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2.00 KB
  • 2022-04-29 14:35:19 发布

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教学课件PPT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Chapter7金融市场交易机制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一、金融市场交易机制的定义与内涵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是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价格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在一定的交易机制下资产交易的过程和结果。广义的交易机制就是市场的微观结构;狭义的交易机制特指市场的交易规则和保证规则实施的技术,以及规则和技术对定价机制的影响。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二、金融市场交易机制的意义1.影响潜在的投资者将需求转化为实际交易金融市场交易机制使证券买卖双方的买卖需求汇集在一个集中的市场里,为交易双方提供互通有无的渠道,使潜在的交易需求转化为实际交易。2.影响市场的流动性不同的金融市场交易机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市价订单就比限价订单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做市商市场的流动性就可能高于连续交易市场。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3.影响定价和价格波动二级市场的交易机制将影响到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潜在的投资者数量和交易数量,合理的市场微观结构设计应将引起市场波动的交易机制因素最小化。4.影响市场的透明度不同的市场交易机制对交易信息披露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对市场透明度的影响也不同。这进而会影响到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三、金融市场交易机制类型与特点(一)交易机制的分类1.报价驱动交易机制(即做市商市场)做市商是通过提供买卖报价为金融产品制造市场的证券商。做市商制度,也称庄家制度或造市商制度,就是以做市商报价形成交易价格、驱动交易发展的证券交易方式。做市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具有管理金融产品的能力要有准确的报价能力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做市商制度的两种形式多元做市商制(竞争型做市商),每一只股票同时由很多做市商负责双边报价。多元做市商制的优点:通过做市商之间的竞争,减少买卖价差,降低交易成本,也使价格定位更准确。在价格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竞争也会使市场比较活跃,交易量增加,多元做市商制的缺点:每只证券有几十个做市商,因此各个做市商拥有的信息量相对分散,降低了市场预测的准确度,减少了交易利润,同时也降低了做市商承受风险的能力。特许交易商制(垄断型做市商)是由交易所指定一个做市商来负责某一只股票的交易。特许交易商制的优点:责任明确,便于交易所的监督考核。特许交易商制的缺点:价格的竞争性较差。 2.指令驱动交易机制集合竞价连续竞价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集合竞价也称为单一成交价格竞价。在集合竞价市场,所有的交易订单并不是在收到之后立刻予以竞价撮合,而是由交易中心(如交易所的电脑撮合中心)将在不同时点收到的订单积累起来,到一定的时刻再进行集合竞价成交。连续竞价也叫复数成交价格竞价,在连续竞价的价格撮合过程中,当出价最低的卖出订单价格等于或小于买进价格时,就可以达成交易。每笔交易构成一组买卖,交易依照买卖组以不同的价格连续进行。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3.混合交易机制大多数证券市场根据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程度的混合模式。同时具有报价驱动和指令驱动的特点。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二)报价驱动制度与指令驱动制度的比较1.报价驱动制度的优点流动性(成交即时性)好价格稳定性好2.报价驱动制度的缺点缺乏透明度运作成本较高可能增加监管成本做市商可能利用其市场特权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3.指令驱动制度的优点透明度高信息传递速度快、范围广运行费用低4.指令驱动制度的缺点处理大额买卖盘的能力较低某些不活跃的股票成交可能继续萎缩价格波动性可能较大 7.1金融市场交易机制概述报价驱动制度与指令驱动制度的区别价格形成方式不同。在采用报价驱动制度的市场上,证券的开盘价格和随后的交易价格是由做市商报出的;而指令驱动制度中的开盘价与随后的交易价格都是竞价形成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与速度不同。采用报价驱动制度,投资者买卖指令首先报给做市商,做市商是唯一全面及时知晓买卖信息的交易商,成交量与成交价随后才会传递给整个市场。交易量与价格维护机制不同。