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 MB
  • 2022-04-29 14:37:16 发布

最新循证医学与疾病预后课件PPT课件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循证医学与疾病预后课件 临床问题死亡或存活?存活时间?治愈?是否复发?转变成慢性?并发症? 临床病程指疾病的临床期,即首次出现症状和体征,一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其中可以经历不同的医疗干预措施。 预后因素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都称为预后因素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不同:后者作用于健康人,存在能增加患病的危险性;前者存在于患病病人,影响疾病的结局。 预后因素分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特点:疾病性质、病程、临床类型、病变程度;患者病情:病情轻重;患者身体素质: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医疗条件:包括诊断、治疗、护理差别社会家庭因素:医疗保险制度、心理因素 疾病预后的评定指标病死率:用于病程短易于死亡的疾病;治愈率:用于病程短不易引起死亡的疾病;缓解率:用于疾病治疗后进入临床消失期;复发率:疾病缓解或痊愈后又重新发作;致残率:发生肢体或器官功能丧失;生存率:用于长病程致死性疾病 生存率分析(1)直接法(粗生存率):用于病例多,抽样误差小的研究中缺点:不能反映疾病的预后的全部信息失访对直接法计算的生存率影响较大 四种情况的5年生存率曲线 生存率分析(2)间接法(累积生存率或寿命表法)死(或复发)于本病;死于其他疾病;观察到截止日尚存活(未复发);失访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时序检验(LogrankTest) 预后因素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疾病相关的主要预后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决定预后中的相对比重Cox模型:建立疾病的预后函数或预后指数。同时能有效处理随访时间长短不一、资料失访等终检值问题 预后研究中的常用设计方案预后评定: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预后因素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预后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队列研究的起始点:必须有明确的标准;研究对象的来源和分组:研究人群与目标人群一致分组具有可比性随访和失访 预后研究中的常见偏倚集合偏倚:又称分组偏倚,就诊偏倚;主要表现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存活队列偏倚:分组偏倚的特殊形式,死亡病例没有进入研究。迁移偏倚:退出、失访、转移测量偏倚:观察与判定结局过程发生偏倚。 预后研究中偏倚的处理方法随机化方法:增加组间的可比性限制: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获得结论有很大局限性,应用范围小配对:消除潜在的混杂因素分层:标准化:多因素分析方法 预后指标的相关要素生命质量的评价成本效果分析 有关预后文献分析步骤文献结果是否真实样本的代表性随访的完整性结果评定标准的客观性对重要因素是否进行校正研究结果是什么研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发生可能性估计的精确性研究结果是否有助于我的病人文献中的病人与我的病人比较研究结果是否可直接应用于临床,有助于向病人解释 文献结果的真实性(1)样本的代表性:样本人群是否具有代表性,人群范围定义是否明确,患者是否在病程的相同起点开始随访检查文献的材料和方法部分:病人来源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入选病人的疾病分期 文献结果的真实性(2)随访的完整性从纳入研究到研究规定的终点:病人完全恢复、发生其他疾病、死亡、研究截止日期失访率高低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检查文献的方法部分与结果部分作者对随访方法的交代失访率以及失访的处理 文献结果的真实性(3)结果评定标准的客观性结果的表示形式:存活或死亡,复发等定义结果的测量或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有足够的客观性检查文献的方法学部分结果及结果的测量方法结果评定的盲法原则 文献结果的真实性(4)对重要因素是否进行校正对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否进行校正,如疾病的不同亚型,不同特征的患者人群检查文献的方法和结果部分:是否考虑到重要的影响预后的因素是否进行校正校正的方法是否正确:分层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 研究的结果是什么(1)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研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生存率)特定时间点的生存百分数中位数生存率生存曲线检查文献的结果部分选择结果指标是否正确可能性有多大,是否有亚组结果 研究的结果是什么(2)研究结果发生可能性估计的精确性是否提供结果可能性的可信区间可信区间的大小检查文献的结果部分可信区间越窄,可信度越高生存曲线的前一部分较后一部分可信度高 结果是否有助于处理我的病人(1)文献中的病人人群与我自己的病人比较:研究人群与我的病人越接近,应用结果的把握就越大检查文献的方法学部分:文献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描述文献人群的临床特征 结果是否有助于处理我的病人(2)结果是否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有助于向病人解释:真实的结果能帮助临床医师做出治疗或干预决策真实的结果能用于回答病人的问题:解除患者或家属的焦虑或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关不良结局的讨论 临床问题举例女性,72岁,由于认知困难就诊,,标化智力问卷18/30分,体检无局部神经系统体征,考虑老年性痴呆。三年前出现记忆障碍,一年前焦虑与妄想加重。问题:她是否会死于痴呆症。 文献检索Alzheimer’sdiseasePrognosis27篇文献Walshetal. 文献评价研究结果是否真实:1980-1982年连续诊断并转诊,诊断标准明确,生存率起点包括转诊开始与首次发现记忆障碍开始2个。随访时间到1988年或死亡,61%患者死亡。结果评定,预后因素分析:发病年龄,痴呆程度,行为问题等。 文献评价结果是什么?5年的死亡率为50%可信区间39%-58%对预后因素也给出可信区间(相对危险性) 临床应用该患者5年内死于痴呆症的可能性为50%,可信区间39%-58%由于存在行为问题,年龄较大,标化智力问卷得分低,结果可能比文献报告更高在缺乏特异有效治疗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对该患者努力的目标。 临床问题30岁,男性,HBsAg(+),HBeAg(+),HBcAb(+)将来是否会发生肝硬化、肝癌? 谢谢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