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7.00 KB
- 2022-04-29 14:30:3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调治脾胃用药特点与治疗方法(1)
抛砖引玉,贻笑大方。
脾胃学说是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阐明了脾胃的生理机能、病理机制,而且为临床辨证论治规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脾胃学说的理论内涵博大精深,对整个中医药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研究脾胃学术的发展历史、学术特点、临床运用与实验研究情况,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遵循《内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的理论指导,根据脾胃学的基本理论,据理以立法,缘法以尽变,以达到“阴平阳秘”之目的。
一、调理脾胃的用药特点:1、注重健运、消补同用:脾胃为后天之本,古人云:“谷气者,比如国家之饷道也,……脾胃一败,则百药难效。”调治脾胃,重在恢复其纳化功能,纳化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充足,元气不断得到补充,“四季脾旺不受邪”。而且服食的药物始可吸收,转输全身,发挥其治疗效应。如现代人肥胖、血脂异常者越来越多,往往要重用行气、消导的药物,此时佐以补气的药物,融和消补药物于一炉,以防耗气。
2、升降相依、斡旋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的基本形式,《素问·六微旨大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而脾胃位居中焦,处于气机升降的枢纽,与其它脏腑的关系尤为密切,如肺之肃降、肝之生发、心火下降、肾水上涵等,均有赖脾胃升降枢纽之斡旋,脾胃升降正常,则气机升降通畅,若脾胃升降失常则气机为之紊乱。
升降并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脾主升,用升补药物时不要忘了使用沉降的药物,要注意加入行气降气的药物,如厚朴、枳实等。另外,加上少量风药可以增加升补的力量;二是脾升胃降,在补脾气的同时,要加入降胃气的药物;同时选用药物行而不燥,并具有和胃清热解郁的作用。
3、润燥相济、阴阳平衡: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胃燥太过,阴液必伤;脾湿太过,则为生痰化饮,在临床用药时要注意燥湿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湿,这样才能使脾胃功能协调,促进疾病康复。养阴不碍祛邪,燥湿不可伤阴;养阴不用滋腻之品,如太子参、麦冬、南北沙参、玉竹、女贞子,一般不用生地或熟地;燥湿化湿一般用藿梗、荷叶,不用温燥之品。
4、虚实同调、扶正祛邪:脾胃之病常常虚实夹杂,脾胃虚弱兼有痰饮、瘀血、气滞、便秘、食停。目前城市人所患疾病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与饮食生活不规律、冷热不调、饥饱不节有关,出现纯虚纯实、纯寒纯热者很少,往往是湿、浊、痰、郁、瘀互现,内伤外感皆有,寒热兼夹,食滞与脾虚共存,上下同病,所以要要圆机活法,要将诸法融为一炉。虚实同调,补虚不忘治实,治实不忘补虚,补虚不要峻补,治实不要孟浪,掌握二者的轻重缓急,所以在临床上多用平补、淡补的药物,如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茯苓、炒薏苡仁、山药、茯苓。
5、互为表里、脾胃并重:脾胃经脉相连,功能相依,临床上应当脾胃并治,理脾不忘调胃,调胃不忘理脾,脾胃并治。
6、气血兼顾、走守协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为多气多血之脏腑,“脾统血”、“脾裹血”。脾胃之病往往波及气血,形成气血同病。
二、具体治疗方法:治疗时始终以顾护脾胃生机为第一要义,要切中病机,全面统筹,运筹中州,脾胃同调,升降并用,纳化并施,润燥兼顾,上下合一,内外同治,缜密周到,方能万全;而且处方用药剂量不能大,贵在轻灵活泼,才能有利于药物和食物的吸收,提高疗效,促进恢复脾胃功能。
切忌过量,因其伤胃反而增加脾胃负担!
