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1 MB
  • 2022-04-29 14:20:25 发布

最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ppt课件 二、细菌p30-32(一)细菌的一般性状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包有一层胶状的粘液层,通常称为荚膜,便于忍受暂时的干燥。某些细菌的细胞内可以形成休眠的芽孢,以渡过不良环境。细菌的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一般大小为1~3μm×0.5~0.8μm,通常没有荚膜,也不形成芽孢。绝大多数植物病原细菌生有鞭毛,能在水中游动。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称极毛;生在菌体周围的鞭毛,称周毛。鞭毛的有无、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病原细菌的分类必须根据培养形态、鞭毛的性状、革兰氏染色反应,还必须结合生理生化反应做出鉴定。伯杰氏提出的分类系统将主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分归以下5个属:棒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野杆菌属、欧氏杆菌属。(二)植物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植物病原细菌没有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而侵入的能力,它们主要通过寄主体表的自然孔口(气孔、皮孔、蜜腺等)和伤口侵入。侵染最主要的条件是高湿度,所以只有在自然孔口内外充满水分时才能侵入寄主体内。植物病原细菌的田间传播主要是通过雨水的飞溅、灌溉水、介体昆虫和线虫等,有些细菌还可通过田间作业活动传播,有些则随着繁殖材料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传播途径:雨水传播;人为传播;昆虫传播。 植物病原细菌没有特殊的越冬结构,必须依附于感病植物,不能离开感病植物而独立存活。因此,感病植物是病原细菌越冬的重要场所,病株残体、种子、球根等繁殖材料,以及杂草都是细菌越冬的场所,也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侵染来源:种苗及无性殖繁材料;植物的病残体;多年生寄主和其它寄主;土壤;昆虫等。一般高温、多雨,尤以暴风雨后,湿度大、施氮肥过多等环境因素,均有利于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三)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及防治植物细菌病害的特点:症状有斑点、溃疡、萎蔫、穿孔、腐烂、畸形等,症状共同的特点是病状上多表现急性坏死型;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边缘常有褪绿的黄晕圈。病症方面,气候潮湿时,从病部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处溢出粘稠状菌脓,干后呈胶粒状或胶膜状。如美人蕉芽腐病、鸢尾细菌性叶斑病、栀子花叶斑病、榆叶梅穿孔病、樱花细菌性根癌病等。 菌脓根癌穿孔 细菌病害的诊断:症状观察;对于新的或疑难病害,需进行分离培养接种才能确定。细菌病害的防治:重点是清除侵染来源(选用无病种子、苗木插穗等繁殖材料;注意苗圃、庭园及花坛、绿地的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进行土壤消毒等);做好种苗消毒;选育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在地区之间,应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防止病区扩大。发病时用抗菌素(链霉素、波尔多液)进行药剂防治。此外,应避免形成伤口,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 三、病毒p33-35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在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粒子的形态为杆状、球状、纤维状3种。病毒粒子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在外形成衣壳,核酸在内构成心轴。植物病毒的核酸绝大多数为单链RNA。病毒基本粒子形态 1.杆状病毒2.球状病毒3.纤维状病毒病毒是活养生物,只存在于活体细胞中,病毒具有很高的增殖能力,它的增殖方式不同于细胞的繁殖,而是采用核酸复制的方式。病毒主要通过叶蝉和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病健株之间的接触、嫁接等栽培操作活动及种苗调运等方式进行传播。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染性;增殖性;寄生性;变异性;对环境具有稳定性。致死温度:把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在10min内使病毒失去传染力的处理温度,称为该病毒的致死温度。稀释终点:将病株组织的榨出液用无菌水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稀释终点。体外保毒期: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室温(20-30℃)下能保持其侵染力的最长时间,称为病毒的体外保毒期。 (二)植物病毒病的传播和侵染病毒是活养生物,不能在活细胞以外生存,所以它的传播方式不能依靠自身的主动力量传播,也不能借气流、雨水和流水帮助传播。病毒的传播可分为非介体传播和介体传播两大类。非介体传播是指通过感病植物或带毒体本身的无性繁殖材料或有性繁殖材料来完成的。介体传播是指由带毒的或本身受感染的其他生物介体来完成的传播方式。 机械传播:又称汁液传播,这类传播作用通常只发生在病毒存在于表皮薄壁细胞里的花叶型病毒病上。