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0 KB
  • 2022-04-29 14:21:58 发布

最新创伤的急救与自救课件PPT课件.ppt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创伤的急救与自救课件 怎样减少或避免创伤;遭遇创伤后怎样救治;怎样减少危险和遗患;多一份医学知识就多一份安全;什么是决定生死的“黄金时间”.创伤后一小时内能否得到有效救治对伤员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称为“黄金一小时”.国外统计,对创伤患者实施急救的反应时间,日本东京5min,巴西圣保罗为5~8min,美国西雅图为5min以内,北京急救中心平均16min,上海急救中心在15min以内.而国内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反应时间常达14小时以上,乡镇偏远地区常常要0.5~1d. 有人(Papadimitiou)认为:若院前救护到达更及时,尚有11%的死亡可能避免.土耳其Ege指出,若能在伤后5min内给予救命性措施,伤后30min内给予医疗急救,则18~25%患者生命可因此得到挽救.由此看来,缩短伤者得到救治的时间,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据统计,因创伤而死亡的患者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创伤早期,20%死于创伤后期并发症.创伤发生最初的目击者往往不是医务工作者,而“第一目击者”能否对伤者实施必在的初步急救和呼吸,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1、包扎伤口.2、出血时要扎上止血带.3、肢体畸形严重时先顺畸形方向牵引,渐恢复肢体正常轴线,然后妥善固定.现场急救 脊柱骨折脊柱骨折常发生于颈椎和胸腰椎交界区(胸腰段).颈椎骨折常导致四肢瘫痪,胸腰椎骨折常导致下肢瘫痪. 1、颈椎骨折伤员搬动时要有人双手抱于伤员头部两侧,沿脊柱轴线牵引,经免加重脊髓损伤.2、颈椎骨折伤员呼吸肌麻痹,现场和转运途中要做人工呼吸.3、颈椎骨折要用颈托或现场制做纸卷固定颈部.4、脊柱骨折伤员均应置于木板上固定、搬运.现场急救 腹部损伤腹部损伤包括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种.开放性腹部损伤如与腹腔相通可有肠管膨出.闭合性腹部损伤可有肝、脾等脏器损伤,可引起大出血,导致休克.胃肠等空腔脏器损伤能引起腹膜炎、腹痛明显 现场急救1、保持伤员安静、避免不必要搬动.2、禁食、禁水.3、伤员平卧位.4、无菌纱布或三角巾包扎伤口.5、有肠外露时用三角巾或纱布覆盖后加碗扣在其上,然后包扎固定.6、迅速转送医院治疗. 胸部损伤包括胸壁挫伤、裂伤、肋骨骨折、气胸、血胸、肺挫伤.有时合并腹部损伤.(一)胸部挫伤的处理胸部挫伤仅表现局部血肿、青紫、皮损,现场不需得理.但要注意是否存在肋骨骨折及脏器损伤.(二)胸壁裂伤胸壁伤口要立即包扎.伤口如与胸腔相通,伤口有气泡或“吱吱”声称为开放气胸.最好用凡士林纱条堵塞伤口.如无凡士林纱条可用敷料封于伤口,迅速送院. (三)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可单根或多根骨折,可发生在一侧或双侧.多根肋骨骨折时胸壁凹陷.呼吸时由于胸廓活动,骨折处疼痛加重.肋骨骨折常合并血胸,引起呼吸困难.单根骨折:现场多用头带固定,也可用胶布固定.多根肋骨骨折:肋骨塌陷处用厚棉垫或纱布复盖后用多头带固定,然后迅速转运.(四)血胸和气胸属重症伤员,要保持病安静,迅速转送医院治疗,血胸和气胸病人呼吸困难,可适当垫高上半身,以利呼吸. 颅部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挫裂伤、颅骨骨折、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组织受损出现意识障碍.颅内血肿及脑组织损伤可继发脑水肿,导致ICP升高,严重是时形成脑疝,出现瞳孔改变、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 1、头皮血肿一般不需包扎,但应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进一步排除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2、头皮裂伤迅速包扎伤口.包扎后用手压迫伤口以促进止血.应护至医院清创缝合.肌注TAT进一步检查.3、颅骨骨折及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常伴有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并出现意识障碍.颅底骨折时常有耳、鼻CSF漏. 现场急救1、病人平卧休息.2、迅速包扎伤口.3、解开领扣、裤带以利呼吸.4、昏迷伤员颈部后仰,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5、呼吸、心跳停止时行人工呼吸,进行紧急抢救.6、耳、鼻有溢液时不要现场堵塞,以阶颅内感染.7、迅速转送.8、既使无昏迷也应禁食禁水. 创伤急救的基本要求创伤急救原则上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止血: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点)使血流中段,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用止血带止血时,应先用柔软布片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不要在上臂中1/3处和腋窝下使用,以免损伤神经.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用. 包扎:包扎在外伤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以及固定敷料、夹板等作有.常用的包扎材料:有急救包、三角巾、绷带、四头带等.紧急情况下亦可就地取材.