1、调和营卫法“脾为之卫”,脾虚时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内经》云:“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调和营卫则脾胃健运,阴裕阳充,抵抗力自然提高,此法常用于表虚易感者。《金匮要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芪建中汤。
2、健脾解表法本法常用于病久脾虚,卫外不固,易感风寒,舌淡,苔薄,脉细弱。用桂枝汤或四君子汤。临证体会前人总结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表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临证运用确实如此。
3、补气健脾法本法常用于脾气亏虚或脾气不足或中气不足,脾不建运之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弱。李乾构老师选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疗效肯定。
4、健脾化痰法本法常用于脾不建运,痰浊内生之证。头昏头重,脘腹痞满,神疲乏力,眩晕,呕恶等症,舌淡,苔白腻,脉沉滑。丹溪云:“无痰不作眩。”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若夹肝风内动,出现头重头晕、目眩欲倒、恶心作呕,选用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可用此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纳差,眩晕,多痰者取效明显。
5、健脾除湿法本法常用于脾虚湿困,湿困脾阳,甚或脾肾虚弱,水饮内停之证。大便稀溏,脘腹痞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体沉重,甚至水肿,舌淡,苔白,脉沉濡缓。脾喜燥而恶湿,脾虚气弱则湿聚,聚于内则为痰为饮,泛于外则为肿为胀。其病机则与脾肺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张景岳说:“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所以,健脾利湿是治水的主要环节,也是开鬼门洁净府的关键所在。《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其治则。治以健脾利水;偏于脾阳虚,选用参苓白术散;偏于肾阳虚,选用实脾饮。
6、甘温除热法本法常用于内伤发热之证。多属脾胃虚弱,元气受伤,中焦虚寒,症见发热以下午、晚上明显,倦怠嗜卧,四肢不收。如果反复表散,则反而加重病情。“阴虚则生内热”,“阳气者烦劳则张”,此内伤发热之原理。甘温之剂能益脾胃之气,使阳生阴长,相互协调,则“阴平阳秘”,而虚热自除。东垣曰:“甘温能除大热。”尤在泾曰:“温之则浮焰自熄,养之则虚火自除,”即对此症而言也。所谓“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是也,选用补中益气汤。
7、健脾升陷法本法常用于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清不升浊不降之证。证见内脏下垂,面黄消瘦,腹部重坠,声低气短,脘腹痞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肢体沉重,舌淡齿痕,苔白,脉细无力。治以补益脾气,升提举陷,予补中益气汤合七味白术散加减。
8、升清降浊法《灵枢·本输篇》:“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大便阻塞不通者,古人有开肺气的治法。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中“肠痹”一门,遵丹溪治肠痹,必开肺气,谓表里相应治法。亦《内经》所谓“肺主一身气化”,天气降,斯云雾清,而诸窍皆为通利,但“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又为肺气宣通之必具条件也。利用某些药物既可升又可降,在定向上存在二重性。从而达到戴裕光教授所说的“升清可以促进降浊,降浊又能促进升清”的目的,可选用验方升降汤。
9、心脾双补法用于心脾两虚,脾气虚弱,心神失养之证。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胆怯,纳少腹胀,气短倦怠,月经失调,或崩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宜健脾益气,补心宁神,选用归脾汤。
10、疏肝和胃法用于肝气犯胃型,证见胃脘胀闷,,攻撑作痛,嗳气频作,每因情志剌激痛作或加重,或伴大便不畅。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或弦滑。治当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胃宜降则和”。肝胆气郁,多见胃气上逆,故降胃必须平肝。胃寒则泛清涎,胃热则食入即吐;过饱则宜消其食,过饥则宜填其空。和则纳,降则通,肝之疏泄利则气不滞血不瘀,而痛止矣。治疗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11、和胃利胆法胆邪犯胃,则痛呕胆汁,利胆而不和胃降逆,则非其治也。虽然,“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但调其升降者仍在脾胃,胆随胃降,故立和胃利胆法。胆附于肝,肝胆郁热,气滞血行不畅,故右上腹、胁下阵发性剧痛,呕吐黄水,小便黄,脉弦数。遵照《内经》所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方用四逆散。
