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 MB
  • 2022-04-29 14:37:05 发布

最新循环系统-血管生理-教学课件PPT课件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循环系统-血管生理-教学课件 血液循环---心脏、血管 *心脏(泵)----1心脏收缩和舒张(等容相) 2收缩舒张的调节机制(异长调节、等长调节) 3收缩舒张产生的生物电基础---0-4期,动作电位的电生理学基础。主要离子和离子通道 4自律细胞(组织)---窦房节自律性及其对异位节律控制同制(抢先占领、超速压抑)。 5心肌电生理学特性---兴奋性、扩布性。 (一)血流量和流速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ml(L)/min。 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Q=[π(P1-P2)r4]/8ηL层流现象---液体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一致,与血管的长轴平行。但各质点的流速不同。血管轴心处流速最快。湍流现象----血液中各质点流动方向不一致,出现旋涡。 层流和湍流 (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Q=(P1-P2)/R, R=8ηL/πr4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 1血液粘度[RBC比容,切率(两层血液流速差/液厚),血管口径,温度]2血管口径 3血管长度 (三)血压 血压----血管内的血流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牛顿/米2。kPa。mmHg。 血压形成的原因: 1血量充盈压。 2心脏射血。 FigActionofarteryonbloodflowandpressure 心脏射血时能量分为两部分: (1)推动血液流动, (2)对血管壁侧压,心舒期,大动脉弹性回缩,推动血液继续前进。1/32/3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 外周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生理作用:维持血压。急性肾小球肾炎。左心室射血是间断性----动脉内血流连续性。原因,血管阻力,左心室射血60-80ml,约2/3暂时贮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动脉压升高----射血停止----血管壁回弹---贮存血推向外周---血流是连续的,维持血压。动脉硬化---血管壁弹性下降---舒张末期压下降,脉差大。 FigBloodpressureofthevessel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这时动脉血压值。 舒张压----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因素:舒张末期室内压,大动脉回弹能力和贮血量,外周血管阻力)两者的差值为脉搏压--脉压。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压的平均值。(舒张压+1/3脉压)。正常值:13.3-16kPa(100-120mmHg)/8-10.6kPa(60-80mmHg).脉压:4-5.3kPa(30-40mmHg),平均动脉压13.3kPa(100mmHg). 舒张压和脉搏070120BP(mmHg)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收缩压主要反应每搏输出量。 2心率。心率快---心舒期缩短,期末主动脉内存留血流量增多---舒张压升高---脉压缩小。 3外周阻力---一般情况下,舒张压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 4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平均充盈压、血容量)---失血(循环血量减少,血管系统容量变化不大,平均充盈压降低,动脉压下降)。 动脉脉搏---动脉内周期性压力的变化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的搏动。 体表常触动脉---挠动脉,颞动脉,股动脉。 动脉脉搏波形正常锁骨下动脉桡动脉上升支下降支降中峡降中波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流折返、大动脉回弹)(脉象的临床意义和研究的难点)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微静脉血压---2-2.7kPA(15-20mmHg),体循环终点(右心房)血压接近于零---中心静脉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外周血回心的先决条件)中心静脉压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生理意义: *心脏射血能力---射血能力强,中心静脉压低 *静脉回心血量---回流快,中心静脉升高。输液量多少的指标。 中心静脉压正常0.4-1.2kPa。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1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 2静脉对血流的阻力。(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静脉回心血量。 (2)心脏收缩力量----中心静脉压的高低。 (3)体位改变---回心血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静脉泵(肌肉泵)----骨骼肌和静脉瓣膜。站立足静脉压---12kPa(90mmHg),步行时为3.3kPa(25mmHg)。 (5)呼吸运动---静脉回流,呼气时胸腔负压,静脉及右心房负压。有利于血液回流。 五、微循环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血液和组织间物质交换的所在地。 微循环组成: 1微动脉 2后微动脉 3毛细血管括约肌 4真毛细血管 5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6动静脉吻合支 7微静脉 FigBloodcapillaryandmicrocirculation FigCapillary,smallerarteryandvein.毛细血管壁结构 1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外面基膜包围。 2细胞间连接处有细微裂隙,沟通内外。 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毛细血管压---取决于前后阻力的差。前后阻力的比值决定毛细血管血压。 *微循环血流量与微A和微V之间的血压差成正比。 *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交替舒缩(5-10次/min)。 *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20-35%)。微循环调节---局部代谢产物。神经系统。体液因素。 血液和组织液间交换方式1扩散---通过毛细血管壁。脂溶性,O2,CO2。 2滤过和重吸收。由于血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的差异而引起的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血管外的移动---滤过。液体向相反方向移动---重吸收。 3吞饮内皮细胞包围液体---囊泡---至细胞内---细胞另一侧,排出至细胞外。血浆蛋白。 六组织液的生成 决定因素有效滤过压----滤过力量与重吸收力量之差。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30-25(-15)+15-10+12-25(-15)+15-10-8mmHg(2)10mmHg(20)淋巴液组织+由血管内向外-由血管外向内问题:营养不良患者血浆蛋白减少时为什么出现水肿? 血浆---0.5%动脉端滤过进入组织间隙。 其中 90%静脉端重吸收回血液。 10%进入毛细淋巴管---淋巴液。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静脉回流受阻, 4淋巴回流受阻。 5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七淋巴液生成和回流回流的生理作用: 1组织液中蛋白质带回血液 2清除大分子,如RBC、细菌 3肠道吸收的脂肪(80-90%)。乳糜状。 FigLymphcirculation 血管1血管分类及动、静脉血压 2微循环 3血液与组织液交换 4组织液生成 5动脉血管在血液运行中起什么作用 (贮器,推动,阻力,)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