包扎的注意事项:1、快(发现、暴露、检查、包扎伤口可快).2、准(部位要准确).3、轻(动作要轻,以免增加伤口流血).4、牢(牢靠、松紧适度、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5、处理伤口要仔细. 固定:适用于骨折伤员.骨折是遭受外力打击常见的损伤之一,在现场救治骨折的固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线能否对骨折及时、正确地处理,将影响伤员的预后和伤肢的功能恢复.若处理不当,除了会增加伤员的痛苦外,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伤员的死亡和终身残疾. 骨折的症状和体征1、疼痛2、畸形和异常活动.3、骨磨擦音(感).4、功能障碍.5、肿胀.固定的材料:夹板.亦可用树枝、竹竿、木板、施工工具等 搬运先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主要是抬背.搬运注意事项:昏迷伤员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用别针穿过舌尖、拉出固定于领扣附近,防止窒息;颈椎伤应有人协助牵引、固定头部;脊椎、脊髓伤要避身体弯曲的扭转,平抬平放,并宜用平板或状卧姿势.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如发现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血压脉膊减弱、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应暂停后送,就地抢救. 烧伤烫伤急救电灼烧伤火焰烧伤或高湿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鞋袜衣服用剪刀除去伤口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后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然后送医院.强酸或强碱灼伤时应立即大量清水彻底冲洗,为防止酸、碱残留在伤口内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冷疗是在烧伤后将受伤的肢体放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或放在大盆中浸泡,亦可放入井水中.(冷疗可降低局部温度,减轻创面疼痛,阻止热力继续提高及减少渗出和水肿.水中亦可放入冰块,中和体内的余热,阻止热力继续渗透,减轻组织烧伤深度). 冻伤急救冻伤使肌肉僵直,在救护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揉,不在强求使其肢体弯曲活动,以免加强重损伤,应使用担架、平卧、抬至温室内救治.将伤员潮湿的衣服剪去后用干燥柔软的衣物覆盖,不得烤火或搓雪 动物咬伤急救青蛇咬伤后,不在惊慌、奔跑、饮酒,以免加速蛇毒在人体内抒散,应迅速从伤口中端向下方,反复挤出毒液然后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用布带扎紧,将伤肢固定避免活动,以减少毒液的吸收.有蛇药时可先口服,再送往医院救治. 犬咬后应立即用浓肥皂水冲洗伤口,同时用挤压法自上而下将残留伤口内唾液挤出,然后再用碘酒涂擦伤口.少量出血时,不要急于止血,也不要包扎或缝合伤口,尽量(快)设法查明该犬是否为“疯狗”,对后续治疗计划有较大帮助. 溺水急救发现有人落水应设法迅速将其自水中救出,呼吸心跳停止者用心肺复苏法坚持抢救. 高温中暑急救中暑现象,一般为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应立即将病员从高温或日晒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用冷水擦浴,湿毛巾覆盖身体,电扇吹风或在头部置冰袋等方法降温,并及时给病人口服盐水,重者急送医院. 头面部受伤瘀血急救头皮血肿多因较轻微的钝器打击或碰撞,伤及头皮而引起.头皮血肿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受伤后不要揉搓肿胀区,只需要局部按压或给予冷敷就行了.对于较大血肿去医院检查治疗.面部瘀血多是由于跌伤,钝器打击或碰撞引起. 急救措施1、冷敷.将毛巾弄湿,或用冰块,冷敷瘀血或肿胀处,以消除肿胀和疼痛.2、消毒,双氧水冲洗,干纱布加压包扎.3、垫高头部平躺,尽量不要移动,如需移动,也要轻柔.4、保持安静,细心观察.防病情加重,有时需要在观察室或有专人观察.5、如出现NS症状,应立即到院抢救. 第十七章祛痰剂 一、概念:组成:以祛痰药为主;作用:排除或消解痰涎;—属“消法”的范畴。治证:痰证。 (1)痰的产生与脏腑的关系:脾—由湿而生,聚湿成痰,“脾为生痰之源”;痰肾—痰之本为水,水泛成痰饮,“主水在肾”,“肾为生痰之根”;肺—因气而聚,滞留于肺,“肺为贮痰之器”;咳喘*《活法机要》:“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 (2)常见的痰证寒痰证热痰证一般之痰证湿痰证风痰证燥痰证痰证中风、癫痫、流注于脏腑、痰核、瘰疬、经络之痰证肿瘤、眩晕。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1.燥湿化痰—用于湿痰证;—二陈汤、温胆汤。2.清热化痰—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3.温化寒痰—用于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4.润燥化痰—用于燥痰证;—贝母瓜蒌散。5.治风化痰—用于风痰证:*外风挟痰证(风痰咳嗽)—止嗽散;*内风挟痰证(风痰上扰)—半夏白术天麻汤。 三、使用注意:1.注意配伍健脾祛湿药,“治痰先宜治脾”;“治痰必先祛湿”2.肺燥咳血者,不宜辛燥之剂,以免动血;外感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留邪。3.常配伍理气药,使气顺痰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证治准绳》4.