12、养胃安神法因情志抑郁,心脾受损,脏阴不足而设立养胃宁心法。《金匮要略》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此法常用于脏躁证。方用甘麦大枣汤。
13、活血化瘀法用于胃痛瘀血之证。胃脘刺痛,痛处固定,疼痛拒按,痛时持久,甚至呕血黑便,食后痛甚,舌暗红,脉涩。选丹参饮、失笑散。如噎膈多属食管痉挛、狭窄、肿块等的临床表现。病位常见于食管的上、中、下段及贲门。症见食不得入或食入反出,伴吐涎沫,大便干燥如羊屎。病因多属忧郁、伤酒、过食咸菜等。病机属“津枯气结”瘀血阻滞,治可用养胃开结法,用通幽煎。
14、辛开苦降法湿热之气触自口鼻,若脾胃虚弱,内外相引,阻塞气分,三焦同病,湿则太阴,热则阳明,湿热郁蒸,常致清窍不灵,发热不退,此湿遏热伏,邪在卫分、气分,治宜清宣温化,化其浊,逐其秽。若湿重于热,肺气失宣,热蒸多汗,头昏头重,胸闷不饥,口渴不饮,便尿不爽,午后发热,状若阴虚,胸闷呕恶,饮食不入者,可与三仁汤加减;若热重于湿,神识昏朦,尿短黄赤者,与甘露消毒丹加减。
15、补土生金法本法常用于脾肺气虚,脾失建运,肺失宣降证。腹胀咳喘,纳少便溏,咳痰浮肿,胸闷气短,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宜健脾益气,补肺祛痰,方选补肺汤。
16、补脾生血法本法常用于出血后,生化不足,气血两虚之证。失血眩晕,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纳少化迟,神疲乏力,唇舌淡白,脉沉细弱。治疗宜补气健脾,生化气血,方选当归补血汤。
17、补脾摄血法本法常用于脾虚气弱、不能统血之证等。消瘦,面色苍白,食少腹胀,便溏倦怠,气短浮肿,皮下瘀斑色淡,舌淡齿痕,脉沉细弱。证属“虚斑”,系脾虚气弱不能统血,血随虚火游行,显于皮肤所致。应注意脾为后天之本。“温之则浮焰自息,养之则虚火自除”。脾气虚弱型,治补气以统血,宜归脾汤。杨仁斋《直指方》云:“一切血证,经久不愈,每每以脾胃药收功。”
18、健脾滋阴法本法常用于脾阴不足之证等。纳呆烦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干呕呃逆,大便干结,舌红无苔,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滋生脾阴,方选健脾滋阴汤(《万病回春》卷四)。
19、健脾疏肝法本法常用于肝脾不和,肝气抑郁,克犯脾土之证。胁痛腹胀,心烦易怒,胸腹痞满,脉弦。“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木郁则达之”,方选逍遥散。肝脾不和,肝阴不足,抑郁不舒,郁于上则胸胁隐痛,宜魏氏一贯煎(治在肝胃);郁于下则小腹坠胀,宜逍遥散(治在肝脾)。中气虚弱,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浊交阻,引动肝风,则头晕眼花、视物旋转等症发作。治以健脾化痰,平肝熄风,则眩晕停而呕吐自止,治疗以半夏白术天麻汤。
20、消积导滞法用于饮食停滞之证,证见胃脘胀痛,嗳腐酸臭,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苔厚腻,脉滑。治当消食和胃、理气导滞,以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加减。
21、滋养胃阴法用于胃阴亏虚型,证见胃脘部灼热时痛,咽干口燥,或大便干结,或饥而不食,舌干少苔或无苔,呈镜面舌,脉细数。治当清胃滋阴、敛阴止痛,以叶氏养胃汤或益胃汤加减。
22、健脾和胃法用于脾胃气虚,脾胃不和之证。《明医指掌》云:“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用治中汤。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实二陈汤、枳术丸;胃不和者,平胃散。”证见纳少腹胀,脘腹痞闷,不思饮食,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或苍白,语音低微,气短身倦,四肢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虚弱或虚缓。治当益气补中、健脾和胃,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23、化痰和胃法用于胆郁痰扰之证,证见胃脘痞满不适,烧心或隐痛,或嘈杂嗳气,心烦失眠,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当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以温胆汤加减。
24、调和肝脾法用于肝旺脾虚之证,证见肠鸣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情志波动发作,矢气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常见于肠易激综合症。治当抑肝扶脾、调中止泻,以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减。
