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 MB
  • 2022-04-29 14:35:07 发布

最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1课件PPT.ppt

  • 5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带状疱疹 发病机理PHN的发生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产生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①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邻近神经元;②中枢敏化:中枢敏化是指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或突触传递增强,从而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包括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增多、感受域扩大、对外界刺激阈值降低、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等病理生理过程。 发病机理脊髓及脊髓以上水平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δ亚基及钠离子通道表达上调、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下降、支持细胞的坏死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引起中枢敏化。相应的临床表现有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痛觉超敏(allodynia)等。痛觉超敏即为正常的非伤害性刺激通过Aδ及Aβ低阈值机械受体引起脊髓背角疼痛信号的产生。PHN持续疼痛的主要机制在于中枢敏化。 发病机理③炎性反应: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表达通过继发的炎性反应导致周围神经兴奋性及敏感性增加。④去传入(differentiation):初级传入纤维广泛变性坏死,中枢神经元发生去传入现象,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另外,还涉及交感神经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呈间断,也可为持续性,特点如下:疼痛部位: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PHN的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 临床表现:疼痛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 临床表现:疼痛疼痛特征:①自发痛:在没有任何刺激情况下,在皮疹分布区及附近区域出现的疼痛。②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延长。③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如接触衣服或床单等轻微触碰或温度的微小变化而诱发疼痛。④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常伴有一些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 病程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10年或更长。 其他临床表现PHN患者常伴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45%患者的情感受到中重度干扰,表现为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研究报道,60%的患者曾经或经常有自杀想法超过40%的患者伴有中-重度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的中-重度干扰。患者还常出现多种全身症状,如慢性疲乏、厌食、体重下降、缺乏活动等。患者疼痛程度越重,活力、睡眠和总体生命质量所受影响越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家属也易出现疲乏、应激、失眠以及情感困扰。 诊断诊断主要依据带状疱疹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无需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需要的疾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颈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脊柱源性胸痛、椎体压缩后神经痛、脊神经根性疼痛和椎体肿瘤转移性疼痛等。对疼痛的评估,推荐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或数字分级量表(NRS)评估疼痛强度。ID-Pain、DN4及PainDETECT量表可评估疼痛的性质。McGill疼痛问卷(MPQ)及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等工具可辅助评价疼痛强度。推荐使用SF-36量表、Nottingham健康概况(NottinghamHealthProfile,NFIP)或生命质量(QoL)指数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帮助显示感觉神经损伤的部位与性质,在PHN病情评估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治疗PHN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PHN的治疗应规范化,其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及联合治疗,许多患者的治疗可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2周。 治疗药物联合微创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要监测疼痛强度的改善情况。治疗1周后,应对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以便维持或调整现有的治疗方案。使用VAS或NRS对疼痛进行评价,通常,治疗后疼痛评分较基线降低≥30%即认为临床有效,降低≥50%即为明显改善。 有部分临床经验提示疱疹期的抗病毒治疗及使用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可有效减少PHN的发生。 1.药物治疗结合2010年欧洲神经病学会联盟(EuropeanFederationofNeurologicalSocieties,EFNS)、2004年美国神经病学会(AmericanAcademyofNeurology,AAN)对PHN药物治疗的推荐、2015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推荐以及不同药物的临床证据,本共识推荐治疗PHN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5%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PHN治疗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的疗效、可能的不良反应、伴随的睡眠及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的风险及治疗成本等。