在报价驱动制度中,做市商有义务维护交易量与交易价格;而指令驱动制度则不存在交易量与交易价格的维护机制。处理大额买卖指令的能力不同。报价驱动制度能够有效处理大额买卖指令;而在指令驱动制度中,大额买卖指令要等待交易对手的买卖盘,完成交易常常要等待较长时间。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一、订单的基本要素价格,即投资者愿意接受的,并向经纪商下达买进或卖出价格,数量,投资者希望买进或卖出的证券数量时间,是指该订单的有效时间交易方向,指投资者下达的是买进指令还是卖出指令。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二、订单的种类(一)市价订单1.定义仅指明交易的数量,而不指明买进或卖出价格的订单。2.市价订单的两种处理方法按即时订单处理,即市价订单到达市场时,如果没有在订单薄中等待的反向订单,则即刻予以取消;按照计时订单处理,即市价订单到达市场时如果没有在订单薄中等待的反向订单,仍允许该市价订单在订单薄中保留一段时间(如15秒、30秒或60秒),在该时间内,市价订单可与新到达订单薄的可匹配进行撮合,但如果超过指定时间后市价订单仍不能成交,则予以取消。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3.市价订单的优点可将执行风险最小化,经纪商可以按照市场上尽可能好的价格(市场上最高的卖价和最低的买价)立即成交,4.市价订单的缺点成交价格可能是市场上最不利的价格。投资者下市价订单意味着其愿意接受最不利的市场买卖价格。成交价格不确定。订单成交时的价格可能会与投资者提交订单时的价格发生偏离,或者从投资者报价到订单到达经纪商手中那段时间内,价格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二)限价订单1.定义限价订单是指投资者在委托经纪商买卖证券时,限定证券买进或卖出的价格。2.优点订单的价格风险是可预测和可控制的,其最坏的情况就是成交等于限价。3.限价订单面临的风险:执行风险。执行风险是指当提交的限价订单价格偏离当前最佳买卖价格时可能不能得到成交的风险。逆向选择风险。逆向选择风险是指限价订单可能只是在证券价格向交易者预期相反的方向变化时才能成交的风险。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三)止损订单1.定义也称为止损市价订单,是投资者委托经纪商在证券价格上升至其指定价格或此限度以上时为其按照市价买进证券,或者在证券价格下跌至其指定价格或此限度以下时,为其按照市价卖出证券的订单。卖出止损订单的指定价格水平必须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水平,而买进止损订单的指定价格水平必须高于目前的市场价格水平。当证券价格上升到指定水平或以上时,买进止损订单即成为市价订单;当证券价格下降到指定水平或以下时,卖出止损订单即成为市价订单。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2.止损订单和限价订单的区别止损订单和限价订单的限价方向不同。卖出止损订单的限价低于市场价格,而卖出限价订单的限价高于市场价格;买进止损订单的限价高于市场价格,而买进限价订单的限价低于市场价格。限价订单在市场价格达到限价水平后,限价订单不会变成市价订单,而止损订单在市场价格达到限价水平后,旋即按照市价成交。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3.止损订单的主要缺陷有:止损订单可能会造成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止损订单可能会在偏离指定价格以外较大的价位上成交大量的止损订单可能会导致相关证券价格的骤起或骤落,从而使交易所可能临时停止止损订单的匹配成交。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四)止损限价订单止损限价订单是一种结合止损订单和限价订单的一种订单形式,即投资者委托经纪商在证券价格上升至其指定价格或此限度以外时,对买进或卖出证券再指定一个限价,经纪商只能在此限价的范围内而不是按照市价,为其买卖证券。当证券价格上升到投资者的指定水平或以上,且在投资者规定的限价以内时,买进的止损限价订单有效;当证券价格下降到指定水平或以下,且在投资者规定的限价以上时,卖出的止损限价订单可以匹配成交。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三、订单优先规则价格优先原则:指交易所(或做市商)在对投资者的订单进行撮合时,按照价格的大小的原则进行排序,较高的买进价格订单优先满足于较低的买进价格订单,较低的卖出价格订单优先满足于较高的卖出价格订单。时间优先原则:也称先进先出原则,指当存在若干相同价格的订单时,最早进入系统的订单优先满足于其后的订单。按比例分配原则:是指所有订单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成交数量基于订单数量按比例进行分配。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大厅交易、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等采取了按比例分配的订单优先原则。数量优先原则,一是在订单价格相同且时间也相同的情况下,订单数量较大者优先满足于订单数量较小者;二是在数量上完全匹配的订单(即买进订单和卖出订单在数量上相等)优先满足于数量上不一致的订单。 7.2订单与订单优先规则三、订单优先规则随机优先原则:指由系统随机决定订单的优先顺序。一般地,在按比例分配的情况下,数额太小的订单随机分配。客户优先原则:指在同一价格条件下,公共订单优先满足于经纪商自营账户的订单。做市商优先原则:指做市商可在其已经做出的报价上,优先于客户的与该报价一样甚至比该报价更优惠的限价订单,与新进入市场的订单进行成交。