25、清热和胃法用于肝胃蕴热型,证见脘腹不适,泛酸嘈杂,嗳气时作,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当清热和胃,以泻黄散加减。
26、温运中阳法分温运脾阳和温通胃阳。脾阳虚则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治法重在温运,方如香砂理中汤。
胃阳虚常见胃不思食,胃脘胀满,甚或作痛,或胃气不能下行反上逆而形成反胃呕吐,谷食不化,口淡无味,舌淡苔白,脉沉细或弦迟。治法重在温通,方如大建中汤。
27、通里攻下法分苦寒攻下和温里攻下。苦寒攻下多用于胃腑实积,痞满燥实坚或高热神昏,热结旁流,苔黄燥,脉实有力者。方选承气汤类方。温里攻下多用于阳虚寒实的留积证,方选温脾汤。
28、健脾温肾法本法常用于脾肾两虚之症。脾虚则湿聚,肾虚则水泛,故苓桂参术甘汤、附子理中汤温脾阳与肾阳;真武汤温肾阳与脾阳,此脾肾相关之正治法也。
29、益气宣窍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各窍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脾胃清阳之性对它们的调节。反之,若清阳之性得不到舒展,则会出现清阳不升或清阳被遏诸症。清阳不升的主要病机是脾气虚弱,不能上升濡养清窍。《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脾胃论·脾胃虚实论》亦日:“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因此,健脾补土、益气升阳是耳鼻喉科重要的治疗法则。选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或六君子汤。
30、清肠和胃法用于肠胃不和之证,证见脘腹胀满痞闷,干哕食臭,伴肠鸣下利,恶心呕吐,舌苔黄白相见或腻,脉弦或弦数。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治当清热利湿、调和肠胃,以芍药汤或半夏泻心汤加减。
31、驱蛔安胃法用于湿热生虫,蛔虫扰胃之证。胃脘疼痛,时吐蛔,痛时鼓包,痛止如常,能食消瘦,唇面虫斑,嗜异物癖,苔白或黄,脉象多弦。治疗驱蛔杀虫,止痛安胃,方选乌梅丸。
32、和胃安眠法《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予半夏秫米汤汤其卧立至,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睡眠障碍。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调理脾胃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内经》曰“脾胃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灌溉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随着现代研究证实,在临床所见许多急慢性病中,如由脾胃有病而致他脏不安者,或由他之脏疾影响脾胃而以脾胃病证为主者,皆可从脾胃论治每多收效。它不仅能够治愈许多内科急慢性疾病,而且在临床各科范畴也得到广泛的运用。《景岳全书·论治脾胃》指出:“脾胃有病,自宜治脾。然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我们在临床上应该自觉依照“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要求,遵循脾胃理论的指导,根据“治脾胃即所以安五脏”之理论,勿忘立足于调治脾胃,将脾胃学说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专题学习----几何证明中常见的“添辅助线”方法----“周长问题”的转化
Ⅰ.连结目的: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适用情况:图中已经存在两个点—X和Y语言描述:连结XY注意点:双添---在图形上添虚线在证明过程中描述添法
Ⅰ.连结典例1:如图,AB=AD,BC=DC,求证:∠B=∠D.ACBD1.连结AC构造全等三角形2.连结BD构造两个等腰三角形
Ⅰ.连结典例2:如图,AB=AE,BC=ED,∠B=∠E,AM⊥CD,求证:点M是CD的中点.ACBD连结AC、AD构造全等三角形EM
Ⅰ.连结典例3:如图,AB=AC,BD=CD,M、N分别是BD、CD的中点,求证:∠AMB=∠ANCACBD连结AD构造全等三角形NM
Ⅰ.连结典例4:如图,AB与CD交于O,且AB=CD,AD=BC,OB=5cm,求OD的长.ACBD连结BD构造全等三角形O
