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2-04-29 14:41:13 发布

最新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二课时)课件PPT.ppt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二课时) 胞体轴突末梢树突轴突神经元结构图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二课时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婴儿)等反射,这些反射为什么不受大脑的控制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是某一过程的结构.2.反射弧组成: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任何一个反射都要通过来完成.4.反射弧的作用:是的基本方式.预习检测: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反射弧神经调节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中间神经元反射弧模式图 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1.感受器:一般是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能把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所以感受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2.传入神经元:具有从神经末稍向中枢传导冲动的神经称为传入神经元.3.神经中枢:指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脊髓、脑)4.传出神经元: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到各个器官或外围部分的神经元.5.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活动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膝跳反射中间神经元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 感受器效应器传出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元认一认 ACEBD1、下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A表示反射弧的,B表,C代表,D代表,E代表。(2)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膝跳反射的结果是。(3)如果D受损伤,叩击A处膝跳反射是否还能发生?,原因是。感受器效应器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股四头肌小腿突然跳起不能传入神经元受损,反射弧不完整 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手偶然碰到某种刺激(如火焰),手上皮肤里的[1]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到,神经冲动沿着[2]传到脊髓里的[3],由此再发出神经冲动通过[4]传达到手臂上的[5],引起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反射.(2)若[2]受损,[1]受到刺激,[5]是否会发生反应?,刺激[4],[5]是否会发生反应?.感受器效应器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不能能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意义: 感受器效应器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射反射弧刺激反应小结:在完成反射时,反射弧的五个部分缺一不可,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都会产生调节障碍,因此,健康完整的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原文1/P21)太阳病病因:风寒袭表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定位)证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恶寒-风寒外束,表气被遏(定性) 释疑:1.为何未提发热?省文。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应,与脉浮机理一致。或未发热。恶寒与发热相比,恶寒更为重要,后人云“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恶寒起病即见,发热出现较迟。 2.二证一脉,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风寒袭表,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最具诊断意义,故列为太阳病提纲证。3.必须是这组脉证同时出现。任何一个症状单独出现不一定是表证。 二、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证脉证提纲。(原文2/P22)太阳病中风证病因:风寒袭表证发热-气血外达,正邪相争汗出-卫外不固,营阴失守恶风-汗出肌疏,不胜风寒脉(浮)缓: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 释疑:“太阳病”有二种含义:太阳病脉证;病因概念-感受风寒之邪。为省文笔法。本条所列脉证,以汗出最重要。 病理性汗出,不能与使用发汗药引起的汗出相提并论。病理特点:感受风寒,卫气受伤,营阴失守临床特点:初起即见发热,但体温不高,怕冷不甚而恶风,汗自出。 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原文3/P23)太阳伤寒证病因:寒邪袭表证发热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必恶寒---不论发热与否,必先见恶寒-----卫阳被遏体痛---寒邪外束,经脉受阻,运行不畅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脉:阴阳俱紧寒邪束表,肌腠收缩,寸尺两部脉来绷急 释疑:原文2.3.6条均不提“太阳之为病…..”,而提“太阳病名为……”第1条为提纲证,2.3.6条为太阳病分类。凡见脉紧必无汗,故汗不出当为太阳表实证的辨证要点。临床特点:发热较迟,体温较高,恶寒亦甚,皮肤干热。病理特点:风寒袭表,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原文6/P24)病证病因脉证特点治则后果中风伤寒风寒发热恶寒口不渴汗出脉浮缓无汗脉浮紧解肌祛风辛温发汗伤阳温病温热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辛凉解表伤阴 误治后变证:误汗(病位在心肺)身灼热-津伤热盛脉阴阳俱浮-热邪充斥于表,气血外应自汗出-热盛迫津外泄身重-热伤津气多眠睡-热扰心神鼻息必鼾-邪热上壅,肺窍不利语言难出-心神被扰(心主言,舌为苗窍) 误下(病位在肾)小便不利-热夺阴液,化源枯竭直视-热盛阴伤动风失溲-热扰神明(二便自遗) 误火(病位在肝)微发黄色----火热之邪加于温热,熏灼肝胆,胆汁外泄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热动肝风,水不涵木。一逆尚引日:一次误治,尚有图治之机,再逆促命期:再次误治,促其寿命夭亡。 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及愈期的判断(原文7/P26)病发于阳:发热恶寒-阳经受病,愈期-七日病发于阴:无热恶寒-阴经受病,愈期-六日 发热恶寒-正气能与邪气相争-亢奋状态太阳病-发热恶寒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往来寒热无热恶寒-正气无力与邪气相争-抑制状态太阴病-脾虚寒湿少阴病-心肾阳虚厥阴病-虚寒致厥发于阳(阳证)正盛邪实祛邪为主发于阴(阴证)阳虚阴盛扶正为先 释疑:关于“阳数七,阴数六”出于伏羲氏河图生成数顺序说:“七”为第一,“六”为第二,发于阳的先愈,发于阴的后愈季节说:七和六是指代春夏和秋冬 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原文4/P27)依据脉证,判断太阳病传与不传历代有不同说法认为颇欲吐是少阳主证、躁烦是阳明主证-病传少阳、阳明欲吐与躁烦看成阳明热证-邪传阳明欲吐不吐与躁动不安为少阴阴寒极盛-邪传少阴欲知是否传变,则需以脉证为依据 (原文5/P27)承上条,再论太阳病不传变伤寒有一日传变者伤寒亦有二三日不传者不拘于发病日数的多寡,以脉证为依据。 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原文8/P28)“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与第7条“发于阳者,七日愈”说法一脉相承太阳病为阳病,当在阳数之期愈。在愈前的第6日,当太阳之期已过,邪气已衰,故为病愈。 文中仅举出头痛一证,临床当与发热恶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太阳病病情若有向里发展之势,可先安未受邪之地。针足阳明经穴,疏通经气,振奋胃阳,扶正却邪,防止传经之变。 预测太阳病邪解后病愈日期(原文10/P29)太阳病余邪未清,或正气未复,不必再药只需休息调养,待正渐复,邪渐去,便可全愈十二日,为约略之词,不可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