注意痰之兼夹,如兼寒、湿、燥、热、风的不同,配用相应之药治之;根据不同证型,可结合燥湿、清热、温里、润燥、熄风、散结、开窍等法联合运用。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用法】上药口父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1、湿痰咳嗽证。2、痰湿眩晕、瘿瘤。痰湿滞肺,肺失宣降:咳嗽痰多色白;痰阻气滞:胸膈痞满;脾失健运,痰湿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湿聚成痰痰湿上凌于心:心悸;阻滞清阳:眩晕。 【病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 阻滞气机,胃失和降。*《医方集解》“脾虚不能健运,则生痰饮,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水湿其本也,得火则结成痰,随气升降,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臣:橘红—理气和胃,使气顺则痰消咳止;—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即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则痰无以生(杜绝生痰之源)。生姜—合半夏即小半夏汤。①助二陈以化痰降逆和胃;②制半夏之毒。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祛痰而不伤正。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1、半夏+橘红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痰必先健脾”。*“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腻,脉滑。2、临证加减: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若风痰而见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者,加制南星、白附子、天麻、僵蚕以祛风化痰;若食痰而见脘胀纳呆,嗳腐吞酸者,加莱菔子、枳实、神曲以消食化痰; 3、现代运用: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癫痫、糖尿病、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属于湿痰所致者。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祛痰止咳、灭菌、抗炎、抗肿瘤作用。5、衍化方:①本方(去乌梅)+南星、枳实导痰汤(痰厥)②本方(去乌梅)+竹茹、枳实、胆星、人参、菖蒲、大枣涤痰汤(涤痰开窍)6、类方比较:二陈汤—杏苏散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炙,一两茯苓一两半【用法】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半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上扰心神: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痰热内阻胃气上逆:呕吐呃逆。上蒙清窍:癫痫。痰热之征:苔腻微黄,脉弦滑。【病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治法】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解】即二陈汤加竹茹、枳实而成君: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臣: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半夏与竹茹相伍,化痰清热兼顾,使痰热清则无扰心之患。佐:枳实—行气导滞,顺气消痰;橘皮—理气化痰;白茯苓—健脾渗湿以消痰;生姜—和胃止呕;大枣—补中健脾。使: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配伍要点:半夏+竹茹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虚烦不眠,胸闷多痰,苔微黄腻,脉弦滑。2、临证加减:若痰热甚而见舌苔腻而微黄,脉滑数者,加黄连;若肝阳偏亢而见眩晕者,加白芍、代赭石、石决明、天麻、钩藤以平肝潜阳;若痰热内扰而见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龙齿;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4、附方:本方(去竹茹)+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十味温胆汤5、类方比较:二陈汤—温胆汤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组成】瓜蒌仁去油陈皮去白黄芩酒炒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茯苓各一两胆南星半夏各一两半【用法】用姜汁为丸,每服二至三钱,温开水下。 【主治】痰热咳嗽。肺失宣降:痰稠色黄,咯痰不爽,气痰热壅肺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阻滞气机:胸膈痞满, 【病机】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治法】清热化痰,理气止咳。《医方集解》“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成方便读》“……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 【方解】君:胆南星—清热化痰以止咳。臣:瓜蒌仁—清肺化痰。制半夏—燥湿化痰,降逆。*两者合用,化痰清热,以助天南星之力。佐:枳实—下气消痞。