目的:构造直角三角形,得到距离相等适用情况:图中已经存在一个点X和一条线MN语言描述:过点X作XY⊥MN注意点:双添---在图形上添虚线在证明过程中描述添法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典例1:如图,△ABC中,∠C=90o,BC=10,BD=6,AD平分∠BAC,求点D到AB的距离.ACD过点D作DE⊥AB构造了: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距离相等BE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典例2:如图,△ABC中,∠C=90o,AC=BC,AD平分∠BAC,求证:AB=AC+DC.ACD过点D作DE⊥AB构造了: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距离相等BE思考:若AB=15cm,则△BED的周长是多少?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典例3:如图,梯形中,∠A=∠D=90o,BE、CE均是角平分线,求证:BC=AB+CD.ACD过点E作EF⊥BC构造了: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距离相等BF思考: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E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典例4:如图,OC平分∠AOB,∠DOE+∠DPE=180o,求证:PD=PE.ACD过点P作PF⊥OA,PG⊥OB构造了: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距离相等BF思考: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EPGO
目的:构造直角三角形,得到斜边相等适用情况:图中已经存在一条线段MN和垂直平分线上一个点X语言描述:连结XM和XN注意点:双添---在图形上添虚线在证明过程中描述添法Ⅲ.垂直平分线上点向两端连线段
目的:构造直角三角形,得到斜边相等适用情况:图中已经存在一条线段MN和垂直平分线上一个点X语言描述:连结XM和XN注意点:双添---在图形上添虚线在证明过程中描述添法Ⅳ.中线延长一倍
1.AD是△ABC的中线,Ⅳ.中线延长一倍ABCDE延长AD到点E,使DE=AE,连结CE.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2.如图,梯形中,∠A=∠D=90o,BE、CE均是角平分线,求证:BC=AB+CD.延长BE和CD交于点F构造了:全等的直角三角形F思考: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ACDBE
1.如图,△ABC中,∠C=90o,AC=BC,AD平分∠ACB,DE⊥AB.若AB=6cm,则△DBE的周长是多少?Ⅴ.“周长问题”的转化借助“角平分线性质”BACDEBE+BD+DEBE+BD+CDBE+BCBE+ACBE+AEAB
2.如图,△ABC中,∠C=90o,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若BC=6cm,求△ADE的周长.Ⅴ.“周长问题”的转化借助“垂直平分线性质”BACDEAD+AE+DEBD+CE+DEBC
3.如图,A、A1关于OM对称,A、A2关于ON对称.若A1A2=6cm,求△ABC的周长.Ⅴ.“周长问题”的转化借助“垂直平分线性质”BACOMAB+AC+BCA1B+A2C+BCA1A2A1A2N
4.如图,△ABC中,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若AN=3cm,△ABM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Ⅴ.“周长问题”的转化借助“垂直平分线性质”BACMAB+BC+ACAB+BM+MC+6NAB+BM+AM+613+6
5.如图,△ABC中,BP、CP是△ABC的角平分线,MN//BC.若BC=6cm,△AMN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Ⅴ.“周长问题”的转化借助“等腰三角形性质”BACPAB+AC+BCAM+BM+AN+NC+6NAM+MP+AN+NP+613+6MAM+AN+MN+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课本68页解方程(一)课件PPT.ppt
- 最新课程设计56931课件PPT.ppt
- 最新课程范式的转换与【共享精品-】课件PPT.ppt
- 最新课程: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68课件PPT.ppt
- 最新课题1:自己动手制作机器人课件PPT.ppt
- 最新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件PPT.ppt
- 最新课题2.水的净化(上课)课件PPT.ppt
- 最新课题2《水的净化》参考课件PPTPPT课件.ppt
- 最新课题3--制取氧气课件PPT.ppt
- 最新调査研究组识机能课件PPT.ppt
- 最新谈谈儿童眼保健骆娅课件PPT.ppt
- 最新谈判学复习题参考答案课件PPT.ppt
- 最新谈判原则与谈判技巧课件PPT.ppt
- 最新调频收音机原理课件PPT.ppt
- 最新谷胱甘肽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课件PPT.ppt
- 最新财产留给谁--课件PPT课件PPT.ppt
- 最新财务分析个案研究 第三章产业分析暨竞争策略分析课件PPT.ppt
- 最新责任胜于能力1588096252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