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 MB
  • 2022-04-29 14:30:42 发布

最新调频收音机原理课件PPT.ppt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调频收音机原理 通信系统发送端接收端信道例举发送端信道接收端速度谈话声带空气耳朵340m/s纸信寄信人邮路收信人1-60天广播电台空间收音机光速 发送端:广播电台用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装载音频信号,即用音频信号来调制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使原来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度/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幅度而变化。发送端:收音机接收无线电广播发送来的高频信号,并将其还原成声音。广播通信系统 调频收音机结构框图输入电路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频放大鉴频低频放大自动频率控制鉴频器:要求输出信号与输入调频波的瞬时频率的变化成正比,输出信号就是原来传送的信息。 自动搜索调频收音机sRSC1088 SC1088引脚功能引脚功能引脚功能1静噪输出9限幅放大器中频输入2音频输出10限幅放大器低通电容3音频环路滤波11射频信号输入43V电源12射频信号输入5本振调谐回路13限幅器偏置电压电容6中频反馈14地(对地电压为零)71dB放大器低通电容15全通滤波电容/搜索输入8中频输出16电调谐/AFC输出 核心芯片SC1088 信号输入电路1112SC108818169C8C7L1耳机由C7、C8、C10、L1组成C10L4L3 本振电路1695SC108818L2sRC12C11Cd结电容Vd反向偏压D1R1电压结电容振荡频率由C11、C12、D1、R1、L2组成变容二极管的C-V特性 中频与鉴频电路16918sRC12C115L2D1R11112C7耳机C10L4L3本振信号输入信号中频信号2音频信号 低频放大电路SC1088169182L4C13R2C14C20C17C16R5R6R4R3(W)音频信号低频放大VTD2L3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耳科概述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掌握)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熟悉)7年耳解.ppt耳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概述(熟悉)耳病的症候辨证要点(了解)耳病的中医治疗概要(了解) 第一节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是司听觉,主平衡的器官。耳位于头部,是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属“清窍”之一, 脏腑学说与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实际的理论基础,它贯穿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治疗疾病是宏观的概念,通过全身的辨证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而达到治愈局部疾病的目的;西医治疗疾病着眼于病因,从微观、局部的病理改变着手)。由于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经络循行的不同途径,使耳与不同脏腑发生不同程度的关系。因此,在学习耳科疾病之前,首先学习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五零散治疗中耳炎.doc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肾所属关系: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灵枢·五阅五使篇》:耳者肾之官也生理关系: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灵      枢·脉度篇》病理关系:肾气不平,则耳为之受病。《济生方·耳门》《灵枢·海论篇》: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诊断关系:视耳之好恶,得知肾病的性质。《医学心悟》:察耳之枯润,知肾之强弱。治疗关系:现代研究: 心所属关系:耳为心之客窍生理关系:肾之精气通于耳,心肾相交则耳聪病理关系:心虚血耗可致耳鸣耳聋。心肾不交可致听闻扰乱。