经纪商优先原则:是指当订单的价格相等时,应让发出这个订单的经纪商选择与之匹配的订单,经纪商也可将订单内部化,以自己的其它订单与该订单匹配。 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一、不同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1.集合竞价市场的价格确定确定成交价格的四个原则:(1)所有市价订单都得到执行;(2)至少一个限价订单必须得到执行;(3)所有高于成交价格的买进订单和所有低于成交价格的卖出订单都得到执行;(4)如果买卖订单在数量上不平衡,应把限价订单分拆成若干更小的订单,以使买卖订单数量平衡。交易系统把所有买入订单按照委托限价由高到低的队列排序,并把卖出订单按照委托限价由低到高的队列排序,之后寻找满足四个价格确定原则要求的成交价格。 设股票G在开盘前分别有5笔买入委托和6笔卖出委托,序号 委托买入价 数量(手) 序号 委托卖出价 数量(手)13.80213.52523.76623.57133.65433.60243.60743.65653.54653.70663.453第一笔委托成交后其它的委托排序如下:序号 委托买入价 数量(手) 序号 委托卖出价 数量(手)113.52323.76623.57133.65433.60243.60743.65653.54653.70663.453第二笔成交后剩下的委托情况为:序号 委托 买入价数量(手) 序号 委托卖出价 数量(手)33.65443.60743.65653.54653.70663.453第三笔成交后的委托情况如下:序号 委托买入价 数量(手) 序号 委托卖出价 数量(手)43.60743.65253.54653.70663.453 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2.连续竞价市场的价格确定一个新的有效买进订单,若不能成交,则进入买进订单队列排队等待成交。若能成交,即其买入限价高于或等于卖出订单队列的最低卖出限价,则与卖出订单队列顺序成交,其成交价格取卖方报价;一个新的有效卖出订单,若不能成交,则进入卖出订单队列排队等待成交。若能成交,即其卖出限价低于或等于买入订单队列的最高买入限价,则与买入订单队列顺序成交,其成交价格取买方报价。 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3.做市商市场的价格确定做市商对某只特定证券做市,就该证券给出买进和卖出报价,且随时准备在该价位上买进或卖出。做市商从其买进价格和卖出价格之间的差额中赚取差价。 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二、开收盘价格的确定1.开收盘价格的确定世界上绝大多数证券市场采取集合竞价方式产生开盘价。少数采用连续交易方式产生开盘价,如纳斯达克、中国香港交易所等。 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二、开收盘价格的确定2.收盘价格的确定集合竞价确定收盘价。大多数证券市场采用该方式,如伦敦、东京、新加坡等以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为收盘价,如纽约、美国证券交易所、多伦多、新西兰。以收盘前一段时间每笔成交价的加权平均作为收盘价,如雅典、墨西哥。以收盘前一段时间的随机单笔价格竞价的方式确定收盘价格,目前只有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采取该种方式。以收盘前一段时间交易价格的中位数作为收盘价,目前只有中国香港证券交易所采用该方式。 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三、大宗交易机制定义:是指每一笔买卖超过某一规定数量的交易。交易制度安排:价格由交易者协议确定;交易信息延迟披露。优点:有效地降低了大宗交易对市场价格的冲击,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并且增加了市场的稳定性 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四、价格稳定机制价格涨跌幅限制措施:规定了一个交易日内证券交易价格的最大波动幅度,当证券价格在当日涨跌达到参考价格(通常为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下一定幅度时,价格便不能继续上涨或下跌。断路器:当市场指数下跌超过预先设定的一定幅度时,暂停整个市场的交易的限制措施。委托限价:一笔委托订单报价不高于或低于某个特定成交价格的一定幅度,否则委托无效。最小价格升降档位检查保护价格:交易所为防止市价订单的执行价格极端化而设立的,通常根据基准价格(一般为当时市场价格最佳买卖价格)的一个固定百分比计算,市价订单只能在保护价格之内成交。 7.3交易机制的价格确定过程保证金制度:主要是针对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和买空卖空交易的限制措施。证券监管机构可通过调节保证金比率的高低,间接调控市场信用和供求关系。头寸限制:主要是针对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和买空卖空交易的限制措施。如限制市场参与者的合约数量或限制单个证券的信用交易比例等。做市商的稳定作用:在具有做市商参与的市场中,做市商具有稳定市场的作用和义务。当市场供需不平衡或者市场缺乏深度时,做市商有责任以自己的帐户资金逆市买入或卖出,以维持市场的稳定。股市稳定基金:由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在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时干预市场,以阻止股市继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