药物选择应个体化,单一药物治疗不能获得满意的疼痛缓解时,考虑联合用药,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选择不同机制、疗效相加或协同而不良反应不相加的药物。 (1)钙通道调节剂 (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可与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的α2-δ亚基结合,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抑制痛觉过敏和中枢敏化。加巴喷丁的起始剂量为每日300mg,常用有效剂量为每目900-3600mg,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的应减量,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和头晕,需要数周缓慢滴定至有效剂量。加巴喷丁呈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生物利用度随剂量升高而降低,个体间变异为20%-30%,疗效存在封顶效应。 普瑞巴林普瑞巴林是第二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增强了与α2-δ亚基的亲和力,能够缓解PHN、改善睡眠和情感障碍。普瑞巴林剂量每日为150-600mg,滴定期5-7天。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减量。普瑞巴林的特点是滴定和起效更快,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疗效可预估,不存在封顶效应,生物利用度≥90%且与剂量无关,个体间变异为10%-15%,不良反应与加巴喷丁相似。为避免头晕和嗜睡,两药均应遵循:夜间起始、逐渐加量和缓慢减量的原则。 (2)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三环类抗抑郁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α肾上腺素受体,调节疼痛传导下行通路,发挥镇痛作用。药物起效较慢,主要不良反应有过度镇静、认知障碍和心脏毒性(窦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心室异位搏动增加、心肌缺血甚至心源性猝死),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最常用的药物为阿米替林,首剂应睡前服用,每次12.5-25mg,根据患者反应可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最大剂量150mg。应注意其心脏毒性,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青光眼、尿潴留、自杀等高风险患者应慎用。此外,该药可能导致或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老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风险高,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测。 (3)利多卡因贴剂利多卡因阻断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减少损伤后初级传入神经的异位冲动,从而减少PHN患者痛觉。利多卡因贴剂起效快(≤4h)。在为期4-12周的临床研究中,有约1/4-1/3的患者疼痛缓解≥50%。对利多卡因贴剂或普瑞巴林单药治疗无效的PHN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贴剂和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利多卡因贴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使部位皮肤反应,如短暂瘙痒、红斑和皮炎。 (4)曲马多曲马多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可同时作用于u-阿片受体和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受体以达到镇痛效果。曲马多可显著缓解PHN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现象,但对闪电样、刀割样疼痛效果不明显,其疗效弱于强阿片类药物,而耐受性优于强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尿潴留、嗜睡和头痛等。应遵循低剂量开始,缓慢逐渐加量的原则。起始剂量每次25-50mg、每日1-2次,每曰最大量400mg。应注意选择控释或缓释剂型,并且不与5-羟色胺药物(包括SNRIs)同时使用,以避免5-羟色胺综合征风险。该药滥用率低,但也会发生药物依赖,需逐步停药。 (5)阿片类镇痛药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有效治疗PHN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考虑到误用和滥用的风险及耐药的产生,推荐阿片类镇痛药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常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治疗PHN应遵循以下原则:在恰当的治疗目标和密切监测下处方阿片类药物,并严格选择控缓释剂型;小剂量开始治疗,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一旦治疗无效,应立即停药,一般使用不超过8周。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在用药后1-2周内可能发生耐受。 (6)其他药物临床上还应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SNRIs)来治疗PHN,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但缺乏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文拉法辛有效剂量为每日150-225mg,每日1次。度洛西汀的剂量为每日30-60mg,每日1次或2次。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出汗、乏力、焦虑、震颤等。 (6)其他药物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局部辣椒素、其他抗癫痫药(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及草乌甲素也被用来治疗PHN。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炎症提取物的用量为每日4片(4.0Neurotropin单位/片),分早晚2次口服。辣椒素的推荐浓度为0.025%-0.1%,不良反应为局部皮肤灼热感。拉莫三嗪剂量为每日50-400mg,每日1-2次。托吡酯应常用剂量为每日200-400mg,每日2次。拉莫三嗪和托吡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等。