植物无性繁殖器官的传播:病毒是系统性侵染的,在被侵染的植株各部位都可能含有病毒,包括鳞茎、球茎、根系、接穗和插条。病毒可通过这些繁殖材料产生的新植株或者通过人们的栽培和贸易活动传到各地。种子和花粉传播:有些病毒在植株体内也可以进入种子和花粉,能以种子传播的以花叶病毒为多。介体传播:传播植物病毒的介体生物中最重要的是昆虫,其次是线虫、螨类、真菌,还有菟丝子。昆虫介体中以蚜虫最重要,其次是叶蝉,此外还有飞虱、粉虱、粉蚧、蓟马等。植物病毒对就介体的专化性很强,通常由一种介体传播的病毒就不能由另外一种介体传播。 植物病毒侵入植物时,必须从植物表面轻微的伤口侵入。当病毒进入韧皮部后,多在筛管内移动,随同植物同化产物运输,并扩展到植物全株,使植物表现症状。因此,病毒病多为系统性侵染。(三)植物病毒病的特点、诊断及防治植物病毒病的特点:园林植物病毒病多为系统性发病,少数为局部发病。病毒病的特点是有病状没有病症,多呈花叶、黄化、畸形、坏死等。症状以叶片和幼嫩的枝梢表现最明显。病株常从个别分枝或植株顶端开始,逐渐扩展到植物其他部分。此外,还有以下特点: 田间病株多是分散、零星发生,没有规律性,病株周围往往可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有些病毒是接触传染的,在田间的分布比较集中。不少病毒病靠媒介昆虫传播。若靠活动力弱的昆虫传播,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就比较集中;若初侵染来源是野生寄主上的昆虫等,位置处于边缘的植物发病就严重,处于中间的发病就轻。植物病毒病往往随气温升高有隐症现象,但当温度降低时,能恢复正常。只有明显的症状,而始终不出现病症。 植物病毒病的诊断:首先必须通过对症状的观察做出初步诊断,然后进一步进行生物测定证明其传染性。有少数病毒侵染寄主植物后,虽然在寄主体内繁殖并存在大量病毒粒子,但寄主植物并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潜隐性病毒病。病毒病害的防治:严格选用无病繁殖材料;防除传毒昆虫;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佳,如植病灵对此类病害也只能起到控制作用。 花叶畸形皱缩 四、支原体(一)支原体的一般性状支原体是植物菌原体的简称,是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病原。已知由植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有100多种,在园林植物中有荷包牡丹丛枝病、夹竹桃丛枝病、天竺葵丛枝病、绣球花绿变病、紫罗兰绿变病、丁香绿变病、长春花黄化病等多种支原体病害。支原体形态结构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它没有细胞壁,但有一个分为三层的单位膜。细胞内含有大量呈双链的脱氧核糖核酸细链,呈环状。细胞内还含有类似核糖核酸蛋白颗粒,中部有些纤维状结构。支原体的形态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有的形态发生变异如蘑菇状或马蹄形。 支原体的繁殖方式不同于病毒。它是通过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和形成小体后再释放出来等3种形式繁殖的。支原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螺旋体状,较易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另一种是非螺旋状,许多支原体属于此类型,一般不易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支原体只存在于韧皮部组织中和传毒昆虫体内,通过嫁接或菟丝子、叶蝉、飞虱、木虱等传播。支原体引起的病害属黄化型系统性病害,对青霉素的抵抗能力很强,但对四环素族抗菌素敏感。 支原体发育阶段示意图 泡桐丛枝病竹丛枝病 (二)支原体病害的特点特点:支原体病害普遍表现为系统侵染,引起的病害普遍表现为黄化型。主要症状为:叶茎褪绿黄化、丛枝、花变叶、萎缩和畸形等。(三)植物支原体病害的诊断及防治诊断:这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为矮缩、丛枝、枯萎、叶片黄化、扭曲、花变绿叶等,多数为黄化型系统性病害。可用电子显微镜或治疗试验鉴定。防治:采用选育抗病品种;建立无病苗圃,清除侵染来源;防治传媒昆虫;对种苗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四环素族抗生素对病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根治。(用四环素、金霉素、地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素对病株反复浸根,防治效果较好。) 五、线虫(一)园林植物线虫的性状线虫是一类低等动物,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内和植物上的不少线虫能危害植物,引起植物线虫病。目前为害较严重的有菊花、仙客来、牡丹、月季等根结线虫病,菊花、珠兰叶枯线虫病、水仙茎线虫病,以及检疫病害松材线虫病。线虫除直接引起植物病害外,还成为其它病原物的传播媒介。寄生在植物上的线虫都非常微小,体形细长、线状,一般体长在0.5~1mm之间,宽为0.03~0.05mm。大部分线虫两性异体同形。少数线虫两性异形(雌虫发育呈近球形或梨形,但在幼虫阶段仍呈线形)。体壁常无色透明或乳白色。 1.幼苗根部被害状2.卵3.卵内孕育的幼虫4.性分化前的幼虫5.成熟的雌虫6.在幼虫包皮内成熟的雄虫7.雄虫8.含有卵的雌虫9.产卵的雌虫 线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3个阶段。除少数可营孤雌生殖外,绝大多数是产卵繁殖。多数线虫在3~4周内完成整个生活史,1年可繁殖数代。植物寄生线虫大部分生活在土壤耕作层。最适于线虫发育的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0~17℃,多数线虫在沙壤土中容易繁殖和侵染植物。线虫一般以卵和幼虫在植物组织内或土壤中越冬。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土壤、人为活动等传播,远距离主要通过种子、球根及花木的调运传播。