邪热上犯耳窍,壅闭心包,可致危证(脓耳变证)治疗关系:养心安神,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心开窍等 肝胆所属关系:(1)由经络而发生联系,肝      胆互为表里(2)肝肾同源生理关系:肝胆之气上通于耳。耳也有        赖于肝胆之气条达和肝血奉养。病理关系:肝胆火热上犯于耳。肝气上逆于耳。肝血虚,耳窍失养。 脾所属关系:脾主运化上奉于耳。生理关系: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脾的功能正常,则清气上升,浊阴下降。耳为清窍,得清气濡养而健旺。病理关系:(1)脾虚气血不足,清气不能上奉,耳窍失养。(2)湿困于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耳窍。治疗关系: 肺所属关系:1.由经络而发生联系。《温热经     纬》:肺经之结穴在笼葱,专主乎听。2.五脏生克关系。为肾之母,而肾主耳。现代解剖:咽鼓管咽口在鼻咽,与中医之肺之络会于耳中之理论相吻合。组织胚胎学:咽鼓管和中耳粘膜同属上呼吸道粘膜的一部分,与鼻腔粘膜有连续性,咽鼓管、鼓室内表面均为呼吸粘膜上皮所覆,咽鼓管的粘膜是由呼吸道粘膜分化而来的真性粘膜。临床应用:宣肺开窍法治疗耳病的报道。 肺:生理关系:肺主气,肺气贯于耳。病理关系:外邪犯肺,肺气不宣。治疗关系:宣肺开窍法 二、与经络的关系耳为宗脉之所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与耳而为听”。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小结肾心耳肝、胆脾肺 第二节耳病的病因病机概述外因:外感邪毒、外伤、饮食所伤内因:情志所伤、劳倦所伤、脏腑虚损 耳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反映,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1.急性耳病多属实证热证,常与肝胆有热,或邪毒侵袭相关;2.慢性耳病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以肾、脾亏虚为主,或肝阳上亢或邪毒滞留有关。 一、邪毒侵袭多为风、热、湿三邪。风热之邪侵袭:首先犯肺,肺失宣降,邪壅于耳,引起耳窍肌肤及耳膜红肿、疼痛、耳胀、溢脓、耳鸣、耳聋等症。风热湿邪侵犯:或直袭耳窍,或遇素有肝胆湿热内蕴者,则致内外合邪,邪毒循经上犯耳窍,结聚不散而致耳胀、耳痛、耳内堵闷、耳鸣低沉、肌肤糜烂或渗黄水。邪毒炽盛,内犯心包:若耳病治疗不当或失治,邪毒久困于里,火热邪毒炽盛,热毒横溢,上犯脑海,或热入营血,邪犯心包,引动肝风,而致耳脓臭秽,耳痛加重,头痛发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呕吐、颈项强直、抽搐等重症。 二、肝胆功能失调肝胆湿热上扰:肝胆湿热内蕴,或兼风热湿邪侵袭,湿热上犯,蒸灼耳窍,致耳部红肿疼痛,肌肤湿烂,耳脓黄稠。肝火上扰:肝主升发、疏泄,喜条达,暴怒伤肝或肝郁化火,气火上逆,上扰清窍,则致耳鸣耳聋、耳眩晕。如若肝火燔灼耳窍肌膜,伤及津液,腐肌成脓,致耳内红肿疼痛剧烈,脓液稠黄。肝阳上亢:若郁怒焦虑,气郁化火,内耗阴血,阴不制阳,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阳亢于上,引起耳鸣耳聋、眩晕 三、肾脏虚损肾阴虚:肾阴亏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炎,可致耳鸣耳聋、眩晕。肾虚则骨质松脆,易为邪毒灼腐而出现邪毒内陷的重症。肾阳虚:命门火衰,阳气虚弱,温煦生化功能不足,耳窍失于温养,可致耳鸣耳聋,阳衰不能温化水液,寒水上犯,停聚耳窍,产生耳眩晕。 心肾不交:耳为肾之窍,为心之客窍。生理上,心阳下降于肾,以温肾水,肾阴上济于心,以养心火,心肾相交,则水火既济,若肾阴不足,心火独亢或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则致水不济火,心肾不交而致耳鸣耳聋。《辨证录·耳痛门》说:“肾不交于心,与心不交于肾,皆可使听闻之乱。” 肝肾阴虚:“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肾病变常互相影响,肾阴不足常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会使肾阴亏虚,阴虚则阳亢,阳亢于上,蒙蔽耳窍而致耳鸣耳聋、耳眩晕。 四、脾虚湿困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则耳失濡养而致耳鸣耳聋、耳眩晕。脾虚湿困: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湿困于脾,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湿浊滞留于耳窍而致耳内流脓,耳部肌肤湿烂、耳鸣耳聋、耳眩晕。 五、气血瘀阻耳病日久,邪毒滞留,经脉痞塞,气血瘀阻,或外伤、创伤、而致脉络受损,气血不畅或血溢脉外,导致耳外伤、耳闭、耳鸣耳聋、眩晕。 