虚甚者,可去芒硝;阴伤较甚者,可加玄参、生地、麦冬攻补兼施·黄龙汤泻下剂使用注意:中病即止,慎勿过剂;孕妇忌用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组成:玄参一两(30g)麦冬八钱(25g)生地八钱(25g)大黄三钱(9g)芒硝一钱五分(4.5g)功效:滋阴增液,泄热通便泻下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临床表现: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泻下剂主治:热结津亏证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病因病机:热结胃肠,津液受灼,肠腑失润,传导失常。此即《温病条辨》:“津液不足,无水舟停”泻下剂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泻下剂玄参麦冬(增液汤)滋阴增液,润燥滑肠生地大黄软坚润燥,泄热通下芒硝方解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泻下剂配伍特点:本方由滋阴养液与泄热通便两组药组成,但重在滋阴养液。滋补中寓以泻下,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是本方的特点。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泻下剂证治要点:本方专为温病热结阴亏的便秘而设。以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口干唇燥,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泻下剂现代应用:本方现代多用于高热、便秘、津亏耗伤较重,以及痔疮日久,大便燥结不通,属热结阴亏者。 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剂分述泻下剂 分述·逐水使用注意:方剂组成药物多有毒性,且逐水之力峻猛,虚人慎用。泻下剂适应证: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 十枣汤《伤寒论》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大枣十枚逐水·十枣汤功效:攻逐水饮泻下剂 主治:(1)悬饮(2)水肿(实水)逐水·十枣汤泻下剂 病机与证候分析上干清阳饮停胸胁、肺气不利饮停心下饮邪犯胃,胃气上逆饮停脘腹,气机不利饮溢肌肤苔白滑,脉沉弦水饮壅盛头痛目眩咳唾胸胁引痛,短气心下痞硬干呕腹胀水肿(一身悉肿,下半身尤甚)悬饮实水逐水·十枣汤泻下剂 方解:甘遂——行经隧水湿大戟——泄脏腑水湿芫花——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合用,峻逐水饮大枣——益气护胃,缓诸药之峻烈及毒性,使下不伤正逐水·十枣汤泻下剂 证治要点: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逐水·十枣汤泻下剂 现代应用:本方多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以及血吸虫病的腹水等体壮证实者。逐水·十枣汤泻下剂 逐水·十枣汤泻下剂使用注意:1.服药方法:a.将甘遂、芫花、大戟各等分研末,或装入胶囊;清晨空腹时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b.从小剂量开始,每服0.5-1g,如服药得泻后,水饮末尽,而精神、胃纳尚好者,可再投本方;如服后下少,次日渐加再服;如泻后精神疲倦,食纳减退,或副反应较强者,则停止服用。 逐水·十枣汤泻下剂使用注意:c.药后调护:得快利后,糜粥自养;体虚邪实者,可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 逐水·十枣汤泻下剂使用注意:2.大便泻下稀水的次数,以每日5~6次为宜。3.甘遂、大戟、芫花反甘草,习惯上不能同用。4.本方不宜做汤剂同煎。5.体虚及孕妇慎用。6.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小结本章按其功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五类。1.寒下: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均有泻下热结的作用,其中大承气汤硝黄枳朴共用,厚朴量倍于大黄,且大黄后下,功专峻下热结,治疗痞满燥实四证俱备之阳明腑实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厚朴量仅为大黄之半,故其功效为轻下热结,治疗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虽硝黄共用,但无枳朴,且加甘草,其功效为缓下热结,主治燥实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证。大黄牡丹汤功专泻下瘀热,主治湿热郁蒸、气血凝滞之肠痈初起。 2.温下:大黄附子汤以附子、细辛温里散寒,以大黄泻下通便,功效为温经散寒,主治寒实内结之证;温脾汤以既有泻下通便之大黄、芒硝、当归,又有温中散寒之附子、干姜,还配有益气补脾之人参、甘草,故有攻下寒积,温补脾阳之功效,主治脾阳不足,寒积中阻之证。3.润下:麻子仁丸以润肠药火麻仁、杏仁、蜂蜜等配伍小承气汤,功效为润肠泻热,行气通便,主治胃肠燥热、津液不足之脾约证。 4.攻补兼施:黄龙汤以大承气汤泻下热结,又配伍人参、当归、甘草、生姜、大枣等益气养血,使攻邪而不伤正。增液承气汤以增液汤加大黄、芒硝组成,功效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主治热结阴亏证。5.逐水:十枣汤是以芫花、甘遂、大戟等分研末,每次旱晨空腹服用约0.5—1.0g,并以十枚大枣煎汤送服,功效攻逐水饮,主治悬饮、水肿。 泻下剂复习思考题1.试述泻下剂的涵义、分类、及注意事项2.试述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在组成配伍、功效、主治方面的异同。3.试述大黄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中的配伍意义。4.简述十枣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 古今剂量折算表汉代剂量折合十六两制剂量折合现代克剂量一两一钱3克一升六钱至一两18~30克一方寸匕二钱至三钱6~9克一钱匕五分至六分1.5~1.8克 古今剂量折算表按:关于剂量之标准,古今不一。汉时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云如鸡子大,折合45克左右,凡云若干升作容量计算,以折合60至80毫升为宜。处方应用时,一方面根据前人考证的量制折算,更重要的是依据临床实践。以上选自李培生主编的五版教材《伤寒论讲义》p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