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 MB
- 2022-04-29 14:35:2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韦克氏脑病
概念韦克氏脑病,即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或Wernicke-Korsakoff综合征是慢性酒精中毒常见的代谢性脑病,是硫胺缺乏导致的急症。
流行病学WE的发病年龄为30~70岁,平均42.9岁,男性稍多发病率很难估计,有文献统计60万居民WE的发病率为6.5/10万。目前国内尚未查到较相关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中,WE归类于酒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但目前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可完全恢复,WE的病死率为10%~20%。
Wernicke(1881)首次描述本病的病理改变是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处灰质有很多点状损伤。研究发现,WE患者有多部位脑病变,如乳头体、脑干、第三脑室、导水管周围、丘脑、下丘脑、小脑蚓部上端和前庭神经核等,中脑、脑桥、延髓和大脑病变明显。WE的大脑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典型的组织学特征是神经元变性、坏死和缺失,髓鞘变性和坏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细胞水肿和斑点状出血等。
症状体征1.主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典型的WE出现眼外肌麻痹、精神异常及共济失调等三组特征性症状。①眼外肌麻痹常见双侧展神经麻痹和复视,其他眼症状可有眼球震颤、上睑下垂、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及瞳孔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震早期出现,以水平和垂直性为主,常伴前庭功能试验异常,眼肌麻痹如及时治疗常在24h内恢复,眼震需1~2周恢复。②精神异常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和定向力障碍,精神涣散、易激惹、情感淡漠和痴呆等,有时与戒酒状态难以区别,常称为泛发混浊状态;常伴Korsakoff综合征,以记忆障碍、学习不能、虚构、淡漠和定向力障碍为特点,多伴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
③共济失调以躯干和下肢为主,上肢较少见,站立、行走困难,需2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仅10%~16.5%的患者出现三组症状,有研究表明66%的患者有精神异常,73%有眼部症状,82%有共济失调。
并发症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可伴低体温、低血压和心动过速,还有部分患者伴有肝病、胰腺炎、心力衰竭和周围神经病等合并症。眼肌麻痹恢复较快,精神症状的恢复常需数周至数月。
检查诊断实验室检查:1.血、尿酒精浓度的测定 有诊断及酒中毒程度评估意义。2.其他血液检查 包括血生化、肝功、肾功、出凝血功能及免疫球蛋白等。
其他辅助检查:1.CT可见双侧丘脑和脑干低密度或高密度病变,25%的患者导水管周围低密度区。MRI是诊断WE的理想工具,早期诊断较敏感,可见双侧丘脑及脑干对称性病变,急性期的典型改变是第Ⅲ脑室和导水管周围对称性T2WI高信号影,6~12个月后恢复期高信号降低或消失;乳头体萎缩是WE的特征性神经病理异常,乳头体容积明显缩小不仅是硫胺缺乏的特殊标志,也是WE与Alzheimer病的鉴别特征。2.心电图、脑电图有鉴别诊断及中毒程度评估意义。
III脑室旁(图1)、中脑导水管周围(图2)稍长T1、长T2信号
IV脑室旁、乳头体(图3)对称性稍长T1、长T2信号;桥脑被盖、穹隆柱异常信号、桥脑神经核(图4)异常信号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器质性痴呆、眼外肌麻痹、精神异常及共济失调等症状相鉴别。
治疗1.病因治疗最为重要,慢性酒中毒患者胃肠吸收不良,B族维生素口服或肌注作用不大,应立即静脉滴注维生素B1100mg,持续2周或至患者能进食为止,开始治疗的12h内维生素B1静脉滴注的安全剂量可达1g。人体内维生素B1(硫胺素)约30mg,血清正常参考浓度为1.5~6.0ng/L。WE发病初期,快速非肠道补充维生素B1(硫胺素)可完全恢复。2.体内维生素B1(硫胺素)贮备不足时,补充大量糖类可诱发典型的WE发作,是葡萄糖代谢耗尽体内的维生素B1(硫胺素)所致。伴意识障碍的慢性酒中毒、营养不良、低血糖和肝病等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前应通过非肠道补充维生素B1,防止诱发WE。3.慢性酒中毒所致的WE患者可伴镁缺乏,在依赖硫胺素代谢的几个生化过程中镁是辅助因子,镁缺乏可降低硫胺素的作用,使硫胺素缺乏的病情恶化,故应补镁。
饮食保健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多吃大豆、牛奶等高蛋白质食品。
预后如不及时治疗,WE的自然病程可继续进展,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及心血管功能衰竭等常提示预后不良。有报道尸检诊断17例WE患者,12例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约80%存活的WE患者因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而出现Korsakoff综合征,其中约20%可恢复,25%可变成永久性损害,其余患者未完全恢复,但有改善。
预防宣传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法,严禁未成年人饮酒,加强法律监督。重视和加强酒的精神卫生宣传,宣传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不空腹饮酒,治疗躯体或精神疾病,避免以酒代药。提倡用饮料代酒,减少职业原因导致的酒依赖。提倡生产低度酒,控制和禁止生产烈性酒,严厉打击非法造假酒的不法行为。
第03章传统心理物理法本章主要内容:一、阈限的性质二、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三、心理量表法四、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五、信号检测论的原理
引言:什么是心理物理学定义:就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如:亮度(物理量)——明度(心理量)强度(物理量)——响度(心理量)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T.Fechner(1801-1887)。Fechner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问题。心理物理学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感觉阈限的测量;阈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自从本世纪50年代,W.P.Tanner,Jr.和J.A.Swets把信号检测论(signaldetectiontheory,SDT)引入心理学领域以来,又为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工具。
心理物理学研究的变量介绍因变量1、只有一个刺激的实验:(1)信号存在或不存在(我看到、我没有看到)(2)直接给出刺激属性(重多少克?)2、对两种刺激进行比较的实验:(1)判断大小(刺激A和B谁大?)(2)直接估计结果(A是B的几倍?)自变量:刺激质和量的属性控制变量:观察者的意愿