园林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类群有:根结线虫属、茎线虫属、滑刃线虫属和短体线虫属。 (二)园林植物线虫的危害特点(补充)植物根部的虫瘿是根结线虫为害的典型症状。若将根部虫瘿剖开,可以看到白色小颗粒状物,用显微镜检查,有时可同时看到雌虫、卵和幼虫。如四季海棠、栀子根结线虫病等。茎线虫引起植物组织坏死腐烂或植株矮化变形,有病鳞茎横断面有褐色环斑。如水仙、郁金香茎线虫病等。滑刃线虫主要侵害植物的芽和叶片,引起枯斑和凋萎;也能侵染花,引起花朵干枯或畸形,个别种为害植物的茎和根,使植株外形萎缩。如菊花、翠菊、大丽花叶枯线虫病,姜花花线虫病等。 根结线虫病 菊花叶枯线虫病寄主传病介体松墨天牛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病 (三)园林植物线虫的防治防治植物线虫病的基本措施有:严格植物检疫;增施有机肥;选用高抗性或免疫植物与感病植物轮作或间作;进行种苗处理和土壤处理;药剂(D-D混合剂)防治。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在种子植物中,有少数种类由于缺少叶绿素或某种器官发生退化而成为异养生物,在其它植物上营寄生生活,被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全寄生性种子植物两大类。前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分,但无真正的根,以吸根伸入寄主木质部,与寄主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后者无叶或叶片退化成鳞片状,没有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营光合作用,也没有根,以吸器伸入寄主体内,并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寄生性种子植物都是双子叶植物,估计在1700种以上,分属于12个科。其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有桑寄生科、菟丝子科和列当科等。 (一)桑寄生科桑寄生科植物为常绿小灌木,有30属500多种,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为桑寄生属和槲寄生属,常寄生于山茶、石榴、木兰、蔷薇、金缕梅等植物上。桑寄生和槲寄生的浆果,鸟类喜欢啄食,但种子不能被消化,鸟吐出或经消化道排出的种子粘附在树皮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先长吸器,后产生吸根,侵入寄主枝条,发育成绿色丛枝状枝叶。桑寄生科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根系而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其导管与寄主的导管相连,夺取部分营养物质,因此,称为半寄生。 桑寄生在树体上寄生状槲寄生 槲寄生 南洋楹槲寄生阔叶树槲寄生 槲寄生寄主枝干槲寄生木质部寄主木质部 (二)菟丝子科菟丝子为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仅有一菟丝子属,多分布在暖温带地区。在我国以中国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最为常见。中国菟丝子茎细,花少,种子小,主要危害草本植物,以豆科植物为主,还寄生于菊科、藜科等植物。常危害一串红、翠菊、美女樱、长春花及扶桑等植物。日本菟丝子茎稍粗,花多,种子大,主要寄生在木本植物上,常为害杜鹃、六月雪、山茶花、木槿、紫丁香、榆叶梅、珊瑚树、银杏等。菟丝子科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成鳞片,没有叶绿素或叶绿素很少,所需营养全由寄主体内夺取,所以称为全寄生。 菟丝子在苗木上寄生情况 中国菟丝子 日本菟丝子日本菟丝子寄主为三角梅 菟丝子危害状 (三)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识别:比较简单,不论是全寄生还是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均与寄主植物有明显的形态区别。危害寄主植物时,营半寄生的种子植物都是常绿的,能开花结果,当寄主植物落叶后,很明显树干上有几簇生的小枝梢。营全寄生的菟丝子类呈金黄色或略带紫红色丝状藤茎,常缠绕寄主的部分枝条,甚至整个树冠,一眼就可看到。防治:应勤检查,勤清除是最有效的手段;用“鲁宝一号”菌剂、五氯酚钠,防治效果较好。(桑寄生,应清除病枝。桑寄生在寄主落叶后易于辨认,因此,最好在冬季或其果实成熟前铲除,特别要注意铲除其吸根和匍匐茎。防治菟丝子主要应精选种子和实行种苗检疫,防止将菟丝子带入苗圃和未发生地区。) 七、瘿螨类(补充)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瘿螨总科,俗称四足螨、锈壁虱。虫体微小,长0.1~0.3mm,多呈蛆状,有2对足。虫体大多隐匿在螨瘿中,刺吸汁液危害,肉眼不易看到。瘿螨危害多种园林花木,引起毛毡病、瘿瘤病等。如杨树皱叶病等。螨类不仅直接引起植物病害,还能传播病毒。 杨树皱叶病 八、藻类(补充)在藻类植物中,有少数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最重要的是绿藻纲桔色藻科,本属在热带和亚热带分布最广,为叶生藻类,常引起多种植物的藻斑病。藻体在植物叶表面附生或寄生。头孢藻属有13个种,其中以头孢藻分布广、危害大。藻体绿色到橙色,寄生,以游动孢子繁殖,以不规则分枝的单细胞的假根伸入寄主植物叶表皮细胞间吸收养分。我国藻斑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危害山茶、茶梅、玉兰、含笑、阴香、冬青、海南红豆、白兰花及梧桐等多种花木,引起严重的叶斑、早期落叶和顶枯。 叶片藻斑枝条藻斑藻斑病原藻斑病危害山茶、荔枝等藻斑病原 总结园林植物病原细菌园林植物病原病毒园林植物病原支原体园林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瘿螨类藻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