丙戊酸钠治疗剂量每日250-1000mg,分3次服用。草乌甲素片0.4mg,每日3次。 2.微创介入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引导下以最小的创伤将器具或药物置入到病变组织,对其进行物理、机械或化学治疗的技术。临床用于治疗PHN的微创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神经介入技术和神经调控技术。药物治疗是镇痛的基础,微创介入与药物联合应用治疗PHN可有效缓解疼痛,同时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脉冲射频、神经阻滞及经皮神经电刺激等微创介入方式对PHN患者疗效肯定。 (1)神经介入技术(1)神经介入技术主要包括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毁损和鞘内药物输注治疗。①神经阻滞:在相应神经根、干、节及硬膜外注入局麻药或以局麻药为主的药物以短暂阻断神经传导功能,既能达到治疗作用,又对神经无损伤。在选择神经阻滞药物时必须要考虑以下问题: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治疗目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的利弊。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神经阻滞用药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1)神经介入技术②选择性神经毁损:以手术切断或部分切断,或用化学方法(乙醇和阿霉素)或物理方法(射频热凝和冷冻等)阻断脑、脊神经、交感神经及各类神经节等的神经传导功能,神经毁损为不可逆的治疗,可能产生其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麻木甚至肌力下降等并发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神经介入技术③鞘内药物输注治疗:通过埋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输注泵,将泵内的药物输注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脊髓或中枢,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常见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局麻药等,其中吗啡的临床应用最广。吗啡的起始剂量为胃肠外剂量的1%或口服剂量的1/300,根据镇痛效果与副作用及患者的一般情况逐渐调整(滴定),以达到最好的镇痛效果和最小的不良反应。另外,硬膜外腔置管连续输注也是控制严重疼痛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2)神经调控技术神经调控技术是通过电脉冲适当地刺激产生疼痛的目标神经,反馈性调整神经的传导物质或电流,或产生麻木样感觉来覆盖疼痛区域,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临床用于治疗PHN的主要包括脉冲射频治疗和神经电刺激技术。①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是一种神经调节治疗,通常使用频率2Hz、电压45V,电流持续时间20ms,间歇期480ms的脉冲式射频电流进行治疗,脉冲射频可以影响感觉神经ATP代谢以及离子通道的功能,持续、可逆地抑制C纤维兴奋性传入,从而对相关神经的痛觉传导起到阻断作用。脉冲射频对神经纤维结构无破坏作用,能改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后也较少发生感觉减退、酸痛、灼痛及运动神经损伤,较多的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2)神经调控技术②神经电刺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神经电刺激方法包括脊髓电刺激(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外周神经刺激(PeripheralNerveStimulation,PN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TENS)等。SCS是将电极置入硬膜外腔,影像证实位置确切后,由刺激电极产生的电流直接作用于脊髓后柱的传导束和背角感觉神经元以及脊髓侧角的交感神经中枢,从而有效缓解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促进病情好转。有临床研究表明SCS是早期PHN(出疹后1-3个月)的有效镇痛方法。PNS是将电极置入支配疼痛区域的皮下外周神经附近,从而抑制疼痛区域的感觉神经向上传导。TENS是经过皮肤施行电脉冲刺激,反馈性对传导疼痛信息有关的不同神经进行调整,减少疼痛信息的传导和增加镇痛物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 3.其他治疗针刺治疗、臭氧治疗等技术在临床上显示有一定的效果,国内有报道,5年随访臭氧介入治疗顽固性PHN疗效稳定,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在PHN患者中很大部分伴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治疗方案中需要重视及联合心理治疗及行为调节。 谢谢! 谢谢!参考文献: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年3月第22卷第3期作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与酒精戒断综合征2005研刁慧芳 韦尔尼克脑病(Wernickesencephalopathy,WE)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以中脑和下丘脑为主的疾病,其患病率不高,但危害大,病死率高,易误诊、漏诊。酒精戒断综合征是以酒精的突然戒断或者比通常摄入的酒精量明显减少时,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或躯体功能紊乱,再次饮酒可使症状迅速缓解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 由于二者均与酒精有密切的关系,临床表现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且有约15%的WE患者同时合并戒断综合征,所以正确鉴别显得尤为重要 病例1,男,45岁,主因坐位摇晃,行走不能3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嗜酒史20年,每日1斤现病史:患者3个月以来开始出现坐立不稳,摇晃,行走困难,病情逐渐加重,近一周行走不能.6天前症状加重,出现胡言乱语,复视,行走不稳,经常无故摔倒,查头颅CT示轻度脑萎缩,门诊以WE?