一、阈限的性质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史专家EdwinG.Boring(1950)认为对内部感受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测量方法的引入,是科学心理学开始的一个标志。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家使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提出了第一个心理现象的精确定律,尽管这个定律不一定那么完美。首先,测量感觉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能象测量石头的重量或光的强度那样来测量感觉。其次,内部判断与作用于感受器的物理量之间并不是完全一对一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物理刺激及其引起的感觉区分开。
感觉阈限的界定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被叫做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叫做差别阈限。按照这样的定义,还不能对这两种阈限进行测定。根据实验我们知道,某一特定数值的刺激,在重复作用于感官时,被试有时报告为“无感觉”,有时报告为“有感觉”,有时还报告为“刚刚有一点点感觉”。
人的感受性的这种随机性变化,在每一种感觉道中都能发现。这种随机变化往往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如何测量阈限有关;(2)被试对任务的注意程度及其态度有关;(3)被试的感受性暂时出现不稳定的摇摆有关。不过,这种随机变化的感觉,其次数分配基本上呈常态分布。
因此,根据统计学,可以把那个可以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以其算术平均数来表示。而这个平均数恰好有50%的实验次数报告为“有感觉”的刺激强度,由此可见,阈限是个统计值。因而,我们把阈限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积极反应的刺激之值;同理,把差别阈限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此定义要比普通心理学的定义具体,也便于操作,故称为阈限的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是由物理学家布里奇曼提出的,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操作定义的提出受到心理学家的欢迎。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它们的程序下定义就叫操作定义。具体说,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感觉种类觉察阈限值视觉清晰无雾的夜晚30英里处看到的一只烛光听觉安静条件下20ft.处表的滴答声味觉一茶匙糖溶于8L水中嗅觉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套的整个房间触觉一只蜜蜂的翅膀从1cm高处落到你的背部表1某些近似的觉察阈限
关于差别阈限1846年E.H.Weber发表了他关于重量差别阈限的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通常用△I/I=k表示。在这里,△I代表差别阈限,I代表标准刺激强度,k是小于1的常数。K也称作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是不同的。后来,Fechner把这个关于差别阈限的规律称为韦伯定律(WeberLaw)。
感觉道韦伯比例音高/2000Hz1/333重压觉/400g1/77视明度/100光子1/62举重/300g1/52响度/100dB,1000Hz1/11橡胶气味/200嗅单位1/10皮肤压觉/5g/mm21/7咸味道/3mol/L(3克分子/公升)1/5表2最优条件下各种感觉道的韦伯比例
韦伯定律的主要贡献第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辨别能力的指标。第二,可对不同感觉道的感受性进行比较。
二、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我们明确了阈限的操作定义,就能够用心理物理学方法来测定阈限。关于测定阈限的实验,一般具有下列三个明显的特点:1.选择好刺激系列和反应系列2.要尽量简化被试对刺激所作的反应3.测定的次数要多些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有三种: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学习者应特别注意这三种方法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1、最小变化法什么是最小变化法?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
什么是最小变化法?又叫极限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地小,目的是系统地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1)自变量(2)因变量(反应变量)(3)阈限的确定(计算)(4)误差及其控制
(1)自变量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自变量是刺激系列。刺激系列要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个强度开始;递减时,刺激系列的起点要大于阈限的某个强度;一般应选10到20个强度水平。
为了使测定的阈限准确,并使每一刺激系列的阈限能相对稳定,一般递增和递减刺激系列要分别测定50次左右(共100次左右)、刺激应由实验者操纵。为了避免被试者形成定势,每次呈现刺激的起点不应固定不变,而应随机变化。
(2)因变量(反应变量)用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时,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当刺激呈现之后,被试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有”,当被试没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无”,其依据是被试的内省,而不是刺激是否呈现。
被试报告后,主试以“有”“无”或“+”“-”记录被试的反应,每个系列都需要被试作“有”到“无”、或“无”到“有”这两种报告,亦即,递增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有”之后,这一系列才停止;递减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无”之后,这一系列才停止,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系列。若被试者在这二类判断中有“说不准”的情况,则可以猜,但不可放弃。
(3)阈限的确定(计算)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者报告“有”和“无”这两个报告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下表是用最小变化法测音高的感觉阈限。