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二药相伍,“顺其气”,则火降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以化痰。黄芩—清泄肺热。泄火降肺。杏仁—宣利肺气,化痰止咳。姜汁—化痰和胃,解半夏、南星之毒。☆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效,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诸症则愈。*配伍要点:胆南星+黄芩+枳实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咳嗽,痰稠色黄,苔黄腻,脉滑数。2、临证加减:若肺热较盛,见有身热口渴者,可加生石膏,知母以清泻肺热;若痰多黄稠气急者,可加鱼腥草、桑白皮等。3、现代运用: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声带水肿型息肉样变等属于痰热者。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组成】贝母一钱五分瓜蒌一钱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用法】水煎服。 【主治】燥痰证。燥痰阻肺,肺失清肃:咳嗽,上气喘促。燥热津伤:少痰,涩而难出,咽喉干痛,舌质红,苔干,脉数。【病机】燥热伤肺,灼津成痰,燥痰阻肺,肺失清肃。【治法】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方解】君: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臣:瓜蒌—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滑润通肠,导痰浊下行。*君臣相配清润化痰之力增,使热去痰消,令肺气肃降有权,则咳嗽自愈。佐: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桔梗—宣利肺气,止咳化痰。*诸药相合,清润宣肃,化痰止咳,使肺得清润而燥痰自化,宣降有权则咳逆自止。*配伍要点:川贝+瓜蒌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咳嗽咯痰不利,咽喉干燥哽痛,舌红苔干脉数。2.临证加减:若风热犯肺,加桑叶、杏仁、前胡、牛蒡子以宣肺利咽,疏散外邪;若燥热较甚,咽干哽痛甚者,加玄参、麦冬、知母、芦根以清热润燥;若兼声音嘶哑,痰中带血者,加沙参、麦冬、白茅根、仙鹤草以滋阴凉血止血;若痰粘涩而难出者,加胆南、海浮石以清热化痰。 3.现代运用: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合并感染、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于燥痰咳嗽者。4.类方比较:贝母瓜蒌散—百合固金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组成】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用法】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次。 【主治】寒痰或寒饮证。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喜唾清涎寒饮阻肺痰饮内停,阻滞气机:胸膈痞满;舌苔白滑,脉弦滑。【病机】寒饮停肺。【治法】温肺化饮。 【方解】君:干姜-性味辛热,归脾、肺经,温肺散寒以化饮,温运脾阳以祛湿。臣:细辛—温肺散寒,温化寒饮。*姜、辛相配,温化寒饮。佐: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五味子—温敛肺气而止咳。*五味子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散一收,使散寒化饮而不伤正,敛肺止咳而不留邪,相反相成,增强温化痰饮之力。使:甘草—和中调药 *配伍要点:①细辛、干姜+五味子②温脾与暖肺并重,温化与渗利同用,辛散兼合酸收。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胸闷喘逆,舌苔白滑。2.临证加减: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若兼冲气上逆者,加桂枝或沉香以温中降逆;若咳甚颜面浮肿者,加杏仁宣利肺气而止咳。3.现代运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于寒饮咳嗽者。4.类方比较: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 止嗽散《医学心悟》【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两陈皮去白,一斤【用法】共为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食后,临卧服。初恶风寒,生姜汤调下。 【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宣降失司,津聚成痰:咳嗽,咯痰不爽。风邪犯肺上袭咽喉:咽痒。邪正相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病机】风邪犯肺,宣降失司,津聚成痰。【治法】止咳化痰,疏风宣肺。 【方解】君:紫菀—温而质润,善润肺下气,祛痰止咳。百部—温润止咳。*二药配伍,增强润肺化痰,下气止咳之效。臣:白前—降气化痰止嗽。桔梗—开宣肺气,祛痰利膈。*二者与君药相伍,宣降并施,疏利肺气,化痰止咳。 佐:荆芥—辛散疏风,透邪解表,橘红—理气行痰,使气顺而痰消。生姜—合荆芥以散风寒而祛邪,合陈皮则降逆和中而化痰。使:甘草—调和诸药。*配伍要点:温润宣降,化痰止咳,散风解表。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咳嗽咽痒,咯痰不爽,微恶寒发热,脉浮。2.