收入院查体:神清,轻度构音障碍,高级神经活动正常;双眼内收,外展,上视,下视均受限,处固定位;双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坐位摇晃明显,双侧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巴士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均正常,头颅CT示轻度脑萎缩诊断:WE 男,32岁,主因行走不稳2天以共济失调原因待查收入院既往嗜酒7年,每日一斤左右,近日因故停止饮酒2日后出现行走不稳,需人扶持查体:神清,语畅,高级神经活动正常;颅神经检查无阳性发现,双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四肢震颤,双侧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巴氏征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生化全项均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考虑为酒精戒断综合征 1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酒精中毒进食不足以酒代餐吸收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小肠粘膜病理改变代谢障碍肝,胰疾病孕妇呕吐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1)WE的病因是维生素B1缺乏,在硫胺或焦磷酸硫胺素缺乏的情况下,三羧酸循环障碍大脑细胞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脑组织中乳酸堆积和酸中毒,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摄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急性WE综合征 2)酒精戒断综合征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乙醇刺激的突然解除造成脑内Y-氨基丁酸(GABA)抑制效应的降低及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有关 2临床症状1)WE发病年龄多为(30~70)岁,平均42.9岁,男性比女性稍多.典型的急性WE患者可出现3组特征性症状:眼肌麻痹,精神异常和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最常见的是双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复视,其它:眼球震颤多以水平和垂直方向为主.上睑下垂,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和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眼肌麻痹如能及时治疗,常在24小时内恢复;而眼球震颤需(1~2)周才能恢复,精神异常情感淡漠,定向力障碍,精神涣散,容易激惹,这种异常有时难与戒酒状态区别,常被称为泛发的混乱状态.精神异常多伴有意识障碍,常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共济失调以躯干和下肢为主,上肢较少受累,患者站立,行走困难. 2)戒断综合征临床以震颤状态,抽搐样发作,幻觉,谵妄及震颤性谵妄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还会合并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3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WE头颅CT扫描可发现双侧丘脑和脑干有低密度或高密度病变,也可见到乳头体密度改变,部分患者的导水管周围有低密度区.颅脑MRI检查发现乳头体萎缩,丘脑内侧及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脑组织对称性损害是WE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血清丙酮酸测定,对WE的诊断有益 酒精戒断综合征头颅CT68.8%有脑萎缩表现,EEG检查46.8%有阳性发现,75%的患者转氨酶异常.其他的生化检查,腹部B超,脑电图均可选择,部分患者可有阳性发现 神经病理学特征很多学者对急性WE的大脑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受累严重的病变部位均有神经元变性、坏死、缺失,髓鞘结构变性、坏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细胞内水肿和斑点状出血。 根据近年尸检、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研究,WE的病变部位较广,见于下丘脑、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第三、四脑室周围灰质(双侧丘脑内侧,乳头体)、双侧尾状核、大脑皮层、前庭核、橄榄核下部、视神经、小脑蚓部。1小脑退化蒲肯野细胞是易损细胞,小脑蚓部有明显的蒲肯野细胞密度和分子层容量减少,蒲氏细胞的树突(Dentritictrees)结构处,仅有细胞树突的容量缺失,而没有细胞缺失。绒球及侧叶的蒲氏细胞也明显减少。 2大脑皮层神经元减少神经元退化仅限于非Υ-氨基丁酸介导的锥体神经元,与选择性神经元易损有关。额叶白质神经元丢失的最多,颞中回和丘脑的容量也减少。额上回有选择性的神经元丢失,运动皮层没有明显的变化。3血管损伤3.1损伤因素:①在丘脑侧部、中部、海马回的粒细胞数量及组胺释放相继增加,引起脑部血管损伤及脑部血管周围水肿。②丘脑内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病变早期增加。③脑干巨噬细胞与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加是致病直接因素。 3.2血管与脑实质损害的性质和分布:海绵状变性先后发生在四叠体下部、丘脑、乳头体、橄榄体和前庭核;神经元细胞水肿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加,血管扩张,继之表现有淤斑的出血和血管的渗透异常,主要继发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血管功能障碍。4其它病理改变有双侧大脑皮层的变性、坏死、萎缩第三、四脑室周围的灰质改变,乳头体神经元气球样变性乳头体萎缩,髓鞘脂的坏死、中心脑桥髓鞘破坏、轴索的损害,周围神经病变。 4诊断及鉴别要点WE诊断标准:有影响维生素B1减少病史;眼外肌麻痹,眼球震颤,同向凝视障碍;共济失调;精神异常;血中丙酮酸含量增高酒精戒断综合征男性饮酒量每周超过320克,女性饮酒量每周超过280克,发生酒精依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临床以震颤状态,抽搐样发作,幻觉,谵妄及震颤性谵妄为最常见的类型,平时以酒代饮食可作为易发生本病的标志 5治疗WE的治疗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由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维生素B1胃肠吸收不良,故口服维生素B1作用不大,肌注维生素B1效果也不佳故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选择立即静注维生素B1.一般非肠道给药,维生素B1每日剂量100mg,持续2周或到患者能进食为止. 如果WE是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患者还常有镁缺乏,在依赖硫胺代谢的几个生化过程中,镁是一个辅助因子,故镁缺乏可降低硫胺的作用,使硫胺缺乏所致的病情恶化,因此,对WE患者的治疗还应补充镁,硫胺在人体内约有30mg,当体内硫胺贮备不足时,如果补充大量碳水化合物液体,就可诱发典型急性WE发作.其机制是葡萄糖代谢能耗尽体内的硫胺,发生WE,所以治疗中严禁未补充维生素B1而先给葡萄糖. 酒精戒断综合征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根据个体情况,配合心理治疗逐渐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