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4 MB
  • 2022-04-29 14:35:00 发布

最新现场急救之包扎(含脱位)课件PPT.ppt

  • 5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现场急救之包扎(含脱位) 包扎目的:1.保护伤口,减少感染 2.压迫止血,固定敷料和夹板 3.减轻痛苦包扎材料的选择:常用的有绷带、三角巾等。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如相对干净的毛巾、衣服、手绢、床单、被单等。 包扎注意事项包扎伤口,应用棉垫,不要触碰伤口。维持病人舒适的体位,注意保护受伤部位的血管和神经。用力应适当、均匀,并注意观察止血效果。包扎四肢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并观察指端血液循环。包扎完毕带尾打结时,应在肢体的外侧面,并避开特殊部位。 3.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肢体粗细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方法:先用环形法开头,固定开始端,再斜行向上进行缠绕,但每周均把绷带向下反折,遮住其上周的1/3—1/2。反折时要用左手拇指按住绷带正中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后缠绕。反折部位应相同,使之成为一直线,但应注意反折处不要在伤口上或骨突处。包扎原则是远心端→近心端,起止处均环形两圈 4.“8"字形包扎法用于肘、腕、踝、肩、髋关节等方法:1.离心包扎法2.向心包扎法 三角巾顶角底角底角底边其制作方法是:取一正方形布,对角裁开,一般要求底边长约130cm,顶角距底边中点约65cm,必要时顶角钉一长约50cm的带子。适用于各种伤口及大面积创伤的包扎,用法简单、灵活。 前额包扎法将三角巾折叠成绷带样,底边的中点放在眉间上部,再将底边经左右耳上向后拉紧,在枕部交叉,再交叉绕耳上到额部拉紧打结。 头顶部包扎法(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中点部分平眉放于前额,顶角经头顶垂至枕后,两底角在耳后后拉交叉后,再经耳上到额部拉紧打结,最后将顶角向上反折塞入结下,或用安全别针固定。 面部、耳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对折双层,一手将顶角压在伤员健侧眉上,另一只手将底边的一半经耳上绕到头后,用底角与顶角打结,然后将底边的另一半反折向下包盖面部,并绕颏下用底角与顶角在耳上打结。 眼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四指宽的带状巾,以上1/3处盖住受伤的眼睛,2/3从耳下端反折,向脑后至健侧眼睛,在健侧前额处反折后再转向受伤一侧耳上打结固定。1.单眼包扎法2.双眼包扎法 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法将三角巾一底角拉向健侧腋下,顶角覆盖患肩并向后拉,用顶角上的带子在伤侧上臂上1/3处缠绕两周,将三角巾固定,然后将另一底角向肩部反折后,绕过肩胛拉至健侧腋前打结。 肩部包扎法☆双肩包扎法将三角巾折成燕尾状,置于肩背部,燕尾角向上搭在双肩上,燕尾包绕肩部至腋下,与燕尾底边相遇打结。 上肢包扎法——大悬臂(除肱骨、锁骨外的上肢损伤)将前臂屈曲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叫悬吊带,用于前臂损伤和骨折。方法是将三角巾放于健侧胸部,底边和躯干平行,上端越过肩部,顶角随着伤臂的肘部,伤臂弯成直角放在三角巾中部,下端绕过伤臂反折越过伤侧肩部,两端在颈后或侧方打结,再将顶角折回用别针固定。 肘、膝关节包扎法据伤情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长条,将中点部分斜放于关节上,两端分别向上、下缠绕关节上下各一周后打结。 胸部包扎法※双胸包扎法将三角巾折叠成燕尾状,两燕尾向上,平放于胸部,两燕尾在颈后打结,再将顶角带子拉向对侧腋下打结。此法用于背部包扎时,将两燕尾拉向颈前打结。 胸部包扎法※单胸包扎法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胸部,顶角超过伤肩,并垂向背部,两底角在背后打结,再将顶角带子与之相接。此法如包背部时,在胸部打结。 手(足)包扎法将手(足)放在三角巾中央,使底部位于手(足)腕处,指(趾)尖对着顶角,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拉向手(足)背,左右交叉后压住顶角,绕手腕(足踝)部打结。 关节脱位的急救 关节脱位俗称关节脱臼,是指因暴力作用,使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创伤性关节脱位以肩关节、肘关节脱位最为常见(其关节活动范围大,关节囊相对松弛)。 关节脱位的原因:*创伤性一般是由间接外力所致*先天性*习惯性*病理性关节脱位的征象:1受伤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2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3畸形:关节头在异处,关节囊凹陷,肢体变短,关节弹性固定等。 肩关节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是非典型的球窝关节。近似圆球的肱骨头和浅而小的关节盂,虽然关节盂周围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来加深关节窝,仍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肩关节的这种结构形状增加了关节幅度,但也降低了关节的稳定性。 肩关节脱位常见原因:间接外力所致(跌倒撑地),常见为肱骨头向关节囊前方脱出。肩关节脱位特有征象:方肩畸形。Dugas征阳性:当患侧肘部紧贴胸壁时,其手掌不能搭到健侧肩部,或当手掌搭到健侧肩部时,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间接暴力,在运动过程中,只要在摔倒时,肩关节处于上臂外展,手或肘着地,外展与外旋力量同时作用于肱骨头,使肩关节前下方关节囊出现破口,肱骨头滑出肩胛盂窝而位于喙突的下方。患者向后方跌倒时,肱骨头后方受到向前的暴力撞击,亦可以形成前脱位。 肘关节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3个关节:1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2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头的关节凹构成;3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构成。 