临证加减:原书加减法:风寒初起,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而咳嗽者,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若暑气伤肺,口渴烦心溺赤者,其症最重,加黄连、黄芩、花粉以直折其火。若湿气生痰,痰涎粘稠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以祛其湿。若燥气焚金,干咳无痰者,用止嗽散加栝楼、贝母、知母、柏子仁以润燥。” 3.现代运用:呼吸道感染、百日咳、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支气管炎肺炎、感冒等属于风痰咳嗽者。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等作用。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组成】半夏一钱五分天麻茯苓橘红各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五分【用法】生姜一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主治】风痰上扰证。脾湿生痰胸脘痞闷,呕恶,时吐痰涎,痰阻气滞苔白腻,脉弦滑引动肝风,风痰上扰:眩晕头痛【病机】脾湿生痰,痰阻风动,风痰上扰。【治法】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方解】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眩晕。*二药相配,化痰熄风以止眩晕。臣:白术—健脾燥湿健脾祛湿以治痰茯苓—健脾渗湿之本。橘红—理气化痰,和胃止呕。佐使: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熄风之效,俾风熄痰消,眩晕自愈。*配伍要点:半夏+天麻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眩晕、头痛、胸闷,口淡,舌苔白滑,脉弦滑。2、临证加减:若眩晕较甚,加僵蚕、胆南星以加强化痰祛风之效;若头痛甚者,加白蒺藜、川芎以祛风止痛;气虚乏力者,加党参、黄芪以补气。3、现代运用:癫痫、鼻窦炎、结核性脑膜炎、髙血压病、神经衰弱、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属于风痰上扰者。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中枢抑制、镇静、抗惊、镇痛、降压、扩张血管、镇咳、祛痰、平喘、保肝利胆等作用。 [复习思考题]1、祛痰剂分哪几类?各类的适应证和代表方有哪些?2、分析二陈汤的组成意义及主治,谈谈如何加减运用?3、苓甘五味姜辛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什么?它与小青龙汤在理法方药上有何异同?4、清气化痰丸的组方配伍有何特点?5、祛痰剂配伍健脾、理气药意义何在?6、试比较二陈汤与温胆汤功用,主治之异同。 7、试述二陈汤的组成原则。8、试述清气化痰丸的组成原则。9、试述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原则。10、试比较苓甘五味姜辛汤与小青龙汤功用,主治之异同。11、试比较贝母瓜蒌散与百合固金汤功用,主治之异同。 以半夏配橘红为主,既可燥湿化痰,又能理气和中,功专燥湿化痰,而无润燥及解表的作用,二陈汤为治痰湿证的总方。凡湿痰而致的咳嗽痰多,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头目眩晕,心悸等证,均可用之。均能化痰止咳,用治痰多咳嗽等证。由二陈汤加苏叶、枳壳等组成,既可化痰止咳,又可散寒解表,轻宣凉燥,为治凉燥证的代表杏苏散方。凡外感风寒,痰湿内阻的咳嗽,或秋令外感燥邪,而见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口干唇燥之凉燥证,均可用之。 以半夏与橘红为伍,善于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既治生痰之源,又祛痰湿之标,是治痰的总二陈汤方。用治湿痰证而见胸膈痞闷,咳吐白痰,恶心呕吐,或瘿瘤,痰核等证。均可理气化痰。用治痰证而见痰多,胸闷,心悸,呕吐等。以半夏配竹茹为主,善除痰热,清胆除烦,为治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虚烦不眠之专方温胆汤。方名“温胆”,实质清胆。凡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恶心,或因痰热而致的癫痫多用。 以贝母配瓜蒌为主,重在润肺清热,兼理气化痰。贝母瓜功效上虽无滋肾降火之效,但润燥化痰力优,属蒌散“润燥化痰”之剂。常用于肺中燥热有痰之咳嗽,咯痰不爽,涩而难出,苔白而干等诸证。本方治证只是咳痰难出,而未见阴虚内热之象。均能润肺化痰止咳。治疗肺阴不足之燥咳,咽喉干燥证。以百合配“二地”为主,功专滋肾保肺,金水并调。百合固其润燥化痰力虽不及贝母瓜蒌散,但滋补力优,金汤属“补阴”之剂。故常用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之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潮热,眩晕,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 苓甘五味以温肺化饮为主,温化并行,而无解表之功,姜辛汤专治寒饮犯肺之里证。凡咳嗽,痰稀,口淡者多用之。均能温肺化饮,平喘止咳。用治寒饮停肺之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胸膈痞闷,舌苔白滑等证者。以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配以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故功效小青龙汤上,外能散表邪,内能温肺寒,属内外并治之剂。用治外有风寒,内停水饮之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咳喘,痰多清稀,肢体沉重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