第三节耳病的中医辨证要点(西医:耳的症状学)耳病的辨证是以望、闻、问、切四诊,就全身和耳的局部症状结合起来,在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现将耳病常见的几个主要症状分述如下:(辨病与辨证) 1.辨耳痛耳痛:多为炎症性疾病,余为牵涉性痛或反射性痛初起:风热耳病已久,耳内微痛不适-多见肝肾不足或脾气虚弱。耳内深部痛剧,呈跳痛或钻痛-肝胆火炽,湿热壅盛酿脓。耳痛加剧,耳脓骤然增多或减少,头痛剧-火毒内攻,邪犯心包。耳痛牵引耳壳或压迫耳屏时痛更甚-火热邪毒上攻耳道。 2.辨耳脓(耳溢液)耳漏:或称耳溢液。浆液性、粘液性、脓性、水样、血性等。炎症、创伤、肿瘤等皆可引起。炎症为多。新病脓液稠黄-肝胆火热上蒸久病脓液清稀,量多-脾虚有湿脓液中有豆腐渣样物,臭味-肾元亏虚,邪毒停滞。 3.辨耳鸣耳聋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有响声,但其体外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响声如蝉鸣、钟鸣、雷鸣等,从其音响的声调来说有高调与低调之分。有的间歇性出现,有的持续不停;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扰人不安,工作和生活皆可受影响。病因: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有听而不清,有全然听不到音。暴聋多以风热湿邪壅塞耳窍,或有盯聍堵塞。渐聋多以肝肾脾等脏腑虚损为主。年老听力不灵,无流脓史,多为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耳鸣爆发,声音大,听力下降-肝胆之火上逆。或痰火郁结,上扰清窍。耳鸣渐发,声音细,听力逐渐下降-肝肾阴虚或气血亏耗。耳鸣如蝉-肝肾或心肾虚损,气血不足。耳鸣如潮声、风声-肝胆热盛,邪气壅阻耳窍。 4.辨眩晕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感自身或外界景物发生运动。眩晕伴头重、耳痛胀闷、口苦咽干,多属肝阳上亢之证。眩晕伴头重,头胀,低调耳鸣,胸闷,倦怠-痰湿壅阻之证经常头晕,耳鸣听力差,遇劳或体位改变突发眩晕,多属气血不足,脾气虚损。常眩晕,眼前黑花,并有高调耳鸣听力下降,腰膝酸软-肾精亏损之证。 5.辨鼓膜异常鼓膜的形态、色泽变化及鼓膜穿孔的位置分析。鼓膜形态、色泽:微红、鲜红、橘黄、外突、凹陷、增厚、混浊、萎缩等。鼓膜穿孔:穿孔大小、位置、新旧。 第四节耳病的中医治疗概要一、内治法二、外治法三、针灸疗法四、按摩导引 1.祛风法:(1)因于风寒侵耳者,宜祛风散寒,常用方如三拗汤、荆防败毒散;(2)因于风热犯耳者,宜祛风散热,常用方如银翘散、蔓荆子散等;耳痒者多属于风,宜祛风止痒,常用方如消风散、四物消风饮; 2.清热法包括清热解毒法和清热利湿法。清热解毒法用于邪毒传里,里热壅盛之耳症如耳疮、耳痛流脓黄稠等。清热利湿法用于肝胆湿热或脾经湿热熏耳者,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 3.和解法用于邪在少阳,枢机不利所致的耳病,常用方如小柴胡汤;如柴胡、黄芩、青蒿、等。 4.祛痰法:(1)因于痰热扰耳者,宜清热化痰,常用方如清气化痰丸或加味二陈汤;药物如黄芩、胆南星、竹茹、瓜蒌、贝母、半夏等。(2)因于痰浊聚耳者,宜燥湿除痰,常用方如六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如白术、党参、陈皮、泽泻、半夏、茯苓等。 5.活血祛瘀法用于血瘀耳窍证,常用方如通气散加味、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等;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葛根、柴胡、香附、石菖蒲、路路通之类。 6.补益法:(1)脾虚气弱者宜益气健脾,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气血不足或心脾两亏者,宜益气养血,常用方如八珍汤、归脾汤;(2)肾虚精血不足者,宜补肾填精,常用方如六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知柏地黄汤;(3)肾阳亏虚者,宜温肾壮阳,常用方如附桂八味丸、补骨脂丸; 7.通窍法(行气通窍法)用于邪闭耳窍证,常用方如通气散;药物如香附、川芎、柴胡、石菖蒲、霍香、路路通等。 8.排脓法:促使脓汁排泄。(1)用于疮痈、脓耳初期或已成脓者,多配合清热解毒法,常用方如仙方活命饮;(2)正虚毒恋者,流脓日久不愈者,宜托毒外出,常用方如托里消毒散。常用排脓药物如白芷、桔梗、天花粉、薏仁、穿山甲、皂角刺、黄芪、桔梗等。 外治法清洁法滴药法吹药法涂敷法 针灸按摩导引法按摩导引,是病者自行运动,按摩患处,静坐吐纳,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舒畅筋骨,导邪外出的一种治病保健方法。1.咽鼓管自行吹张法:2.耳膜按摩术:3.鸣天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