肘关节脱位多为间接外力所致—跌倒时,上肢外展手掌撑地,尺骨的鹰嘴向后凸出。肘关节脱位后,肘部侧面观呈半屈曲状,弹性固定,肘后正常的三角关系消失,肘部肿胀明显,伸屈功能丧失。 肩肘关节脱位的急救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加重损伤。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脱位形成的姿势下固定伤肢,尽快送至医院。(复位15-30s)肩肘关节脱位均可用三角巾(或长宽布带代替)悬吊前臂,或置于2个纽扣之间固定。急诊就医。 《金匮要略》398节条文中,涉及脉象的有143条。《金匮要略》中有许多涉及脉象的难解条文。 主要目的明确脉象在诊察中的作用明确“寸口脉”有不同的所指明确原书论脉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明确原书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不同明确不同的诊脉部位有不同用法明确一脉可主多病,一病可见数脉 一、脉象在《金匮》诊察中的作用辨别病因辨别类型辨别病理机转 辨别病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虚寒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辨别类型中医在临床诊断时,除辨别病因外,还应辨别其阴阳与寒热表里虚实等八纲所属。一般而言,浮沉辨表里,迟数辨寒热,有力无力辨虚实。举例 举例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兼脉所见) 辨别病理机转病情进退: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顺逆: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传经: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二、“寸口脉”有不同所指寸口与关上、尺中并提的,则此寸口仅指两手寸脉。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单提寸口,或寸口与趺阳、少阴等并提的,则此寸口包括两手的寸关尺三部。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三、《金匮》论脉有相对与绝对之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绝对,故宜利小便发汗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相对,病在下焦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此条的“寸口脉浮而大”当指寸关尺的寸脉,因本节是寸口与尺中并举的,按照上述寸口脉的运用规律,故应指寸脉。宿食停滞在下焦,其病应尺脉,尺脉当沉,寸脉相对为浮大。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圊脓血。此少阴下利,由肾而及于大肠,病属下焦血分,涩即见于尺部以应之,尺脉涩而见沉,故寸脉浮,数者为有热也。 四、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不同1、大脉2、弦紧互用3、数——不一定表示脉的快慢4、微——有时是形容词 大脉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指洪脉)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指洪脉)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当指寸脉浮或寸脉旺)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指革脉)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指浮大无根一类的脉象) 弦紧互用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减”当为“紧”之借用) 数脉仲景著作中的“数”脉有时不是指脉的快慢,而是指脉的动态。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仲景的愿意不是指脉的快慢,而是指脉的动态,即像快又不快,为躁动之象,见于胸痹发作之时。 微“微”字在《金匮》中有时指微脉,有时作形容词。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不解释成微而紧)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微为形容词)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为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微为脉象,指阳虚) 五、不同的诊脉部位有不同用法目前,临床上诊脉习用寸口,但《金匮》的诊脉部位与现在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有以下四种:1.寸口三部法;2.趺阳诊法;3.少阴诊法;4.少阳诊法。 诊外感疾患用独取寸口法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又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必须说明,外感病用寸口诊法,并不是说内伤就不用,只是内伤兼用其它诊法,而外感全身概用寸口罢了。 病涉脾胃常用趺阳诊法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由于趺阳脉位置较表浅,故水肿病于寸口脉很沉的情况下,亦多兼诊趺阳,《水气病篇》中有类似条文。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内伤脾胃而致的湿热)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外感湿热) 复杂的病用几种脉象说明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上下阻隔的病分寸关尺三部以候之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一脉可主多病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一病可见数脉肺痈初期为脉微数,成脓脉滑数。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宿食病因有新停、久停之不同,脉象各异。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