(4)误差及其控制用极限法求绝对阈限经常会产生一些误差。在这些误差中,有些是由直接对感觉产生干扰的因素引起的;还有些是非感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如习惯和期望、练习和疲劳、时间和空间等等。这些因素在测定阈限的过程中经常起作用,以致使测定结果产生一定倾向的误差。这类误差叫做常误(constanterror)。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在极限法实验中,由于刺激是按一定的顺序呈现的,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给同一种判断的倾向,如在下降序列中继续说“有”或“是”,在上升序列中继续说“无”或“否”,这种被试习惯于前面几次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叫作习惯误差。由于习惯误差在递增法序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超出阈限,被试仍报告感觉不到,这就会使测得阈值偏高。相反,在递减法序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小于阈限,被试仍报告有感觉,这就会使测得的阈值偏低。
与习惯误差相反的是另一种误差叫期望误差(errorofanticipation)。它表现为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的倾向,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用递增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低;用递减法测定时,阈值就会偏高。
递增递减系列中的习惯误差abba实际无感觉报告无感觉报告有感觉实际有感觉
怎样消除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采用抵消平衡设计(即ABBA设计):第一次:递增(A)第二次:递减(B)第三次:递减(B)第四次:递增(A)
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练习误差(errorofpractice)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与此相反,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之为疲劳误差(erroroffatigue)。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
误差计算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哪一种倾向更大?分别求上升序列和下降序列的阈值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哪一种倾向更大?分别计算出前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与后一半实验中测定的阈限,。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1)自变量(2)因变量(反应变量)(3)差别阈限的确定(计算)(4)误差及其控制
(1)自变量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顺序排列。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可同时呈现,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以测定绝对阈限的同样方法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
(2)因变量(反应变量)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的反应变量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一般用三类反应,将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加以比较,当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主试记录“-”。当被试在比较时表示怀疑,可记作“?”。
(3)差别阈限的确定确定差别阈限时先要求得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有:(1)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2)在递增系列中最后依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第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
(3)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4)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在理论上主观相等点(或主观等点)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5)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者取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之和的一半为差别阈限。
(4)误差及其控制与用极限法求绝对阈限一样,在测定差别阈限时,也必须想方设法控制常误。除了要控制习惯和期望误差外,还要控制因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同时呈现所造成的误差(空间误差)或者因先后呈现所造成的(顺序误差)。控制方法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
多层ABBA法
最小变化法的变式——阶梯法最小变化法是按一定的梯级增加或减少刺激强度来测定阈限的,并且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是完全分开的。阶梯法和最小变化法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开始呈现的刺激时,主试就按一定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了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实验按这样的顺序继续下去,直至达到一个先定的标准或先定的实验次数为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课件PPT.ppt
- 最新面瘫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面对洪水如何自救课件PPT.ppt
- 最新面向中文电子病历的NLP关键技术研究(39)课件PPT.ppt
- 最新面积和面积单位)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面神经解剖、功能及相关疾病课件PPT.ppt
- 最新面试技巧 2课件PPT.ppt
- 最新面部吸脂会反弹吗课件PPT.ppt
- 最新韦氏智力测验评分课件PPT.ppt
- 最新鞋匠的儿子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靳三针-针灸教学PPT课件.(1)课件PPT.ppt
- 最新顶碗少年PPT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项目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认识(车站及其客运服务设备设施)课件PPT.ppt
- 最新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课件PPT.ppt
- 最新项目一 维修电工的入门知识.课件PPT.ppt
- 最新项目一配送、配送中心类型与功能认知课件PPT.ppt
- 最新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1课件PPT.ppt
- 最新项目九--物资设备统计课件PPT.ppt